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腰糕风俗
1、苏州的风俗饮食习惯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俗饮食都有特色。
苏州地区自秦汉以来,就“信鬼神,好巫觋”,民间信仰根深蒂固,是一个典型的多神论信仰地区。
苏州习俗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作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圆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前,长幼依次而拜,称为“拜喜神”。之后,幼辈依次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早餐吃年糕、春饼、汤团、圆子,取高兴团圆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儿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财神(或称路头菩萨)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财神。从初五起,多数商店开门营业。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吴中有“闹元宵”旧俗,寺观庙宇鼓乐献新,人声鼎沸。街头巷尾,锣鼓铙钹声不绝,称为“走马锣鼓”。正月十三夜上灯,十八日落灯,各街市店辅出售各式花灯。“苏灯”精奇百出,闻名遐迩。灯节之时,悬彩,杂引流苏,大街通跟,灯彩遍张,夜则烯灯,火光烛天,光怪陆离,争奇斗研,游人如潮。灯节还有打灯谜的习俗,人们将谜面粘诸花灯,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正月底,二月初,光福邓尉册梅花盛开,冷艳清香,花团锦簇,迤逦数十里。苏州仍有“探梅香雪海”的习俗。
二月初二,称龙抬头日。要吃油煎年糕,吃了腰脚轻健,称“撑腰糕”。
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的,都要给树枝扎红绸条,或插红纸小旗,名为赏红。农家以为这一天如天气晴朗,则百物成熟。
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黄河以北,渐次解冻,周期性释放冷空气南下,因而有二月初八“张大帝吃冻狗肉”,二月十九“观音暴”,二月二十八“老和尚过江” 等谚谣,前三后四必有风雨,十分应验。
清明节,有上坟祭祖之俗。祭毕,挑新土压坟头,并挂白纸。凡新娶媳妇必同行,称作上“花坟”。人们往往借此踏青游春。
立夏日,家家备多种应时食品和鲜果,如樱桃、青梅、元麦等供祀祖先,称作“立夏见三新”。饮食则有酒酿、海蛳、面筋、芹菜、咸蛋等,蚕豆也在这天尝新。各酒店过免费赠送酒酿和烧酒给老主顾,称馈节。这一天家家要用大秤称人重量。
四月十四日,轧神仙。
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的生日,他是民间信仰中很有影响的神仙。苏州阊门内中市下塘的福液观奉祀吕祖,俗称神仙庙,据说吕纯阳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交上好运,这样你挤我挤的,叫作“轧神仙”。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家家裹粽子,饮1酒,门悬蒲剑、艾叶、蒜头,堂内挂钟馗像,妇女簪艾叶、榴花,小儿额头用1书上王字,戴虎形帽,空虎纹衣,腕 五色丝线,胸前挂上网袋,内盛蒜头、咸鸭蛋,穿虎头鞋,庭院四周洒1水,据说可以辟邪,避蛇虫之害。
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浴猫狗的风俗,“六月六,狗淘气浴”,据说可治蚤癞。寺庙在这天晒经,各户也在这天晒书籍图画,晒衣被,可以不生蠹虫。
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有泛舟赏荷的风俗,其时葑门外的黄天荡和洞庭西山的消夏湾是观荷纳凉胜地。
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民间有乞巧之说。这一天每家以面和糖调匀,捏成蝶形油炸,名为巧果。女子用碗盛河水、井水,搅和。入夜在庭中陈瓜果、莲、藕等,木料香礼拜祝告“牛郎织女”,同时挥扇乘凉,仰看天际银河,盼见“鹊桥相会”。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俗称“鬼节”,旧时和尚道士在街头搭高坛,建盂兰盆会。入晚箫管歌吹,飞铙走钹,各显神通,形同杂技表演,技艺可观,或行舯河上,作法事,放河灯,祈谢鬼在暑天不为疠为灾。
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诞辰。入晚,家家门前地上遍插棒香,名烧“地头香”,又叫“狗屎香”,是为了纪念吴王张士庄。士诚小字九四,谐读“狗屎”。
八月十五,中秋节。晚,家家置供桌于月下,案上置香斗,供菱、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时令瓜果及月饼,焚香点烛,叫“斋月宫”。中秋节有吃月饼、糖芋艿的习惯,月饼形如满月,象征亲人团聚。中秋夜,苏州妇女还有“走月亮”的风习,其时,皓月当空,金桂飘香,清风送爽,妇女们三五成群,盛妆出游,一路赏月谈笑,兴尽方。虎丘乇夜笙歌,游人如潮,称为“虎丘踏月听歌”,为一时胜景。
