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风俗提纲
1、浙江温州的风俗有哪些?
浙江温州的风俗有
1、正月灯:农历正月,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度春节。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的活动最热闹,各式民俗灯艺纷呈辉映,可谓“万家灯火不夜天”。
2、二月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温州人习惯叫鸢。农历二月,风和日丽,正是孩子们野外放风筝的好时光。
3、三月麦秆作吹箫:农历三月,正是农家麦子收成时节。孩子们凭着自己灵巧的小手,将晒在路旁的麦秆芯折成一段,放在嘴里当箫吹,居然能吹出悠扬的声音来。
4、四月四做做戏:农家最闲是四月。所以在这个时节,剧团都纷纷下乡演出。孩子们也最喜欢跟随大人去看戏,凑热闹。
5、五月五过重五: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温州人俗称“重五”。民间过重五节,不仅要吃粽子、吃鸡蛋、插菖蒲,还有一项非常热闹的活动,就是划龙舟比赛。
2、温州家乡的风俗是什么?
一、冬至吃汤圆
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俗称“擂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二、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
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三、捣年糕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
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五、掸新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3、温州风俗有哪些?
裹粽端午家家裹粽。种类有肉棕、豆砂棕、白糖莲子火腿棕、淮百粽和蚕豆粽等。农村人以早稻秆灰取汁煮粽,粽香耐藏,称作“灰汤粽”、端午前一两天,出嫁女儿必送粽给娘家。娘家回赠纸扇、香囊等物。
划龙舟温州东部平原,河道交错,几乎各村都置龙舟。南宋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划龙舟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十前后结束。赛龙舟时,河道锣鼓喧天,数条或数十条龙舟展旗竞先。岸上观客呐喊助威,场面壮观。解放前,常发生两舟斗殴与观众拥挤坍桥落水事件。民国23年(1934)和建国前夕,永嘉藤桥、梧诞因龙舟相撞引起斗殴,溺死41人、自南来至民因,历代政府都曾多次禁划龙舟,效果甚微。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70年代末,温州划龙舟复盛。人民政府加以引导,消除迷信色彩。加强安全措施,遂成为民间健康体育活动。扮台阁台阁有水陆两种。水上台阁为彩舟、舟长而阔,上装楼台,周插彩旗、台上有男女装扮戏曲人物,形象生动、舟前后置秋千架,有幼童饰龙大,上下翻荡。船尾男女青年扮艄公艄婆。台阁在乐声中缓行,见岸上挂出红绸时,乃进退各三次已而收红。市区几座庙宇均备有台阁,以蝉街方仁殿最有名。陆台阁以木板为台,亦坐一组戏曲人物,由多人肩扛(后改在板车上搭台)游行,此项活动在元宵或拦街福肘举行。
•避邪驱疫端午,大户人家中堂悬挂钟馗像;门上插菖蒲和艾!
1、拦街福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由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2、二月二吃芥菜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幼时常听长辈说,如果在当天不吃芥菜饭,是会“烂头”的。
3、过年吃“分岁酒”
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
4、温州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温州过年的风俗有“冬节”吃汤圆;晒酱油肉和鳗鲞;捣年糕;祭灶;掸新等等。
1、“冬节”吃汤圆
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2、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
3、捣年糕
也叫“捣糖糕”。蒸好的糯米捣成糕,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4、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5、掸新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5、温州民俗特色有哪些?
1、拦街福,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2、芥菜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4、三朝,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洗浴、更衣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5、五月忌,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6、温州风俗有哪些?
1、拦街福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由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2、二月二吃芥菜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幼时常听长辈说,如果在当天不吃芥菜饭,是会“烂头”的。
3、过年吃“分岁酒”
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
4、囡儿出嫁分糖金杏
惯例是,在“送日”(男家选定婚娶日子,通知女方)时,男家要用方盛,送到女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要插上彩色绒球,用玻璃匣子装好,摆在新房中,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定,有多少家亲友,就送多少个,表示祝贺新婚夫妇早生、多生子女,像石榴般的多子。
5、正月初一要放开门炮
正月初一全城轰响,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
7、温州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
温州传统节日风俗有:
1、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在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2、拦街福
宁村“二月二拦街福”是龙湾区独有的一个民俗传统文化节日,也是我国古老的拦街福中的一种。相传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浙江一带倭患基本荡平,人们为缅怀汤和恩泽,祈求太平,追求美好的未来。
在“龙抬头”的二月初二,举行“拦街祈福”仪式,整个活动为期两天,初二拦街祈福,初三百家宴席。“拦街福”民间民俗活动也有400多年的历史,成为了当地的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3、迎神赛会
平阳县麻步镇在二月二举行迎神赛会。该庙会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据传,古时候村民们将神像抬出庙门在鱼塘周边各村巡行,一路上敲锣打鼓,燃放爆竹,鸣放火铳,过去甚至还要点燃火堆,在助长神灵出巡声势的同时,起到将老虎猛兽驱赶出境的作用,以保护一方平安。
如今,举行迎神赛会驱赶猛兽的原始意义早已经成为过去,但村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会举行规模盛大的迎神赛会,特别是小孩扮演的“掌印吏员”和“七仙女”等神话中人物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民间风尚,迎神赛会也成为一种类似于中国乡村的“狂欢节”的全民狂欢游乐活动。
4、吃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古时候老百姓生活穷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
5、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8、浙江温州的家乡风俗有哪些?
浙江温州的家乡风俗:
1、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
2、捣年糕
捣年糕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3、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4、开门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
5、元宵灯会
闹花灯是中国传统元宵佳节的庆祝活动,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温州瑞安的曹村,元宵节闹花灯还有求取功名、登科及第的涵义。瑞安曹村有“神灯现,名士出”之说,曹村人将花灯视为神灯,它可以照亮士子的前程,为士子的科考之路指明方向。
9、温州的风俗是什么?
温州的风俗有:
1、正月灯:农历正月,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度春节。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的活动最热闹,各式民俗灯艺纷呈辉映,可谓“万家灯火不夜天”。
2、二月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温州人习惯叫鸢。农历二月,风和日丽,正是孩子们野外放风筝的好时光。
3、四月四做做戏:农家最闲是四月。所以在这个时节,剧团都纷纷下乡演出。孩子们也最喜欢跟随大人去看戏,凑热闹。
4、五月五过重五: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温州人俗称“重五”。民间过重五节,不仅要吃粽子、吃鸡蛋、插菖蒲,还有一项非常热闹的活动,就是划龙舟比赛。
5、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一天,温州家家户户都有吃巧食的习俗,而且把巧食放在屋脊上,让喜鹊来啄,以此来纪念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