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小诗
1、描写农村的小诗
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
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2、赞美家乡的小诗
家乡,永远是人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其他!离开家乡的人们,当午夜梦回时分,心中依旧牵挂着那块热土地。以下是我整理的赞美家乡的小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赞美家乡的小诗1《 家乡的牵挂 》
飞舞的锄头见证曾经的辛苦,
岁月的风霜打掉光滑的脚手。
哪些让城里人看不起的农夫,
却给了我们永远的馈赠。
点点滴滴的恩惠,
永远都没有思念的尽头。
羊群还在吃草,
跟牛还在走。
一双萎缩的脚板,
蹒跚的跟在后面走。
让那倔强的性格与土地为舞,
直到生命的尽头。
城市再美的风景难比家乡的粪土,
再温暖的人情难比慈祥的父母。
任四季轮回,
时光变迁。
游子的心中都有无法报答父母的`酸楚。
赞美家乡的小诗2《 家乡写实 》
青山绿水阳光照
农村环境多美好
空气清新精神爽
远离污染免烦恼
谧静安宁生活美
邻里和睦乐陶陶
绿色食品亲手种
健康美味好佳肴
田园风光入镜头
昔日旧颜换新貌
生活过得有滋味
人人脸上多自豪
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靠党的好领导
赞美家乡的小诗3《 家乡,我在这里...... 》
家乡,我在这里用心等待
你尚未返青的草木,被季节唤醒
等待绿油油的麦苗翻滚成金色的海洋
家乡,我在这里用心品味
你摘下星星幻化成人间的烟火
炊烟袅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图腾
家乡,我在这里用心思索
多少人离开你,像蒲公英的种子
被风带到传说中的人间天堂
寻找幸福编织他们数不清的梦想
家乡,我在这里用心感知
你张开隐形的翅膀,尽情的翱翔
感知泥的气息土的芬芳和丰收的希望
家乡,我在这里用心祈祷
赞美家乡的小诗4《 风儿吹来家乡真情 》
调皮的风,吹散了别样的心情
凌空的花折伞,是没有线的风筝
你可知道回家的路,千万别懵懂
守候在广袤草原深处,是至爱真情
彩色风景,风儿像游龙一样异动
有谁知风儿的颜色,是心情的别名
七彩阳光,万里晴空,心儿绚烂若风
经不住大自然的呼唤,转身遁入空灵
最接地气的是思乡之情,情有独钟
乡音的魅力无穷,醉人的还是姑娘那柔情
无论是流浪天涯,还是漂流海角
风儿里的呼唤,带着浓浓的家乡风情
家乡风儿在呼唤,游子听得见呼唤乳名
翻开思念的扉页,写着清清楚楚的乡情
老娘掉了门牙的嘴里,惟有说得出你的故事
眼角混沌的视野里,你是最光彩的风景
赞美家乡的小诗5《 滨海沸腾家乡美 》
滨海沸腾家乡美,
大有开发热潮起。
修建宏大经济区,
现代厂房崭新立。
设施配套齐完备,
两个文明比翼飞。
新兴产业科技追,
产品倾销海外去。
万众旅游温泉地,
交通网络陆海汇。
公路两旁树木绿,
路边百花显艳丽。
中外宾朋步履急,
尽情观赏凯旋归。
赞美家乡的小诗6《 大海我的家乡 》
想用沉静写你,又疑惑沉沉
你从来没有停息过汹涌
澎湃。你不是江南的河流
柔软、细腻、酥骨一样的氤氲
至于赋、雅、风、骚
也稍逊。这里没有遥远和古迹
如南方的朋友炫耀故乡
总有一种蕴涵——浓郁的乡愁
如雨一样,在湖心撑开浮萍的
涡旋,我怀疑那胭脂染绿的
秦淮河,跌落的诗歌
闪烁着青涩的幽怨
那些暧昧,是五代十国的屈辱
李煜的绝词中太多的虚拟
在彼岸——狭长的河流
破碎的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我曾幻想,这里也有过辉煌的
或许被一场浩劫跌宕
沧桑中的传说:棒棰、七星坨
石槽、虎滩还有那节虎尾
湛蓝缠绕的岩礁
驿站的遗址,泥土下的陶罐
千年的莲子绽放;有岩画
是耕牛、还是交媾的族群
掩埋渔村和滩涂,亚洲顶级的广场
华表替代了灯塔,轻浮的雕塑
残垣着政客的魂灵
华灯和磷火一样,夜夜疯狂
我厌倦今天的城市
如一个漂泊流浪的少女
被过往的奸商政客的
蹂躏掠夺。我执着的海
如母亲从未抛弃过她的
孩子,如这座城市的丰碑永存
赞美家乡的小诗7《家乡的爱》
家乡,家乡,天青石的爱
沉睡海洋之星的项链
打捞一生婚约的指环
家乡,家乡,金太阳的爱
飞旋365日爱的光辉
夜夜回家来依旧温暖
家乡,家乡,满天星的
一对一点亮隔岸的灯火
不知那颗升起那颗陨落
家乡,家乡,一场风的爱
任岁末年初地摇曳与吼
也不能熄灭躯干的蜡烛
爱你,爱你,一夜的我
捧吻你绿风的长发
飘落秋叶玫瑰色瓣花
爱你,爱你,一时的我
吸吮你半月的母乳
遍洒夜草晶莹的甘露
爱你,爱你,给你的我
合盖你胡杨印染的花被
悉听同根儿汲水的音籁
家乡,家乡,天青石的爱
沉睡海洋之星的项链
打捞一生婚约的指环……
赞美家乡的小诗8《家乡美》
我的家乡美,
青山着绿水。
小桥流水绕村旁,
荡漾我心扉。
晚风轻拂柳,
弄影人独醉。
家乡美景如画屏,
梦里常相随。
我爱家乡美,
青葱又滴翠。
藤萝缠绕竹篱笆,
花红映流水。
田园风光添色彩,
牧笛伴我归。
家乡水滋润我,
梦里常回味。
我的家乡美,
山川映霞辉。
乡音不改传笑语,
呢喃声妩媚。
乡间小道连大道,
情系山和水。
迢迢路走万里,
我也不后悔。
我爱家乡水,
流淌我心扉。
人约黄昏花弄影,
花飞长流水。
花开四季花飞舞,
扶摇上翠微。
家乡美景看不够,
让我心陶醉。
3、写一首反映节日习俗的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
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
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
小草青青。大气洁净,“洁齐清明”。
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为什么“断魂”呢?
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冬后生命的篷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
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
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可见古往今来,
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
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
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共不断地老朽,
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
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清 明 祭 祖 古 今 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
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 . 严延年传》载,
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
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
