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华宁的风俗

华宁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9-03 05:39:25

1、苗族的婚嫁习俗

苗族婚习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现将对苗族婚俗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互相对歌,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后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一致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准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愿意,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此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纳雍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复杂,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认识,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如果女方家愿意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给婚:男方家如果要讨媳妇,媒人必须提前两个月到女方家去商订,女方家要办酒席来决定给婚的日子。
迎亲:由男家择定吉日,于两日前媒人通知女家做好迎新生准备。迎亲日,小伙子的叔叔用雀笼挑着两只鸡,带上礼银,率领新郎,陪郎及一对家庭美满的夫妻,两个挑晌午的小伙子在媒人的陪同下前往女家迎亲。到了女家住上一宿,待新郎、陪郎拜过堂后,新郎的叔叔将礼银交给新娘的叔叔转交其父母。次日,叔叔将带来的鸡一只交女家,一只带回,认为是新娘有魂连同新娘一同带往男家转姓传代去了。这时女家送亲九人伴随亲人一同送往男家,中途(两家等距离)晌午后再走。到了男家,拦门设席三张,各置猪肝、猪内,豆腐、香烟各一盘。迎送诸人居中,新人在左,媒人在右,各据一席,进餐后入室,列坐中堂,烟茶接待。待拜过堂后,迎送诸人一新人围坐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交接仪式由双方“长老”以对歌形式唱交接调表达两空的心愿。唱完,新娘才算正式交给男家了。晚间,室内点燃篝火,亲友及迎亲诸人围坐火边谈家常基对歌或独唱,尽情戏娱。唯迎亲送亲之人不得擅自离开,必须相伴至天明,待过早餐方将送亲失送走。
回门:苗族;回门日期不拘,中要在生孩子之前即行。这日,男方父母或哥嫂务办红糖一合。炒面一升,白酒二斤带领新人到女家回门。在女家住上几天。女家携带女儿用的围腰,女婿的鞋、帽随亲家到男家认门。经男家杀鸡款待之后从此来往不绝。
苗族的拜堂礼是由新郎、陪郎举行,新娘不参加。规矩是长辈居中正坐,同辈列坐左右。新郎、陪郎按长幼一一跪拜敬酒,礼毕入席就餐。
苗族寡妇可以再嫁,但随嫁子女如要改随父姓,必须经前夫同族许可,并给鸡一只拿去做改姓仪式后方得改姓。

2、华宁县春节有什么习俗?

华宁县春节。跟大部分北方城市差不多。都是三十晚上守岁,吃鱼,吃饺子。快乐度过。

3、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的火把节几月几号

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的火把节,7月27日这一天举行
为热烈祥和、团结融合、健康节俭、安全有序地开展庆祝活动,营造全镇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举办盘溪镇2016年彝族火把节活动。
活动时间、内容及地点如下:

13:00-13:30,开幕式(大龙潭广场);
13:30-16:30,彝族歌舞表演(大龙潭广场);
17:00-19:00,彝族长街宴(方那社区湾得箐村);
17:00-19:00,彝家祝酒歌(方那社区湾得箐村);
19:30-21:00,篝火晚会(大龙潭广场)。

火把节在凉山彝族的古彝语中称为“朵者”或“朵楚”,后演变为“都者”。“朵”和“都”都是“火”的意思,“者”的本意是“赔偿”,但千百年来彝族火把节使“者”引申为“节日”之意,“都者”特指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火把节。
火把节这一习俗,最早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和对自然的战胜,至今仍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骁勇尚武的民族精神。从历史传说和火与农耕文明的文字记载表明,它产生在彝族社会迈过了原始时期,进入农耕社会的远古时代。
一、火把节起源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天神恩体古兹派斯惹阿比现人间收租,时值青黄不接,人们哪有什么粮食交租还债,斯惹阿比的行为激怒了人间英雄赫铁拉巴,他决定和斯惹阿比比赛摔跤,赢得免交租债的机会。
那天,赫铁拉巴设计,让阿妈拿“铁饼铜饼”招待斯惹阿比,把他吓跑躲进空心大树里,被赫铁拉巴追上拔起大树摔死,天神为了报复人间,放“天虫”吃光地上的庄稼,就在这天,赫铁拉巴,带领人们燃火把烧光“天虫”,取得了抗天胜利。从此人们为庆祝这一胜利,便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久而久之,世代相传,便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
二、以火色占农,祈求丰收
以火色占农,祈求丰收是火把节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方面古籍记载较多,明李中溪《云南通志》载:“六月二十五日,采松明为火炬,照田亩,以火色占农。”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六月二十五日,乡民聚火把节于田间,和以草杆焚之,以祈丰年”。凉山彝族举火把在屋子内和庄稼地里绕行时,口中念道:烧掉一切不吉之源,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4、华宁县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华宁有八景,大多是自然景观。名胜久远一点现有万松山景区、象鼻温泉风景区等风景名胜,宁寿寺、宁阳书院、尊经阁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可供开发利用。新村陶窑、青龙斗阁古墓群等古老文化遗址具有考古价值。

