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古代嫁妆豪华

古代嫁妆豪华

发布时间: 2022-08-19 07:33:20

1、古代贵族女子出嫁嫁妆最奢侈的是什么物品?

嫁妆里面 习惯上分为内房家伙和外房家伙。 如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之类放在内室的,都属内房家伙;
画桌、琴桌、八仙桌、圈椅等是外房家伙。 从功能上来讲,可分为生活起居类、日用小木器、女工用品三大部分。当然还有些首饰珠宝和钱钱的。
乾隆的十公主的嫁妆
拱抱石朝帽顶一个,嵌二等东珠十颗。 金凤五只,嵌五等东珠二十五颗,内无光七颗,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颗,内乌拉正珠二颗,共重十六两五钱。 金翟鸟一只,嵌硌子一块,碎小正珠十九颗,随金镶青桃花重挂一件,嵌色暗惊纹小正珠八颗,穿色暗惊纹小正珠一百八十人颗,珊瑚坠角三个,连翟鸟共重五两三钱。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东珠二颗。 帽后金花二枝,嵌五等东珠二颗。 金镶珊瑚头箍一围,嵌二等东珠七颗,重四两七钱。 金镶青金方胜垂挂一件,嵌色暗惊纹小正珠二十四颗,守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颗,珊瑚坠角三个,重四两五钱五分。 金镶珊瑚顶圈一围,嵌二等东珠二颗,重五两四钱。 鹅黄辫二条,松万背云二个,珊瑚坠角四个,加间三等正珠四颗,四等正珠四颗: 双正珠坠一幅,计大正珠六颗,二等正珠六颗,加间碎小正珠六颗,金钩重一两七钱五分。 金手镯四对,重三十五两。 金荷连螃蟹簪一对,嵌无光东珠六颗,小正珠二颗,湖珠二十颗,米珠四颗,红宝石九块,蓝宝石两块,锞子一块,重二两一钱。 金莲花盆景簪一对,嵌暴皮三等正珠一颗,湖珠一颗,无光东珠六颗,红宝石十二块,锞子一块,无挺,重一两五钱。 金松灵祝寿簪一对,嵌无光东珠二颗、碎小正珠二颗,米珠十颗,锞子二块,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二块,碧牙么二块,重二两。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盘,计珠一百八颗,珊瑚佛光塔、记念,银镶珠背云,嵌小正珠一颗、米珠四颗,小正珠大坠角,碎小正珠小坠角,加间米珠四颗,金圈八个,连绦结共重一两八钱五分。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盘,计珠一百八颗、珊瑚佛头塔、记念,银镶珠背云,嵌色暗五等正珠一颗,小正珠大坠角,碎小正珠小坠角,加间米珠四颗,银圈八个,连绦结共重一两四钱五分。 珊瑚朝珠一盘,青金佛头塔,金镶绿碧牙么背云,碧牙么大坠角,松石记念,碧牙么黄蓝宝石小坠角,加间色暗暴皮五等正珠四颗。 珊瑚朝珠一盘,催生石佛头塔、铜镶宝石背云,嵌锞子一块,绿晶一块,松石记念,红宝石大坠角,红宝石小坠角二个,蓝宝石小坠角一个,加间无光东珠一颗,小正珠三颗,饭块小正珠十四颗,珊瑚蝠二个。 青石朝珠一盘,珊瑚佛头塔、记念,铜镶嵌背云,红宝石四块,碧牙么一块,蓝宝石二块,碧牙么大坠角,红宝石小坠角,加间假珠四颗。 催生石朝珠一盘,珊瑚佛头塔,记念,松石背云,黄宝石大坠角,碧牙*小坠角,加间饭块小正珠一颗,碎小正珠三颗。 松石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蓝宝石背云,红宝石大坠角,珊瑚记念,红蓝宝石碧牙么小坠角,加间碎小珠四颗。 松石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黄碧牙么大坠角,珊瑚记念,红宝石碧牙么小坠角,加间变色小正珠一颗,饭块小正珠三颗。 蜜腊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记念,坠角,加间碎小正珠四颗。 蜜腊朝珠一盘,碧牙么佛头塔,背云,记念,小坠角,红宝石大坠角,加间碎小正珠三颗,假珠一颗。 酱色缎貂皮袍二件、青缎天马皮袍一件。 酱色缎灰鼠皮袍一件、酱色羊皮袍一件。 酱色细羊皮袍一件、酱色缎上身羊皮,下接银鼠皮袍一件、青缎貂皮褂二件、石青缎貂皮褂一件,石青缎绣八团金龙绍慊皮褂一件、石青缎绣八团白狐慊皮褂一件、青石缎四团夔龙银鼠皮褂一件、青缎灰鼠皮褂二件。以上俱换面改作。 绣五彩缎金龙袍料五匹、绣五彩缎蟒袍料二十三匹、绣五彩纱蟒袍料二匹、织五彩缎八团金龙褂十八匹、绣五彩纱龙袍料三匹、片金二十匹、蟒缎二十匹、大卷闪缎三匹、小卷闪缎三十二匹、洋绒三十卷、妆缎三十匹、上用金寿字缎二匹,大卷八丝缎一百六十四匹、上用缎六匹、大卷宫蚰二十五匹、大卷纱二十二匹、大卷五丝缎一百六十匹。小卷五丝缎七十五匹、潞蚰八十匹、宫纱二十匹、绫一百匹、纺蚰一百匹,共九百四十匹。 金镶玉草筋二双、商银痰盒二件,每件重两八钱、银粉妆盒一对,重三十八两一件,三十七两一件,银执壶一对,每件重二十一两、银茶壶一对,每件重三十两五钱、银盆二件,重九两七钱一件,重十两三钱、银盒一对,重七两五钱一件,重七两四钱一件、商银小碟一对,重二两五钱一件、一两七钱一件、镀金盒一对,重三两一钱一件、三两二钱一件、银杯盘十分,共重三十二两五钱、银壶四把,重十三两二件、银匙上把,每件重六钱、玉杯八件。 象牙木梳十匣、黄杨木梳二十匣、篦子十二匣、大抿二十匣、剔刷一匣、刷牙刮舌十二匣。 摆紫檀格子(即多宝格)用:青汉玉笔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杠头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执壶一件,紫檀座、汉玉仙山一件,乌木商丝座、汉玉鹅一件,紫檀座,擅紫漆案用、汉玉璧磬一件,紫檀架随玉半璧一件、汉玉半壁一件,紫檀座、汉玉磬一样,紫檀商丝架随玉*龙一件、汉玉璧一件,紫檀座、青玉瓶一件,紫檀座、摆黑漆笔砚桌用、汉玉笔架一件,紫檀座、汉玉水盛一件,紫檀座、紫檀画玻璃五屏峰(风)简妆二座(每座随玻璃镜一面)。红雕漆长屉匣十对,雕紫檀长方匣六对、红填漆菊花式捧盒二对。

