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风俗
1、共和前期的罗马,罗马人的饮食为何如此简朴?
公元前2世纪以前,罗马人的饮食简朴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是当时较为落后的小农经济、外部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崇尚艰苦朴素的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相对落后的小农经济众所周知,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到大征服之前的将近五百年的时间里,罗马一直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农业社会。罗马社会的各种风俗习惯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罗马城诞生之初,罗马的城市边界就是用耕种田地的牛群在土地上划出沟壑来限定的;罗马古老的婚礼中的“麦饼联礼”仪式——即在婚礼上将用麦子做成的麦饼敬献给神灵,这一仪式的名称就是来源于农民种植谷物;还有罗马有许多古老的传统节日,例如春神节,酒神节等都与古罗马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从这些涉及到古罗马生活方方面面的风俗习惯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农业对于古罗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蒙森所认为的那样:“传说和信仰、法律和风俗,无论在意大利人或希腊人那里,始终与农业相联系。”
同时,在古代罗马人的眼中,从事农业生产是一切职业中最好的,而且他们以自己是农业民族而倍感自豪。难怪阿庇安如此评价:“内地生活有农业和宁静的乐趣。虽然农业的利益可能比商业利益要少一点,但是比较靠得住,同时也安全地多。”因此,“古罗马的作家从老加图到维吉尔及以后的作家均将淳朴的农业社会视为罗马的黄金时代。”出于对当时罗马社会经济条件的考虑,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古罗马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该法的部分条款就充分体现了古罗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鼓励,并以立法形式对农民利益予以充分的保护。《十二铜表法》的第七表“土地权利法”中对土地的占有、买卖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利,而且还在第八表“伤害法”中规定夜间在耕地上偷割庄稼或放养牲畜是极大的犯罪。犯者若为成人将被判处绞刑以献祭谷神——这一惩罚在当时比对谋杀罪的判罚更为严厉;犯者若未成年则应在大法官命令下受鞭刑,并处以所造成损失的两倍罚款。
罗马通过成文法的明确规定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胜利,罗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但当时主宰罗马经济的基础仍然是农业。正如韦尔斯所描述的那样:“公元前五世纪的后半叶,罗马依然是一个自由农民的贵族社会。面积四百平方英里,人口肯定不超过十五万,几乎全部散居在乡间,分为十七个区或农业部落。大多数家庭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和一所房子……大多数耕种谷物,间或在一条条的地上种植葡萄和橄榄。在附近公地上放牧几头牛,衣服和简单农具都是在家里自制的。偶尔在特殊时节才进入那个设防的城镇,……用谷物、油和酒来换取盐或粗糙的铁制工具和武器。”
这样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罗马人的时间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闲时还要参军,使得罗马人一方面没有其他更多的时间从事除农业之外的其他经济活动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落后,土地的生产能力毕竟有限。在收成较好的时候,罗马的小农家庭能基本做到自给自足,但却没有富余的农产品可以用于奢华的消费。
通过不断地向外殖民扩张和土地分配政策,罗马基本解决了其土地问题,几乎每一个渴望得到一块土地的人都能得到满足。由于当时农业的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罗马农产品的产量相对较低,为了能从土地上收获足够多的粮食,罗马必须勤劳耕作。因此,从事农业是共和前期罗马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面,几乎占据了罗马人除参加战争之外的所有时间。
同时,农业作为当时罗马人生存的唯一来源,罗马人对自己的这一职业十分重视,就连地位较高的罗马贵族都安于农业生产,而且他们“参与劳作的情形不亚于佃户与农民,他亲自检查并参与他的一切事情,富人们认为好农民就是对他们的最高赞辞。他的家就在农村,城里面只有一处寓所,那也只是供他在城里办事方便,或为在天气炎热时刻去呼吸一下新鲜纯净空气”。
2、与农业发展迥然不同的则是罗马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不发达在古代意大利,由于其自身天然条件的限制,各种矿藏相当稀少,黄金和银的蕴藏量极低,甚至连铁和铜的开采也仅限于埃特鲁里亚的狭长地带。这种资源有限的现实,使得罗马人从事工业生产缺乏了天然的条件和优势,因此,其工业品的生产规模较小,且从事人员很少,很多工业产品基本都由不成规模的手工作坊来完成。那里生产的工业品很大部分是罗马人日常生活所需的农具和一些家庭生活用品。当然罗马出于现实的需求也会生产一些诸如武器、防卫用具等军备用品。此外,古代罗马早期的商业贸易也并不发达。这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的种类较少,商人的地位极低和商品交换的媒介发展落后等三个主要方面。
