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会宁风俗

会宁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8-30 18:34:19

1、会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会宁属于北方。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会宁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12个乡、16个镇, 总人口56.41万(2012年),境内有汉、回、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分布。

南方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

根据不同的情景,关于中国的“南方”概念亦存在差异:

(1)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最南端、河南最南端,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多居住在西南和中南地区。

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方”的北界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1908年,原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等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秦岭。当代学者多认为,“秦岭—淮河”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简称“中国南北分界带”)。

(2)在中国,人文意义上的南方地区常指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云南最南部、香港、澳门、台湾和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南方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相望;西南界线是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界线。

具体大致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福建省、海南省四省三区,及国家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如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琼)、东沙群岛(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台)、白龙尾岛(桂)等。这使福建省和台湾省成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两个概念的交迭区。虽然在某些时候,福建省、台湾省名义上被列入华东地区,但闽台两省在文化上,风俗上,血缘和人员移动等方面,倾向于华南板块。尤其是福建省闽中南地区的华侨文化,跟广东省西江流域(广肇)、东江流域(惠嘉)、东翼沿海(潮州)的华侨文化,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表现特征;国家一般将福建、广东两省共同视为重点侨乡。

(3)行政区划概念中的南方,大致包括西南、东南、中南与港澳台地区,即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与台湾。

(4)按南北方位二分法的中国南方:按南北二分法中国可以从大体上分为中国南方地区(含青藏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含西北地区)两部分,一般以昆仑山-秦岭-淮河为界。

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东部、江苏中原官话区、安徽中原官话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2、会宁中秋节习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回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答、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在会宁这片红色热土上,不乏文化印记,有人用一生的业余时间,搜集了大量关于会宁民俗以及传说故事,他就是贠彤祯。贠老是一个做事认真严谨,做人低调至纯的人。他热爱家乡会宁,酷爱文学,退休以后整理成册。贠老说:“不图名、不为利,只是让会宁的文化不要失传”。这种历史和责任的高度,数十年如一日的精神,着实让人敬佩。
今天征得贠老同意,将贠老的这些用心血写成的文稿,在网络上晒出来,供大家阅读欣赏,不忘初心,牢记家乡会宁。

3、关于会宁过腊八节的习俗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马上又要到了,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间离过年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小编相信只要小编提到过年想必有很多的人都会很开心,因为可以和家人团聚,尤其是一年在外打工的人们,只有在过年的这几天才能回家和亲人在一起轻轻松松的说笑过大年,说了这么多,那么腊八是具体的哪天呢?下面请看小编分享的内容2016年腊八节是什么时候 几月几号 星期几?
腊八节
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因所在月份为农历十二月,农历十二月也称为“腊月”。古人会在当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同时我过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2016年腊八节
腊八节虽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却不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里,所以腊八节当天是不会放假的。
2016年腊八节的时间为:2016年1月17日星期日(真巧,可以放假了)
节日释义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八节谚语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腊八.腊八,有的,腊八,没有的,哈撒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吃了这一顿朱元璋保住了性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4、谁知道甘肃会宁 结婚都是什么风俗

甘肃会宁那边送彩礼一般要送彩礼的。 初次见面彩礼基本上要两万,是一种习俗,不过送得钱到时候还是会返给你的,呵呵 有得时候也看相互间的感情,和女方协商了

5、我是甘肃刘家峡的,男朋友是甘肃会宁的,两边结婚风俗不一样,经常吵架,改怎么办啊?

