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古代女子嫁妆什么时候

古代女子嫁妆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2-09-01 03:37:59

1、嫁妆的由来和嫁妆都有什么

嫁妆是什么意思?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过去的东西,在古代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利。
嫁妆都有什么?因各地因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在古代,某些大户人家还会在女儿出生之日准备好嫁妆,那就是在女儿出生后,特别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
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送嫁妆的寓意最开始就为了祝福女儿找到如意郎君,并希望女人过得好点,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即嫁妆是女儿身份地位的代表,嫁妆可以显示女方家有经济实力,虽然在以前很多家庭嫁妆都是东拼西凑的。
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前者是说女方把自己的嫁妆送往男家,去送的人越多代表女方家底越丰厚。到男家后,男家跟亲戚朋友出来迎接,那么就叫“迎妆”。
嫁妆除了金银首饰外,还要有痰盂、花瓶、铜盘及鞋、银包皮带等许多具有好兆头的东西。比如说剪刀具有蝴蝶双飞的寓意,龙凤被、床单及一对枕头,是希望夫妻感情缠绵,还有片糖则是希望两人爱情甜蜜,龙凤碗筷则有衣食无忧的寓意。

2、嫁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有嫁妆

嫁妆
妇女在结婚时带到她丈夫家里的钱、物。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
结婚为什么要有嫁妆:
彩礼嫁妆基本都送到夫妻家里了,而在传统社会,夫妻一般住在丈夫家里,即使到现在过年过节也都是先去丈夫家里吃饭庆祝。这个问题不单是文化背景的问题,在各个国家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韩国,印度,中国都是一样的。你举的国家还不都是在亚洲?那么为什么在亚洲?吃年夜饭的例子还不是习俗?这肯定和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另外,送嫁妆的原因可能有二:1. 为了女儿过得更好些,贴补家用,或以备应急。2. 尽量给女儿争取在男方家的地位,嫁妆多可以显示女方家有经济实力(尽管普通老百姓家庭是东拼西凑的)。所以经常看到古代女人非常重视自己带到男方家的嫁妆:如手镯、玉器等。以上两点是符合经济人成本收益分析或效用最大化的。

3、古代女子出嫁会把开裆裤作嫁妆真实吗?主要出现在哪个朝代?

古代女子出嫁,父母确实会把开裆裤当作陪嫁礼物送过去,这一事件主要出现在清朝时期。主要原因是减少新婚夫妻相处的尴尬。

“开裆裤”的历史在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裤子的记载,但那时的裤子只有两个裤腿,裆是不缝合在一起,是广义上的开裆裤。穿那样的裤子的目的是为了保暖腿部。在人们只穿裙子或“裳”,在冷天腿部受冻,于是就在腿上套个套筒,这就是早期的裤子。

在历史的早期,开裆裤是成年人也会穿的裤子。而到了现在,开裆裤,已经成为了宝宝专属的裤子了。

“开裆裤”可以有效减少夫妻第一次相处的尴尬

我们现在的社会开放自由,大家都是崇尚自由恋爱,在结婚之前可以相互接触很长一段时间,彼此都已经很熟悉了。而在封建社会,结为夫妻之前,一般来说双方都是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直到洞房花烛夜这一天彼此见面,他们刚结婚还是陌生人,就要面对坦诚相待,这对心理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穿开裆裤可以有效减少这种尴尬。

清朝是封建王朝的顶峰期

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可以说是封建程度达到顶峰,对女子的束缚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来得强烈,五代十国时期女子可以做女官,在唐朝还有女子可以养面首,可以改嫁的风俗。到了清朝,就只能做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于是,我猜测人们的羞耻心也前所未有的强烈。因此在这个时期,长辈多半会为出嫁女备一条开裆裤。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清朝是物资毕竟充足的一个朝代,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是农业国家,也在漫长的时间中发明了一些实用工具,生产力比以往朝代要高,开裆裤才可以不必被改成其他小孩的裤子,可以陪嫁送出去。

