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风俗人妻明步

风俗人妻明步

发布时间: 2022-09-06 15:08:04

1、江苏泰州农村的结婚习俗是什么样的 详细点 男方和女方个需要做到什么 谢谢大家了

泰州结婚风俗 3;zJ\a.+
婚事:合过生辰八字,送过订婚礼之后,这门儿女亲事便是木板上钉钉,准成了。当然,也有订婚过早,姑娘小伙长大之后不满意那“娃娃亲”,闹退亲的。不过极少,能退得了亲的,更少。对年轻人闹退亲,家长和长辈们多半是反对的,“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怎么能说退就退呢!” vvU;5 5-
亲事确定下来之后,结婚之前不论多少年,早先的规矩,女方是不能到男方家去的。若是去了,必定遭到村上人的讥笑和责骂。说,堂堂一个闺女,“马叉”得很,蹲不稳;又说,自个儿不当人,作贱自己,怕是个骚狐狸。真是什么难听的都出得了口。对女方姑娘如此苛求,但对男方小伙子则不是这样的。男方的小伙子去女方家是名正言顺的。按当地说法,平常无事,小伙子登门叫拜望,逢年过节上门则叫“看亲”,一年下来至少三次: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次是不作兴空手而去的,应带去按例的礼物,有几样是少不了的,水面(长命百岁)、京果(果然如意)、肉(福禄双全)、鱼(吉庆有余)。千万别小看了这几样,早先的乡民们能否吃得上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能备齐这几样的,算不得多。然而,这毛脚女婿上门,每次礼物的厚菲,往往会引起女方的不同反应,尤其是碰到爱沾小便宜的丈母娘,喜怒则完完全全写在脸上。礼物丰厚,便是眉开眼笑,“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那女婿自然会受到很好的招待。礼物稍菲,则老脸一沉,话中带刺,那女婿只会落个“毛脚女婿上门,薄粥三盆”。反差如此之大,弄得小伙子每次“看亲”都要跟父母反复较劲,多争取一些礼品,免得上了门之后,难看又难受。难怪当地有“宁可锅里断了勺,看亲礼品不能薄”的说法。 Am'5|
平常四时八节“看亲”的礼品,女方家只计较厚菲,而到了“通话”时,送“通话礼”则颇有考究。“通话”,实际上是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要带人”啦!说白了,便是男方想成亲,问女方同不同意,此即为通话。在当地,通话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男方先以礼品暗示,一种是送了礼品再请媒人口头明说。由此看来,这“通话礼”是少不了的。送通话礼,多半在当年中秋节,除去每年中秋节应备的礼品之外,若想过年时成亲,就非加送一对鹅、一对藕不可——这两样物件皆有讲究。鹅,一为表明女婿为人忠厚老实,二为鹅的叫声“嘎哦嘎哦”,其谐音意为“嫁我”,姑娘家自然明白其意。常听人说,村庄挨村庄,风俗不一样。此话不假。同属苏中里下河,也有地方通话礼不送鹅,而送一对鸭子的,其意甚明,鸭子即押子,养了儿子跑不掉。据说,高邮、兴化一带就兴送鸭子。尚未成亲,就想到要押子,是否嫌远了一些,看来当地人颇看重传宗之事的。通话礼中另一样必不可少的物件:藕,一为但愿姑娘“出污泥而不染”,二为女方不要阻拦这门亲事,能像藕那样“路路通畅”、“丝丝相连”。 S$HzuK\f
但凡女方家从毛脚女婿的中秋节礼中见到鹅藕之后,心中便知姑娘快成了婆家的人了。如若同意姑娘出嫁,女方收下一只鹅(或一只鸭)、一枝藕即可,不同意就全部退回。碰上不肯收礼的情形,千万不能轻易放弃。女方不肯收礼,有时不过是一种策略。哪个都明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挡也挡不住的。不是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么!这当口,得听女方父母丢下的是什么话。有的说,“姑娘还小啊。”有的说,“姑娘一年为家里挣多少多少口粮呢。”如此等等,只不过是多要财礼的托辞,有意抬高姑娘身价的。只要请媒人出面,给女方家一个面子,过年办喜事多半不成问题,尽管放心地择佳期,“送日子”。
设置我的结婚计划

2、江户时代的风俗与生活

江户时代自1603年开始,1867年结束,结束至今虽然仅约150年,但当时的很多生活习惯、风俗与现今极为不同,下面是由我为你提供江户时代的风俗与生活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江户时代的风俗与生活
说到江户,不得不提的便是建城者德川家康。

正好是我们国家明朝后期的时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将幕府建立在镰仓古都旁边的小渔村,就是后世的江户东京了。当时时局动荡, 选址 在东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势上易守难攻。

所以,东京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西边靠山地势高,东边临海地势低,越往东走地势越低,而到了浅草,海拔就成了0。

正如此,浅草附近也被称为东京的下町,代表着典型的江户庶民 文化 。

现在游玩浅草,可以见到不少七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 自我介绍 时会骄傲地称自己为江户子。意思是真正的东京人。

电影中的德川家康形象

不过在日本,江户创建人德川家康的人气并不高。

有说太腹黑、太能忍、太残暴,但最终原因,我认为还是因为长得不好看。

而与德川行事作风、外貌截然相反的织田信长则屡屡被人们提起,明明是个 双子座 精分 神经 病,却一直被改编成各类电影、电视剧、 游戏 。

真是感受到了来自这个看“颜值”世界的深深恶意。

为什么说江户时代的文化,意味着发展的庶民文化呢?