入乡随俗,按照风俗,应该以男方为主。如今年代,男女双方不能各持己见,以吸取双方精华,剔除糟粕,选择为佳。仅供参考。

6、会的含义


be able to;meet;shall;
会1
(1)

huì
(2)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3)
同本义 [get together;assemble]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5)
晤见 [meet;see]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渑池。
与赵王会饮。
(6)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7)
使协调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吴均《续齐谐记》
(8)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9)
懂得 [know]。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10)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会朋友
(11)
[多指在饭馆、 茶楼中] 付 [款] [pay]。如:会钞;会钱
(12)
领悟,领会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3)
应当;应须 [should;ought to]。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1)

huì
(2)
器物的盖子 [lid;cover]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3)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4)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5)
时机 [opportunity;occasion]。如:适逢其会
(6)
定期市集 [fair]。如:赶会;庙会
(7)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8)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9)
灾厄;厄运 [adversity]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10)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1)
一小段时间 [a little while]。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2)
中医经络穴位名 [Hui]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3)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hui]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1)

huì
(2)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李白《行路难》
(3)
恰巧,正好 [just;right;happen to]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all]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1)

huì
(2)
相当于“与”、“同”、“和” [and]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查郎河按治,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另见kuài
会标
huìbiāo
(1)
[emblem]
(2)
大会的标志
锦标赛的会标
(3)
写有会议名称的条幅
为展览会题了会标
会餐
huìcān
[dine together;have a dinner party] 聚在一起进餐
会场
huìchǎng
[meeting-place;conference hall] 聚会或集会的场地
会钞
huìchāo
[pay a bill;pay for accounts] 会账
会车
huìchē
[pass each other] 车辆交错同时通过某地
会典
huìdiǎn
[a compi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s] 记录古代官府更迭、政务要闻的典籍
《唐会典》
会费
huìfèi
[membership es;tax] 为支付开支,对一个团体的成员征收的金额
会风
huìfēng
[the mood of meeting] 会议的风气
在省直单位带头开了新会风
会馆
huìguǎn
[guildhall;provincial guide] 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会合
huìhé
(1)
[join;assemble;converge;meet;bring together]∶聚集到一起
两军会合后继续前进
(2)
[rendezvous] [航空]∶两个或多个物体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以零相对速度相遇
会话
huìhuà
[conversation] 指两人以上的对话(多用于学习别种语言或方言时)
会徽
huìhuī
[emblem;badge] 某些会(如运动会)的特征标志;某些组织的会员所佩带以表示该会特征身分的标志
会集
huìjí
[gather;assemble;bring together] 聚集
鸣锣会集。――《广东军务记》
会见
huìjiàn
[meet with] 跟别人相见
安排在两点钟会见一位朋友
会剿
huìjiǎo
[joint suppress] 会同围剿
会聚
huìjù
(1)
[assemble;flock together;get together]∶成群地聚集
游园群众会聚于各个公园,欢庆五一节
(2)
[convergence]∶一个多束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交叉于某一特定点的情况
会刊
huìkān
(1)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etc.]∶为报道会议的成果所出版的刊物
(2)
[the journal of an association,society,etc.]∶某个社会团体或专业协会等所出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
会考
huìkǎo
[unified exams] 会集某地区内的各校毕业生进行统一命题考试
会客
huìkè
[receive a visitor;receive a guest] 接待客人
概不会客
会客室
huìkèshì
(1)
[drawing room]∶一种多少带点正式性的会客的房间(如家庭或旅馆中)
(2)
[reception room]∶一种用于正式接待客人的房间(如在企、事业单位或机关)
会猎
huìliè
(1)
[hunt together]∶会合狩猎
(2)
[be at war]∶喻两方发生战争
