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内蒙嫁女风俗

内蒙嫁女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9-18 01:12:24

1、赤峰蒙古族女人婚配习俗,赤峰地区蒙古族日常禁忌有哪些?

提起赤峰族女人婚配习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赤峰地区族日常禁忌有哪些?另外,还有人想问赤峰市有哪些风俗,各个方面的都要,谢谢啦,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族的习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赤峰地区族日常禁忌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峰族女人婚配习俗

1、赤峰族女人婚配习俗:赤峰地区族日常禁忌有哪些?

丧葬禁忌:出殡时抬棺人忌说“重”,看望死去的人忌穿鲜艳衣服,家中有人去世3年内不贴春联,人死于异乡遗体或棺木忌抬入村院,忌在坟地大,凶死亡人忌入祖坟地。

产忌:族妇女一般在生孩子后,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女孩挂红布条,生男孩子挂,客人见此止步。

水忌:人认为水是纯净的,忌在河流中洗手、洗衣、沐浴。火忌:族崇拜火、和灶神,所以,进入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脚;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赃物;不得用刀子挑火或将刀子火中,不得用刀子从锅中扎取肉食。

牧民家里有重病人或者时,一般在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相当于挂上了“闲人免进”的牌子,意思是家里有患者不宜待客。

2、赤峰族女人婚配习俗:赤峰市有哪些风俗,各个方面的都要,谢谢啦

3、赤峰族女人婚配习俗:族的习俗

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祝寿习俗

祝寿是族为老人的一个礼仪庆典。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祝寿和过本历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给老人祝寿的人家,主人家的儿女们的从年底开始就准备设宴。初一就开始来迎接陆续到来祝寿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选定一个吉日,再通知众乡亲、朋友、亲戚等。

祝寿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都为老人敬酒、献哈达和礼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语称“朱来”。然后叩拜主人,表示感谢主家招待。祝寿的礼品通常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皮长袍、棉长袍、夹长袍、靴子、烟、荷包、钱等。礼品品类一般占“三”数。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赠烟、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给月饼或一二元零用钱等。

待客忌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族尤盛。来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文化。当然,在进入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坐西边,女人坐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如你来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水;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相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总之,到牧区作客,必须注意这些细小的日常礼节上的禁忌,这是不仅是对族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我们心情愉快的一个保证,当然,若是你对这些禁忌一无所知而冒犯了族同胞的情况下,真诚地道歉,他们也是可以原谅你的,不知者不怪罪嘛。

婚宴礼节

婚礼的前,男方要“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的宴席,主要是设宴招待聘来的迎亲这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并祝福新房仪式。这一仪式是宴席的重头戏,首先男方要用亲友们送的褡裢、衣物和新郎的被褥、家什把新包整理布置停当,因为这都是亲友们送来的祝福,当然要让它充满整个新包。接着要请祝颂人和新郎、新娘的梳头父母以及其他亲友们入座。此时,祝颂人将一条丝绢哈达和五彩线吊在房梁和天窗正中,在房梁处涂盛在木碗里的奶食德吉少许以示吉祥,并祝福道:祝愿吉祥升平/祝愿安乐幸福/在这有柞木用具/洁白屋顶的房里/两位有缘的情人/将要结为百年之好……

祝颂人一番吉祥美好的祝福完毕之后,主人要向参加祝福新房仪式的宾客和迎亲的人们一一献茶,然后设宴招待,表示感谢。这一酒宴的繁简程度时依据男方的贫富来定。但不论贫富,这是必须赶在婚前完成的重要礼仪之一。席间新郎向宾客们敬酒,宾客是借这个喜庆的日子常常互相祝酒唱歌知道深夜。有的地方根据迎亲的时间的长短适时调节,有的甚至通宵取乐。新郎这边如此的欢腾热闹,而新娘却在另一边痛哭流涕……

古时候人们常说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女儿从出生就注定是“外人”,父母的辛苦只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这是由女子的特殊地位和人类继氏族后男权女方在这要由女方的父母的姑娘宴,邀请同乡亲朋的姑娘们来与即将出嫁的女儿一同坐席。席前长期存在而决定的。所以,女儿要出嫁了,父母自然要宴会欢送和祝福自己的女儿幸福。

