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史
1、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及历史渊源及其内涵
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及历史渊源及其内涵:
守岁
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吃饺子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野兽。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放爆竹。
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了“团拜”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网络QQ拜年等。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
吃年糕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年糕的种类很多,南北风味之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2、《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家乡的风俗
——春节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3、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假,虽然作业比平时多一点,但还是有闲暇、玩耍的时间。
我喜欢过节,最喜欢过中秋节,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就可以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们这里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坐下的月饼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饼你别看表面上像是大饼,但上面的图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来的一样,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不仅如此,还是用新鲜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红糖或白糖,然后再加上点儿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干什么的。做出来的月饼,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考出来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会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会让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我喜欢过中秋节,在院子里,全家人为主桌子,吃着月饼,喝着桂花茶,赏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有时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会来,我们就一边赏月,一边想他们,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街市上有琳琅满目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吃家里的,因为吃着家里的月饼,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咋家乡的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代表团圆,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多么好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二:咱家乡的习俗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习俗作文500字三:咱家乡的习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4、家乡的风俗梗概怎么写?
我的家乡在长兴,那里是一个习俗很多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习俗,如: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把家里打扫干干净净的。来来往往的人去做客。客人来到家里,总要泡一些糖茶和茶叶茶来给客人们喝,与主人聊天。到吃饭的时候,长辈总要坐在上座,桌子上会有很多的菜。
吃完饭后,客人在走之前会给孩子们一个大红包,孩子们拿到红包一般都会很高兴。晚上,每家每户都要放爆竹和烟花。天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色彩明丽。我家也放了烟花,有大的,有小的,不响的,响的……各种各样。烟花放了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半夜时,我们也要下楼去放爆竹,表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时还要吃饺子,表示新一年的第一顿饭。这就是我们长兴过年的习俗。
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吃月饼,赏月亮。看到月亮我往往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嫦娥在月宫里偷偷的哭泣。元宵节我们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习俗,这里的习俗都是有很大的意义在里面。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习俗,我们也要懂得这些意义。我爱我的家乡。
5、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 作文 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一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 春节 , 端午节 , 重阳节 ……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但是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我的家乡有这些风俗分别是:“吃饺子,扭秧歌,看冰灯,舞狮子,放鞭炮……”
在一年来临之际,我们家会去超市买一些春节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后我的奶奶会将买回来的面粉弄成面团,再在里面包上豆沙,再放进天然的冰柜里,因为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阳台上。把这些干完,我们还会把房子擦的一尘不染。弄完了我会和我的爷爷去门外面贴 对联 ,我们把旧的摘下来,把新的贴上去。然后我的姑姑们会带我去买一身新衣服,因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还会再给我买一身红衣服预祝一年吉祥、安康。
过年的时候,我会和我的爷爷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会去参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爷爷去看冰灯,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们会看春晚,等到了十点我们会一起去包饺子,我会在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只要有人吃到硬币,就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福气,有好的运气,我们还会在饺子里包两个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会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饺子,刚好是十二点左右,我们会全家出动,我负责盯着表看,等到了十二点整我们会点燃烟花。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去爬山,滑冰。并且会好好的休息一天。
这就是我老家的风俗,如果你们家也有这样有趣的风俗,那就说来听听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二
在我的家乡重庆,大部分的人们都会在 立冬 后腌腊肉。我的外婆也是如此,她腌腊肉,让我嘴馋。
“妈,妈,那个天上掉下了一滴水!”这时我的外婆带了一捆柴过来,“幺儿,让一下。”原来是早上外婆腌的肉挂在天上掉下来的呀。
早上一起来,我便迷迷糊糊地看见外婆在厨房繁忙地工作着,身前有一盆一星期前腌的腊肉,加入了盐、白酒、花椒的肉,看起来白白胖胖,现在则看起来有了一点味道,在加上花椒的衬托,更显得有味了。
然后吹风晾干,就像现在那样挂在天上了。
“妈,妈,那个天上的肉好久才能吃呀?”
