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风俗习惯
1、美国和中国有哪些相反的习俗呢?
在美国和中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美国和中国的习俗很多都是相反的,有时候美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人却觉得匪夷所思;而中国人觉得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美国人却觉得十分奇怪,那么这些相反的习俗都是些什么呢?让我来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见面礼仪。当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的时候,在中国一般都会握个手或是微笑一下,但是在国外可能就是亲吻礼,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一般中国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出这样亲密的举动的。
第二:中国人吃饭的规矩和外国人截然相反。外国人都有给服务员小费的习惯,但是这个事情在中国是不可能的,或许在古代的时候是有的,但是在这个基本谁都可以自力更生的时代,基本没有人还会给别人小费了。而且一般中国人都喜欢一个人结账,会显得友好或是比较显得自己阔气,但是外国人都是分摊的。
第三:中国人和外国人性情不同
中国人一般都会很谦虚,不会夸大自己,被人夸赞的时候都会很腼腆,然后纷纷否定。而外国人却很直接,一般都会把别人的夸赞虚心接受,同时也会表现得很开心。
第四:中国人喜欢喝茶,外国人喜欢喝咖啡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一般中国人都比较喜欢喝茶养生,不管是孩子还是大爷还是那些工作者,总是喜欢拿个水壶泡杯茶,但是外国人却更喜欢喝咖啡,觉得咖啡可以提神,让他们工作更加的有干劲。
其实还有很多美国和中国的不同习俗,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全面了解一下。
2、中国和美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一)礼仪
在美国社会必须“入境随俗”,必须了解并遵守美国社会中惯行的礼仪规则
在穿衣方面,虽然美国人以随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会的场合, 仍是很正 规,穿衣的规矩极多,但以适合时宜为主,例如参加婚礼、参加丧事,则应着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办公室应着裙装,避免穿牛仔长裤.
乘车方面,车内座位的大小顺序,要看主人开车或司机开车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车,应该以后座右方的座位为最大座, 后座的左位为次之,再其次为中间, 而司机旁的座位 为最卑位.如开车的是友人,则他旁边的座位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间位.因此 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 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 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 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 自行上车入座.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长 者的安全.
在饮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应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压紧,切成 小块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汤时不可出声,喝咖啡的小汤勺是用来搅拌奶品及糖的,切记不 可用汤勺来喝咖啡,并避免在餐厅中喧哗,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诉主人参加与否,有时也可用电话通知,如请贴上注明“regrets only”, 则只有无法参加时才需通知,“rsvp”就应不论参加与否均寄上回帖或电话通知.
注意参加的宴会有无服装的规定.
准时,在参加酒会的时候,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五时至七时)前往, 当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
1.陪客: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应先了解客人有无忌嘴的食物,如是否为素食者,是否为不食猪肉及鳞鱼类的犹 太人.
3.座位:主人应坐在背对门的位置,主客则在其对面,另外要注意阶级、尊卑,并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为原则.
进餐时饮酒种类应视当日主食而定, 如吃鱼则饮用白酒,吃肉则喝红酒,红酒应与室温 相同,且不可强邀宾客“干杯”,至于威士忌及白兰地等烈性酒,则多于饭后或饭前饮用. 国际社交礼仪规定多如牛毛,以上所举仅是其中数端,要在美国社会中行止合乎礼仪,还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并虚心学习才可.