5、通红甸乡的民风民俗

通红甸乡是彝族、苗族、汉族大杂居小集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9%,其中:彝族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84%。有苗族村寨5个,彝族村寨10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五的“苗族花山节”,是通红甸最热闹的日子,到时各地来客纷纷涌到通红甸,参加盛大节日,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苗家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活。鸳鸯温泉是本乡宝贵的地热资源,位于通红甸村东北约1公里的小婆左沟,原名火龙泉,因在同一位置冷热泉眼相伴,故名鸳鸯温泉。经省水文地质大队抽样化验表明,该温泉平均出流量达0.2立方米/秒,水温为49.5℃,属硫磺泉,内含硼、锂、锶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元素,沐浴后对关节炎,筋骨疼痛,消化不良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温泉清纯如酒、波光粼粼,泉外有小溪、清凉如冰汁,可供浴者调温解渴,二水相伴东流注人南盘江,当地群众称之为鸳鸯矿泉水。么波冲小组海拔2440米,是华宁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属冷凉区,植物种类多、山奇石古怪,景色优美,民族文化丰富,被称为“小石林”和“华宁的香格里拉”。

6、云南有什么特产水果

云南有什么特产水果

云南省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云南有什么特产水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华宁——柑桔

华宁是云南有名的水果基地县,亨有“桔乡”美称,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这里产的柑桔是全国最早熟的,果肉脆嫩,汁多化渣,酸甜适度。

2、新平——褚橙

说到玉溪新平县的哀牢山,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是励志橙——褚时健种的橙子,褚老已经90岁了。

3、元江——芒果

元江热坝地处低海拔干热河谷地带,光、温、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享有“天然温室”之美称。元江芒果是云南省元江的特产。元江有134个芒果品种,最常见的是三年芒,因其3年结果而得名,香甜柔滑,因其果汁多。

4、盈江——荔枝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生长在这里的荔枝果大、肉厚、色美、核小、味甜。特别是名为“妃子笑”和“三月红”的荔枝,水分充足、口感较好,深受市民的喜爱。

5、呈贡——宝珠梨

呈贡宝珠梨产于昆明郊区呈贡县,是云南省闻名的特产水果。2005年9月,"呈贡宝珠梨"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是呈贡县重点打造的五大品牌之一。

6、丽江——雪桃

丽江雪桃由于使用当地山毛桃为砧木,具有与接穗亲和力强的特点,经过多年培养、驯化生产的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树干粗壮,产量高,每亩产量可达1450公斤,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点,适应在滇西北海拔1500-2500米种植。

7、华坪——芒果

丽江华坪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芒果生长。生长出来的芒果色泽鲜艳、风味浓郁。

8、昭通——苹果

昭通苹果云南引种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苹果品种树。金帅又名金冠,原产美国。今昭通地区果技站仍保存当年栽的`正常结果树70余株。果实9月上旬成熟。具有丰产稳产特性。

9、元谋——葡萄

葡萄是云南最大的水果出口品种,尤以元谋最佳。元谋的果蔬早就闻名全国,素有“金沙江畔大菜园”的美誉。

10、保山——甜柿

甜柿是保山最具特色的果品。甜柿自然脱涩,果大、味美,外观色泽艳丽,肉质清脆爽口,便于贮运。从8月下旬到10月下旬均可提供鲜果,特别是早、晚熟品种,对缓解果品谈季市场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11、嵩明——树莓

树莓又被称为山莓果、悬钩子,中药名称为覆盆子,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

12、屏边——荔枝

屏边荔枝是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的特产。因特殊气候屏边县的荔枝要比两广地区早一个月成熟,而最为鲜美的“妃子笑”荔枝也以果实色泽鲜艳、个大核小、肉厚皮薄、清甜微香而闻名。

13、西双版纳——菠萝蜜

五月,是西双版纳菠萝蜜成熟的季节。在这个成熟的季节,西双版纳的大小胡同里几乎都摆放着这个大大的水果之王,就连街上的绿化带里面也有成熟的菠萝蜜。

14、蒙自——石榴

蒙自石榴,原产波斯(伊朗)一带,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云南蒙自目前大约有70多个品种,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石榴的营养特别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

15、蒙自——枇杷

古谚语:“五月枇杷满树金”,一般来说,每年到初夏时节,人们才能品尝到鲜美的枇杷,而蒙自,大自然赋予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枇杷,从每年开春就已天然成熟上市,是全国最早出产的枇杷品种,而且果实一般汁较多、有果香、甜而不腻,且稍有微酸感。

