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婚礼礼节跟风俗
1、广西结婚习俗
强答一波。我老公也是广西人,我是北京姑娘,其实没有任何偏见与歧视,结婚已经2年了,婆家不闻不问。我们在北京定居,娘家买的婚房,首付170多万我们出的。婆婆没给办过婚礼、酒席。只是我老公在我的要求下拍结婚照和领的结婚证。结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满足男女那点事吗。反正房子写的名字是我的,一切都是我的。我婆婆好冷漠啊!大写的一个冷漠。从不关心我的存在,好像也没有关心过我的老公?广西有广西话,广西话是什么?为什么不教教我。是你老公追的我,又不是我倒贴的找老公。如今,对老公也有意见了,感觉他好闷骚啊?为什么有话都要憋在心里?是所有的广西人都这样吗?广西的特色一点也不教我?说实话,夫妻俩人之间一点默契都没有,都不知道对方心里都在想些什么?老公睡在我的房里还特别振振有词,见过不讲理的,没见过这么横的!是不是广西人都这样呢?
2、广西汉族婚嫁习俗
柳州少数民族结婚礼节风俗壮族
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为普遍。解放前多由父母包办,少数人自由恋爱。解放后,大都实行自由恋爱。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对歌等。抛绣球活动至今在都安、巴马一带仍盛行。打木槽是先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许多男青年也拿着木棍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又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欢乐情趣和爱慕之情。对歌也是壮族青年男女的一种恋爱择偶的活动方式,通过对歌来披露心声,互相了解,建立感情。但"依歌择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歌圩"初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交往发展感情,才定终身。
瑶族
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瑶族男女青年婚前有恋爱自由,一般先后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男子上门入赘的习俗比较普遍。没有男孩的家庭,常招婿上门,有的家庭虽有男孩也要招婿上门,有的瑶族地区,甚至把男子全部"外嫁",而把女儿留在家里招婿上门。直到现在,瑶族地区招婿上门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上门女婿受到社会尊重,女儿有财产继承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比较淡薄。舅权在部分瑶族地区表现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有姑舅表婚的习俗,姑母之女必须嫁给舅父之子,只有舅父无子,或舅父家不要才能嫁给别人但聘礼要由舅父收领。瑶族婚礼一般办得比较简朴,送亲迎娶时,新娘一般走路或骑马到男家,全寨男女都来唱歌祝贺。第二天回门住一天,第三天即开始劳动,建立家庭。姑爷上门,除有媒人及两个陪郎伴送外,不用带什么东西,只一个人上女家去,第二天回门之后即住女家。离婚比较严格。寡妇再嫁不受歧视。弟兄长大成婚后即分家,父母一般由幼子赡养。
苗族、侗族
男女青年婚前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通过"走寨"、"走坡"等形式社交,但也必须托煤说亲,征得父母同意才能结婚。过去妇女妇女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后大都有了改变。上门入赘的情况比较普遍。
侗族同宗不能结婚,流行姑舅表婚,禁止姨表婚,重舅权。苗族则实行同宗不婚、姨表兄妹不婚,不同民族不婚,过去有"苗不沾客(汉)"之说。解放后,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通婚的情况已日益增多。过去在湘桂、黔边境地区的部分侗族山寨,还保留有古代的"抢亲"婚俗。"抢亲"的方式各地不一,基本上都是男女双方自愿的,在迎娶的当晚,故意将新娘藏起来,男方则半夜来设法将新娘"抢"走,抬上花轿,吹吹打打凯旋而归。解放后新婚俗得到了发扬,侗族、苗族大都婚事简办,一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侗族还有私奔的习俗,当一对恋人遭到任何一方父母反对时,两人便逃往他处,建立小家庭,经几月或几年,托亲友向反对的家长说情,反对者?"木已成舟",也只得承认,于是青年夫妻便回到老家居住
3、柳州市定亲有什么习俗?