(二)礼节
鞠躬礼,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鞠躬时要脱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将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倾约十五度,两眼注视受礼者,同时表示问候。
握手礼,是全世界通用的礼节。起源于欧洲,最初是表示手里没有武器或亲切的意思 。行握手礼时要客人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握手时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贵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礼时忌交叉行礼,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紧。
点头礼,是同级或平辈人之间的礼节。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进间进行。如遇见长官 、上级或长者,不行点头礼,而行鞠躬礼。
举手注目礼,这是军人礼节。行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 掌略赂外,手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受礼者,待对方答礼后将手放下。
吻手礼,是欧美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 垂式,则将手掌轻轻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则不行吻手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一种礼节。 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吻。在高兴、喜庆或悲伤时,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或 安慰。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 抱,表示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一起进行。
(三)节日
1)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 美国人全家欢聚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 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模样穿上离 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当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 习俗人们在这里都要做感恩祈祷。美国人从小就习惯独立生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而在 感恩节,他们总是力争从天南地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畅谈往 事,使人感到分外亲切、温暖。
2)圣诞节
是美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每年12月25日,全国便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中。
从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美国人就开始为圣诞节大忙特忙起来。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滚 滚,商人们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销他们的各种货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机会弃旧更新。
圣诞夜是一个狂欢的夜晚。美国人常常通宵达旦地举行庆祝活动。人们在小杉树上或 小松树上挂满礼物、彩花和彩灯,树顶上还装上一颗大星。大人们站在一旁欣赏圣诞树, 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围着圣诞树跳起欢快的舞蹈。在公共场所,贺年片上 到处都有圣诞老我的形象。有时在家里也由一人扮成圣诞老人,为大家分发礼物。
美国人庆祝圣诞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欢。送礼物和装饰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庆祝方 式。每个家庭,都放着大包的礼物。孩子们把袜子挂在火炉边,希望圣诞老人在深宵把礼 物带来,放进袜子里。
每一个家庭在12月中旬,便会在市场上选择一株称心满意的圣诞树并装饰得五彩缤纷。 青少年都爱在圣诞前夕和圣诞晚上举行派对,许多情窦初开的小伙子,视第一次参加 圣诞舞会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来临之际,喜欢把雄鹰,猫头鹰等飞禽的羽毛用来装饰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欧美各国严禁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违者要罚款。违者必罚,没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 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的拒绝。
小费
搬运员:每件行李付费五十美分。 旅馆门卫:如为您唤叫出租汽车并照顾您上车时应给五十美分。 旅馆寝室打扫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给小费。如住得久一点,每三天给二元 左右(高级旅馆应再多给一点)。放在床前柜上就可。 旅馆餐厅应该给15%左右的小费,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据餐厅服务情况,由顾客自己在账 单上填写给小费的百分数,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馆不给小费。
中国人比较注重传统的东西,我们始终维系在儒家思想下,所以在思想上是连续的。我们中国人喜欢寻根问祖,比较注重伦理关系。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而外国由于他们的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在这些方面与我们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美国人他们长辈与晚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经常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切。这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这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
中国人比较含蓄,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太表现自己,当别人称赞自己的时候,总要说上一句:“哪里,哪里”以示谦虚。而外国人多数比较直接,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一般都是表示感谢。
还有在一些公共的场合我们一般是用握手的礼仪,而外国很多地方是用拥抱的,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说话有时候比较含糊,比较常说的话有:“不清楚、很难说、先看看再说。”我们不习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经常是先把机会让给别人,这样比较不容易出错。而外国人有些则很喜欢表达自己,他们认为有能力就应该表现出来。这也是中国与外国的不同之处。
还有我们与外国人对待请客的态度也不一样,我们经常是某一个人出全部的钱,而很多国家他们是各自出各自的钱,甚至是夫妻之间也是这样。
我们中国人喜欢喝茶,外国人喜欢喝咖啡。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外国人用刀叉。中国人请客经常喜欢灌别人喝酒而外国喜欢喝多少自己去倒。
中国与外国的不同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更多的不同之
3、中国人和美国的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
生活风俗习惯各有不同:
(一)礼仪
在美国社会必须“入境随俗”,必须了解并遵守美国社会中惯行的礼仪规则
在穿衣方面,虽然美国人以随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会的场合, 仍是很正 规,穿衣的规矩极多,但以适合时宜为主,例如参加婚礼、参加丧事,则应着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办公室应着裙装,避免穿牛仔长裤.
乘车方面,车内座位的大小顺序,要看主人开车或司机开车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车,应该以后座右方的座位为最大座, 后座的左位为次之,再其次为中间, 而司机旁的座位 为最卑位.如开车的是友人,则他旁边的座位为最尊位,其次才是后座右、左及中间位.因此 在中国常见男女友搭乘出租车时, 男士总是打开车门让女士先进入,挪到左边位,男士再坐 到右边位上,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礼仪的, 正确方式应是让女士入座后,绕到左边车门 自行上车入座.上下楼梯也有一定规矩,上楼时应让女士、长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长 者的安全.