在日本的中世时代,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贵族们特爱佛教艺术那样的高雅文化,但因门槛太高,这种孤芳自赏的艺术文化,就逐渐在民众的寻常趣味中消失。

另一方面,和歌文化、枕草子的文集、源氏物语小说都在民间广为流传,也直接影响了民间的文化及趣味。

剧场看剧、逛花街、观相扑比赛、吃宵夜,都成为当时民众最爱的乐子。

大家都知道江户时代的男性,留的都是比较难看的月代头。

现代男性好不容易护住的一片头发,他们居然自己将头顶的头发剃光,简直不可思议。

这与日本的武士文化息息相关,自从大老粗平清盛建立了武士政权之后,在日本武士的地位得到跃升,又经过多年的分裂战乱,为了方便戴头盔与砍人,一点头发算得了什么?

而江户时代,武士虽然赋闲,但还是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虽然我很穷但是我可以提刀杀人。”

直到今天也有这样的说法,日本人走在路上即使是别人装到自己也说对不起,这完全是江户时留下的习惯,因为如果撞到自己的人是个武士的话,没有即时道歉便要被砍了。

江户时代的商人男子形象,作为年轻男子、右为有钱店主。

不过比起男性的月代头,女性的 时尚 可能会更加令现代人震惊,婚后的女性会将牙齿全部染黑, 产后 也会将眉毛剃掉。

男子回到家中,见到的便是没有眉毛,牙齿漆黑的妻子。

満岛ひかり饰演的江户时代人妻,惟妙惟肖

当时还认为“白”是美人的第一基准,中国也常说,“一白遮三丑”,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已是全民爱美,脸上涂上到脖子都涂满铅白粉。

口红 主要由红花制成,价格高昂,所以唇上只涂上一点,最有名的红被称为“小町红”。

不过,只有大户人家的女孩才有钱把嘴唇涂得红红的。

江户时代洗发的频率是一个月2~3回,大家聚集在一起用柴火煮沸水后,在水中放入红海藻溶解,再加入乌冬粉,清洗头上的污垢和皮脂。

刚才讲到江户时的人妻好像都不是很美,有人会觉得江户的男人很惨,其实完全不用替他们操心。

因为有男人的地方就会有花街,那个就是江户时鼎鼎有名的吉原。

1617年幕府批准设立集中娼妓区,于是有了江户城中城——吉原花街。

花魁出来见客场面气派,其“花魁道中”的场面,成为浮世绘美人画的主要题材:

花魁走在中央,有年少的“秃”随身伴行,候补花魁“振袖新造”在前面引路,随行的还有照顾日常生活的年长退役游女和提灯打伞开路断后的一干人马,浩浩荡荡招摇过市。

吉原中的女子饱读诗书,精通琴棋书画,相比之下,呆在家中总是皱着眉头管自己要钱的妻子便显得庸俗了。

所以江户时代,许多作家、学者、华师都爱造访吉原。

也正是这样雅俗共赏的庶民文化造就了江户的独特。

不少人会认为赏樱是非常浪漫、高雅的事情,其实赏樱是彻彻底底的庶民文化。

赏花是日本自古的传统(从中 国学 的),贵族们到了开春都聚在一起喝酒开春天的花朵。

但是,日本的贵族一开始并不看樱花,受到大唐的影响,日本也曾爱梅如痴。

古典《万叶集》中,赏樱的诗文总共40首,而赏梅的则达到110首。

到了后来,与民同乐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日本的农民在春天到来时也开始欣赏春意盎然的景致,赏樱的习俗才真正扩散。

日本自古就爱澡堂,澡堂更是让庶民放松身心与社交的重要场所。

虽然现在浴室都已普及,但是打开地图一搜,会发现周围都是钱汤,还有不少收费昂贵的高级澡堂。

不过江户前期,澡堂并非用来泡,而是像蒸桑拿一样蒸,更有不少是男女混浴,想想场面确实诡异。

不过现在的日本澡堂文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人们清洗得脸身上皮都要掉一层程度后,才进入浴池,不喧哗、不吵闹,互相有默契一般得享受泡澡的宁静时刻。

周末去温泉旅馆度假更是不少上班族的最爱。

江户是歌舞伎的全盛时代。

一开始贵族们只听雅乐(雅乐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古代日本的阶级划分明显,庶民与贵族做一样的 娱乐 是被严格禁止。

一直到江户时代,庶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终于也可以寻自己的乐子。

但其实歌舞伎表演场所并没有真正的座位,观众席就像重庆火锅里的九宫格一样隔开,一个格子里容纳3-5人跪坐在里面。

当时江户人评价身高只有1.50米左右,非常娇小,换作现在一个格子恐怕连一个人成年男子都容不下。
江户时代浮世绘的简介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特有的 绘画 语言,描绘当时的日本风俗,以木刻 版画 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真实得展现了一幅17到19世纪的生活画卷,表现了美人俳优,歌姬舞女,游女,侠士以及花街柳巷,红楼翠阁, 旅游 风光,是”江户时代形象的 网络 全书。“

浮世绘的绘画形式主要分为木版画和”肉笔画“两种,现在主要流传的广义上的浮世绘主要指的是前者。本期,版儿所要介绍的也就是由木刻版画制成的浮世绘。

3、我们辛辛苦苦结婚,生孩子,为的是什么?

