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折纸
1、什么是纸雕?纸雕的制作方法
纸雕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就是以纸作为素材,然后使用刀具模型,从而雕刻出一种具有绘画与雕塑之美感。古老的纸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中从未间断过,而且形态变化无穷,多种多样,却也不失好的创意与创新精神。一种极具浓厚民间韵味的纸雕,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一个好的经典篇章。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纸雕的相关内容。
什么是纸雕?
纸雕又被叫做为纸浮雕。这种纸雕艺术起源于中国汉代。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雕则是通过手工扎做而成。纸雕其实就是经纸为素材,然后使用刀具来进行塑形的一种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纸张创作出许多不同主题的纸雕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的纸雕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新型的柔韧性非常良好的纸张,然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在纸上进行雕刻,最后成为不同的造型。在这种雕刻过程中,渐渐的被吸收了版画与工笔画的特点,因而在内容题材上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纸雕的历史
最初纸雕是作为一种精美绝妙的艺术品,来作为女儿出嫁时的陪送嫁妆之一,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女儿出嫁时往往会把纸雕艺术品放在箱底层,其纸雕的样式有鞋样、袜样以及窗花等又红所需之物。这样的纸雕艺术品不仅实用美观,而且还传承了纸雕艺术。
纸雕的制作方法
制作纸雕的前提就是以纸作为素材,然后再使用刀具来进行塑形。制作纸雕目前市场上分为了手刻与免刻两种不同的方式。纸雕的起源非常的早,纸雕的制作需要我们能够熟练的运用切、剪、折、粘等手法,随着纸材以及纸雕技术的进步,渐渐的演变出一种立体的创作方式。立体的纸雕有着非常好的趣味性,当成品的立体纸雕挂在墙上时,可以给我们一种古典与时尚同在的感觉。在其纸雕的制作过程也是情趣盎然的。
以上就是有关纸雕的相关的内容,从什么是纸雕以及纸雕的历史发展、制作方法等简单的作了一个介绍,从而可以对纸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纸雕中有一个刻板纸雕流派,则是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结合了中国民间的剪纸与版画的艺术,其制作出来的作品古朴而典雅致,非常的具有中国特色。
2、纸雕是什么艺术?
纸雕,也叫纸浮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16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艺。纸作为立体形式的表现物出现得很早,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扎作而成的人物。18世纪中叶,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开启了纸雕艺术的大门,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及不同的纸张,创作出许多主题式的纸雕作品。17世纪的英国著名纸雕艺术先驱奥古丁.华克,在1760年完成的两幅海洋作品至今仍保留在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洋博物馆内。 归根结底,纸雕是以一种特殊纸质为制作材料的手工艺品。据介绍,纸雕最早是用一种叫“纸莎草”的植物制成的草纸制作,后来在土耳其等海湾地区,人们开始用家畜的皮代替这种草纸,但这也无形中使这种手工艺品价钱昂贵。20世纪时,人们做出了类似的纸张代用品,而且这种纸张既坚固又有柔软性,价格也较为便宜,因此这种既厚又透明的纸浮雕用材也就诞生了。 随着纸材来源的普及和纸雕技术的演进,纸雕发展成一种赚钱的插图媒体。至今,纸雕仍是立体插图业的尖兵。西方许多美术学府都设有专系,教授纸雕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立体创作方式。