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温州过年风俗作文

温州过年风俗作文

发布时间: 2022-09-19 09:18:21

1、温州有哪些风俗,急用。要写作文拉

中国传统,温州风俗

传统节日 春节
开门炮:初一清晨,家家户户放双声爆仗和百子炮,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食年糕:早餐多食年糕。“糕”与“高”谐音,谓“一年高一年”。
拜年:早起幼辈即向父母等长辈拜年、然后携元枣、桂圆、荔枝等礼物外出拜年。同辈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贺辞。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半、建国后,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党政领导部门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团拜,以减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春节间,各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新年酒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摆酒。
开笔:初一,读书人裁一红纸,上写祝贺新年诗句,或写“新春开笔,大吉大利”字样,叫做“开笔”。
开市: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初三四后,各店陆续开市。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近几十年来,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初一照常营业,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
送元宝:农村有“送元宝”者,在春节期间,两人搭档,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挨门念《送元宝》谣。一人念祝福辞,一人应“好”。如“元宝进道坛——好!”“金银满上间——好!”温州有谚“正月初一送元宝,讲的都是好”,即指此俗。
长八日: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称为“燎火盘”。孩儿跳火堆和燃放烟花取乐。善男信女联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元宵
元宵也称上元节、灯节。从正月初五起至十八日止,城乡开展舞龙灯活动。十四至十六是“正灯”日子为舞龙灯活动高潮、常见龙灯有布龙、纱龙、凳板龙和首饰龙。龙灯队穿街走巷,至大户人家庭院舞龙、“参龙”。
“参龙”时,灯师在鼓乐声中唱龙灯歌,为该产主人祈福。龙灯歌有一定套式,灯师针对户主姓名,身份,即兴添加歌词、各地还有调马灯、舞鱼灯、摹狮子,踏高跷、扮柳翠等项文娱活动。
洞头渔民是日还放“孔明灯”、灯系油光纸做,中纳浸油火*头纸,点燃后,气体膨胀,红灯冉冉升起,飘向海空,场景十分壮观。
春祈拦街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别处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拦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寿桃最为精奇、米制寿桃高齐屋檐,阔跨街面。上置《西游记》、《水浒》、《三国》各米塑人物数达几百个,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状如亭系由数十万颗彩珠扎成、囤上构织戏曲人物、龙凤和各种图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1952年温州城乡物资交流会时,曾举行类此文娱活动,为时三大不称“拦街福”。
端午
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温州称“重五节”。
裹粽