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会猎中原
会门
huìmén
[secret societies] 某些迷信组织
会盟
huìméng
[meetings of sovereigns of their deputies in ancient China to form alliances] 古时诸侯会集结盟
会盟而谋弱秦。――汉·贾谊《过秦论》
会面
huìmiàn
[meet] 见面
我约定了星期天和他会面
会宁
huìníng
[Huining] 甘肃东部、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
会票
huìpiào
[cashier's cheque] 旧钱庄发行的票据,可在不同地方提款,也可用于市场流通
会期
huìqī
(1)
[the date of a meeting;time fixed for a conference]∶开会的日期
(2)
[the ration of a meeting]∶会议的持续时间
会齐
huìqí
[get together] 聚齐
民兵后天到县里会齐
会签
huìqiān
[sign jointly;countersign]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 在存档或发出的文件上共同签署
会亲
huìqīn
[meet relatives] 一种旧时风俗,结婚后男家女家互邀亲属相见
会商
huìshāng
[consult together;hold a conference or consultation] 聚集磋商
会社
huìshè
(1)
[company;corporation][日]∶公司
(2)
[company]∶成员间信仰相同的小团体
会审
huìshěn
(1)
[joint hearing;joint trial]∶会同审理或审判
(2)
[make a joint checkup]∶会同审查
会审施工图纸
会师
huìshī
[join forces;effec a junction] 行军时各路人马聚集于一处
会士
huìshì
(1)
[Penitent]∶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
蓝衣会士
(2)
[agrege]∶一种法国大学授予一个经过严格的竞争考试及格,因而有资格被任命为国立中学的最高教学职位的教师或大学某个系科的教师
会试
huìshì
[the metropolitan examination] 科举时代,聚合各省举人在京城进行的考试
会首
huìshǒu
[head of an association] 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
会水
huìshuǐ
[able to swim] 会游泳
会谈
huìtán
[talks;conversation;negotiation] 双方或多方共同进行的商谈
双边会谈
会堂
huìtáng
(1)
[assembly hall]
(2)
一般指大而宏伟的公共或会议场所
方内尔会堂
人民大会堂
(3)
属于兄弟会或商会、工会的房屋或该社团用作集会、社交中心或总部的场所
匈牙利会堂
(4)
[synagogue]∶犹太人进行宗教活动、举行集会和学习的场所
会同
huìtóng
[jointly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concerned] 会合共同
如会同。――《论语·先进》
宗庙会同。
会务
huìwù
[meeting affairs] 有关会议议程安排的事务
会务组
会晤
huìwù
(1)
[meet]∶ 相见,会面晤谈
无由会晤。――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两国外长定期会晤
(2)
[understand]∶领会;解悟
会心
huìxīn
[understanding] 领悟于心
会心的微笑
会要
huìyào
[a compi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s] 用于记录一个朝代中各种规程制度及其变化状况的书
《明会要》
会演
huìyǎn
[joint performance] 各地或各单位的文艺节目集中起来,单独或同台演出
会厌
huìyàn
[epiglottis] 薄层黄色弹力软骨,在舌后突向上方,恰在声门前方,当吞咽动作时,与杓状软骨一起覆盖声门
会议
huìyì
(1)
[meeting;conference;congress]∶集合三人以上相与议事,并遵循一定的议程,所举行的一种集会
管理委员会会议
(2)
[conference]∶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
[council]∶特指基督教会主教及其他领导人讨论并解决教义、教会管理、教规和其他问题的一种集会
会议室
huìyìshì
(1)
[meeting room]∶供开会用的房间
(2)
[boardroom]∶通常包含有一张大会议桌而预定作为董事会会议之用的房间
董事会每月在该会议室召开一次会议
会意
huìyì
(1)
[understanding;knowing]∶会心
会意的眼色
(2)
[associative compounds,one of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六书)]∶六书之一。指合二字或三字成一字以表一意者。如人与言为信,止与戈为武
会阴
huìyīn
(1)
[perineum,perinaeum]∶在体表大致标志出骨盆出口周界的组织区域,通常将尿生殖管道和直肠分开;有时指肛门和外生殖器后部之间的区域,尤其在女性
(2)
[Huiyin (Ren I)]∶经穴名。别名屏翳。属任脉。位于会阴部正中。主治窒息,前列腺炎,阴部搔痒症,暴痫。直刺1―1.5寸
会遇
huìyù
[meet] 会见
会遇之礼。――《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会元
huìyuán
[the first place in metropolitan exams] 科举时代称举人会试的第一名。亦称“会魁”
会员
huìyuán
[member] 通过正式手续加入某个会社或专业组织的人
妇女俱乐部会员
会战
huìzhàn
(1)
[meet for a decisive battle;launch a mass compaingn]∶两军各集结强大主力,以一决胜负的战役
(2)
[join in a battle;launch a mass compaign]∶集中有关力量,突击完成某项任务
会战海河工地
会章
huìzhāng
[regulation of an society or association;constitution of an association or a society] 某些群众团体或学术组织的章程
学会会章
会账
huìzhàng
[pay a bill] 在饭馆、酒馆、茶馆等处邂逅亲朋而代为付账
会诊
huìzhěn
[consultation ] 指几个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现也常用来比喻几个方面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上出现的疑难问题
会址
huìzhǐ
(1)
[the site of an association or society]∶协会或学会的地址
(2)
[the site of a conference or meeting]∶召开会议的地址
会子
huìzi
[a moment] 指一段时间
说会子话儿
会子
huìzǐ
[paper money]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
会2
(1)