在饮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应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开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压紧,切成 小块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汤时不可出声,喝咖啡的小汤勺是用来搅拌奶品及糖的,切记不 可用汤勺来喝咖啡,并避免在餐厅中喧哗,如接到请贴赴宴,要注意下面几点: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诉主人参加与否,有时也可用电话通知,如请贴上注明“regrets only”, 则只有无法参加时才需通知,“rsvp”就应不论参加与否均寄上回帖或电话通知.
注意参加的宴会有无服装的规定.
准时,在参加酒会的时候,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五时至七时)前往, 当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宾客,则主人应注意:
1.陪客:应邀请与主客关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应先了解客人有无忌嘴的食物,如是否为素食者,是否为不食猪肉及鳞鱼类的犹 太人.
3.座位:主人应坐在背对门的位置,主客则在其对面,另外要注意阶级、尊卑,并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为原则.
进餐时饮酒种类应视当日主食而定, 如吃鱼则饮用白酒,吃肉则喝红酒,红酒应与室温 相同,且不可强邀宾客“干杯”,至于威士忌及白兰地等烈性酒,则多于饭后或饭前饮用. 国际社交礼仪规定多如牛毛,以上所举仅是其中数端,要在美国社会中行止合乎礼仪,还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并虚心学习才可.
(二)礼节
鞠躬礼,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鞠躬时要脱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将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倾约十五度,两眼注视受礼者,同时表示问候。
握手礼,是全世界通用的礼节。起源于欧洲,最初是表示手里没有武器或亲切的意思 。行握手礼时要客人先伸出手时才能握手。握手时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贵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礼时忌交叉行礼,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紧。
点头礼,是同级或平辈人之间的礼节。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进间进行。如遇见长官 、上级或长者,不行点头礼,而行鞠躬礼。
举手注目礼,这是军人礼节。行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 掌略赂外,手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受礼者,待对方答礼后将手放下。
吻手礼,是欧美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 垂式,则将手掌轻轻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则不行吻手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一种礼节。 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吻。在高兴、喜庆或悲伤时,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或 安慰。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 抱,表示亲密无间,感情深厚,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一起进行。
(三)节日
1)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 美国人全家欢聚的节日。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 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休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模样穿上离 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当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 习俗人们在这里都要做感恩祈祷。美国人从小就习惯独立生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而在 感恩节,他们总是力争从天南地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畅谈往 事,使人感到分外亲切、温暖。
2)圣诞节
是美国人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每年12月25日,全国便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中。
从感恩节过后的第二天,美国人就开始为圣诞节大忙特忙起来。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滚 滚,商人们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销他们的各种货物,普通人也愿意趁此机会弃旧更新。
圣诞夜是一个狂欢的夜晚。美国人常常通宵达旦地举行庆祝活动。人们在小杉树上或 小松树上挂满礼物、彩花和彩灯,树顶上还装上一颗大星。大人们站在一旁欣赏圣诞树, 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围着圣诞树跳起欢快的舞蹈。在公共场所,贺年片上 到处都有圣诞老我的形象。有时在家里也由一人扮成圣诞老人,为大家分发礼物。
美国人庆祝圣诞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欢。送礼物和装饰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庆祝方 式。每个家庭,都放着大包的礼物。孩子们把袜子挂在火炉边,希望圣诞老人在深宵把礼 物带来,放进袜子里。
每一个家庭在12月中旬,便会在市场上选择一株称心满意的圣诞树并装饰得五彩缤纷。 青少年都爱在圣诞前夕和圣诞晚上举行派对,许多情窦初开的小伙子,视第一次参加 圣诞舞会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来临之际,喜欢把雄鹰,猫头鹰等飞禽的羽毛用来装饰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欧美各国严禁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违者要罚款。违者必罚,没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 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的拒绝。
小费
