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锡林浩特彩礼

锡林浩特彩礼

发布时间: 2022-09-03 00:05:58

1、蒙古族的风俗

迎宾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待客

这里的主人首先给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摆上奶食、糕点、炒米等茶食为客人压饥解渴,有的还做点面条,让客人们少吃一点垫个频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们每人敬一杯,这就是敬酒的开始。接着用大杯(比银碗小一点专用敬酒的银制器皿)从客人中的年长者开始,依次一一进行;敬酒达一定杯数就要奏乐唱歌为客人们喝酒助兴;酒后用饭,招待客人的最高礼节为整羊宴,其次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运。
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非常适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绿色草原上,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白帆点点,会使人感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构成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乌尼杆”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天窗,既可通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数根毛绳牢牢固定,抵御风的侵害。

华丽的民族服装

蒙古族的服饰包括衣、带、靴及头饰等,款式讲究,装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装。蒙古袍衣体宽大,袖子较长,下端不开叉,衣领较高,服带中围,非常适应广阔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带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带一般由绸、缎等料制成,长达数米,颜色视袍子的颜色而定。男子扎腰带时,袍子向上提,下摆束得较短,即显得精干潇洒,骑乘或劳动时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时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显示身材的苗条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带除装服饰上的需要外,实用价值也很大,系上腰带骑马时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稳定和垂直,冬天还可保暖。

“查干萨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草原上的春节活动主要有祭火、祝寿、拜年等,并且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查干萨日)达到高潮。

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来以祭火的习俗迎接春节,因为燃旺的火焰象征着一年里一切幸运吉祥。祭火在过去比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民)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户把系有五色彩绸的五小捆芦苇插在门外树上,将劈成细条的柞树放在燃旺的火撑子上方的四条腿上,户主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圣火。妇女们则将美酒、黄油洒进圣火,并按顺序站立,叩头。富裕的牧户则搞大型祭火,祭祀时用整羊,并将左邻右舍请来喝茶吃酒。有的将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目前,传统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庆祝的喜庆日子,人们还是点一堆篝火助兴。

祝寿

春节期间牧民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祝寿的对象为正当“本年”的长者。祝寿开始时,先为85、73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25或26日,腊月27至除夕的几天里,则为61、49的本年者祝寿。给长者祝寿时,晚辈除要行礼祝贺外,还要赠送寿礼以示尊敬。祝寿礼的轻重多寡,一般视祝寿对象的年龄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节的高潮,附近的牧民们都要相互喝茶,然后人们扶老携幼聚集在年长者的家里,进行除夕“乃日” (宴会)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接着牧人们要到邀请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时因户多,宴会往往通宵达旦。
除夕时,牧民家家都要摆放“花盘”即将点心、奶食、糖果等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摆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圆柱体,也有方形的,每层一种,很有规则。这一习俗,不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袭着这传统。

拜年

草原上春节最隆重的活动,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时候开始,牧民们先祭敖包,然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进行。
家庭拜年后,牧民们相互互拜。互拜时,先到年长者的家里,随着互拜的进行,人们自动结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会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颂祝辞。草原上的春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后欢歌笑语的时刻。

草原宗教

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民族地区,现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汉佛教和道教7种宗教。汉佛教在我区有悠久的历史,其它宗教从十七世纪后先后传入。
锡盟的喇嘛教是属西藏佛教格鲁派,传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锡盟有喇嘛教寺庙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区的苏木。1960年庙宇减少为102座,喇嘛 3542人,1966年庙宇减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内乱期间,党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绝大多数寺庙被破坏,经书被焚毁;寺庙停止了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锡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众逐渐恢复他们的正常宗教活动,有的寺庙国家还拨给维修经费加以修缮,一些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喇嘛领取了生活补贴,自养事业有所发展。

2、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

2、婚宴礼节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一天举行的宴席,主要是设宴招待聘来的迎亲这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并举行祝福新房仪式。

3、葬礼习俗

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法是:人死后,脱去旧衣,换上新装,或用白绸缎裹其身,将尸体盘坐装入3尺方形木制小轿里,封好轿盖。

(2)锡林浩特彩礼扩展资料:

蒙古族的文化活动:

1、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为长短调两种体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听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2、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杆上端雕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最早的马头琴称为“奚琴”或“胡琴”,起源于东胡的“奚”(即库莫奚),清末称作“潮尔”。演奏形式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拉出来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3、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舞蹈有马刀舞﹑筷子﹑安代﹑驯马手、小青马等。通过草原马上生活提炼而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蒙古族有哪些民风名俗,以《蒙古族的习俗》为题写一篇作文450字以上。最好写一个隆重,重要的节日。急急!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者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全部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了

4、在沈阳生活的外地人谈谈,沈阳是一个让你有归属感的城市吗?

