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风俗
1、崇义县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 的大餐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2、江西的景点和风俗习惯和特产等相关资料,
江西省,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àn),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一、江西的景点:截至2013年,江西共有共有4处世界遗产、6处国家遗产,3个世界地质公园;1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16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已通过验收并正式授牌的2处;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风景名胜区(点)多达2400余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525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2%,湿地面积为90955.77公顷。
等级类别 名单
世界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鹰潭龙虎山、上饶龟峰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赣南围屋[23]、婺源汪口-理坑古村落[24]、井冈山-黄岗山
世界地质公园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国家地质公园 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旅游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婺源江湾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三百山风景名胜区、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龟峰风景名胜区、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神农源风景名胜区、大茅山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原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上饶灵山风景名胜区等
国家森林公园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阳岭国家森林公园、庐山山南国家森林公园、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安源国家森林公园、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怀玉山国家森林公园、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万安国家森林公园、泰和国家森林公园(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岩泉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江西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五府山国家森林公园、毓秀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仰天岗)、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鄱阳湖口国家森林公园、三叠泉国家森林公园、梅关国家森林公园、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峰国家森林公园、龟峰国家森林公园、瑶里国家森林公园、九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柘林湖国家森林公园、三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清国家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岑山国家森林公园、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上十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
江西过年的习俗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人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共同渲染那种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的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乡邻们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看见你从家门口过,大都会热情地叫你进去尝尝新炸的丸子,孩子们则会拿着竹签串着肉丸鱼丸红薯丸子等等互相尝鲜,同时还会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大年三十终于来了。家里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床,连鸡、狗都比往常欢快,他们同主人们一起准备着过年。
按风俗,女人们都走进厨房准备年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事。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对联的内容虽然年年都在变,但年年总是那些字,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联和下联,右为上左为下联,不然别人会笑话。再接着贴各房门,然后还要贴些竖条的“小签”:“出方大利、开门见喜”那是贴正屋门上的,“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正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小心火烛”贴厨房。大门或院门最后贴,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饭了。
家乡的年饭一般是中午吃的,讲的是辞旧岁,看谁先吃年饭,过早年,预示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换来好收成”。在十一点左右,村里的鞭炮声就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农村吃年饭放炮仗也有讲究,寓意是赶起灾难去除邪恶(事实上鞭炮产生的硝烟在农村阴湿的天气中能起到杀菌作用),所以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短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的年饭了。