kuài
(2)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compute]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3)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1)

kuài
(2)
缝隙 [crack]。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3)
买卖居间人 [middleman]。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4)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5)

另见huì
会计
kuàijì
(1)
[accounting]∶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包括填制记帐凭证,处理帐务,编制财务报表等
(2)
[accountant]∶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会计师
kuàijìshī
(1)
[senior (chartered) accountant]∶企业、机关中的高级会计人员
(2)
[private professional accountant]∶旧时由政府发给执照并受当事人委托执行会计业务的自由职业者,主要职务是查核账目,设计会计制度等
会计制度
kuàijì zhìdù
[system of accounting] 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
会1
(会)
huì ㄏㄨㄟˋ
(1)
聚合,合拢,合在一起:~合。~审。~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3)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dū)~。省~。
(4)
彼此见面:~面。~见。
(5)
付钱:~账。~钞。
(6)
理解,领悟,懂:~心,体~。
(7)
能,善于:~游泳。~英语。
(8)
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9)
一小段时间:一~儿。
(10)
可能,能够:他不~来了。
(11)
恰巧碰上:~其怒。
(12)
为祭神而组织的活动:香~。
(13)
应当,一定:长风破浪~有时。
(14)
古同“绘”,五彩的刺绣。
郑码:ODBZ,U:4F1A,GBK:BBE1
笔画数:6,部首:人,笔顺编号:341154
be able to;meet;shall;
会2
(会)
kuài ㄎㄨㄞˋ
(1)
总计:~计(a.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b.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2)
姓。
郑码:ODBZ,U:4F1A,GBK:BBE1
笔画数:6,部首:人,笔顺编号:341154
be able to;meet;shall;
会计师事务所

另一种版本,仅供参看:
● 会

(会)

huì ㄏㄨㄟˋ

◎ 聚合,合拢,合在一起:~合。~审。~话。

◎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dū)~。省~。

◎ 彼此见面:~面。~见。

◎ 付钱:~账。~钞。

◎ 理解,领悟,懂:~心,体~。

◎ 能,善于:~游泳。~英语。

◎ 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

◎ 一小段时间:一~儿。

◎ 可能,能够:他不~来了。

◎ 恰巧碰上:~其怒。

◎ 为祭神而组织的活动:香~。

◎ 应当,一定:长风破浪~有时。

◎ 古同“绘”,五彩的刺绣。

笔画数:6,部首:人,笔顺编号:341154

其它字义

- 汉 典 Zdic.net -

--------------------------------------------------------------------------------

● 会

(会)

kuài ㄎㄨㄞˋ

◎ 总计:~计(a.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b.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 姓。

笔画数:6,部首:人,笔顺编号:341154

汉英互译

- 汉 典 Zdic.net -

--------------------------------------------------------------------------------

◎ 会

be able to meet shall

详细字义

- 汉 典 Zdic.net -

--------------------------------------------------------------------------------

◎ 会

会 huì

〈动〉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get together;assemble]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meet;see]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却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know]。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会朋友

(10) [多指在饭馆、 茶楼中] 付 [款] [pay]。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should;ought to]。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词性变化

