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风俗娘娘艺术

风俗娘娘艺术

发布时间: 2022-08-20 09:35:15

1、风俗画的特点

北宋风俗画的特来点
两宋自时期,随着城市集镇的迅速发展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迎合城市平民审美趣味的通俗文艺蓬勃兴起,在绘画领域,以表现城市民间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也空前繁荣。宋代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交换、贸易、市民活动等,可见画家观察民间社会生活是非常深入而仔细的。

北宋末年,风俗画的创作也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如当时的画院画师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即是一件旷世名作。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北宋风俗画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宝岛台湾有一些奇特的习俗,关于台湾的民俗文化和节日你了解多少?

台湾有很多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台湾的元宵灯会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里会有一些独特的祭祀习俗。除此之外,还有文化祭。

3、春节的风俗与习惯传说是什么?

春节的风俗与习惯: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窗花与“福”字、贴年画、燃爆竹、办年货。

传说:年兽的传说。

一、风俗习惯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3、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4、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5、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6、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7、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8、办年货

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二、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4、过春节请送爷爷娘娘是什么习俗?

春节祭祖,是我国农村传统风俗之一。意在通过春节祭祖表达对先祖的敬重、缅怀之情,让先祖神灵保佑子孙平安健、兴旺发达。
因为各地风俗不同,所以春节祭祖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山东无棣县,过春节时有请“爷爷娘娘”和送“爷爷娘娘”(“爷爷娘娘”即自家先祖)的习俗,这是当地最隆重的祭祖形式。 对待祭祖,当地人是极为重视的。在大年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恭恭敬敬地将“家堂”挂在堂屋正中,并将提前准备好的鸡鸭鱼肉、干鲜水果等供品摆满贡桌。祭祖活动从大年三十儿凌晨请“爷爷娘娘”(就是请先祖回家过年)开始。没等天亮,同族兄弟们就早早起床一起来到村外,朝自家祖坟方向跪下磕三个头,烧点纸钱,然后鸣放鞭炮,通知先祖回家过年。吃过早饭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着包团圆饺子。
在我们老家,年三十儿晚上吃饺子是非常有讲究的,第一碗和第二碗饺子从锅里盛出来后,要先端到院子中间祭天;第三碗和第四碗饺子要端到“家堂”下面的供桌上祭祖,程序严格。不论是祭天还是祭祖,各家各户都要烧很多纸钱,燃放很多烟花爆竹。烧纸钱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家中年龄最大的长辈才有资格焚烧纸钱,在烧纸钱过程中,全家人都虔诚地跪在地上默默祈祷先祖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家丁兴旺,财源滚滚。在祭祖仪式结束后,晚辈们还要轮流给长辈磕头拜年请安。从大年三十儿晚上开始到大年初一,族人开始相互之间拜年、问安,祝福春节快乐。到了大年初二,要将“爷爷娘娘”送走(上坟祭祖)。天还不亮,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着为“爷爷娘娘”做送行饭。饭做好后,端到供桌上,让先祖享用。等祖先吃饱饭后,家中长辈在“家堂”下烧点纸钱,通知“爷爷娘娘”“回家”。同族兄弟们一起领着“爷爷娘娘”来到自家祖坟前开始上坟祭祖。按照先祖辈分大小,要依次在每座坟前烧很多纸钱,并恳请列祖列宗保佑全家平安幸福。烧完纸钱,然后就开始鸣放鞭炮,各种各样的鞭炮、开天雷、礼花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要持续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先祖们在天有灵,看到子孝孙贤,家中富足,定会含笑九泉。

5、天津有什么风俗

腊八、逛娘娘宫、糖瓜祭灶、年画艺术、破五等。1、腊八。每年的腊月初八,天津人都会煮腊八粥,还会用醋把大蒜泡成绿色的腊八蒜。2、逛娘娘宫。腊月十五之后,娘娘宫一带的商业区会有很多年货,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天津的风俗有腊八、逛娘娘宫、糖瓜祭灶、年画艺术、破五等。

1、腊八。每年的腊月初八,天津人都会煮腊八粥,还会用醋把大蒜泡成绿色的腊八蒜。

2、逛娘娘宫。腊月十五之后,娘娘宫一带的商业区会有很多年货,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3、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糖瓜祭灶的目的是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灶王爷就不会说坏话。

4、年画艺术。天津过年时会贴年画,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

5、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6、北仑特有的民间风俗和艺术有哪些?