八月十八日,苏州有游石湖的风俗。石湖在苏州城西南郊上方册东麓,湖广二十五里。夜半,满月西偏,杏春桥九个环洞的水面上都有一月影,金波明灭,九月成串,蔚为奇观,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石湖串月”。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家家户户煮五色米糕,名为重阳糕或花糕。旧俗,这天父母都迎女儿回家吃花糕,故重阳节又称女儿节,同时这天市民都往北塔和虎丘登高。
十月初一,俗称十月朝,下元节。旧俗,要烧冥衣祭祖先,又称烧衣节。
十月底,城西天平山霜后丹枫,红艳如火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蔚为奇观,市民多往游赏。其时,西风乍起,菊花竞放,湖蟹肥美,有“九雌十雄”之语,相沿成俗。
十一月,冬至节。
冬至前夕,叫冬至夜,全家团聚吃冬至夜饭。凡出嫁了的妇女必须回转夫家,倘留在娘家,将不利于亲人,会穷得“十只饭箩九只空”。夜饭菜肴特别慧丰盛,喝冬酿酒。饭前祭祖,祭祖的菜必须回锅烧,否则吃了会丧失记忆力。家人有外出者,也要给他们放副碗筷。各种菜都有吉祥名称,饭内预放两只熟荸荠,吃饭时夹出来,称“掘元宝”。
冬至当日,晨起,吃圆子和南瓜团子。这一天开始起九,叫“连冬起九”,数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尽。民间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说法,可以冬至阴晴来预卜岁末天气。
十二月为腊月 初八为释迦牟尼成佛日,寺院煮粥,内杂枣栗果仁,施散结缘,谓腊八粥,后传入民间,据说食之可以祛病延年。
二十日后,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户,俗称“掸埃尘”。
二十四日送灶君上天,请他向玉帝奏好事。除夕夜,换新灶灯,算是接灶。
除夕。大门上贴春联,都为吉祥语。是晚,俗呼“大年夜”,家家祭祀祖先,举行家宴,称为“合家欢”,鸡鸭鱼肉,无不毕陈。蔬菜必有青菜,叫“长庚菜”;黄豆芽,叫“如意菜”。这一餐中,鱼都不动筷,取“年年有余”之意,置福桔、荔枝一盆称为天赐洪福、吉利。
这一晚,长者以朱红绳缀百钱,或以红纸包好钱币给孩童,称为“压岁钱”,大人围坐畅谈,小孩玩耍嬉笑,称为“守岁”。全家人睡时,放爆竹三声 ,称为闭门炮仗,即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
苏州饮食
苏式食品历史悠久,它早在古代江南青莲岗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在苏州、吴县等地出土的文物,如炭化谷粒、加工粮食的陶杵、数量众多的动植物残骨、残骸,及与饮食有关的食器遗物鉴定情况来看,食品初加工已在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苏州气候宜人,饮食以清淡为主.符合养生理念。
苏州民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成姑苏美食精工巧作、文艺雅致的风格。苏式食品是我国传统食品帮式中重要的一支,在我国食品发展史和世界饮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式食品与苏州丝绸、园林、工艺并列为苏州四大文化支柱。
苏式食品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有12个大类,1200多个著名品种。12个大类分为6个帮式和6种特色,即苏式菜肴、苏式卤菜、苏式面点、苏式糕点、苏式糖果、苏式蜜饯、苏州小吃、苏州糕团、苏州炒货、苏州名菜、苏州特色酱菜、苏州特色调味品。
饮食食品的四大特色:
1、讲究时令时鲜。2、讲究选料做工,3、讲究色香味形,4、讲究花色品种。
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是品种最多的小吃,
苏帮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苏菜独具地方特色,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擅长各种烹饪技术,注重调汤并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从食物中最能品出当地的文化内涵。
2、吴江金家坝的民风民俗
吴江风俗与养生
被誉为“吴根越角”的吴江,人文萃集,医道广播,在老百姓的日常风俗中,渗透着丰富的养生文化。现拾取几例,以飨读者:
第一, 吴江的“住俗”中蕴涵着养生文化。
吴江的老房子,跟江南其它很多地方一样,瓦片是黑色的,墙是白色的。《易经》泰卦“ ”显示:阴在上,阳在下。阴气重而下沉,阳气轻而上升,这样就是一种阴阳交泰的状态。而粉墙黛瓦的房子上面的黑色为阴,下面的白色为阳,也是泰卦的演绎。这就喻示着人的生理与心理应该如所居住的房子一样,保持阴阳和合的状态,才能保持健康。吴江的老房子尽管门前有照壁的不多,但很多都有高的门槛,门两侧还有石鼓镇守,对着道路的墙壁上还嵌着沉重的磨盘。这些都表示要抵御房屋外界,特别是经由道路而来的邪祟,喻示着人应该预防疾病,特别是出门行道,更要严把预防关。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吴江民间分家后,房子东边住兄,西边住弟。因为哥哥年长,身体逐步走向以收敛为主,需要补充青春的生发之气;弟弟年少,血气方刚,身体以生发为主,需要用收敛加以约束。而东方属木,能见到朝阳,主生发;西方属金,能见到日落,主收敛。因此要用“哥东弟西”的风俗来补益其缺。
第二, 吴江的“食俗”中蕴涵着养生文化。