- 汉 典 Zdic.net -

--------------------------------------------------------------------------------

◎ 会

会 huì

〈名〉

(1) 器物的盖子 [lid;cover]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opportunity;occasion]。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fair]。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adversity]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a little while]。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Hui]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hui]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 会

会 huì

〈副〉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just;right;happen to]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all]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 会

会 huì

<连>

(1) 相当于“与”、“同”、“和” [and]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常用词组

- 汉 典 Zdic.net -

--------------------------------------------------------------------------------

◎ 会标 huìbiāo

(1) [emblem]

(2) 大会的标志

锦标赛的会标

(3) 写有会议名称的条幅

为展览会题了会标

◎ 会餐 huìcān

[dine together;have a dinner party] 聚在一起进餐

◎ 会场 huìchǎng

[meeting-place;conference hall] 聚会或集会的场地

◎ 会钞 huìchāo

[pay a bill;pay for accounts] 会账

◎ 会车 huìchē

[pass each other] 车辆交错同时通过某地

◎ 会典 huìdiǎn

[a compi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s] 记录古代官府更迭、政务要闻的典籍

《唐会典》

◎ 会费 huìfèi

[membership es;tax] 为支付开支,对一个团体的成员征收的金额

◎ 会风 huìfēng

[the mood of meeting] 会议的风气

在省直单位带头开了新会风

◎ 会馆 huìguǎn

[guildhall;provincial guide] 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馆舍,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

◎ 会合 huìhé

(1) [join;assemble;converge;meet;bring together]∶聚集到一起

两军会合后继续前进

(2) [rendezvous] [航空]∶两个或多个物体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以零相对速度相遇

◎ 会话 huìhuà

[conversation] 指两人以上的对话(多用于学习别种语言或方言时)

◎ 会徽 huìhuī

[emblem;badge] 某些会(如运动会)的特征标志;某些组织的会员所佩带以表示该会特征身分的标志

◎ 会集 huìjí

[gather;assemble;bring together] 聚集

鸣锣会集。——《广东军务记》

◎ 会见 huìjiàn

[meet with] 跟别人相见

安排在两点钟会见一位朋友

◎ 会剿 huìjiǎo

[joint suppress] 会同围剿

◎ 会聚 huìjù

(1) [assemble;flock together;get together]∶成群地聚集

游园群众会聚于各个公园,欢庆五一节

(2) [convergence]∶一个多束阴极射线管的电子束交叉于某一特定点的情况

◎ 会刊 huìkān

(1)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etc.]∶为报道会议的成果所出版的刊物

(2) [the journal of an association,society,etc.]∶某个社会团体或专业协会等所出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

◎ 会考 huìkǎo

[unified exams] 会集某地区内的各校毕业生进行统一命题考试

◎ 会客 huìkè

[receive a visitor;receive a guest] 接待客人

概不会客

◎ 会客室 huìkèshì

(1) [drawing room]∶一种多少带点正式性的会客的房间(如家庭或旅馆中)

(2) [reception room]∶一种用于正式接待客人的房间(如在企、事业单位或机关)

◎ 会猎 huìliè

(1) [hunt together]∶会合狩猎

(2) [be at war]∶喻两方发生战争

会猎于吴。——《资治通鉴》

会猎中原

◎ 会门 huìmén

[secret societies] 某些迷信组织

◎ 会盟 huìméng

[meetings of sovereigns of their deputies in ancient China to form alliances] 古时诸侯会集结盟

会盟而谋弱秦。—— 汉· 贾谊《过秦论》

◎ 会面 huìmiàn

[meet] 见面

我约定了星期天和他会面

◎ 会宁 Huìníng

[Huining] 甘肃东部、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

◎ 会票 huìpiào

[cashier's cheque] 旧钱庄发行的票据,可在不同地方提款,也可用于市场流通

◎ 会期 huìqī

(1) [the date of a meeting;time fixed for a conference]∶开会的日期

(2) [the ration of a meeting]∶会议的持续时间

◎ 会齐 huìqí

[get together] 聚齐

民兵后天到县里会齐

◎ 会签

7、甘肃习俗

 甘肃岁时习俗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武威习俗是日五更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腊八粥。腊八日夜晚,也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除夕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春节