搬运员:每件行李付费五十美分。 旅馆门卫:如为您唤叫出租汽车并照顾您上车时应给五十美分。 旅馆寝室打扫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给小费。如住得久一点,每三天给二元 左右(高级旅馆应再多给一点)。放在床前柜上就可。 旅馆餐厅应该给15%左右的小费,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据餐厅服务情况,由顾客自己在账 单上填写给小费的百分数,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馆不给小费。
中国人比较注重传统的东西,我们始终维系在儒家思想下,所以在思想上是连续的。我们中国人喜欢寻根问祖,比较注重伦理关系。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而外国由于他们的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在这些方面与我们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美国人他们长辈与晚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经常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表示亲切。这如果是在我们国家则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这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
中国人比较含蓄,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太表现自己,当别人称赞自己的时候,总要说上一句:“哪里,哪里”以示谦虚。而外国人多数比较直接,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一般都是表示感谢。
还有在一些公共的场合我们一般是用握手的礼仪,而外国很多地方是用拥抱的,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说话有时候比较含糊,比较常说的话有:“不清楚、很难说、先看看再说。”我们不习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经常是先把机会让给别人,这样比较不容易出错。而外国人有些则很喜欢表达自己,他们认为有能力就应该表现出来。这也是中国与外国的不同之处。
还有我们与外国人对待请客的态度也不一样,我们经常是某一个人出全部的钱,而很多国家他们是各自出各自的钱,甚至是夫妻之间也是这样。
我们中国人喜欢喝茶,外国人喜欢喝咖啡。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外国人用刀叉。中国人请客经常喜欢灌别人喝酒而外国喜欢喝多少自己去倒。
中国与外国的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更多的不同之处!
4、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
中西方风俗习惯差异
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各不相同。
习惯也是形态各异。
在饮食方面:
我们喜欢一家人
围着就餐,而西方人就喜欢各顾各的,每个人都分得一份。我们用的是筷子,而
西方是用刀叉。西方多发达国家,他们都讲究速度。所以他们的喜欢像麦当劳、
肯德基这类速食。
不止是中西方的习惯有差异,
在中方里在西方国家里,
也有习惯的差异。
这都是
因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风俗,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政策的不同很差异所造
成的。
吃饭方面
:
西方喜欢用刀叉
,
而中的就用筷子
.
西方喜欢吃面包
,
中方喜欢吃米饭
.
礼仪方面
:
西方人见面就要抱抱
,
而中的就握手
.
春节方面
:
西方人过的是圣诞节
,
他们崇拜的是圣诞老人
,
而中过的是春节
,
崇拜的是财神爷
.
等等,其实,中方和西方有着许多的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1. Addressing people
称呼
“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常用
Sir
和
Madam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Wang”(王老师
)
,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
用于称呼。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老师为“Mr Wang”,女教师为
“Miss Wang”。我们中国人称呼别人时常把对方的行政职务加上,如:王主任
(Director Wang)
等,在英语中这些是不能与姓氏联用的。
2. Thankfulness
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
很怪,
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
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
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
?
)
,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
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
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 Compliment
赞美
在英语国家,
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
外
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对别人的赞美,最
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如,
B
:
Your
shirt
looks
nice.
A
:
Thank
you.
4. Privacy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
婚姻、
收入表示关心,
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
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有这样的对话: A:“How old are you,
Miss
Green?” B:“Ah,
it's a secret!”为什么
Miss Green
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
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
青春永驻,
对自己实
际年龄秘而不宣,
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
“你去哪儿?”
(Where
are you going?)
和
“你在干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在英语中就成
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 Greetings
问候
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您吃过了吗?
(Have you had your meal?)
或
者说:
您上哪儿去?
(Where
are
you
going?)
而英美人见面时则说: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or Good evening
。
如果与熟人打招呼则说:
Hello!, Hi! or:
How are you?