但吃年饭的风俗也不尽相同,邻居有一家是从湖北搬来的,我们都叫他“尖蛮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懒,年饭和年夜饭一块吃。他们每年都是晚上过年,噼哩啪啦一通炮响,老远人都笑说:“蛮子家过‘晚年’了”。
吃完年饭,依然有分工。女人们仍然是要进厨房,和面、剁饺子馅、包饺子。男人们则要带上斧头、锯子、锄头上山收“财”,他们要砍一棵大树,并连根挖起,当做守岁的“材火”,用这棵树点燃的火塘要一直烧到初一早上,那便是“火大财大”。辞岁后迎新前的这段时间便是小孩子们的开下,他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充裕的鞭炮,把整个村子炸的热热闹闹。
晚上吃年夜饭讲的是守岁迎新年,这个程序从晚上的第一锅饺子出锅开始,全家老少仍然是团座一起边吃团圆水饺,吃完水饺还要包饺子,那是准备着初一吃的,大家或看看电视,或打打小牌(麻将),耐心地等着12点钟声敲响。
离12点还有10多分钟的时候,村邻们就开始放些短鞭或者单响炮仗,预热气氛。男人们将各自准备接年的长鞭盘在竹杆上,等候点火信号,中央电视台每到这个时候会搞倒计时,大家就一起站起来大声和着:“5、4、3、2,点火!”这时整个村除了鞭炮声再听不到别的声音,大家比谁家的炮声长、炮声响。放完接年的长鞭,烟花和炮仗就开始登场了。这家放个“九珠团圆”,那家放个“大地春雷”,这家象流星一样的彩珠烟花斜斜的飞到别人家小院,那家也不甘示弱,立即回敬几个带响的冲天炮,斗起狠了,对射花炮要对上一个多小时,炮放完了的小孩子就爬上院子的墙头,隔院观火。
闹到快夜一点钟,炮声才会渐渐淡去。按当地的风俗,这大年三十的夜可不能黑,家家都得彻夜亮灯,并且所用房屋包括卧室都得亮着,要为过年仍在外面奔波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同样也预示着来年前途光明,所以无论家里多么穷,这一晚上的电费可不能省。
三、江西的特产:
江西风味特产
南昌特产
风味烤卤 南昌米粉 石头街麻花 麻辣烫 油炸小品
李渡毛笔 丁坊酒 南昌瓷板画像 胡卓人蕲蛇药酒
九江特产
九江羽绒制品 九江陈年封缸酒 星子金星宋砚 修水宁红茶
九江桂花酥糖 瑞昌山药 鄱湖银鱼 庐山云雾茶 湖口豆豉
赣州特产
南康无核毛桔红柚 南康粉蒸肉 安远柑桔 会昌大果金柑
麦饭石高级保健茶 兴国甜橙 龙南坳背梨 崇义阳岭茶 盘古银毫
棉枣 盘龙牌高级绞股蓝绿茶 牛心柿 小布金桔 南康辣椒酱
抚州特产
崇仁麻鸡 南丰蜜桔 黎川食用菌 华绿保健蛋 资溪板栗 广昌白莲饮料
名优特产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产于“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是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高档商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语,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
庐山云雾茶有"六绝":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婺源茗眉绿茶
婺源茗眉绿茶,素以“珍眉”著称。形细嫩如眉,质幽香如梅,是婺源绿茶中的珍品,全国名茶之一。
茗眉绿最突出的特点是嫩芽纤纤如眉,条索紧结壮实,叶底碧绿有光,香味鲜浓醇厚,汤色清澈明亮。饮者曾有“一见顿觉清爽,再饮精神更旺”的赞语。
遂川狗牯脑茶
狗牯脑茶,是江西珍贵名茶之一。它产于罗霄山脉南麓支脉,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此茶的特点和其他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井冈翠绿茶
井冈翠绿茶产于海拔八百余米,群峰环抱,佳木葱郁,云雾缥缈的井冈山茨坪。井冈翠绿茶有“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三大特色 。
浮红茶
景德镇不但瓷器享誉寰,还生产一种名叫“浮红”的名贵红茶。
“浮红”起始于清代末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浮红”以色、香、味皆优而受到人们的称道,一向被视为茶中珍品。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里,就有“商人重得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在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荣获金质奖章。现在“浮红”已经远销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九龙茶
九龙茶产于安运县境内海拔一千多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地势高峻,峦峰重叠,山青水秀,树木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极宜于茶树芽叶的生长。
九龙茶采制严格。《安运县志》记述:“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搓之,拍之焙之,穿封之”。可见其鲜叶采摘之细致讲究,制造工艺之精巧。
瓷器
景德镇是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的瓷器,质地光洁,色釉绚丽,品种繁多,造型优美,装饰新颖,技艺精湛,享誉古今。
文房四宝
李渡毛笔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传说秦代蒙恬以明“柳条笔”不久,咸阳人郭解和朱兴由中原流入江西临川要渡一带,传授制笔技艺。经过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制笔工艺,博得了历代诗人墨客的青睐赞誉。
婺源县是江西的一块宝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文房四宝之一的婺墨也以“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特色受到世人的推崇。
铅山连史纸,是江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产。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很大发展,享有“妍妙生辉”的称誉而闻名于世。
玉山县玉山下锦溪之滨有奇石,石色苍青有光泽,石质纯净,偶有金星数点,石之细美犹如丝罗纹理,取之制砚,曰罗纹砚。
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砚石中散嵌着金色云母,闪闪发光,因而得名。
驰名中外的龙尾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由于婺源从唐代武德元年率到宜和三年,一直属于歙州,所以过去称歙砚。从唐代开元年间开始,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龙尾砚的特点是:石质坚韧,纹理慎密,涩不留笔,滑不抠墨,贮水不耗,历寒不冰,久经磨研,平而不凹,就砚壁而言,有桃型、钟型、琴形等,砚台水池为月池、天池、灵芝池、荷叶池等,图案有浴牛、听雨、秋声、飞带等十八种。