不为啥,只是,孤单的时候,想找个陪伴;寂寞的时候,想找个人热闹;回家的时候,想找个人顺路。父母唠叨的时候,得有个人和你一起听;父母要孙子的时候,得有个人和你一起努力;

父母伤心的时候,得有个人代替你去安慰。总之你办不到的事,就交给你媳妇儿和孙子去办吧。咱们都是人,都得简简单单的生活,正正常常的过日子。千万别THINK TO MUCH!

我们或许没办法选择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当我们成年了,是可以通过努力,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父母的婚姻不美满,不代表你就没能力让自己的婚姻美满。

其实结婚生孩子并不可怕,有时候恰恰是幸福的来源。但首先自己的心态要好,只有懂得付出和爱别人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

4、有谁知道过去 典妻的习俗 由来

典妻
把自己的妻子当作器物一般出租给别的男人的陋俗,早在宋、元时代就有了。(元史·刑法志》有如下规定:“诸以女子典雇于人及典雇人之子女者,并禁止之。若已典雇,愿以婚嫁之礼为妻妾者,听。请受钱典雇妻妾者,禁。其妇同雇而不相离者,听。”由此可见,元代时典妻之风已大盛,故统治者不得已而明文禁之。元世祖时,有大臣王朝专门为此典妻陋习上奏,请给予禁止。
典妻之风虽经元统治者力禁,但并未真正革除,到了明代依然盛行。于是清代的法律也特别对此设条。(清律辑注》中载:“必立契受财,典雇与人为妻妾者,方坐此律。今之贫民将妻女典雇于人服役者甚多,不在此限。”可见典妻之风不但不减,而且人数甚多。为了区别对待,因而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我国的典妻风俗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特别是浙江各地,如宁波、金华、舟山、绍兴、湖州等地,从宋元以来一直盛行。典妻往往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典妻,另一种是租妻。按一般的分法以时间长短来分,时间长的为典妻,时间短的为租妻。这是一种临时性的婚媾形式,放长的也不过二、三年的时间。而时间的长短又往往同孩子生育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因为大多受典妻者的目的在于要生儿继嗣,所以在浙江开化一带有称典妻为“借肚皮”,或“租肚子”的。
典妻虽说是一种临时性的婚情方式,却也很是讲究仪式的,一般要经过媒证、订约、送聘、迎娶等环节。所谓“媒证”,乃是典委的中间介绍人,或受男方所托,或受女方所托,将受典双方接上关系,并充当证人的角色。媒证在订立典妻的契约上需出具,若有差误媒证是有责任的。
一般典妻均经过订立契约的过程。契约主要写明出典妻子的时间期限,典租妻子的租价及备往事宜。租典期一船租为1至2年,典为3至5年。典租价以妇女的年龄大小、典租时间的长短而定。
对承典的人说来,对所典的妇女也是要提出条件的,比如必须具备生育能力,出典期间不得与原来丈夫同居。苛刻者还要求其在出典期不得回家照看自己的孩子等,并将这些要求写到契约中去。而出典者在有的地方从新夫住,吃穿均由新夫负责,有的地方则住在自己家中接待新夫,而让原夫避开。
契约对妇女来说无疑等于卖身契,契约一旦成立,被出典的妻子就得供人玩弄,为人生育,最后还得与自己所生之子女骨肉分离。
典妻中的送聘完全是象征性的。受典者往往在订立契约后象征性地送点东西给该妇女,如头巾、衣服等,也有送玉器戒指的。所送的聘礼又将由该女子戴上穿上,然后回到受典者家中。
凡受典后住人受典者家中的,一般都行迎娶之礼,要择吉日迎娶。迎娶常在夜间,由受典者出花轿迎典妻回到家中。不少地方典妻人家后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要宴请宾客族人。在浙江武义一带,受典家要在饲堂里摆上香火,设宴请族长、房长及长辈参加,取得他们的认可。有的还要治薄酒谢媒证。不过也有不少地方是不举行什么仪式的,抬进屋中后便就同居了。金华一带因典妻不赴受典者家中居住,故仪式概免。由典者到出典家姘居。典妻中的礼仪主要并不是为了尊重出典者,而只是为了未来的儿子博取正名,以取得社会的承认。
我国旧时典妻风的盛行多由经济原因所致,如丈夫有病无力维持家庭,或负债累累度日艰难。也有因赌博而穷困潦倒者,丈夫无奈而租典妻子。此类一般由丈夫作主,而妻子则被迫同意。也有丈夫长期外出不归,妻子生活无着而自典者。受典者则往往由于其妻子不育无出,征得妻子同意而去典妻借肚皮,这无非为子嗣着想。也有富家因妻子凶悍,不让丈夫纳妾而典妻的。也有娶不起妻子的单身汉典妻而贪图享乐者。
在典妻期间所生育的孩子是归受典者所有的,姓受典者之姓,认原受典者妻子为母。这对出典者来说是最伤心的事。人之情莫过于骨肉之情,此血缘的割裂常有致出典者为疯的,惨不忍睹,这叫“留子不留妻。”
出典者中也有贪图受典者家中舒适而无意回到夫家的;也有因出典期满而孩子尚幼不忍骨肉分离的;也有出典后原夫病故或外出不归致使其无家可归的;常由受典人与前夫重新谈判,再出一笔钱,续典续租甚至将其买了下来,典妻也终于成了买妾。不过此类事并不太多。大多期满仍回到前夫之家,仍去过其贫寒的日子。
?br>