16、楚雄——核桃

楚雄大姚核桃品质优良,具有壳厚薄适中、取仁极易、出仁率高;仁白、食味香、营养丰富,容易保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保质期长等特点而享有盛誉,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

17、芒市——火龙果

紫色火龙果在德宏大部分地区都适合种植。在州府芒市,好多人家都喜欢在屋顶种植火龙果,漂亮的果实挂在屋顶俨然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8、河口——香蕉

河口县是全国山地香蕉的主产区,特殊的热带季风雨林温热型气候环境适宜香蕉生长,河口香蕉果实饱满,肉质柔滑,色泽鲜亮,味香甜可口。

19、开远——蜜桃

开远蜜桃,云南省开远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开远蜜桃是云南省的温带特色水果,被人称为"鹰嘴甜脆蜜桃"、"开远绿蜜桃",远销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贵阳、昆明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了消费者最受欢迎的"绿色水果"之一。

20、大理——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特食品。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

21、富民——杨梅

富民是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富民的杨梅是出了名的,杨梅甘甜,尤其是富民县永定街道和罗免镇的杨梅种植最多、产量最大、是品质最好的两个区域。

22、富民——西瓜

富民龙洞村的西瓜也很有名,龙洞村的西瓜在富民种植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富民这片沃土上,因为龙洞村地理位置独特,水源丰富,所以全县就只有这里种的西瓜又大又甜,因此龙洞村的西瓜在富民小有名气。

;

7、哈尼族历史200字

对哈尼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学和历史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①东来说;②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③红河两岸土著说;④“氏羌系统”南迁说。东来说以滇南地区部分哈尼族采用父子连名谱系追根溯源到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或山西、河南、江西、贵州等地。并以此为依据,认为哈尼族与汉族的渊源同出一辙。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认为今天从事山居农耕的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北上的南方稻作民族——夷越融合而成的新型稻作农耕民族”。就族源论,“当是双向的、复合的,即南方土著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与融合”。就文化论,是一种“南方夷越海滨文化与北方游牧部落的高原文化的化合体。”(史军超《哈尼族与“氏羌系统”》,载云南《民族文化》1987年第5期)。红河两岸土著说以出土文物为证据,认为哈尼族系红河地区的土著,与西北高原民族毫不相关。(孙官生《论红河流域是早期人类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载《红河文物》1986年第3期。)“氏羌系统”南迁说是比较流行的观点。它认为哈尼族同今天云南省境内十几个彝语支系的民族一道,其主流均同源于古代氏羌部落族群。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记载,氏羌族群原游牧于青、甘、藏高原。秦献公时期(公元前384-362年),秦朝势力迅速扩大,大肆进行征服邻近部落侵扰的活动,氏羌族群被迫流迁各地。在迁徙中,南迁的羌人不断繁衍,形成耗牛种和越嶲羌、白马种、广汉羌等若干部落,活动于今川西南、滇西北、滇东北的广大地区。史学家将这些南迁的羌人遗裔统称为“和夷”。和夷名称虽不单指一个民族,但无疑包括哈尼族先民在内。这一记载,与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民间传说基本一致。相传哈尼族的祖先,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个名叫“努玛阿美”的地方,尔后逐渐南迁,居住在“谷哈”和“轰阿”(指滇池、洱海沿岸)广大地区,与“昆明种人”相互交错杂居。后因遭异族侵扰,分两条路线往南迁徙:一条即早先“和夷”自川西南迁经滇池昆明一带,再经南迁至滇东南的六诏山区;一条自滇西北迁经大理湖滨平坝,然后分别南下到今哀牢山、无量山区的景东、景谷、镇沅、新平至石屏、建水、蒙自、开远,继而至元江、墨江、红河、元阳、绿春、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

隋唐时期,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唐初,哈尼族开始从乌蛮中逐渐分化,散布于哀牢山、无量山广大地区的哈尼族被称为“和泥”。滇东南六诏山出现的“和蛮”部落,曾多次向唐朝贡方物,开始了与中原政治经济的联系。南诏崛起后,各地哈尼族直接隶属于南诏,与滇东北、滇南彝族一起,被统称为37部蛮。其中的因远(元江)、思陀(红河)、溪处(元阳、金平)、落恐(绿春)、维摩(丘北、泸西、广南)、强现(文山、砚山、西畴)等7部均大部分为哈尼族,处于南诏奴隶制政权的统治下。10世纪中叶,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率37部蛮,会盟于石城(曲靖),直驱洱海,于937年摧毁了杨氏的“大义宁国”奴隶制政权,在云南建立了大理段氏封建领主政权。哈尼族各部落,因得到大理国段氏的分封,开始建立领主制度。六诏山区各部哈尼族,以强现部最为强盛。其领主龙海基“素为诸夷所服”(见《新纂云南通志》卷一七四,《土司考·开化府》。),统一了各部大小领主。宋皇祐时,因向导宋将杨文广过境有功,受宋王朝令世领六诏山区,世代为滇东南最高领主。滇东南哈尼族便与中原有了密切的联系。