山地特产
赣州市山地特产赣南蜜瓜,九龙茶,花姑,山香园片,安远相橘,红瓜子,红砂糖,中华猕猴桃,赣州麻通,绿凉苦瓜酒。
吉安县山地特产吉安樟脑,吉安樟木箱,大汾折扇,泰和乌骨鸡,新干商洲枳壳,遂川金桔,峡江鱼时鱼,遂川生姜。
土特产品
香茹、木耳、石耳、玉兰片
茶叶
双井绿、眉峰云毫、甜茶、山峪茶、凤凰舌尖、仙姑茶、雷峰尖茶、屏峰针尖、白鹤羽尖、鸣山仙茶、杨储峰、龟山毛尖、宝峰云雾等
副食
糟鱼、大板瓜子、红枣、香菇、竹笋、黑芝麻、满口香炒货等
3、新叶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新叶村位于浙江建德西南大慈岩镇,距大慈岩风景名胜区6公里,距诸葛八卦村11公里,由330国道可达村里。2000年,它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 浙江省 杭州市 建德市 大慈岩镇 新叶古村。
新叶民风淳朴,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丰富多彩的戏文杂耍,焰火礼炮,祭祖迎神的杂艺表演及山歌对唱将传统文化的风雅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庙会期间,村中的家家户户都备有丰[1] 盛的饭菜和自家酿制的山村米酒,无论相识与否,一旦登门,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新叶特有的八宝莲子汤、干菜蒸肉、枣儿糕、栗子粽、汤团、荞麦粿等小吃,使你在享尽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尤其是新叶特色的土曲酒,是用玉华泉水酿制而成,其中配有中草药,有消暑解疲,痛经活血址功效,色泽黄橙,似浑厚而纯清。
走进新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古村,是一幅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无意间遗落下来的历史画卷,是一处令现代人流连的世外桃源。走进新叶村,让人感觉到现代社会少有的自然和恬静。新叶村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由于村子以村后的玉华山为主山,所以新叶村子系被称为玉华叶氏。据考证,新叶村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叶氏聚居村。
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到这里定居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排斥了干扰,避开了战乱灾祸,一直没有间断地保持着血缘的聚落,繁衍成一个巨大的宗族。叶氏后人不愿轻易地拆掉祖上留下的房屋,因此,就使得这个村落的格局和古代建筑“有规划,建筑质量好,村落发育程度相当高,建筑类型多,而且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陈志华《中国乡土建筑研究丛书》)。
新叶三月三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新叶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典礼,其在叶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热闹程度都要远胜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祭祀由叶氏宗族现有的五个支派――崇仁派、崇智派、崇德派、崇义派、余庆派,按天干地支的顺序轮流执掌,钱多者出钱,无钱者出力。崇仁派、崇智派、崇义派因人口相对较多,故以十年一轮为序,单独主祭,称为“大年”。
新叶昆曲新叶昆曲即是清末金华昆曲流传并遗存在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的一脉,与它的另一脉“宣平昆曲”并存,分布于 国内外画家新叶采风(2张)建德、兰溪、金华、武义一带。新叶昆曲是昆剧园里的一朵奇葩,她带有些许泥土的气息,少了些宫廷脂粉气,有种别样的芬芳。
4、赣州怎么样?
赣州是个很文明的城市,虽然没有江西的省会城市南昌大,甚至比南昌小几倍,但是,其他的各个方面无可厚非,都比南昌好!比如:赣州的街道,干净;南昌的就不行了,随处可见路面上的垃圾,明知道前方几米处有垃圾箱,行人就是懒得扔,唉~~赣州有很多小吃,要列举的有蛮多的,
比如:1、洪城巷的鸭脚和翅膀(干的,分为1、2、3三号辣,较贵,翅膀1.5/个)、和它的小菜,猪脚也不错,还有粉干,每天下午几乎香味步满巷子,早晨的早点,也可以算一道匆忙的风景线.
2、文艺学校的翅膀脚(繁荣小吃)(一定在开)
3、海关边上,民俗村(以前叫)的烧烤(应该在开)
4、八镜台的路上应该叫八镜路上的豆把子(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5、赣江路上(靠近八镜台这边)以前有家鱼馆,里面的鱼的吃法有N种,味道也好(现在好象搬到市委(现在叫区委吧)对面了好象
6、紫巷子附近的水饺(很多家)都很不错,这里俗称饺子一条街,我有一朋友自力更生,在此用饺子发财,劳动所得,光荣!
7、贸易广场晚上的夜宵摊,以前只有2、3家,做的菜味道很好(现在怀疑是鸡精放多了)还有煮的沙河粉,每次晚上火车回到赣州11点左右一定会去,现在很多家了,而且味道偏向与潮州菜味道,而且现在好象流行在那里吃鸡粥。(一定在开)
8、贸易广场以前有家鸿毛酒家(潮州人开的)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里边菜做的很好,还有海鲜也不错,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
9、公安处(现在叫市局)边上的餐馆,以前就是在人家家里,外面搭了棚子,里面做的耻骨肉,味道N好。现在好象搬进里面新店,外道自我感觉没有以前好了,(应该在开)
10、赣七中门口的索螺,就是田螺
11、其实早上的早点各家做的都不错,其实好吃的就是春条、淹菜米果、粉干,沙河粉之类的,我经常去的一家是标准种和公安局路上中间的巷子(名字一下忘记了)就章贡区政府边上的享子里,做的肉饼汤不错,(应该在开)
12、以前到了晚上影城门口(旧称)文请路。青年路、交叉口的很多小吃,基本上晚上都有,往前走到公园附近也有一大堆摊子,也很不错,列如,上面有人提到的烫皮丝啊、信丰萝卜绞、宁都肉丸子啊等等,巨好吃),(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
13、现在的钓鱼台,也就是静花园主居住的巷子,已经形成赣州独特的小吃一条街,特色有田螺,和臭豆腐,肉丸子,锅贴,等等!
14、其实赣州还有许多,老赣州人应该记得赣州的早餐,春条,碗儿糕,腌菜米果,糕头。。。。。还有还有,原来小时候吃的肉饼汤.
15、以前明珠的晚茶和中顺的晚茶也很不错,价钱也不贵(现在不知道还开不开)
16、兴国吃米粉鱼,辣的过瘾要,就找小店,原来在公安局那边有一家,味道都很好,吃的你要用自来水素口,便宜4个人100左右块吃的非常好
17、(略)
赣州玩的地方不多,但都是历史文化很悠久的,比如八境台,人民公园啊等等,都是你学习之外的比较好的休闲场所,哦,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宝葫芦,很不错哦,一定要去那转转!
