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新乡风俗名称

新乡风俗名称

发布时间: 2022-09-09 12:13:13

1、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个节日的名称、习俗、来历是什么?

1,忙年(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的忙碌年,也叫“小年”。小年不是指节日。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叫小年的节日不一样。春节期间的主要民俗活动有春联、扫地、祭灶等。小年是整个春节庆典的开始和铺垫。主要有两项活动:扫除春节和祭祀厨房。此外,还有吃厨房糖果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你需要吃火,糖蛋糕,油蛋糕和豆腐汤。

2,年二八

大年二十八,旧的新布被拆掉了,旧的新年红也被拆掉了。有些地方开始贴新年红。广东有句话叫“农历二十八,洗得邋遢”,意思是全家都要呆在家里打扫卫生,贴上新年红,迎接新年

3,除夕夜

(1) “除夕”是指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夕、除夕等,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晚上(这个月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农历二十九日)。摆脱摆脱摆脱的手段;摆脱摆脱摆脱的手段。除夕是一年的结束。它与春节(正月初一)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在年底前除掉老人,并在明年改变新年。

(2) 除夕是告别旧迎新、团聚家庭、祭祖的日子。由于农历除夕在正月三十日,而在正月二十九日,所以除夕的日期不同于29日和30日。然而,无论是29岁还是30岁,这一天通常被称为“大年三十”。

(3) 除夕的下午,有祭祖、合家团圆的习俗。晚饭后,有一个习俗,除夕寄钱,点灯(或煮)一年。

4,正月初一

(1) 农历正月初一最初被称为“元旦”。“元”的原意是“头”,后来扩展到“始”。从正月初开始,以拜年祈福、祭神祭祖、祈年为主题。在春节的早晨,当门打开时,首先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打开鞭炮”,送走旧的,迎接新的。

(2) 鞭炮声过后,地上尽是碎红,像织锦。它被称为“充满红色”。正月初一清早,下午拜神拜祖。许多地方都有在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食的习俗。大年初一,人们早起,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齐,出门探亲访友,祝新年快乐。

5,正月初二

(1) 元旦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年。这一天,已婚的女儿回娘家,请丈夫和女婿一起去,所以俗称“迎女婿节”。回娘家的女儿一定要带些礼物和红包,分给孩子,在娘家吃午饭,但晚饭前一定要回婆家。

(2) 女孩回家后,如果家里有外甥,阿姨就得再付钱,虽然她已经在大年初一把它送到除夕了,但这次意义不同。潮汕人把这种习俗称为“日食”。顾名思义,这只是午餐。我女儿晚饭前得回婆婆家。据占书讲,正月二是狗日。

2、河南有哪些民风民俗?

龙抬头节(二月初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按老年人的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端午节(五月初五)。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 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 动。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 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过小年(六月初六)。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 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 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这些节日,是中原农耕地区的农事节日,也是 “收获节”和“丰收节”。节日里的风俗活动,是农民品尝自已劳动成果的活动。这种喜悦,自然在走亲访友之中使大家同时都分享了。

乞巧节(七月初七)。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牲口节(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 “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重阳节(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是吉利的数字,把它作为阳数。九月初九,占了两个九字,双阳相重,所以人们都叫它为“重九”或“重阳”。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据史书介绍,它是受一则神话传说的影响而形成的。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因此,人们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

腊八节(腊月初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 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 活动。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 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3、河南的传统风俗习惯

在河南,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插柳

祭祖: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

吃馓子、枣糕、鸡蛋

一、河南普通节日传统风俗习惯

1.河南春节习俗——送神慌年忙祭灶

2.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铁塔燃灯、夜设茶果月饼、面向月亮许愿

3.端午节(五月初五):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 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的。

4.重阳节(九月初九)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重阳赏菊的活动越来越盛行。因为菊花都在九月开放,民间还把九月称为“菊月”,所以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拓展资料:

河南其他特色节日

1.龙抬头节(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这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有要炒玉米、炒黄豆。

2. 过小年(六月初六)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3.乞巧节(七月初七)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4.牲口节(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 “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5.腊八节(腊月初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在豫北,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措施罢了。

6.祭灶节(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人的嘴。

4、请问新乡有什么当地好玩的习俗?