13世纪中叶,元朝灭大理段氏政权,统一诸部,设云南行省。元宪宗六年(1256年)立阿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临安府),辖今红河州大部、文山州一部。龙海基九世龙健能曾一度被授为阿万户府总管,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哀牢山区各部哈尼族,从10世纪中叶进入封建领主社会。1256年后,元朝设置元江万户府,思陀设置和泥路,落恐、溪处分别设置正副万户府等统治机构,以哈尼族首领为土官分别直隶于云南行省。后又将元江万户府改为元江军民管府和元江路,统辖哀牢山地区哈尼族各部,加强了直接统治。

明初,明军征云南,龙海基16世孙龙者宁迎明反元,使得明军直捣梁王府,迅速摧毁了元朝在云南的最后统治,改云南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在哀牢山哈尼族地区,成立各部长官司,多由哈尼族土官充任。各地哈尼族土官与中原皇朝的关系更为亲近。思陀遮比、溪处自恩、落恐他有、瓦渣阿英等土官,分别接受明皇朝所赐李、赵、陈、钱等汉姓。明初,在云南实行军屯、民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不少汉族进入哈尼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哈尼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六诏山“土田多美,稼穑易丰”(乾隆《开化府志》卷九,“风俗种人”条)。14世纪中叶以后,新平、元江、墨江、普洱、镇沅一带的哈尼族逐步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过渡。

明末农民起义军残部李定国,在哈尼族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在云南建立了抗清根据地。清兵进逼云南以后,哈尼族头人龙韬等联合六诏山、哀牢山区哈尼族等各族人民,推举宁州(华宁)土官禄昌贤为首领,于1665年举行了席卷整个滇中南的反清大起义。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就此废除六诏山区各土官领地,实行改土归流,分属开化、广西两府,从此结束了哈尼族龙氏在滇东南近500年的统治。哈尼族居民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有的则迁至红河南岸哀牢山区。至此,滇东南六诏山区哈尼族基本绝迹。与此同时,清政府在哀牢山区也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属元江州管辖;改马龙他郎甸长官司、钮兀长官司为他郎厅(墨江),隶属普洱府。思陀、溪处、落恐等各土司仍旧不变,继续实行土司制度。(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著:《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2-86页。)1817年,红河南岸宗哈(今元阳县攀枝花乡)新兴地主高罗衣聚众700多人起义,自封“窝泥王”。起义军曾一度攻克麻栗寨、新街、芭蕉岭、逢春岭、溪处、瓦渣等土司领地,给土司领主以沉重打击。起义失败后,高罗衣被俘身亡。1853年秋,哀牢山中段镇沅、墨江、新平等地各民族在田四浪(本名田以政,墨江哈尼族卡多人)领导下,聚众3000多人起义,一度攻占镇沅县全境和西南部哀牢山区。

1856年,起义军与李文学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结盟,田四浪被推举为“夷家兵马副元帅”,分领哀牢山中、下段农民起义军。起义军一度攻占了许多地方,有力地打击了封建领主和清王朝的黑暗统治。1870年12月,田四浪被俘,于次年被清兵杀害。

1917年,金平猛丁土司区管辖下芭蕉河的苗族人民在女“苗王”马勃迈的带领下发动起义。元阳县多沙寨女青年卢梅贝一马当先,率领当地哈尼族义军英勇作战,被“苗王”封为大将。年底,义军汇集于茅山,推举卢梅贝为联军统帅,分路扫荡各地土司势力,多次给官军以沉重打击。1920年春,义军战败于马鹿塘——茅山一带,卢梅贝在群众的掩护下幸免于难。哈尼人民赞扬她为各族人民英勇斗争的精神,尊称她为“多沙阿波”(意为多沙寨的“阿爷”)。

近百年来,哈尼族人民此起彼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都归于失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革命斗争才逐渐走向胜利。早在大革命时期,今开远、蒙自、个旧等县、市就已经有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继而扩大到滇东、滇西各县。1930年左右,哈尼族主要聚居的墨江县,是当时云南地下党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党组织了读书会、"穷人相帮会"等活动,教育和培养了广大贫苦农民及许多优秀的哈尼族知识分子,在哈尼族地区撒下了革命的火种。1947年底,中共滇南临时工委在个旧秘密建立。次年,在元江彭泽正式建立红河地区的游击武装。这支队伍东征西战,不断壮大,1948年正式编组成“云南人民讨蒋自救自卫军第三纵队”,得到了哈尼族人民的极大的响应和支持,党领导下的哈尼族地区的人民游击武装,迅速燃起了革命斗争的燎原烈火,迎来了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