历史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罗马的商业首先是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当时作为商品交换的对象主要限于一些如食盐、衣服等之类的生活必需品。
同时,古罗马的商人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边缘化群体,他们人数少,地位低,且不受法律的保护。尤其到了公元前284年,“克劳狄乌斯法令”颁布后,罗马的元老贵族还被明令禁止直接从事工商业活动。
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古罗马商业贸易的正常发展。此外,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最能充分反映一个国家商业贸易程度的指标之一。而在罗马共和前期,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这也充分反映了其商业贸易的有限发展。据记载,直到公元前325年,罗马才开始铸造金属货币。而在货币还没有产生之初,罗马人则同通过物物交换或者用牛和绵羊来交换,后来还曾使用过青铜。
根据《十二铜表法》第八表里记载,当时罗马的罚金是以青铜的重量来计算的。例如第八表的第三款规定,奴隶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了自由人的骨头要交纳150镑的铜作为罚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以上所列举的种种原因,使古罗马占统治地位的小农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同时,其他经济成分却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得不到快速的发展。也正是这种相对独立和分散的小农经济,构成了共和前期古罗马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土地不能超负荷使用的规律性,农作物产量的有限等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罗马人简朴的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数百年间其陆续进行的千百次的大小战争是分不开的。但是在第三次布匿战争胜利之前,“罗马人的生存环境十分险恶,民不多,国亦小,四周强敌如林”。罗马一直处在危险的境地之中,稍不小心,就会遭来灭顶之灾。这样险恶的外部环境不仅严重影响了罗马农业的生产,同时罗马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而不能贪图享受,麻痹大意,要学会在强敌包围的困难处境中求得生存。
罗马刚建城之初,还只是一个位于台伯河东岸拉丁姆地区的小城邦。对于一个新建的城邦来说,当时罗马的地位十分低微,甚至其生存都岌岌可危,在很多情况下它不得不受到其他民族的统治。直至公元前510年,罗马通过各种努力才最终驱逐了伊达拉里亚末代王塔克文,翌年才成功建立了共和国。然而在共和国建立的最初的近百年间,它的外交处境也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在它的北部,伊达拉里亚人凭借其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牢牢地控制着罗马所在的整个中部意大利。同时,塔克文家族的残余势力对罗马这个小城邦虎视眈眈,正不断寻求复辟的机会。此外,位于罗马的东部和南部,还常有各种山地部落屡屡进犯,这其中有萨宾人、厄魁人和沃尔斯奇人。
情况更为严峻的是,相邻的一些拉丁城市也拒不承认罗马的领导地位,反而纷纷将矛头指向罗马。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罗马人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4世纪,罗马曾遭到了高卢人的猛烈地侵袭。公元前390年的阿里亚会战中,罗马终因力量单薄而被高卢打败。罗马只能派出军政官和高卢人进行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规定,以1000磅黄金作为高卢人撤出罗马城的条件。
这样的约定对罗马人来说,绝对是难以接受的痛苦决定和耻辱。然而这种耻辱却还因为高卢人的卑鄙手段而进一步加深了。因为高卢人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不公正的秤砣。当罗马军政官提出强烈抗议时,狂妄而傲慢的高卢人索性把剑放在秤盘上,并耻笑罗马人:“被征服者就该倒霉。”
然而在不久之后的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中,罗马人再一次经受了战败的耻辱。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在蓬提乌斯将军的领导下,把罗马军队包围在考狄昂山峡,并逼迫他们投降。罗马士兵由于缺乏粮食和过度劳累,不得不缴械投降。萨姆尼特人为了炫耀胜利,要求罗马士兵排队通过由三支长矛架成的象征着耻辱和屈从的轭门。当这一消息传到罗马国内时,举国上下百姓们哀伤不已。因为他们认为从轭门下通过所带来的耻辱远远胜于战场上的死亡。可见,当时的罗马为周围强敌的困乏所迫,不得不接受这些耻辱的条件。