2、嫁妆绵延十里,古代“十里红妆”有多豪?

自古以来, 中国女子出嫁都有十里红妆的习俗,用来形容女子嫁妆的丰厚之极。旧时的出嫁习俗是由伴娘新娘铺床。在结婚前一天,床上的用品、衣装用品、首饰、被子以及古时的化妆用品等会在亲迎的时候跟着花轿一直到外面。其余的床铺,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什么都有,日常用品无所不包。红妆的队伍会蜿蜒数里从女家一直到夫家。到处都充斥着喜庆如意的气息和家产富足的快意,也称之为“十里红妆”。

从汉朝开始结婚就流行用红色,所以说成红妆。“十里红妆”的习俗是从南宋开始的,南宋政权相对宽松,政府还在大力发展生产,南方地区乃是鱼米之乡,家庭相对而言都比较富庶。所以南方地区特别盛行十里红妆来彰显家事。

一般女子出嫁都会带陪嫁奴婢去夫家,这是女子的私有物。除此之外,还有成箱成想的金银、置办的店铺和地契,还有新娘会穿的数也不清的衣服、布匹。大到家具小到针线,家里的日常物品是一应具有。有个保存完好的婚轿用上好的木头做成,雕的花栩栩如生,用朱漆刷底部。用金箔贴花。在轿上的250个人更是栩栩如生。


因为江浙一带的手工业是比较发达的,所以结婚用的很多器具都是十分精致美丽的。新娘的婚床和花轿是十分豪华。精贵的。由此可见,当时十里红妆的豪。

3、古代公主嫁妆清单,一般有些什么?

1、针线盒,自古针线便是女红的必须品,会不会女红便是判断女子是否可以成为贤妻良母的标准。陪嫁备针线盒有个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做为人尊敬的巧手能干新娘。因此,针线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须品,古时候无论是贫民老百姓还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妆都要备它,婚后更是用它作为生活和消遣的一个工具。
2、压钱箱 ,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古代女子嫁妆清单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
3、鸳鸯枕 ,鸳鸯从古至今都是爱情的永恒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因此也多用来形容相互扶持的,相亲相爱的夫妻。“鸳鸯枕”陪嫁则更是表达了对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4、龙凤毛巾 ,龙凤毛巾,顾名思义一条龙巾,一条凤巾,一般是要准备两条的,新娘新郎各一条。其实,毛巾自古就是喜庆的象征。在新娘的嫁妆上备上毛巾,不仅是为了烘托结婚的喜庆,更是为了表达家人对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们的婚后生活温馨贴意、长长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宝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妆的喜盆要用红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后亲手递给婆婆。婆婆接过喜盆,则证明婆婆正式接纳了媳妇。喜盆中还要放置一些有着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红枣、莲子、桂圆,以寓意早生贵子;大葱和明子,以祝福将来生孩子聪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嫁妆的必备物品。在婚礼前夜,新娘由长辈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堂。婚礼后,还要将新郎和新娘的头发梳在一起,秤之为“结发”,有“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之意。

