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栾川的风俗

栾川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9-07 07:54:38

1、栾川的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

那要看你是男方还是女方,你应该说清楚点。男方要给女方家刑礼,就是送礼金专,女方可以属用礼金陪送东西,有钱的话可以多陪送一点。女方要给男方的父母、伯伯,伯母,叔叔,叔叔的妻子都要买鞋,婚礼上一定要送的。这是栾川结婚最有代表的风俗习惯。还有男方的爷爷、奶奶也要考虑。另外媒人的东西也有女方买,叫做谢媒。

2、洛阳栾川的进来?

最近最好的季节是五月末到六月末这样一段时间(到了七月汛期在山里面是很危险的哦),另外一个季节就是秋天,满山的彩色,那家伙!用你们陕西话叫美哩很!
建议你去离栾川市区比较近的几个景点:鸡冠洞、老君山、龙峪湾,,,这些。
建议多转转洛阳市区,了解我们这里的风俗民情、历史古迹也是很有收获的!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3、栾川有什么好吃的

1、栾川豆腐是由豆、酸菜卤水等食材制成的食品。栾川县通过独特的回卤除酸工艺和杀菌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的栾川豆腐,不但完好保存和升华了栾川豆腐的传统特色,并且有效延长了豆腐的保鲜时间,使栾川豆腐这一地方名吃,走出深山,成为了更多市民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2、连汤肉片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传统小吃之一,属于豫菜系,该菜品也是河南洛阳水席中不可缺少的特色名菜。洛阳人喜欢吃水席,几十道菜,汤汤水水下来,吃得人连呼过瘾。连汤肉片以精瘦肉为主料,莲藕、木耳、金针、大绿豆等为辅料精心制作而成,肉片滑嫩,微酸利口。

3、栾川核桃,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栾川县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适宜栾川核桃生长。栾川核桃果型圆正,壳仁易分,果仁丰实、皮色黄白,果肉乳白;生食酥脆。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3、栾川核桃,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栾川县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适宜栾川核桃生长。栾川核桃果型圆正,壳仁易分,果仁丰实、皮色黄白,果肉乳白;生食酥脆。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5、栾川县猴头菌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医认为猴头性平、味甘,有助于消化,利心脏。可治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栾川县

4、洛阳过年的习俗??

迎新春万家喜庆,接新年城乡同乐。洛阳历史悠久,传统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但大同中又有小异。

年三十儿 花门儿

“年三十儿,贴花门儿。”这“花门儿”,说的就是春联。经过“祭灶”、“扫房子”、“割豆腐”、“割肉”、“剪柏枝”、“挖河沙”、“打酒”,到了贴春联,已是迎接新年的最后一道程序了。贴上春联,再伴着欢欢喜喜的心情熬上一夜,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就来了,欣欣向荣的新一年就到了。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文化底蕴深厚,春联文化源远流长。除了春联,地处东部的偃师又有贴门花的习俗。这习俗,主要流行在偃师伊河以南地区。旧时每到腊月,农家院里,太阳底下就三三两两坐着剪门花的妇女,她们拿来红红绿绿的彩纸,折叠后剪出花边和图案,图案的中心一般是一个 “福” 字或者“春” 字,也有巧手女子剪出“麻姑献寿”等图案,寄托了人们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望。

这些年,会剪门花的少了,但集市上到处都有卖门花的,这也成了农村市场的一个商机。这些门花,要到大年三十儿贴春联时一起贴。有的贴在大门门楣上,有的贴在屋门门楣上,还有的贴在院子里供奉天地全神和老灶爷的神位上边。少则贴一个,多则三四个。有的大门上中间贴着个大的,两边两个小的,下面挨着贴三个小的,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有的家庭因为贴有门花,干脆把对联的横批也省了。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除了比吃、比穿、比压岁钱外,还比谁家的门花好看。

贴春联是为了喜庆,但在洛宁,除了迎新接福,春联的意义还有很多:其一,谁家一贴上春联,讨债的就不能进这家的门了,多少钱财也只能等到过完春节后再来了。其二,春联只要一贴上,家里的东西都不能外借了,只进不出,寓意守住钱财,大吉大利。