正是共和初期这种种忧患和威胁时刻提醒着罗马人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在面临周围强敌林立,随时可能亡国灭种的环境下,罗马人非常清醒地明白他们应该持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因此,在这种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不得不艰苦地生活、工作和战斗,不可能过舒适和豪华的生活。
共和前期,罗马人继承了先人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人们勤劳勇敢,衣食简朴,不追求奢华享受。那时的罗马人满足于每日简单的粗茶淡饭、朴素的衣服和简陋的住房。即使贵族也是“用斧用犁,亲自动手,只食粗茶淡饭而干劲十足,穿的是家中自行纺织的衣服”。
直到大约公元前3世纪,这一社会风气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罗马人的饮食依然像从前一样简单而朴素,那时人们居住的房屋外观也毫不奢华,室内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日常生活用品也非常简单实用。那时,就连地位最为尊贵的元老们在议事厅里开会商谈国是时,坐的也是硬木板凳,甚至为了节约,在寒冷的冬天他们也不会生火取暖。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种身着华丽的衣服,佩带昂贵的珠宝,以及食用精美的食物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罗马人秉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他们崇尚俭朴,对奢侈深恶痛绝,而那些贪图享受、饮食奢侈的人不仅会受到人们的唾弃,甚至还会遭遇法律的制裁。曾经就有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布匿战争前,一位执政官只因家里的银器超过10磅便遭到处罚。”
共和前期的罗马人不仅在生活中秉承了淳朴节俭的传统美德,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恪守廉洁奉公的原则。据记载,公元前503年,一位担任过四次执政官的人——普布利乌斯·瓦列利乌斯与世长辞后,因缺少殡葬费用,每位男子献出一个夸尔塔利乌斯埋葬了他。
另一位曾担任过执政官的曼尼乌斯·库里乌斯在各种对外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在战胜萨莫奈人、萨宾人和皮洛士之后,正可谓是衣锦还乡,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了,但是回到乡间后的他仍旧过着俭朴的生活。甚至当萨莫奈人试图用一大块黄金贿赂他时,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说:“在我看来,拥有黄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能统治拥有黄金的人才是了不起。”。
因此,在描述共和前期的罗马这段历史时,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就高度赞扬说:“希腊人无论有多少职员监视着他,还是不能阻止他盗用公款,而罗马人则不然,他们使用很多公款,而被发觉的贪赃枉法的案例却很少。“著名史家李维更是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比罗马更强大,有过更纯洁的道德和更多样的范例,也没有任何国家如此长期地杜绝奢侈和贪婪,如此高度而又持续地崇尚节俭和安于贫困。”
虽然他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有夸张的嫌疑,但是我们的确不可否认,在共和前期的罗马确实普遍存在着以“质朴务实,忠勇爱国和遵纪守法”为核心的传统美德。
2、古罗马人有什么特点?
1、荣誉至上
罗马的贵族仅仅意味着拥有荣誉,但与拥有财富则是毫无联系的。
2、罗马人很看重“廉洁”
也许当权力无法直接转化为财富的时候,人们对权力的追求就会大打折扣吧。
另一方面,虽然罗马早期的共和制对贵族有极大的“优惠”(这点在其后的时间里逐渐得到了改善),但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义务。也许当时的罗马平民反而可以说是“无官一身轻吧”。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
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是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人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具翻铸成青铜肖像的。
3、古罗马人有什么独特的雕刻风俗?
罗马人崇拜祖先。很早就开始用石膏或蜡从死人脸上翻下模子,并绘彩制成真实感很强的面具,安放在家中。并有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将所有的祖先肖像都搬出来参加仪式的习俗。从死者脸上拓制面具的做法始干古埃及,可能是伊特鲁里亚人将这种做法传给了古罗马人。现藏罗马市政博物馆的等身大石雕《手捧祖先遗像的罗马贵族》是公元30年左右的作品。这件雕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罗马人制作肖像雕塑的风俗。古罗马人特别是罗马贵族将制作面具作为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这是古罗马肖像雕刻发达的根本原因。
4、古罗马过迎新年的农神节习俗是什么?