“还早,要等到春节才能吃。”这句话让我着急死了。
“幺儿,去捡柴和柏树丫……”
“我要去,我要去。”于是我就上山捡柴去了。
“外婆,这是不是柴呀。”我拿起一根湿木棍在外婆面前得意的晃荡。
“这不是,这是湿木棍。”我有点失望,但是依旧兴奋,就蹦蹦跳跳往前走,一个稍微陡点的地方我就手脚并用爬上去。“咦?外婆,这个长得像扇子的长了很多叶子的是什么呀?”“这个就是柏树枝!”这句话让我更加兴奋起来,于是,我一看见长这样子的树枝就拣,一看见长这样子的树枝就收,一小时后回家后,我妈说这些柏树枝可以烧两年了。
柏树枝燃起来了,熊熊的火苗跳跃着,浓浓的烟雾升起来,萦绕着一串串红扑扑的腊肉,我牵住了我的目光。小时候感受过很多春节的习俗,但腌腊肉最好玩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三
在过春节中,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我的家乡就是中国的首都“北京”,但你了解北京吗?据我所知,春节是老百姓口中的过年,也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但其实在北京,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作为一名北京人怎能不体验这别样的家乡风俗呢?下面就来听听我们家春节是如何庆祝的吧!
在我们家过年是非常传统的,姥姥姥爷在腊月二十三往后就已经开始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了,同一时间,我的姐姐们也已经想好大年三十儿晚上玩的游戏,都开始往家庭群里发“通知”了!
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属 除夕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一大早就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饭菜香。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到了下午,客人们纷纷来到家里,这时我们小孩子就会一窝蜂涌上前去拜年讨要红包。红包又称压岁钱,是指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以前过年我们最开心的就是要放鞭炮了,我还记得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烟花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鞭炮烟花全都点燃了,漂亮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但我最爱玩的还是仙女棒,在我心中她比任何的烟花都要漂亮。
我们一起边包饺子边看春晚,我们一起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又一年悄悄地溜走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不同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临潼。每逢春节,这里都热闹非凡。
除夕,是一年的结尾。人们忙碌了这一年,这一天,无论是谁有多忙,都会与家人团聚。傍晚,人们穿着新衣,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桌丰盛的饭菜中,一定少不了饺子这种主食,这里,家家都会在除夕吃饺子。除了饺子,还不会少鱼、鸡、猪等肉类,这些食物也是很常见的。
人们吃着饺子,咀嚼着盘中丰富的荤素菜,盘边是一杯杯饮料、酒水。等吃完了,人们又在客厅聊天,你说我笑,很是喜庆。聊到深夜,只听见楼下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响。人们这下一看钟表,零点了,该去放烟花爆竹了。
来到楼下,附近是许许多多放烟花爆竹的人:有的人点燃了一个窜天猴,又有人放了串鞭炮,还有人扔出了个麻雷子,就在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时,几声巨响传来,顿时,天空中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斑点,他们渐渐散开,最后消失。
正月初一,是人们拜年的日子,当大家还在回味昨日时,就到了亲朋好友家,主人接来客人的礼品,笑容满面,与来客交谈,渐渐地,春节的开头转换到了中间,人们欢笑着,享受着春节的欢乐。大家互相问候,这时长辈会把压岁红包塞到晚辈的手中。只听电话铃响,是远方的亲人来拜年了,他们无法赶来,只好打电话把新年祝福送给亲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风俗,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五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在我们当地,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威严的门神;各种各样的“福”字剪纸。在新年那一天,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只铺四米长)然后点燃,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求山神保佑,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做饼、打糍粑、吃长寿菜。整条街都十分喜庆,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新年对人们的重要。过了新年,就是又一个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元”同“圆”谐音,所以长辈们这一天,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天,长辈们,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像钱、桂圆、花生等,花生预示吃苦耐劳,就会有好结果;桂圆圆圆满满,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钱,希盼来年财源滚滚。元宵那天,还会养鱼,养一天后放生。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新年养鱼年年有“余”嘛。长辈告诉我:新年吃鱼,有了一个“余”,那个时候养鱼,两个“余”就抵消了,就没福气了。所以在元宵养,就一直有好福气,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真是应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六