7、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8、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男方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儿嫁过去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10、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婚庆礼仪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的投资理财,赢得广茂财源。

11、绣花鞋,鞋与“偕”同音,寓意夫妻相亲相爱,长相厮守,在花繁锦绣的美好岁月中白头偕老,共沐生活的瑰丽与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4、嫁妆自古以来就有,古人们的嫁妆有多么的贵?

结婚需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放在现在并不难回答,但是却成为了很多感情的拦路虎,如今高彩礼的现象使得很多有情人留下遗憾,更是让很多男性同胞望而生畏。但在古代结婚的开销远不止现在这么简单,相反古代结婚的压力多来自于女性方面,也就是说嫁女儿是一件十分花钱的活动。自古以来就有着厚嫁之风,甚至因此而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现象,更是诞生了很多人间惨剧。在现在人看来古代的女子地位低下,是无法获得财产继承的,更不要说嫁人之后的基本保障了。但事实却与之相反,古代不但是嫁女儿的开销很大,而且到了一个家庭都难以承担的地步。


古代女子出嫁

另类的女子财产继承

在汉代时女子其实是拥有财产继承权的,如同在《二年律令》之中就曾有记载提及家中如果没有儿子的话,那么女子可以成为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其中说“死毋子男代户”就表明了在古代史女子是可以继承财产的,这也是对女子地位的认可。这一点在《太平御览》里同样能找到答案,其中还讲解了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名为精宗的地主在去世之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夺财产的案件。而在精宗去世前三年,便将八石田产遗留给了自己的女儿。而后精宗的女儿因为过早去世,又将田产交给了精宗女儿的长子。从此也能看出遗产分配上,女子也一样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之中。


古代女子出嫁

但是这也只是少数情况,毕竟也并非所有家族之中都会出现没有子嗣继承的情况。那么这也就产生了另外一种遗产继承的方式,那便是“奁产”,俗称也就是嫁妆。而这种财产继承的方式自古油之,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女子带资出嫁的风俗习惯。而且这些带来的财产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但是终身拥有所有权,而且还能在丈夫去世之后作为自立门户的资本。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这一现象在汉代时更为显著,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是一个典范。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这让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感到羞耻,可即使是这种情况下,卓文君依旧是得到了一笔不错的资产,《史记》之中记载“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足见古人在对待女儿出嫁上,从来都不吝惜钱财,更以此视为一种惯例。


女子出嫁成为负担

等到了宋代时期,女子的嫁妆逐渐增多,而且嫁妆要远远高于彩礼,这也就给但是的百姓增添了很多的负担。比如在《宗法条目》之中就曾有过记载“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钱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这里的意思是说一个女子嫁出去所携带的嫁妆多达五十千,即使是第二次嫁人也仍然需要高达三十千的钱财,而这是男子娶妻话费的两倍之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宋朝时期会出现生了女儿很忧愁,生下男孩却很高兴的原因。看来在古代女子反而更加愁嫁,而不像现在因为彩礼望而却步。


古代女子出嫁

而且宋朝时期生下了女儿则意味着一生都要为其嫁妆做准备,比如在《袁氏世范》之中就记载了“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这一事实。这也是说当时生下女儿的人家需要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前准备嫁妆,这样才不至于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因为没钱而感到尴尬。而且双方新人的结合钱财也是一个新家庭幸福与否的标准,甚至会成为影响婚姻的重要条件,在《书仪·婚仪》之中记载到“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先问聘礼之多少。”也就是说在结婚前双方家庭就会先问好嫁妆多少和聘礼多少,要是都不能满意的话,恐怕只能是棒打鸳鸯了。


古代女子的高嫁妆

也正是因为嫁妆问题导致了恶劣的社会矛盾,本身有机会出嫁的女子也因为无法承担嫁妆的原因而不得不成为剩女。而男子为了能够获得钱粮,也开始对女子有了挑选的余地,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男女失衡的情况,甚至很多女子终身无法出嫁。


嫁妆都需要什么?

