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泉港丧事风俗

泉港丧事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8-30 03:25:26

1、福建泉州晋江的丧葬风俗是怎样的

棺木抬到,孝男到门前跪泣迎接。有人为尸体沐浴穿戴装殓入棺,这样职业的人泉州晋江称为“雕虎”。孝男等以新水桶至附近井中汲水,回时任绳子拖地,水放在一碗置于烘炉烧,为尸体洗浴之用。余水倾倒阶前,这样叫“上水”。

死者装扮毕,扶起坐于厅中交椅上,由道士或僧人作法,祭肴定额十二碗,名叫“辞生。死者足踏装有谷物金钱之斗,由道士或僧人帮其拿一些准备好的钱散发给子孙,名为“散手尾钱”。所择时刻已到,尸体装入棺内,纳以石灰碎纸(泉名“纸脚”),如夫妻尚存其一,则草席须刈留一半。

装殓停当,盖上棺盖,钉上木锭。孝男等随后将死者生前所用之药瓶药炉草席碗筷等物拣送至室外旷地,从前各铺均有定址,不能越界。近改在自家门前烧毁,名叫“送草”。

送草之后要停柩于自家厅上。停柩的棺木必须加漆,漆之厚薄,视停放时间之久暂及丧家之经济力量而异。

停柩一段时候,诸事准备就绪,便择日发丧开吊,做功德为亡魂超度。先期印发“讣贴”遍告诸亲友。出葬前数日再度“捧饭”。布置灵堂,先把糊好之“纸厝”安放厅中,贴上死人名位,由道(僧)作法,名曰“安龛”。

亲友接到讣贴,视其交情及资力,有以现款为赙,有以挽联,有以布帛贴字,亦有以冥镪为赙的,丰俭不一。唯花圈则民国以后始用,旧式的不用花圈。发丧之日至公吊之前,亲友陆续前往吊唁者,谓之“问丧”。功德已毕,焚烧纸厝,翌日出葬。  

出葬行列有亲友应酬之各种物品,如丧轴多者必抬丧轴而行,又有化妆各种戏服,在出葬行列中边歌边舞,自数阵至数十阵,沿路观众如云,争看热闹。交游广阔之大户,当灵棺经过时,有交情的人家于自家门口排香案,举行路祭,孝男要叩谢并送其红布一块。

(1)泉港丧事风俗扩展资料

泉州晋江服丧事宜:

人死之后,亲属戴孝,头冠白巾,泉州名为“头白”。身穿孝服,没有做功德的以白布为之,做功德的外加麻服,所以做功德也称为“变服”。

孝男足穿草鞋,女则就布鞋加缝白布或青布,儿媳鞋后加红布。外亲如外孙的“头白”多一块红布,通常不戴在头上,足穿便鞋。腰间孝男缠麻带,其他为宁麻带。孝男百日内不剃发。

泉州人死后三年系首尾计算,届时除服从吉,门贴新红联,俗称“贴三年联”。每月初一及十五,早上敬汤茶饭菜,孝眷哭祭,称为“孝初一十五”。未除服前新年不贴红联,或贴水红色或绿色者,其辞句亦与春联异,作哀伤之词,如“望云思亲”之类。

2、丧葬基本习俗讲究,都有哪些?

第一,穿丧服。

在整个丧葬仪式期间,所有的家属和亲人都要穿丧服。直系亲属比如女儿、儿子,还有孙子孙女,是要披麻戴孝,穿麻衣。其他的亲戚朋友,要根据身份和辈分的不同,穿着不同的丧服。

现在各个地方的丧服颜色各有不同,一般是蓝色、黄色、白色为主。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地方可能不同的人家,穿着的颜色也有讲究,因为有喜丧和普通丧事的区别,这要根据每个丧主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二,出殡。

在过去,出殡就是将棺木抬到山下下葬。亲人在送葬的途中,需要三跪九叩。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了土葬,都改为火葬。所以就是将遗体火化之后,将骨灰盒取回,葬在墓地里。

第三,死牲。

一般来说,丧葬时都要准备一些死牲。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比较富有的人家会准备猪,穷苦的人家就会准备小只的鸡鸭。这些死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品,被认为是非常有福气的东西。