过年包饺子,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这其中还有个 典故 ,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还乡后,发现当地的人们总是冻得双耳溃烂,便命人架起铁锅,将祛寒药材包在面皮中做成耳朵状,起名“娇耳”,很快人们的病便好了起来。后来,包入其他食材,因其味道鲜美便被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改名“饺子”。
包饺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不简单。首先就是饺子皮了,皮要大小适中,厚薄得当,如果皮太厚,饺子的口感会变差,太薄的话又容易破,所以怎么把握这个厚度就是门大学问了。下面就到了馅,这就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了,什么青菜猪肉,白菜虾仁等等,反正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下面正式开始包饺子,先拿起一片饺皮,平铺于手心,用筷子夹起一块馅置于其中,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会“胖”,少了不好吃。然后将饺皮两边蘸点水,对折,用力按紧,这样一个小“耳朵”就诞生了。
最后一步吃,将饺子放入锅中,看着它们上下翻腾的不亦乐乎,一股香味蔓延开来,如此美味,怎不叫人垂涎欲滴呢?盛上大碗的饺子,就着酱油或者醋,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在口中来回荡漾,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环绕了,即使口味再刁钻的人,也会感叹的说声好吃。
在一家的欢声笑语中,伴着过年的爆竹声,几十个饺子不一会就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我们家乡包饺子的习俗,好玩又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七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二,而这个日子,又在惊蜇的附近。在南方,已经是春雷阵阵,这一阵,让冬天的虫子全都出洞了。万物复苏,冰也都融化了。而小龙,也就是蛇,也已出洞了。中华民族所崇拜的龙,今天也已经抬头了。
因为我的老家在威海,就是胶东。听姥姥姥爷说,在胶东那边,有好多习俗呢,人们呀,烙糕,把那种粘虫给烙死。再就是放鞭炮,把那种刚出洞的虫子给吓跑;还有,在箱子和衣柜上要贴剪的龙。象征着青蛙、蟾蜍等益虫,来到家里,使得家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同时,也把害虫给赶走。而小孩呢,身上也要佩戴一种装饰品,上面也剪了个青蛙,也是要吃虫子的。我小时候还戴过呢!总而言之,民间习俗还有很多呢!
而在这边,早晨是要吃炒豆的,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早晨没有吃炒豆,但喝了自己磨制的绿豆核桃浆,真是美味,这其中也肯定蕴含着什么喻意吧!
中午吃饭时,大家在讨论这二月二的事情,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与二月二的情缘。平常挺能吃饭的杰,今天吃了四个小笼蒸包就饱了,真是不可思议!其实就是因为吃炒豆的原因啦!
今天早晨,外头有几个人在放鞭炮,姥爷也忘记了。等到想起来,夜幕早已降临了。可再没有什么节日了,今天必须把鞭炮消灭掉,也只有打破这宁静的夜晚了。我以为姥爷可以引起一帮潮流,可惜就我们自己,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今天是二月二,在这里祝大家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不受怪虫的骚扰。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八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 传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九
当你看见商店里挂着各种烟花、爆竹、对联、灯笼时,春节离我们就不远了。
婺源甲路的春节在腊月二十三日正式开始。
二十三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大扫除。家里的各种摆设都要擦洗一遍,花瓶啦、搁板啦、脸盆啦……都焕然一新,闪闪发光。除此之外,还要用专门扫灰尘的长柄扫帚,将角角落落统统打扫一遍,这样一来,蜘蛛网啦、灰尘啦,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天,人人都在为过节而准备着。小孩子们在外面燃放爆竹、烟花,玩得不亦乐乎!
除夕是最忙最热闹的一天。天还没亮,厨房里就闹腾起来。这天的中午餐是要喝羹的。羹是用红薯粉、豆芽、冬笋、香菇、豆腐等调制而成的,香味四溢,闻之即令人口水直流。到了下午三点左右,厨房里就更忙了,锅碗瓢盆就叮叮当当地响起来了,恰似一首辞旧迎新交响曲,充满了欢乐。六点左右,年菜都做好了,这菜还有个讲究:一是不能是单数(好事成双),二是必须有豆芽(生根菜)。菜上桌后,一家人围着一大桌的菜吃着、喝着,异常开心。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店铺都关着门,店老板全都在休息。到了下午,便又陆陆续续有人出动了,往出嫁了的姐妹家端饼,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我们小孩子呢,主要任务是要压岁钱。对长辈道句祝福,红包就到手了。
元宵前后,大人们就陆陆续续开始工作了,我们也要开学了,春节的快乐也渐渐散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十
盼望着、盼望着,年三十终于来了。这天,人们热热闹闹地忙里忙外:女人们有说有笑地在一起包饺子,准备年 夜 饭;男人们则赶年集,买鞭炮、烟酒糖茶等各种年货;我们小孩欢天喜地地帮着贴对联、贴 年画 、挂灯笼……老老少少都忙得不亦乐乎,都在为期盼已久的春节做准备。
三十下午,还有一件非常隆重的习俗——“请神”。年夜饭前,家里的男人们都会去祖坟上把祖先“请”回家过年。然后,挂上中堂、摆上各种各样的贡品、点上香,祈祷“神”保佑全家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这可不是封建迷信,它表达了人们对祖辈的思念、尊重和感恩,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告慰。