纸雕艺术就是折纸艺术,它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像“样本子”这种立体的纸雕艺术,原本是聪慧手巧的农妇利用糊窗户剩下的废纸边角料(也有用废旧书纸的),剪裁呈长形或方形反复折成风车、小鸟、小房、花篮、衣裤、小花盒等形象的作品,用来哄孩子玩的玩具。虽然她们不懂得几何学、形象思维、造型艺术的理论,但在和孩子一块玩的同时,却能根据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言传身教,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参与创作的兴趣,代代传承,交流沿袭至今,折雕的技巧更加精炼,式样品种更加繁多美妙,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美。 同时,她们在反复折雕的实践中,发现小花盒不仅美丽好看还有使用价值,虽不懂“举一反三”的类理推断,却能用纸褙(用面糊将两张麻纸粘刷成一张较硬厚的纸),一股脑儿裁剪折雕成十六个大小一样的花盒,受盖房垒墙时砖头纵横交错的启发,两个一组插、摞、粘、压等手法,就组合成一个一市尺长、五市寸宽、半市寸厚的、上下五层、共三十个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纸雕艺术品。为了防止外面磨损,再在外层糊刷一层花布,在折合处的中央缀缝一对盘花的中式扣子,就更增加了它外观的美丽,所以叫它“花本子”。 纵观这件独具匠心、多功能的、特殊的纸雕艺术品嫁妆,从构思上看,想象力丰富;从技巧手法上看,从无程式到有程式;从单一的发展成了组合性的、多层次的。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观赏性,而且是开创了巧手折雕为己用的先河。真正体现了劳动创造美,实践长智慧,情趣无限的艺术魅力。
3、滕州的习俗
1、送粥米
送粥米也叫“送月米”。一般男孩出生后20天,女孩18天,并要定双日子,假如赶着算逢单日,也要错开,提前或拖后1天。姥姥必前往,姥姥不在,由舅母替代,还有舅舅。舅舅大都充当姥姥的脚力,脚力人数根据送去东西多少而定,东西多少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和平常与亲邻交往情况而不同。亲邻送的东西多,粥米也较丰厚。
20世纪80年代后,大都用拖拉机或三轮车前往,同去的还有出嫁的姐、妹、姨、姑等。东西要有米、白面、挂面、鸡蛋、红糖等,只有鸡蛋要单数,其余要双数。另外还要送几块色彩鲜艳的布料,每块3~4尺不等,给婴儿作穿衣用。有的给男婴儿缝制虎头枕。
装满后,上边用彩布蒙住,用红攀鞋带子扎紧。另外带1只红色公鸡和1只母鸡,鸡脖子上系红布,红关绳拴住母鸡,女婴留下公鸡,男婴留下母鸡。留下的鸡以后出售可换回布料给婴儿做衣裳。回去的鸡,放开继续喂着。
2、冬至喝羊肉汤
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时年八节”之一,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节日的: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3、温锅
娘家送两只鸡、两尾鱼、两斤豆芽等。请邻居或者自己要好的朋友同事,上新家吃饭。朋友随心送点水壶之类的五湖四海或者家用电器之类的,庆祝乔迁之喜。
4、龙抬头
二月初二,民间最大的习俗是“剃龙头”,不管是老人小孩,剪发、修容。
5、民间缝绣
民间缝绣流行于枣庄市市中区、薛城区、山亭区、滕州、台儿庄等地区。枣庄市周边地区的济宁、江苏、安徽等地也都有民间缝绣的流传。
以布、绸、缎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同时融合吸收民间美术中多种门类的制作技艺,通过剪、缝、绣、贴、扎等技法来制作民间缝绣的工艺作品。
4、剪纸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种
1、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
刺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2、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3、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4)嫁妆折纸扩展资料
剪纸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5、剪纸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种
剪纸的基本方法
一、折剪法
(一)基本折法
(二)一次折剪法
(三)二次折剪法
(四)边形及五角星折剪法
(五)多边形及多角星折剪法
(六)花边形折剪法
(七)镂空形折剪法
二、叠剪法
三、改剪法
四、换位、拼接组合剪纸
五、覆叠剪纸法
六、添加剪纸法
七、剪影法
八、正、负形剪纸法
九、剪纸作品的粘贴法
6、手工制作可以做什么东西?、?