5、长治市长子县结婚风俗习惯

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旧时,乡俗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议婚讲究“身世田园,门当户对”,选择门户极为讲究。在沁县,过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社会上分三等,“诗书宦门者为上等,业农工商者为中等,唱戏乐户抬轿者属下等,上等不与中下等为婚姻,而下等亦难与中上等作嫁娶,各称世家,对其门阀”。(《沁州志》)
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猴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相生者可成,相克者须忌避,故乡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长治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长治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象”是也。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定亲这一天,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上党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壶关、平顺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上党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柬制成,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有的则叠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后,武乡还有“请期”的规矩,即男方择吉日备礼纳彩,由媒人率领,用食盒两架抬送女家,并告迎娶月日。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称为“会择”或“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当地各种属相的迎娶月份分别是:“鸡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猪蛇三、九月,龙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马六、腊月”。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屯留一带称为“送天气”,平顺等地则称为“下书”、“下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男女双方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彩礼仪式。男方要根据女方的要求给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彩礼基本有六种:聘金、喜饼、喜面、插戴、成衣、喜红等。喜红是红棉布,用来制新妇女裤。彩礼其他五种不一定强求,但喜红必须有。
上党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夕,男女双方互赠“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许米面、一刀猪肉(约一斤)、一块生铜、一块熟铁。女家牲料缺猪肉,有少许咸盐。每种物品都象征一定的意义: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愿夫妇勤俭持家;猪肉,表示死肉换活肉;生铜、熟铁,表示铜铁姻缘,祝愿夫妇终身相依,白头偕老;咸盐,表示有缘分,祝愿夫妇和睦相处。男家牲料由新婿亲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赠,由新婿带回。“回面”后,岳家要用红布包生铁小块,一双筷子和一把米面,含义是米面夫妻快生子。至于新娘穿红,各地皆然。结婚为大喜,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求得吉祥如意,类如八音会、拜天地、枕头内装筷子(快生子)、点婚灯等,皆属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武乡、黎城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沁县、襄垣、长子的一些乡村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平顺则叫“皓脸”。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婚礼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个能说会道者。一般是议定第二天的时间、车辆的安排。注意:男方需携带面一袋、肉五斤。(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迎娶前夕,新房内要由几名男青年同睡,俗称“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于大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叫作喜草。喜草上张贴“喜”字斗方,内藏两响炮,俟迎娶临门点燃。解放前,还要备一捆谷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时备一把铡刀,夫妇俩铡草,只准七刀铡完,因此叫七刀草。铡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头,一部分装入斗里,备阴阳使用。启程后,在大门和新房张贴喜联。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迎娶之时,男方需选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连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返回时,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夹礼单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有时女方的姑舅至亲也同往男家送闺女。上党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武乡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有的地方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有的地方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上党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新婿出门时,随带一块猪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将其扔到新妇居宅的屋顶上。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新郎进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礼,女家必须给新郎赠送拜礼。女家设宴款待新郎及娶客。饭后,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离母盘”(钱财)。有的家庭还索要梳头礼等。女婿离开女家时需“偷”女方家一件东西带回,意为吉利。偷的一般为酒盅、茶杯之类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备好并暗示给女婿。 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襄垣一带还有“抓富贵”之俗:男女双方各在自家父母怀中抓几把预备好的钱钞,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钱花,但不能抓完,须给父母留下一些财源。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女儿出嫁离家时,上党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两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平顺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新娘着装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袍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当天男方派尽量多的车辆到女方迎娶,头一辆必须是红车。最后最好有容积较大的车辆(如面包车),以便饭后送女方众多的亲戚。
男方最好在11点左右到女方家,以应付女方亲朋好友的刁难。(一般是善意的,上头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较重要的是女方会有人讨要梳头钱等小款项,男方要给女方穿鞋。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新娘到了男家后,男方要给“下轿礼”,新娘才下车(马)。女方嫁妆随新娘送男家后,男方查收嫁妆毕,要给持礼单者、跟新婆及运送嫁妆的帮手开付赏钱。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礼品(多为结婚戒指)、进入洞房。
有男方总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内容:介绍婚恋经过、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这时要正式地喊爸妈)、夫妻对拜(这时会有小的暴力行为,女方须警惕,不过一般都是善意的,不会搞成刑事犯罪。)
然后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楼,男方最好于婚礼前一个月开始体力训练,否则尴尬。到家门口时,门上一般悬挂一件难以触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尽全力努力。
在郊区一带,娶媳妇的花轿到门庭,新娘头蒙花布,红毡铺地,有人搀扶,音乐齐奏,鞭炮齐鸣接到彩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长辈坐在正中,此时宾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双,相亲相爱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贵子,状元榜眼探花郎。
恩爱夫妻花花转,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尔后夫妇互拜,喝交杯酒,并且有对酒歌。
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上党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婚宴时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给来宾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宴后最好有男方车队送女方来宾回家。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入洞房时,由大伯子铺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灭,俗称“长命灯”。夜半,男女新人要举行“敲升子”仪式,二人倒坐门槛喝疙瘩汤,俗称“儿女汤”。汤中放枣、花生、草节等,边拌碗里的疙瘩汤,边念诵一段民谣:“左手拌疙瘩,儿女一扑摊。”同时还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孙子,男的会念书,女的会扎花,坐下一板凳,起来一海楞。”体现了沁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憧憬。过去,从举行婚礼时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带,洞房门上常用的对联是:“喜今日银河初渡,贺来年玉树生枝”。新娘一进洞房,就有人把红枣、花生撒在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在壶关一带流行洞房酒歌:

女:这盅酒,我敬你,当家主事全凭你。
男: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亲戚。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遮风又挡雨。
男: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儿又育女。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不要忘了妻。
男:这盅酒,我敬你,尊老爱幼守家底。

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门;第九天,新娘还要再次回娘家并小住几日,叫作“住九”。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频繁,若不找点借口让他(她)们分开几日,岂不对身体有害。看来,“住九”还真有些科学道理。壶关将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后不如猪和狗”的俗语。
上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户族及亲戚长辈行跪拜礼,受礼者向新妇赠送拜礼。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大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这天,女家家长随带糕点和面食礼品,前来婿家向翁婆致贺,俗称“道喜”。
婚后第3天,上党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招嫁”,又叫“圆饭”的古老习俗。这一天,女家及其姻亲前来女婿家送饭,并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圆饭意味着确定与婿家的来往关系,如果不愿与婿家来往,便不来圆饭。沁县等地则叫作“看3日”或“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上党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后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后第3天的,或在婚后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异。新妇回娘家,当日返回,叫回门,又叫走5日。若娘家专门派人来接,叫接5日。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上党一带回门时流行请女婿,即女家宴请新婿,此后,新婿方可择便到女家。过去,请新婿必须具请贴通知婿家,新婿还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此间新婿“会亲”,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上党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然而这一带还有“住满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节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儿,叫追节。追节一般两次。第一次是临近八月十五,随带礼品有成套的月饼和时鲜水果。第二次在临近春节,传统的礼品是花样面食,有灯糕、豆枕、面兔、剪箍等。现在普遍改用糕点。

6、中国古典美女有哪些?