鞭炮一响,年夜饭一端,诱人的菜香扑鼻而来,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的亲人们,此时,团团圆圆地围坐在饭桌前,津津有味地品着各种美味佳肴,高高兴兴地向长辈汇报着一年的收获、畅谈着下一年的计划、深情地表达着对父母的感恩……然后,大家高高举杯,互相庆祝、共同畅饮。此时,春节必不可少的 文化 大餐《春节联欢晚会》也拉开了帷幕,歌声、笑语声、祝福声、碰杯声,菜香、酒香,和着暖暖的亲情、伴着窗外“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混成了浓浓的年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零点的钟声敲响时,人们就不约而同地放起了烟花,看吧,天空中好像在举行一场烟花盛会:黑蓝的天空做幕布,鞭炮声做伴奏,或明或暗的灯光在俏皮地眨着眼睛,以至于把烟花衬托得更绚烂动人……
人们就这样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十一
春节到了,我们家又忙碌了起来,姥姥姥爷包饺子,爸爸去买年货,妈妈剪窗花、挂灯笼,弟弟在搞破坏,而爸爸给我布置的任务是贴对联。
我刚接到这个任务,觉得非常简单,而他告诉我,你不仅要贴对联,还要写对联!哦,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练习了那么久的书法,今天我就要大显身手了!让我这个未来的“文学家、书法家”考虑一下,该写什么呢?一定要把我们全家对新年的美好祝福都写进去!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不行,这太俗了,我看邻居就贴的这个。突然我想起来爸爸以前给我讲的 故事 ,人们贴春联是因为在东海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神土玉蝶,二神能避百鬼。人们将两位神刻在桃木板上,就是春联,从此春联就变成了人们普遍的习俗,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这两句诗就不错,既引用古代诗人的名句,又不落入俗套,成为一股清流。我去拿姥爷的毛笔用正楷,认认真真的抄在两张对联纸上,但哪幅是上联呢?我又认真的上网查了资料,发现上联是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刚好合适,我将对联从左向右贴上,因为上联是在门的右边,也就是在我的左边。而横批贴什么呢,没有什么事是比家人在一起更重要的了,所以我就选择“相濡以沫”,希望全家永远都要互相帮助、扶持、、理解、包容。
春联红红火火寓意“辞旧迎新,辟邪除灾”,借它表达了我们全家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看,中国的习俗多有学问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十二
在中国,春节习俗是多彩多样的。不光在衣着.住房有讲究,就连吃的食物上也有许多含义。比如:吃圆粉,代表团团圆圆;吃火锅,说明红红火火;吃鱼,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日子甜甜蜜蜜。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贴春联,那么,你知道春联的由来吗?相传古代过年时,人们在桃符上题词,称“题桃符”。一般都是如:“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或“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压邪话或符咒。后来,有人在题桃符基础上题联语,联语都是些吉家话语,对仗工整,长短对等。王安石有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明代时,才将桃符改为春联。
接着,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压岁夜是不能睡的,就十二点给小孩压岁钱,象征着一生平平安安。“压岁钱”三字本来应该写作“压祟钱”。因为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叫“祟”,经常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他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病好了之后,聪明机灵的孩子就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家中的尊长就会用红线穿上铜钱挂在小孩胸前,铜钱的数目与小孩的岁数相同。因为岁与祟字同音,压岁就是压祟,所以民间认为这样做可以压邪驱鬼。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是用红绳串着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成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意为“长命百岁”;给已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
在此,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财源滚滚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550字六年级12篇相关 文章 :
★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范文
★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最新5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12篇
★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5篇精选
★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500字6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00字精选5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0篇
★ 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家乡的春节风俗
★ 六年级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5篇
6、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比如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每个传统节日在各地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真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每个地方各自的风俗特色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人们对于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美好愿望!