也是在婚礼的前,女方要姑娘宴,宴会由女方父母,主要是邀请同乡亲朋的姑娘们来与即将出嫁的女儿一同坐席。席前父母要让女儿穿上新袍服,去掉腰带,穿上靴子,帽子要用绸绢包起来缝好戴上。当众姑娘坐定,母亲把熬好的碗茶敬给姑娘,姑娘含泪接过母亲次,也是一次给自己敬的茶,尝一口放下,然后回敬母亲,伏地给母亲磕一个头,感谢母亲养育之恩。随后女方的母亲端一碗鲜奶让众姑娘一一尝过后,便向大家正式宣布姑娘即将出嫁。这时姑娘顿感忧伤,即刻痛哭流涕起来,众姑娘一看这种情景,也跟着哭做一团。这时,祝颂人和亲戚们便上前来安慰:到了一十八岁/辫子长够了尺寸/出嫁到偏远的地方/并不是不好的事情……

众姑娘也停止了哭声,唱着《姑娘宴歌》,用歌词嘱咐将要出嫁的姑娘,倾诉离别之情:起行上马/请撩起长袍的大襟/遇事处人,要切记快嘴的毛病/缝斜了襟扣儿/万不可让婆婆看清……在姑娘宴进行期间,女方父母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斟满酒杯从请来的客人中聘请那些老城稳重、深明礼节、善于辞令的长辈男女为送亲代表。再聘请两位性情温和为人正派、手脚勤快,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妇女为新娘的住宿嫂和月嫂(住宿嫂要跟随新娘到新郎家住几天,月嫂要住一个月)。以便为第二天的送亲礼仪提前做好准备。

姑娘宴是族婚礼中女方家的一个小宴席,但对于出嫁的姑娘来说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从此以后,她就要离开父母、姐妹兄弟,独立承担一个家庭了,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姑娘宴”是族姑娘走向成熟的一个驿站!

族牧民见面必致问候:“阿木勒,赛百诺!(安好)”。好客是人的突出特点。对来客,不论熟不熟,一律欢迎,一样问好。若是同辈,则相互:“赛百诺!(你好!)”若是长辈或初次见面的人则互相:“塔,赛白诺!(您好!)”接着问全家好!草场好!牲畜好!互相问:“索宁龙百纳”(有什么事或有什么新闻)。如果请客人进包,主人则前边引路,到了包门前,主人站在门的西侧,右手放在;微微鞠躬,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包,进包后,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态度谦恭,问长问短,侃侃而谈,笑容满面,犹如远归的家人。然后主人便端来飘香的奶茶和炒米,还有洁白的草原奶食。用精致的茶具给客人一杯浓香的奶茶。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的敬意时,常把甘醇的奶酒,满满的斟在银碗里,托在洁白的哈达上端出来,恭恭敬敬地献给客人。在高寒地区,也有喝酒的习惯,人视酒为食品的精华,朋友见面要喝酒,敬酒是牧民的传统礼节,客人若表现出客气的样子,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歌唱劝酒。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的地区,劝酒歌常常一曲接一曲,一曲比一曲热,歌词如:

“远方的客人请您喝一杯奶酒,这是我们传统食品的精华,是我们草原的深情厚谊……”

通常客人接杯畅饮或转赠给别人,劝酒才算罢休。

宴请尊贵的客人,或举办喜庆酒会,讲究摆整羊席。这种习俗流传至今。设宴时,一般是包(大包)内正上方,摆一、二、三席,包内右边偏角为主人的招待位。客人按贵宾、长辈等排列顺序入座。客人就坐后,厨师把整羊抬到一、二、三席前,主人用刀把羊尾肉切下一条,放在羊头上,之后,再将羊尾肉切成若干方形小块,放入盘中,双手高举过头,捧给做在席上的贵宾品尝。然后,主人将餐刀柄双手递给席的贵宾前,贵宾观看后,随着切割一切,然后抬回厨房,切成若干正方形小块,放在盘子里,上席进餐,作为族的礼遇。