至少风俗嘛,你会问这个问题,说明你不是本地人咯?其实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赣州囊括了好多县,而各个县说的方言差别也都蛮大的,哪怕是相邻的两个县,可能你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这就是客家话,要想研究客家言言,有一定的困难哦~~
最后,希望你能在赣州学习愉快,玩的也开心!
5、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是指哪些地方
中国十大竹乡:福建建瓯、福建顺昌、浙江临安、浙江安吉、湖南会同、湖南桃江、广东广宁、广西桂林、贵州赤水、安徽广德、江西崇义、江西宜丰。
中国十大竹乡是国家农业部1996年评选出。竹类资源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成份,是一种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5)崇义风俗扩展资料:
著名竹海风景区:
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溧阳南山竹海水利风景区
安吉中国大竹海景区
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
重庆永川茶山竹海旅游景区
衡阳市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
遵义市赤水竹海旅游景区
杭州双溪竹海
益阳桃花江竹海旅游区
宜兴竹海风景区
参考资料:中国十大竹乡-网络
6、江西人有那些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
1、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
民间戏曲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
2、萍乡春锣
萍乡春锣是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广泛流传在萍乡市及周边地区,运用萍乡方言、兼有说唱的一种民间曲艺。萍乡春锣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确切记载。从传统春锣唱本内容来推测,春锣在萍乡的演唱流传在清朝中叶就已出现。
传统的萍乡春锣,由一个人表演,演唱者身披一黄色绸缎或布袋,将一面直径约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边挂一同样大小的小铜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曲首的过门和段落之间的间奏音乐。以说唱为主,表演为辅。
3、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是中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家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截止到2012年,景德镇市拥有国家4A级景区6个,分别是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洪岩仙境风景区、德雨生态园、中国瓷园;国家3A级景区3个,分别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厂明清园、江西怪石林。
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是中国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属于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原御窑厂遗址内,御窑厂是元、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属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4、茶文化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
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
5、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
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7、赣南”非物质文化“传统美食被称为”状元菜“的荷包肉到底有多神奇?
荷包肉又名状元莱,是一道江西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因用荷叶包扎而成,故又名荷包扎。据说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余人戴衙亨喜中状元,他让来家庆贺的人吃过宴席后,每人带一只荷包胙回家,让家中老人品尝。
荷包肉又名状元莱,因用荷叶包扎而成,故又名荷包扎。据说是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大余人戴衙亨喜中状元,他让来家庆贺的人吃过宴席后,每人带一只荷包扎回家,让家中老人品尝。所以一时之间,荷包扎便被称为状元菜。戴衙亨字荷之,号莲士,戊戌进士,殿试一甲一名,与兄弟戴心亭、叔父戴均元和父亲戴第元均显赫于朝,合称南安四戴。和这家人家往来,而且得到敬老的食品,自然影响广泛。据说,以后南康、上犹、崇义县都受其影响。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大余出了个状元戴衢亨,他是个饱学之士,名气很大。有一天,他宴请邻里老人,吃完饭后,每人送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就是用荷叶包着切好的猪肉,因为是状元赠送的东西,老人们不好分拆开,就将肉连同荷叶放进木甑蒸熟。打开木甑盖,荷叶的清香和肉香便阵阵飘来,夹起蒸烂的猪肉一吃,味道极佳。因此,人们便称它为"状元菜"。此后,这道菜逐渐在南安府所属的南康、大余、上犹、崇义四个县流传开来。在宴席上,开启荷包胙也有讲究,一般要由酒席上的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轻人两人配合,才能打开,俗称"开苞"。客家人历来崇尚节俭,凡在酒席上吃不完的荷包胙等菜,都要用荷叶将它包好,带回家给没参加宴席的家人品尝,这种风俗习惯一直流传下来。
制法
一、首先将新鲜猪肉(瘦肉为主,肥肉辅之)切成块状,然后,用糯米与籼米粉相拌,加入酱油、糖、精盐、甜酒、胡椒粉、花生油、味精和肉汤等调料。
二、把荷叶用沸水烫软,三张叠好,用碗把猪肉倒入荷叶中,包成圆锥形或锭子形。蒸时,需专人看管,不时地将水加入铁锅。要掌握火候,先大火蒸熟,后文火蒸烂。蒸好后的荷包胙,入口糯烂,吃不沾牙,荷叶的清香沁人心脾。
先大火蒸熟,再文火蒸不少于5个小时
根据荷包胙的数量多少上甑蒸数小时。要先大火蒸熟,然后又要文火蒸烂,久蒸之后入口即化。此菜便于携带,不易变质,所以客家盛大宴席必备。
荷包扎这道菜,不但配料要适当,而且制作的时候还得需要几分手上功夫。因此南康因手工制作分成了两派,一派为发源正宗地"大余荷包扎",另一派为"南康荷包扎",两派区别是:大余荷包扎和肉的时候耨米掺的多,米粉掺的少,这样用荷叶包的时候就更容易成型,吃的时候比较有嚼劲。南康荷包扎和肉是,基本用米粉,糯米掺的很少,包的时候手法也快要准,要不然很难成型,这样做出来的荷包扎肉香味十足,口感非常好,入口即化,这个也是老师傅们一代一代相传的秘方。
8、谁熟悉南雄的地理风俗习惯?