貂蝉
貂蝉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但也有说法:貂蝉貌丑,而且极为胆小,据说只有胆似针鼻儿般大小,为了行美人计,王允请来华佗为貂蝉换上了西施的头,荆坷的胆,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传说并不可信)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陨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然而,自从吕布白门楼陨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见了踪迹。是随失败的吕布同赴了九泉?还是被胜利的曹操掳回了许昌?这个疑问从群雄争霸开始一直到归晋统一也没有解开,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笔者不甘于就这样让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从此无迹可寻,于是参考翻阅了大量社会上流传的稗官小说、野史评话,终于寻找到了有关貂蝉身世、结局的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记录下列,权作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交待。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貂婵与西施、杨贵妃、王昭君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成了千古之谜,在1971年时还有人看见了貂蝉墓但也有说是她女儿的墓可见三国演义上的说法也不足取信。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记载,貂蝉姓杜,原为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国演义上有出现过,三国志上也有记录为汉末三国魏国重要人物之一,因为吕布行为不正,爱抢别人的妻子,貂蝉被迫嫁予吕布,其子秦朗也跟随吕布,吕布覆灭后,秦朗追随曹操,后深受曹操喜爱,被曹操认干儿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机联。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闲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惊天动地的一生。 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貂蝉扑剑自戕,关羽得知后将遗体护送回故乡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貂蝉生于何方?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因陕北谚谣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貂蝉是忻州木芝村人显然更有说服力,在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忻州民间有云:忻州无好女,定襄无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蝉,定襄出了吕布后,当地风水都被占尽了。除了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说,该村外曾立过“貂蝉故里”的石碑,村中还有墓与庙,还有一条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门楼事发后,貂蝉会是怎样的命运呢?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是曹操得知关羽把貂蝉藏在静慈庵,就暗中派人缉拿,貂蝉为绝曹的野心,遂扑剑自杀;一说貂蝉出家为尼,其间写了佚名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寿终庵中;一说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还有一说是,关羽把貂蝉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蝉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蝉墓及纪念殿堂,还在后殿供奉了关公。前些时候又添新闻,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捡得一块碑,碑文曰: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按此说,貂蝉极有可能流落于蜀中而了结残生。
以写了500余万言《中国历代演义》而著称于世的蔡东藩先生不仅肯定了貂蝉的存在,而且予以极高的评价:“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并说:“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貂蝉,吾爱之重之!”
细揣摩又生一憾,貂蝉,元好问、公孙杵臼……忻州人文景观多矣,何以落得红墙圈寂寞,不见游人来的地步呢?
千百年倏忽,逝者如斯夫,一身娇艳的貂蝉留下了一生的谜团,写就了一段历史,也带给后世一个美好的形象,果遇有心人,关于貂蝉的种种遗憾终将不再有。
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中外古今,大凡与绝色的美貌佳人搅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败名裂,但尽管如此,男人仍对美人趋之若骛,就如饮鸩止渴—般,貂蝉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说明。
说来,貂蝉也是可怜,她也只不过是连环计中的工具。
自黄巾农民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混战,朝中董卓杀死皇帝,另立陈留王,只手遮天。东汉大臣王允于是以貂蝉为工具使用连环计对付董卓,使本已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乱不堪。貂蝉出生在东汉末年江陵的一个没落家庭。兵荒马乱的社会使她的父兄不知去向,也把她母女两人推到了洛阳,被王允收容。不久她母亲又因病去世,这时貂蝉还是个娃娃,王允的夫人既怜她孤苦伶仃,又爱其颖慧雅洁,命她作了贴身侍婢。到十二岁的时候,貂蝉已长得亭亭玉立,由于长期寄人篱下,养成了一套善于察颜观色的本领。再加上生性聪慧,更具有一种善解人意,嘴甜心细的特质。不但颇得王夫人的欢心,就连王允本人也对她另眼相看,于是使她的身份介乎小姐与侍婢和歌妓之间,像是三春的花朵一般盛开在王允府邸的雨露之中。战乱并没有使貂蝉受到损伤。自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后,把持朝政的董卓仗着有勇冠三军的吕布做义子更加为非作歹。他在长安郊外建郿坞,安置家属,自己也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设帐幔于路,回郿坞与公卿聚饮。一天,北地招安降士数百人到来,董卓出横门,百官相送。董卓乘机留百官宴饮,却将降士数百人,在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去眼睛,或割掉舌头,或将他们放在大锅中熬煮。百官战栗失箸,董卓饮食谈笑自若。并说道:“我杀歹心的人,有什么可怕的?”在坐的王允胆颤心惊,吓得话也不敢说。一天,百官在朝堂议事,突然吕布来到董卓身边,耳语数句。董卓点了点头,吕布来到司空张温身边,一声令下,将张温揪下朝堂,不久,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董卓命吕布劝酒,把人头在各人面前—一呈过,然后说道:“汝等人对我孝顺,我不害你们,我是受天保佑的人,害我的人一定会失败。”一个大臣就这样无缘无故地被杀了。王允惊惧的同时,免不了免死狐悲。很晚了,王允站在茶蘼架旁想着白天的事情,暗暗落泪。他知道要除董卓,就必须先离间他和吕布的关系。忽然他听到在花园的另一一端也有人在暗暗地叹息,他悄悄走过去,发现是貂蝉,他柔声问貂蝉:“你有什么伤心事,何竟于深夜在此长叹,能不能告诉我。”貂蝉先是讲了王允如何收养了她,如何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如何希望能够感恩图报。然后话锋一转,讲到她最近总见到王允愁眉不转,特别是今晚更是坐立不安,料想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十分棘手,看到王光痛苦,不禁长叹。