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蒲城风俗
1、蒲城的春节前几天和后几天的家乡的风俗习惯是什么,比如腊八节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www.nongli.com【字:大 中 小】
【腊八节的由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其他食俗】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2、蒲城的春节从几月几日开始到几月几日结束,春节期间都有那些习俗
每年的春节对应的公历日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说的法定春节假期的话则是除夕、初一、初二共计三天!!春节的话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是春节!出了元宵就不算春节咯,蒲城县沿袭日久的诸多民间习俗,基本是以汉民族相沿的民俗加地域特色而形成,富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保守性。《续陕西通志稿·风俗一·蒲城县》载:“民俗习刚好讼,尚知学问,质实勤俭。力农者多,逐末者少。士崇实学,耻奔竞。清道咸时,率好斗、健讼,近渐熄。惟兵荒后诸物昂贵,生计维艰。昔年富豪,率多零落。市镇铺户,迭经倒闭。士子读书半生,不免困守敝庐。而妇女首饰与一切宾朋宴会,盖趋奢华。阖境少自然之利,纸、碱、盐、矾、磺、煤、盆、瓮之属,无一不由人力经营者。故民习勤劳,妇女虽富家不废纺织,贫者更把锄犁;间有游惰,不容于乡里。种棉自给,多衣大布(土布),城市间有服绮罗者。宴客无多珍异,馈遗不过馄饨数枚而已”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习俗在逐步演进,有些习俗传承的载体虽然消失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淡化了,但其行为仍然在继续着,有些甚至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功能。有些习俗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得不发生某些变化,但其内在的民俗心理并没有根本改变,所以有许多传统的习俗至今还继续存在。
3、苍南的风俗300字
苍南县地处浙江东南,现有人口130多万,大都为明清时期闽地移民后裔,闽、越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苍南县多元宗教信俗文化。春节、元宵节期间,苍南县民间信俗文化活动更是丰富而独具特色,例如晏公信俗与蒲城“拨五更”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杨府爷信俗与“太平龙迎新春”、刘伯温春秋二祭的“春祭”、陈十四信俗与唱“娘娘词”、“陈府爷信俗”与藻溪“摆殿”、金乡财神信俗和财神祭、多神信俗与“莒溪刀轿”、妈祖信俗和“妈祖巡安”活动等等,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信俗文化活动。
4、温州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关门炮和开门炮的说法在温州有关门炮、开门炮的说法,在网上有传阅,我这里也来讲叙自己的见闻。
在年三十晚上,温州人家关门时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关门炮,表示旧岁平安。
大年初一清晨,温州人家开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外放炮仗,称之为开门炮,用以图新年吉利。
开门炮关门炮一般放三个双声爆仗(俗称二踢腿),不过一般备四个炮仗,俗称“带四放三”,留一个作预备。
这是我们在温州过年温州老板们给我讲的有关于过年的习俗,这很适用,我在永嘉瓯北镇这里,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4)苍南蒲城风俗扩展资料:
过年吃年糕在瓯北镇这里,村民都有吃年糕的习惯, 正月初一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餐一般是大年三十准备好的,菜碟一定要用高盏碗,取其高字,谓“一年高一年”。
吃年糕,我也喜欢吃,其做法有有炒年糕,煮年糕,蒸年糕,还有的就是油炸年糕,在过年当天当地的的村民是非常的热闹的。
5、陕西省蒲城县过中秋节的习俗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来带除中秋赏月外自,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苍南县蒲城非遗文化有哪些
单档布袋戏、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蓝夹缬技艺(苍南夹缬)、高机与吴三春、吹打(苍南吹打)、噎咚(渔鼓)、矾塑、蒲城拔五更、民间八仙戏温州参龙(苍南参龙)等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5063条,调查项目1033个,初步摸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
7、浦城春节的习俗
在这特定的时间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辞年,又叫辞旧岁;二是团年,回特指除夕的家庭答团聚;三是拜年,指各种形式的走亲访友活动。
“大人盼赚钱,小孩盼过年”,“过年三天没大小”等在浦城流传千年的俗语,是浦城人过年时心态与现实的生动写照。浦城人的过年程序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中规中矩的,除旧迎新,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丝毫也马虎不得。
尤其是在旧时的浦城,无论是有钱大户还是贫穷人家,在过年这个特定的节日里,都要认认真真准备、扎扎实实运作,山珍海味也罢,小鱼小肉也罢,总要把年过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祭祀礼俗中最重要的是祖先祭礼,人们认为祖先不会走远,而是持续关心我们。除夕前一天烧年纸就是祭祀祖先,以祭祀的方式与祖先保持沟通,表达对祖先的感情祈求福佑。这天,将历代祖宗灵牌摆在厅堂香案上,有的还悬挂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