手工制抄作可以做剪纸、布艺、刺绣。
用途形式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6)嫁妆折纸扩展资料: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7、如何剪出圆形的剪纸
剪出圆形的剪纸所需材料:正方形纸一张、笔一枝、剪刀一把。
一、将正方形的纸折出对角线。
二、将三角形的一个角沿中心线向反方向对折上去。
三、然后将纸旋转180度,使三角形的尖朝外。
四、将方才折的角反方向再折一次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五、折好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六、将纸翻一面。
七、将剩下的三角形的一角对折,形成如下图。
八、然后用笔在折成的纸上中间画出两条弧线。
九、接着再画一些装饰线 。
十、接着用剪刀将不用的空余处剪去。
十一、剪好的纸如下图的样子。
十二、摊开来,一面圆形的剪纸图案便完成了。
8、句容的民风民俗
句容传统婚礼
1、【订婚】句容旧时婚配是凭父母之命,由媒人从中撮合,年貌相当,门当户对,双方经“合八字”认为无相“冲克”,男方则备少量礼金、红条糕、红头绳(绒线)等给女方“下订”。双方家长即以亲家相称。
2、【彩礼】句容旧时,婚前女方索取聘礼,叫彩礼。礼品厚薄,贫富有异,富户有金银首饰、绸缎、衣服(料)。贫户礼薄,而鱼、肉、糕、糖和万年青(草)等,皆不可少。农村要彩礼多为女儿办嫁妆,陪嫁丰盛程度视男方彩礼厚薄而定。
3、【待嫁】 出嫁前夕女方家长宴请亲友中“全福”(父母双全)少女作陪,为嫁女饯行,叫吃待嫁酒
4、【发嫁妆】 婚日或前一日,嫁女的嫁妆,由男方派人迎取,一般有木制大八件或小八件(箱、厨、柜、桌、凳、子孙桶、面盆)等。贫富有别,但子孙桶(马桶)必备(表示有子有孙讨吉利),此习农村沿袭至今。
5、【嫁娶】 结婚当日,男方必备花轿接新娘,发轿前要“暖轿”、“祭轿神”。轿至女方,要赏“开门礼钱”。新娘卧床不起,叫“赖(恋)床”,兄长要给起床钱。新娘由父兄抱上轿,叫“抱轿”。上轿前,母女痛哭,叫“哭嫁”,以示惜别。轿至男方,不让新娘下轿,叫“捺(耐)性”。下轿步麻袋入宅,叫“传代”。至客堂“拜堂”后送入洞房,就算结婚了。解放后,旧习已改,结偶双方,按《婚姻法》至基层政府登记,领证结婚。
6、【闹洞房】新人入洞房,男女青年争看新娘,并以各种方式逗弄新人,作乐取笑,叫“闹新房”。也有戏弄阿公、大伯的,谓“三朝无大小”。此俗仍在流行。
7、【会亲】女方父、兄、弟及姑爹、舅父于成婚次日到男方省亲,与男方主要亲属首次会晤,称之新亲相会,男方以隆重的礼节接待。宴前,三道茶(糖、糕、蛋)必不可少。会亲双方多以男性为主。
8、【回门】新娘子于婚后三日皆新郎回娘家,谓之“回门”。现今交通便利,交往公开,此俗已淡化。也有将会亲、回门皆于婚日行之,谓之“一堂过”。
十点妆
点妆就是点红,在新娘下轿的时候,有一位有父有母的姑娘扶着下轿,然后有个妇女给新娘子在脸上点红,点妆的妇女必须是有丈夫,有儿有女,点妆时边点边讲喜话。点妆的顺序是,第一点点在两条眉毛的中间,第二点点在鼻尖上,第三点至第十点分别点在脸庞两边。点过妆之后,再由姑娘扶着新娘子进男方家门。
十点妆歌谣:
一点妆长命百岁,二点妆金玉满堂
三点妆三元及第,四点妆事事如意
五点妆五子登科,六点妆六六大顺
七点妆七子团圆,八点妆八洞神仙
九点妆九世同宿,十点妆实实在在
春节
句容叫过年,时进腊月,家家户户办年货,制新衣。年货主要是:腌制肉、鸡、鹅、鸭,购买瓜子、花生、糖果糕点和拜年用的包包,母亲为子女缝制棉衣、棉裤、纳鞋底做新鞋。临近除夕的前几日,泡黄豆磨豆腐,打米糕,蒸馒头。此外,为辞旧迎新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民间俗称“掸尘”,清除家中废旧物品,清除屋顶墙面的灰尘、旧年画,擦洗灶台、家具,清便桶,担满水,人人上澡堂子洗澡,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间认为一家祸福皆由灶神(灶老爷)执掌,因此,春节前的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敬灶老爷),蒸团子(粘嘴),打糍粑(糊嘴),撒料豆,秣神马,焚烧旧的灶神像,谓之“送灶”,祈求“灶老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到了除夕再换新灶神像,谓之“接灶”。
除夕这天,大人们筹备年夜饭,贴上新年画,家里所有的门都要贴上新对联,门楣上帖横幅和红纸雕刻的“挂落”,“挂落”张数为单数,牛棚、猪圈、鸡舍、灶头、水缸都要贴上相应的报条,报条的内容是“六畜兴旺”、“捷报丰收”、“福水善火”等祈语。窗户、房柱等处贴上“财”、“福”,春联用墨笔红纸书写,当年有丧事的人家用黄纸,隔年改用绿纸,第三年恢复红纸对联,对联上门后讨债人就不能上门了。
年夜饭前上供菜祭祖(敬祖宗),焚香、点烛、烧纸钱(锡箔折成元宝形)、叩头、作揖。敬完祖宗后的饭菜要回灶之后,再端上桌,燃放鞭炮后全家落坐同吃团圆饭,其间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饭后炒瓜子花生,包饺子(正月初一早餐吃饺子)。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接“天地”,男女老少新衣新帽。邻里相见拱手道福。
拜年。拜年有规矩,初一不出门,在家拜父母,拜邻里乡亲,初二拜舅舅,舅舅为大,初三拜丈人,初四及以后拜姑、姨。