(一)提亲:首先需聘请口才好、能说会道的已婚男、女(未离过婚、未死过配偶、儿女无夭折)两人。提亲由两位媒人带着两包红糖、两瓶酒到女方家说亲。女方家若对男方不了解,则借口没问姑娘、家族,或请媒人领着相亲的男方来见过面再说,以此赢得时间。若对男方已了解掌握情况,但不同意此门亲事,就婉言拒绝:“我家姑娘还很小,三五年内不谈亲事,请媒人不要再来。”已了解男方且喜欢则说“我家姑娘笨,既不会纺织布,也不会绣花织锦,嫁过去,你们笑话,不配做你家儿媳”等等自谦之言,这种情况则将礼物收下。并在火塘边炒黄豆、花生等食物热情款待媒人,说明此门亲事有希望。 女方之族亲。这就是壮民叫的吃小酒。
龙庆乡的壮族——黑沙族叫“根捞老”,意为吃大酒。入席前,要由未来的女婿在女方家借助桌上点灯、敬香、叩头、献天地、祭0。酒席要办得丰盛大方,不敢怠慢宾客,女方只负责做饭及素菜。若酒肉不够,客人戏弄“草绳拴女婿”,使其难堪。酒席间,要请女方姑妈等唱酒歌,祝福婚姻吉利、幸福。并请“抱摩”拆鸡头、鸡脚,如得吉利卦,即喜形于色,赞不绝口。是日,男方要备八只鸡、八瓶酒向女方正式讨姑娘的生辰八字(壮俗:女子生下三日即请“抱摩”将生辰换算成天干地支,写在红绿布上由父母收藏),女方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再抄写在红纸上交给男方,席间议定彩礼及成亲日期,具体日子另请“抱摩”择定通知女家,让女方筹备嫁妆。壮族传统嫁妆有自织的青色蚊帐、花格垫单、被套、红漆木柜、木箱及银首饰等。吃过小酒后,对男女双方及妄图插手的第三者匀有一定的约束力,若男方主动退婚,女方不愿退者,则彩礼不退;若女方主动退婚者,要退赔男方全部彩礼若第三者将姑娘领0奔,要由第三者来加倍补偿。
(三)接亲:在结婚的头天,男方应按吃小酒时商定的彩礼备齐——猪肉攻、八十公斤,白酒四、五十公斤,饵块五十余公斤,币200元,送到女方家,并由媒人领着对身着盛装,手提着酥肉等物的漂亮姑娘到女方家接亲。女方家要请新娘的姨妈、姑妈向接亲者敬酒,接亲者喝了酒,要给敬酒者“奶水钱”,钱尾数也要带六。
(四)送亲:送亲要有陪娘一对。陪娘的条件是外表美丽且兄弟姊妹多,若已婚要未离过婚、未怀孕的。新娘的同伴要挑好歌手。参加送新人越多越好,一般8-10个。新娘着装依支系不同而有别,五龙、高良的白沙族,新娘身着兰靛等色的盛装,佩戴的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均系银白色的;黑沙族新娘则上身穿用银镶饰价值四百多元的上衣,下系百褶长裙,肩披银坎肩。陪娘也需与新娘一样打扮。新娘出门不能哭,哭了将一辈子受苦。
送亲路上新娘每跨一道沟,每过一座桥,送亲者都要向接亲者讨“走中钱”。到了新朗家门还要“进门钱”,钱的数额几角几分都行,但尾数仍要带六。给“走路钱”、“进门钱”,新娘新郎的新婚生活就象过沟桥、进门一样顺利。
(五)成亲:师宗壮族举行婚礼首先要择吉日吉时,吉时良辰一到,唢呐齐奏,鞭炮齐鸣。男家张灯结彩,新婚对联贴满门框,堂内挂满亲友关的贺喜彩对,香烟缭绕,宾客满堂,新娘由陪娘伴随,一对接亲小丫(姑娘)领路,送亲的八对或十对小丫拥进新郎家,进大门时,男家放火炮欢迎,并给新娘锄头一把、葫芦一个拿进新屋。给锄头表示勤劳致富,葫芦表示多福多禄,白头到老。当天拜天地入洞房,但新婚三夜新郎不能与新娘-,由陪、送亲的姑娘与新娘-共枕。
当新娘进门后,送亲者把新娘陪嫁的嫁妆一一陈列出来,当着亲友的面点数,连嫁妆箱也要秤秤,以显女家的富裕、新娘手艺的精巧。午饭后,男方的后亲给新郎左臂挂红,女方的后亲给新郎右臂挂红。挂红时“抱摩”分别替男女方的后亲贺祝:“今日喜红,世代融融,后代儿孙,福禄尤同。一尺喜红长又长,今日拿来拴新郎,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状元郎。”
第二天中午十二时拜堂。供桌上香烟缭绕,堂屋里摆好四桌酒席,族亲、后亲入席就坐。陪郎、陪娘伴着新郎新娘身着盛装一起叩头,由“抱摩”喊礼,先拜天地、灶君、0神位,后拜堂上父母双亲及男女双方后亲。“抱摩”礼词大意是:“值此良辰佳宴,笙歌高奏,乐器悠扬,高朋满座,瑞气盈门,喜看人间玉燕排成双,一对新人拜华堂,恳祈后亲开恩,赐福封赠。”后亲赠言:“今日拜堂,地久天长,一拜日月三光,二拜金银财宝,三拜五谷丰登,四拜牛羊满厩,五拜世代子孙登科甲,六拜六畜兴旺,七拜七姊妹迎亲,八拜八仙过海,九拜九天玄女,十拜世代子孙富贵荣昌。”拜堂时,每拜一礼需行三跪九叩大礼。
拜堂毕,宾客入席,新朗新娘在陪郎陪娘的陪同下,一一向后亲、族亲敬酒,先敬糖水,后敬喜酒。族亲及客人们送新郎新娘礼钱,一般5-10元,新娘后家给的礼钱归新娘所得。
(六)回门:新婚第三天,新娘早起挑井水倒入厨房水缸中,办一桌酒席,请家族近亲、村老、厨师们入席,新娘领送亲者向入席客人一一敬酒表示感谢。另外,婆婆给新娘带上粑粑、酥肉等物回娘家送给族亲、后家。
(七)婚后礼俗:解放前,壮族盛行婚后女子“不坐家”的习惯,即婚后第三天回娘家,仅在家忙、节日,由婆婆或丈夫的弟妹接回,在婆家住上。农忙过后即返娘家。婚后新郎仍睡婚前的小床铺,新娘回家夫妇才能同床几天,妻子在娘家,丈夫每隔一段时间带着礼物到岳母家看望媳妇,住上一、二宿,无与妻-之俗。女方要等到怀孕之后,才回去男家住。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新娘“不坐家”的习俗逐渐减少。有的地方已破除“不坐家”的习俗。
4、结婚礼仪流程
1、婚礼仪式流程。鸣礼炮,结婚典礼开始,新郎、新娘出场。司仪开始主持仪式,证婚人讲话,新人进行爱情宣誓,交换信物。新郎、新娘倒香槟酒,仪式完毕,喜宴开始新郎、新娘给嘉宾敬酒。
2、婚礼仪式的注意事项。新娘早餐:作为新娘,你这一天可能一切事都由他人来安排,为了整个婚礼顺利的进行,你要让所有的人感到你的快乐、满足和自豪,你的心里会出现一阵阵的空白和紧张,可能胃口会不太好,但切记早餐不能省略,最好吃中国传统的糖水荷包蛋,既不难咽,又不会因为使你要“方便”一下而缺席。如果早餐省去不吃,漫长的婚礼会使你疲惫而失去新娘应有的光彩。