吴江人遇到农历“二月二”,要吃撑腰糕。这撑腰糕好比是腰部肌肉。吃撑腰糕的风俗是要我们做好下田劳动的思想准备,并锻炼好腰部,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到时候就不怕腰酸,也不怕“闪腰”了。吴江人有立冬吃鸡的风俗。立冬开始,天气转寒,而鸡与本地原本缺乏的牛羊肉一样,是热性的,可以助人发热御寒。这个习俗重要的不是吃鸡本身,而是通过立冬吃鸡这种行为提醒人们冬天来了,要注意温煦身体。吴江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四季不用请医生”,也是一条宝贵的养生经验。夏天人的阳气散发在体外,而体内相对寒湿,需要补充温热驱寒的东西,就要多吃姜。冬天阳气收在体内,体内需要清凉通气,就要多吃萝卜。每逢杨梅上市时节,吴江人会买来杨梅食用,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吴江人还习惯把杨梅浸泡在高度白酒里,等到腹泻时,取酒浸杨梅食用,止泻效果比药还好。我还注意到,吴江西南地区在新年里流行喝“三道茶”,它们分别是箪底茶、熏豆茶、茶叶茶。第一道箪底茶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可以为天寒地冻中远道而来的亲朋“加油”;第二道熏豆茶有熏青豆、胡罗卜、桔皮、苏子、芝麻等很多茶料,色、香、味、形、养俱佳;第三道茶叶清茶上在餐后,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第三, 吴江的“事俗”中蕴涵着养生文化。
吴江一些养蚕的地区,除夕的守岁蜡烛不点燃到“蜡炬成灰”,而要在其燃至一半时吹灭,在来年开始养蚕时点燃,这才让它燃烧到底。这个风俗就喻告时逢年末的人们,不可纵欲狂欢,要留下一定的精力,准备投入到来年的生产劳动(主要是养蚕)中去。另外,吴江人常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是为了提醒人们,端午之后,尽管自然的阳气已经占据上风,但阴气还很厉害,还要注意饱暖,以免遭受风寒。吴江人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会说他“人中吊起”。什么是“人中吊起”呢?我们做教师的会发现,学生在专心听讲时,下嘴唇会托着上嘴唇向上努,这就是所谓的“人中吊起”。因为从中医的观点看,人中是人体最重要的两条经脉:任脉与督脉的交汇处,我们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不自觉地抬起人中,目的就是使任督二脉的运行更加通畅,从而把气血调用起来。老百姓在人晕倒后掐他的人中,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总之,吴江风俗中蕴涵养生文化的地方,是不胜枚举的。在我们高度重视生命健康的今天,继承这笔丰厚的养生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3、苏州在24节气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苏州节令食品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较为典型的是:立春日吃春饼、春卷,俗称“咬春”;元宵节吃圆子、油追;二月初二吃“撑腰糕”,谓之吃了撑腰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三月初三吃“眼亮糕”;清明日吃青团子、焐熟藕、马兰草、枸杞头、螺蛳;立夏日吃酒酿、咸鸭蛋、蚕豆、笋;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立秋日吃西瓜;七月初七吃巧果;中秋节吃月饼、糖芋艿及时鲜瓜果,取意月圆人双、甜蜜如意;重阳节吃重阳糕,即以米粉和蜜饯做成五色糕,或以云片糕代之,寓意百事俱登高;冬至夜饮冬酿酒,吃冬至团;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廿四夜吃谢灶团;除夕吃年夜饭,举行家宴,称“合家欢”或“全家福”。
4、二月二这天有什么习俗嘛,该吃什么东西?
一、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二、抬头这天的食物也与龙有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1、吃猪头肉称“挑龙头”
2、吃面条是“扶龙须”
3、吃水饺叫吃“龙耳”
4、吃米饭是吃“龙子”
5、春饼又称“龙鳞饼”
三、二月二龙抬头传说
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
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5、吴江有哪些风俗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吴江风俗与养生
被誉为“吴根越角”的吴江,人文萃集,医道广播,在老百姓的日常风俗中,渗透着丰富的养生文化。现拾取几例,以飨读者:
第一, 吴江的“住俗”中蕴涵着养生文化。
吴江的老房子,跟江南其它很多地方一样,瓦片是黑色的,墙是白色的。《易经》泰卦“ ”显示:阴在上,阳在下。阴气重而下沉,阳气轻而上升,这样就是一种阴阳交泰的状态。而粉墙黛瓦的房子上面的黑色为阴,下面的白色为阳,也是泰卦的演绎。这就喻示着人的生理与心理应该如所居住的房子一样,保持阴阳和合的状态,才能保持健康。吴江的老房子尽管门前有照壁的不多,但很多都有高的门槛,门两侧还有石鼓镇守,对着道路的墙壁上还嵌着沉重的磨盘。这些都表示要抵御房屋外界,特别是经由道路而来的邪祟,喻示着人应该预防疾病,特别是出门行道,更要严把预防关。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吴江民间分家后,房子东边住兄,西边住弟。因为哥哥年长,身体逐步走向以收敛为主,需要补充青春的生发之气;弟弟年少,血气方刚,身体以生发为主,需要用收敛加以约束。而东方属木,能见到朝阳,主生发;西方属金,能见到日落,主收敛。因此要用“哥东弟西”的风俗来补益其缺。