楼主你好:
风土人情
南雄的风俗民情植根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浓厚的乡土情绪以及热爱生命、祈盼太平的炽热情感。这种风俗民情既是中原与岭南文化的融合,也是粤赣之间民情的交汇,最重要的是南雄人根据本土风俗而进行的约定和创造。
服饰习俗:男无特殊,妇女劳作时腰系围裙,头扎黑头帕,手戴手套。饮吃习惯:城乡皆吃辣椒,农村尤甚,无菜不辣,春节吃腊味,家家以腊鸭、腊肉、腊肠等腊味和自制的糯米酒款待来访亲朋。婚姻习俗:旧时同姓不通婚。在佳节庆典时候南雄人民喜欢以舞龙舞狮等数十种民间艺术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象香火龙、茶花灯、飘色、龙船歌、推车灯、高脚狮等民间艺术非常有特色。
南雄珠玑镇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曲调优美、清新悦耳的采茶戏是南雄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
土特产品
☆ 乌迳啤酒鸭
☆ 南雄烟叶
☆ 北山竹笋
☆ 银 杏
☆ 金友香米
☆ 油山香菇
☆ 板鸭
☆ 高山油茶
☆ 腐竹
☆ 南亩凉果
☆ 江头黑山羊
☆ 梅岭鹅王
☆ 水口鱼王
☆ 香酥铜勺饼
☆ 萨琪玛
☆ 米花糕
【著名典故】
毛泽东率红军三过梅岭到南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三次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粤赣交界的梅岭,进入广东南雄从事革命活动,为南雄人民革命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1929年1月24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一支部队攻下梅关,第一次踏上了南雄这块土地。红军行至梅岭角湾村与敌人相遇,经过短暂的战斗,打败了阻击的敌人。然后取道上、下杨梅村,从邓坊往大塘方向转移。与此同时,军长朱德率领红四军一部由江西经油山广停坑、上兰田、下兰田半夜到达寨下的山沟里露营。当时,赣敌李振球获悉红四军到了油山,便带领一个团的兵力由江西池江进入南雄,抢先占领了油山坪田坳的大石埂山头,将红军包围住,企图以一条旧沟壕为阵地,伏击红军。在朱德的亲自指挥下,红军与游击队、上朔赤卫队一道迅速抢占了制高点白石径,对敌实行反包围,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至中午战斗结束,红军获胜。之后,朱德率部队在油山夹河口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合,开往锦陂村。第二天到达乌迳山下村宿营。次日清晨离开乌迳,经官门楼,穿过界址圩向江西信丰进发。油山上朔一带农村墙壁上至今仍留有《十大政纲》、《当红军歌》等红军标语。
1930年4月1日凌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江西大余县城,由南雄游击队中队长彭吉妹带路,越过梅关,进入南雄境内,在中站城与陈济棠部吴文献的一个营遭遇。红军速战速决,歼敌百余人,缴获枪支200多支。红军行至珠玑石子岭,又遇敌一个营,敌不堪一击,四处溃逃。毛泽东、朱德率部乘胜包围南雄城,激战数小时,下午5时左右,攻占了南雄城。红军在下武庙和上武庙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毛泽东讲了话,他风趣地说:“大家经常讲朱毛,朱毛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现在我告诉你们,朱毛是两个人,我就是毛泽东,朱德也来了,他就在这里!”毛泽东继续说:“我们是红军第四军。红军是为人民服务的,是打土豪劣绅分田地的。打倒帝国主义……。”并提出“万富准备钱,千富不相连,贫穷跟我去,每日一吊钱”的口号。会后,红军宣传队还演了一出戏《王老三交粮支援红军》。4月7日,毛泽东、朱德率部离开南雄,朝江西信丰县进发。
1932年7月7日。粤军第四师张枚新部奉赣南粤军总指挥余汉谋之命,由信丰经乌迳退守南雄。8日凌晨,正向乌迳开进的红五军团发现粤军第四师向水口方向转移,即命军团各部向水口阻击。下午,两军在水口遭遇,粤军被红五军团优势兵力击溃,当晚退守水口圩及附近高地,并向大余、南雄两地守军发报求援。可是,红军误认为水口之敌已向南雄逃窜,一军团和十二军改变向水口增援计划。9日凌晨,粤军第四师得到来自南雄城张达、陈章6个团的支援,同时还出动了18架飞机助战。粤军即组织优势兵力向红军反扑,战斗激烈。9日下午,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棠亲自指挥数千名大刀手,分四路冲向粤军第四师阵地,展开白刃战,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下午4时,红五军团第三军伤亡很大,预备队已全部参战,军长、政委、参谋长均亲自参战,弹药也渐渐缺乏。