接着她表示,只要王允有用得着她的地方,她一定万死不辞。王允静静地听着,静静地看着。这是更漏三下,夜月正圆,料峭春寒中,花影婆裟下,朦胧的光影,美丽的人儿在絮絮说来,这简直就是一幅空灵秀逸的图画。王允计上心来,立即叫貂蝉跟他到画阁中去。进了画阁,王允教貂蝉于中端坐,窗外月自风清,书房内红烛吐蕊,王允道出一番话来,吓得貂蝉花颜失色。王允跪拜在地,貂蝉跟着跪倒,面对自小抚养她的恩人,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再次发誓,万死不辞。第二天,王允就将家藏的明珠数颗,令匠人嵌成一只金冠,使人秘密送给吕布。吕布大喜,当即赶到王允家中致谢。王允果然抓住了吕布的弱点,吕布一介武夫,贪财重利,很容易地就上钩了。王允盛情招待,当酒饮至七分醉时,貂蝉从内室款款起来,吕布立即眼睛就直了。三推四就之后,醉意重重中,王允告诉吕布,愿意把貂蝉嫁给他做妻子,又欲擒故纵地说:“要不是怕董卓见疑,一定会留吕布在家里过夜。”吕布在依依不舍中,喜孜孜地离去。第一步成功了。现在就看第二步。又一个早朝完毕,王允跪在地上请董卓到他家去做客,说道:“允欲屈太师车骑到草堂赴宴,未谂均意若何?”董卓概然说:“司徒乃国家之大老,既然来日有请,当赴。”第二天,王允穿着朝服迎接董卓,再拜起居,称赞董卓,把他比作姜子牙,周公。董卓还未饮酒就已经醉薰薰的了。堂中点上画烛,夜幕降临,止留女使进酒供食。王允说道:“教坊之乐,不足以供奉钧颜。辄有女舍之乐,敢承应乎?”董卓答道:“深感厚意。”王允立即教人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董卓本是武夫出身,怎耐烦这种雾中月、水中花式的东西,立即命令近前来唱,一曲还未唱完,董卓叫貂蝉为他把盏。董卓轻轻问:“春色几何?”貂蝉幽幽地答道:“贱妾年未二旬。”董卓笑道:“真神仙中人也!”王允立即说:“老臣欲以此女献主人,未审肯容纳否?”董卓色迷迷地说:“美人见惠,何以报德?”一边说着“尚容致谢。”一边就急急起身,王允跟着亲自送貂蝉随着董卓到郿坞。王允送董卓回来还未进家门就被吕布拦住了,吕布一把揪住王允,怒骂“老贼戏我!拔剑就要砍。王允立即鬼话连篇,告诉吕布,董卓把貂蝉带走,是要为他吕布主婚,并要吕布把王允自己家中的一些珠宝带走,说是给貂蝉出嫁作首饰的。傻不叽叽的吕布立即兴冲冲地赶到相府。玉允就象一个优秀的导演,找到一个好的场景,这就是相府。选好了演员,这就是貂蝉、董卓、吕布,现在就着主角貂蝉如何演戏了。可怜吕布兴冲冲赶往相府时,董卓正在尽情享受貂蝉。首先未经人道的貂蝉面对董卓这个通体黝黑,身体肥胖的丑男人感到一阵阵的恐惧,又有几分羞涩,表现出相当的不耐和冷漠。然而立刻警觉到:这可是为了计划而来,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床第之间的风情,似乎不必经过学习的阶段,只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即使没有任何经验,凭恃自身颖慧揣摸及突发式的举动、言语、呻吟、媚态,反而更能吸引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产生无限新鲜刺激的感受。董卓肥硕笨重的身躯,压得貉蝉喘不过气来,貂蝉顿时灵机一动,反客为主地骑在董卓身上,像骑马颠簸样晃动不已,就这样颠鸾倒凤,折腾了一夜,董卓已再也离不开貂蝉。可怜吕布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得到的答复是:“夜来太师与新人共寝,至今未起。”吕布一听一惊,马上偷偷地来到董卓卧房后偷看。貂蝉刚好起床梳头,发现了偷看的吕布,立即蹙起眉头,做出忧愁不安的样子,再装假不断用手帕擦拭泪眼。董卓正式接待吕布了,在几句寒喧后,吕布总不见董卓提起为他主婚的事,就痴痴地站在那看董卓吃早饭。这时貂蝉故意在绣帘后走来走去,引起吕布的注意,甚至不惜露出半个脸蛋来,以目送情,霎时,吕布神魂荡漾。董卓当即警觉,见吕布频频侧身迎里而望,恼怒地说:“布儿无事且退”。吕布一肚子不高兴回到家中,当他的妻子不知趣地问他:“汝今日莫非被董太师见责来?”吕布一反常态地说:“太师安能制我哉!”董卓自纳貂蝉后,情色所凝,月余不出理事。吕布一切都知道了,但愈如此,他愈思念貂蝉。终于,吕布利用董卓午睡的机会溜进了董卓的卧室。貂蝉在床后探半身望着吕布,以手指心而不转睛。吕布感激得频频点头表示明白她的意思。貂蝉用手指董卓,强搽泪眼,吕布似乎心都被揉碎了。董卓朦胧中醒来,看到了吕布,猛然回身,看见貂蝉在屏风后面。董卓羞愧愤怒,责问吕布:“你敢戏我爱姬吗?”唤左右驱逐吕布,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怀恨回家。更不得了的事发生了。貂蝉终于将吕布勾引到相府后花园中的凤仪亭来,又哭又说,将自己如何思念吕布,董卓又如何将自己奸污。现在此身已污,不得服侍英雄,愿死在吕布面前,以绝了吕布的思念。还没有说完,就手攀曲栏,望荷花池便跳,慌得吕布一把抱住,貂蝉乘机倒在吕布怀中,说道:“妻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思反受他人之制!妾度日如年,愿将军怜悯而救之。”挑起吕布反对董卓。话说董卓因久未见貂蝉,便到后花园中寻觅。只见吕布把他的方天画戟放在旁边,抱着貂蝉说悄悄话。无明火起,抢过画戟就刺,吕布掉头便走。董卓胖,赶不上,飞起一戟,被吕布一拳打落在草中。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彻底破裂。”董卓带着貂蝉回到他的家郿坞,离开了相府。王允也乘机把吕布接到家中,痛斥董卓把吕布的貂蝉抢走,说是要为吕布报仇,一番同仇敌忾,刺杀董卓的计划便周密完成。轻车都尉李肃奉命到郿坞去见董卓。说是天子有诏,欲会文武大臣于未央殿,商议将帝位传给太师之事。董卓心花怒放地起程进京,一路上车轴断了,马辔头断了,而且路上狂风大作,尘土蔽天,董卓大惑不解地认为这些都是不祥之兆。李肃却解释说:“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万岁登基,必有红光紫霞,这些都是吉兆。”“千里草,何青春;十日上,不得生。”这一首当时流行在长安街头的童谣,预示着董卓就快要死了。董卓在走进未央殿时,被埋伏在殿内的军士伏击,一戟直透董卓咽喉的就是吕布,李肃早把董卓的人头割在手中。
后人这样评论董卓: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舞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鹃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哉。及残寇乖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已极。呜呼,人之生也难矣!天地之不仁甚矣!董卓既死,朝野欢声雷动,皇甫嵩领兵攻打郿坞,把董卓一家杀得干干净净,连他九十岁的老母也没有放过。抄藉郿坞的家产,有金三万斤,银九万两,珠玉古玩,积如丘山。吕布在兵荒马乱中找到貂蝉,带回家中,卒偿宿愿。董卓有四个心腹将领:李催、郭汜、张济、樊稠,都手握重兵。董卓死后这四人上表请求朝廷能够赦免他们。王允答道:“卓之过恶,皆是四人以助之,可大赦天下,独不赦此一枝军马。”于是这四人带军攻入长安,纵兵大掠,放火杀人,淫人妻女,无所不为,随后挟持汉献帝逃出长安。天下纷纷,不可收拾。吕布带着貂蝉,逃出长安。经历过濮阳大战,占领过定陶,夺过徐州,辕门射戟调解刘备与袁术的矛盾,最后在下邳被曹操打败。谋士陈宫劝吕布突围,但吕布舍不得貂蝉,最终在白门,吕布被自己的部将缚住献给曹操,吕布哀求曹操留下他的命,请求他救过的刘备为他说好话。但曹操听从刘备的劝告,将吕布吊死。吕布大骂刘备是忘恩负义的大耳儿。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留赤兔千里马,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何太懦,养鹰休饱听何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忘恩“大耳儿”。
三国英雄数马超,吕布还比马超强。可怜吕布在连年转徙征战中因放不下貂蝉,终于被杀。
貂蝉的命运传说纷纭,有的说是自刎而死,有的说曹操为笼络关羽连同赤兔马一起把她送给了关羽,关羽留下骏马却斩杀了美人。
貂蝉在演义中是位舍身报国的可敬女子,她为了挽救天下黎民,为了推翻权臣董卓的荒淫统治,受王允所托,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连环计(连环美人计),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的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最终吕布将董卓杀死,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期。