第二, 吴江的“食俗”中蕴涵着养生文化。
吴江人遇到农历“二月二”,要吃撑腰糕。这撑腰糕好比是腰部肌肉。吃撑腰糕的风俗是要我们做好下田劳动的思想准备,并锻炼好腰部,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到时候就不怕腰酸,也不怕“闪腰”了。吴江人有立冬吃鸡的风俗。立冬开始,天气转寒,而鸡与本地原本缺乏的牛羊肉一样,是热性的,可以助人发热御寒。这个习俗重要的不是吃鸡本身,而是通过立冬吃鸡这种行为提醒人们冬天来了,要注意温煦身体。吴江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四季不用请医生”,也是一条宝贵的养生经验。夏天人的阳气散发在体外,而体内相对寒湿,需要补充温热驱寒的东西,就要多吃姜。冬天阳气收在体内,体内需要清凉通气,就要多吃萝卜。每逢杨梅上市时节,吴江人会买来杨梅食用,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吴江人还习惯把杨梅浸泡在高度白酒里,等到腹泻时,取酒浸杨梅食用,止泻效果比药还好。我还注意到,吴江西南地区在新年里流行喝“三道茶”,它们分别是箪底茶、熏豆茶、茶叶茶。第一道箪底茶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可以为天寒地冻中远道而来的亲朋“加油”;第二道熏豆茶有熏青豆、胡罗卜、桔皮、苏子、芝麻等很多茶料,色、香、味、形、养俱佳;第三道茶叶清茶上在餐后,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第三, 吴江的“事俗”中蕴涵着养生文化。
吴江一些养蚕的地区,除夕的守岁蜡烛不点燃到“蜡炬成灰”,而要在其燃至一半时吹灭,在来年开始养蚕时点燃,这才让它燃烧到底。这个风俗就喻告时逢年末的人们,不可纵欲狂欢,要留下一定的精力,准备投入到来年的生产劳动(主要是养蚕)中去。另外,吴江人常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是为了提醒人们,端午之后,尽管自然的阳气已经占据上风,但阴气还很厉害,还要注意饱暖,以免遭受风寒。吴江人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会说他“人中吊起”。什么是“人中吊起”呢?我们做教师的会发现,学生在专心听讲时,下嘴唇会托着上嘴唇向上努,这就是所谓的“人中吊起”。因为从中医的观点看,人中是人体最重要的两条经脉:任脉与督脉的交汇处,我们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不自觉地抬起人中,目的就是使任督二脉的运行更加通畅,从而把气血调用起来。老百姓在人晕倒后掐他的人中,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总之,吴江风俗中蕴涵养生文化的地方,是不胜枚举的。在我们高度重视生命健康的今天,继承这笔丰厚的养生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6、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二月二节至今仍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以传承,又因地域或者自然等其它条件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固有的文化内核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传承着,在我国色彩斑斓的众多节日文化中独具特色。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强劲冲击,“二月二”节已明显呈现出衰亡的迹象。作为一种濒危的传统文化,对“二月二”节俗的深入研究已刻不容缓。
二月二节自唐时开始成为一种节日,至元代最终得以定型,历经明清各朝的不断完善,融入了众多的文化内涵,延绵不息的传承了下来,时至今日仍是许多民族盛行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汉族过二月二节相对少数民族来说较为盛行,我国北方流传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日举行的习俗活动不可胜数,陕西地区人们于此日在房屋周围撒草木灰,谓“打围墙”。其意在于消毒驱虫,防蛇虫叮咬。陕西佛坪地区,人们在二月二清晨要端上一簸箕灶灰或者其它草木灰,围屋撒上一圈,敲开门时要用擀面杖,以驱虫消毒。汉中一带南郑、西乡地区,人们在二月二日用簸箕盛草灰,沿着房屋围撒,边撒边念到:“二月二,灰簸箕,虫子蚂蚁飞过去。”据说这样可以防止蝎虫入屋。
陕西北部府谷、榆林一带过“龙抬头”节,清晨以灶灰为屋舍,防虫蝎,并将栆面制作成“枣牌”(一种祭品)分给家里老幼食之,以图吉利。北京等地,有谚语“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流传,就是指照每年二月二日的照虫活动。此活动一般在二月二日的晚上进行,人们将过完年后剩下的蜡烛点着到屋内的四处角落各照一照,认为这样做的话,马上就要复苏的蝎子、蜈蚣等虫蚁会因为油烟熏射和年烛晃照而掉落而死,已达到驱除虫蛇的目的。
东北等地则流行二月二日妇女以布制作成鸡形,悬于室内,从而“避蚰蜒、制虫蚁”,有些地方还要在此日清扫房间,认为这样可以让人身体健康。