4、古代女子出嫁之前需要准备什么嫁妆?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此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女人一生只能够嫁一次人,所以对于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自然是把他当成了重中之重,古往今来,婚姻大事都是非常注重规矩的,女孩子嫁人的话,男方必须要出一定的彩礼钱,尤其是放到现在,除了彩礼钱之外,也要有房有车,条件比较好的男子,才更容易娶到老婆,毕竟没有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求人家吃苦,所以经济条件和性格品性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男方需要出聘礼,女方自然要带嫁妆了,特别是在结婚的那一天,女方就会带着嫁妆嫁到男方家中去。所以结婚这件事是需要高消费的,不管是大摆宴席,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需要花很多的钱,如今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有了专门规划婚礼的公司,新郎新娘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如今结婚的规矩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不像在古代的时候,古代婚姻的各种规矩是比较繁琐的,除了花钱之外,还需要讲究各种礼仪,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了。我国的婚姻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各个地方的婚姻习俗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婚姻习俗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的。古代人在举办婚礼的时候,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有一套比较讲究的礼仪程序,就是过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客、亲迎。虽然古代婚姻是包办婚姻,但是要讲究的礼仪,确实包含了方方面面,从提亲、订婚,到最后婚礼的完成,各个方面都是有着各自的细节的。



相比古代的婚姻流程,如今的婚礼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有一些古代婚礼的影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婚姻方面也是如此。而且在对婚姻的正式程度上,女子绝对是高过男子的,毕竟女子一生只能有一次婚礼,但是男人确实可以有多次的,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也都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婚礼。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的低下,嫁人只能够从一而终,而且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人对于女子的贞洁是比较看重的,嫁人之前绝对不能有任何影响贞洁的事情存在,如果没有了贞洁的话,不仅自己要背上一生的骂名,就连家中的名声也会受到很大的波及,家里的姐妹也很难再嫁出去。



而且古代男人对于妻子的贞洁也非常的看重,所以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除了带着各种贵重的嫁妆之外,还要专门带上一条白布条,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铺在床上,等到洞房完成之后,如果白布条上有落红的话,就说明新娘的贞洁是存在的,嫁人之前仍然保存处子之身,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新娘已经没有清白了,她们所面临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比如说浸猪笼,或者被休弃掉。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物品,而且还影响着他们未来在婆家的地位,以及一辈子的名声。古代女子从小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不能够随意地抛头露面,所以女子的容貌也是充满神秘性的,不是熟悉的父母亲人也是不知道的,就算是未来丈夫,也只是在洞房时才见妻子第1面。



除此之外,女子的所在的嫁妆中,还需要有一些女子做的女红存在,而且这些女红也是需要当众晒出来的。作为女子结婚之后就要相夫教子,而女工女红是判断一个女子温婉贤淑的重要标尺,如果新娘子的女红做得好的话,就说明她的能力才干比较好,婆家也会向外炫耀新娘的女红,这也是可以让婆家长脸的,婆家对新娘子的待遇也会更好。古代女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各种女红之类的针线活,这是她们作为贤妻良母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代人的思想比较的传统,保守是非常重视各种礼节的,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有各种繁复的程序存在,有着很强的仪式感,这也让他们简单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5、古代女子出嫁,娘家人一般会给她们准备什么嫁妆?

现在咱们娶老婆都是要车要房,娘家人会给一些相应的嫁妆,包括被子、猪肉、首饰之类的,各地风俗不同嫁妆不同。而古代的娘家人会给新娘准备很多嫁妆,除了常规的房子、土地、首饰、化妆品,还有小瓷鞋、白手帕、银托子和铜盒,这些东西都是比较污的。



其实说古代是封建社会,他们的很多思想并不封建,甚至比现在还开放,尤其是在夫妻生活方面,研究的花样十分的多。由于古代的娱乐项目比较少,晚上又没有手机、电视、电脑之类的东西可以消遣,还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本着多子多福的思想,自然就会在房间里研究男女之事了。