初五家家户户起大早放鞭炮,接“财神”。
正月十五过大年
句容有许多“河南人”,他们是几百年前从河南光山、罗山逃荒过来的移民。
句容 “河南人”有正月十五过大年的习俗,他们有句话“正月十五大似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
相传,隋唐时候,李世民带兵打仗,一仗从年前打到年后,三十晚上大年夜也没捞到过。
战斗结束,已是正月十五,打了胜仗,李世民高兴,说,年没捞到过,今天补过。
于是,杀猪宰羊,热热闹闹地补过了一个年,比平时过年还隆重。
这就流传下来正月十五过大年的习俗,也有了“正月十五大似年”的俗语。
句容还有许多“湖北佬”,来自湖北沙市、襄樊,他们也有这一习俗。
有人将南乡的河南人也叫“湖北佬”,为什么呢?原来老早时候,河南光山、罗山一带也属于“湖北”。
句容南乡正月十五过大年一直保留到今天,但对这一习俗的由来,知道的很少,最近,在采访了一位九十几岁的老人后才了解到了来龙去脉。
这一习俗,在他们的老家还不知道有没有。
清明节
家人带上“新纸”和锹上坟“挂纸”。先在田埂挖二块碗形的草土块(坟帽子),再清除旧坟帽,将新坟帽一反一正摞在一起,中间压上新纸,用锹将坟地清理一下,叩头祭祖。民宅的门檐上插上柳条,据说能消灾驱邪。折纸钱备酒菜,点烛上香,烧纸叩头,将桌上每份饭菜夹上一点放在杯中,至大门外倒向空中,并念道:“老祖宗慢走,七月半再来。”
句容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句容主要的传统习俗。
句容的粽子一般为菱形,用芦苇叶包裹。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米中还添加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板栗、红枣、赤豆等。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一直到今天,每年端午节,句容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千百年来,吃粽子的风俗,盛行不衰。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条”,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菖蒲其形似剑,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杀菌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家家都洒扫庭除,将艾叶悬于堂中,用以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系端午线:
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
端午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 ?/ B; ?# Y- ?0 G% l: O
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
系端午线也是句容传统习俗,端午线颜色艳丽,系于小孩手臂上,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端午线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
还有一说,在端午后的第一个雨天把端午线拆下来扔到水里,然后就会变成五彩的龙。龙是祈求平安跟健康的,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端午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还有襟头点缀装饰的作用。还有小孩穿虎头鞋,胸前挂一五色网兜,兜内装有煮熟的鸡蛋或咸鸭蛋。
每到端午,家家有吃十二红的习俗。何谓十二红?就是十二种带有红颜色的菜肴。端午的菜品,为何一定要十二红,而不是十一红,或是十三红,这是有说法的。这个数字代表每年的十二个月,它也兼顾了每年的四时八节。人们都希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事业发展得顺顺当当的。再者,民间置办酒席考究成双成对,通常讲究四碗八碟,要配成十二道菜,这样才成席,才成宴。
这十二红,有的是菜品本身红,如樱桃萝卜、西红柿、苋菜、香肠等;有的菜品本身不红,如黄鱼、长鱼、蹄骨旁等,那就要上色了。所谓上色便是用酱油来红烧。- o% i O* K, D" a4 o
现在讲“五红”,中午的餐桌上要有五种红色的菜肴,一般是红烧鱼、红烧肉、河虾、咸鸭蛋、苋菜等。
9、对折剪小人有什么规律
纸对折一次剪一个小人,对折两下剪两个,对折三次剪四个,对折n下可以剪2的n-1次方,也就是n-1个2乘起来的积。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
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
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
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
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