新娘的鞋子:一般新娘在结婚前都会挑选一些与婚礼现场着装相配的鞋子,如果你是细心的新娘肯定会把鞋子买得与你的礼服很相配。这里给你一个提示,你在买鞋子时不但要注意款式与颜色,更要注意舒适性,因为结婚当天,新娘始终是女主角,你需要长时间站着陪伴客人,别忘记带两双舒适的鞋。
新娘红包:中国的新娘结婚时都会遇到红包的问题,初为新娘的你可能会接到各种亲朋好友给你的红包,这些红包要一一收好并妥善保存。同时有些新娘也会发给小辈宾客一些回礼,这些回礼要提前根据可能到场的客人包好,由专人递给新娘分发给他们。也可在婚礼上互动环节送出。总之准备婚礼是件很繁琐的事情,婚礼总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传统的民族的总是最美的。
点击展开全文
5、结婚的礼仪规矩
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婚前礼)
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进行中的仪式礼节(正婚礼)
1.迎亲时的礼节禁忌(即亲迎)
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
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禁忌
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禁忌
贺婚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将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
三:完婚后的习俗禁忌(婚后礼)
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
2.新婚四个月内,忌新人在外面过夜。
禁止参加任何的婚礼丧事。忌用新娘的镜子照别人,因新娘的喜气比较重,用镜子照别人,会让新娘的福分流失。
古代婚姻讲究的六礼,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的婚姻法,和现代一样都是出于对婚姻的重视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虽然“六礼”大部分深受中国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换个角度,也有它所积极的一面。比如:男女双方在婚配前不能单独相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说在现代屡遭非议,但在以前,却避免了男女因婚配年龄较早造成的无知与轻率,有利于婚姻的稳定长久。
每个地方还有不同的习俗的,像温州这边关于聘礼来回的礼数比较多,尤其各方面要体现一个面子,红包和喜糖各方面都要顾及。婚 礼 注 意 事 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6、结婚当天,有哪些风俗和礼节一定要注意
1、新娘走姿
在婚礼上新娘需要四处走动,拥有优雅的步态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新娘尽量减少单独行动,由伴娘陪伴左右帮助新娘拖住裙纱,整理服饰。新娘自己拖着裙子走的时候,最优美的动作是轻轻提起裙纱的前中部,但不要提的过高,以不影响走路且不露出脚尖为宜。不要只提起一侧的婚纱,因为这样非但不方便行走,还破坏整体的平衡感。
2、站姿
无论是迎宾还是拍纪念照,敬酒还是寒暄,都要注意抬头、直背、收腹、挺胸,使头部、臀部和脚后跟成一条直线,这样站立时会显得特别的有精神,有气质,又可以完美地展示出婚纱的轮廓。站立时,新娘应站在距新郎15厘米的地方,右手挎着新郎的左臂,新郎轻轻弯曲左臂,让新娘把手放进左臂里。站定时应与新郎有意识的拼成八字型
3、手捧花
如果是单手持花束,应该以左手拿住捧花,右手稍做衬托。如果拿的是大束的捧花,用双手捧比较得体,这时应抬头挺胸,双肩自然垂下,小臂自然弯曲,双手持花置于腹部的上方,给人怡然舒适、自信稳重的感觉。切记勿将捧花捧到胸前,这样肩膀就会提高,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更忌讳一只手拎着花,随意的垂放在小腹以下看起来无精打采,心事重重。
4、掀头纱
这个优雅的场面一定要一个轻缓的动作,新娘需要新郎的配合,要求新郎有意识地放慢动作,才会达到效果。掀头纱时,新郎心中默数1、2、3,然后慢慢把头纱掀起来放在新娘头后部,等待新郎把头纱整理好后,新娘再把头慢慢抬起,微笑面对新郎
5、戴戒指
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时,新娘的肘部弯曲90度,新郎用左手轻轻托着新娘的左
手,右手轻巧地把戒指戴在新娘的手上。新娘应把手指张开一点,眼睛注视着新郎的动作,切不可把眼睛飘向其他地方。新娘帮新郎戴戒指时,新郎需弯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弯曲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着新郎的左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戒指, 戴入新郎的左手无名指。
6、亲吻礼
