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风俗
风俗多呢,一是要男方有亲友抱新娘进新房,还要给红包抱的人,如果女方爷爷奶奶还在世的话男方要摆桌席到女方给爷爷奶奶吃。要酒席时见双亲是不用说了,但会有红包拿的。还有男方在提亲的时候要有厚礼给女方。但后面女方家会加倍返回来的。还有就是喝喜酒时,女方人没到是不能开饭的。其它习俗就都差不多。
2、赛龙舟风俗的由来
“赛龙舟”,又叫“龙舟竞渡”,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关于赛龙舟的由来,过去传说与纪念屈原(前343一前278)有关。相传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遭秦国侵略,心如刀割,于周郝王三十七年(前278)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死。屈原的义举感动了汨罗江两岸人民,他们顺江打捞,一直到洞庭湖雨便争相摇桨归来,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船夫听说岸边的百姓是为了打捞国家的贤臣而来,便争先恐后帮忙寻找。五月五日赛龙舟的风俗从此开始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有类似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江,伤其命,故命舟楫以拯之。”唐代的《望月楼随笔》说,竞渡是为屈原招魂。人们还在湖南湘阴县汨罗江北岸的玉笋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据说招屈亭就是当年赛龙舟的终点。
其实,龙舟在西周穆王时就已经有了,稍晚一些的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画面中心就是一个男子站在龙舟之上。而赛龙舟这种水上竞技活动,据《纪纂渊海》记载,起源于越王勾践。《事物原始·端阳》亦云:“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据西汉成书的《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与吴王打仗,战败被俘。他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用计骗取吴王夫差的。信任,放回越国。勾践为了收复失地,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于五月五日成立水师,操演水兵,终于消灭吴国。后人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釜、1965在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时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都有赛龙舟的图案。不过,当把龙舟竞渡的活动与屈原之死结合之后,龙舟竞渡活动就更加普遍,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也就转为纪念屈原的传说了。
古时龙舟竞渡的场面十分壮观,每逢端午,往往倾家出动,争相观看。唐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对一千多年前的竞渡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掉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此外,还有在夜晚张灯竞渡的,《江南志书·武进县》载:“近日又有夜龙舟之戏,四面各垂小灯,竞渡如白日。”明清时,长江一带的龙舟,最大的长十一丈五尺,有桡桨八十支;最小的也七丈五尺,挠桨四十余支;中等的长九丈五尺,桡桨六、七十支。明朝镇江金山下的龙舟,刻画有目怒爪张的龙的形状,龙头后面排列刀枪,两侧挠柄很长,以显其威武。
3、湖南湘阴的风俗习惯 结婚 女儿出嫁等
宵:湘阴人闹元宵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氛异常热烈。其最大特色是舞龙、“耍故事”。解放前,城关地区按居住区域分红、黑两帮。过了正月初五,红、黑两帮各自派出“报子”领数十人拥直径约1米之大鼓,以大锣相伴,挨户大擂大唤派捐。正月十一、十三,两派分别玩龙耍虾子,元宵夜竞赛进入高潮。1949年后,玩龙风俗被革除。1980年后,玩龙以其热闹、具有庆贺性再度在城乡盛行。所谓“耍故事”,是人们按照古代历史小说、戏剧、神话中的故事内容,挑选一些
青少年与幼儿,打脸挂须、戴盔披甲、穿红着绿、点额描眉、乔装成故事中的人物,配以场景,组成“草船借箭”、“打鼓骂曹”、“幽闺拜月”、“太白醉酒”、“八仙过海”、“七姐下凡”等故事。安置在木质台子用上,四至八人抬着走的叫“台故事”;安置在彩船(船形台子)上的叫“船故事”;骑在马上的叫“马故事”;故事人物踩着六七尺高的木棒走的叫“高脚故事”。耍这样的故事不仅要追求数量,以多取胜,而且要讲究质量,以巧服人。“耍故事”是元宵的内容之一,其时配以龙、旗、鼓乐、火流星等,浩浩荡荡,成百上千人在通衢大道上游玩。元宵之夜,不论城乡,均以糯米粉作元宵它,彻夜灯火辉煌,有“三十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之谚。
端阳:湘阴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古罗子国属地。“端阳况渡,吊屈原之溺水”,每年端午这天,湘阴沿江集镇,特别是县城,沿例举行龙舟赛。历史上县城出现过各种龙舟赛阵容,清末民初“红船”与“黑船”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习惯是五月初一龙船下水,检验班子,称作“齐桡”,初三、初五是预赛和决赛日,称作“正船”。农历五月初五,数条龙船竞渡,观众如云。“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江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去儿歌不知流传多少代。解放后,龙舟赛不再分成帮派,由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赛事,争标夺胜的气氛更为热烈。
此外,湘阴人在“立夏”这天有吃糯米它子和鸡蛋的风俗,有“立夏吃个它,双脚跳过河;立夏吃个蛋,磨砻鼓(鹅孵石)都踩得烂”之谚。
4、湘阴县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
划龙船 耍故事 姜盐豆子芝麻茶
民国时,此日各户设香案供品,敬奉天地家神宗祖;大门左右贴红纸春联: 门扇贴“门神”或“和合”;门楣贴红色春幡三片;鸡埘、牛舍、猪栏均贴书有“六畜兴旺”之红纸;另以斛桶盛稻谷,以榆枝挂红纸钱插其中,置于中堂,取“余钱”之意。黎明,全家齐聚吃团年饭”,席上加设碗筷,以兆添丁;不许破碗落筷,偶有不慎打破碗,则忙以“打发、打发”祝吉利;年饭要边吃边天光,预兆一年生活越过越红火;席面酒菜超常丰盛,鱼用鲭鱼、菜用芋头、青菜等,均取其谐音以祈平安清吉和发财。饭后,全家着时装彩服,鸣炮“开财门”(又名“出天星”)。“出行”:按当年“皇历”(农家历)预报的大吉大利之方向定向。回家后,子侄向父母伯叔跪拜贺年毕,家人或敲锣打鼓、或打牌雀战、或休息“挖窖”(湘阴人“睡觉”叫“困觉”,“觉”读“告”音。“挖窖”取挖取窖存金银财宝之意)。是日,有占风向以验岁时丰歉之俗。谓“北(风)主丰收,南主歉和涝”。谚语有“大年初一发南风*,屋檐脚下爬虾公”;又有观天色明暗,以测全年晴雨之举,说“明兆多晴,暗兆多雨”。1949年后,上述迷信色彩的习俗已经革除,然年初求吉利的观念,已成俗信。
5、湘阴娶妻是什么风俗
首先要接亲,搞车子去接妹坨
进新娘的房门要给堵门的红包
第二个摆酒席接亲朋好友 当然新郎新娘每桌要敬酒
第三个就是闹洞房了,基本是年轻人居多,新郎大部分都得挨打来着
其他的基本都差不多了
还有公公要被涂成烧火佬样子什么滴
6、端午节主要习俗赛龙舟起源与那个朝代?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