7、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10篇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下面是我整理的家乡的风俗 优秀 作文 800字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很多的 传统 文化 ,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我的家乡——太和县的 春节 习俗吧。
从腊月初旬开始,家乡的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忙碌起来了。腊八这天,家家户户不仅要熬腊八粥,还会兴致勃勃地去买牛肉,买回牛肉后切成小块撒盐腌制,每天还要翻一翻。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可以说,家制牛肉这道菜是我们春节桌上的一道必备菜,色鲜味美,老少皆宜。谁家要是少了这家制牛肉,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年味。
腊八粥没喝几天,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年”,这一天的重头戏就是“祭灶”。在这一天,人们从天一亮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大扫除。他们不仅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更重要的是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部拿出来清洗干净,然后把厨房里的东西摆放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许有物品损坏的现象发生,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小年”这天,家人们也会尽可能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都很重视过“小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节就真的快到了。
刚过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头,出入超市,为过大年做准备了。大人们会买很多鸡鸭鱼肉,买充满喜庆气氛的必备品:春联、红灯笼、窗花、花草等。小孩子会买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种玩意儿——风筝、电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热闹的 除夕 到了。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红红的春联,窗上贴着喜庆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颜开。晚上,每户人家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天最有趣的要属吃饺子了。大人们会把一枚硬币提前包在饺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个包有硬币的饺子。小孩儿吃到了,预示着学习进步、茁壮成长;大人们吃到了,预示着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预示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以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吃饺子,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晚饭后,一家人会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精彩的节目带给大家的热闹与欢乐。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会拜年,人人相互祝福。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大大的红包。
太和的春节在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中来到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这天,家家都会吃汤圆,观花灯。湿地公园的花灯花样繁多,样式新颖,惹得游人彻夜观望。
太和的春节在正月十六这天结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进学校,大家都在快乐与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与拼搏中创造着。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2
宁海一市镇西刘村,我的家乡。
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的小山岙。天台山脉延绵而来,从三面温柔地将村子拥抱入怀。不远处,三门湾的海风挟着淡淡的海腥气徐徐吹来。远天白云,幽静小巷,时光仿佛定格。腊月,当青白色的枇杷花开得纷纷扬扬的时候,外出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和孩子一下子涌了回来,沉睡的古村才苏醒过来。大人们做麦饼、裹麦饺、包粽子、捣麻糍用各种美食迎贺新年,而最受人欢迎的美食要数十四夜的馏了。
在宁海,我们是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我们叫“十四夜”。这天的主角就是馏了。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门敞开;屋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切菜烧火,忙碌而有序地准备着;屋外孩子们呼朋引伴,喊一声“吃馏喽”,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青瓷碗,叮叮当当一路敲着,在“侦探”的带领下向已经做好馏的人家进发。我的奶奶是村里一等一的做馏高手。她先将浸泡了一夜的晚粳米磨成米浆,然后把腌好的瘦肉、卤豆腐、冬笋、墨鱼鲞、空心腐,切成大小一样的小方丁,接着把挑好的鲜牡蛎装盆洗净,再炒好炒花生米并切碎,最后把芥菜细细地剁成菜泥,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烧锅了,用猪油翻炒料理后放入盐,加水,等水沸腾后,再放入菜泥,然后徐徐倒入米浆,并不断搅拌直到不稀不稠为止。这样,美味的馏就烧好了。家乡有一句古话是“三十夜的鼓,十四夜的肚”,意思是十四夜的肚子比平时要大好几倍,可见馏实在是好吃。
这十四夜吃馏的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 故事 呢!相传戚继光在台州府抗倭时,村民有感于戚家军衣食无着落,纷纷拿出不多的杂粮混在一起,做成羹状,供军队充饥,这就是最开始的馏,此后年年相传沿续至今。每年的这一天,主人十分欢迎别人到自家吃馏,不管熟悉还是陌生,吃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我的奶奶甚至在门口支起了大锅,笑眯眯地盼着客人来吃。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村里已经人山人海了,车子沿着弯弯的山路排的老远,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远道而来的客人,熙熙攘攘,沿着老街,每家每户的“讨”着馏吃,留下一路欢歌,因为他们手中捧的是最热情的家乡味啊!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3
伴随着除夕远去的步伐,便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吃汤圆、逛花灯是元宵节当天必不可少的节目,所以我印象中的元宵节是甜甜蜜蜜、五彩缤纷的。
这不,元宵节的前几天,妈妈便带着我到超市里挑选元宵。看着货架上摆放着的各种口味的元宵,竟不知如何选择了,踌躇片刻,那袋五颜六色的小汤圆便被我收入囊中。
在我的翘首期盼中,元宵节终于到来了。中午,奶奶准备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我却无暇顾及,就等着那一盘五彩斑斓的小汤圆上桌呢!夹起一颗放在嘴里,真是香、甜、鲜、滑、糯,五种口感俱全。一会儿功夫,那盘汤圆就“全军覆没”了。