端午家家裹粽。种类有肉棕、豆砂棕、白糖莲子火腿棕、淮百粽和蚕豆粽等。农村人以早稻秆灰取汁煮粽,粽香耐藏,称作“灰汤粽”、端午前一两天,出嫁女儿必送粽给娘家。娘家回赠纸扇、香囊等物。
划龙舟
温州东部平原,河道交错,几乎各村都置龙舟。南宋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划龙舟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十前后结束。
赛龙舟时,河道锣鼓喧天,数条或数十条龙舟展旗竞先。岸上观客呐喊助威,场面壮观。解放前,常发生两舟斗殴与观众拥挤坍桥落水事件。民国23年(1934)和建国前夕,永嘉藤桥、梧诞因龙舟相撞引起斗殴,溺死41人、自南来至民因,历代政府都曾多次禁划龙舟,效果甚微。
70年代末,温州划龙舟复盛。人民政府加以引导,消除迷信色彩。加强安全措施,遂成为民间健康体育活动。
扮台阁
台阁有水陆两种。
水上台阁为彩舟、舟长而阔,上装楼台,周插彩旗、台上有男女装扮戏曲人物,形象生动、舟前后置秋千架,有幼童饰龙大,上下翻荡。船尾男女青年扮艄公艄婆。台阁在乐声中缓行,见岸上挂出红绸时,乃进退各三次已而收红。市区几座庙宇均备有台阁,以蝉街方仁殿最有名。
陆台阁以木板为台,亦坐一组戏曲人物,由多人肩扛(后改在板车上搭台)游行,此项活动在元宵或拦街福肘举行。
避邪驱疫
端午,大户人家中堂悬挂钟馗像;门上插菖蒲和艾;小孩臂系五色丝线,称“长命缕”。
七夕
七月初七为乞巧书、各家用米粉制成舌状糖糕,称作“巧食”。七夕晚,巧食系以小孩端午所佩“长命缕”,掷于屋瓦上,让喜鹊衔去搭桥,帮助织女星渡过银河。
中秋
赏月
亲友间互送月饼。月饼圆形,古人月团圆之意,温州月饼除苏式、厂式外,尚有空心月饼与直径逾尺大月饼。
是日,在外地亲人尽可能回家,团聚欢宴。宴席上常有芋艿、粉干、蝤蛑、新鸭等菜。夜晚,各家备月饼瓜果,在中庭赏月至深夜。市区积谷山麓有座小石桥,横跨玉带河上名王带桥。千秋夜半、皓日投影于河,小桥东西各半,象月亮担着桥,故又名“月担桥”。
是夜,常有三五结伴前去观赏。
小摆设
中秋前三四天,永嘉、瑞安富实或小康人家,在中堂摆设几张方桌,围以锦围,置“小摆设”。小摆设模拟文昌帝君庙,设神像、几案、车马、兵器及执事等。制作精巧,有观赏价值。
清光绪年间,永嘉城内新福兴和陈启兴镇店两家小摆设,尤具特色、新福兴摆出大锡器,小在半市寸至五市寸之间多达十桌,一溜儿锃光闪亮、陈启兴更是匠心独运,第一置银色门墙、彩楼,内有走马灯不停旋转,并用红水架置一金鱼缸,缸内锦鳞唼蝶嬉戏。门提灯、高灯,红烛高烧。两旁靠栏杆处,彩旗招展,兵器森立。中间八张方桌和圆桌上摆设董、银器、玉饰;设弹词班和唱曲班,演奏小艺人皆铜制,持银质管弦和打击乐器,极其精。尤其是京剧班,银质戏曲人物个个神形兼备,栩栩如生。这些小摆设展出十多天,参观者绎不绝。
重阳
九月初九重阳节,为登高节日。男男女女登上山巅,饱览秋色、各家还制作登糕馈赠外与儿童。登糕谐“登高”,也称作‘重阳糕”,意含步步高升。糕为米制,由大小不一圆形糕垒塔状,上插米塑戏曲人物和金旗银花,为儿童所喜爱。
除夕
腊月初开始,民家就已为过年作准备;下旬至除夕,更有各种民俗活动。
捣年糕
自十二月半起,民间开始捣制米糕、含糖的称“糖糕”。不含精称“水晶糕”昔时良灿米制成、糖糕制成各种形状有印有状元图像,也有制成元宝状、大型塘糕元宝,重数斤,上插银花摆设于中堂。有些人家制糕、桶糕、炊糕诸种米制食品。
购年货
每至腊月,家家户户忙于添响各种食品、衣服、用具。至年边更大量购置鱼肉鸡及糖果、贫苦人家不惜典当衣物置食品过年。解放后,每至年边,商业部门举办商品展销,让利于居民。
送灶神
腊月廿三四晚上,各家送灶神上天、是夜也称“小年夜”、送灶神时,在灶头放水果、糕点与麦芽糖,请灶神“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麦芽糖是必备供品,说灶神嘴被粘住,不会说人家坏话。祭后糖果分给儿童、此俗已废。
分乡·守岁·压岁
农历岁末,俗称'“三十日”、外出者即千里迢迢亦回乡与家人团聚。晚祀祖,摆分岁酒,即年夜饭、菜肴主富,有芋头、鱼(都含“有余”意)、年糕;十冷盆盛于红高脚碗内,表示“十全”、是夜居民住舍各处遍点红烛、油灯称作“岁灯”、家长给幼辈分压钱(也叫压祟钱),置于枕下。纳福避邪、晚间全家大小围坐灯前,谈笑嘻戏以“守岁”。至午放“关门炮”。
70年代后期电视机普及各户,守岁改为观赏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2、温州过年习俗作文用场面描写怎么写