在《诗经》中有提到“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么一句,这也意味着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女子出嫁要携带嫁妆的习惯。而这一句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陪嫁妆不但是很普遍,而且嫁妆也象征着一个家庭是否富有,女子出嫁后能够占据多少地位。


古代嫁妆

有关于嫁妆的挑选则五花八门,比如说《左传》之中记载“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这是说但是鲁国的大夫辕颇为了自己的女儿出嫁,不惜将田产作为嫁妆陪嫁。而在考古的发现之中,则有着关于嫁妆的更多描述,比如动物家畜,像是猪、狗等等都是先秦以前陪嫁最为常见的财富。更为直接的则是除去家庭财富以外,以人或者劳动力作为嫁妆的方式,比如经常能听到的陪嫁丫环便是一种。不但是要随着主人家一起出嫁,还要继续服务于新家庭。


司马炎

等到嫁妆发展到了后期则不再是使用具体的物资作为嫁妆,比如《晋书》之中就记载了司马炎在出嫁公主时,直接将嫁妆折现,而这也就开启了之后嫁妆为钱的先河。其中记载:“公主嫁由夫氏,不宜皆为备物,赐钱使足而已。”;这也是一种灵活的转变,但一样也是一种恶性风俗的开端。等到了宋朝及以后,嫁妆的准备也是越发夸张,像是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可能还要因为女儿出嫁而背负债务就如同苏东坡曾借了两百贯钱,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外甥女出嫁。


之所以会造成这中嫁妆越发偏高的现象也很好理解,古人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出嫁之后能够在夫家有一席之地,之后的生活不至于太苦。同时也是长辈对于新人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帮衬一把。但社会的风气却像是连环反应一样,造成了剩女增多,甚至穷苦人家不敢生养女孩,为了能避免将来的负担,遗弃或者杀死,这些都违背了本来的美好初衷,实在是得不偿失。

5、嫁妆在古代有哪些讲究,真的是不丰厚就嫁不出去吗?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还需要嫁妆,而且是必须配备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没有嫁妆,女儿可能面临嫁不出去的风险。即便是嫁出去了,也会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时候必须置办丰厚的嫁妆,有时出嫁的嫁妆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礼还要多。为什么古人在嫁女儿时,如此看重嫁妆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古人结婚也喜欢攀比,怕出的嫁妆少了被亲朋好友笑话。第二:为了提高女儿在婆家的经济地位,嫁妆越多,在婆家越有发言权。如果嫁妆太少,在婆家会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妆属于女人的私人财物,如果有什么变故,女子还可以变卖嫁妆谋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赔本的!


《芈月传》中的媵婚

先秦时期,女子出嫁备嫁妆,被历朝历代效仿!

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词:“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估计很多人很好奇,难道在新疆结婚还要带着嫁妆和妹妹一起出嫁?据说,歌词中那句“领着你的妹妹”,由于翻译错误“妹妹”其实是“伴娘”的意思。其实,在先秦时期,诸侯嫁女的时候,还真是让女儿带着嫁妆,领着妹妹,赶着马车一起出嫁。

根据《左传•成公八年 》记载:“凡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异姓则否。 ”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诸侯嫁女,同姓女儿一起随嫁,而不能使用异性女子作为陪嫁。

什么是“媵”呢?东汉经学家郑玄在《仪礼•士昏礼》中解释说:“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意思是说,古代诸侯嫁女,必须以侄女或者女儿的妹妹一起跟从随嫁一夫,称之为“媵”。

而这个“媵”原本的含义指的是随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现在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道理是差不多的。当然,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五张羊皮换宰相

比如在司马迁《史记•秦始本纪》中记载:“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於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用璧玉、良马贿赂虞国借道伐虢。在灭了虢国以后,又灭了虞国,并俘虏了虞国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虏的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仆送到秦国。《史记》当中的“媵於秦”,其实就是将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的嫁妆,一起送到秦国。

据说,春秋时期诸侯嫁女,会铸造青铜器作为嫁妆。青铜器上的铭文会记载出嫁女子的身份、称谓、祝福语等相关信息。当然,青铜器只是诸侯嫁女时嫁妆的一部分,除了媵从、青铜器还有马车等物品。


晋文公

例如,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把女儿姜氏嫁给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二十乘车马作为嫁妆。

从春秋时期诸侯嫁女来看,诸侯在嫁女儿的时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总之陪嫁的嫁妆相当的丰厚。当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出现内乱。晋文公因为陪嫁丰厚,安享富贵,都不打算复国了。姜氏为了逼迫晋文公离开,直接将晋文公的侍妾杀了,并将其灌醉才让随从偷偷用马将他运载出齐国。所以,先秦时期贵族嫁女,嫁妆丰厚真的没的说。

两汉时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

先秦时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没有什么钱财,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据说,很多在宫中或者士大夫家里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奖励给下人。心好一点的地主就附送嫁妆,将其嫁出去。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以前的六国贵族也沦为庶人。秦朝灭亡以后,先秦嫁女送“嫁妆”的风气,在民间也流行起来了。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先秦时期贵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车马。其实,到了汉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汉时期的卓文君,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马相如私奔。由于司马相如家里很穷,两人过着贫困的生活,卓王孙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当中有“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本身是富豪,见女儿这么穷,实在有损自己的颜面,不得已就赠予女儿卓文君一百个年轻的仆人,和上百万的钱财。其实,卓王孙赠予卓文君的仆人和钱财,就是嫁妆。卓王孙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过贫困的生活,所以给了他们一大笔钱财。