"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
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
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
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
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
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
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
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古以来,
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
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4、关于端午节的小诗(习俗)
1、《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代: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译文:
玉女:对他人之女的美称。闻道:“闻”听说,在这里引申为“得到”,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是懂得道理。画不成:一种惋惜之情。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萱草:属于一种植物。
2、《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释义:
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3、《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释义:
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二,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4、《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释义:
《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5、《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释义:
《乙卯重五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5、小学描写家乡风俗的古诗五首超短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6、安阳家乡风俗的诗句有哪些?
1.《中秋》唐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八月十五夜玩月》唐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水调歌头》宋 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上元夜》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9.《诗曰》宋 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10.《节令门.端阳》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供参考。
32
7、求关于家乡风俗的诗句
1.《中秋》唐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八月十五夜玩月》唐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水调歌头》宋 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8.《上元夜》唐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9.《诗曰》宋 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10.《节令门.端阳》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供参考。
8、“独在异乡为异客”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 ] 王维
---------------------------------------
原文 译文对照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
注释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2.忆:想念。
3.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佳节:美好的节日。
7.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8.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
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9、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2、《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念奴娇·中秋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白话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我喝醉了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发狂般地歌唱,邀月赏心,邻对影子,伴着明月成了知心朋友。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于是便想着乘着这风就能完全地离去,又何必骑着大鹏鸟的羽翼。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
4、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5、《上元竹枝词》
【作者】符曾 【朝代】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白话翻译: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10、写一首关于家乡的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夏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唐)卢纶《长安春望》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