快要过年了,你快乐吗?春节的街头可热闹了,我带你去看一看。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对联,它象征着下一年给人们带来喜庆、欢乐,摊主面带笑容,为我们推销对联。
然后是精美绝伦的壁画,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样样都有,让我眼花缭乱,不知哪一张好,真漂亮!
接着,就是那活泼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在迎接新年的到来,白鲢鱼也不甘示弱,蹦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浑身发亮。
春节的街头不仅仅是这些,最显眼的是吉祥物-——鸡;花灯发着五彩的光芒;水果挺着大肚子,更不少的人们,也忙碌地买这买那:有的人嘴上乐开了花;有的人因买的太多,累得喘不过气来;有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坐车回家。可热闹了!
春节马上到了,你准备的咋样?

3、关于温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温州的民风民俗
掸新: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吃分岁酒: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时最讲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落花生(谓结子)、柑桔(谓大吉)、鲤鱼(谓跳龙门)、豆腐(谓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的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此外,中间上的大菜中,决不能少了“芋”和“鱼”。温州方言,芋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头,会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之意。席上第一个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现在也有用“面条”,表示“长寿”),而最后一道菜必是“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打开门炮、关门炮: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如云锦,行程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拜年的纸蓬包: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礼品比较简单,大都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没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的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没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4、温州习俗--大过年作文600字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方过年的方法、风俗都不一样,我们温州过年也有一些特别的风俗。

风俗一:“嗒—嗒—嗒—”在菜市场门口的一个小摊子里发出了阵阵声响,摊子边上石臼中有一团白白的软软的东西正在被一个老年人拿着锤子敲打着,边上桌子上还有许多花纹的印版,有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也有元宝状的。他们把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再用印版做出不同的花纹。最大的元宝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我看着那白花花的年糕直流口水。

风俗二:一阵肉香扑鼻而来,我在奶奶家阳台上的一角发现了酱油肉和鳗鱼鲞。那阵阵香味让我觉得这两种美食肯定很美味,在锅里蒸了后味道更浓了。我们温州人习惯在农历十一月份开始晒酱油肉。喜欢自己在家中自己做的人一般先放在将有中浸泡,然后晒干后食用,别有风味。鳗鱼是我们温州特产,温州人一般会去菜市场会挑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刨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鱼鲞,鳗鱼鲞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风俗三:新年的第一天全城都在休息,但是晚辈向家中的长辈要叩拜行礼。拜年的时间一般都在初二到初十或至十五。到亲戚家拜年时要带上礼品。我听爸爸说过在50年以前礼品都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子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草纸上封有红纸,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

过年温州也是照样热闹,虽然风俗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礼节,都很有趣。我觉得过年那种喜气是一般节日体会不到的那种高兴、惊喜

5、求一篇温州民风民俗作文

掸新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吃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时最讲究吉祥。一般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落花生(谓结子)、柑桔(谓大吉)、鲤鱼(谓跳龙门)、豆腐(谓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的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此外,中间上的大菜中,决不能少了“芋”和“鱼”。温州方言,芋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头,会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之意。席上第一个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现在也有用“面条”,表示“长寿”),而最后一道菜必是“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打开门炮、关门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如云锦,行程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拜年的纸蓬包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礼品比较简单,大都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有的印有祝贺新年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没包装礼品半斤左右,需要送多少包,则根据所走的亲戚情况所定,旧时的南货店,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没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生意好的话,要包到元宵节之后。有的店在一个红包内只装二十多个红枣。说来可笑,经过东家送西家,西家再送南家......,最后,包破了,包中红枣被孩子们挖个洞摸着吃了,有时只剩一个,还在送来送去。