南方有的地方有二月二祭虫之俗,江南一带,每逢二月初二家家户户要把陈年的玉米、高粱、糯米及荞麦等磨成米粉,制作成卷团、寿桃等各种各样的果子形状,有的还捏成猪、狗、羊、鸡等家禽形状,蒸熟插上竹稍,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送至田头,或者摆在各家祖坟前。据说百虫之神食用之后就不会去吃祭祀它的人家的庄稼了。苏杭一带人们在二月二祭祀土地神,认为此日为土地爷爷生日,摆案设香火,拜祭土地老爷,祈求五谷丰登。
成都等地人们在二月二还有外出踏青、赏春之俗。江南地区尤其苏杭一带,二月二的节日食品也很具特色,江苏人自清代始便习惯在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年糕经油煎炸后食用,特别可口。南北各地老百姓还习惯在二月二食用的食物上冠以“龙”字,如“龙须面”、“龙麒麟”、“龙角”、“龙耳”等等,食物要做成龙或者龙身上某个部位的形状。
天津地区人们于是日吃“煎焖子”,焖子即龙鳞的象征,焖子的制作有淀粉熬成胶块,切成小片后置于平底锅油煎,直到煎出一层黄色脆皮,然后盛到碗里浇上酱油、芝麻糊,再撒上蒜末,搅拌好即可食之,味道非常鲜美。俗云:“吃了龙鳞饼,全年不受冻”。
东北一带,还有逢二月二日吃猪头之俗,龙头节这一天,要在家中设一桌猪头宴,象征食龙头。一家老小围而食之,一边吃着香味扑鼻、热气腾腾的猪头肉,一边食用一些煎饼之类的熟食作拌料。做猪头肉时,要先将猪毛拔干净,用开水煮烂,食用前加上腌韭菜、酱、葱花等佐料。这样做出来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味道香美。另外,北方有的地区人们还要在二月二这一天舞龙欢庆、听评书,南方则由演社戏、祭土地老爷等集体欢愉场合。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在近代社会还如此流行的节日习俗随着当代社会市场化的强劲冲击,已严重淡化。如今,在汉族民众中大多已仅存一些形式,以剃龙头、吃龙须面以及一些依稀的娱乐形式保留了下来。
自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治变革速度的加快,我国曾经异常风靡的全国性传统节日在很大程度上遭受冲击,尤其以二月二节为代表的一些濒危节日更是趋向于消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节日民俗文化被人为的扭曲、变形,有些则被人淡忘,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逐渐为人们所遗忘。
首先,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形成了一种偏见近世以来,社会变革激烈,社会政治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加之移风易俗运动数十年的推广,封建落后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慢慢的在人们的内心里聚集,包括二月二节在内的传统文化被人们一刀切的舍弃、淡化。
我们看到,现代节日如“元旦节”、“劳动节”等等在当代人那里更有市场,人们热衷于“黄金周”的享受,而那些传承了数千年、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却处身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下,只有在农村和偏远的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原始风貌,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它们生存的空间也在逐步挤压,内容和形式均在急剧缩小,生存的环境严重恶化。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实体性的“文物”做为依托。现代社会,娱乐方式日趋五花八门,精神享受的快餐化加速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消亡,像二月二节这样一种靠群众自发组织、资源参与的较大型大众节日,已很难延续它的生命力。很多年以来,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的不力,保护意识的低下以及思想上的重视不够,使得二月二节的习俗濒临消逝,二月二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最后,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二月二传统节日的消亡自清末国门被强行打开,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一时如潮涌般涌入国内,而改革开放以来,上至政府下至民间主动的迎合,西方文化的冲击已使二月二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青年一代所淡忘、冷落。他们普遍的认为,祖上传下来的这些传统的节日即土气又缺乏时尚,普遍的以追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为时髦,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致使传统节日日趋收到冷落。