俗称过年。正月初一凌晨,合家老幼均着新装,齐集堂屋前,设供上香,燃放爆竹,接迎神灵,祭奠祖先,行“迎神纳福”之礼。接着小辈给长辈拜年。之后,全家吃团圆饭(水饺),新的一年开始。

武威乡间习俗,大年初一不去别人家拜年,只是在清晨,携带酒看、香火、馍馍等祭品,赶着牲畜,按“皇历”特定时辰和方向,到村外几十米处,摆上祭品,燃着香火,并烧一堆柴禾,牵着牲畜,绕火堆转一圈。并由长者念诵祝词(祈祷神灵保佑人畜兴旺之类祝语),名曰“出行”。回家时,再将慎馍馍揣在怀中,此意是“空怀出门.满怀进门”,取其吉利之意。现在这一习俗在少数地方还保留着。

正月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相互走访拜年。武威习俗,大年初二要先去舅舅、岳父家拜年。初五日焚烧黄钱,送神,表示年已过完。 

上元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

农村灯会别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 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二月二

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旧志载:是日城乡居民以牲醴祀土祈丰年,各家炒豆类和麻籽食之,意示杀蚤灭虫。如今祀土祈年活动已不存在,乡间仍有炒麦豆之俗。

清明节

清明是农历时令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扫墓祭祖,谓之“春祭”。武威城乡习俗,凡有坟莹者,须于清明前一、二天到坟上供祭品、烧纸钱、添土;无坟茎的在清明前一日夜间,到郊外或于自家门前、街道巷口烧纸钱。禁忌在清明节当日上坟、烧纸。传说当日烧的纸钱就成铁钱,死者不能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是日清晨,家家户户门头插柳枝,有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小孩手腕系五色棉线或丝线绳,身佩香囊荷包,并在口、鼻、耳边涂抹雄黄酒,相传这样可以避五毒(即蛇、蝎、壁虎、蟾蜍、蜈蚣)。武威有“五月端午穿出来”的说法,男女青少年身着时兴的夏装,尽情游玩。青年妇女讲究绣香草荷包,缀上流苏,赠送亲友。旧时,未出嫁的姑娘将荷包带在衣襟或系在发辫上,诱人摘取,如不被人摘去,便会自惭貌丑。是日,家家吃粽子或油饼子卷糕,亲友间相互馈送。下午,城乡居民成群结伴,游览寺庙,旧时游海子,现在海水干涸,庙宇也毁于地震,改游文庙、古钟楼、雷台、海藏公园、西郊公园等。小孩到野外攀树折枝,编制柳帽,以预防暑气。 乞巧节

农历七月七日为“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旧时在这天晚上,姑娘和年轻媳妇们坐在月下穿针,看谁穿得快,穿得多,穿得巧,据说这样可以把手笨的人练得灵巧。此俗现已不存。唯城内剧团,每年照例上演神话剧《天河配》。四乡居民蜂拥而至,场场爆满,至七月下旬停演。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武威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蝗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演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日城乡居民家家蒸月饼,以示全家团圆。武威人的月饼是发面蒸的,如倒覆的脸盆大,种类繁多,有分层月饼、拧丝月饼、对瓣月饼、桂香俱全,食之爽口。有“八月十五端出来”的俗语,意思是八月已经秋收,食物丰盛。亲友之间,互赠月饼,有攀比之意。八月十五晚上,蛟洁的朗月冉冉升起,家家在院内,摆设香案,供上月饼及瓜果等祭品,点蜡燃香,全家围坐赏月。少许,由主妇切开月饼和西瓜;全家食瓜果、月饼,谈笑风生,颇有情趣。相传祭月神供的西瓜,须剜成锯齿形的两个瓣,如家中有孕妇,可数瓜牙数预测男女,奇数生男,偶数生女。 