老式婚俗婚制。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纪以前,族多半为抢婚制。如的也速该把阿秃儿与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纪以后,族进入,即普遍实行聘婚制。

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到德·薛家求亲。德·薛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

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择吉日。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

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娶亲。族的婚俗之一。过去,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新郎在欢乐的中,穿上的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婚礼。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

新郎新娘进入包后,首先拜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拜火。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叩头。

旁侧站着司仪念《火的赞词》:主发现的火石,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光为你们传宗接代。求名问庚。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选择吉日避开忌日

族的习俗

古代人选择吉日常以月的盈亏来判定,因为他们认为,月的出没于人类的行动关系非常密切。当天空出现新月,或月圆时,他们便着手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任何事情。《黑鞑事略》说:“其择日行事则视盈亏以为进止。”人还用这种方法来决定征战的日期,对此《心史》、《史记·匈奴传》《隋书·传》和加宾尼《史》中都有类似的记述。《史记·匈奴传》载:“举事而侯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隋书·传》中云:“候月将满,辄为寇抄。”这是一种满以自然现象为卜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原始充斥人们生活的体现。不过直到现代,还残存有“立春”“清明”以天气变化来预料一年收成的习俗。并由此产生一些约束农牧业生产的禁忌。

以上就是与赤峰地区族日常禁忌有哪些?相关内容,是关于赤峰地区族日常禁忌有哪些?的分享。看完赤峰族女人婚配习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内蒙古嫁女儿都有哪些规矩和讲究?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一般牧区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人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娘家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多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新郎家设宴款待。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一个男子同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

3、内蒙嫁女儿风俗

内蒙嫁女儿风俗是:
1、男方家需要先到女方家提亲,当然提亲要选择吉日,另外不能空手过去,需要带上礼物,然后两家人商量一下举办婚礼的时间地点。
2、接下来就是订婚,在当天女方家一般还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做客,对于女方家而言订婚也是非常隆重的,然后男方家需要带好礼品礼金过来。
3、女方家需要为女儿准备嫁妆,具体准备什么东西可以结合家里资金条件来决定,有条件可以多准备一些,正常需要准备梳子床被还有衣服等等。
4、所有物品都准备好之后就等着男方来迎亲,当天新郎会带着伴郎一起过来迎娶新娘,最后婚礼结束之后第3天需要到女方家回门。

4、蒙古习俗的老式婚俗是怎么样的?

蒙古族婚嫁风俗: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婚恋习俗: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冬天是举办婚礼的好日子,经双方选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时分到姑娘家接亲,至此婚礼已经开始,民族风格浓厚、趣味横生的各种婚礼节目连续上演,一直到东方发白;接新的队伍才跨上骏马,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在离新郎家不远时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在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行磕头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求名问庚: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

娶亲: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婚礼: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

内蒙族婚俗特点:

多求则贵,少求则贱

蒙古族的婚俗是从求亲开始的,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

蒙古订婚送礼多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奶酒、糖块之类礼品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这件婚事便确定下来。当接近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女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双方祝酒,口颂吉祥语句,对歌庆贺。

新郎受掰羊脖考验

鄂尔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女方家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热闹,这时,男方祝颂人会悄悄地离开宴席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里。待他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们就会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大小。为了戏弄新郎,陪娘们早就将一根红柳棍或一根铁棍子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就会识破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有的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像狗咬乌龟一样,又着急,又羞愧。而陪娘们则趁机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怀恶意的语言挖苦,取笑新郎。

娶亲路上巧争先

娶亲路上,依照习俗,彼此都想抢先到家,男女双方互相追逐戏逗。有时,女方的送亲人抢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没法,只好下马拣帽,这样就耽误了时间。有时,聪明的男方也有办法,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桌酒席,款待送亲人,女方盛情难却,只好下马喝酒,男方趁机抢先到家。一路上这样纵马奔腾,你追我赶,气氛热烈。

不拜天地拜炉火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不同地区蒙古婚俗:

1.厄鲁特蒙古婚俗

厄鲁特蒙古婚俗大致有这样几个过程:相亲,定亲,下哈达,拜天地成亲。首先,男方的父母带问安酒到女方家,以示问安,相认。第二步,男方选亲友中有声望的人,带着酒到女方家提亲,确定婚姻关系,并商定彩礼数目和送哈达日期。此后,姑娘直到结婚不能见男方和其家人。第三步,下哈达,也就是送彩礼。厄鲁特人送哈达,根据定亲酒席上商定的彩礼种数,按所定日期送到女方家。女方家办小规模的酒宴,确定嫁娶吉日和一些事宜。

婚礼是最高仪式,女婿在大婚的头一天到女方家住,参加姑娘酒宴和娱乐。女婿去时骑马,身带弓箭,也有陪伴者和迎亲队。第二天早茶后,迎亲和送亲队出发,姑娘坐篷车,女婿按一定的目标,射三支箭之后打马先行,到家报信准备。迎亲队伍走到途中时,男方派人送酒肉茶之类,以便途中午餐。姑娘到了新家后,陪姑娘的嫂子给姑娘梳妆打扮,把做姑娘时梳的多条小辫子放开,从正中分梳成两条辫子,戴上银簪等饰品,身着艳服、外套长襟坎肩。然后,在院内设桌,男女新人拜天地成亲,婚宴即开始。第二天早上,新媳妇熬奶茶,喝了新媳妇熬的茶后送亲者回,只有嫂子留住,陪新媳妇至第三天省亲为止。

2.布里亚特蒙古婚俗

先定亲后结婚,其过程是:

求亲:无论父母做主还是自由恋爱,都经求亲这一步。求亲先由男方氏族的长者选吉日,带着哈达早上到女方家,向佛桌磕头问安,接受女方家敬茶之后,讲明来意,并向佛桌讲清,要将谁家的女儿聘为谁家的儿媳妇等。交待清楚后,把哈达献在佛龛上。女方家同意并接受了哈达之后,双方商议婚礼的有关事项。

姑娘走亲戚:婚礼之前数日,姑娘到自己的亲戚家串门作客、住宿。姑娘串亲戚要邀请男友女友各两名,被邀请的男女同伴从姑娘串亲始至结婚,对姑娘进行照顾和服侍。结婚的头天,姑娘回自己家,办姑娘喜宴并联欢,以绵羊荐骨部肉招待,唱荐骨礼仪歌,教导姑娘到婆家后过好日子,预祝幸福美满。

婚宴: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吉祥的日期举办婚宴,男方提出婚礼日期,并经双方商议确定。而后,女方邀请亲友邻居,讲明谁于某月某日娶媳妇敬请光临,或谁于某月某日嫁女儿请您作客送亲。邀请时,要摘下帽子,摊开双手弯腰,以示敬重。婚礼当日,女方送姑娘到婆家,围房转三圈,男方在西南方,女方在东北方分别下马。

这时,男方的男女亲家分别迎接,接马相互问安,行见面礼敬请入席。双方从族亲中选长者为首席胡达(男亲家),并排坐主位,其左侧双方首席胡达贵(女亲家)并排入席,右侧由双方娘舅亲并排入席,其他客人分年长或辈份依次入席。先上奶茶、糕点,而后上熟羊头、马头,羊、马头面向客人敬献,客人用右手拿起刀交换到左手,从右侧动刀割肉,先敬天地,而后向右侧传,传到半圈之后交给献者,他再献余下的半圈,撤下后上羊荐骨部、肋等肉。婚礼一天即可结束,酒用的不多,有礼有序地进行。未被邀请者不允许参加。结束时,女方长辈向女婿赠送服装,男方给来宾赠礼物。

布里亚特人新婚,男方备新蒙古包,搭在父母毡包的东侧稍向后。包内东半部放碗柜,中间是铁炉等炊具,中心靠后供佛。女方备四季用的服装、床、被褥、枕头、毛胡来车(物品柜车)和备银鞍等马具的马,有条件的还可给一定的陪嫁牲畜。

姑娘省亲:布里亚特姑娘每年正月之后专门回娘家探亲,第一年可以住一个月,以后渐渐减少。当探亲的女儿回去时,娘家煮羊或牛的荐骨部、胫骨为主的熟肉以及奶制品、糕点、糖果等礼品带回去。如因姑娘年岁大等原因不省亲时,娘家将特制肉食、糕点专程送去。

