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开原的风俗

开原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9-19 10:51:14

1、满族历史

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满族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上溯到距今约6000-7000年前的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1][2],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满族的先民肃慎自公元前22世纪的舜禹时便见诸史籍。《山海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即肃慎)来朝,贡弓矢。”禹定九州时,周武王、成王时,肃慎均派使来贡,最著名的贡品为“楛矢石砮”。周人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公元前夏商周时的肃慎王国、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北宋至明时的女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肃慎族系)的发祥地。
虞舜、夏商周满族先民肃慎人,汉代至三国,又称挹娄人。南北朝时,称勿吉人。勿吉,为女真语“窝集”之音转,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时期,满洲族先民又称靺鞨,散布在以吉林为中心的为粟末靺鞨,散布在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地区的为黑水靺鞨。公元669—926年,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渤海国历经15代国王,后被契丹所灭。至宋辽时期称女真,辽朝将女真分为两部,开原(今辽宁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12世纪初,生女真的完颜部崛起,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12世纪中国北方蒙古族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女真人从此置于元朝统治之下。
元亡明兴,女真人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尔哈赤的祖先就属建州女真。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各部纷争,仇杀无止。因此,统一女真各部不仅仅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强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发展的强烈要求。
清代满洲侍卫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民族统一大业,并吸收大量汉族,蒙古族,组成了满族共同体,完成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

2、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结婚时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我也是个昌图女孩,这边没有什么风俗习惯,都差不多,娘家妈的给准备个红包,下车时候给你男朋友的,他的妈妈也给你准备一个,一切入乡随俗就好,爱他就追随他就好啦,过的不是当天的日子,是一辈子。

3、锡伯族人都有什么习俗

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民族历史

1956年包尔汉、冯家升发表论文认为鲜卑郭洛是一种瑞兽,相当于蒙语中的动物(驱),即特殊的五爪虎。后来又有人说鲜卑郭洛是一种飞马。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4、写出5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生活习俗及饮食文化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蒙古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人口860.29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居中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第三位。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口459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人口721万(1995年)。 苗族现苗族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布依族妇女 彝族现有人口657万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人口二百五十四万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人口为192.0597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人口达982.11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朝鲜族姑娘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瑶族老人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省。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区以及木垒、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哈萨克族老人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测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现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部在独山、荔波、都匀、榕江等县和广西北部地区的融安、南丹、环江等地。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高山族同胞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和临夏县。甘肃的兰州、定西地区和新疆、宁夏也有分布。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景颇族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仫佬族,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其余散居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布朗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县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矛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其余分布在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 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县。其余分布在盈江、龙陵等县。 普米族人民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

5、锡伯族的风俗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有讲究礼仪、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崇尚整洁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对长辈应答和气,久别重逢要行打千礼,逢重大节日、婚丧必行跪礼及磕头礼。打猎时,不论猎取的野味多少,所有参加者都是平均分配,即便过路人碰到分猎物时,也会分得一份。

锡伯族基本保持着一夫一妻、妇随夫居的典型的父权制婚姻形态。锡伯族的丧葬有许多讲究,过去实行火葬,后改为土葬。

锡伯族中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6、锡伯族人过端午节的风俗活动是什么?

锡伯族(英文:Sibe people)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端午节风俗活动:

举行泼水、叼羊、赛马或郊游等活动。农历4月18是锡伯族纪念西迁的节日,每年都举行庆祝活动。

孙扎拜义车孙扎,锡伯语即五月初五,锡伯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这天,家家门上插艾蒿,人们都喝雄黄酒并给小孩嘴上也抹一点儿。锡伯族在节前半月都喜欢在孩子的肩背上系上用各种彩布、丝线缝制的小猴子。到端午这天,将布猴子扔进河里,以表示除灾避邪。年轻人还要相互泼水,去郊外野游和举行赛马、叼羊、摔跤等体育活动。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在这天要宰羊羔吃。午夜,各家各户还要在后院烧纸钱,祭祀祖先。

锡伯族禁忌:

忌食狗肉,忌穿戴狗皮制品

不准坐、踩、跨过衣帽、被、枕,穿过的裤子、鞋袜不放高处,不坐、踩锅灶,不坐、站立在门坎上

在屋内不准吹口哨,不能用筷子敲桌子、碗、碟等

家中有病人、小孩出水痘、妇女生育,在大门口挂红布条或一束草,禁止外人入内

禁对长者不敬,对父母不孝,忌对友人不信任;禁对别人说丧气话。

7、开原的来历和历史

元太宗七年 (一二三六年)曾在黑龙江境内设置开元万户府,后来治所移到黄龙府 (今吉林省农安县)。元成宗元贞二年 (一二八六年)改开元万户府为开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 (一三八八年),开元路治所又移到咸平府 (今辽宁开原老城),并改元为原,“开原”名称由此而来。开原老城是明代兴建最早的古城之一,素有“辽北古城”之称。

蒙古汗国时期,成吉思汗确立了蒙古诸王分封制,其目的在于巩固根基,镇守各方,扩展统治区域。早在成吉思汗起兵之初,与诸兄弟相约:“取天下了呵,各分土地,共享富贵。”从1207年至1214年成吉思汗大规模分封诸王,其中分封地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是成吉思汗的诸弟和外戚、重臣等蒙古大贵族。直到1259年忽必烈即位之前,东北地区行政统辖机构的特点主要是,以蒙古诸王监镇地方,基层出现军政合一的机构,如1234年设立管领高丽军民总管府,1235年设立开元万户府、南京万户府。
成吉思汗对其幼弟贴木哥斡赤斤十分宠爱和信任,分封民户最多,封地也最广,外兴安岭以南松花江及东西辽河以北地区皆为其封地。蒙古国前期,1226年辽王耶律律薛者撤藩,“辽左之地命斡赤斤镇守,其权势愈重”。在元设置辽阳行省之前这一家族曾监镇辽东地区。在东北诸王中,辽国王贴木哥斡赤斤及其后裔乃至四世孙乃颜实力极为雄厚。“自斡赤斤至乃颜凡五世,前后五六十年,父子祖孙兄弟雄居辽东,早有轻视朝廷之心。”
蒙古诸王位高权重,拥兵自大,极易产生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倾向。忽必烈即位后,开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1260年在东北地区设置宣抚司,由军政合一体制逐渐向军民分治转变。之后忽必烈又向行省制过渡,于1269年以赵壁为中书左丞,设东京行中书省简称东京行省于北京即内蒙宁城之大宁,由于东方诸王的反对,1278年改为宣慰司。1286年又设东京行省于懿州即阜新,以控制东北诸王,在诸王的反对下,于同年七月废止。元庭两次试图设立东京行省,都时过不久就撤销了。至元二十三年即1286年,忽必烈第三次设立东京行省,并将行省治所移至地近辽王乃颜封地的咸平,以乃颜为首的蒙古亲王便加紧了反叛中央的活动。尽管东京行省仅存五个月就撤消了,然而一场持续六年之久的叛乱终于爆发了。1287年四月,东北爆发了以乃颜为首的叛乱,东北诸王的后裔都有参加。五月,忽必烈率军亲征。仅用两个月时间,在东北西部地区连续三战三捷,擒杀乃颜,将叛军主力击溃。乃颜死后,其余党继续为乱,这场平叛战争又持续了五年。
至元二十四年十月重新在咸平府确立了辽阳行省,在东北实行与中原相一致的地方行政机构。我们说元代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这一泛称包括前三次设立的东京行省,而且据近年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东北设置行省的治所从来不曾设于辽阳。东北诸王封地从此置于辽阳行省的监控之下,成为辽阳行省之下的特殊行政区,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乃颜叛乱被平定后,乃颜家族衰落,而其弟弟乃蛮台部族强盛起来,他本人和儿子被封为寿王、辽王,权势炙手可热,一直活跃到元末明初。1286年设立开元路,治所黄龙府。1342年移治于咸平,其下以统辖黄龙府、咸平府、合兰府、肇州、奚关总管府(今吉林珲春)、双城总管府(朝鲜永兴)。
杨大实组织开原起义
杨大实,字秀翘,开原二寨子人。生于1884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入奉天警务学堂,以优等生毕业。后入日本东斌学校,学习警监、法政、宪兵等,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归国后,任开原、复州警察长。参加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会员。
1910年,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大实受中山先生委派,到沈阳巡巡警教练所当教员,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北革命党人张榕组织了响应武昌起义的联合急进会,杨大实任总务部部长,并任联合急进会机关报《国民报》主笔,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年底联合急进会派有能力的领导分赴辽宁各地,杨大实回到开原,动员军警,组织民军,策划、组织武装起义。11月20日,急进会在庄河率先发动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在东北的第一枪。24日,急进会派杨大实到庄河加强起义的领导力量,组织更大规模的起义,联络南方革命军。杨大实又向奉天革命机关申请经费,庄河革命形势如火如荼。
1912年1月下旬,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军从辽东半岛登陆,东北革命形势发展突飞猛进。同盟会会员段右军在昌图策划起义“失败,又约同盟会会员朱霁青、杨子厚”,“谋在长春起事”,亦“机泄而败,遂转赴开原”进行活动。杨子厚在弟弟杨大实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新军、旧军、警察、学生和“红胡子”,积极组织起义。杨大实等领导复州和庄河等地的武装起义后,任关外民军第一军司令部总参谋兼执法官。
2月12日,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封建统治结束。南京陆军部向全国发出停战命令,在东北斗争的联合急进会、北伐军和关外民军停止进攻。21日,关外都督府和关外民军司令部主要首领顾人宜、张璧、杨大实率奉命部到到山东烟台进行整编。商震、张璧、杨大实都争夺关外民军总司令职务,杨大实失败后不服,回到地方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开原、铁岭、海城、哈尔滨等地的革命党人,由于没有听到清帝退位的消息,先后发动起义。2月15日革命党人在铁岭发动起义,占领县城,赵尔巽派王永江率巡防队镇压,起义失败。21日“胡匪”于小钉子(绰号)在同盟会会员段右军策动下,攻克开原县城,“焚县署,放监狱”,“官兵均鸟兽散”,赵尔巽派兵镇压,“鏖战一日”,起义军“弹丸告竭”退出。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已大白于天下,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为代表的一部分国民党领袖组织讨袁军,掀起“二次革命”,而联合急进会的某些领导人对袁世凯还认识不清,抱有极大幻想。杨大实错误地认为“以中国现在时局论,膺大总统之选,要不外孙、黄、袁、黎。然孙(中山)虽富于道德,而无政治经验。黄(兴)虽为笃诚君子,然恐无统一之才能。黎(元洪)氏则徒有虚名,不异泥型木偶。就中可以当意者,厥惟袁氏。”杨大实虽也看出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专制形态已露”,却软弱地认为“若决计不举袁氏,则中国恐遭分崩之惨”,他对于是否选举已经原形毕露的窃国大盗为大总统,尚“夙夜竞竞而未能解决”。他提出四项政治主张:一、务要发展民权;二、不愿再有破坏;三、排斥官僚政治;四、维持大局统一。幻想只要在国会中进行合法斗争就能使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就范,反对采取所谓“破坏统一”的武装斗争手段。毫无疑问,这些幼稚的幻想,很快就在无情的历史事实面前变成泡影。
1914年6月,孙中山、朱执信等鉴于国民党成分复杂,组织涣散,于是组建中华革命党,组织护国军,并派丘丕振到东北组织军队,策划起义。丘丕振以东北讨袁军总司令的名义,派人到营口、辽阳、铁岭、开原、昌图、长春、哈尔滨等发动起义,由于单纯依靠从联络“红胡子”部队或军警下手,起义很快失败。在护国运动中,混入革命队伍的清末立宪派重要人物吴景廉,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摇身一变,由拥袁而反袁,为了窃取东北地区反帝制运动领导权,他联合革命党人杨大实、顾人宜、赵忠鹄等在大连发起“三省公民讨袁协会”。赵忠鹄、段右军等在桓仁组织辽东护国军讨袁,杨大实的族兄杨子元在辽源自任东三省护国军北路司令,发动起义。1916年6月袁世凯毙命,张作霖“武力统一”东北野心益炽。
1922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谘议、财政部参议。后任奉天省长公署谘议、广东省长公署在顾问等了职。他在辽宁开原等地发动并领导的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是辛亥革命在辽宁的领导人之一。