关于新娘的嫁妆,常规的房子、土地、首饰和化妆品这类东西,就不用多解释了,大家都懂得,下面来具体解释一下那些比较特殊的。



小瓷鞋:古代人比较喜欢小脚的女人,三寸金莲算是标配,精美奢华的小脚瓷鞋摆放在房间中,可以让夫妻之间的感情迅速加温。

白手帕:贞洁对于古代的女性来说甚至比生命还重要,而这条白手帕就是用来验明女性的贞洁的,新婚之夜把它放在新娘的身子下,如果有落红,就代表新娘子是完璧之身。如果没有落红,婆家人就会非常看不起她,甚至可以直接休掉她。

银托子:新娘总会来例假,当新娘来例假的时候,就会让新郎用这个银托子来解决生理需要,排泄精力。

铜盒:铜盒里面可能是梳妆用的化妆品,也可能是夫妻生活用的药粉,让新郎新娘更好的体验第一次的生活。


这些陪嫁品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时代总是在变迁的,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有兴趣的可以去博物馆参观下这些古人的东西。

6、古时候想要嫁女儿需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嫁妆?

嫁娶,这应该是不管从古代还是到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今的婚礼在经过许多年的社会变迁,也早已经与曾经的形式大不一样了。但在很多人的心中,十里红妆的故事却是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在2013年出现的网络热词中,十里红妆女儿梦,成为了无数人心中最让人期待的婚礼。但你真的了解十里红妆的意思吗?

其实,这是一种古代的配送嫁妆的盛景。古代嫁女儿的时候,常常会用良田的多少,以及嫁妆的多少来表示自己嫁妆的丰厚。可以说,这古代的一种嫁妆陪嫁的现象,但是,这个十里红妆的发展却不是我们现象的那么简单的。在古代,嫁女儿是非常慎重,像是这种情况只有顶顶富贵的人家才可以做到,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这十里红妆是最高姿态的嫁女了。

而在“十里红妆”的背后,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厚嫁。在诗经中,就曾有过关于嫁妆的记载,一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你驾着马车来,而我带着嫁妆离开。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嫁妆。那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嫁妆成为厚嫁?女方越来越重视这陪嫁的物品呢?


如果要说是厚嫁之风,那就必须要提宋朝了。我们在知否中应该可以看得出来,不管是祖母还是王大娘子,他们的嫁妆是非常丰厚的。王大娘子更是可以凭借嫁妆帮自己的大女儿打点出非常轰动的嫁妆。而明兰出嫁的时候,顾二叔更是提前送来聘礼,让她在出嫁的时候风风光光的。可以说,这嫁妆对于宋朝的女子出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宋朝为何会有厚嫁之风。有人说,这是因为赵构在逃亡时,被一个女子所救,之后找不到那位女子,便给了当地人福泽。允许他们乘坐半副銮驾,半副凤仪的待遇。而这个习俗逐渐流行,渐渐的就演变成我们如今知道的十里红妆。这个十里红妆,一般也就是指送去嫁妆的队伍可以排出十里长。而这个嫁妆,更是包含了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东西,可以说,只有你没有想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古代有女儿的人家,在女儿出生之后,他们就会开始攒嫁妆,为得就是让自己女儿可以风风光光的出嫁,婆家也可以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可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真的是只多不少的。在古代的记载中,一场婚礼下来,女方家是最破费的,而男方的花费却比较少的。这个条件大概会让如今的不少男性感觉很有吸引力吧!毕竟如今这一切都换过来了。

7、”娉礼,嫁妆”有什么起源?