卓文君有了钱以后,与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产和豪宅,成为了富人,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真的有点像童话故事。估计,很多人会说,司马相如在“吃软饭”。其实司马相如并不是在吃软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并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钱财,而是出于爱情。

而卓文君的父亲给一大笔钱财给他们,并不是同情司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儿。其实,在我国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多见。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攀比才置办很多嫁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于面子和婚礼仪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么办呢?

据说,现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从先秦时期的“媵婚”送奴婢作为陪嫁演变而来的。在汉代富裕家庭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送奴婢,而普通穷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请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来充当奴婢。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就送家具,或者送其他值钱的东西。所以穷人家庭送家具是最好的办法,这种结婚仪式,从汉代也逐渐流传下来。

唐朝嫁女如同王恺与石崇斗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

很多人应该看过南朝刘宋王朝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里面有王恺(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与富豪石崇斗富的故事。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而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编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彩绸为屏障。晋武帝觉得斗富很有趣,就赏赐了一个珊瑚树给王恺。有一次,王恺请客吃饭,饭后用珊瑚树显摆,被石崇用铁如意敲得粉碎。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恺让石崇赔偿。石崇就叫家奴从家里搬来六七个光彩夺目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挑选,最后王恺不得不认怂。


王恺与石崇斗富

虽然说,王恺与石崇斗富没有涉及到婚姻,其实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两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种场面是多么壮观,真的不敢想象。其实,从魏晋南北朝以后,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情况就一直没有间断,直到唐朝还沿袭了这种奢靡之风。

在《资治通鉴》当中记载:唐懿宗李漼与郭淑妃生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由于唐懿宗特别喜爱这个女儿,他将宫廷中的珍宝古玩几乎全部作为嫁妆。并在长安广化里还赐予了豪宅,据说豪宅的窗户都用珠宝修饰,院内的井栏,平时用的药臼和马槽柜子也用金银制造,还有用金丝编成筐箕,赐给钱币五百万缗(串),其他财物不胜枚举。可见,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么的奢侈。估计,连王恺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风。


唐代装饰(景甜)

唐朝贵族结婚的陪嫁奢侈之风,其实从唐太宗时期就有了。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生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儿,并取名李丽质。唐太宗十分疼爱,贞观二年(628年),李丽质诏封长乐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龄,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负,最终选择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为驸马。后来公主出嫁,唐太宗给长乐公主准备的嫁妆,都超过了长公主出嫁时的嫁妆。由于不符合礼节,遭到魏征和长孙皇后的反对,但是唐太宗还是给了公主一个盛大的婚礼。

由于社会风气不好,当时的宰相高俭曾上书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习惯。所以,在《新唐书•高俭传》中就记载:“三品以上官员家纳币不得超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为嫁妆,夫家禁止收受陪门资财。”其中的“纳币”就是现在的彩礼,而在陪嫁的时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时的资财。虽然说,唐太宗也有禁止这种行为,但是无法落到实处。就像唐懿宗当政时期,皇帝嫁女都这么奢侈,贵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轮财力说媒,女性出嫁必备嫁妆,不然嫁不出去!

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个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故事发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个开线铺的员外叫张士廉,年过六旬,他家里有十万资财,但是无儿无女。为了续香火找来两个媒婆去说媒,并对她们开出了三个说亲条件。第一件,对方要人才出众,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门户相当。第三件,对方必须有十万贯房奁(嫁妆)。

大家看完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觉得有钱就是大爷。一个60岁的员外,家里有十万资财,还必须要对方有十万的嫁妆。有嫁妆还不行,长相还要漂亮的,没有姿色还不要。也许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例,其实在宋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桧投降金国以后,他的妻子王氏担心被甩,就在秦桧面前吵闹说:“我嫁到你们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妆就有20万贯,难道你现在想要丢下我吗?”古代1贯大约1000文,1000文大约现在的200元钱,20万贯合计4000万元。即便是现在4000万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谁嫁女动不动就送4000万嫁妆,估计在现代社会也是罕见的。秦桧的老婆说这番话,意思是说,我把全部家当都送给你了,你必须把我也带走,否则都对不起自己的嫁妆。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须有嫁妆,如果没有嫁妆,那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卖女为妾”。也就是把女儿卖出去,不用嫁妆,且还会收到一笔彩礼。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么必须准备隆重的嫁妆,不然就是将女儿卖给别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会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广记•阎庚》里面有一个鬼故事,一个叫张仁亶的人,幼时家里贫困。当地有一个叫阎庚的人,家里在经商,由于仰慕张仁亶品德,一直去父亲那里偷钱救济张仁亶。后来被父亲发现,将阎庚臭骂了一顿。张仁亶为了不连累阎庚,决定离开住地去白鹿山。由于两人关系很好,阎庚不忍心,于是跟张仁亶一起到白鹿山。两人在晚上住店的时候遇到一个客人,张仁亶好心请客人喝酒。结果发现这个人是鬼,张仁亶问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说,可以做官,而阎庚不能。张仁亶想帮助阎庚,于是鬼就告诉他一个方法,可以娶一个女子,以后就可以富贵。