如果用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说的
“您吃过了吗?” 去问
候英美人,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认为你会
“邀请对方去吃饭”。如果见到英
美人时说:“您上哪去?” 他们会很不高兴。因为这是干涉别人的私事。英语
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 Introction
介绍
“What's
your
name?” 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
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
“I
am
John
Smith.” 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
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please?” 或
“May I know your
name?” 如果使用
“What's your name?” 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 Festivals
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大家共同的节日,
如新
年等,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
the
Spring
Festival
,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
Mid-Autumn Day
等;英语国家有
Valentine's Day(
情人节
)
,
Easter(
复活节
)
,
April Fool's Day(
愚人节
)
,
Mother's Day(
母亲节
)
,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 and Christmas Day(
圣诞节
)
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
习惯也很不相同;
在节日里,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
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
接受后一般
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
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5、美国和中国送礼的习俗有什么不同,很急,谢谢
一般而言,西方人请客、送礼,其实与中国人有很大不不同。某一天,当你受到盛情邀请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应当欣然接受,并口头表示感谢:“Thank you,it’s very kind of you to invite me. I’d like to come。”
首先来说一说送礼,在西方人眼里平常他们一般不大喜欢相互赠送礼物,除非是在生日或重大节日的喜庆场合,而且这种馈赠也仅限于家人或亲密朋友之间。因此,来访者不必为送礼而劳神,主人绝不会因为对方未送礼或礼太轻而产生不快。
比如美国人,除节假日外,当进行交注应邀到美国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饭一般不必备厚礼,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只要送些小礼品如鲜花、美酒和工艺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
强调的是,西方人即便接受礼物,但是方式上也与我们中国人不同。中国人收受他人礼物时,喜欢推来推去的,以示谦让和客气,并且在收到礼物后虽然心里满心欢喜,也会对礼物搁置一旁。但是西方人则不然。他会认为你送的礼物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最能匹配主人,所以既然有人送来了,就毫不客气地“笑纳”,并且还要当着你的面打开看看,除了要惊叹一声还要再盛赞送礼者一番。
6、美国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和中国有什么不同?
美国的日常生活在此以我留学时的寄宿家庭为例,以我的所见所闻谈谈当地最普通的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经济状况:Rocco家实际上并不富裕,一栋三层house,自己只住二层,一层和地下室分别出租给一位单亲妈妈还有他教堂的打杂Joshua,三层则留给我还有另外一个留学生寄宿,靠收租金和做寄宿家庭填补家用(只当牧师才不可能担得起生活开销)。Rocco家最值钱的玩意儿估计就是客厅里的宽屏等离子电视,他本人又喜欢玩游戏,在三层休息室还有一台电视装了Xbox,有时候我们就陪他在晚上一起打游戏。
信仰:Rocco家不是狂热的基督信徒,没有苦行一说,或者像某些中国人信教那样喜欢装逼喜欢装圣母要么就去哪里都带着本圣经以彰显自己虔诚之心,他们的信仰十分简单,吃饭前要先祷告,睡觉前要祷告,最让人感到暖心的是每天早晨离家之前夫妻俩必须手握手头靠在一起祈祷平安,然后互相亲吻嘴唇,可以说他们的信仰使他们一生恩爱,纯洁而又淳朴。
嘿嘿,受到她们的影响,露珠后来也信了教,不过一直没受洗,再后来对宗教的兴趣也淡了,不禁感叹幸好没受洗。教义长什么样,每个教会都有自己的说法,其实挺乱的,一部分又显得太装逼,所以现在露珠基本不去什么教会。