亲吻是整个婚礼仪式中最经典的一刻,正确的亲吻姿势应该是:新郎用一只手轻轻地握住新娘的胳膊,另一只手温柔地揽住新娘的腰,新娘将脸稍稍的往上抬,让旁观者感觉两人是很自然的姿势靠近。应该自然大方,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要像盖章一样去接吻,那样显的轻浮,不尊重爱人。
7、敬酒礼仪
婚宴上,无论是向来宾敬酒或者端着酒杯致祝酒词时,无论是在交谈中还是在行进间,酒杯应该微微向前倾,时时刻刻稳稳地端在胸前的位置。不要一只手拿着空杯子乱晃,这样对宾客十分的不尊重,也不要让酒杯遮住脸,这是一种不得体的端法。
7、广西的结婚风俗是怎样的?
1.早上新娘在闺房化妆,等待新郎手捧鲜花迎接(嫁给我吧)。新郎要准备好多好多的小封包,新娘的姐妹们问封包的手是不会停的,封包开路,找新娘的鞋子并给她穿好。同时新郎组织好花车队,浩浩荡荡去(抢亲)接新娘。到了新娘家要给父母及三姑六婆敬感恩茶,然后背(抱)起新娘上花车,沿着柳州市区的景点街道逛一圈回到新房(12:00前)。给自己的父母及三姑六婆敬感恩茶。
8、柳州有什么风俗习惯或节日?
柳州市别名“龙城”,是一座具有2100年历史的古城,现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直辖市,辖五区两县(柳江县、柳城县),总面积为5200多平方公里,市区面积为65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广西的侨乡之一,是体操王子李宁、乒乓球世界冠军谢赛克、著名文学家王拯和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全市总人口175万,其中市区人口88万。
柳州是中国中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是全国城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广西文明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类旅游城市,1991年柳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中国50强的第27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名列中国 187 个城市的第18位。柳州市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 163.5亿元。
柳州市位于北纬23°54'-24°50'、东径108°14'-109°45',地处中国广西的中部,座落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的中游,东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150公里,西南距广西首府南宁264公里,距北部湾、邻国越南300多公里。
柳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日光充足,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雨量14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时,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
柳州有土地资源53万公顷,森林5.3万公顷,林木有杉、松、樟、枫、荷木、香椿等数十种,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锰、铝、钨、镁、磷、硫、滑石、石膏、石灰石、大理石、重晶石和稀有金属近30种。
柳州盛产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果类有柑、橙、柚、龙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20多种。
柳州市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林茂、 草丰”是她的特色,市区山环水绕,柳江蜿蜒穿过,“江流曲似九回肠”,展现出“世界第一自然盆景”的风姿。中国南方古人类“柳江人”文化遗址白莲洞,这座岩厦式洞穴堪称中国第一座集旅游、科普于一体的洞穴科学博物馆;中国电影艺术家赵丹题为“天下都乐”的都乐岩风景区,溶洞奇秀,别有洞天,钟乳石千姿百态,一幅幅维妙维肖的神奇景象,构成了“大自然的奇幻艺术之宫”;拨地而起的鱼峰山和山下的小龙潭相传是歌仙刘三姐传歌和骑鱼升天的地方;建有中国唐代文学艺术家、哲学家柳宗元衣冠墓和柳候祠的柳候公园是凭古怀旧的胜地;被誉为“东方奇观”的大龙潭公园,那迷人的湖光山色和古朴的少数民族村寨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使游人流连忘返;以奇石文化为特色的箭盘山公园和以明清文化及道、佛、儒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蟠龙山公园,展现出柳州丰富的奇石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柳州马鞍山公园
游人乘坐旅游索道缆车,可以从鱼峰山到达东面的马鞍山公园。这座山东西走向,长五百米,高达海拔二百七十米,是市区内最高的山。它东西突兀,中间凹陷,形如马鞍,因而得名。古代称天马山,因为雄峙江畔,很像呼啸腾空的奔马,所以有“天马腾空”的美誉,是柳州八景之一。
山上名胜古迹很多,相传古代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此山下过棋,至今山上还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成为“仙弈传情在马上”,是历代游人玩赏的好地方。历代名人题咏颇多,游人在此边游山,边品诗,非常有趣。