8、请告诉我民族节日(至少8个)

http://www.zhongguook.com/public/web/lywh/mzjr/

· 彝族都阳节

· 藏族赏花节

· 藏族俄喜节

· 白族: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耍海会

· 壮族: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

· 藏族谢水节

· 藏族采花节

· 藏族看花节

· 藏族赛马会

· 土家族族年

· 土家族打春节

· 羌族颔歌节

· 苗族赶苗场

· 苗族赠带节

· 苗族羊马节、赶秋节

· 傣族: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 蒙古族:白节、那达慕、马奶节

· 满族:灯节、添仓节、锁龙

· 布依族:查白歌节、大年辰

· 僳僳族: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

时节习俗与民族节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正月:立春 雨水]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与东北其他地区以及中原各地一样,锦州人也习惯地称立春为"打春"。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立春时节的农谚和俗语,如"春打六九头","打春阳气转","打春别欢喜,还有四十个冷天气","春捂秋冻"等等。人们在立春这一天要吃萝卜,俗称啃春,要吃卷裹豆芽的春饼,还要用缠上各色花纸的笤帚轻轻地抽打孩子,谓之去晦气。据民国二十年《义县志》记载,立春打春牛时,"邑在后,约正在前,各执纸鞭鞭牛。唱曰:'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年春"。