王昭君
王昭君wánɡ zhāo jūn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新中国创建者之一的董必武,为王昭君题写了一首七绝,此诗对历史的昭君作了总结性的评价,也对昭君的思想、见识、行动作了赞颂。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从此,王昭君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愿望。
附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转嫁继子,服毒而死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更加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五岁,正是绚烂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绊系,好整以暇地参予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她有?/ca>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0851.htm
回答者:cqf

7、何超琼已为人妻为何还为陈百强扶灵?许晋亨真的不管吗?

赌王四房太太,十七个孩子(十七杰),何超琼是能力最强,也是何鸿燊最疼爱的一个女儿。

何超琼的童年其实是过得不太快乐的,父亲何鸿燊,母亲蓝琼缨对她要求都极为严格,两个人都把她当顶梁柱在培养。要知道普通人家里父母还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何超琼的童年回忆里,家里两张白脸来回翻。

比较火的何猷亨少爷,一直以来给自己立从不认输的人设,张嘴闭嘴就是白手起家不依赖父亲。

但何超琼从小被父母强行灌输“不准输”的理念,这可不是她成天挂在微博文案上的人设,而是内化在骨子里的性格。

从何超琼在商界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来看,她确实被父母调教到了极致,活脱脱一个女版赌王。

但在感情世界里,何超琼却一再认输,一退再退,直到彻底放弃了这部分追求。

而让何超琼在感情世界一直认输的,恰恰是教育她不要认输的父亲何鸿燊。

某种层面上来说,何鸿燊确实最爱这个女儿,把她当成掌中宝一样,渴望她每一步都如自己所愿。

另一个层面来说,这种过于宠爱的结果,就是禁锢跟桎梏。

超琼当年风华正茂的时候,颜值能吊打现在那些整容脸硅胶鼻,千篇一律的流量女明星,再加上豪门千金的气质,当时不少男明星都把她当梦中情人。

而何超琼跟陈百强的绯闻也是这时候传出来的,当然两人都没有正式承认,对外都是以‘知己’相称,当然在那个适合玩小暧昧的年龄,很多恋人都对外这么说,说着说着就牵手了。

但何超琼跟陈百强没能走到最后,因为何超琼背后那个巨大的阴影阻拦了这一切。

何鸿燊并不喜欢陈百强,估计赌王觉得这种文艺青年跟豪门千金的恋情过于玛丽苏,自己家的公主必须嫁给王子,而不是才子。

所以两人一直没有公开承认恋情,最后也随着何超琼嫁给许晋亨而告终。但两人都对这段感情都有类似的感叹:

何超琼:“我们之间虽然没有真正的爱过,但我却尝到了失恋的味道。”

陈百强:“我是真的非常喜欢她,但有些事注定了我们不会成为情侣。”

但王子跟公主的婚姻并不等于幸福,何超琼跟许晋亨九年婚姻七年分居,最后离婚收场。弄到最后连何鸿燊都不得不力挺女儿,不但对外宣称“明明我女儿(比李嘉欣)更靓”,被问到许晋亨再婚的时候,何鸿燊也是一点不客气“可能他还会再婚十次八次吧”,另外承诺何超琼再婚的嫁妆要比许晋亨娶李嘉欣多十倍。

在跟许晋亨还没离婚的时候,何超琼公然挑战“人妻扶柩不吉”的风俗,在陈百强葬礼上给他扶灵柩,应该是她第一次真正反抗何鸿燊,并且对这段无疾而终的恋情表示痛惜吧。

8、《重九登高避灾》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

恒景,汝南人氏,随费长房游学数年。有天,费长房对恒景说:你赶紧回去,9月9号,你们家有难。 回去后令家人每人做红色的囊袋,里面装茱萸,挂在手上后登高,饮菊花酒, 方可避祸。恒景照费长房的话,令全家登高。 晚上才回。发现家里的鸡,犬,羊,牛都死了。长房听说后,说:灾难都转到死到的牲畜上了。如今,九九登高,饮菊花酒,妇女带装茱萸囊袋的习俗,均由此来。

原文:

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是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8)风俗人妻明步扩展资料: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它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桓景避灾。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