新乡好玩的源地方太多了。

外地人想了解都是加了一个专门查询旅游方面的微信服务号叫一号查询,很管用,比如特色景点介绍,门票价格,最地道的小吃,乘车路线,当地民俗,甚至酒店打折消息都有。

你可以试试呢!应该还不错的。

5、新乡的古老风俗

新中国成立前,新乡有早婚习俗,男子婚龄一般在15至20岁,女子婚龄一般在15至18岁。男女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嫁娶过程中有许多繁文缛礼。 议婚:初议婚,家长先托媒人,经媒人往来通话,了解对方属相,按阴阳学的迷信说法看双方属相的冲合。犯冲的属相有鸡与狗、龙与虎等,最合的属相为龙与兔,称之为“龙缠兔辈辈富”。女方年龄可大于男方二三岁,但不可大一岁,民间说法:“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没饭吃”。 相亲:在相互探问对方家境后,进行相亲。双方约定相亲日期,女方由媒人导引,与陪相人一同前往,到男方或媒人指定的地点同男方见面,媒人当面介绍双方情况。看相后,男方给女方见面礼。如双方均满意,为初定婚约。 定亲:择吉日,男方父母商定结婚日期,并报知亲友。 套新:女双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开,然后,抓一些花生、红枣、核桃撒在上面,由缝制者缝入被褥中,意为“早生贵子”。 压箱: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新娘的嫂子或姐姐将新娘的嫁衣装进箱子后,在嫁衣上面放压箱钱。新娘到婆家后,婆婆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出嫁前一日或当日早晨,由女方或弟将娘家所办嫁妆均插一柏枝,送至男方家中,意为万年长青。嫁妆送到后,男方家以酒席款待,由陪客人向送嫁妆人索取开箱钥匙,并给持钥匙者封钱,对方满足以后才将钥匙交出。 娶亲:娶亲的前两天,男方送通信盒给新娘,内装化妆与丰轿时的衣物(衣物必须成双成对)、首饰,另加酒一瓶,肉一块,米、面各一升。娶亲的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且允许在新床上撒尿。娶亲之日,男方备花轿四顶,一顶轿坐新郎,一顶轿坐新娘,一顶轿坐娶客,一顶轿坐压轿孩子。 迎礼:引礼人引导新郎进新娘家,每一道门,引导新郎向客人作拜施礼,新娘家须给新郎和引礼人各盛一碗饺子汤,奏乐三遍,新娘方可上轿。 上轿: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上轿前,其母给女儿离母钱,并把婚书交于新娘,由新娘将婚书带至婆家压在床头,以示两家平安。上轿分大娶、小娶。大娶,新娘上轿不踩地,坐在椅子上由四人抬着上轿。小娶,新娘步人轿内,轿顶大升。途中若遇拦轿者,须落轿奏乐后方可再行。 下轿:新娘下轿前要梳头,边梳边说:“一梳金,二梳银,三梳骡马跑成群。”婿家还须给新娘赠下轿礼,然后由扶客搀扶下轿。若遇瞎年(即年中无“立春”),新娘下轿时须手持照明物前行,以示瞎年照生子女。新娘下轿后,脚不得落地须用蓝布自轿门铺至天地堂,新娘脚踩蓝布,行至天地桌前,由男家向新娘身上撒草料。 拜天地:拜天地为完婚仪式。天地桌上放一只盛满粮食的斗,用红纸封口,两边各放红蜡烛一只,斗前放几只果碟子。桌前铺红毡或席子一条,席前放盛花,花前放马鞍。新娘要跨过马鞍,摸盛花,叫做“骑鞍摸盛”,以示家境平安,有余有盛。接着新郎、新娘立于天地桌前,面向天地神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 入洞房: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婆家妹妹)端洗脸盆,水中放一个馍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馍捞出扔至床下,再由小姑将水送走。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宴席:家设宴款待客人。开宴时由男方陪客领路,引礼人陪新郎至女方送客前看菜,男方陪客高喊:“新郎看菜!”女方长辈回话:“省事三揖。”然后引礼入陪,新郎作揖三个。待女方送客席毕,再由陪客领路,新郎长辈手托酒盘说:“酒寒席清,请亲家多多担待。”对方回答:“酒足饭饱,亲家办事满好。”新郎长辈对说:“人盅酒你们先尝,俺娶媳妇你家忙。”对方答说:“都忙!都忙!”这套礼节俗称“安大盅”。 看新人:新娘的送客在席毕回程前,要去看新娘,以示安慰。拜 送客走后,内客(新郎的亲友)、坐底客(本家长辈)齐聚,由新娘上拜,逐个磕头,受拜人均付给拜礼钱。 闹洞房:新郎的小字辈或同辈人进洞房嬉闹新人到深夜。 婚灯:新婚之夜在床头放桌一张,燃红蜡烛两只,俗称“婚灯”。新郎、新娘各一只,谁的婚灯燃的时间长,表示谁的寿命长。 回门:迎娶第九天,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住几天,俗称“叫九”。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颁布《婚姻法》,废除旧的包办买卖婚姻,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但一般还要趁节假日或选农历三、六、九日举行结婚仪式。在婚事操办上,有的仍保留着见面礼、套新、送嫁妆、压箱钱、宴请、闹洞房等传统色彩,但较旧时已简单得多。