古代新娘

由于这个鬼是负责当地姻缘的,于是将那户人家的姓名告诉二人。让他们去找,并说,半路会下雨,躲雨的时候就会遇到。他们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时候,张仁亶去敲门。过了很久,这家人因为一些事开门迟了。开门老妇解释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先前许配西村张家。今天过嫁妆,无礼嫌少,这是轻视的意思,已经决定解除婚约了。”

从这个故事来看,嫁妆少了还会被退婚。可见,宋代真的是以财力说媒。如果家里的嫁妆不丰厚,还面临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据说,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处田产,凑了9400贯的嫁妆。他在自己的日记里说这是“破家嫁女”。连大文豪都难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风,更别说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没有嫁妆,女儿还真的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丰厚,谁都无法逃避嫁妆这一关!

根据明朝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在《王文成全书》一书中说:“男女长成,各宜及时嫁娶;往往女家责聘礼不充,男家责嫁妆不丰,遂致愆期;约长等其各省谕诸人,自今其称家之有无,随时婚嫁。”

这句话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长大成人了,要及时结婚。在结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女方嫌弃男方聘礼少,男方嫌弃女方嫁妆少,而导致结婚日期被延误!一旦有这样情况发生,要及时报告。而且约长(乡长或族长)等人,要上下协调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确保男女都能够在适龄的时候结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凤冠霞帔

从王阳明的《王文成全书》来看,明朝也会因为彩礼和嫁妆出现分歧。不过,出现分歧,有族人介入调解。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为彩礼或者嫁妆问题而谈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买卖,很多大富人家依旧可以买卖奴婢作为女儿的嫁妆。不过普通家庭的嫁妆一般是手镯、项链、盆桶,床上用品等,据说在南京还有一种风俗,女方的嫁妆当中还有一把红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妆大多与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说集《警寤钟》有一个故事:“当地的戚知府,有个儿子生病。戚知府知儿子将危,要娶媳妇过门冲喜。当地的桂公将女儿嫁给戚知府,且嫁妆非常的丰厚,买了二个丫鬟,一个小厮作为陪嫁。”

《警寤钟》虽然是小说,但是从侧面也反应一个事实,在清代还流行买丫鬟和小厮作为陪嫁的习俗。尤其是达官贵族,这种风气直到清朝灭亡才逐渐消亡。


孝圣宪皇后

说实在的,古代娶妻时的彩礼和嫁女时的嫁妆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娶妻是娶对方的女儿,而对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钱财,可见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费钱。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贵的家庭,为了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嫁过去不受婆家欺负。几乎把一半的家当都拿出来做了女儿的嫁妆了。而那些,穷人家庭就不说了,嫁妆是没有,反而被迫卖女为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好男人。要是嫁一个渣男,富裕又怎么样呢?结果还是过得不开心不幸福。

为了避免结婚陋习的发生,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道:“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嫁女儿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庄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现代由于重男轻女,导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妆的问题。现在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实为了拥有一个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对经济问题,女方的要求不要过于严苛,还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还是要不同的区分对待。




6、一生的吃穿用度都备齐了,古代富家女的陪嫁阵容有多豪华?

要知道古代大户人家的女子大多数都是不愁吃穿的,所以他们的陪嫁也非常的豪华。这些女子的娘家人同样也会为这些女子考虑的非常周到,不但会准备一些女子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也还会为这些女子带来一大批的财产。

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是当时整个人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古代大户人家嫁女儿更是容不得丝毫马虎。这些人家在嫁女儿的时候,为女儿准备的嫁妆也是非常丰厚的。那些有钱人家自从这个女儿出生开始,就开始为她准备嫁妆。当女儿出嫁的那一天,会把嫁妆全部都整理起来,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家居、仆人、田地全都包括在内。知道当时即使是穷人家嫁女儿,也会尽心尽力为自己的女儿准备嫁妆。

毕竟这些嫁妆表示的是父母对女儿的爱和关心,同时也表达出父母对女儿的在乎。虽然那些比较穷的人给女儿准备的嫁妆的价值不太高,但是已经是这些父母能够拿出来最好的了。而那些富贵人家女子出嫁的话光是当天都需要有数10台轿子做准备,如果是皇室的话,则需要十里红妆。