社交:Rocco这种普通的掉土渣子的美国人基本上只和两三个家庭保持亲近关系。三个家庭之间来往很频繁,几乎每周都要聚会一两次,要么Rocco带着他老婆去别人家吃晚饭,要么他邀请几个人来自家院子里搞篝火品酒晚会,假期再组织家庭一起去佛罗里达度假,别说吃的饭店、连酒店都不换地方的!每年如此,反反复复,很少改变计划,他们也不嫌无聊单调,生活就是这样简单(但是露珠受不了)。顺便一提,男主人痴迷红酒,每天都要喝,自己也有酿酒的兴趣爱好,有时候就请朋友来尝酒,聊聊生活琐事。
娱乐活动:Rocco家有周五晚夫妇出去约会的习惯,去同样的餐厅,去同样的舞厅电影院,据他们说已经保持了将近二十年。除此以外,之前说过了Rocco喜欢打游戏,然后我和另外一个留学生就教他打三国无双,露珠还请他看日本动漫《刀剑神域》,还真的把他给迷住了!于是从此以后,每周三晚就变成了动漫之夜。后来我发现,让美国人接受新事物还得用强硬的办法来,必须拽着他干这个或者吃那个,把新事物用各种方法强塞进他单调的生活当中,不然人家一生都不搭理。
和中国不同之处:
1、美国人印象FirstImpressionofAmericans最初对美国人的印象,似乎美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就象中国的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但说话常带孩子气,谈吐举止也非常随便。
2、美国英语比起正宗的英语来,从发音拼音到文法修辞,大多随随便便,无拘无束。美国人离开中国的标准公众形象‘坐如钟,站如松‘,相距甚远,特别是美国的孩子,他们规矩全无,不修边幅,疏懒成性,坐无坐相,站无站相;不管熟与不熟,开口就是‘咳‘!然后直呼其名,对爷爷奶奶也一样。他们吃饭很简单,请他们吃面包加鸡蛋或请吃中国大餐,他们同样兴高采烈。中国留学生曾经为了增强自己英文水平,有意地和美国学生共租一室,很快他们就看见自己成了美国人的免费保姆:东西乱扔,刚打扫好的房间随即就象狗窝一样毫无次序。结果中国留学生赶快搬场。稍一熟悉美国人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仍旧直率可爱象个大小孩。
3、美国人自命为富有幽默感的民族,如果你骂他不学无术没出息,他反而认为你被物质和名誉所累,不懂得生活的真缔而可怜你;可是如果你骂他呆头呆脑没有幽默感,他一定会感到莫大的羞辱。美国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无时无地,彼此交谈搭讪,都以寻开心为目的,让语言环境轻轻松松为准则。有时你看见一群人嘻嘻哈哈热闹非凡还以为是老朋友在聚会,其实他们彼此认识的时间大概还没有十分钟。
4、美国民族很重要的一点是很讲信誉(当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是有信誉的人),因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是建立在个人的信誉基础上的。如果你在这方面和他开玩笑说他骗人,不老实,他会马上翻脸--美国人说翻脸就翻脸,没有情面可言。
5、身体语言Usebodylanguage和美国人交往了一段日子后,你会注意到美国人讲话还是很讲究的,他们讲究身体语言,特别是眼光的接触,和身体间的距离。我们常见美国人握手和亲吻。美国的风俗习惯,第一次和男性和女性见面时,仅仅是握手,亲吻是好朋友之间的身体语言。
亲吻的方式是:同性之间,脸接触对方的脸,然后空中亲吻;异性之间,可以亲吻对方的脸颊。父母亲吻孩子,吻孩子的额头和小脸蛋。微笑、眼光的接触,这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时很重要。
微笑的眼光和问好的语言在公共场所意思是一样的。
如果对面一个陌生人走来向你微笑,你也向他微笑,他就会说‘嗨‘或‘你好‘,这只是一种礼貌,并不表示他会停下来和你交谈。中国传统老盯着人看是不礼貌。而美国人看你不正视他的眼光会以为你躲躲闪闪不诚恳,认为你不可信赖。所以当你和美国人对话的时候,要保持眼光接触。另外,和美国人讲话的时候要保持彼此的身体间的距离,半米的尺度比较好。如果你和美国人聊天的时候他一直往前进,可能你离开他太远了些;如果他一直往后退,你可能靠得他太近了。满面春风皆朋友Weareallfriends朋友(Friend)的概念在美国和在中国不一样。认识的人,熟人,甚至初次见面的人,美国人都可以称之为朋友。
6、美国假日多,各种组织性的聚会也多。很多人在一起相聚甚欢,说不定他们认识才几分钟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的朋友概念是和美国的小兄弟、小姐妹、要好朋友(Buddy,Closefriend)的概念相似。美国很多大人和小孩都不讳言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团结。家庭成员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一定要帮小的这样的硬性规定。父母对待孩子象对朋友一样尊敬,法律也有规定父母不能体罚孩子,所以家长对孩子以讲道理和自己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下一代。他们抚养孩子的乐趣是从人道的角度看着另外一个生命的成长,所以美国人收养别人的孩子的人特别多,白人领养亚洲人的孩子或黑人的孩子也很多。
7、美国人乐善好施,爱打抱不平,个性耿直,很容易交朋友。他们总是先相信人,然而一旦他们觉得那人有误,不管谁是谁非,说翻脸马上翻脸,容不得他有解释的余地。但如果事后他意识到是自己误会了,他会很诚恳地向你道歉,没有面子不面子的顾虑。谨防被认为同性恋: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在街上走路,如果你们之间不是同性恋的关系,千万不要在美国的大马路上勾肩搭背。和美国人表示友好,不要用手拉手这传统的中国表达方式来表示接近。美国闻名的时代周刊在1997年曾经登了一祯两个女孩在中国|||卫生的习惯美国人养成了一种喜爱卫生的习惯。有一句俗话说,在美国的街道上走一个星期,皮鞋不用擦。你一出门,不用带卫生用品和水,到处都可以见到卫生设施,如厕很方便,用水很方便。你去到学校,感到口渴,水龙头的水就可以喝;你去到饭店用餐,有很好的纸手巾、纸袋子。用完餐后,顾客会自觉把吃剩的东西拿走。而且吃饭时大口大口地吃,尽量不发出响声,以免影响别人。房间里一般都铺上地毯,有抽风设备、空调设备,房屋内外装点得非常好看,周围环境整洁美观。没有人乱扔垃圾、乱吐痰。排队的习惯美国人做事都讲规章制度。因此,排队成了他们的固有的习惯。去商店购物、进餐、买票、上车等都按顺序进行,绝对没有人插队,熟人见面互相点头即可,不会乘机帮忙。给你提供服务的办事员如果发现有人插队,立即制止,不讲情面。轮到你的时候,还要等到他或她叫你的时候,你才可以越过黄线接受服务。否则会受到批评。