5、卢氏端午习俗

包粽子也是全国风俗,据说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但唯独河南省卢氏县人端午节不包粽子包的槲包。
端午节点雄黄、吃粽子、挂香袋、插艾叶的民间文化习俗,可以说是演绎中国文明进程的鸿篇史诗。然而,在豫西地区的卢氏县,人们历来过端午节都用槲叶包制槲包代替粽子。每年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洗槲叶、包槲包、煮槲包,等到节日当天一家人美美享用。香喷喷的槲包,延续着两千多年的历史风情,这种特殊的民俗现象更是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卢氏县流传着一首民谣:"麦儿熟,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雄黄酒烈艾叶香,香草袋子挂脖上;花花禡兜盖肚皮,家家槲包香又香。"槲包是卢氏人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食物,同样具有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之意。槲包的历史与粽子一样年代久远,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有粽子,什么时候就有槲包了。
槲包是用一种槲叶,包上黍米,煮出来的美味佳肴。槲包极具地域特色,因为豫西一带只有嵩县车村、卢氏、鲁山、栾川、西峡等少数县的山上才长这种槲叶。槲包相对于粽子来说有三大优点:一是粗杂粮,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全面,有益于健康;二是软硬适度,口感极佳,老少皆宜;三是绿色食品,防腐保鲜,符合当今时尚。槲包的独特全在于槲叶,除了绿色环保,它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无素,特别是它的槲叶素,更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还有一定的防老化和抗癌作用。吃槲包的风俗,因受槲树、谷米的产地、季节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只在中原和北方为数不多的地域流行。卢氏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千峰叠翠,万木葱笼,有丰富的槲树资源。而熊耳山麓、洛河之滨、鹳水之畔素以盛产谷米、黍子闻名。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端阳节吃槲包这一风俗,得以代代传承至今,并逐步发展,成为端阳节饮食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包。

6、栾川都有什么神话传说?最好说详细点!

栾川的神话挺多的,很多都是关于栾川风俗的传说,我知道的有过年的来历、杀猪吃肉的来历、十月初一烧纸的来历等等, 都是关于咱本地的一些风俗的来历的,具体的看我空间或者搜下“栾川地盘”可以找到一个咱栾川的开心网,那上面也有挺多的!

7、栾川有什么特色小吃

栾川的特色小吃 一、槲包
槲包最佳的食用方法就是放凉了,洒上白糖吃,米香、槲叶清香和白糖的甜味混在一起,别提有多美味了。
其实槲包在栾川,是作为粽子的替代品而存在的。也是在端午节的时候,一种特定的风俗小吃。而且槲包是仅仅栾川有,临近的嵩县、伊川等地是没有的。所以,我常说,栾川是有自己的性格的,在举国上下吃粽子的时候,栾川人在吃着槲包,呵呵,这也算是栾川性格的一种体现吧。
二、捻馔
这个貌似不是纯粹的栾川的特色小吃了,搜索一下,内容好多。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捻馔最开始不是作为特色小吃发明出来的,而是旧社会穷苦人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活命,不得已才把即将成熟的麦子割下来,做成捻馔来作为救命饭吃的。所以,很多地方都有,不过现在看来,也能算做是特色小吃了吧,毕竟这年月,这种东西是越来越少有人大费周折去做了。
捻馔的季节性很强,只有在麦收前的一个星期里,才能吃到新鲜的。做捻馔不是很难,把灌浆后的半熟青麦穗儿割下来--这一点有讲究,麦粒灌浆时间稍长,质地发脆,做起来不容易成型,太嫩,还是一包水,更不会成型,吃起来索然无味。然后,搓去麦芒,再装入厚布口袋在地上或在硬东西上摔,以便使粘在麦仁上的青壳子脱落,只剩下带青皮的麦籽儿。接着,生火架锅,添的水不需太多,烧开后,把麦粒下锅,翻来覆去地炒几遍,炒至略带焦黄,能闻到浓郁的麦香气,出锅,倒进簸箕里,边搓边簸,扇掉残留的青皮,只剩下光光溜溜的麦粒。接下来,就是推磨。石磨稍小,大约直径一米,上下两扇,平时用来推做豆腐。把炒熟的麦粒,放一点到石磨眼里,推动石磨转圈,利用两个磨盘上的横纹,就会碾出两三公分长短、比筷子稍细的嫩嫩捻馔。
捻馔吃起来柔软又筋道,还伴着新麦的清香,味道挺好的,盛在碗里,用新蒜捣汁儿搅拌,放一点芝麻酱,或者加醋、油、辣汤,当然不能少了莴笋丝,绿白相间,看一眼,让人垂涎欲滴,吃一口,满嘴生香。