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打春牛"的习俗就已不复存在了。但人们仍把立春叫做"打春"。因为"人误地一春,地误人一年",打春正是催春的时节。这个时节的民俗,一是上元日。即正月十五祭火神--闹花灯、祭农神、扭秧歌的元宵节;二是正月二十五祭天神、谷神仪式--填仓的天仓节等等。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所以称圆宵。又因为在元宵节前后张灯三夜,所以又称元宵节为灯节。

据民国九年《锦县志》记载"上元"为"灯节"。"通街张灯节彩,备极辉煌,龙灯、秧歌、杂戏毕全。鼓吹之声不绝于耳,自十四夜起至十六夜止,观光者途为之塞。"灯节期间文士还要悬灯制谜,以角巧思,谓之"灯谜"。元宵节期间的节日食品是元宵。元宵是以糯米粉裹糖丸、枣泥丸、豆沙丸等,油煎或蒸或煮食之,也叫汤圆,也是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佳品。

正月十五前后,满族群众的传统民俗中,还有两个重要的节目是:"拜太平鼓"和"抓子儿"。太平鼓在古代叫腊鼓,拜太平鼓的仪式,源于萨满教的太阳神崇拜。辽西地区的太平鼓以铁丝为框,呈八角形。直径约0.7--1米,用皮纸重叠糊紧,饰以彩画,下有手柄贯穿十几个铁环,击打振动时发出哗哗的响声。拜太平鼓者游行街市,也是节日期间的一个街景。"抓子儿"是闺中游戏。"子儿"是把羊或猪的蹄骨染成杂色,青年女子们用以或掷、或拾、或承,谓之"抓"。游戏的地点一般在室内炕上。

正月二十五的"填仓日"辽西地区也叫"天仓日"。

满族人家"填仓",还有把煮熟的粘高粱米饭放在粮仓里的习俗,还把秫秸杆扎的小马、小锄头插饭盆里,表示辛勤劳作以求和丰衣足食的心愿。

正月回娘家的媳妇,必须要在正月二十三赶回婆家来,为夫家"填仓"。

[二月:惊蛰 春分]

《北镇县志》中记载:"初二日龙抬头"、"各家由庭院中撒灰,道经大门至井沿,俗称'引龙'"、"是日多食春饼或煎饼",谓之"熏虫"。

锦州地区的"二月二"在乡间更多的是被称为"猪头节"。这一天要贴"猪头花"样式的剪纸,吃猪头肉,民间称之为"扒猪头"。

二月十九的"观音诞辰"庙会是春分时节最大的民间集会,也是旧时锦州城乡一年中最大型的庙会之一。

观音是印度佛教所信奉的菩萨,译名为观世音菩萨,因避唐太宗名讳,遂改为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有以完成的自己的修行为理想的"小乘佛教"和以普渡众生为任务的"大乘佛教"之分。观音正是大乘佛教的主要菩萨之一。在辽西形成的白衣观音崇拜习俗,在历史上又与辽代统治者把白衣观音奉为家神有关。史载:"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中外香火,由此而盛。民间及军士私奉者,不备记出。"锦州的医巫闾山是辽代君主陵寝之地,又是萧太后的世袭领地,辽代统治者在锦州和医巫闾山大修佛寺、观音庙堂,就更加带动了百姓们对观音的崇信。在锦州地区还有诸多的观音洞、观音寺,如医巫闾山青岩寺的观音,俗称"歪脖老母",二月十九的观音诞辰庙会香火也是极盛,从明清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末(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直是辽西地区,甚至东北地区最大的观音庙会之一。

[三月:清明 谷雨]清明时节的第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取禁烟之意。寒食节禁烟的习俗最早来自上古先民为保护火种,每年春季清除旧火,燃换新火的仪式。在锦州地区同样也流传着晋文公烧山逼介子推出的作官,而介子推宁可烧死山中也拒不出山的故事。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扫祖坟的日子。从清代开始,当政者肯定并提倡鼓励民间清明节在祖先坟茔地种植树木的习俗,到民国时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用植树节代替了清明节。1979年国家把3月12日正式定为植树节。

