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糕的风俗
1、武汉春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1、欣赏灯笼,在光影交错中祈祷新年。
大年初五,2018东湖元宵节将再次举行。届时将有46组大型彩灯,其中湖北国宝彩灯组、百节东湖龙灯组、22.5米高的狮子灯组将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有台湾美食嘉年华和新春庙会。本次展览,以及首次无人驾驶飞行器冷焰火表演。
2、听戏曲、戏剧
汉剧旧名楚调、汉调,约有300多年历史,有“京剧之母”的美誉。武汉地区其他剧种还有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汉还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的故乡。
(1)鱼糕的风俗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杂家、纵横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
2、湖北过年的风俗和传统是什么?
1、襄阳:除夕吃荸荠大年初一吃饺
在襄阳,老百姓过年一般会在年前一个月做准备。
灌香肠、缠缠蹄、腌制各种鸡鸭鱼肉等腊味,准备各种年货。而在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的这一天,襄阳人大都会买来灶饼,供于桌上,全家围在一起,一人吃一个,预示新一年甜蜜和幸福。
2、恩施:杀年猪、打糍粑
恩施地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恩施地区过年大概都在腊月二十之后就开始做准备,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杀猪,而且杀猪的时候也会请邻居到家里吃疱汤,同时这也是孩子们期待的时候。
3、武汉: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员的围坐在一块,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
零点一到,小辈便会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4、荆州:鱼糕、鱼圆不可少
在荆州的农历除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有许多菜更是荆州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且每样菜都有着寓意。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比如,鱼糕、鱼圆、全鱼等都是不可少的,另外,炸春卷、发菜也都列在其中。
5、仙桃:“沔阳三蒸”与“沔阳三腊”
仙桃地区,以前都是在晚上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现在一般是中午夫妻俩会娘家吃年饭,然后一起回婆家团聚。
由于年饭已经不局限于晚上吃,所以现在一般只说“年饭”或“团圆饭”。
3、武汉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武汉的节令饮食习俗:
1、腊月三十——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2、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农历三月三——武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或登高或临水游览。大家边游玩边采集地米菜,一方面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另一方面又活动了筋骨。
4、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武汉人有吃咸鸭蛋、粽子、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杏仁豆腐、八宝稀饭、冰糖莲子、米面发糕等去暑败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镇汽水、冰镇啤酒为人们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热烦闷。
5、八月十五中秋节——武汉人必于这花好月圆之夜,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中汪玉霞酥饼松、酥、香、甜,为饮酒赏月的上等点心。
(3)鱼糕的风俗扩展资料:
一、武汉的饮食习惯:
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
参考资料:
网络武汉
4、湖北的独特风俗有哪些?
湖北的独特风俗有如下:
1、湖北黄石
黄石结婚风俗中还在具体的婚房布置中有基本的要求,就是不管是楼房,还是农村家里的房子,都一样要在床品搭配与窗帘,床具,被子等方面,选择大红的全面装饰搭配,从而讨个非常好的彩头。
当然现代的床与被子有了很多的变化,但是男方家里一定要准备一套男红女绿的普通真丝被子,这是基本的结婚准备,要放在床上叠好,而新娘坐福的时候,床的中间就要有一个坐福用的垫子,这是婚房布置的一个重点。
2、恩施:杀年猪、打糍粑
恩施地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恩施地区过年大概都在腊月二十之后就开始做准备,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杀猪,而且杀猪的时候也会请邻居到家里吃疱汤,同时这也是孩子们期待的时候。
除了杀年猪,就是打糍粑。刚出锅的糯米非常好吃,用印盒把糍粑放入里面,然后用力的按按,就成了一个圆又圆的而且还有很多漂亮花纹的糍粑。恩施人家每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印盒,花纹也各有不同,还有福禄寿喜等字样。
3、武汉: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4、黄冈:小年祭祀祖先 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洗澡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5、黄石:年饭要用“三全” 团年饭的鱼不能吃
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
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5、武汉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按时间顺序有以下风俗:
正月初一——早晨打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之后是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要用糯米粉做豆沙馅汤圆食用,预祝未来一年工作圆满、顺利。
三月三——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或登高或临水游览家边游玩边采集。
五月五端午节——吃咸鸭蛋、粽、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等暑败火食品。
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花月圆夜边吃月饼边赏月其汪玉霞酥饼松、酥、香、甜饮酒赏月等点心
九月九重阳节--人们习惯饮菊花酒吃蜜汁甜藕,因为冬季武汉气寒冷,所以人们多食补牛肉、羊肉、狗肉,除此之外家家都习惯用陶罐煨汤待客。
腊月初八——人们习惯用糯米、红豆、杂等煮腊八粥,家家户户喝腊八粥。
6、湖北过年有哪些风俗?