8、栾川,为什么叫栾川?请告诉我栾川的历史。我需要栾川古时候的历史。

栾川古称鸾州,因远古时期有形似凤凰的鸾鸟在此栖息而得名。又因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
历史上的栾川建置几经变迁,夏商时栾川为有莘之野。汉至北魏置亭,唐置镇,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县,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废县改镇,此后元、明、清均置镇。民国时置区,隶陕州卢氏县。1947年栾川解放再置县。先后隶豫鄂陕边区四专区、豫陕鄂边区三专区、陕南一专区、豫西七专区、陕州专区和洛阳专区。1986年4月隶属洛阳市。
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栾川县,因川得名。

9、潭头八大景

“八景”之说,古来有之,著名的有洛阳八景、关中八景、燕京八景等。据说燕京八景各景点的名称还是由乾隆皇帝最终确定的。之所以称八景,可能含有八方景物尽收眼底的意思在内。八景之外,也有称十景、十二景的,如西湖十景、巴渝十二景等,虽说也各有因循、各有所美,但毕竟还是以八景命名者居多。况且就数目而言,少了恐有遗珠之憾,难尽其美,多了又拖沓冗赘,不便记诵,而八则不多不少,正当其便。故一地八景之外,即便有新的佳境妙处,也多不以其他数目命名,而乃以新八景、后八景、续八景、小八景等附丽,这其实也是古人的风雅巧慧之处。

流风所及,潭头的先贤们也给自己的家乡拟了八大景,是为“潭头八景”。

潭头座落在豫西伏牛山和熊耳山的夹谷地带,是中新生代秦岭造山运动的产物。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一脉平畴,伊河沿玉阳山蜿蜒流过,在滋养一方的同时,也孕育了天地灵气。早在几万年前,这里就回荡着古人类的山呼海喊。七千年前,当仰韶的文明之光照亮天空之际,这里也是一派燔土制陶、磨石作具的热闹场面。五千年前,始称伊侯之国;四千年前,坐拥三涂之域。商为有莘之野,周乃王畿之地。三家分晋,为韩国之壤;秦皇一统,隶三川之郡。汉代以降,郡属弘农,县则陆浑。其间变迁,不一而足。北魏年间,郦道元勘察伊水,来到此地,见深山大泽,水势沆漭,乃为之记述:“又东为渊潭,潭浑若沸,亦不测其深浅也。”可见南北朝时期,这里还是一大片深山湖泊。人们临水而居,过着亦耕亦牧亦渔的生活。因居湖之岸潭之头,所以被称为“潭头”。这可能就是潭头地名的原始由来。唐朝于此建古城一座,其迹已不可考,地名至今还在沿用。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割陆浑置伊阳县,治所设在东亭故址即今天的旧县,潭头归伊阳所辖。宋神宗熙宁年间曾营建潭州城郭。金元两代,潭头仍归伊阳县,隶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伊阳县,降嵩州为嵩县,潭头归嵩县。明清两代及民国,潭头皆归嵩县。1947年,豫西解放,割嵩县、卢氏县各一部成立栾川县,潭头划归栾川。