在丧葬仪式结束之后,这些供品就会分给亲戚朋友带回家。还有一些会把这些供品用于举办宴席,因为很多农村在出殡回来之后是要办宴席的。

第四,焚烧。

在入棺的当天晚上,要指将死者的衣服、被褥等东西都烧掉。意思就是烧掉了这些东西之后,人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连同他曾经的痕迹都一同烧掉了。就像是一个仪式一般,不带什么来,也不带什么东西走。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会烧纸房子、纸钱、纸车子等,希望死者到了下面也能够有钱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第五,服丧。

现在服丧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可以在家里设灵堂。同时,在服丧期间要吃素食,穿素衣。

3、丧葬礼仪与风俗

丧葬礼仪与风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时间,方式各有不同。幼年夭折者有之,逝于非命者有之,犯戒而诛者有之,为情自尽者有之,寿终正寝者实为多数,不一而足。

常规而论,人死了之后,家属及亲人要为其操办葬礼,寄托哀思。尤其是那些年迈而寿终正寝者,丧葬之礼办得更为“体面”而热闹。因益阳人讳忌,故把丧事称为“白喜事”,以此来表达其家属和亲人对亡者的孝敬和悼念。告慰亡灵,尽心尽孝的悼念方式多种多样。服孝、痛哭,自古以来传承和流传甚广的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多种,且连贯在一起。其顺序依次是送终、服孝、守灵(夜)、痛哭、超度、还山(下葬)、立碑、祭奠等程序。

除了城镇干部、国家公务员死后,政府法律规定用新式葬法——火化外,乡村百姓死后仍传承着古老的土葬方式,且流传至今。它源于古老的宗教与迷信。尤其表现在为亡者操度灵魂方面,更是自有套路,像模像样,俨然如真。儒、佛、道三教之中,道教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实用型宗教。道教为死者超度亡灵的礼仪及程序简述如下:

1、送终:依照传统风俗,子女在父母病重期间,应该寸步不离地服侍、守候在他的身边。即使在外地求学、做官或是经商的子女,闻讯应立即赶回家中,陪伴父母度过他的人生的最后时刻--此谓之“送终”。违背这一习俗的人,将会受到社会舆论及亡者旁系亲戚的严厉谴责和怪罪,大概此俗沿袭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缘故吧。

2、招魂:在我国古代,亲人刚死时,守护人要放一点蚕丝或棉花在其鼻孔下“试气”。家人站在屋外的高坡上挥舞着死者的外服或官帽(服)等物,呼唤死者的名字以示“招魂”。招魂之后,再次查验死者鼻孔前的丝棉动静以及心脏脉搏等情况,以最后确认亲人是否真的死了

3、寿衣:在弥留之际,亲人要马上给死者抹澡换衣(称“抹尸”)穿好寿衣戴好寿帽。死者临终之际,有的要对亲人嘱咐、安顿一番,以了却自己未尽的'事业或心愿。在当地民俗中,“遗言”贵如黄金,晚辈得到老人的临终吩咐被认为是幸运的。据说有的因此而财运亨通,吉星高照。在确定死者不可复生之后,亡者的亲属围在一起,哭成一片。在《礼记》中有规定:男人只能呜咽而啼,妇女则应边哭边跳。但失去亲人的哭泣是不可能按照冷静而理智的设计方式来进行的。所以,人们听到的往往是从死者身边传出的伴随呼唤死者的嚎啕大哭之声。

4、下榻:按照道教的常规,到了下午三四点时,就要把死者从床上移至堂屋,靠西边的一侧。头朝里,脚朝外,并同时燃放鞭炮,谓之“下榻”。同时还要在神龛上燃香点蜡,以祭祀先祖神灵。另外,在死者的脚边燃香三柱,红蜡一支,谓之“照路”,好让死者有灵魂通向天堂或阴间地府。死者亲属在堂屋内守护着,谓之“尽孝”和“守夜”。街坊邻居、亲朋戚友闻讯赶来吊孝,死者的儿子孙子要出门迎接,行双膝或单膝跪地之叩拜礼。前来的宾朋即刻上前搀扶,口里喊着“节哀”或“高升”之类的安慰话,这一礼节人称为“领孝”。在七仙湖区人民的心目中,死者不管辈份、等级,一句话叫做“亡者为大”。因此,不管年长年幼、辈高辈低者,均可前来吊唁,并享受死者儿子们的跪拜礼 ;