6、河南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1.喝茶:在郸城,喝茶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特指吃晚饭。这可能是在困难时期,人们以红薯做晚饭时的汤叫红薯茶,并以此为晚饭,从那时而延续了下来的。
2.俺爸、俺妈:河南人说“俺”是一大方言特点。豫东人说“俺”的时候意为“我们”、“我们的”。当然,“俺爸”、“俺妈”以及其他一些称呼亲属的“俺某某”是用在对被称呼人以外的第三人时说的。但在郸城,“俺爸”、“俺妈”却用在当面称呼父母时,尤其是小孩当面叫父母时都是“俺爸”、“俺妈”地叫,相当于“爸、妈”。
3.文:货币单位,相当于“元”、“块”。因此外地人听郸城人说“几十文”、“百文”时常一脸迷惑,其实就是几十块钱、百十块钱,但显得更为简略,而且略有显摆的意思。
4.迷见:丢失,找不到了。在太康等地也有此方言。比如说某某东西迷见了,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面了”,其实是丢失了。
5.招呼:修理,拾掇。如说“师傅,我车子坏了,请给我招呼招呼。”意思就是修理修理。
6.拿哩严、拿不严:“拿哩严”指办事成功率高,没有任何困难,“拿不严”则相反,没有把握。也可以用在对人,对某人“拿哩严”就是指对该人施加的影响足以左右其决定。
7.姑娘:本义是指未婚的女孩,在郸城除这一层含义外,还指姑姑。如“张三该叫她姑娘哩”,就是指张三的姑姑。
8.zhang:遍查字典均无此字,在郸城方言中是安装、放置的意思,如“把灯泡zang上”。在太康等其他县有“放、添加”的意思,如“往面条里zhang点盐”,就是指往里面放点盐。
河南人爱吃的饭有;
面条子;糊涂;结瘩;
月个晨导起来,将到集上,碰到一个吊杨车子叫我恁栽倒了,新红挂*子也给我挂*了/
叫我气里尚午面条子都没吃,歇老豆喝一碗糊涂。
毕头.算了、完了的意思."你不让我玩毕头!" “这一回我的牌很不好,说不定就毕头了”!
天歇了,俺颊屋有一群扁觜子,迷见了。恁谁物不谁物?
衅种---一种愣头青
半吊子---半傻子,不明道理
马几纽子---蝉
阿杂-脏
当当事-学习用功
家后-村后面
扎实-老年人健康
匪滚了----水开了
馍幅了____馍熟了
弄啥架势里____干啥里
各了败子____漆盖
小小抓_____麻雀
粘不粘(zhan)-行不行
近子-舅妈
跟些几个-有几个孩子
策个---前天
大策个-大前天
糊涂---稀饭
花老马噶子---灰喜鹊
马噶子----(你应该知道)
他脏我---他用东西砸我
当上-----上面
欧(二声)_______牛
翘蹄子-----去世
啥家什-----什么东西
半大橛子----男青年
破小子-----小男孩
帐家儿-----父母骂孩子的话
泼-------指小孩健康
抢白人-----欺负人
咋弄---- 怎么办?
飞(三声)------ 水
洋车子----- 自行车
付------ 树
一笛笛----- 一点点
一笛拉子---- 一丁点
头佛----- 头发
牡佛------ 梳子
哞(ou)逼---牛逼,不是一般人
刀梭头---- 女性短发
腻子----- 肥皂
仏(佛的第一音)-------说
啥家火-------什么东西
不管谈------不行
不沾闲------不行
丝气----一种味道,不太好闻的
啃桌子腿(吃桌)----吃宴
哙哙痒----挠挠痒
股堆-指蹲下
发七蛋-指蛮横不讲理
啥荒子?--什么东西?
面儿-明天
厥功----不稳当
适味(儿化韵)——舒服,爽的意思+ 例:那一家类烧鸡吃住算适味啊
光嘟子—不穿衣服光屁股

老末——最后的意思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gf~k
甜稃秸——甘蔗之类的东西
驭、吁(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
白动--别动
半肥--这个不好解释,大家佛佛吧,呵呵
小小zhuó---麻雀
褂衩子---衬衣
可是类---是不是
湿味---有意思
悲(笔)---笔
mó说---梳子>
落嗨(儿化韵)---傍晚
洋车子---自行车
裤衩子---内裤
浮---熟
头佛---头发

7、河南新乡结婚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人生有很多重大的日子,结婚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千万不能马马虎虎的举办婚礼,一定要隆重。在河南新乡地区,结婚有一定的习俗,这些习俗能够给新人带来好运和幸福,能够让他们和和睦睦,美满的生活。下来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河南的结婚习俗不能丢,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文化和好运。结婚按照这样的程序走,一定会带来吉祥如意,新人的生活也会和和美美。

希望采纳

8、河南省的特有民俗风情是什么?

河南省的特有民俗风情是浚县古庙会、二月二、乞巧节、鬼节、祭灶和炒面节。
浚县古庙会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民居住历史最早可上溯到6000年前。浚县大佛,中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泥咕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态文化的缩影,德国一民俗学者逛过庙会后称浚县庙会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浚县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 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乞巧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炒面节
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 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 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

9、新乡风俗是什么?

简介: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最高统治者不仅要亲自过问风俗民情,还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风民俗,在制定国策时以它作为重要参照,并由史官载入史册,为后世的治国理政留下治理风俗的经验。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