古罗马过迎新年的农神节习俗是:
人们会在这天举行各种派对和狂欢活动,奴隶主需要服侍他们的奴隶。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公共宴会,还可以领取城市广场上的礼物。
5、古罗马有哪些让现代人觉得奇葩的风俗?
在古罗马,尿是一门大买卖,政府甚至还给卖尿专门定税。还有人专门以收集尿液为生。
6、罗马的家庭和习俗
罗马人最初用铁来制作戒指,后来受希腊人影响,开始用黄金做戒指。但是起初纯金戒指仅供派遣国外的使者佩戴。外交官在任职地区佩戴纯金戒指以显示他们所处地位的崇高。这种规定后来放宽了,元老院议员、执政官、政府的高级官吏等有特权的人都可以戴,逐渐地自由民,士兵等也都准许佩戴金戒指了,但改变了奴隶身份的人则只许戴银的,奴隶则只可以戴铁的。
经过几个世纪,到君士坦丁大帝时(公元六世纪),任何人都可以戴金戒指了。据罗马的哲学家辛尼加(公元前一世纪)的记载,当时的元老院议员们双手戴六个戒指,夏天和冬天佩戴戒指的重量各不相同。公元三世纪的罗马皇帝伊拉噶巴拉斯由于疯狂奢侈而被暗杀。他以不重复戴同一戒指戴戒指的学问而闻名。
古罗马的饮食习俗
富庶的家庭一般都有专门的厨房,内置贴面的长条型石头或砖砌的多眼炉灶,灶口为半圆形,食物可以直接放在上面烹制或放在三角架上烹制。最初食物只是简单地被煮熟、烤熟或炸熟,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烹调已经被视为一种艺术而变得精妙绝伦。用牛奶和蜂蜜烹制食物已经逐渐变得很平常,富于想象力的食谱开始广为流传。一个好厨师,应该是制作博泰拉和法斯米娜的专家,能配上肉或鱼烹制出多种水果、肉类和蔬菜馅饼,还应该能使用各种不同的器具和模具制作出一种外表看上去与原材料完全不同的菜肴。当然,最精美的菜肴从未替代过那些几乎很少或不需要加工的食物,比如鸡蛋和橄榄,或者如小扁豆、粟米、葡萄、松子、榛子和椰枣等,它们通常都是宴会的头盘。
根据保存在古文献中的食谱,罗马人在菜肴中大量使用香料(特别是花椒)和蜂蜜,这表明罗马人喜欢“酸甜”、辛辣和含香料的食物。
晚饭是罗马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后发展为拥有精美菜肴的社交宴会。早餐是小事一桩,面包、奶酪或前一天剩下的食品就够用了。午餐甚至更马虎了,通常是到小酒馆买点吃的在大街上就吃了。公共饮食场所出售香肠、鱼、小扁豆、水果、面包圈、蛋糕尤其是酒。
7、罗马过国庆节的习俗10字
罗马:钟声齐鸣载歌载舞
罗马是以7月4日独立日为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各地居民自发地举行庆祝游行。一般情况下,这天参加游行的民众可以选择各式各样的化妆,组成家庭小乐队,有的亲朋好友甚至祖孙几辈人一起,载歌载舞,拥上街头。大街上更是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各式彩车、模型车、杂技车等同欢乐的人群一起,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游行结束后,人们聚集在公园或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欢度这一盛大的节日。
8、在古罗马,罗马人的一日三餐吃些什么,有什么特有美食吗?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通过饮食文化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基本现状。对罗马人而言,自罗慕露斯建城到罗马帝国分裂,他们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开始的节制转向帝国时期的奢华。其原由主要与罗马的地域扩张有关。
一、古罗马人饮食文化从节制到奢侈的转向
建城初期的罗马———正如伏尔泰在枟风俗伦枠中所说那样:“是向另一民族寻求法律和神祗的、弱小的、不开化的民族。”国力极弱,国土面积小,几乎没有经济发展,“罗马初期的国王就是一些强盗头目”。在这样一群“强盗头目”的带领下,罗马四处征战,不过为了“邻族女子和财务”。抢来的财务由全体成员共同分配,所以这一时期的罗马饮食与其说节制,不如说基本上是有什么吃什么。但是,随着罗马四处征战,其疆域面积不断增加,国力也快速增强,经济和农业也有了缓慢发展。到罗马共和国时期,尤其征服了希腊之后,罗马的饮食文化有了明显变化。但此时的变化仅比初期稍好,而且比较节制。