8、老师讲课的习惯美国老师的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是他们有比中国老师们强得多的自主权和权威。上课计划、内容、方法、考试等基本上由任课老师定。因此老师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比较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他们上课的基本习惯:他们把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引路者,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共同参与学生的讨论,把课本内容化为案例分析,让学生提问题,及时表扬他们,无论他们的问题对与错,同意不同意的意见。一般来说,他们把一堂课分为两半节:上半节老师提出问题或该课的内容;下半节,老师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们都抢着发言。老师会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有时候,碰到较难的问题时,老师还会打乱教室的座位安排而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按照这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有创新能力、视野比较开阔、性格活泼外向、动手能力较强等。交谈的习惯美国人之间的交往不多而且简单。熟人之间见面打打招呼就行了,晚上很少打电话拉家常或串门。出了不测之事才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就是有事打电话给911就够了,立即会有人来帮忙。
9、美国的公用事业服务非常好,好到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依赖关系。不熟的人之间打交道,则带点小礼物表示打扰了对方聊表心意。不需要重的礼物,请人来做报告或介绍经验,轻车简从,无须接待,州交通部长来介绍经验,看不出是一位高官。思维的习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区别。英文是这样表达的:1)Liketobedifferent;2)Agreetodisagree;
3)Everythingisaboveboard.美国人的眼光“忘记过去等于背叛”是许多民族的信条。但是美国人的信条是“忘记过去展望未来”。他们认为过去了的事情已经没有实在意义,只有目前和将来的事情才值得花时间去做。因此个人之间没有剪不断的恩恩怨怨,他们不赞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的说法。美国人的眼光是建立在现实和实惠基础之上的。他们不喜欢听你谈论小到你个人大到你国家的历史。养宠物的习惯美国人的家庭几乎都养有宠物。宠物主要是狗和猫。因为美国人的家庭很不稳定,很多都是重组家庭。因此人与人之间没有永恒的感情,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一样,而且必须互相尊重彼此的隐私权。这样宠物就成了最理想的感情寄托之物,她是人的永恒的朋友,会听你的摆布,会讨好你,不会和你争吵,使你有一种战胜欲和称王的感觉。所以有人戏称每个美国人连宠物都不如。交通规则中特别有对宠物的规定,他们也有先行权,碾死它要报告,碾伤它要送往宠物医院及时救治。不然,你要被罚重款。宠物死后要安葬。美国人好争论的习惯美国人喜欢争论。他们不喜欢沉默。他们养成了凡人凡事必先争论的习惯。通过争论达成共识,达不成共识,通过举手或投票表决,多数服从少数,这也就是所谓的民主。个人价值比什么都重要。个人价值能否实现被看作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致。美国人所津津乐道的自由与民主就是个人价值发展的必然结果。好争论的习惯使美国人好冒险、好挑战、富于创造性的性格。美国人的工作观念美国人视工作为生命的部分。
尽管再富裕,他们都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他们对工作很敬业,工作效率很高。他们认为浪费时间、闲着不干事是有罪的。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泾渭分明。美国人喜欢谈论“工作尊严”,工作是人的能力、人的价值观念的体现。
7、中美传统习俗差异
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包涵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
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养的结果和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节日习俗浅显易见,易于表现,而民族精神则深嵌于各种表象之下[ 1 ]。因此,对比研究中美传统节日异同,可以透过其表征,揭示两个民族的性格、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时序构成规律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较清晰地记录了历史轨迹;而美国节日时序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