4、办丧事都有什么习俗

各地都不一样。汉族大致是: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 ,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5、丧葬习俗

·出
殡·?
出殡俗称出山、送葬,即将装有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前选好的坟地下葬,古代又有“送死”、“发纼”等不同称呼。福建素有厚葬之俗,对出殡尤为重视,它不仅被视为死者的哀荣,也被当作生者的显耀。所以,旧时富豪人家不惜花费大量物力财力,竞相攀比,踵事增华;贫者也不得不尽力效仿,甚至因而倾家荡产。按照惯例,出殡仪式一般分为辞灵、启灵、抬棺、路祭等程序。?
出殡前要举行祭奠,即辞灵,闽南称之为“棺头祭”或“起柴头”。志称:“出殡时以礼物祭灵柩,曰起柴头。”即将棺材抬至村口空旷处,设一香案,供三牲及其他祭品,并置青色纸灯二盏,上书死者姓氏名号,棺材头部朝供桌,尾部朝出殡方向,由孝男主持祭奠,故又称“孝男祭”。在福州,出殡前一夜设堂就祭,俗称“加堂”、“哭祭”,族亲戚属多来祭奠,孝眷在棺材周围恸哭,有的人家还请来乐队奏哀乐。在长乐,辞灵仪式由孝男主持,于厅堂设一祭堂,孝男将10碗祭品逐碗跪奉于灵位前,与祭者左侧为外戚,右侧为内亲。在平潭,辞灵时,亲属纷纷前来焚化纸钱,俗谓“送盘缠”。在闽东的霞浦等地,辞灵俗称“起马祭”。志称:“启輀之晨,移柩至大门外,覆以大红缎帷,旁之金绣八仙为饰,上竖纸制仙童跨鹤一。祭品盈席,孝男及全眷叩奠毕,送葬者以次行礼,俗称起马祭。”在顺昌等地,辞灵由丧家先祭,外祖家继之,其他戚友按亲疏关系依次祭奠。在长汀,出殡前由吹鼓手引路,孝眷手持挂满戚友送来书写祭文的布条,鱼贯进入祠堂,祭祀一番。在漳平,出殡前举行巡棺,仪式与闽南相仿,不同之处是孝眷一手持冥香,另一手持松明火把。在三明,辞灵仪式也相当隆重,由礼生主持祭奠仪式,奏哀乐、上香、献爵、献牲、进馔、行三跪九叩礼、宣读祭文。祭文按亲戚不同称呼表达对死者功劳品德的赞扬,并祈告其在天之灵保佑家族兴旺发达,以及劝慰亡者勿忧勿怨,永远安息。在龙岩,辞灵后还有私谥,男性多由族长赐谥,女性多由外祖家赐谥。
?
辞灵毕即启灵。灵柩多由人抬,少者4人,一般8人,多者16人、32人。个别地方交通方便的把棺材放在车上,由孝眷及戚友牵扶。抬棺者俗称棺夫,多由本村结过婚的男姓担任,丧家要分发给每人一红包作为报酬。福州一带的棺夫须父母均健在、子女双全者方能担任。大田的棺夫由同族中男性青壮年轮流担任。在莆田、仙游,丧家将草鞋和一包香烟分给谁,谁就是棺夫,不得推抚。在泉州一带,出殡前要宴请棺夫,孝男还要在棺夫宴食间向他们跪拜叩头致谢。在政和,上寿的人死亡,出殡时不用人扛,而是由孝子、孝孙及女婿等用肩抬棺,以示敬重。?
启灵时颇多规矩。在厦门、同安一带,用大绳将棺材固定在“独龙扛泉”之下,盖上精致的棺罩,俗称“绞龙”。起棺时,棺夫要用棺绳使劲朝棺材上甩三下,俗谓告诉死者要启灵了,实际上是提醒悲痛欲绝的亲人不要拉住棺材不放。启灵时,除极个别地方外,棺材头部都是朝出殡方向。在安溪,礼生抓一把盐米撒向棺木后,棺夫齐吼一声“起”,才抬起棺木。在霞浦、安溪等地棺木从厅堂抬出门时,忌棺木碰到门墙及其他物体,俗谓会闹鬼,棺夫须脱下草鞋在棺材碰过的地方擦几下以禳解。?