我1990年出生,在辽宁省本溪市呆了18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呆了4年,在辽宁省葫芦岛市下属的兴城市呆了半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属的锡林浩特市下的毛登牧场呆了1年半,在青海省德令哈市下属的怀头他拉镇附近的茫茫大漠里呆了1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呆了5年

以上6个地方我最有归属感的是沈阳

我在沈阳安的家,娶的沈阳媳妇,有通情达理的岳父岳母,过着丁克且平淡的生活

我熟悉铁西东边,和平区北边,浑南全运五路以北,沈河区西边,于洪区荷兰村小韩村地界,阳光100地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小巷

我岳母没管我要彩礼,我爱人没管我要三金,没管我要房子,岳父岳母把婚礼上他们收的礼金全都交给了我俩,这样通情达理的父母别的地方也会有,但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碰到是在沈阳,所以对沈阳人有别样的 情感

这里离本溪很近,坐高铁25分钟就到,1分钟1块钱,周末方便我去看我两个从4岁便认识的发小,我爱人也很喜欢他们俩,几家人走的很近

我和爱人爱好 美食 ,沈阳的餐饮行业融合全国各地的 美食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仅以我了解的和我们夫妻总探店的来讲,就能罗列出来太多,我俩把爱吃的店,好吃的店都存在了我俩高德地图的星标页面,铁百,和睦路,泉园,砂山,南市场,滑翔,大通湖,回回营,西塔,白塔堡,云峰街这些地方是我俩最常觅食的区域,我对我的出生地本溪都没有这么熟

我无法解释我和本溪没有那么亲的原因,我去过的地方内心是有排序的,沈阳第一,西安第二,重庆第三,仅就归属感而言我不在乎一个城市繁华与否,更在乎它适不适合我,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沈阳的市图书馆是我单身阶段消磨时光的绝佳去处,我是个喜好运动的人,在最初来沈阳的三年,我会在周末的辽大新校区或是沈阳大学打一整天的篮球,为了留下来我拼命的工作,在当年24岁,一个较大的年龄,毅然决然改行做快消品行业,为了适应盛京民风,我也尽量收起我旅经各地夹杂着各路方言的普通话,而改口成可以以假乱真的铁西口音

我的父亲的绝症是在陆军总院治好的,我每次途径陆总的时候都会望一眼它,虽然父亲2018年还是走了,但是陆总的治疗让他比预期寿命多活了5年,我感谢这抢回来的5年

我和初恋女友是在桃仙机场分手的,我去为祖国地质事业贡献青春,她坚持她自己的梦想去了海南不回辽宁,一段长达5年的 情感 就是在桃仙结束的,感谢她让我明白什么样的女人是用心爱你的,什么样的女人是用嘴皮子爱你的,她让我成长了

我和爱人是在工作的时候认识的,见到她第一眼的时候我仿佛被雷击中了,她符合了我对一生爱人的一切幻想,虽说她嫁给了我,但不是爱,而是友谊升华成了亲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俩相恋前是无话不谈最好的异性朋友,精神上极其契合。

最好的回忆,不愉快的回忆都在这个城市,我很难不对沈阳有归属感

我来沈阳28年了,28年来,见证了沈阳的一切发展和变化,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一切。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一个有爱的城市,一个非常自律的城市,又是一个有担当的城市。这里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天不特别冷,夏天不特别热,作为满清的皇城,这里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较之全国其他一线城市,这里房价便宜,消费低廉, 娱乐 休闲之地众多,餐饮 美食 遍地。我去过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直辖市及新一线城市,能够宜居,有文化底蕴,环境好,比较舒适的我评价西安、成都、昆明、青岛、天津这五个城市还是不错的,而大沈阳兼具众家之长,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具有归宿感的城市,因为来这里几年就已经把这当家了!