吃过午饭,妈妈和爸爸商量要带我去唐山南湖观花灯,所以那个下午我是在期盼中度过的。夜幕降临,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马路两边的树枝上悬挂的小灯笼全都亮了起来,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都是赏灯的人。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也挤进了人群。人群熙熙攘攘,像流水线一样,缓缓向前挪动。要不是我们手牵手,恐怕早就被挤得各奔东西了。人群这么密集,只能踮着脚才能看到灯。走着走着,我们被嘈杂的人群挤到了另一边。不得不说,这边的视野真不错,一大片铃兰花灯尽收眼底,颜色各异,有红的、粉的、白的、蓝的、紫色的,交织在一起格外绚烂。在它们的中间还穿插着写有“春”字和“福”字的大彩灯,使得整个地方更加光亮。大约五分钟后,人群渐渐散开了。向前一望,前面是小吃街。迎面扑来的烧烤香味,让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爸爸、妈妈带着我大快朵颐了一番,便又开始逛起了花灯。
过了这条街,人群不再拥挤,这个区域的花灯形态各异,有以十二生肖为形的灯,还有宝塔、拱门、轮船等造型的灯,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行了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灯谜阵,相比之下,这里的人就更少了。只见有的人在盯着灯发呆,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刷着手机,很有一番不猜出来不罢休的架势。
从这里沿坡路下去,逐渐地热闹起来。一群人在台上舞着狮子,许多人围着舞台大声喝彩,气势不亚于一场大型音乐会。赏灯结束,元宵节也就随之落下帷幕。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我的家乡,福鼎龙安镇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整个小镇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在除夕这一天,我起得特别早,没想到爷爷奶奶起得更早,里里外外,忙忙碌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每个人的家中都飘出了浓浓的饭菜香味。过新年就属我们小孩最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放鞭炮了,噼里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没有停过。爷爷让我帮他放一种红色的,点燃了会沿着火线爆炸的鞭炮。我点完拔腿就跑,只听到身后噼里啪啦的爆炸声。
妈妈带着妹妹在大门上贴春联,妹妹正准备贴上“福”字的时候,妈妈拦住了她。“这个‘福’字要倒着贴。”妈妈说,“因为这样就成了福到的谐音,福就光临我们家了。春节贴春联有喜庆,发财,吉祥之意。”妹妹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正帮着爷爷奶奶做麻糍,麻糍是我家乡的特产,也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麻糍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幸福感,咬起来酥软可口。而麻糍的制作过程也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他要用饭甑把糯米蒸熟。这很考验人的手艺,因为大米要蒸的软硬适当,然后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个个糍备用。接下来要做出麻糍的配料,一般是用黄豆粉、红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要吃的时候,把糍蒸热,用筷子团成团,放进装着配料的大盘子里滚两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在年夜饭中,鱼和鸡是必不可少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鸡则象征着吉祥如意。接着,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给我们小孩压岁。
晚上8:00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凌晨12点还未到,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的地放鞭炮庆新年。直到守岁结束,我才会意犹未尽地上床睡觉。
家乡的风俗展现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民族风俗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5
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诸暨!没错,就是那个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画梅而闻名于世的王冕的故乡——诸暨。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诸暨的一些风俗民情吧。
清明 时节雨纷纷
清明,天空中飘着雨丝,一个略带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从清明前几天就开始筹备了,筹备些什么?无非就是清明粿了,这个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样,里面的馅儿,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来尤为复杂,是诸暨人过 清明节 的必需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明粿,里面包含了太多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样了。准备好清明粿,就要去扫墓了。
点上香火、白烛,烧上纸钱、元宝,再把精心准备的清明粿摆上,说上几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几躬。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不知是谁的泪滴落在人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节,整个中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便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吧。这顿饭在一阵爆竹声中开始,又在这爆竹声中结束。诸暨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头菜,随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传统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欢梅菜扣肉,那诱人的排列整齐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迟迟不肯散去。其实我最爱的还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简直让人无法自拔。到了临近十二点的时候,爆竹声又开始了,这一晚大家都选择不睡觉,为了给自己“守岁”,还真是“一岁除”啊!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大街上挂满了喜庆、鲜亮的灯笼。诸暨的一些乡镇上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等节目。走上街头,大人们会在花灯前伫足观赏,小孩则是选择猜灯谜,不仅是为了那些精美的奖品,更是对自己猜谜本领的一个认证。还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汤圆了,家家户户准备的汤圆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腻了还可以吃咸的,自己烧的青菜汤圆,“迷道”不要太好哦!