一般来说每个女子出嫁这些家人都会为其准备生活用品。那些富贵人家的女子出嫁的话,需要准备女子所穿的所有衣物、珠宝配饰以外,还要包括那些女子屋内的摆件、茶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人详细筹备的。除此之外,这些人还会为女儿准备丰厚的财产。最为常见的就是那些金银珠宝,因为只有女儿携带的金银珠宝多的话,这些人才认为当女儿嫁到夫家之后可以挺起腰板。日后也可以好打点一些事情。如果家中有能力的话还需要为他们的女儿准备一些田地。

7、在古代,王室出嫁女儿,公主都有什么嫁妆呢?

不管在哪个朝代,公主都是受王室喜爱,一来可以巩固皇帝的地位,二来还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所以公主结婚肯定是朝廷中的大事。王室出嫁女儿,那么嫁妆必定是寻常百姓家的好几倍。 

记得电视剧上经常播放公主结婚的细节,在结婚前几个月就开始着手准备好出嫁的事宜。

嫁妆一:服装。首先要给公主量身定做好的服装,一般都是几套一起做,都是用上好的丝绸布料而做,也是专业的裁缝师傅亲自裁量。然后交由秀女秀上好看的刺绣纹路。

嫁妆二:金银珠宝都是整箱整箱跟着出嫁队伍走,有各种各样的珠宝,像头饰、玉佩,朝代贡品类的珠宝,翡翠,戒指,手镯等等,都是最好的珠宝,足以证明公主的皇帝心中的地位,希望公主嫁过去一样可以荣华富贵,受人尊重。 

嫁妆三:珍贵书籍、笔墨、棋和琴也会做为嫁妆之一,古代公主基本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多公主也会远嫁,嫁到其他国家不一样会有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所以也很多公主的嫁妆会有这些东西,可以让公主有家乡的感觉。

嫁妆四:钱财是肯定不会少的。钱财也是整箱的跟着公主出嫁的队伍做为嫁妆的。一来可以让公主有安全感,二来也可以友好两国之间的往来。 

嫁妆五:贴身丫鬟,一般公主从小都会有贴身丫鬟侍候的,所以在出嫁的侍候丫鬟队伍也会跟着出行到公主嫁到的地方,照顾公主的饮食起居。可以让公主更加快速的适应当地的生活,也不至于换 了其他丫鬟会不适应。每个丫鬟的工作岗位也不一样,有专门负责穿着的,梳洗的,还有专门负责饮食的。还有专门陪伴公主的,还可以配公主逗乐的,怎么样的都有,也算是比较精明得力的丫头。