柳州都乐岩
都乐岩因位于城东南十二公里处的都乐村而得名。从市区乘九路公共汽车可以直达这个以岩溶洞穴景观为主体,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光的自然风景园林公园。它方圆二十公里,由十二座山峰、四十六个岩洞、两千一百亩绿地、一条三千多米长的清溪、四个人工湖和现代书法碑林组成。
这里的山似龙似狮,如鸡如猫,若人若猴,栩栩如生;树木郁郁葱葱,春天的桃花、紫荆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秋天的向日葵、美人蕉多姿多彩,吸引游人。岩洞则被誉为“大自然的奇幻艺术之宫”,目前开放的盘龙、通天、水云、乐寿,四个岩洞彼此相连,洞同游程七百多米。洞中道路迂回曲折,深邃变幻。洞内的钟乳石,如花草,似鱼鸟,像禽兽,真是千姿百态,神奇瑰丽。
洞内著名的景点有:火炬迎宾、柳江放排、南海风光、山村晨曦、三姐对歌、鱼跃天窗、百兽闹林、都乐飞瀑等,令人观后惊叹不止。洞内是世外桃源,洞外则是人间美景。山前路边榕树下的石壁上“天下都乐”四个大字醒目而有意味,那是著名艺术家赵丹的手笔。
柳州蟠龙山
蟠龙山又名宝塔山,在柳江的东岸,它横列三峰,临江耸立,形如蟠龙,因而得名,现已建成公园。主峰海拔197米,山势险要隽秀。明代在山上建有王氏山房、盘古庙等,徐霞客游后,对此处奇景大为称赞。清代山上曾建有古塔,后被拆除。
1993年在古塔原地重修“文光塔”,又新建“蟠龙塔”,两塔均为六角七层建筑,风格各异,遥相呼应,互为衬景,有如双剑插空,于是“蟠龙双塔”便成了柳州著名的景观。该公园分佛教、道教、儒家、上古、地方等文化区,浓厚的宗教色彩,引来八方朝者,终日烟香雾绕。入夜,从柳江大桥朝东远望,双塔彩灯闪烁,如繁星飞聚;江中塔影倒立,如少女拂袖,与柳江文惠大桥的英姿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夜景美图。
柳州鱼峰山
鱼峰山平地崛起,巍然屹立在柳江南岸闹市区的鱼峰公园内,高八十八米。唐代柳宗元称此山“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名立鱼峰,又称石鱼山。山上绿树成荫,翠松亭、冠山亭、观美阁等古建筑适布其间。山腰陡壁,石刻满目,古人所书的“柳江砥柱”四个大字崖刻遒劲有力。山上有清凉园、玉洞、盘石洞、纯阳洞、阴风洞、螽斯岩、三姐岩等七个岩洞,彼此贯通,人称“灵通七窍”,洞内有许多历代文人骚客对此山赞美的题刻。
明代徐霞客来游,盛赞:“是山透腹环转,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沿盘山道拾级而上,直达峰顶。人立峰巅,眼观四面,柳州城的壮丽景色尽收于眼底。山的东南脚有个小龙潭,潭面不大,但潭水澄清凉爽,如用来烹茶酿酒芳香可口,柳宗元曾称之为“灵泉”。此潭是由涌出的地下水形成的,其水潜入山脚的岩洞而注入柳州,所以潭水与江水同涨同落。
从潭的东南岸看鱼峰山,山峰就像一尾鲤鱼跃出潭面,潭光山色,互相辉映,景致壮观,这就是柳州八景之一的“南潭鱼跃”。相传这里是壮族歌仙唱山歌的地方,所以至今还有“三姐岩”、“麻栏石”、“对歌坪”等遗址。山上有刘三姐的汉白玉雕像,洞内塑有男女对歌群雕。在小龙潭南面的“石玩精品馆”,收藏有一百多个品种的五百多件赏石精品,很值得游人观赏。国内第一条位于市中心的旅游索道,把鱼峰山和附近的马鞍山连结起来,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柳州圣堂山
圣堂山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南部,由七座海拔一千六百米以上巍峨雄奇的山峰组成。主峰圣堂顶海拔1979米,是桂中的第一高峰。圣堂山方圆百里,群峰长年掩映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登上山顶,只见峦山叠起,峰如笋柱,连绵数十里,就像塔林戟海,气势壮阔。它主要景观有:出云峰,云海,冰川遗迹石河、石海,古石墙,万亩杜鹃林,雾虹幻景,飞瀑等。
出云峰在群峰顶端,峰南有云时则从峰中穿越而过,云过峰时,速度极快,喷涌而出,堪称奇观。游人在此山顶,置身飘逸流转的云雾之中,有异腾欲仙之感觉。
清晨,游人站在山头俯瞰,只见连绵数十里的群峰之巅云涛翻滚,气势磅礴,群山在云海中仿佛岛屿时隐时现。太阳出来时,云朵都镶上金边,霞光万道。
圣堂山的飞瀑主要有两道并列的瀑布,高数十米,主流呈一阵阵喷射状,轰鸣声传数里之外,它水量充沛,长年不绝。主流旁有数条涓涓细流,与主流相映成趣。瀑布在下面合二为一,形成水池一潭,清澈见底,景观优美。
杜鹃花林并非圣堂山独有,但是上万亩相连成片,而且种类繁多,却是圣堂山与众不同之处。这里的杜鹃主干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朴苍劲,花朵则色泽鲜艳,富丽堂皇。花开时正值旅游旺季,游人置身群山之巅的杜鹃花海,一定会心旷神怡,情不自禁。
圣堂山的北坡,是古冰河期寒冻风化使巨大的石峰崩解形成的。其间有巨大的块石,多呈斜方式多面体,棱面整齐但稍有倒角。大多数石河、石海上长着茂密的森林。
雾虹幻景,这是指在大雨之前的闷热天气,太阳辐射到群山上空冷空气所凝聚成的云彩上,经浓密的云雾中细密的小水珠折射,出现有七彩如虹的幻象,变幻莫测,瑰丽迷人。
柳州龙潭公园