不过, 圣诞节 、 万圣节 这些“洋节日”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在“ 端午节 ”被邻国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这些民俗习惯,我们应该重视,不让它们变成下一个“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6
“十五的汤圆圆又甜嘿——十五的人儿乐开花哟——十五的狮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灯会人山海哟——”
傍晚,在大地被照得金光灿烂时,老街上的小店纷纷张灯结彩,紧锣密鼓地为元宵节的到来作最后的准备,该摆的摆好,该挂的挂好,迎着喧杂声、欢笑声,走进老街,扑面而来的是久违的马桥味道。
你瞧,老街各店铺内井然有序地挂着盏盏灯笼,形色各异,纸糊的、 布艺 的、玻璃的,赤红的、金橙的、墨绿的,兔子灯、荷花灯、宫廷灯,应有尽有;往前走几步,汤圆店的浓烟便会热情迎接你,混着汤圆的香甜、店内的喧嚷声一起飘在街上,升腾上天;一时间,人潮渐渐涌动起来了……
这时,不远处传来“嘿—吼—嘿—吼”的欢呼声,在人群的掩映下,隐约看见像是一班人马正在舞狮哩!各种鲜艳的颜色快速交织着,我也看不分明,但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我过去。走近了,只见围着欣赏的人群里一层外一层,便只能踮起脚、伸长了脖子,抬着头不断地张望着,看清了——是家乡的特色“手狮舞”。
仔细观察那队人马,表演队员们脚下踩着一致的步伐,两腿有力地踢抬,身体随动作前后扭转,极为轻盈;双手紧握舞棍,用力甩动着狮身,将狮身上的布坠甩得摇摇作摆,珠宝装饰物叮咚作响。据我所知,这些狮舞的表演风格可分为文狮、武狮和看狮三种,今天出演的是文狮,这类表演动作缓慢稳健,幅度较小,自然灵活,毛发颤抖飘拂,活脱的姿态像是在为观众祝福、与人们嬉戏。“文狮”顶适合行街表演,而“武狮”就有所不同了,它动作幅度大,速度快,有气势,以翻、腾、跌、滚扑动作为主,适宜广场表演。“看狮”又称太狮,表演时狮身内燃烛光,夜里表演时小狮围着大狮鱼贯穿梭,云飘狮跃,人随灯转,遨游嬉戏。
近处,手狮舞悄无声息地到了尾声,却带动起了整个老街,整个马桥的元宵节奏;远处,各个小铺都挤满了人,汤圆店更是排起了一条长龙。猜灯谜、挂灯笼、吃汤圆、看狮舞,说是忙碌,可也不乏内心的喜悦。正是有了这些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风俗文化,才让人们把节日过得开心、充实,让节日变得更有意义了。所以,我们现代人更应该接好这个文化传承的担子,在保护文化的同时争取发扬与支持文化的发展,留住传统文化的美好光景。
“十五的汤圆圆又甜嘿——十五的人儿乐开花哟——十五的狮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灯会人山海哟——”
元宵夜的灯笼亮起来了,元宵节的气温升腾起来了,连尘土都是别样的味道,一切都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7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饼是家乡人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做塌饼的阿婆常常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着:“塌饼,刚出锅的塌饼……”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塌饼店前,买个塌饼压饿。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塌饼就已足够。老人们也常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美味。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闹着要大人给自己买来吃,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塌饼,咬一口,那带着素菜味儿的清香,便弥散在了孩子的欢笑声与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我一回到乡下,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塌饼吃。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反复揉捏成的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弥漫的香味中。至今那垂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安静不下来的。我总是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捣乱。”外婆对于做塌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因为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爱地笑着指导我。
外婆做塌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每次外婆做塌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给邻里。我总能把塌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塌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塌饼的忠实粉丝。
当然,我们也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我问外婆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人啊,热情,爽朗,却也憨厚,朴实;这种礼尚往来,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习惯。
我爱家乡的塌饼,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8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能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冬至 “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 方法 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别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现在,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 国画 ,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寒冷的日子,每人每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9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着人们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乡飞去······