因为此时的罗马人对饮食的要求不高,且受到希腊哲学影响,普遍认为饮食的唯一目的就是填饱肚子。所以,无论贵族、公职人员,还是平民,一日三餐吃得非常简单。总的说,罗马共和末期以前,人们的饮食并不富余,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崇尚清贫和节俭,直到布匿战争时期,罗马人的生活依然以简朴著称。
从公元前2世纪起,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服战争,罗马渐渐从一个台伯河畔的小城邦发展壮大成为地中海实力最强的霸国。紧接着,罗马确立其海外霸权,从各被征服之地搜刮大量财富。在与希腊和东方世界接触日益增多,开阔了眼界的同时,罗马人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作风也与共和早期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对穷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稀粥面包;但对富人来说就不同了。
首先,食物种类大大丰富,出现了各样鱼类和海产品,蔬菜种类也大大增加。一份公元2世纪的菜单中,有爱琴海萨莫斯岛的孔雀、小亚细亚菲利吉亚的松鸡、波斯的鹤,希腊北部安布拉齐亚的羔羊、黑海的金枪鱼、西班牙布尔提苏斯港的八目鳗鱼、开俄斯岛的核桃、埃及的椰枣和西班牙的栎子、棋榛等等。
其次,他们身体力行四处寻找美食。有个例子说,阿皮西乌斯是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他为了吃到个头比较大的对虾而亲自渡海去利比亚,但是到了后才发现那里的对虾还不如自己家乡的大,就立刻又返回去了。他们不怕折腾浪费,只为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财富,大肆铺张,经常举办豪华的家庭宴会。
再次,对用餐的气氛的讲究。当时罗马人非常注重餐厅的选址,有与一年四季相搭配不同的餐厅,还特别重视内部装饰,尼禄的府邸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餐具也由起初简单制作的木质餐具变为更为奢华、彰显身份的陶制餐具、金银制餐具。
最后,为吃下所有美食,罗马人发明了一种消食法———羽毛消食法。这在共和末期就已经盛行。羽毛消食法,即当人再也吃不下的时候,用羽毛捅喉咙使人进行呕吐,然后再重新进食;还有催吐剂、蒸汽浴等等方法。
二、古罗马人饮食文化转向奢侈为重的原因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东征,对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是撼动。紧随其后的希腊化时期可说是希腊世界和北非、西亚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对于那些覆灭的小国城邦上,也体现在对其后的罗马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文学、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还表现在饮食习惯变化上。
希腊人在饮食上颇为节制,主食为大麦,有麦片粥和大麦饼。由于土地贫瘠、山地林立,希腊不丰产谷物,只盛产橄榄和葡萄,这就决定了希腊人日常主食不会丰盛,希腊城邦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粮食贸易占雅典城邦对外贸易很大一部分,而粮商的广泛活动是古雅典时期的一个奇特现象。
希腊节制的饮食习惯对于征服了它的古罗马来说,尤其对共和前期的罗马是有影响的。柏拉图说:“把社会成员分三个等级,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代表了三种美德,统治者美德是智慧;守卫者美德是勇敢;劳动者美德是节制。”
德谟克利特说:“无节制的欲望是儿童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成人的事情。”节制欲望是一个成年人基本的素质。而亚里士多德也主张城邦居民过有节制的生活,要简朴。罗马人敬仰有知识的哲学家,在征服希腊后,他们曾将1000名左右有文化的希腊人带回罗马,妥善安置。从罗马本国来看,此时整个罗马都将节制看作美德,因此担任公职的公民必须具有节制的品德。