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交九”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夜间渐短各家要吃冬至饭。有的人家吃肉汤面条;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条做饭;也有人家吃“杏皮坛鞑子”,也叫“擞耳子”;也有吃羊肉香头饭或臊子面的民间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爷上了天”的歌谣。是日晚上约八点左右,户户提前备灶书(用黄表纸书写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灶糖(麦牙糖和豆糖之类)、灶干粮(烙饼)、灶马(黄表纸上印有备鞍的马),并备一碟碎麦草,拌几粒豆,子均供于灶神牌位之前焚烧,意示送灶爷上天庭。民间传说灶爷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腊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过了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购置年货,制作食品菜肴,拆洗衣服,打扫房屋,准备过大年。

张掖婚俗 

催妆:结婚头天晚上,男方家相关人物去女方家催促女方提早收拾好行装,以便第二天来迎娶.实际上,这是男方家来办理诸如财礼等各方面的手续,以免第二天遭闭门羹.办完手续,双方开始痛饮,这天,男方家非得有一个海量的人物才不至于被女方家全部灌倒. 

嫁娶:旧社会张掖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定终身。从看相到订婚一般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新迎等六礼程序。婚礼不仅繁杂,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封建色彩。 订亲后,择定成婚吉日,男方用亲车(或轿子)迎新娘到家。亲车到男方家门口时,鳏寡孤独、孕妇、属相相克者一律回避。亲车到门口后由年龄大的妇女端凉水一碗,燃火把一束,在车前向后泼水,用火把燎绕新娘脚后,新郎新娘从铺着红毡的路上走向洞房前的厅堂拜堂,拜天地、拜父母,参灶。进洞房前要扶油瓶、捏门锁、跳马鞍,同时道士将五谷杂粮、红枣核桃、铜钱撒向新郎新娘,并念喜庆之词:祝新人进门享受大福大贵。 入洞房后,饮交杯茶。以两个茶杯系以红绳,新婚夫妇交杯共饮圆圆茶,象征欢乐好合,百年偕老。然后由婆家的婶婶或嫂嫂为新娘开脸,用棉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尽。晚上闹新房,亲友即景说些韵脚相同,比兴手法的吉利话,如两根筷子一样长,小两口生活赛蜜糖;大大盘子圆又圆,养个儿子中状元。还进行折花、捉迷藏等活动。 筵客之前,将女方陪嫁的物品摆在男方院中,让双亲、乡亲观赏评论,名曰摆针线。男女双方各有一名长辈妇女致谦逊言词致谢。 民国以来,婚俗有所改变。坐轿、跨马鞍、红纱遮面、拜天地等旧的形式逐渐废止。女方索要彩礼,相沿成风。解放后实行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提倡简办婚事。八十年代以后,索要彩礼之风盛行,从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四大件、四十八条腿(全套家具),发展到电器化(彩电、电风扇、电冰箱等)。男方大摆酒席二三十桌。对此,有关组织出面组织集体婚礼,陋习有所改变。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用"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本民族名称,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和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称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和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就是汉语,是用来与汉民族兄弟交际的工具。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鹘文。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新中国成立后,汉文在裕固族地区传播,至今,裕固族群众普遍使用汉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头是裕固族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所谓戴头是将一副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编制的头面,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的发辫上。戴头面之后,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顶帐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对唱歌曲。 送亲、迎亲仪式复杂,婚礼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结婚宴客常要连续数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两、三天。女方送亲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临走时需送客人肉份子。特别要给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长送一份上等礼品:羊背子、羊胸叉。 新娘和送亲的客人骑着马,一路上边走边唱歌。男方在途中铺一毡毯,备一只羊的肉(也有简化为一只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亲,称为"打尖"。 新娘进入大帐房后,先献哈达给设于房内正上方的佛龛,新郎新娘磕头,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仪式完毕后,新娘返回小帐房,揭去头帕,新娘的父亲和户族中的人向男方的亲家和邻居致意请求对女儿多加关照。随后将陪嫁的物品摆到大帐房中供客人鉴赏,接着就是盛大的宴请。 裕固族信奉喇嘛教。他们的丧葬因地区而异,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鱼等。 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之日不出卖牲畜。 户族辈份严格,晚辈禁叫长辈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点格尔汗"是古萨满族信仰习俗。"点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点格尔汗"即"天神"。