每个朝代的公主出嫁,必定场面可观,所以公主的嫁妆也多的不一一细数,前面几个大的嫁妆都是历代公主出嫁必备的。 

8、我国古代的嫁妆标准是多少

我国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与两个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传统婚嫁中,嫁妆是男女双方家族很关注的事宜,那么在古代,嫁女儿到底需要多少嫁妆呢?
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古代各项制度的典籍《周礼》有明确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这里说的“五两”是指“五匹”,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礼或嫁妆,总数不要超过五匹黑色丝帛的价值。可见,在2000多年前,国家为避免百姓婚嫁过度攀比是有预见和指导标准的。
毋庸讳言,以财富论婚姻是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陋习。在汉代,为避免出嫁的女儿在夫婿家受歧视、怠慢,女方要花大量金钱办嫁妆,久而久之形成风气,使一些小户人家吃不消。当时有个说法叫“盗不过五女之门”,意思是如果哪户人家养了五个女儿,要办嫁妆的话,非得倾家荡产,强盗也不屑去“光顾”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连强盗也不忍心去拿她们家的东西了。
从来都是富贵人家的嫁妆丰厚。皇家嫁女在古装影视剧中,很吸人眼球。作为天潢贵胄的公主的嫁妆自然非同一般,重要“嫁妆”之一就是立即给她“老公”来个响当当的“驸马”称谓,其后自然是官居显位,这或可称为“官位嫁妆”。同时,公主的财货嫁妆也让人眼花缭乱。《资治通鉴》卷251记载,公元869年,唐懿宗朝的同昌公主出嫁,因为她是皇帝最喜爱的女儿,不但立即提拔她的未婚夫为起居郎、驸马都尉,还给她准备了极其丰厚的嫁妆——一是将皇宫中所有宝贝随她挑选,“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二是送给她和新郎一座位于京城黄金地段广化里的豪宅,装潢极尽豪华,连窗户上都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贝,家里的一应用品器具也非金即银;三是给她“压箱钱”,“赐钱五百万缗”,也就是50亿文钱;四是还有一大批皇家用品,应有尽有。这样的嫁妆,非同凡响,正史上留下了记载。
同样在唐懿宗朝,还有一件关于嫁妆的事情,发人深省。时任大唐尚书省右丞的裴坦的儿子迎娶地方官员杨收的女儿,当时盛行“陪门财”,杨收觉得自己攀了门高亲,奉送了巨额嫁妆,陪嫁的器物用品也都非常奢华,“资送甚盛,器用饰以犀玉”。按理说,女方嫁妆丰厚,男方应该“笑纳”才是,但作为唐朝名臣的裴坦不是这样,他说:“这不是为我们家好,这是要害我们家啊!”命人当场将奢华的家具全部砸坏。虽然史书上没有写明,但由后来裴坦家没受牵连来看,杨家所送巨额嫁妆,裴家是没有完全收受的。因为,后来杨收在端州司马任上因受贿罪被赐死,“其僚属党友坐长流领表者十余人”,作为杨收亲家的裴坦却并没有受到牵连,后来还晋升宰相。
北宋熙宁朝以后有规定,除了皇帝的女儿出嫁由国库支取嫁妆钱,赵宋皇族有女子出嫁,国库也支付相应嫁妆钱。《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了皇室支取嫁妆的例子:宋徽宗的女儿福国长公主得到的嫁妆是“奁具凡二十万缗”,这二十万缗是个巨额数字,相当于2亿文钱,因为当时宰相、枢密使每月的俸禄才不过三百缗。据说,这嫁妆钱同北宋强盛时期相比,已经是减少了很多;还有一个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嫁的安康郡主,她的嫁妆是京城一座府邸,“又诏南库给金五百两、银三千两为奁具”。
对赵宋宗室女子,宋代也有嫁妆标准:“祖宗(宋太祖)元孙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谱系越远,皇室给的嫁妆钱越少,八世以后,就没有记载了。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战事多开销大,国库紧张,皇帝下诏书将疏远的宗女的嫁妆又减了不少,而且还不能保证正常支付。因为没有像样嫁妆,致使这些宗女嫁不出去,“有司不时给,宗女贫不能行,多自称不愿出适者”由于没钱作嫁妆,这些与君主同宗的女子被迫成了“剩女”。由此来看,宋代婚姻是很讲究嫁妆的。北宋名臣司马光曾尖锐指出宋代婚姻注重钱财货物的情形:“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水东日记》记录了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郑氏家族的一份嫁妆标准:“奁租五百亩,奁具一十万贯(钱),十七界。”因婚嫁双方都是官宦之家,所以女方的嫁妆也颇丰厚,属于中产阶层吧。
再看景定三年(1262年)的一份嫁妆实物单子,很详细:礼书三缄,双金鱼袋,销金缬一疋(同“匹”),利市彩一疋,官绿公服罗一疋,画眉褐织一疋,转官毬须掠一副,叠金箧帕女红五事……
明代中期以后,婚配门当户对的观念荡然无存,婚配不问门第,专论聘财了,“今女家许聘,辄索财礼,男家既醮,乃论资妆,稍不如意,非过期不归,则妇归见斥矣”,如果没有令男方满意的嫁妆,即便订了亲,也不娶进门,或者娶进了门,也还会将妻子送回娘家,不讲夫妻情份。
婚姻重财的陋习在清代达到顶峰。《切问斋文钞》中叙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社会婚姻情况,“将择妇,必问资装之厚薄,苟厚矣,妇虽不德,亦安以就之;将嫁女,必问聘财之丰啬,苟丰矣,婿虽不德,亦利其所有,而不恤其他。”
《巢林笔谈》说了雍正年间一件涉及嫁妆的事,作者同一个朋友喝酒聊天,朋友跟他说,要给作者儿子介绍个对象,女方家是个富商,女孩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女方家承诺如能找个合适的夫家,愿意出嫁妆几千两银子,“奁资可得数千金”。可见,当时婚配是先将钱财货物讲论在前的,形同谈生意。但是,作者是个文人雅士,洁身自好,“予素持婚嫁不计聘奁之论”,所以,酒醒后,赶紧回绝了朋友的好意。
清代人卲长衡在《财婚》一文中对当时婚配有精准概括:“古人重嘉耦,今人重财婚。”
当然,也有开明的父母,《不下带编》中记载了一个善画的开明秀才,认为夫妻情趣投合感情好才是婚姻最重要的内核,他给女儿的嫁妆是他亲手画的一幅画,上面题诗:“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漫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老秀才几句诗道出了婚姻中的势利现象,同时也揭示了婚姻论财的荒唐可笑与悲剧。
应该指出的是,古代常常出现的婚配重财、嫁女论嫁妆,甚至以能否满足财货要求作为缔结婚姻首要条件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