3.巴尔虎蒙古婚俗

在过去,巴尔虎青年男女结成夫妇多由父母做主,即使当事人情投意合,也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父母替儿女找对象,主要条件是看对方家庭经济情况,因此,“门当户对”是过去订婚最普遍的。其次是喇嘛看卦。青年男女成婚,一方面要听父母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取得喇嘛的同意,如看双方八字是否合适。万一不合,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便很可能不能成为夫妇了。

父母同意和经喇嘛看卦以后,就是订婚,亦有两个步骤:一是看八字,当某一家的男子看上另一家的女子后,他便请媒人(多半是他们的亲友)拿着男方八字去女方家求婚。如果女方家也愿意,便也拿出女子的八字,和男方八字统交喇嘛看,是否同意。如果喇嘛也同意了,便仍旧请他择日订婚;订婚这一天,男方的父兄带着酒和缎子来到女方家,请求订婚,并请女方亲友吃酒,共同商议婚事。得到女方应允后,男方把缎子放在佛前作证,并给女方倒酒,订婚即告完成。

以往男女结婚都较早,十五、六岁结婚是普遍的。在缔结婚姻上,多限于亲戚朋友的范围之中,最明显的是表亲婚姻,也就是说舅表兄弟姊妹与姨表兄弟姊妹是很好的配偶。但直系关系、有不治之症、同姓者不能结婚。

结婚仪礼必须花一笔钱,按经济情况不同在仪礼的铺张上也各有差别。较富有者的彩礼多半为牛羊,一般为40多头牛或十几只羊,富裕者有达百余只的。这些彩礼多在结婚以前送到女方家,但也有婚后才送的。女方父母当女儿要出嫁时,必须给她预备出嫁时的东西。一般有牲畜、箱子、柜、床,数目不等。最富裕的家庭甚至给出嫁的女儿预备新蒙古包,以及赠送女婿马匹、衣服等。

结婚前一日,女方亲友早给新娘预备了一件蓝色或黑色的衣服,肩上有旗并有银饰,另外还有一顶帽子。新娘在哭泣中穿上这件衣服。另外有十几个女子陪伴她去向附近亲友家辞行。每到一家便哭一次,表示很留恋。这时,亲友也为她杀羊摆酒,表示挽留,甚至还留姑娘住一夜。这一天在新娘的自己家里,由她的父亲作席,招待来到家里的男方的父兄和新郎。作席的材料多为男方带来,通常以牛羊为主,数目不一定,最多达二、三十只。男方在结婚前一日,由父兄亲友陪着新郎来女方家。除新郎的父兄带羊和酒以外,新郎多半还带上弓箭。新郎进包以后,给佛爷点灯,叩头。继之便向女方父兄亲友叩头,为他们装烟,及至吃酒,还为他们倒酒。

结婚日,即男方到女方家的第二天。新娘坐上马车,新郎在她马车顶上向前射一箭,意思是把鬼怪射走了。在回男方家还有10来里的地方,早有人在迎接。之后,又在男方家的包中作席。新娘在进包时,也向佛爷叩头,以及拜见男方父兄亲友。吃酒时也为他们斟酒。一直到筵席散后,新郎新娘还要送这些亲友至门口。把亲友们送走后,他们才回到包里来吃合欢酒,这时有小孩在陪着他们。

结婚以后,新娘到亲友家中去串门,介绍自己,让这些人认识她。同时在结婚后不久,有的是在3天以后,有的则在20天以后,去娘家一趟。完成了这些礼节,新娘便和其他的姑娘一样劳作起来。

巴尔虎、布里亚特妇女在未结婚之前,其发式都梳单瓣(布里亚特甚至有编8瓣之风),婚后梳双瓣,新巴尔虎妇女还有在婚后理去前额头发(戴头饰)再梳双瓣的习俗。1949年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蒙古族的婚姻风俗虽还保留着若干旧的习惯(特别是在牧区),但已有了较大改变,趋向简单和比较讲究实际,如去饭店等,并逐步向现代方面转化。