6时许,红五军团第三军陷于困境时,幸得陈毅率领江西独立3师、6师赶到增援,打退粤军,稳住了战地。10日拂晓,一军团和十二军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过梅关,走中站、里东、邓坊,星夜奔驰,直接赶到水口战场向粤军发起全面反攻。下午2时,红三军团的第七军从江西大余游仙赶到水口增援。这时候,红军的进攻更加猛烈,敌人全线溃退南雄城,红军乘胜追击。水口之战,是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陈济棠部在南雄水口打的一场恶仗。双方伤亡很大,战场景象之惨烈,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罕见。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广东南雄水口圩地区对陈济棠的作战”,“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如象水口圩……这类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作大胜仗的,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
毛泽东三过梅岭四到南雄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日后项英、陈毅等在粤赣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彭德怀率红五军占领南雄城
1929年5月20日,按照红五军军委和湘赣特委共同确定的“向外发展,在发展中巩固苏区”的方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和王佐特务营共千余人,离开井冈山,转战湘东、粤北。
红五军首先攻占了湘东的酃县、桂东等地,筹措了一批现款和物资。接着又攻占了粤北仁化县城口,缴获枪械200余支、子弹3万余发,筹款3万元。然后经仁化县长江、扶溪,准备攻占仁化县城,后来得知南雄没有国民党正规军的防守,只有民团、警卫队等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于是决定改为奔袭南雄,并立即向南雄进发。
红五军经过仁化的闻韶、南雄的百顺、苍石,于6月1日下午抵达南雄县城。国民党南雄县长方新听说红军来了,吓得惊慌失措,急忙剃须化装逃跑,民团、警卫队亦闻风而逃。红五军没有经过大的战斗,就顺利地占领了南雄城。
中共南雄县委得知红五军来南雄的消息后,率领游击队攻打了坪岗、里溪、水口一路的民团,然后,进城与红五军会合。
红五军进南雄城后,分别住在上武庙(现八一路小学)、下武庙(现人民医院门诊部)等处。住下之后就开展宣传工作,在下武庙门前、孔圣庙(现南雄市政府)、福音堂(现南雄中医院)门口等处召开群众大会,由中共南雄县委委员周群标主持大会,彭德怀、滕代远在会上讲了话,着重宣传党的政策、红军的宗旨以及革命事业必胜的道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欺压群众和地主豪绅剥削贫苦农民的罪行。号召广大群众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
红五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买卖公平,为群众所称赞。对于那些作恶多端,罪恶滔天的反动官吏、土豪劣绅,就坚决打击。他们根据南雄地下党提供的情况和群众的要求,镇压了国民党南雄县党部执行委员、县警察署训导董芳辉,县政府科长粱绍恒,土豪劣绅钟荣伟、刘伯陶等;烧毁了国民党南雄县署;没收了四家与反动官吏串通一气,欺压群众的商号的财物,分给贫苦群众;还打开监狱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和革命群众。
南雄的地下党和游击队,在县城协助红五军发动群众,筹款、购物。红五军在南雄住了五天,筹款3万多元,因地方反动武装早已闻风逃匿,只缴获枪械300支左右。他们将筹得的款项在南雄购买了大批药品、食盐和布匹,还集中全城的缝衣工人赶做了一千多套灰布军装,充实了部队的供给。
6月5日,红五军离开南雄城,向江西崇义转移。
红五军来到南雄,对南雄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作了具体的指导,促进了南雄革命武装的发展,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为在暴动失败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严重迫害的革命人民增添了斗争信心,有力地推动了油山根据地的创建。
2010年五月六日,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南雄为“中央苏区县” ,标志着恢复了南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
希望这是你要的。
9、中国剪纸最有特色的地方有哪几个?