春节,是我们农材最盛大的节日,按照习俗,每个人都要在节日的前一天回家,为春节的欢庆做准备,不过我们春里的春民大多数都在外地谋业,所以回来时需要时间,因此,刚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现实的,故节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里人回归的高峰期。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丝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里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动了起来,挂鞭炮,粘红联,煮早餐···忙得不亦说乎。有的人家还提着几捆鞭炮,待到远处亲人归来,便高高的挂起燃放,亲人们在一片欢腾中相见。
按照我们村里的习俗,春节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们便将一碗满满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腻,回味无穷。饶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后,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挂上红联。村里有这样的说法,谁家的红联要是挂得最早,那就是好运来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将一张张鲜红的 对联 完好地粘在对应的门框上,大门上。
挂好对联后,人们便会放响第一个“庆年炮”,便是将一捆长长的炮挂在屋顶上燃放,有兴致的人家还会将鞭炮摆弄成“运”字形或“龙”字形等形状,以企盼新年能交好运,得大喜。就这样,当鞭炮挂好燃放时,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阵阵耀眼的火光和喜庆的炮声中,淡淡的阳光从云缝间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而我们村最大的鞭炮在村里的广场上,四跟高达十米的柱子上,缠绕交织着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张开那庞大的嘴在天空咙叫,在柱子上游走。随着太阳的升起,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广场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龙,向着它祈祷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不知谁点燃了巨龙的尾巴,巨龙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将它的身体包围起来,正当它全身被火焰覆盖的瞬间,它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鲜花花瓣,在天空中缓缓落下。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时刻——点燃村里最大的鞭炮。观完这一出盛事后,村里人便带着自己的亲人,子女去到处游玩,渡过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我乡村的春节,它充满了喜庆欢乐与笑声。
家乡的风俗800字作文10
在我的家乡丽水,每到腊月二十六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这其实是准备年货的开始,因为豆腐的“腐”与“福、富”谐音,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与富裕。
如今大多数人并不会做豆腐,而是把“福”字倒贴在门上,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依旧保持着这个风俗——手工做豆腐。腊月二十六,外公家准备做豆腐。首先要把黄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们有2—3倍大才行。再将它们用水冲洗干净,放进磨子中磨成豆乳,看着白白的豆乳从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浆了。
我问外公:“什么时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说:“不要急,后面还有很多步,要先将豆乳过滤,变成豆浆,然后把豆浆烧滚,去掉泡沫,加入盐卤,将豆浆稀释,浮出豆花,还有把豆花装进模具中挤压,才会成为豆腐。其中点豆腐可最考验手艺了,盐卤多了,豆腐就老,盐卤少了,豆腐就会不凝固,你还是好好等着吧。”外公的话将我打的晕头转向,唉,原来现在还是个开头啊。这时外婆又说:“做豆腐可不能多说话,因为豆腐很‘小气’它听不得‘坏话’,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难道这也是祖辈传下来的风俗吗?
过了一会,外公喊道:“睿睿,来看外公点豆腐。”我飞快地跑过去,只见外公小心翼翼地拿着一碗盐卤,用勺子一勺一勺的点进装着豆浆的桶里。他一只手点盐卤,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搅拌,就像一只机警的猫,每一个动作都极其小心谨慎。渐渐地,豆花漂了上来,那就是豆腐的雏形,白白的表面一触即破,如果加上酱油和葱,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脑。外公看着今天的豆腐花说点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这又是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外公外婆进进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终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酱油,简直是绝配,吃着豆腐,别提多开心了!
温润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来的工艺可一点不少,一个环节也不能出错。看来家乡的风俗更是长久的 经验 和精湛的手艺留传下来的。
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像挂灯笼,贴对联,吃团圆饭……但在我的家乡,春节做豆腐也是一项传统风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10篇
★ 家乡的春节习俗优秀作文8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 描写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5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0篇
★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5篇
★ 家乡的风俗随笔作文10篇优秀
★ 家乡的春节风俗800字优秀作文5篇
★ 写家乡春节习俗作文800字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网络.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8、家乡的习俗作文
&
9、家乡的风俗由来和寓意和活动形式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