游人经鱼峰山麓往南行不足三公里,就可到达城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大龙潭。这是一个融合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观,南方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亚热带岩溶植物景观为一体的大型风景游览区,占地面积达544公顷,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大龙潭分内潭和外潭,潭水四季澄清如镜,清新凉爽。
潭边有七座山峰环列,人称七女峰。正东有一峰,半山腰有个通透的圆洞,可见蓝天,如一面镜子,因而叫镜山。它的对面,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巧玲珑的孤峰,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故名为美女峰。两峰相对,构成了著名的“仙女照镜”。它的旁边是一片幽静的相思林,还有一条小径通往镜湖。
镜山之侧的镜湖是以大龙潭为源的人工湖,因湖面平静如镜,将山姿树影清晰地倒映出来,故而得名。湖畔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大龙潭原称雷塘。据说有神龙潜居于此,能兴雷降雨。柳宗元当年曾到此为民求雨,留有《雷塘祷雨文》传世,明代兵部右侍郎张翀辞官回柳,常到龙潭垂钓憩息。
园内还建有南方少数民族的村寨、风雨桥,游人可乘矮马旅游车漫游各民族村寨,品尝风味小吃和民族菜肴,参加和观赏壮族的抛绣球、瑶族的射弩、苗族的芦笙踩堂、侗族的抢花炮、布依族的笑酒等合唱,其乐无穷。
柳州“柳州人”遗址
“柳州人”遗址在柳州市东南十六公里的通天洞里,离白莲洞不远。这是一个狭长的溶洞,主洞长约一百二十多米,有很多分支,中间有两个小厅室,是洞主人的活动场地。1958年9月,在离洞口十八米的地方,发现了“柳州人”的头骨化石,于是这里便成了中外人类学家关注的地方。
“柳州人”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他们生活在距今五万年左右,是中国和整个东亚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
柳州白莲洞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郊东南十二公里,是著名人类学家斐文中教授提议筹办的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博物馆。它是一个面积达七千五百平方米的石灰岩溶洞,共有五个洞口,主厅洞口朝南,因洞口正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白色钟乳石,形似莲花蓓蕾而得名。迂回曲折的洞中狭道全长1870多米,沿途有古人类生活情景的复原塑像十几组。
该洞分为六层,各层钟乳石、石笋、石幔绚丽多姿,怪石奇特。洞的底层是一条全长370多米的地下河,流水清幽,终年不息,可以泛舟。1956年斐文中教授在这洞穴堆积层中,发现了动物骨化石、牙齿化石和石器、石制装饰、原始夹砂陶片等文化遗物,包含着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3万多年的文化,这在国内属罕见。
1981年,斐文中教授为白莲洞题词:“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柳州鹅山公园
位于柳州市西侧,紧邻柳州火车站。鹅山,为柳州市区第一高峰,是柳州名胜之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五言诗《登柳州峨山》传世,并记入游记中。古人曾以“鹅山柳水”来概括柳州的山光水色。鹅山因山体概貌独特、险峻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鹅山公园定名为柳州市“鹅山青少年公园”,是广大青少年寻幽探奇、游乐的理想之地。园内主要景点有鹅之门、索道缆车、鹅山笑佛、柳侯读书洞、风雨亭、猴面石、山顶观景台、鲤鱼跳龙门、犀牛望月、闻笛亭、冠亭、射击场、综合大世界游乐场等。
柳州雀山公园
雀山公园地形呈半岛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东、南、北三面边缘均为湖水环绕。公园以山得名,是以自然山水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气势轩昂、峻秀挺拔的雀儿山,从山脚沿石阶登上山顶远眺,可看到柳北工业区烟囱林立、厂房密布,一派繁荣景象。公园内湖光山,曲桥流水,亭台楼阁,林木如荫,令人陶醉,留连忘返。游客到此,可体会到“小坐半时尘滤尽”之神韵风雅。其中的园中园“水上鲜澜”、“西游记艺术宫”更会使您玩味无穷。全区规模最大的“水上世界娱乐中心”亦坐落于此。世族艺苑楼、烧烤场、避雨走廊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场所为游客增添无穷乐趣。目前,公园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游乐文化和科普文化为一体的趣味性植物公园。
柳州少数民族结婚礼节风俗
壮族
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为普遍。解放前多由父母包办,少数人自由恋爱。解放后,大都实行自由恋爱。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对歌等。抛绣球活动至今在都安、巴马一带仍盛行。打木槽是先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许多男青年也拿着木棍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又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欢乐情趣和爱慕之情。对歌也是壮族青年男女的一种恋爱择偶的活动方式,通过对歌来披露心声,互相了解,建立感情。但"依歌择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歌圩"初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交往发展感情,才定终身。