山西剪纸 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纯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弯曲自然、运转灵活地在纸上镂空剪刻成花样,装点着自己的生活。新春之际,当你走进晋西北的村落院户,看到远处黄色的土丘,眼前灰色的窑洞,似乎觉得这里的颜色太单调了些。但是,你再看看窗户上,那色彩纷呈的窗花和各色图案,那迎风飘动的门笺,那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寓意吉祥的各色纸花,你定会由衷发出赞叹,仿佛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的,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农村妇女自然成了剪纸工艺的民俗传承人。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以岁时节令为例。正月初一家家挂春幡、贴窗花,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闹花灯,灯上要贴剪纸,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剪贴“五毒”,以之避疫。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再从红白喜事来看。结婚时,大门两边要贴上大红双喜字,某些地方还要在陪送的嫁妆上用《鱼儿扑莲》、《麒麟送子》、《鸳鸯戏水》等大型剪纸覆盖,作为装点。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 民间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真挚。《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能工巧手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冀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蔚县窗花”为代表。 人们把生活比作一棵常青树。那么,我们说这剪刀下的艺术便是常青树上的花和果。民间剪纸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土生土长,土香土色,永远散发着艺术的芬芳。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2009年10月,广灵剪纸以中国剪纸首位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晋城剪纸以磁性剪纸为代表,在全国独树一帜。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文具盒等铁制物体上。喷少许水或洗洁净也可贴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纸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点和剪纸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纸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体现在:一、磁性剪纸扩大了剪纸的市场;二、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三、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法上有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磁性剪纸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0420067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专利权。 磁性剪纸专利在我国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剪纸文化中加进了科技元素,使其更为时尚,应用更广泛,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价值理念。 陕西民间剪纸 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与汉画像所相似的“牛耕图”等。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鹭鸶衔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就葬于陕西境内的共同陵桥山,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都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朝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厚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而纯朴的陕西剪纸以它特有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那里的农村,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陕西剪纸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以淳朴、粗犷、简炼、明朗为特点。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他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 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首推陕北民间剪纸。这一地区由于近百年来交通闭塞,地处偏 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下来,代代相传。如一些剪纸继承汉代画像石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如农家春节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纸剪出,头用瓜子代替。由于作者都是农民,面广人多,年龄相异,所以剪纸的题材丰富多彩。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间传说等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陕南剪纸人数较少,以其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曾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给娃找媳妇,“不问人瞎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是看绣花的本事。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而今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腊月天婆姨女子们在一起相互学着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替样。正月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痛快,所以个性极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你三边剪纸,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到。打出的“乐乐”细如针尖,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绥,剪纸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写实。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水乡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待以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差距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库淑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高手,今年八十多岁,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把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使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汉声为库淑兰出版了大型专辑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导。合阳县罗占花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戏剧,把戏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画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造型的影响,而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板年画影响,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蕴。 山东民间剪纸 北方派——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其中,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10、南康过年的风俗