1、水煮蛋
在湖北沙市、荆州一带,新一年吃第一餐有个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吃荷包蛋,这意味着新的一年里,家人都能“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2、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顿饭,湖北秭归有些地方会吃油炸白蒿,取其谐音“百好”,图个好彩头,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白蒿还能油炸后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鸡蛋、面粉、水,放在油锅炸。
3、糍粑
湖北省内各地过年都要吃糍粑的,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奇特的习俗由来或许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人新年头三天是不让煮生米的,必须吃去年留下的剩饭菜,因为剩饭不好吃,逐渐演变成吃面条和糍粑了。
4、三全菜
武汉人以前过年时,年夜饭桌上绝对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这三全分别指的是“全鸡、全鱼、全鸭”、“全糕指的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
5、除夕夜
湖北人以前过年时,男人一定要在除夕当天,挑水把水缸蓄满,至少要够家人使用3天,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习俗无形废止。女人则无论再忙,也要给家人做好鞋子,象征“过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来”。
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天亮前吃饭,“越吃越亮”,全鱼不能动筷,因为要“年年有余”。
7、武汉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武汉过年的风俗如下。
一、腊月三十
腊月三十是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年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开饭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
二、正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在传统年俗中,正月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三、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四、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五、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此外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六、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一般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七、正月初六
正月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八、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九、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的日子,因此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或者接星。此外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在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的稻谷丰收,天阴则欠收。
十、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十一、正月初十
在正月初十的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或者是十不动。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8、平乡民风民俗作文
在我的家乡——平乡
,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9、荆州八大传统名肴
荆州鱼糕
荆州自古盛产鱼,鱼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春秋战国时开始成为楚宫廷头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宫廷菜,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散烩八宝饭
散烩八宝亦称八宝饭,是清朝末年宫庭厨师肖代制作的专供慈禧太后食用。后来,因肖代流落在江陵的聚珍园餐馆制作八宝饭而闻名。 江陵散烩八宝是用糯米、红枣、莲子仁、桂元肉、密樱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苡仁米等蒸熟制成坯,再加白糖、猪油散烩而成。它色泽光亮,香甜滋润,油而不腻,甜而不厌,有“浅盏小酌细品尝,离席数时回味长”的成语。
荆州千张扣肉
荆州千张扣肉以肥瘦兼有的五花猪肉为原料,经煮炸,上红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于肉片薄如纸,形如梭,片数多,故名千张扣肉,又名梳子肉。相传此菜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亲时,在传统的梳子肉制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并将其带回长安供朋友品尝,自此,此菜名扬八方。
皮条鳝鱼
皮条鳝是湖北荆州的传统名菜,己有数百年历史。鳝鱼味美,且有药用价值。《名医别录》说它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 。 皮条鳝鱼剔除老骨后切成长条,制熟后犹如皮条而得名。又以形如竹节,也叫竹节鳝鱼。制法是,用两道不同温度的油炸至皮酥,再挂上糖醋黄汁,色泽金黄,外酥内嫩。
龙凤配
龙凤配是一道古荆州的汉族传统名菜,有千余年历史,起源于古荆州。此菜取材于三国故事刘备招亲,寓意龙凤呈祥。鱼酥味鲜,略带酸甜,鸡嫩肉香,咸甜可口。主要食材是鱼和母鸡。一龙一凤,象征着吉祥如意。据说诸葛亮为庆贺刘备、孙夫人从东吴安全归来,将这道菜摆上宴席,文臣武将赞许不已。民间婚宴必备此菜,象征吉祥如意,成为荆州地方风俗。
粉蒸莲藕
粉蒸莲藕是荆州家喻户家的一道菜,该菜是选用荷塘老耦为主料,莲藕是莲的地下茎,可以食用,湖北荆州盛产莲藕。此菜软糯却不粘牙,油润却不油腻,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
三丝春卷
荆州特色菜肴三丝春卷,是一种以面粉摊成薄皮,内包鸡丝、火腿丝、香菇丝加嫩菜混合的馅,卷成筒状,用旺火炸酥的传统名菜之一。春卷原名春盘,是薄饼包馅,摊于盘上,故名。后来演变成圆筒状,并用油炸,叠滚成卷。此菜为春节前后的应市菜,含有迎春之意,它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味道鲜美,是春节筵席上必不可少的时令佳肴。
冬瓜鳖裙羹
冬瓜鳖裙羹是用鳖裙和嫩冬瓜烹制而成的羹汤,源于《楚辞.招魂》记载中的“胹鄨”,由清炖甲鱼演变而来,是荆州传统名菜,为菜中上品,其制法讲究,选料精细。此菜红、黑、白、绿相间,彼此映衬,相得益彰,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赏心悦目,不忍动筷。食之,清新淡雅,汤清质醇,冬瓜清香,原汁原汤,鳖裙软嫩,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鳖,又叫甲鱼、团鱼、脚鱼,其嫩爽鲜滑,营养丰富,食用价值极高,且具有“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的功效。
10、武汉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武汉的节令饮食习俗:
1、腊月三十——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2、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农历三月三——武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或登高或临水游览。大家边游玩边采集地米菜,一方面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另一方面又活动了筋骨。
4、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武汉人有吃咸鸭蛋、粽子、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杏仁豆腐、八宝稀饭、冰糖莲子、米面发糕等去暑败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镇汽水、冰镇啤酒为人们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热烦闷。
5、八月十五中秋节——武汉人必于这花好月圆之夜,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中汪玉霞酥饼松、酥、香、甜,为饮酒赏月的上等点心。
(10)鱼糕的风俗扩展资料:
一、武汉的饮食习惯:
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过早和宵夜最为经典,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汉特色小吃有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武昌鱼、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糍粑等。
参考资料:
网络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