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风俗
1、闽清坂东喝酒风俗
从前,闽清乡下家家户户都备有木杵、石臼等打糍粑的工具,逢年过节,每家都会打糍粑。这时,孩子们欢天喜地围看大人们打糍粑,直看到大人把打好的糍粑放在盆里,搓成丸子,香喷喷的金黄透亮的糍粑真馋人,恨不得马上吃到口。吃糍粑真得费一番工夫,糍粑又粘又稠,没法掰开吃,偏偏乡下人喜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自然也喜欢把糍粑丸子搓成巨型,吃起来才有味道,这苦了温文尔雅的城里人,面对这巨型糍粑丸子,真是又想吃又怕粘,更怕吃相不雅被人笑。不过厨师想到了这点,把传统的糍粑硕丸细化,做成苹果大小的小丸,但还是能掰开吃,仍不失原来特色。不过,要想品出吃粘糍粑味,最好是试试吃大糍粑丸,佐以大块猪肉,大碗的烧酒,体验农家生活,别有情趣。
2、福州的民风民俗(详细)
福州节日民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
3、福州的民风民俗。100字的口语交际,速度速度速度,好的给分
福州节复日民俗
春节
农历正制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
4、闽清婚嫁习俗
1、在闽清,订婚时有“看家当”的习俗,就是女方家人到男方家看男方家的家境、门丁兴不兴旺。女方派7个或者9个人,男方要准备招待的酒菜,还要准备随行的人的红包跟回礼一条烟。
2、订婚当日要写婚约,俗称“议单”,请来村里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见证,婚约主要是约定一些结婚的事宜,女方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写进去,写进去之后,男方必须要做到,结婚的时候才能接走新娘子。
3、订婚时新娘要把笔和笔记本给新郎,算作定情物,寓意以后家里的账簿由新郎掌管,是当家人。
4、迎亲时,接亲人数须去时单数,返回双数。
5、早年闽清姑娘出嫁前或出嫁当日有“骂媒人”的习俗。姑娘当众指着媒人骂。
6、结婚当日,姑娘有卧床不起之俗,称“赖床”。有人说是难舍骨肉深情,总想多拖延一些时间。
7、迎娶当日,男方娶亲的人员到达女家后先食用甜点,象征生活甜美。
(4)闽清风俗扩展资料
婚嫁礼仪: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
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儿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征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5、闽清人结婚有没什么风俗习惯呢?
福州订婚结婚风俗
旧俗男女婚姻多由父母作主,媒人从中说合而定。媒人待女方庚帖交给男方,男家经过算命人“合婚”以经过“相亲”后,便可议定,但现在是自由婚姻,可删去这个步骤。
议定后,男方择日请媒人把礼品和聘金陪送至女家,即为定亲。男方要带着2只公鸡,10斤线面(用红色纸包两包五斤一包,红色线捆 ),10斤肉,10斤糖,3条烟,蜡烛,鞭炮,花,礼金,金器到女方家提亲。
然后男方要带回去的东西包括一只母鸡,拿过来的那两只公鸡中的一只拿来的面条和肉各拿一点,一条给新郎的新裤子和一双新袜子。
婚俗虽然如此,但现代人讲究简单,有些物品还是可以省略减少数量。但福州的礼金是要带三的,越多越好喽,33333,63333.......
结婚之日上午,男方迎娶,随之以亲戚朋友组成的“行郎”到女方搬取嫁妆。
女方则事先把嫁妆集中于堂前,贴上”百年好合“等吉庆字,插上柏枝。古代用花轿,现在当然用小车啦。车到女方家,新娘整妆上车,在正午12点之前到达男方家,男方大放爆竹迎接。
下午是拜堂时间,为婚娶中的一个高潮。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先,再相向交拜。再由司仪对亲威长辈唱见拜,新郎新娘跪拜,长辈受礼后赐见南钿(即礼金)。
晚上为正宴,司仪主持婚宴仪式。席间,新人们要向宾客敬酒,有些宾客还会额外给新人席上费用,如果是钱就是100元左右,或者就是戒指。宴毕是闹洞房时间,宾客们要想出各种方法为难新人。
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起往岳家拜见,当日返回。
6、福州有什么传统民间习俗
与鸡素有深缘的榕城人,正闻鸡起舞,迎接鸡年的到来。
说福州人与鸡有深缘,还真有这回事。福州人说的俗语话中就有“闻鸡即醒,早起三朝抵一工(天)”、“鸡不食米胲(素囊)里病”、“没廇讨鸡胲挂”、“手里没把米,呼鸡都不理”、“鸡角囝斗大”、“鱼头鸡腿柄———好食”、“鸡母(母鸡)扒粪倒———没事讨事做”……等等。福州的先人在时代的更替中,也不忘给后人留下鸡角弄、鸡母寺、金鸡山等地名、庙名、山名。如今又一个鸡年到来,人们还为鸡母辩冤,说“鸡母扒粪倒———没事讨事做”这话说得不对。鸡母扒粪倒是为了生存,是在为鸡宝宝觅食,是勤劳,更是伟大的母爱,怎说是“没事讨事做”呢?