另外,在古代的清明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三月三上已日"的古人修禊之期。这天人们都要到野外去踏春游玩。这实际上是古人春季继正月十五、二月二之后的第三个狂欢节。过了三月三就要进入繁忙的春耕劳动了。

[四月:立夏 小满]

农谚说:"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这是根据锦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来的农事活动经验。

药王庙会是民间的药王节,旧时的药王节是中国神仙文化与中医文化在民间杂合的产物。锦州地区把伏羲、神农、轩辕作为主神,两旁排列扁鹊、孙思邈、王叔和等神医牌位的三皇庙作米药王庙者为多。庙会期间有很多古代巫术遗存的封建迷信活动。诸如用纸扎下个替代病人的纸人,拿到药王庙会上去烧掉,谓之"烧替身";让许过愿的小孩到庙上跳过一条板凳,然后逃出庙去象征逃脱了小鬼的追索,谓之"跳墙";把成串的咸菜疙瘩挂在一个象征病人的十不全神身上。

[五月:芒种 夏至]

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这天投江之后,人们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祀他,留下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可是在锦州地区,在端午节吃粽子、粘糕的习俗却意味着"阴阳包裹未散之家"的祝愿。

端午节这天日出之前,人们纷纷到河边和井台上用凉水洗脸,以除晦气,然后成群结队上山采集艾蒿。因为艾蒿有除虫去污的作用,所以人们把艾蒿插在门上以避瘟神。妇女们还把装有艾蒿的荷包挂在孩童的身上、插在自己的发髻之上。为之拒绝瘟神的降临,人们还在户牖插上避邪的桃枝和纸叠的小药葫芦,也叫纸印。相传吕洞宾曾秘示世人,端午用葫芦蓄药可蠲五毒。这一天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还要系上五彩线绳,俗称"系续命绳",它的功能也是拔除病毒。到中午人们就将这些佩戴之物弃之路旁。滚鸡蛋也是端午节重要的节俗。这天早上老奶奶要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小孙子的肚皮上来回滚几滚,嘴里还叨念着:"宝子吃蛋,灾星滚蛋"。

这些端午节的习俗,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在民间流传。近代,在锦州的天桥海口处,还有一个蒙古族的端午节习俗奇观。从五月初五到五月十一,有很多来自承德、通辽等地的蒙古族古族牧民在海水中沐浴祈祷,有时竟达四五千人。祈祷后他们用瓶子盛满海水带回家去,撒在亲邻们的身上,让他们也得到大海赐予的幸福、吉祥。

民产流传的"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谚语是人们对于天时与农时规律的总结。人们在五月十二到五月十三这两天祭祀关公。民间流传这样的故事:五月十三是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这一天关公要磨刀,磨刀水便是天上的雨水,所谓天上一滴水,地下一场雨。如果到这两天还不下雨,人们便要放弃关公庙的祭祀,而转向对龙王求雨。

[六月:小暑 大暑]

这一天人们要杀鸭宰鹅,叫做"吃虫王日"。

大暑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最热的时节。锦州人在"五毒日"却要"少长郊游,聚饮高歌。亦携酒游观音洞,曰耍青"。

大暑将过之时的六月廿三日,俗谓马王生日。这一天要宰猪祭祀,希望能够免除牲畜的疠疫。祭马神表明东北各族农业经济对马的依赖性很大。锦州地区历史上是皇家的马场和边贸和马市所在,大大小小的马王庙遍及城乡。所以各县县志都有马王日的记载,并称"此祭极为重要"。

[七月:立秋 处暑]

立秋民间讲究"吃秋饱"、"抢秋膘"。这一天人们多吃饼、饺子等面食;忌讳吃黄瓜等形式细长、水气大的蔬菜食品。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到了末伏早晚有了清凉的感觉。这时,一个饶有浪漫情调的民间节日又到来了,那就是为每一个中国人都留下过美好记忆的"七夕"乞巧节。

"是夕,小儿及女穿针引线,希邀织女赐巧。"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是一年中的第二个鬼节。

中元节与清明节一样,是祭祖为主题的节日:"买素食、祭米饭、享先以告秋成。"也称盂兰盆节,带上了佛教文化影响的色彩。

锦州地区中元节习俗流传很早。在辽金时,契丹人和女真人受汉族人的影响很重视中元节的祭祀,清初至民国期间,沟帮子地区祭祀先祖、超度亡灵放河灯的盂兰盆会已是关外很有名的中元节庙会了。锦州天后宫的盂兰盆会后,人们要到凌河放灯。