娉礼起源: 
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像《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到了宋代,茶叶被列为聘礼中的重要礼物,几乎成为不可或缺之物。从此,民间即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受茶”;所谓“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里的“合茶”。据宋胡纳《见闻录》载:“通常订婚,以茶为礼。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吴自牧《东京梦梁录·嫁娶》也谈到了宋代婚嫁中的用茶:“道日方行送聘之礼,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吴自牧记载说,即使是贫穷人家,聘礼中茶饼也是少不了的,甚至连女家的回礼也多使用“茶饼果物”、“鹅酒茶饼”了。
婚姻“六礼”后来经司马光、朱熹等人简化合并,但宋代盛行的茶礼却为元明清各代所承袭。明代香山(今广东中山市)人黄佐,字泰泉,晚年家居时撰成《泰泉乡礼》,书中记载:“近日纳采、纳徵者,止用细茶一盒,纳钗物其中,尤为简便,可以通行。”又云:“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二只、各布二匹、茶一盒。”反映了明代岭南一带茶礼的流行。
嫁妆起源:
嫁妆也是起源于上古时期,伴随着聘礼而产生的风俗习惯,作为大家族或者地主阶级希望女儿在男方家里能过的好一些而给的一些陪嫁的东西,亦是留给女方的回忆和纪念。
1、彩礼、聘礼是男方给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将聘礼也作为嫁妆给女儿,但不给也没问题,女方父母有全权支配。
2、嫁妆是给新娘子的,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媳妇的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而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正当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利。
3、女人去世后,她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这是因为从某朝代以后(忘记了是唐还是宋明),中国女子实际上有一定的继承权,而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4、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自己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5、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媳妇还是会因为软弱被婆家霸占嫁妆,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是要付出代价的。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8、嫁妆在古代有哪些讲究,真的是不丰厚就嫁不出去吗?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还需要嫁妆,而且是必须配备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没有嫁妆,女儿可能面临嫁不出去的风险。即便是嫁出去了,也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时候必须置办丰厚的嫁妆,有时出嫁的嫁妆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礼还要多。为什么古人在嫁女儿时,如此看重嫁妆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古人结婚也喜欢攀比,怕出的嫁妆少了被亲朋好友笑话。第二:为了提高女儿在婆家的经济地位,嫁妆越多,在婆家越有发言权。如果嫁妆太少,在婆家会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妆属于女人的私人财物,如果有什么变故,女子还可以变卖嫁妆谋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赔本的!


《芈月传》中的媵婚

先秦时期,女子出嫁备嫁妆,被历朝历代效仿!

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词:“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估计很多人很好奇,难道在新疆结婚还要带着嫁妆和妹妹一起出嫁?据说,歌词中那句“领着你的妹妹”,由于翻译错误“妹妹”其实是“伴娘”的意思。其实,在先秦时期,诸侯嫁女的时候,还真是让女儿带着嫁妆,领着妹妹,赶着马车一起出嫁。

根据《左传•成公八年 》记载:“凡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异姓则否。 ”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诸侯嫁女,同姓女儿一起随嫁,而不能使用异性女子作为陪嫁。

什么是“媵”呢?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仪礼•士昏礼》中解释说:“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意思是说,古代诸侯嫁女,必须以侄女或者女儿的妹妹一起跟从随嫁一夫,称之为“媵”。

而这个“媵”原本的含义指的是随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现在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道理是差不多的。当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五张羊皮换宰相

比如在司马迁《史记•秦始本纪》中记载:“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於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用璧玉、良马贿赂虞国借道伐虢。在灭了虢国以后,又灭了虞国,并俘虏了虞国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虏的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仆送到秦国。《史记》当中的“媵於秦”,其实就是将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的嫁妆,一起送到秦国。

据说,春秋时期诸侯嫁女,会铸造青铜器作为嫁妆。青铜器上的铭文会记载出嫁女子的身份、称谓、祝福语等相关信息。当然,青铜器只是诸侯嫁女时嫁妆的一部分,除了媵从、青铜器还有马车等物品。


晋文公

例如,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把女儿姜氏嫁给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二十乘车马作为嫁妆。

从春秋时期诸侯嫁女来看,诸侯在嫁女儿的时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总之陪嫁的嫁妆相当的丰厚。当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出现内乱。晋文公因为陪嫁丰厚,安享富贵,都不打算复国了。姜氏为了逼迫晋文公离开,直接将晋文公的侍妾杀了,并将其灌醉才让随从偷偷用马将他运载出齐国。所以,先秦时期贵族嫁女,嫁妆丰厚真的没的说。