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北仑区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舞蹈,北仑区辖郭巨、柴桥、大矸和长山,民间舞蹈多集中在柴桥、郭巨两地,有造趺、狮子舞、舞龙、车子灯、马灯、高跷、狮子白象等等,这些民间舞蹈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柴桥街道老曹村的狮子白象是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种表演形式。
老曹村的狮子白象系在世老人曹梦鳄(生于1910年)于1927和几个年轻人组建,表演队伍延续至今。旧时北仑区民间艺术活动十分活跃,人民为了祈求菩萨保佑消灾纳福,年年都要举行各种庙会和迎神庙会,如礼拜会、青苗会、稻花会、请龙会等,其中礼拜会是当地人民信奉的的盛会。每逢集会各地的民间艺术队伍便相继集中到柴桥、郭巨、大矸三大集镇举行游行活动。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队伍一个接一个浩浩荡荡,鼓声炮声冲天,乐声歌声绕场,沿途观看群众不计其数。迎神赛会又分大会和小会。如逢大会,赛会活动就要举行三天,按规定的路线队伍到了哪个村,就由哪里的村民负责接待,次日继续行会,游完三日才止,可见当时迎神赛会规模之盛大。除了带有迷信色彩的迎神赛会外,历史上曾举行过两次规模空前,“抗日胜利会”和1949年宁波解放时的“胜利会”。这两次行会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民间艺术队伍,据老年人回忆,这样的大会是前所未有的。老曹村的狮子白象是在长期的民间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逢集会他们就代表村去参加庆贺,因为队伍有一狮一象组成,形式独特,民间视白象为吉祥,因此节目倍受群众欢迎。1949年前狮子白象由私人组成,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所以他们有时将节目出租给外村参加赛会,道具连表演人员一起租金为600斤谷子一次,收入除表演者分享外,余则用来维修和购置乐器。1949年后村里接管了这只民间文艺队伍,逢年过节代表村上街表演,从此不再对外出租
1985年以后停演多年,1988年后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了生机,老曹村的狮子白象又活跃在街头巷尾。1983--1985年元宵节参加了镇海县闹元宵灯会,以他独特的形式和成功的表演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狮子白象的整个队伍由一只狮子、一只白象、一个大头和尚一付炮担组成,打击乐紧跟其后,队伍出发以炮担为先锋,内装若干支火铳,一般由二人轮流点炮,另有二人为火铳装火药,沿途不断地放炮助威。狮子和白象各为二人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舞头者双手握住头内暗把,人前倾;舞尾者双手抓住头者腰带,身体前弓,屁股顶住狮尾以便拉紧狮衣,舞象者相同。表演时舞尾者跟舞头者而动,按打击乐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做各种动作。第一个出场的动作叫“开场串”,在快速激烈的锣鼓声中,引狮人出场,接着白象紧跟其后,在场子里快速绕场跑串,狮子要做前扑转身动作,以示雄壮,然后音乐转慢,狮子做“猝毛、理毛”,白象做“踏花步”等动作,接着是“白象猝狮子”,狮子卧倒地上,白象用长鼻子给狮子猝毛,从头猝到尾,重复数次,再接狮子白象相互亲嘴咬嘴表现两者亲密无间。其后是“狮子串白象”,白象卧倒在地上,狮子绕场做准备动作,紧接加速前串,从白象背是窜过去,如此反复数次,完成这个动作,要求舞狮的两个演员切配合步调一致,动作干净利落,最后以喷火结束,一般情况下,狮子口内装一支花炮,舞狮头的演员利用间歇和转身的机会点上花炮向四周喷射。引狮人通常打扮成老太形象。头戴老太头套,着长袍,执蒲扇边摇扇边扭腰,在狮子和白象中间穿插扭动,看上去似在指挥狮象,动作较文气,在广场表演时由主要是起维护秩序的作用。 伴奏打击乐为主,有大鼓、扁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组成。"出场窜"、"狮子白象"、"狮子喷火"时打击乐采用快速激烈的锣鼓点子,其余动作一般采用较慢的锣鼓点子。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