宿迁老人去世后的风俗
1、农村老人去世有哪些习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吗?
农村老人去世前,召集亲人见最后一面
在我们这里,方圆十几里的地方,都会是在有老人去世之前,都会把本家的亲人召集过来,见最后一面。这样在老人去世后,也好有个人帮忙,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去世后找人穿衣裳
当老人去世后,就会第一时间派人去请人穿衣裳,也就是在老人去世的第一时间,趁着身子还软,穿上去世后老人穿的衣服。也有的家庭会是老人的儿女帮老人穿上衣服,这衣服一般是在老人长期生病卧床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没有准备好,那就第一时间去买衣服。
帮人穿衣服的人,一般都会是胆大的人,而且身材魁梧,这样的人不害怕去世老人,也有力气,以前容姐的邻居就是经常帮去世人穿衣服的。
去请总理
一般在请人穿衣服的同时,也会让去世老人的儿子,由本家人陪同,一起去请总理,也就是本队里德高望重的,能够管理红白喜事的人。把总理请来后,总理就开始主持白事,然后安排来帮忙的人去报丧,以及派人去买白事上用到的东西,还帮忙打理白事上这几天的事情。包括做饭、吃饭、刷碗的很多事情。
儿子女儿需要做的事情
老人去世后,去世老人的儿子是不会离开灵堂的,他们需要给来帮忙的人磕头,而女儿需要在去世老人的身边,儿媳妇需要给来帮忙的女人磕头,因为在我们这里有“老人去世矮三辈”的说法。
出殡
在我们这里出殡,如果家里还有一个老人的,那就需要选择单日出殡。如果两个老人都去世了,那就单日双日没有说法了。
在我们这里,一般都会是吃过午饭后出殡,这样上午的时候,所有的亲戚朋友就会都赶到了,不至于出现着急慌慌张张的事情。在我娘家这里,会是吃过早饭后出殡,出殡后回来吃顿饭,亲戚朋友也就离开了。
一般都会在前一天下午去火化,去的时候,都是儿子女儿一起去。到了第二天就出殡。出殡的时候,都会是大儿子打幡摔瓦,大女儿抱骨灰盒做车。
出殡的时候,会有人来帮忙收时家里的,等出殡回来后,就会有年岁大一些的人,准备一些饼干和水盆,里面放上刀。然后去出殡的人都要翻一下刀,在吃饼干的一半,剩下的扔到高处。
请总理
到了傍晚的时候,去世老人的儿子就会把本家人和总理、做饭的都请去饭店吃饭。这样老人去世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三七、五七、一百天在我们这里,不但有三七、五七、一百天,还有二七、四七、六七只说。那什么七呢?也就是从老人去世的那天算起,到第一个七天的时候就叫一七。我们这里还有“死人不犯七,活人没饭吃”的说法,意思是人死以后,烧纸的时候,都要有一个是有七的,但是又不要有五七,因为老人们说,每个七都是一个阎王,而五阎王是最厉害的,因此不能让去世老人遇到五阎王。因此都会避开五七的时候,正好有个七。
再有我们这里还有单七的时候,男女都可以去上坟,而双七的时候,只有男人去上坟的说法。
2、农村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
据我们地区的传统,老人去世第一时间是:一叫、二哭、三擦身更衣。然后叫请材脚(抬棺材的头儿)来起床设灵堂、简单炒四只素菜点烛祭上路,之后把老人睡过床填,席草,由头揣香,烛盘在先,亲人们各拿一株点燃的香,跟着到村口的大路上把床上席草烧掉,大概是让过往行人得知有逝者归。这时随行各人手折的香应丢进火堆,然后回家,着手按排丧事。如:设置灵堂,择日出殡前自房堂兄叔伯开始分工,有人报信,有人管帐,有人开坟,请厨叫裁缝定买办等等。
十里不同俗,我们周围村边的老人去世后,每个村习惯不一样,就说俺村吧,一般儿女都在跟前,断气了先用毛巾擦擦身子,在穿上预先备好寿衣,儿女们嘴里喊话,一路走好,然后放炮叫人,由大柜上按排买所需东西,把逝者抬在棂床上,按排妥了,先报庙,儿女们直系亲属,列队顺序按辈分前后跟随,现在一般都是排三天埋,报三趟庙。
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就是擦身,换上干净的送老衣服,这期间儿女亲人不许哭,喊着“父母穿衣服了,好好伸袖子,”据说这个样子就容易穿好衣服。
老人穿好衣服之后就是搭到灵床上,这个时候子女才可以放声大哭了!要是没有搭到灵床上就哭,那样灵魂不会离去,因为听到子女的哭声,老人放心不下,灵魂走的不安宁吧!