两汉时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

先秦时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没有什么钱财,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据说,很多在宫中或者士大夫家里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奖励给下人。心好一点的地主就附送嫁妆,将其嫁出去。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以前的六国贵族也沦为庶人。秦朝灭亡以后,先秦嫁女送“嫁妆”的风气,在民间也流行起来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先秦时期贵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其实,到了汉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汉时期的卓文君,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马相如私奔。由于司马相如家里很穷,两人过着贫困的生活,卓王孙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当中有“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本身是富豪,见女儿这么穷,实在有损自己的颜面,不得已就赠予女儿卓文君一百个年轻的仆人,和上百万的钱财。其实,卓王孙赠予卓文君的仆人和钱财,就是嫁妆。卓王孙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过贫困的生活,所以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财。

卓文君有了钱以后,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产和豪宅,成为了富人,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真的有点像童话故事。估计,很多人会说,司马相如在“吃软饭”。其实司马相如并不是在吃软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并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钱财,而是出于爱情。

而卓文君的父亲给一大笔钱财给他们,并不是同情司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儿。其实,在我国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攀比才置办很多嫁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于面子和婚礼仪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么办呢?

据说,现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从先秦时期的“媵婚”送奴婢作为陪嫁演变而来的。在汉代富裕家庭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送奴婢,而普通穷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请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来充当奴婢。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就送家具,或者送其他值钱的东西。所以穷人家庭送家具是最好的办法,这种结婚仪式,从汉代也逐渐流传下来。

唐朝嫁女如同王恺与石崇斗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

很多人应该看过南朝刘宋王朝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里面有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与富豪石崇斗富的故事。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而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编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彩绸为屏障。晋武帝觉得斗富很有趣,就赏赐了一个珊瑚树给王恺。有一次,王恺请客吃饭,饭后用珊瑚树显摆,被石崇用铁如意敲得粉碎。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恺让石崇赔偿。石崇就叫家奴从家里搬来六七个光彩夺目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挑选,最后王恺不得不认怂。


王恺与石崇斗富

虽然说,王恺与石崇斗富没有涉及到婚姻,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两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种场面是多么壮观,真的不敢想象。其实,从魏晋南北朝以后,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情况就一直没有间断,直到唐朝还沿袭了这种奢靡之风。

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唐懿宗李漼与郭淑妃生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由于唐懿宗特别喜爱这个女儿,他将宫廷中的珍宝古玩几乎全部作为嫁妆。并在长安广化里还赐予了豪宅,据说豪宅的窗户都用珠宝修饰,院内的井栏,平时用的药臼和马槽柜子也用金银制造,还有用金丝编成筐箕,赐给钱币五百万缗(串),其他财物不胜枚举。可见,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么的奢侈。估计,连王恺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风。


唐代装饰(景甜)

唐朝贵族结婚的陪嫁奢侈之风,其实从唐太宗时期就有了。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生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儿,并取名李丽质。唐太宗十分疼爱,贞观二年(628年),李丽质诏封长乐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龄,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负,最终选择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为驸马。后来公主出嫁,唐太宗给长乐公主准备的嫁妆,都超过了长公主出嫁时的嫁妆。由于不符合礼节,遭到魏征和长孙皇后的反对,但是唐太宗还是给了公主一个盛大的婚礼。

由于社会风气不好,当时的宰相高俭曾上书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习惯。所以,在《新唐书•高俭传》中就记载:“三品以上官员家纳币不得超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为嫁妆,夫家禁止收受陪门资财。”其中的“纳币”就是现在的彩礼,而在陪嫁的时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时的资财。虽然说,唐太宗也有禁止这种行为,但是无法落到实处。就像唐懿宗当政时期,皇帝嫁女都这么奢侈,贵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轮财力说媒,女性出嫁必备嫁妆,不然嫁不出去!

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个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故事发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叫张士廉,年过六旬,他家里有十万资财,但是无儿无女。为了续香火找来两个媒婆去说媒,并对她们开出了三个说亲条件。第一件,对方要人才出众,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门户相当。第三件,对方必须有十万贯房奁(嫁妆)。