在沈阳4年了,总体来说,幸福感比较高。首先房价是外地人买得起的,门槛比较低,2017年初买房,首付十几万就可以,现在房子首付门槛已经提到了20 30万,均价12000,但是相对于其它同级别城市,已经算中低水平了。房子是给人幸福的最大来源,在沈阳安家还是比较轻松。

对于外地人来说,落户非常重要,目前沈阳落户基本是零门槛,人才购房还能享受补贴。

包括沈阳在内,整个东北的包容性很强,老沈阳人也都非常热心,融入会很快。最后,欢迎更多人来到沈阳,和我们一起成为新沈阳人!

漂泊来沈十一年半,现已经安家落户!

总而言之,沈阳已经定格为我的第二故乡,首先情结今生已冥定。比起我的出生地,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岫岩山清水秀,风情淳朴。

沈阳少了一份静怡,山少水少,但是 历史 古迹源远流长,毕竟省会都市喧嚣繁华,对于我来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余生共勉啦![加油][加油]

同感。 我在沈阳也曾经工作生活了数年,也觉得没有归属感。

说两件我在沈阳感觉有点别扭的事情吧。

去农贸市场采购,经营者是不允许顾客自己挑拣的,菜堆或者水果堆上往往同时立着两个价格标签儿,一个是正常的价格,另一个标签儿是正常价格的一倍甚至还多,上面附着一行字:动手价格翻倍!谁见了这个牌子,都不敢轻举妄动了。那么,由经营者动手给你装在采购袋里的蔬菜或者水果,往往掺杂了一些不如意的甚至坏的成分。如果你不要,往往会产生纠纷,惹一肚子气;勉强买了,又实在令人心中不爽。

这种销售手法和经营理念,本地人也许可能习惯了,但很难让外地人认同。它显示商贩们很强势,既要挣消费者的钱,又要给消费者订立一些只符合商户利益的规矩和条条框框。据我所知,好像只有沈阳地区的农贸市场和果蔬生鲜店是这种卖法。

当然,商户们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所以选择了适合本地的销售手段。

另一件事是当地的商业从业人员,大多缺少服务意识,不肯放下身段儿,对消费者的态度生、冷、硬,不苟言笑。有时候你问他点儿什么事,对方或者直愣愣地瞅着你不吱声,爱搭不理;或者表情淡定、态度强硬地怼你一句,让你半天缓不过劲儿来。在他们一些人的眼里,顾客不是上帝,唯有自己才是。

对于这种现象,沈阳本地的一些消费者对此也屡有诟病。一个沈阳朋友曾忿忿不平地跟我讲过一件事,一天他领媳妇儿去小区附近一家地点“比较隐蔽”的浴池洗澡,进去后跟女店主搭讪一句:“我才知道这还有一家浴池。”女店主面无表情地怼他一句:“你不知道的事多了!”……结果一句普通的搭讪,变成你一言我一语的言语纠纷,朋友气得领着媳妇儿扭身就走,澡也没洗。

近几年,想必当地有关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展了 “微笑沈阳” 活动,希望借此能够强化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沈阳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相信只要有好的开始,定会有好的结局。

加油沈阳!

其实生活在沈阳,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活成本低。同样的工资,在大连生活,压力很大,在沈阳就比较轻松了。

大约六、七年以前,我在大连一家“XX狼”男装专卖店看中一件短袖夏装,标价是998元,有点儿小贵。大连地区的服装专卖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允许讲价,标什么价就卖什么价。当得知接待我们的女士是女店主时,我以身上没带太多现金、还差个百八十元为由,试图跟女店主讲价,女店主说可以划卡,我说银行卡也没带,当时微信、支付宝还没推广支付应用。结果,就没有结果了,空手而归。

第二天,我回沈阳上班儿。

但是心有不甘,到沈以后直奔坐落于大东区合作街的一家“XX狼”专卖店(现在此店已不存在),看到了我在大连“XX狼”中意的那个款式,标签上标着950元。没等我开口,女店员说现在搞促销,店里所有商品打五折,950元的五折是475元。同样牌子、款式和面料的一件衣服,比大连足足便宜了500多元。我毫不犹豫,立即拿下。

那么,沈阳的生活成本为啥这么低?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有闻名的五爱服装市场、南塔鞋城及日杂批发、滑翔东北汽配城、九路家居市场、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十二线蔬菜批发市场、大东陶瓷城等,这是当地生活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