老人的当家户族,在老人病重时就应该提前打招呼,老人故去后,这当家户族就通知村里管事的人,我们这边叫“大操”,大操就开始操持买烟酒买菜买肉招待村里的老少爷们,放炮竹就是吃饭了,村里人就给助威帮忙来了。
这是个伪命题,在农村,发现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迄今为止,还真没有一个具体说法。
一般情况下,发现老人不行了,脉博微弱,眼角纹放开,大喘气,瞳孔放大,第一时间要把老人抬到灵床上,不能让老人死在炕上。假如老人死在炕上,老话说背一铺炕上路,老人有罪。在灵床上趁着身体微热赶紧给老人送老衣服(寿衣)穿戴整齐,如果时间来的及,也有在炕上就给老人穿好衣服,移到灵床上。
很多时候,如果不是突发的死亡事件,杠头,扶丧的在老人咽气前就已经请到家里,有的老人迟迟不咽气,他们就陪同儿女守在身边,一旦发现老人情况不妙,马上把亲人唤到老人身边,穿衣服,和老人告别,等老人咽气,要给老人净面,把脸上的污渍擦干净,把睁大的眼睛给合上,然后在儿女的哭声中,用旌表把老人从头到脚蒙上,不能露手脚,传说死者手脚露在外面后人手脚不干净。灵床下点燃长明灯,一直亮到出殡。
然后,组织亲人们到就近的土地庙报庙,就是给死者报户口,告知下面好接纳。
题主问农村老人咽气后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儿女应该守灵哭丧,杠头领人搭灵棚,挂岁头纸,扶丧的缝孝衫,帮忙的赶紧放两声炮仗,"嗵""嗵"村里的人都知道老人走了。
深情不及久伴。伴君岁岁年年终有一别,农村里凡事都讲排场,农村里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如棋。一步行错满盘皆输。现在的 社会 不像以前一样了。农村老人去世了现在也有几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是始终如一的叫村里人帮忙。第二条就是叫殡仪馆里的人来抬尸。第三是直接叫火葬场来拉去直接就烧了。第四就是放在殡仪馆叫他化好妆然后载回家。反正现在是比较多样化。
相隔十里不同俗,我们这边的农村老人去世第一时间就是在即将咽气那一刻抬到地下的拍子上,到拍子上 呼出最后一口气(人不能死在炕上。这是在有亲人或邻居临死在场的情况下,如果临死没有在场除外)然后由儿子在房门外口站在凳子上手拿扁担朝天空西方指去,叫给老人指路。嘴里喊着。“爸爸(妈妈)西方大陆”吆喝三声。接下来就是搭灵棚,准备贡菜,请阴阳先生。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们这地方首先要净身,剪头发,后要快速穿衣,袜子鞋子等,穿利索以后,马上用一块木板放在中间屋地上,把尸体放在上面,在盖上原来经常盖的棉被,上面在盖上那种盖帘,(印花)。烧香,千张纸等,这个我最清楚,专业干这行的。
第一时间是先给老人穿上老衣裳,然后烙福饼,倒头饭,点上香,再然后再哭丧报信与众乡亲们(带孝子女不能直接上门求人),好让他们来帮忙料理后事。
还是来说潮汕风俗吧,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用稻草铺垫地面,把老人平放在地铺上,然后拿三条香放在水中,用毛巾为老人擦身,再穿上寿衣。安排人手送上厅堂,出门时老人应头在后面脚在前面。
上厅后请族中治丧人员安排出殡日期及出殡前各项工作。确定日期后通知亲友。
虽然是说潮汕,但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仅作参考。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农村老人去世后,人死不能复生,必须休整入棺安葬。
那么第一件事,将死者老人脱掉原穿的衣服,洗澡沫浴,这是个意思,不是像活人一样沫浴。然后,穿上原准备好的寿衣寿裤,戴上帽子,手握金银,放着鞭炮,进行入棺,
按农村风俗,在死者的斗山被上,撕下孝家的衣饭带,在棺材前摆一个大桌子,上面摆上供果,桌下点上油灯,这叫死者脚头光,让死者一路走好,到阴间去不要迷路,然后,孝家进行递茶,向死者叩首鞠躬,这是农村老人去世的第一件事。
完毕后,孝家兄弟姐妹,请来自家务长,堂兄堂弟,初步协商丧事的安排,求得统一,达到一致,再逐步办理隆重的丧事。
3、宿迁龙集老人去世了什么风俗,猪头是儿女买还是外孙女买
好像是女儿买,没有女儿侄女买,没有侄女买或者侄女不买孙女买。好像是这样
4、宿迁的老人去世了孙子要守孝吗?
在江苏徐州宿迁苏北这一片的习俗是这样的,老人去世之后,孝子和贤孙都要为老人守孝守灵的。
5、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有好多禁忌与风俗,你知道有哪些?