[八月:白露 秋分]

八月十五中秋节习俗传之古远。

锦州地区的风俗,八月十五这一天,家家要吃团圆饭。民间有一句节令,叫"宁留一秋,不留过中秋"。

中秋之夜,家家在院子中间放上一张八仙桌,上摆供月的月饼、切成牙瓣的西瓜。各色水果的毛豆、瓜籽等。

毛豆和瓜籽是专供月中玉兔的,因为《嫦娥》、《玉兔捣药》是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月亮神话。"兔儿爷"泥塑玩具常常是爷爷买给孙子的中秋节礼物。这是从华北一带来到辽西的移民带来的供兔儿爷、拜兔儿爷的习俗。

中秋节最有特色的食品是月饼。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七月十五看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花好月圆,人寿年丰"是农民最大的愿望。

[九月:寒露 霜降]

寒露时节的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民间又称"双阳节"。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告诉我们,到了唐朝,中原地区"九九登高"、"遍插茱萸"已相沿成俗了。

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政府的倡导下,重阳节已成为了"敬老爱幼"、"尊师重教"的老人节了。

[十月:立冬 小雪]

立冬这一天,家家要扫墓,焚化冥楮,俗谓"送寒衣"。在民间流传的孟姜女为丈夫范喜良送寒衣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就是从这一习俗衍化而来的。

[冬月:大雪 冬至]

广宁(今北宁市)的马市是东北最大、开设最早的马市之一。据《明史·兵志·马政》记载,自明永乐年间,东北始于开原、广宁等处设马市。当时明王朝规定,东北马市以米、布、绢易马。与二十四节气相似,民间也流传有"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腊月:小寒 大寒]

腊月初八之祭要祭祖神,还要祭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并称为五祀。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后,释迦牟尼在腊八这天吃牧女向他献的乳糜粥,于菩提树下禅定成佛的故事广泛流传,佛寺每逢这天都要诵经,并以粥糜(精选的糯米、小豆、干果及白糖、红糖合制而成)供佛,俗称佛粥,也叫"腊八粥"。汉唐以后,民间也有了吃腊八粥的习俗。

锦州人也有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是说,吃腊八粥是为了粘住下巴。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今。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首俗是祭灶。祭灶原是祭火神。

锦州地区关于灶王爷的故事是被当作笑话流传的。说灶王节每天端坐在灶前,记录着全家的善恶表现,到每年腊月二十三就要派他来到人间的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因为他上天打报告的内容又直接关系到玉皇大帝对这一家命运的安排,人们就索性用麦芽熬制的饴糖在他上天这一天粘上他的嘴,让他好话坏话全烂在肚里。于是腊月二十三傍晚掌灯时分,在灶王爷前烧上三柱香,全家老少再向灶王爷磕三个头,然后揭下抹上饴糖的灶王爷夫妇画像,连同给他用秫秸棍做的坐骑一起投进灶坑烧掉,剩下的饴糖,大家分享。

祭灶之后,锦州山区不有"竖长竿于院内者,竿头荫以松枝,或设风旗,入夜燃灯,高悬杆杪,名曰'天灯'。自是日起,至明年二月二日始撤"(《义县志》民国二十年版)。很显然,这是闾山人保留的满汉和北方民族祭火神习俗的遗风。

从小年到除夕,大致的日程安排是这样的:

二十三,灶升天。

二十四,写大写(对联)。

二十五,扫房土(打扫卫生)。

二十六,煮年肉(把猪肉切成肉块煮熟,过年烩酸菜吃),

二十七,杀公鸡(因鸡音吉,故叫吃喜日)。

二十八,蒸供花(祭祀用的面食)。

二十九,糊香斗(供祭祀天地用器)。

三十晚上守一宿,

在除夕之夜最重要的事是祭祖和迎财神。祖居锦州的人多供先远三代宗亲。为了防止恶神、游鬼闯入,家家要燃放爆竹、点亮天灯、地上铺满麻杆、门上上了大栓。全家守岁到天明。

初一时,家家门户大开,门上是写满吉言的对联。人们开始互相拜年。在初五之前妇女不动针线,家家不煮生米,只吃年前蒸煮的面食。秧歌队各村表演,人们尽情欢乐,共渡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春节。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