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端午风俗
1、端午节穿五毒衣,是哪个地区的习俗?
穿五毒衣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都有,不过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也衍生出了许多的习俗,从一开始的包粽子和赛龙舟,到后来我们也有五毒衣五读鞋,而且还有些地方需要去祭拜五毒庙会。
其实这五毒就是蛇、蝎、蟾蜍、蜈蚣和壁虎。窗户独一的作用习俗来源就是因为端午节是在五月份左右,而五月份天气渐渐炎热起来,非常多的细菌容易繁殖,然后这些毒虫就会开始出没。人们非常容易被这些毒物所咬伤,所以端午节在人们心中还是一个驱除毒物的节日。所以民间就有了穿五毒衣这一习俗,为的就是避免被毒虫叮咬造成身体损害。
因为当时如果被这种毒虫咬伤治疗起来是非常麻烦的,而且有效率也比较低,所以当时的人们都比较害怕这类毒虫,穿五毒衣也表现了当时的人民和毒物作斗争的一个表现。有人也会说那为什么不穿绣有公鸡图案的衣服呢,因为公鸡是这些毒物的天敌,但是民间所想的是用毒物来攻克毒物。也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来驱除毒虫。一般五毒衣都是喜欢给婴儿穿,因为这个时候的婴儿最容易遭受毒虫的叮咬,也是最没有抵抗力的一类人,所以婴儿穿五毒衣的较多。
并且除了民间自己会穿五毒衣之外。有道教和佛教也会给民间送去驱毒虫的符咒,所以说那个时候道教和佛教也是非常关心黎民百姓的,他们之间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
2、徐州的端午节都有什么风俗?
煮鸡蛋吃。插艾草,菖蒲,吃粽子
希望采纳
3、端午节怎么过法?
和家人一起过!休息3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我国各地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撞蛋等风俗。
4、江苏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江苏端午节的风俗有食粽、龙舟竞渡、喝雄黄酒和佩挂香囊
端午食粽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在苏州小巷深处,朱门半掩,厅堂里妯娌婆媳团团围坐,或者就在弹石路边,小藤椅几张围拢来,满目青绿的箬叶,糯米的晶莹,傍晚,就飘来了香气,还有要好乡邻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味道咸淡,卖相如何,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是苏州人津津乐道的佐餐美食。
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苏州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当为“胥门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诗人邵长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到清朝,苏州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众多,“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
端午风俗无论南北,都有龙事,只是北方用以祈雨,而南方模拟竞渡。南北朝时,竞渡习俗广泛传播,唐敬宗曾下诏命地方官修造龙舟二十艘,宋太宗淳化三年到开封金明池观看竞渡。明清两代,宫廷中端午龙舟表演。清代自顺治康熙起,每年端午,大都要在西苑以龙舟竞渡酬节。
五月自古被称为毒月、恶月,百事多有禁忌。道观,寺庙向施主赠送佩带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因为艾草、菖蒲以及雄黄都有驱虫杀毒作用,过端午节洗艾水澡、悬艾、缠五色丝、饮雄黄酒等,成了普遍的习俗,都是为了驱邪消灾。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称佩帏、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端午节,苏州风俗要戴香囊。吴中风俗历来竞尚丽巧,旧时绣制香囊是一项极重要的女红,每到端午节前夕,闺阁女子媳妇妯娌们就要早做准备,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设计好新奇的文饰,再巧加刺绣,有十二生肖、狮子、双鱼、盘肠、花草、珍禽、瑞兽、蔬菜、瓜果等吉祥图案,香囊形状则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鸡心形、菱形、斗形、月牙形、扇面形等等,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款式极为精美,或者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香囊多以棉布、丝绸为材,工艺讲究,需裁剪、刺绣、挖补、粘贴、缠绕,闺阁中各展手段显示本领,争奇斗巧,一旦完成,到时候拿出来交流品评,互相馈赠,“兰闺彩伴,各赌针神,炫巽争奇,互相投赠,新制日增。”
端午香囊常用中草药除了雄黄,朱砂、香药外,还有其他中药材,如化浊驱瘟的苍术、白芷、菖蒲、冰片、牛黄、川芎、辛夷、艾草等。还有另类的蚌粉,如《岁时杂记》“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旧俗,过了端午节就会把佩戴过的香囊扔掉,以弃除瘟病,今不多见。
5、徐州民俗有哪些主要特点
节日习俗丰富多彩
正月十五赏灯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亲习俗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求雨习俗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生活习俗别具特色
服饰 男子均穿长袍马褂,女子上穿大襟袄、大襟衫,腰系长裙,下穿长裤。
颜色 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爱穿蓝色,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
鞋 徐州人穿鞋盛行“双道脸”
帽子 男子多毡帽、瓜皮帽、礼帽、草帽、女子多项蓝布手巾或表丝巾,儿童有“福巾”、“老头帽”。
居住 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杂院
婚丧嫁娶
喜事要“闹”,越闹越喜,闹亲闹喜闹红火。不闹就没了滋味。一个“闹”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调。但徐州人闹而不野,有着教养上的分寸和礼数上的讲究。没有狂欢节式的歇斯底里。如徐州人的“闹洞房”,一般都较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责。这或许是徐州“近齐鲁,尚儒学”的原故吧。徐州地区兴“送房”,众人围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欢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还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如《撒帐歌》:“一把麸(福)子,一把枣(早),明年生个白胖小。”闹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子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徐州人叫“喜丧”。扬幡动乐、披麻戴孝的仪式中,确也升扬着一种隆重与庄严的气氛。
“腊八粥”
据民俗学家的介绍,农历十二月吃“腊八粥”和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重阳吃糕等习俗是同样重要的风俗习惯。每到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腊八粥,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民俗把这一天叫“小年”。据说,“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这样的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腊八是佛教的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于是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 一天吃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
6、端午节快到了,全国各地都有哪些奇葩的习俗?