第一,老人走后必须要穿好事先准备好的“寿衣”。
在不少地方是非常忌讳人走的时候光着身子的,虽然人来到世界上的时候是光溜溜的,但是走的时候要体面,必须要穿戴整齐。
老人家自己或者是家人会提前为他们准备好寿衣。有些地方甚至还会给老人家化妆,这样让他们走的时候非常的得体好看。
第二,下葬的时候不能够有孕妇在场。
有些地方在下葬和出殡的当天,是不能够有孕妇在场的。若是怀有身孕,就需要刻意回避。一方面是担心白事不吉利,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丧礼是代表着生命的终结,而怀孕是代表着生命的开始。两者始终是对立的,如果有孕妇在场的话,对双方都不好。
第三,不能用柳树做棺木。
过去人们实行的是土葬,对棺木极为看重。因为这是自己死后长长久久停留的地方,所以要好看,还要有好的寓意。一般来说,棺木都是选择松柏数。
因为松柏意味着长青,有着很好的寓意。但是棺木是绝对不能够用柳树制作的,因为柳树有“华而不实”的寓意,老人家们都非常的不喜欢,所以会刻意避开柳树。
第四,报丧时不能进屋。
过去通讯不发达,家里有人过世了就要挨家挨户地去通知。因为都在一个村里,或者是附近,用步行就可以通知到了。到对方家里时,因为是报丧,所以不能够登门。
只能够站在门口,把时间告诉对方,让对方按时来参加。如果走到对方的家里去报丧,这被认为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
轻则会被人指指点点,若是遇到不好的人家,可能会被人直接打出去。尤其是老一辈人都比较迷信,对这些事情都特别看重。
6、江苏宿迁屠园庄组有家里老人死了,三年不准办喜事的习俗吗?
是有这个习俗,百日内可以结婚,过了百日就要三年以后。不过我觉得你纠结的不是时间而是你好像还没有准备好。你现在应该想的是这个人是不是陪你过一辈子的人,如果是时间不是问题,如果你觉得两人相处时间还是比较少,不知道到底两人是否合适,那你要好好想想,100天也就是三个月,用两个月的时间想也是来得及的。
7、老人去世后的风俗习惯??
“一七”一般叫“头七”或首七,通常在第六天就开始,据《杭俗遗风》上说:做七须在第六日上,故名曰“敲六头儿”,要用土地庙的和尚来做,首七要敲打。内容是拜十五忏,挂功德画,张挂榜文,只是不放焰口,只观一下灯就结束。
二七在死后第十四天,杭州的遗风认为二七与煞期不远,因此要兼做煞七的法坛或轮做送七,相对而言,二七的做法比较简单。
三七由和尚念受生经,晚上要放焰口,焰口是梵语的音译,就是佛教中地狱里饿鬼王的名称,据说它肚大如山,喉咙细如针,一切饮食到了它的嘴边,都化为灰炭。也有的说焰口渴望饮食,所以口吐火焰,因而被称为“焰口”。而当地的习俗对放焰口则是从实际意义上来理解并执行的,死者的亲属为了避免死者投生饿鬼,因而遍施饮食于鬼神。仪式是这样的,一般在黄昏时候,丧家取一些干净的水,和一些米饭糕饼之类,右手按器,口念咒经,后来改为口称如来佛的名号,再取出食器,把这些食物都倒在地上,意思是布施和超度了饿鬼。
做四七时大多由亲戚朋友出钱请和尚念经,另外家人也准备酒食、供羹饭、焚纸进行祭奠。
五七按照风俗习惯应该请道士来做,大的法事要请九员,小的也要请三员。最体面的五七是道士游街都坐上宪轿,上罩红伞,手执如意,走到庙观中去。《红楼梦》第十四回中讲到“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忏水。”这是五七中比较讲究的一种做法。当地民俗认为这一天是亡灵回家省亲的日子,有的丧家还在灵堂前设桌椅,做面人形,并在墙边靠一把梯子,作为死者的魂灵凭梯返乡之用。
六七一般是由女婿来操办,杭州的遗风是六七以前,都只用素菜祭灵,六七这一天,要由女婿来开荤。如果女婿较多,可以免做,如果没有女婿,则由亲戚中的小辈者代替。
七七又称“断七”,四川地区叫“封七”,这一天只放焰口。七七做完后,四川人的习俗是要由僧人和道士建坛祭祷,表示七七法事的结束。
8、宿迁的,老人去世后下地第二天外孙女和侄女能过来过夜么?
当然可以了,这个没有什么说法的,就算老人在家办事也可以,
9、家中老人去世有什么讲究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笃处于弥留之际,大都是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这时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此类电、信之后,都是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望乡哭奔,力争与亲人生见一面。一时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生遗憾,还会被人们指为不孝。有时说来也巧,一旦儿女进门,老人就“撒手归天”一了。因此,儿女守护着父母去世,叫做“送终”。
在这个时候,老人当着众人面吩咐一些身后事,如“掌柜的”谁当、事业的继承、则产的处理、账债的往来、对子孙为人处世的教导等等,俗叫“托家事”。对老人临终遗言,子女要一一应允,让老人放心,即使死后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孙和亲人守着他死去,俗以为这是难得的“善终”。老人病危,儿孙还在忙自己的活,必然会遭众人的非议和亲邻的责骂。
死者临终时,亲人们就要为其剃头(男)、梳头(女)、盥洗、整容。咽气之前必须把寿衣(俗称“老衣”)穿上,一则死后不好穿;二则说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着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还是无衣。寿衣大都是及早准备好的。当地习俗,寿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取“功德润泽”后人之意。寿衣袖子讲长,要能遮住手梢,忌讳袖短露手。
人刚咽气,赶紧要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人口内,“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人死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段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溜入腹内,待盛殓时揪掉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