瑶族
一般不与他族通婚。瑶族男女青年婚前有恋爱自由,一般先后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男子上门入赘的习俗比较普遍。没有男孩的家庭,常招婿上门,有的家庭虽有男孩也要招婿上门,有的瑶族地区,甚至把男子全部"外嫁",而把女儿留在家里招婿上门。直到现在,瑶族地区招婿上门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上门女婿受到社会尊重,女儿有财产继承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比较淡薄。舅权在部分瑶族地区表现比较突出。有些地方有姑舅表婚的习俗,姑母之女必须嫁给舅父之子,只有舅父无子,或舅父家不要才能嫁给别人但聘礼要由舅父收领。瑶族婚礼一般办得比较简朴,送亲迎娶时,新娘一般走路或骑马到男家,全寨男女都来唱歌祝贺。第二天回门住一天,第三天即开始劳动,建立家庭。姑爷上门,除有媒人及两个陪郎伴送外,不用带什么东西,只一个人上女家去,第二天回门之后即住女家。离婚比较严格。寡妇再嫁不受歧视。弟兄长大成婚后即分家,父母一般由幼子赡养。
苗族、侗族
男女青年婚前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通过"走寨"、"走坡"等形式社交,但也必须托煤说亲,征得父母同意才能结婚。过去妇女妇女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解放后大都有了改变。上门入赘的情况比较普遍。
侗族同宗不能结婚,流行姑舅表婚,禁止姨表婚,重舅权。苗族则实行同宗不婚、姨表兄妹不婚,不同民族不婚,过去有"苗不沾客(汉)"之说。解放后,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通婚的情况已日益增多。过去在湘桂、黔边境地区的部分侗族山寨,还保留有古代的"抢亲"婚俗。"抢亲"的方式各地不一,基本上都是男女双方自愿的,在迎娶的当晚,故意将新娘藏起来,男方则半夜来设法将新娘"抢"走,抬上花轿,吹吹打打凯旋而归。解放后新婚俗得到了发扬,侗族、苗族大都婚事简办,一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侗族还有私奔的习俗,当一对恋人遭到任何一方父母反对时,两人便逃往他处,建立小家庭,经几月或几年,托亲友向反对的家长说情,反对者?"木已成舟",也只得承认,于是青年夫妻便回到老家居住。
9、结婚风俗的广西结婚
1、入赘
广西的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东兰、凤山、巴马等而下之地还留存着古老的“入赘”风俗。所谓“入赘”,就是男子“嫁”到女家去,生男育女从母姓,有继承母亲财产的权利。
自愿“入赘”的男青年,常常是由于家里兄弟过多,由自己打听招婿之家。愿意留在家里的女青年,便串村走寨找寻如意的“上门郞”。一旦看中某个男子,便寻找机会聊天,中意了就以鞋相送。如果男方同意,一年半载之后“入赘”。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准备。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不摆酒席。但女方家要办得隆重。当晚还要请族中元老按本族姓氏和同辈男子的名字辈分,给女婿改名改姓。女儿排老几,女婿也排老几,同辈之间称史道弟,绝对禁忌“姐夫”“妹夫”之称。
结婚送红蛋:广西靖西荣劳一带,壮族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去50至100个红熟蛋。女方收下后,留着专门给参加婚礼的小妹妹和要好的女友。要是男方经济困难,蛋送得少些,女方是可以谅解的。如果男方无视这一习惯没有送红蛋,女方就会认为对方没有诚意,便不同意嫁给他。
2。歌圩
是壮族民间一种传统的大型歌节。每年春秋佳节,青年人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选择唱歌的对手,寻觅心爱的情侣。照例,小伙子得先向姑娘唱歌邀请,要一直唱到姑娘满意,如果唱到最后姑娘也不答腔,那他就只好狼狈而逃,让位给更有歌坪的程序唱初交歌、赞美歌、询问歌、盘歌,恋情歌。唱到情深意浓,便唱深交歌、赠礼歌,并互相赠送礼品。这对情人便离开同伴,双双进入花间丛林。快分手时,两人又唱起嘱别歌,相约下次见面,这才分手。不少情侣就这样订下终身。然而这个对歌程序中也有不少“险关”。尤其是盘歌,女问男答,内容包括远至三皇五帝,近至当今世界上自日月星辰,下至山河百兽,随编随唱,无所不包。其内容之广泛,其歌才之敏捷,令人为之倾倒。
在歌圩中除了对歌活动外,还有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以下仅举几例:
(1)碰红蛋游戏
碰红蛋游戏是广西都安棉山壮族的“三月三”歌圩中特有的一项别有风趣的活动。它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和择偶的一种方式。按照当地的习俗,红色象征着青年们火热的心。所以,在赶歌圩以前,除家家蒸煮五色糯米饭待客外,青年们还特意准备好一二十个染成紫红色的热蛋(鹅蛋、鸭蛋均可),以稻草捆扎成串带到歌场。青年们利用对歌的机会进行接触,相邀举行碰红蛋游,以此卜测彼此的姻缘。
