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性
1、中国有哪些风俗习惯,在每个节日里都要干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有八个,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0.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2、我国独特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我国独特的风俗习惯我国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矗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等。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劝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除腊八粥外,还有腊八面、腊八蒜等风味食品。它们即可滋补身体,又是喜庆丰收的一种形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3、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我先说我知道的: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端午节的习俗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著名大臣屈原的含义。我国民间为纪念端午节而举行各种活动,如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3、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过年的风俗: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
4、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春节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有踏青郊游的习俗。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病等传统活动。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之夜赏月、祭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6、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人民在这一天争取团圆,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全家围在一起吃年夜饭。除夕夜一起守岁,辞旧迎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点燃爆竹迎新年之意。
5、中国风俗习惯有哪些?
1、贴灶神画像
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2、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3、大扫除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4、团年守岁
过年习俗的民间传说与“祭腊”不同。据民间相传:“年”原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届寒冬将尽新春来迎之际,便四出噬人。古人为防御“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响,把“年”吓跑。
5、祭祖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乡间人家在去法秽、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帖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
6、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7、什么是风俗习惯?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地域性、稳定性、敏感性等特点。
风俗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这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7)风俗习性扩展资料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逐渐形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有些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
还有些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例如,从事畜牧业、农业、林业或渔猎业的各民族,在饮食、居住、出行、服饰、婚姻、丧葬等诸多禁忌、好恶是不同的。
还有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如有些宗教对于教徒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有的慢慢地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8、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9、汉族的风俗习惯
1、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
2、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3、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4、汉族还注意赴宴作客的规矩。入席前后,主客兴辞,互相谦让。坐下之后,主人劝客人吃,然后客人才开始吃。席间不可只顾自己大吃大喝,不要大口喝汤,咕嘟作响,不要吃得啧啧有声,不要专挑食物,据而取之,不要搅和菜汤,不要把咬过的菜放回盘碗里,不要当众剔牙齿,等等。
5、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
(9)风俗习性扩展资料: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0、傣族 风俗习性
一,服装
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
二,纹身
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
三,食物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
四,住房
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五,信仰
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农村中佛寺很多,其组织系统与封建统治机构的组织系统密切配合。在西双版纳,过去未成年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修身为僧。佛教对傣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都具有明显影响。
六,节日
傣族人民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
关门节约当夏历六月中旬,开门节约当九月中旬。从关门节这天到开门节的三个月内,为一年中宗教活动如礼佛、听佛爷讲经等最多的时期,老年人更为频繁。开门节后,才恢复节日前的正常生活。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约当夏历清明后10日,届时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为每年最盛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