在普通话中鸡与“吉”谐音不说,在福州的民俗中,鸡更是吉祥的动物。因为福州话中鸡与“羁”谐音。凡是喜事都希望“羁”着不中断。所以男女双方联姻,定亲之后,男方就要送“鸡面”:一只大公鸡,一大包线面。女方收了“鸡面”,放了鞭炮,就等于婚姻大事宣布了。出嫁的女儿,向娘家送年时,除送一块大年糕、一腿大猪蹄外,也要送一只红毛大公鸡。
特别要提到的是,台江隆平路的一枝弄,每年元宵节有摆“鸡角企糖粿”的民间风俗。据传此俗是早年长乐人迁居该地,为供奉弄里真人庙里的真人而形成的。每到正月十五,弄里的家家户户都炊一甑大糖粿(年糕),杀一只大公鸡,制成标本,企(站)在糖粿上。在真人庙里供毕,即抬到弄里一字摆开,供游人参观评说。这种独特的鸡俗,至今仍久传不衰。
有人说鸡年不利,此言无据。1981年是鸡年,那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年,国家百废具兴;1993年也是个鸡年,当年国家的各项事业正如日中天,百姓生活步步提高。如今,八闽大地,榕城内外,人们正高歌昂首,喜迎金鸡献瑞。(方炳桂)
http://county.aweb.com.cn/2005/2/3/7383420.htm
===========================================
【祭灶·仪式】
一年两次糊弄“灶王”
“今天就是祭灶的日子,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福州人祭灶好像还分成两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一位60多岁的刘老先生说。在他的记忆中,祭灶的日子不单只是在农历廿四这天。而且还有首民谣唱得挺好听的,“可惜现在年纪大了,也想不起来。”
主持人请教了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他告诉主持人,在福州人的传统中,祭灶确实分成两次。“祭灶就是各家各户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要拿好东西招待,但是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醉醺醺得胡乱汇报,因此在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给他吃,叫作‘祭素灶’,这是在农历廿四,在农历廿三,人们就会拿好酒好菜招待这个一家之主,叫作‘祭荤灶’。”因此福州的祭灶一般分两次,这种习俗在全国都十分特别。祭灶的时候,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在其中。祭灶完毕还要抓把糖涂在灶门口,意思是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让他少说话,以免言多必失。
过去,在祭灶的时候,孩子都会唱着一首童谣:“祭灶祭胡涂,灶前一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奶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
福州民俗典故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
7、福州的民风民俗500字的
1、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
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2、普渡节12月9日
福州郊县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厨师在露天大厨房中制作饭菜,郊县农民各家各户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品尝美味佳肴,来人越多福气越多,而“露天大厨房”则成为极有特色的壮观一景。
3、祭灶农历12月23、24
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12月24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福州祭灶分两天举行:23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
24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俗谓:“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
(7)闽清风俗扩展资料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福、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截至2017年末,福州共有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6个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面积1219.3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9.5%。
8、民风民俗作文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
9、闽清人订婚习俗有哪些方面?
闽清人订婚习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男女婚嫁除少数婚事从简外,基本沿用旧俗,只是在形式、内容上有些变化,主要分3个阶段:
说亲。男女到婚嫁年龄,父母会托人为子女物色适合的对象。基本条件双方认可后,会安排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近年来,也有通过电话或网上先互相认识;第一印象好的,会通过继续联系、接触、了解而确立恋爱关系。当双方同意结亲,便进入订婚程序。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认为爱情成熟,也会自己或托人向双方父母征求意见、提出订婚。个别思想陈旧的父母还会讲究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搞所谓合婚。
订婚。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介绍的,都会有订婚程序。首先通过介绍人商定聘礼。聘礼的多寡视双方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定数,且差异很大。其次是“看家当”,即女家到男方家看家境。实际是一种走过场,近年也有的已省略。接着择吉日男到女家举行订婚仪式,也称“定亲”。订婚大多订立订婚协议,俗称“议单”,内容除聘礼细目外,有的还有些特别约定,如独生子女结婚前议定日后子女的姓氏和如何瞻养长辈问题;男到女家落户便要约定改姓或改名等等。订亲时男方要付部分聘金给女家,然后男女双方交换定情礼物。中午订婚宴在女家办,费用多由男方承担。之后,邀请女方随男方回家赴订婚晚宴,男女双方并以“准夫妻”的身份向亲友敬酒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