大家看完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觉得有钱就是大爷。一个60岁的员外,家里有十万资财,还必须要对方有十万的嫁妆。有嫁妆还不行,长相还要漂亮的,没有姿色还不要。也许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例,其实在宋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桧投降金国以后,他的妻子王氏担心被甩,就在秦桧面前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妆就有20万贯,难道你现在想要丢下我吗?”古代1贯大约1000文,1000文大约现在的200元钱,20万贯合计4000万元。即便是现在4000万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谁嫁女动不动就送4000万嫁妆,估计在现代社会也是罕见的。秦桧的老婆说这番话,意思是说,我把全部家当都送给你了,你必须把我也带走,否则都对不起自己的嫁妆。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须有嫁妆,如果没有嫁妆,那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卖女为妾”。也就是把女儿卖出去,不用嫁妆,且还会收到一笔彩礼。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么必须准备隆重的嫁妆,不然就是将女儿卖给别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会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广记•阎庚》里面有一个鬼故事,一个叫张仁亶的人,幼时家里贫困。当地有一个叫阎庚的人,家里在经商,由于仰慕张仁亶品德,一直去父亲那里偷钱救济张仁亶。后来被父亲发现,将阎庚臭骂了一顿。张仁亶为了不连累阎庚,决定离开住地去白鹿山。由于两人关系很好,阎庚不忍心,于是跟张仁亶一起到白鹿山。两人在晚上住店的时候遇到一个客人,张仁亶好心请客人喝酒。结果发现这个人是鬼,张仁亶问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说,可以做官,而阎庚不能。张仁亶想帮助阎庚,于是鬼就告诉他一个方法,可以娶一个女子,以后就可以富贵。


古代新娘

由于这个鬼是负责当地姻缘的,于是将那户人家的姓名告诉二人。让他们去找,并说,半路会下雨,躲雨的时候就会遇到。他们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时候,张仁亶去敲门。过了很久,这家人因为一些事开门迟了。开门老妇解释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先前许配西村张家。今天过嫁妆,无礼嫌少,这是轻视的意思,已经决定解除婚约了。”

从这个故事来看,嫁妆少了还会被退婚。可见,宋代真的是以财力说媒。如果家里的嫁妆不丰厚,还面临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据说,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处田产,凑了9400贯的嫁妆。他在自己的日记里说这是“破家嫁女”。连大文豪都难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风,更别说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没有嫁妆,女儿还真的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丰厚,谁都无法逃避嫁妆这一关!

根据明朝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在《王文成全书》一书中说:“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长大成人了,要及时结婚。在结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女方嫌弃男方聘礼少,男方嫌弃女方嫁妆少,而导致结婚日期被延误!一旦有这样情况发生,要及时报告。而且约长(乡长或族长)等人,要上下协调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确保男女都能够在适龄的时候结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凤冠霞帔

从王阳明的《王文成全书》来看,明朝也会因为彩礼和嫁妆出现分歧。不过,出现分歧,有族人介入调解。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为彩礼或者嫁妆问题而谈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买卖,很多大富人家依旧可以买卖奴婢作为女儿的嫁妆。不过普通家庭的嫁妆一般是手镯、项链、盆桶,床上用品等,据说在南京还有一种风俗,女方的嫁妆当中还有一把红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妆大多与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说集《警寤钟》有一个故事:“当地的戚知府,有个儿子生病。戚知府知儿子将危,要娶媳妇过门冲喜。当地的桂公将女儿嫁给戚知府,且嫁妆非常的丰厚,买了二个丫鬟,一个小厮作为陪嫁。”

《警寤钟》虽然是小说,但是从侧面也反应一个事实,在清代还流行买丫鬟和小厮作为陪嫁的习俗。尤其是达官贵族,这种风气直到清朝灭亡才逐渐消亡。


孝圣宪皇后

说实在的,古代娶妻时的彩礼和嫁女时的嫁妆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娶妻是娶对方的女儿,而对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钱财,可见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费钱。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贵的家庭,为了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嫁过去不受婆家欺负。几乎把一半的家当都拿出来做了女儿的嫁妆了。而那些,穷人家庭就不说了,嫁妆是没有,反而被迫卖女为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好男人。要是嫁一个渣男,富裕又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过得不开心不幸福。

为了避免结婚陋习的发生,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嫁女儿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庄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现代由于重男轻女,导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妆的问题。现在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实为了拥有一个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对经济问题,女方的要求不要过于严苛,还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还是要不同的区分对待。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