潭头山隔水阻,地处幽僻,有良田可耕,有林木可伐,自古就是安身乐居、避乱逃荒的好去处。昔人有诗云:“大化陶薰无稂莠,人在葛天无怀乡。戴月荷锄勤陇亩,不向世外问沧桑”,道出了潭头的地界之好。但由于明代以前史料匮乏,潭头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和事基本上已不可考。不过这里毕竟属于华夏文明原生带的核心区域,三代以降又长期居于中国政治文化的日冕层,是“葛之覃兮”等周南之风唱响的地方,是唐代陆浑文化圈的谢屐安放之所,是宋代二程理学烛光近照之处,文化底蕴自应比较厚重。民间口传历史上曾出现过翰林学士、按察使一类的人物,但史籍渺茫,难以佐证。可以确定的是初唐诗人宋之问隐居陆浑山期间,曾携家人来汤池洗浴,并留有“氛氲桃花汤,去都三百里。远峰益稠沓,具物尽奇诡···重敦永劫愿,无负神泉水”的诗句。其《夜饮东亭》“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的诗句,描写的正是旧县到潭头一带春山月夜的景色。金代诗人李俊民隐居鸣皋山期间,也曾造访潭头,并有咏佛髻山(即九龙山)“十步都无一步平,往来人似画图行”的诗句。其《汤下壁诗》:“滚滚龙泉自吐吞,谁能个里混光尘。再三绕壁寻题句,饶舌山禽不避人”,写出了汤池的另一番妙趣。明代以来,官史、方志记述渐繁,人文事迹逐渐清晰。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朝洪武年间进士齐鲁,因血谏朝堂而闻名于世。清末一次科考,嵩县共录秀才十七人,潭头就占九人,其中第一名也在潭头。1937年上元节,嵩县名儒李警堂到潭头,见花灯琳琅,曾写下“笙歌入耳断还续,士女如云西复东”的诗句,并有“嵩境灯棚,潭头最盛”的记述。文化之繁盛,可见一斑。1939年至1944年,河南大学避乱办学于潭头,一时间学界名流、莘莘学子云集于此,开民智,易风俗,潭头文化也达到了历史高位。受其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栾川县教育界、政界人物多出自潭头。

境由心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平静安适的生活,使得先贤们在耕读之暇,有闲情逸致啸呼风月,评章山水。老先生们仿照八景之说,也给家乡八个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起了有诗意的名字,被称为“潭头八景”。流传至今,版本已然不同。我幼时听到的有石门春晓、文峰插天(又称文笔插天)、东岳晨钟(又称东岳钟声、十里钟声)、玉阳霁雪(玉阳晴雪?)这几个。似乎还有甘露春泉(甘露春雨?)。汤池和大王庙的娃娃桥是否属于八景,各有说辞。近来了解到还有白云观日、伊水秋声、古城晓月、西岳晚云等。这些景物中,东岳庙(南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场大火中焚毁,十里钟声已杳不可闻。西岳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原甘露寺也早已倾圮,近年来虽有所恢复,但还远不及原来规模。整合多种说法,现存的还有白云观日、石门春晓、文笔插天、伊水秋声、古城晓月、玉阳霁雪,加上汤池和娃娃桥,刚好八个。汤池和娃娃桥似乎还没有确定的名称。建议汤池一景,如果就实而论,可以叫“九龙神泉”“汤下神泉”或“汤里热泉”,虽实却也能给人联想;如果就景物而论,可以叫“汤里暮烟”。傍晚时分,九龙山下,伊水河边,夕阳返照,冉冉升腾的热气合着村子里的袅袅炊烟,正是一幅绝佳的田园诗画。娃娃桥一景,建议名称不要太实,可以叫“石桥烟雨”或“石桥听雨”。记得幼年随母亲打这里经过,细雨声和着桥下潺潺的溪流声,着实动人。那情景至今还记得。

在梳理这些景点的时候,益发感觉八景太过局限,已不足以囊括潭头今天的风物之美,所以仿照后八景、续八景之说,另拟八景,将先贤拟定的依然称为“八景”,今拟的称为“续八景”。这续八景分别为:凤凰台的“凤台远眺”,拨云岭的“拨云观岚”,玉阳山前伊河湿地的“玉潭鹭飞”,大坪水库的“翠峡平湖”,洛栾高速公路跨河大桥的“长桥卧波”,马窑的“花布穿山”,秋树林的“秋林晚晴”,东山到石门岭的“东山牧归”。前后八景,潭头之景物,庶几可以容括。

八景既明,而为之赋曰:

有莘旧野,伊洛邈幽,山水佳处,奄有潭头。

枕熊耳而踏伏牛,扼石门而控楼关。玉阳耸翠,走秦岭以望昆仑;伊水萦碧,接黄河而通沧海。层岩叠嶂,深林密箐。金汤之固,尤胜崤塞;形胜之美,独步中原。地拥膏腴之沃,物藏品类之盛。芝华灼灼,乃秀气之催发;青霭氲氲,实灵机之噏动。风俗存周召懿范,人物有河洛气象。士农工商,各得其便;行止进退,皆成方圆。或勤于稼穑,执耒耜于田畴之野;或长于货殖,务经营于街市之内。或牧牛东皋,临风而弄笛;或赏菊南山,策杖而赋诗。伐木幽谷,静听百鸟嘤鸣;采药青崖,坐看众泉汇流。风起大壑,荡胸而生云气;鱼跃碧渊,解庄自得乐趣。常同麋鹿作伴,日与鸥鹭为邻。拊石击壤,饮露餐英。行处尽风景之美,入耳皆清和之音。物象纷披,虽丹青难摹其状;兴味幽奥,纵妙笔难尽其意。以是先贤撮其要,归其类,名之为八景。曰白云观日,曰文笔插天,曰石门春晓,曰伊水秋声,曰古城晓月,曰汤里暮烟,曰石桥听雨,曰玉阳霁雪。此八景者,诚能兼山川之奇趣,一域之灵秀,比诸汴洛之景亦各有擅场。立名以来,代有相诵。然自共和建元以来,山河丕变,景物日新,昔之八景,已颇见拘束。故于原八景之外,另拟新景,名为“续八景”。一曰凤台远眺,二曰拨云观岚,三曰玉潭鹭飞,四曰翠峡平湖,五曰长桥卧波,六曰花布穿山,七曰秋林晚晴,八曰东山牧归。前后八景,于潭头之风物,略无憾矣。

夫景者,物也。岱岳之峻,太华之险,壶口之壮,三峡之奇,若无其物,则无其景。夫景者,时也。乱世之残壁断垣,盛世则高台崇阁;昔日之穷山恶水,今日则富乡丽邑;孟子有蹄迹交道之叹,润公有春风拂柳之咏。夫景者,人也。范希文岳阳楼题记,苏子瞻钱塘湖疏浚。三代治沙,复见塞罕;一人振铎,始识重渡。皆赖其人力也。夫景者,心也。若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循天应时、抱朴含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则无处不风景、无日不逍遥是也。

夫潭头者,本具造化之神奇,欣逢圣明之时代,复得人力之鼎助,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是也。况其风俗也淳厚,民心也纯良,实葛天之厚土、康衢之乐乡也。身居其中,正所谓自处风景是也,正所谓自为风景是也,正所谓人景合一是也。

得此佳境,不亦美乎?

复为八景联韵曰:

日出层岚景色奇,插天神笔绘清姿。石门春晓催耕早,伊水秋声罢钓迟。寒月斜临古城静,暖云正共暮烟滋。几番听雨石桥上,犹记玉阳晴雪时。

复为续八景联韵曰:

披襟独上凤凰台,雾锁千岩一嶂开。雨散玉阳飞白鹭,水涵翠峡壮清怀。长桥伏浪叹经略,花布穿山巧剪裁。苍莽秋林浮晚霁,东皋笛里牧归来。

10、栾川的特产是什么

栾川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土特产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县境内野生中药材资源有1402种,老百姓称之为“一步三棵药”,医药专家称栾川为“天然药库”。在栾川北部山区,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有数十年历史,南部山区群众发展袋料食用菌也久负盛名。 西部乡镇发展桔梗、柴胡、甘草、黄姜与板蓝根等草本中药材基地5.6万亩;叫河、合峪、栾川乡、陶湾和白土等乡镇发展连翘、山萸肉、银杏等药用基地7万亩;狮子庙、三川等乡镇发展天麻、猪苓、松茯与灵芝等药用基地100多万穴;庙子、合峪、大清沟、栾川乡等地发展香菇、木耳、猴头等食用菌1000多万袋;庙子、合峪、潭头、白土、叫河等乡镇发展板栗、核桃、无核柿子、冬枣等经济林基地3.8万亩。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