6、泉州市区老人死后二周年做三年的风俗怎么做

【作对年】

世俗所谓「对年对日作,死人无闰月」,意即人往生后满一周年谓之「对年」,而所做的祭祀称作“作对年”,又称“小祥”。

亡者不过闰年,对年若遇“闰月”时,则需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对年日期往前推30天)(每月以30天为主来做计算)。

子孙亲友可亲自到墓地或在家中神主前举行追悼仪式,称为「祭礼」(又称小祥)。往生者已出嫁的女儿皆要返回来供奉牲礼祭拜,也有延请道士、和尚诵经作法事的,称为「作对年」;孙辈带孝一年,此曰结束后,才算脱去孝服,换红毛线带三日后即除去。

「作对年」如在神主前举行,要准备酒肴果品祭拜,并邀兄弟姐妹亲友参加。

【神主牌位可否于对年时火化掉?】

可以,有两种方式。

※方法一:灰烬以香火袋盛置于公妈炉旁。

※方法二:亦可将临时牌位先置祖先牌位旁(放置位置稍低),到三年时一起化掉。

【对年前的三节应该如何过?】

在习俗里,家里有丧事的人家,一年内不过庆祝节日、过年不做年糕、元宵节不搓汤圆、端午节不包粽子、中秋节不炊麻糬等应景年节用品。

【对年做过了,接下来要做什么?】

对年做完后接下来做三年,然后再择日做合炉。

【对年做完后还需要继续上香吗?】

做完对年后祭拜的方式比照一般民间祭祀日,届时再给往生者上香。

【已经除服了,但尚未合炉前,平日之初一及十五可以祭拜祖先吗?】

出殡后祭祖与礼俗上节日拜拜都恢复正常。

1、六菜碗或十二菜碗、白饭一碗、筷子一双。

拜往生者时,依传统习俗计有豆干(做大官)、青菜、韭菜(天长地久)、白菜头(好彩头)、鱼丸、肉丸(中状元、当官员)、金针木耳、发糕、米糕、肉片、小鱼、土豆花生、芹菜(勤劳)、芋头、米粉、猪肠(生男孩)、鸡头、鸡翅前膀(易谋生)、黑豆等从中挑选出六样菜祭祀(南部较多)或十二样菜祭祀(北部较多)(均需煮熟)。

说明:菜碗用来祭祀亡者,因此可以另外准备其生前喜欢吃的食品一起供拜。若是不拘泥传统菜色,也可以自行烹煮菜肴或是到自助餐买菜肴,可荤可素;亦有人单纯用水果祭拜。

2、四果二份:即准备四样水果拜佛菩萨,每样请准备单数,大的如哈密瓜等壹颗即可。

3、三牲一付(五花肉、鱼、全鸡)。素食者可改成素三牲。供拜王官

4、红圆、发糕三个(象征子孙团圆兴旺)。

5、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

6、鲜花一对。

7、米酒或清茶一瓶:用来供拜王官或是亡者大多用米酒,拜佛菩萨则用茶水为宜。

8、纸钱:香一份、佛杯蜡烛二对(拜神用红色,拜亡者用红、黄、白色选一)寿金一支、刈金一支、银纸数支。

【作三年】

古礼中有守孝三年的规范,遇父母去世,子女须服三年丧期(实际为25个月),三年内不做官,不嫁娶,不赴宴,不应考。但现今大都改成在往生者对年后接着做假三年。

三年跟作七、百日祭拜方式都ㄧ样。

三年的仪式可请师父诵经并准备物品祭拜,各地所准备物品不同,但现今都已简化。因各地习俗或宗教信仰不同,其实作法有很多种,但您也可以准备逝者生前所喜爱的食物,相信更具有意义。