在全球化逐渐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传统的社会生活结构正在快速的结构,我们固有的文化传统正发生急剧的变迁。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的大环境中,以二月二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遭到严重毁弃已随处可见,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链接纽带的缺失使得传统节日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日趋“空心化”,剩下的仅仅是一些表象的吃吃喝喝的形式。如此等等,使得我们的保护工作将更加艰巨,保护的紧迫性也日渐深刻。
7、平湖的民风民俗
平湖农村造房子,有一个抛梁的风俗,抛梁是造房子最喜的喜日。
拔牙要丢屋顶或床下
煎中药时旁边放把剪刀
小孩不能吃鱼籽。鱼籽营养丰富,但是小孩子消化功能差,太小的孩子不宜吃鱼籽
二月二吃蜜长糕”是平湖民俗中的一个传统的岁时习俗。过了春节后的正月,天气渐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节气已接近“春分”之日。“二月二,瓜果蔬菜侪(注:读作chái,意为“都,全”)落地。”旧时百业劳动者准备开始一年的劳作,繁重的生产需要健强的身体;所以要在开春前进行“撑撑腰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月二”这个平湖独特的岁时习俗。“蜜长糕”又名“撑腰糕”,也就成为民间深受大家喜爱的岁时食品。
8、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1《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21、二月二抒怀
公差告退退无休,添载私营拼老秋。汗马加鞭催望眼,云龙祈雨盼抬头。
书刊梦话当调笑,酒泡诗囊漫解愁。借韵能呼三昧醒,不虚熬尽一灯油。
2、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3、《七绝·全唐诗》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4、《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5、二月一日作 白居易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6、木兰 李商隐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7、偈 释志端
来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
烧灰散长江,勿占檀那地。
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3古诗中二月二的习俗:
踏 青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这首诗描写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二月二在唐代也称“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诗文抒写踏青见闻,刻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挑 菜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来青菜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迎 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而已,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撑 腰 糕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清]蔡云:《撑腰糕》
此诗写的是江南一带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二月二这天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着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劳作。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也传之久远。所谓“撑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减肥细腰的女子,这种糕却不能多吃。
扩展阅读:二月心情说说
1、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2、耐心点,坚强点;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3、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4、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5、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6、思路决定出路,气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7、你不可能代替谁负起责任。这里好比沙漠,我们大家只能适应沙漠。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8、把困难举在头上,它就是灭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垫脚石。