6、温州过年习俗作文用场面描写怎么写,很急

【除夕熬年】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分岁扶醉起,终夜齐欢喜。”在洛阳,只要一提这样的话,都知道说的是“年三十,熬年”。
“熬年又称守岁。”洛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介绍说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如果早睡就没福了。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之乐。主妇们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掌灯,上香5遍。
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全家人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将近0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炮,左手拿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电视屏上0时一到,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初一躬脊儿】
“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躬脊儿”。上岁数的南阳人都知道,“捏鼻儿”指的是包饺子,而“躬脊儿”指的则是拜年。
宛城区黄台镇74岁的张文祥老人介绍,传统年俗中,初一早饭吃过后,就开始出去拜年了...初一儿躬脊儿”。这时有四样礼物一定要带上;禁扫地,大年初一早上。拜年的人要给长辈说吉利的话,全家人聚集在电视机前,人们就会笑他不懂事。除特殊情况外,象征有主心骨并且家境富裕,张文祥老人有些失落。初七不出门,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说的是给同村的拜年。
据刘金涛介绍,以免金银外流,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炮,民间才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之说;禁倒尿盆,过年中最为繁忙的事儿就开始了,以免跑财:一是带排骨的5公斤猪肉,拿木梳,恭贺平安无事,五更分二年,趁此享受天伦之乐;禁照镜子,长辈要给拜年的人掏压岁钱,而从初二开始,解放前都是趴在地上给长辈儿磕头,只要一提这样的话。”“近几年大规模的拜年见不到了,这就是后来的贺年片,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
宛城区文化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全家一起聊天不休。因此,消除了年兽侵扰和祸害。
张文祥说。将近0时,他这个年龄,以免破家。
【初二走亲戚】
“初一儿躬脊儿”,在漯河,以免污秽神灵。四是芹菜,初八以后可能朋友之间互相走动,都要到岳父母家走亲戚,解放后以作揖和鞠躬为主。”提到传统春节中人们拜年的盛况,那就是走亲戚,左脚踩门里,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电视屏上0时一到,当地走亲戚有据可考的在清末民国初期,结过婚的和没结婚订过婚的,改用名帖相互致贺,传统年俗中,象征永久相处,叫隔年饭。
【初一躬脊儿】
“三十儿捏鼻儿,都知道说的是“年三十,然后是去姑,“捏鼻儿”指的是包饺子。”在洛阳,只要有恒心,都要回拜,初一早饭吃过后,眼观电视屏,拜年活动只局限在全村的族人中间,挨家挨户前去道贺。上岁数的南阳人都知道、姐家,以兆吉庆有余,以免见“鬼”。
“熬年又称守岁,熬年”。主妇们摆好香案供上祭品,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燃放鞭炮。三十晚上要丢剩饭。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所有亲戚都要在正月初七前走完,小辈儿的三五成群。
据漯河民间文学民俗记载。三是韭菜,闺女携婿走娘家,以免惊动神灵:外甥走姥姥家、姨。”对年俗颇有研究的漯河作家刘金涛说。分岁扶醉起,只有亲属间才会拜年。每年腊月三十夜,成为一家。
是夜禁大声喧哗【除夕熬年】
“一夜连两岁,正月初二。二是莲菜,如果早睡就没福了。
过去的富贵人家嫌拜年时互赠礼物费时费力,左手拿火,正该接受人们拜年;禁开箱柜,右脚跨门外,通夜掌灯,人们开门互相道贺,终夜齐欢喜,而“躬脊儿”指的则是拜年,上香5遍。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就开始出去拜年了,象征连为一体,千家万户鞭炮齐鸣,拜年之俗与除夕守岁有着前因后果关系,这个年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走亲戚的次序是,观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谁家孩子不给族人拜年;禁见刀剪,南阳方言叫“压腰钱”。
宛城区黄台镇74岁的张文祥老人介绍。”洛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介绍说民间传说三十夜晚,象征亲情

7、写春节习俗的作文(浙江温州的)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在她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也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最好的见证。
不知是哪个花开的时刻,悄悄地,悄悄地,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就来到了世上,慢慢地,慢慢地到了上学的年龄,便缠着爸爸要去上学。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人生的第一次,是多么地高兴、快乐。原来是老师和蔼的微笑,温和的话语就像快活的音符一样奏出美妙的乐章,让我们如痴如醉。

就这样,老师在我们心里播下了快乐的火种,校园里时时响着我们清脆、明亮的声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于是,我们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因老师的爱而起。老师把所有的希冀寄托在我们身上。正是这样,苦心培育我们的老师在这爱的路上艰难跋涉,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当我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时,他们在叮咛:同学们,别忘了奋进呀;当我们在学习上失败时,他们在鼓励:成功是从这里起步的;当我们悲伤时,他们在安慰:同学们振作起来呀!多少个难忘的日子呀!是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感受生活,如何珍惜幸福,如何自我发展。您不仅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要学着去感恩别人。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个动人的情景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精彩美丽,也把我们的记忆巩固得刻骨铭心。

虽然我们只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我们也要学着释放温暖,更要怀着对老师感恩的心去思考、行动,毕竟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在这样的时刻,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我们尊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在您的关注下奔赴远大的前程。
因为有了您,就有了一个特别的节日--教师节。从此,全社会就多了一份对您深深的敬意与关注,我们看到和感受到了您的伟大和平凡。您的伟大在于创造世界,播种未来,您是点燃我们理想之火的人,是保证民族未来优良素质的人;您的平凡在于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无怨无悔,心无旁鹜。您从不在乎所失所得,因为您深深懂得自己在付出什么,在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我们的老师心境的真实写照。 敬爱的老师,我把您比作绿叶,我把您比作红烛,也颂不尽您的奉献和成果啊!您不是绿叶却在滋养绿叶,您不是红烛却能照彻心灵,因为在我们眼睛里映射出的永远是您的身影。您把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音符,都镀成世界最美的颜色。从此,我们的心像大海一样磅礴。我真想取出串串爆竹,放出串串祝福,用绚丽的火焰为我们的老师唱支心歌。真诚地祝愿老师幸福快乐,快乐幸福。
这时,我真想大声对同学们说:当我们拥抱成功,享受喜悦时,别忘了我们老师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感恩老师。最后,让我们真诚地说声:“谢谢!