5、内蒙婚礼习俗

她的妈妈是蒙人还是汉人啊?
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一般牧区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人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娘家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多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认亲仪式。新郎家设宴款待。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一个男子同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
要是汉人的话,没听说有女性不能送亲的说法啊。
不过,再怎么样婚礼只不过是形式,你们幸福就好了。

6、内蒙结婚风俗习惯是怎么样的?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结婚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随下来女方家迎亲,同时要挑点青菜送新娘家。按习俗,迎亲过程中新郎不能说话,一切由陪郎应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独席吃饭,并不能动手,只能由陪郎夹菜喂新郎吃。当男方来的人们把嫁妆挑、抬出门的时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门了。
新娘梳着少妇的发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服饰尚青、黑色,衣裙的花边图案与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挂,由送亲队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进轿子,并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轿后要哭泣,表示不忍离开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进洞房。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吃饭时让新娘在洞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来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伴下,挑着猪头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双方家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烧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至此即告结束。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却不能改嫁的习俗。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已成新风,但蒙古族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7、内蒙古敖汉旗娶新娘风俗

内蒙古敖汉旗娶新娘风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

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

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内蒙古的达斡尔族的结婚仪式也很具有民族特色。

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的提亲,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恋爱者也如此。通常由男方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穿戴整齐,在帽子的右边挂一根新红布条,并携带礼品,前去提亲。如女方有意,则与媒人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当媒人第二次来时,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办喜事所需的衣物家具等,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但是无论怎么说都要有媒人从中牵线的。

订婚——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

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按达斡尔族的婚嫁的传统习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酒、磕头,正式认亲。老人们则赠给未来的姑爷钱、钱搭子等礼物。席筵上双方还要互致传统的祝词。男方陪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山间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女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察恩特项目,请求您代我向族亲们备述……”。优美而有趣的祝词,使喜庆的察恩特宴更加欢乐、热闹。小贴士:如今,这两个名族的订婚仪式仍在,但是过程已经从简了。内蒙古的汉族人的订婚和北方的有些相似。

嫁娶——求名问庚娶亲,是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习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婚礼,是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是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求名问庚,也是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

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达斡尔族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

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达斡尔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从媒人到女方叩头订亲起,男方要向女方过两次礼。第一次为大礼,男方长辈带上礼品和未婚夫,前往女家。而女方则大门紧闭,由守卫在外的意味长者向送礼人提问,直到满意了才放行进门。当晚双方举行宴席,姑娘则会躲起来,不和未婚夫见面。第二次是在结婚前一个月,双方商量婚期。这次岳父会叫姑娘出来,和未婚夫一起吃饭。

结婚那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组织人送姑娘,新娘头蒙红纱巾,由五至七个男女青年陪同,清晨从女方家坐车出发,装上嫁妆及陪送的礼品,大家拉琴唱歌,欢声笑语撒满一路。送亲的喜车一定要在落日前到达。男方会在中途派人迎接,并向客人敬酒。然后一人回去报信,一人陪同缓缓前行。在到达男方家时,喜车一定要向东方前进。第二天,送亲人回去时,男方还要设宴款待,等送亲人走了,新郎还要带着酒追上去,敬一次酒。

达斡尔族对离婚十分痛恨,一般很少离婚。在达斡尔语人有句俗语:“写离婚书的地方,三年不长草。”离婚的男子要受到众人耻笑。如果实在要离婚,则须举行离婚仪式,这个仪式也是十分庄重,丈夫必须跪卧在地上,让妻子从他颈部跨过。还要把一块白布缠在男家的烟囱上,用来象征丈夫已经死去。

蒙古族的迎娶上具有了民族的特色,那么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达斡尔族人的迎娶方式也别有一番风味。现在结婚当天都用轿车了。

闹洞房——偷杯窃碟戏新郎蒙古人的闹洞房没有新意,但是达斡尔人的却很别致。

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对送亲贵客格外关照,未进门,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再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惟恐怠慢。尽管如此,新娘的男傧相“花大”仍然横挑鼻子竖挑眼,新娘的弟辈“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8、蒙古族结婚有什么风俗?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