兰州皮筏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水经注?叶榆水篇》载,“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旧唐书?东女国传)载,“用皮牛为船以渡”;白居易在(长庆集?蛮于朝)中诗云:“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宋史?王延德传》载,“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兰州何时流行皮筏,因缺乏史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宝)载,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据守兰州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判乱,西宁总兵官王进宝奉命讨伐时,曾在张家河湾拆民房,以木料结革囊夜渡黄河,大破新城和皋兰龙尾山;六月,王辅臣兵也造筏百余,企图渡河以逃,王进宝率军沿河邀击,迫使王辅臣兵投降。可见,至少在320多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吹牛皮,渡黄河”是兰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不过只要你愿意,也可不妨一试。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乘坐皮筏将是一种平生难忘的奇特经历。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本世纪30年代乘坐皮筏子,由兰州前往内蒙古采访的乐趣和见闻。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祖居兰州市金城路163号的李德明老人便是一个放筏人,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如果有兴致,一番讨价还价后,便可乘皮筏在黄河急流中一游,不过,别忘了穿好救生衣,安全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敢乘坐,至少要在皮筏旁留一个影,别有情趣,也不虚了兰州之行。

 兰州太平鼓 

从兰州市区出发,向北跨过东西横亘的黄河,沿公路行驶60公里,就到了皋兰山西南麓的皋兰西岔乡铧尖村,这里就是兰州太平鼓的“发源地”了。铧尖人历来习性好武,太平鼓在兰州擂得也最出名,数百年来,每逢正月初十开始,到元宵节进入高潮,村里村外处处听闻太平鼓的雄壮声威,尤其是来了客人,铧尖人总得摆出阵式,得意地耍耍铧尖人的威风。本村太平鼓队的领队得知我们是诚心远道而来赶赴乡里寻访“太平鼓”,十分热情地为我们张罗,钟声一响,不到半个小时,队员就到齐了。

一队80多名壮年男子,头戴英雄巾,身穿皂隶服,腰系红丝带,脚登麻窝鞋,个个宛如京剧舞台上的武松一般英挺。队列中,我还发现竟有一名最小的队员,只有6岁,硬要一起参加表演,小人儿肩背一个大人一般的腰鼓,很有意思。

表演开始,鼓手在领队的一声号令下,击锣伴奏,一时间,鼓声咚咚,黄土腾腾,龙腾虎跃,地动山摇。队列不断变幻,一会儿“两军对垒”、“金龙咬尾”、“双重突围”;一会儿“车轮施战”、“跳打”、“蹲打”、“翻身打”、“举打”;一边擂鼓,一边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强大的阵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两军对峙作战时的场面;气势粗犷,又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满勇猛的阳刚之气,令观赏者无不为之振奋鼓舞。 兰州的太平鼓,无论是鼓的结构还是表演的方式,都和河北、东北一带的秧歌鼓截然不同。外形上,兰州的太平鼓是圆筒形,而不是大蒲扇形,另外,兰州太平鼓个大,鼓身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太平鼓还有一奇,背带较长,可挎在肩上,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便于击打又可任意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

兰州打太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传说明朝初年,徐达、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一举收复了兰州。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仍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不久逢元宵节,徐达想了个计策,命令部队制作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把兵器藏入鼓中,然后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永登城池。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徐达这次战役的胜利,把这种鼓取名为“太平鼓”。从此,兰州的太平鼓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流传。

8、会宁丧葬习俗,如一般市民会操办几天?会守夜吗?

一般是七天,第二个问题是肯定的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