一、年前
在南康,临近春节的时候,外出人员,即使再远(有些是在海外工作、留学的游子)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
立冬后,每家每户都开始腊香肠(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碎块,加上盐、花椒、大料、八角等,加适量白酒,拌匀放置一晚。取猪大肠,用盐腌好的,清洗,把肉放进去,压紧,用针把有气泡的地方戳破放掉空气。香肠裹好后,用竹竿挂起,放入阳光下,这就是赣南人腊香肠的传统),另外还要制板鸭。
蒸制糯米酒(赣南人俗称“水酒”,酿糯米酒过程大致是这样:先把糯米用饭蒸蒸熟,然后把它散开待冷,再散上一定份量的酒饼,把它装进小缸里,然后在缸面和周围用稻草和棉被等遮盖严密保暖。几天后,缸里的糯米饭便发酵变成糟粕,而且渗透有许多液体。这时就用“酒类”,一种用竹篾编织成的小篓放进缸里,让液体进入“酒类”,然后用碗把这液体舀进酒坛。这种液体为“酒娘”,酒娘的度数很高,须渗入一定份量的沸水。这样就酿成了香醇的客家糯米酒)
农历十二月中旬起炸馃子、做糖爆、炒花生、瓜子、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以糯米为原料。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多个青壮男子腰扎红布,手持用木棒做成的黄元棍,围着石臼轮番打黄元米馃,老人、妇女在外圈忙碌,孩子们在一旁看热闹。这家打完了,大伙儿把石臼抬到下一家,挨家挨户地打。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食用。走亲访友,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意寓吉祥富贵。家中来了客人,把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皆宜,味道很好)
十二月下旬,人们开置办年货,去商店购买过年所需的物品和食品。南康县志记云:“十二月下旬,天天逢圩日,圩上人山人海、卖土产、置办年货”。可以反映出南康人年前去市场购买年货的忙碌热闹场面。
二、小年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这天是赣南客家人过小年,就是送灶神。在赣南客家人中,灶神也称为灶神娘娘,因为她能往返天庭与人间,能操纵人们的平安功禄,在某种程度上说她就是客家的女神。在小年这天,赣南客家人几乎每家每户男子都会奉上三牲、糖酒等来祭拜这位“南方火德之帝”,祈求她能在天帝面前说好话,让她给我们带来福祉。 南康县志记云:“解放前,晚上还要点烛焚香放鞭爆送灶神上天,求其‘上天奏善事,回宫降吉祥’”。可以反映出南康人民对吉祥生活的祈盼。
南康当地从政府部门到民间老百姓都对小年特别的重视。上犹县志记云:“官署封印,诸生散馆,远人还家;还账目,送节礼,抹什物,蒸糕点;治祭品,摆贡献。厅堂高悬祖宗遗相,设供案”。小年那天,南康当地县里各级行政部门放假一天,在远方工作的人们也陆续赶回家。如果某人欠有账目,也会在小年前还清。
要是谁家的过年糕点和年货还没置办的,小年那天都会忙碌着置办。有些家庭会在厅堂挂上始祖的遗像,在神台上点上香烛,敬拜祖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除去房顶上的尘土,通沟排水,所有的生活用具如锅碗瓢盆、桌椅板凳等都要擦洗一遍,这就是客家人俗称的“扫家”。
过了小年更为忙忙碌,买年画、写春联、理头发(我们那的风俗是从春节到元宵期间是不允许理发、剪指甲,所以最好是在年前将其处理好)、做豆腐、做米馃、赶新衣等等,呈现出欢乐、忙碌的气氛。
三、除夕
除夕,俗称年三十。南康附近的崇义县,当地有扫墓的习俗(去祖宗坟地,除去坟地杂草,清洁墓碑,整理墓场,点上香烛,叩首作揖三下,杀鸡以鸡血淋坟前一圈,三响爆竹,最后点放一挂鞭爆,以祈求老祖宗保佑他的子孙来年安康幸福)。
午后点烛、焚香、鸣鞭炮、祭祖敬神。家家贴春联(俗称“上红”,除夕中午家家户户开始帖对联,在房门、灶台,甚至在谷仓、牛栏、猪圈、鸡窝上也要帖上大大小小的红纸吉语。
放爆竹(晚饭前必须燃三响爆竹,且放一挂鞭炮。晚上12点整也必须三响爆竹,且放一挂鞭炮,以提醒人们新的一年的到来)。除夕那天必须沐浴换上新衣服(到了大年三十傍晚,赣南客家人会煎好一锅由香樟、丝茅等多种“幸福草”合成的热水沐浴净身。据说可洗去一年的风尘与艰辛,驱除一年的邪气,洗过后,就平平安安、顺顺当当了),烧香点烛,敬神祀祖后,晚上吃团圆饭,宴席丰盛(一桌丰富的晚宴,算是一年来的奖赏,平时没吃过的好菜,此时此刻尽可放开肚量来吃。
这时,饭桌上必然会安置一小杯酒,这是祭祀先祖的,不能喝掉。赣南客家人还会在饭桌上多添置一套碗筷,一说是为祖先享用而准备的,另一说则是祈祷着来年能“添丁”,使人丁兴旺),气氛欢乐。整个房屋灯火通明,名为“照年光”,长辈给小孩压岁钱(祈盼着晚辈顺利成长,并进行祖先创业与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后辈们则表示要对长辈孝敬),有些人“守岁”,敲锣打鼓,通宵不寐。
四、正月初一至十五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最好得起早床,赶在别人还没起床之前,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据说谁家最早放鞭炮,谁家的运气就最好。
全家欢聚吃果子酒,开怀畅饮。这天吃斋(因除夕夜吃了太多的丰富佳肴,年初一要吃“旧饭”、吃素菜了,这样有助于消化,又意味年年有余),不扫地(赣南客家人过年有个风俗,大年三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初一、初二不管有多脏都不可以扫地的,据说这是“囤财”的意思,门口堆着红红的炮仗纸,越高越好,说明你家有钱),不波水,不远行,白天不睡觉,说话不犯禁忌,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互相问好。邻居见面,互道恭喜!平日存有意见的人,此刻也笑脸相迎,以示吉利。
初一开始在家族中拜年,首先给长辈拜年,左邻右舍登门拜年,喝茶饮酒,请吃糖果,祝愿添财添福,吉祥如意,也互相给孩童们发压岁钱。
初二清晨,户户宰鸡、煮蛋,人们个个食汤,后吃丰盛的早餐,为一岁牙祭的开始,俗称“起牙”(腊月十六日也吃丰盛酒菜,为岁末牙祭,俗称“圈牙”)。
从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戚,青年夫妇携儿带女,购买酒肉到岳家拜年。新婚夫妇第一次到岳家拜年,俗称“上门”,礼物丰富,见亲属小孩要给“喜欢钱”。初二始洒扫,垃圾往里,意为财不外扫。
初三大扫除,把藏起的垃圾一扫而光,送野外,焚香烛放鞭爆烧掉,俗称“送穷鬼”。
初四以后,大搞龙灯、狮子,有的还扮演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的人物,锣敲喧天,爆竹轰鸣,串村走户,彼此相迎,一直闹到元宵节,名为“搞春”。南康县志记云:“自正月初一至元宵,俗为祝岁日。昔时,每村购龙灯5节或9节,于晴宵雾月游行于街市,人以鞭爆迎之,灯腹燃烛作游龙舞,锣鼓声、唢呐声、鞭爆声,声声悦耳,人们尽情娱乐”。
五、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上元宵”、“灯节”。在这一天龙灯、狮子灯聚集一堂,大闹元宵。南康县志记云:“晚上,在城镇,装灯结彩,爆竹轰鸣,鼓乐宣天,人山人海,通宵达旦,舞龙灯、耍狮子、摇花船„大闹花灯,在农村,除闹花灯外,还有‘拉青’、舞‘青菜龙’的习俗,即在芹菜心中插火烛,在野外狂舞,意除去灾祸,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反映了南康人民闹元宵时的喜庆热闹场面。
元宵节这一天,家家酒肉丰盛,客家人普遍吃元宵,象征家庭和睦,团圆幸福。此外,还有燃灯(燃孔明灯,当然天气太干燥则不燃,否则有失火的危险)、观灯和猜灯谜的习俗。这晚各家聚餐饮酒,“饮过元宵酒,各行各业快动手”。说明新年已过,大家又要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学习和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