除了希腊人节制思想的影响外,罗马本国国内的因素也十分重要。罗马社会形成初期,不断受到强敌围攻,为生存他们与敌人战斗了好几个世纪,这使罗马人养成了好战个性。共和国末期以前的罗马人生活极简单,就是战争和抢夺战利品,而财富和女人只有通过战争胜利的手段才能得到。罗马对于年轻人的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其好战、隐忍、自律的性格。罗马人的特性及罗马共和前期连年征战的情况,就决定了罗马人不可能将太多注意力放在吃饭这种小事上,只要能填饱肚子继续战斗就可以了。
古罗马的饮食从早期的节制到后期的奢华,除一般意义上知晓的,反映古代罗马人生活质量提高和文明程度提升以外,还有更深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首先,罗马人节制生活的转变与它对外征战取得的胜利有很大关系。
李维道:“公元前186年,从亚洲回来的军队开始将国外的奢侈品带回罗马。除了在当时已属奢华家具的单腿桌子和餐具柜,还有青铜卧榻,贵重帷帘,手织贵毯以及其他纺织品。这些奢侈品最初都是他们引进的。”旧的道德准则被抛弃,新的取而代之。罗马陷入昏睡,失去警惕,沉溺于声色犬马。”
以上这些表明,随着对外征战的胜利,罗马完全沉溺于随之而来的东方国家的战利品中。
此时罗马富人已厌恶了罗马本地的食物,认为只有那些穷困的贫民才会吃本地菜。他们视那些外来、昂贵的东西为美味,餐桌上聚集了各地方的奇珍佳肴。而对外征服战争不仅给罗马带来了大量金银财宝,还缓解了罗马国内的粮食紧张状况;同时给罗马带来许多新奇的奢侈品。在这些东西面前,罗马很快就放弃了共和国前期的节制美德,韦利奥斯写道:“国家炫耀财富之后,紧跟着便是私人生活奢侈。”
其次,罗马人节制生活的转变与其自身经济的发展有关。罗马的扩张到罗马帝国的建立,海陆都呈现和平的局面,这对罗马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互相竞逐的国家已经被消灭了,现在的竞争只是商人们之间纯经济的抗衡。”
由此可见,随着罗马建立了统一政权,整个地中海地区内的贸易反而被激活。而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奥古斯都及其后几任继承者都采取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这对“私人创业发家”是极好的机会。所以,奥古斯都时代罗马帝国经济迅速发展,帝国内商业活动焕然复兴显著增长,国内国外贸易活动大大增加,经济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国民财富的积累增加。同时,帝国境内的统一环境大大促进了帝国内的商品流通和交换,罗马人想吃到埃及、叙利亚的食物也不再是难事。
再次,罗马皇帝推行的政策。共和末期的内战严重阻碍了罗马经济的发展。帝国新建后,奥古斯都为避免干预经济生活采用自由贸易政策。这政策的结果非常好,促使罗马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此外,调度运输问题的解决也方便了将各地食物运送到罗马。罗马皇帝为满足军事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道路建造,不但促进了商业和私人交易的发展,也为富人们满足自己口欲提供了便捷之路。都会化运动则是罗马皇帝在东方和西方推行的一种发展城市生活的政策,并因此逐渐建立了一些新的城市中心。这些城市中心的居民多是由最富裕、最文明的人组成的特权者,包括地主和店家,而其他居民必须为他们劳动。这些富裕的特权者尽其所能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采取与城市有关的一切享受方式,皇帝也可以因此得到兵士补充和军官,所以乐见其成,甚至颁布了一项为国家义务效劳制度,致使奴隶越来越多。
最后,罗马人后来重视饮宴,大肆铺张浪费,也有政治上的原因。阿庇安他的枟罗马史枠中数次提到“贿选”。他明明白白提到凯撒喜欢拿钱贿赂选民投票给他,为此还负了很多债。可见,“贿选”这一行为在罗马共和末期就很常见。而郭长刚在其所著枟失落的文明:古罗马枠中提到,在共和国末期,罗马城有近30万的破产自由民。这些自由民没有财产不想工作,但他们手中有选票,任何想要当选公职的人都不可能忽视这一批人。所以,为争取到他们的选票,候选人就不得不满足他们所提条件,让他们玩得开心,吃得更开心。于是,饮宴渐渐发展成罗马人开展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里,破产自由民和平民能够跟贵族共处一室同享美食,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暂时抛开,由此获得了一种相对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