游戏方法是:男女双方各握一个熟蛋,相对而立,然后以手握的红蛋尖相互对碰。如果双方的红蛋同时碰破,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姻缘情分,所以要将蛋心互赠共尝,结为知己,在旁的人也为他们祝福。如果只是单方碰破,则表示两个没有缘分,旁人会要他自己把蛋吃掉,或者将蛋送给对方以示彼此相识的一番心意。
(2)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在歌圩上进行的一种传统娱乐形式,同时也是男女双方表示爱意的一种方式。歌圩那天,男女青年对歌完毕就跳绣球舞,跳完就开始抛绣球。抛时男女青年各站在竹竿的两边,绣球要抛过竹竿给对方,对方如果接不到就算输。输的人要唱一支歌或跳一个舞。男女互抛了一阵,就一对对互换绣球表示相爱。
3背新娘过河
广西北部山区的壮族人成亲时,有背新娘过河的风俗。由于当地山重水复、路途险峻,为了确保新娘的安全,过河道桥都要请被称为“水手”的人来背。“水手”多是强壮的未婚男青年。新娘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吹响。“水手”随即弯下腰来,背起新娘上桥过河。背新娘很有讲究,新娘不能分开两腿,“水手”在行动上不能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水手”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由未婚女青年担任的迎娘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阴,这伞不管天气好坏都要撑开,因为当地人认为,撑伞可防止喜气失散。在宽数十米的河面上,迎亲的队伍拉成一条线,非常热闹。上岸后,迎娘还要故意把伞撑得很低,以防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
10、结婚礼仪风俗
结婚二字的由来
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一般而言,婚姻一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汉朝的郑玄说,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
合照
结婚照是新人在成婚前后所拍的照片(或者若干年后补照的)。新郎通常穿着笔挺的西服,而新娘则穿着华丽的婚纱。新人成婚后多将结婚照悬挂在墙上,以示幸福和甜蜜。一般说到的结婚照,是指去知名的影楼或摄影工作室,穿着他们提供的西装和婚纱礼服。让专业的摄影师和化妆师来打扮自己,根据主题,你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用自己不同的造型,在一些比较美丽的风景衬托下,留下让自己一生铭记的回忆的照片。
信物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信物具有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意义,在婚礼中结婚的信物代表着吉庆、欢乐等等。中国传统的结婚信物有以下几种:
红双喜中国人的婚礼上,到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表示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龙凤呈祥在中式婚礼上,还经常看到龙和凤凰的图案,这是因为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这个传统来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据说虞舜时天下大治,乐官夔谱成了《九招》之曲呈献,虞舜演奏过程中金龙彩凤同时现身。《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中式婚礼服装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汉服,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花朵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一般只用在丧事上,因此结婚时不能使用白花作为装饰。传统的中国婚礼上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因为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鞭炮中国人喜欢在节庆日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在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都会放鞭炮和烟花,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红豆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祝福食物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合髻
“合髻”也称“结发”,是中国传统结婚信物。“合髻”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