拜佛:素菜碗、茶、水果四种(拜佛菩萨,每样请准备单数,大的如哈密瓜等一颗即可)。

冥王或土地公:三牲ㄧ付(猪肉、公鸡、鱼)、茶酒、寿金、刈金。

拜逝者:

1、六菜碗或十二菜碗(依当地习俗)。

说明:祭祀亡者,依传统习俗有六菜碗或十二菜碗,如春乾(象征有余)、韭菜(天长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官员)、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肉片、金针、木耳、米糕、肉片、小鱼、花生、芋头、米粉等从中挑选出六样菜祭祀(南部较多)或十二样菜祭祀(北部较多)(均需煮熟)。

可以另外准备其生前喜欢吃的食品一起供拜。若是不拘泥传统菜色,也可以自行烹煮菜肴或是到自助餐买菜肴,可荤可素;亦有人单纯用水果祭拜。

2、三牲一付(五花肉、鱼、全鸡)。素食者可改成素三牲。

3、白饭一碗、筷子一双。

4、米酒或清茶一瓶。

5、红龟二个、红圆二个、发糕三个(象征子孙团圆兴旺)。

6、鲜花一对。

7、纸钱:香一份、佛杯蜡烛二对(拜神用红色,拜亡者用红、黄、白色选一)寿金一支、刈金八支、银纸数支。

【作百日】

往生者百日,称哭卒;周岁称小祥;三年称大祥;故大祥吉毕,称宝华圆满天尊。

现行的礼俗都依先人逝世当天算起至第100天为百日,当往生者满一百天时,习惯要再祭祀一番,或延请道士、和尚念经。举行盛大的供养法会,或仅是家人自行祭祀,称为「作百日」,部份地区之习俗亦有提前做百日或延后。

依各地习俗作百日可略分下列三种:

1、有些地区百日的算法会依照家中儿子的人数有几位加上长孙,由百日的日数增加或减去来确定百日的日子。

例如:例如:儿子2位、长孙1位,则100+3=103天做百日;或100-3=第97天做百日。

有些地区如客家族,则百日加上男儿数加长孙。

例如:例如:儿子2位、长孙1位,则100+3=103天做百日。

2、也有依往生者的年纪前一天做百日者,例如往生者90岁则以第89天为百日。

3、有些地区的习俗则称做百日的天数,不可以超过逝者的岁数,例如往生者享寿93岁则以第93天该日作百日。而如果是年轻逝者,百日之算法为不能超过他的年龄数,故百日之正确时日仍需依各地不同的风俗民情由之。

【百日应在何处祭拜?】

香灰袋或临时牌位供奉在何处,百日就到该处祭拜献花致敬,烧香、烧银纸,于太阳下山前做即可。

百日供品准备参考

三牲二付。(一份拜佛祖,一份先拜祖先,祖先那一份拜完,再移至亡者牌位祭拜即可。)

十二菜碗、饭一锅、筷子七双、酒杯七个、碗七个、水果四种、鲜花一对、饮料或茶、酒、金银纸少许。

7、泉州葬礼一般要几天

泉州葬礼一般要3天。

人死后停尸三天,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其实,停尸几天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封建迷信。古代社会科学发展缓慢、医疗卫生技术跟不上,一般都是通过脉搏诊断生死,偶尔就会出现偏差。

毕竟一些假死症状完全诊断不出来,所以如果死后立即下葬,被误诊为死亡的假死病人,很有可能在几小时或者一两天后转醒,但是却因为被下葬而闷死在棺材中。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后来渐渐地就有了停尸三天才下葬的风俗。丧事大多办三天,多为等逝者醒来而哭喊。

一、办理死亡手续: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二、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三、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丧事

8、丧葬习俗有什么?

丧葬习俗流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1、圆坟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


(8)泉港丧事风俗扩展资料:

丧葬中,所有人手握牵引灵车绳索的人一起合唱挽歌。汉代田横的门客写的挽歌的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当时田横自杀,门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来了。歌辞的意思是说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灭亡,又以为人死了灵魂回归到泰山南边的蒿里。所以有这两章。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