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10、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11、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心平气和的继续。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12、保护好你的梦想,等到它开花结果的那天,它会让你俯视所有曾经看低你的人。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13、有时候,我们必须闭上嘴,放下骄傲,承认是自己错了。这不是认输,而是成长。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14、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15、你的确要学的有心计,但是记住,永远记住,在社会上要胜利的唯一的方法永远只是一个,那就是实力,永远不用怀疑。
16、不断进取,勇于面对一切困难,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这是生存的法则。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为,最终只能带来更多的危机。
17、我坚信,青春并不仅仅意味着年龄或身体的年轻。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18、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他人总有你看不到的优点,也总有你发现不了的价值,无需对他人的努力评头论足。
19、生活是一部大网络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一月再见,二月你好!
20、成功和失败仿佛是两个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戏,不努力就没有机会,努力进取就有希望。为了梦想,不停进取,去抓住成功的门环,就有可能叩响成功之门!命运全靠自己掌握!
9、二月二,龙抬头!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还是“踏青节”
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有何意义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过去,春季来临,能到田间走一走,对恢复体能、陶冶性情大有好处。其次是农田生产劳动。春游时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进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间的杂草,保证麦苗的正常生长。其三是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据说,春季麦田里的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
诗词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日
白居易(唐)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隐(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这些习俗你知道多少
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祭祀龙神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纳吉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围仓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吃龙鳞
二月二这一天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撑腰糕
农历二月初二,江苏苏州民间有吃“撑腰糕”的习俗,市民们纷纷来到糕点店购买“撑腰糕 ”,期盼一年里平安健康。
炒豆子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早春时节这样养生
今日天气
26日20时至27日20时,新疆西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夹雪;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藏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台湾等地有小雨或阵雨,部分地区有中雨。
多锻炼
到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从而可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感冒。
宜清淡
饮食宜清温平淡,宜温热,忌生冷。应少高脂肪油腻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
龙抬头日,
祝您一年好运从这头到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