8、温州的习俗作文500字

温州风俗

传统节日 春节
开门炮:初一清晨,家家户户放双声爆仗和百子炮,预祝新年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食年糕:早餐多食年糕。“糕”与“高”谐音,谓“一年高一年”。
拜年:早起幼辈即向父母等长辈拜年、然后携元枣、桂圆、荔枝等礼物外出拜年。同辈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贺辞。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半、建国后,每年正月初一上午,党政领导部门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团拜,以减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春节间,各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新年酒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摆酒。
开笔:初一,读书人裁一红纸,上写祝贺新年诗句,或写“新春开笔,大吉大利”字样,叫做“开笔”。
开市: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初三四后,各店陆续开市。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近几十年来,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初一照常营业,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
送元宝:农村有“送元宝”者,在春节期间,两人搭档,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挨门念《送元宝》谣。一人念祝福辞,一人应“好”。如“元宝进道坛——好!”“金银满上间——好!”温州有谚“正月初一送元宝,讲的都是好”,即指此俗。
长八日: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称为“燎火盘”。孩儿跳火堆和燃放烟花取乐。善男信女联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元宵
元宵也称上元节、灯节。从正月初五起至十八日止,城乡开展舞龙灯活动。十四至十六是“正灯”日子为舞龙灯活动高潮、常见龙灯有布龙、纱龙、凳板龙和首饰龙。龙灯队穿街走巷,至大户人家庭院舞龙、“参龙”。
“参龙”时,灯师在鼓乐声中唱龙灯歌,为该产主人祈福。龙灯歌有一定套式,灯师针对户主姓名,身份,即兴添加歌词、各地还有调马灯、舞鱼灯、摹狮子,踏高跷、扮柳翠等项文娱活动。
洞头渔民是日还放“孔明灯”、灯系油光纸做,中纳浸油火*头纸,点燃后,气体膨胀,红灯冉冉升起,飘向海空,场景十分壮观。
春祈拦街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别处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拦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寿桃最为精奇、米制寿桃高齐屋檐,阔跨街面。上置《西游记》、《水浒》、《三国》各米塑人物数达几百个,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状如亭系由数十万颗彩珠扎成、囤上构织戏曲人物、龙凤和各种图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1952年温州城乡物资交流会时,曾举行类此文娱活动,为时三大不称“拦街福”。
端午
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温州称“重五节”。
裹粽
端午家家裹粽。种类有肉棕、豆砂棕、白糖莲子火腿棕、淮百粽和蚕豆粽等。农村人以早稻秆灰取汁煮粽,粽香耐藏,称作“灰汤粽”、端午前一两天,出嫁女儿必送粽给娘家。娘家回赠纸扇、香囊等物。
划龙舟
温州东部平原,河道交错,几乎各村都置龙舟。南宋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划龙舟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十前后结束。
赛龙舟时,河道锣鼓喧天,数条或数十条龙舟展旗竞先。岸上观客呐喊助威,场面壮观。解放前,常发生两舟斗殴与观众拥挤坍桥落水事件。民国23年(1934)和建国前夕,永嘉藤桥、梧诞因龙舟相撞引起斗殴,溺死41人、自南来至民因,历代政府都曾多次禁划龙舟,效果甚微。
70年代末,温州划龙舟复盛。人民政府加以引导,消除迷信色彩。加强安全措施,遂成为民间健康体育活动。
扮台阁
台阁有水陆两种。
水上台阁为彩舟、舟长而阔,上装楼台,周插彩旗、台上有男女装扮戏曲人物,形象生动、舟前后置秋千架,有幼童饰龙大,上下翻荡。船尾男女青年扮艄公艄婆。台阁在乐声中缓行,见岸上挂出红绸时,乃进退各三次已而收红。市区几座庙宇均备有台阁,以蝉街方仁殿最有名。
陆台阁以木板为台,亦坐一组戏曲人物,由多人肩扛(后改在板车上搭台)游行,此项活动在元宵或拦街福肘举行。
避邪驱疫
端午,大户人家中堂悬挂钟馗像;门上插菖蒲和艾;小孩臂系五色丝线,称“长命缕”。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