总之,生活在沈阳,既有不如意之处,也有优势的方面,外地人的感受各不相同,觉得适合自己就好。

我来沈阳五年了,已经把沈阳当故乡了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我老家是沈阳周边的县城的。我是08年因为来沈阳上学后来毕业就在这找工作慢慢留在沈阳了。现在算算来沈阳能有12年了。在学校的时候是因为刚来沈阳。觉得大都市的感觉,比小县城大太多、楼也高很多。挺繁华挺热闹的感觉。后来毕业了找个过度的工作供吃供住的。感觉花销也不算小,主要挣得不多。后来在工厂里上班。跟朋友同学合租的老旧小区的房子。租金便宜。就是能简单入住。这时候感觉到了在外打拼的不容易。对未来还有一些憧憬和迷茫。那时候是没有归属感的。只能算有个落脚点。慢慢的对高楼大厦和都市的繁华已经有些淡漠了。更多的是想着怎么挣钱,抓紧买套房子。到2014年的时候正好赶上沈阳房价整体略显下降的时候首付买了套房子。70平小高层。带了点贷款有公积金还。压力还不大。周边的商业配套什么的也都很完善。从这时候开始有了归属感了。以后沈阳就是我的家了。再后来就慢慢结婚生子。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如果没有房子的话总感觉没扎下根。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而且沈阳公共交通发达。公交地铁火车高铁大客机场一应俱全。出行购物非常方便。当然堵车也是避免不了的。还有就是我的亲戚朋友同学也有很多留在了沈阳。这也是我愿意留在沈阳的原因之一。这些只是我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大家分享并没有别的恶意。不喜勿喷。

沈阳是一个很不错的城市!生活便利,交通发达,风景优美,人也热情!老工业基地,建国后为共和国输送了大量的工业管理人才!

是的,沈阳是一个让人有归属感的城市,在沈阳生活5年了,已经把沈阳当作是第二故乡,走过的每一条街,每一处景点,每一个路口都清晰记得,做房产工作也多年了,亲眼见证了沈阳的房产从低谷到繁荣到调控,房价从低到高,户型从一般到讲究,设计团队从无名到著名,小区园林从无所谓到认真讲究。身边的人从不关心房产到主动问房,沈阳给人的感觉是幸福的,是包容的,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大多都想在这里安家,因此,沈阳的经济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校在建设,城市在发展,人口在增多,房价在上涨,户型在改进,居住环境在改善,外来人口选择沈阳安家的也越来越多。在这里生活的外地人,相信都会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感情,有着专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归属感。

对沈阳的评价看着舒服,沈阳是个大气的都市。有这么多的人认可了沈阳并为发现发展留在这里。希望沈阳更好!

5、天价彩礼导致的惨剧太多了,你见过最惨的有多惨?

<

6、八字问婚姻,事业,学业。🙏🙏🙏

你太笨了

我建议你争取以下

这图片相助

7、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饮食主要是肉食和奶食,传统的蒙古族居住房是蒙古包,而在婚嫁方面,蒙古族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蒙古族服饰,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俗进行婚嫁。

8、蒙古族的节日习俗小学作文300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
蒙古族人在白月时要把蒙古包顶换成白色,如果此时再下一场大雪的话,这个白月就显得更加吉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白月的第一天是新疆蒙古族群众最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全家要在门外向日出的方向磕头、拜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揣着美食,来到敖包前将供品掷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
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拜祖先,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
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真是别有一番风趣。
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9、蒙古族风俗习惯

礼仪往来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诗配以乐,歌含有诗,诗歌并存。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浩瀚,按地域可分为东蒙民歌和西蒙民歌,按歌种可分为长调、短调、潮日、叙事歌、酒令、儿歌、摇篮曲、宗教歌曲“博”、歌舞曲“安代”、“浩都格沁”等。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蒙古人起名习俗
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二、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五、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二、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 三、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四、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出很多种。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点是不带名字前缀,因而它只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那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婚礼习俗
献哈达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羊背子(shuus或者uuch)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结婚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随下来女方家迎亲,同时要挑点青菜送新娘家。按习俗,迎亲过程中新郎不能说话,一切由陪郎应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独席吃饭,并不能动手,只能由陪郎夹菜喂新郎吃。当男方来的人们把嫁妆挑、抬出门的时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门了。 新娘梳着少妇的发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服饰尚青、黑色,衣裙的花边图案与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挂,由送亲队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进轿子,并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轿后要哭泣,表示不忍离开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进洞房。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吃饭时让新娘在洞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来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伴下,挑着猪头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双方家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烧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至此即告结束。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却不能改嫁的习俗。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已成新风,但蒙古族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