坐标江苏徐州,端午节要在太阳升起之前采摘回来各种树叶子(这个好玩),和艾叶一起煮鸡蛋和大蒜吃,还要用这个水洗澡。最后要在手腕和脖子上系上彩色的绳子,等到下雨才可以摘下来。
7、我们江苏省在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200字
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有五毒版图、菖蒲艾叶、钟馗像、权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
而在江南地区,还有独特的驱毒避邪习俗——消赤口白舌;悬钟馗、关帝画像于堂上,像前供瓶,内插菖蒲艾叶,门户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红纸之菖蒲艾叶;用红纸书写下述词句张贴于门外,均系去除邪气之意。
仪征县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8、徐州风俗 节日大全
我是徐州东部的,我们那是腊月二十四祭灶,但不叫小年,我们那里小年是六月初一,不知道上面一些回答里是不是被主流宣传的弄迷糊了还是真的跟我们不一样,。嗯!
9、徐州有那些风俗?
除了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的,春节端午等以外,
还有我们独有的伏羊节,啤酒节,忌彭祖,拜刘邦等,
梆子戏和柳琴戏 槐花节 马庄民俗文化节 中国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古来民俗尚武
徐州体育项目众多,古来民俗尚武。4000年前称“大彭国”时,即有了彭祖气功。春秋时期,游泳活动颇盛。汉画像石中有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生动刻绘。这些活动项目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徐州市于1958年获“全国学校体育红旗市”称号。沛县、铜山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徐州市两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向国家、省队等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达650人,宫鲁鸣、邢爱兰等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比赛。古代足球活动于清代中叶基本停止,但徐州沛县尚有此活动。徐州也获得“足球城”的称号。沛县素有“武术之乡”之称,且武术流派多,拳路广,武术活动具有传统性。邳州 老城西北方,有一个祁家村。因为这个村里的人世代喜爱下象棋,被称为“棋村”。 ◆正月十五赏灯 正月十五赏灯,徐州城中点灯、放炮竹、点“滴溜金儿”。往东至古邳、邳县一带,鞭炮和灯少了,多出了“抛扫帚”火把的游戏。再往东至新沂一带,活动方式与邳县略同,但玩火把的时间,却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亲习俗 娶亲之日,徐州一带女方必须在中午12时前到达男家,但丰县西北数乡、新沂东南部数乡,女方到达男家的时间则必须在日落之后。
求雨习俗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龙王庙烧香、抬龙王像游街求祈,认为“龙王一张嘴,遍地都是水”。往东至邳县,求龙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渊德公的内容。再往东至新沂,求龙王仅是第一步,随着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渊德公,求关圣帝君和地藏王菩萨。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爷),爆米花、炒糖豆表示惊蜇打雷。用柴木灰圈仓,仓中放铜元,以祈富贵,并用敲床桄、照烛光的方式诅咒毒虫。邳 县一带,用草木灰圈仓,仓中埋五谷杂粮,祈五谷丰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虫。再往东至新沂一带,草木灰圈的仓中放炒熟了的杂粮,引鸟雀来啄食,名为“吃虫”,以为可以使农作物免遭虫害。
生活习俗 服饰 男子均穿长袍马褂,女子上穿大襟袄、大襟衫,腰系长裙,下穿长裤。 颜色 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爱穿蓝色,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 鞋 徐州人穿鞋盛行“双道脸” 帽子 男子多毡帽、瓜皮帽、礼帽、草帽、女子多项蓝布手巾或表丝巾,儿童有“福巾”、“老头帽”。 居住 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杂院
“腊八粥” 据民俗学家的介绍,农历十二月吃“腊八粥”和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重阳吃糕等习俗是同样重要的风俗习惯。每到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兜睦鞍?粥,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民俗把这一天叫“小年”。据说,“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这样的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腊八是佛教的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于是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 一天吃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