1.美国的节日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以及马丁路德日、华盛顿诞辰日、林肯诞辰日、烈士日、国庆节、哥伦布日、退伍军人节等。
一方面主要为纪念基督教中的神,另一方面为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至尊人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美国工业、畜牧业发达,喜好迁移的生活使他们追寻内心的安宁,注重宗教活动,尤其是基督教。基督教的节日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基督教文化将美国节庆连为一体。
2.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而美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一元神论宗教文化特征。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如七夕节观星,人在宇宙中,企盼天上人间共美好;中秋节观天赏月,天上人间共享团圆;重阳登高望远,天高地厚,秋高气爽,天人和谐。中国人心目中的神灵是为我所用的神灵,虽然许多时候是以求得神灵庇佑的形式出现的,这一文化特征在传统祭祀性节日中展现无余。如“灶君”在民间俗传中是受玉皇大帝派遣来监视人们行为善恶、掌管万家基督教的上帝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创造者,他既不允许人们崇拜其他的神灵和偶像,人们也不必要去崇拜其他的神灵和偶像;人类的现世生命仅仅是一个过程,其福祸、寿夭、贫富都是上帝先天注定赐予的而非后天可以求得的。基督教主要节日—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等都是围绕着耶稣的宗教庆典活动。
3. 中国节日文化尊重人,但将个体融入群体,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而美国节日文化挖掘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即个性主义。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及其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内向型经济模式,决定了个人与群体的和谐统一。个体一般被纳入整体当中,个人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以体现。受到儒家文化的支撑,家族或宗族制度占有重要地位, 个人是处于家族或宗族关系之中的,人们之间首要的关系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则是“孝道”存在的基础。儒家学说把这套宗亲关系的社会制度纳入到传统节日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以“父性制为中心、以血缘为基础”的节日文化特征。如“清明节”所寄予的利益诉求与精神寄托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即血缘子孙的继承绵延。这种绵延寄托,体现在对祖先的敬仰,对生命的崇尚,也体现在物质(金钱、财产、官爵、职业)与精神(理想、抱负、事业)上,把不能继承并张扬祖先事业功绩、精神遗训或物质遗产的人视之为不肖子孙,因此,将祖先的精神与物质遗产发扬光大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初始使命。
与中国拥有悠久封建制的传统不同,美国的历史是书写在干净利落的一张白纸上的。独立战争之前,在没有任何封建思想残余的美洲大陆上,欧洲资本主义所崇尚的自由、平等观念,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使美国人相信每个虔诚的基督徒与上帝之间都有一种精神上的联系。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个人只对上帝负责,或者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从而求得上帝的宽恕或青睐,在死后进入天堂;在上帝“最后的审判”面前,无论亲疏尊卑贫富,人人都是平等的。个人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得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作为上帝选民的“标志”,最终得以升入天堂。同时,富有的美国人认为财富虽然是个人成就的象征,但把过多的财富带入棺材是一种罪过。于是,商业大亨们将挥金如土作为自我完善与提高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文化与其标志性动物———秃鹰—一致:独立、自由、刚强,追求个体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 中国传统节庆传承厚重的伦理道德,但发展演化到现代功利色彩浓厚;而美国节日则凸显感恩情节,追求精神愉悦。
以父家长为中心的家族制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它包含了“敬祖”、“祭祖”、“寻根”、“报本”,“孝道”、“团圆”、“奉献”、“责任”和“继往开来”等“孝亲”元素。重阳敬老,端午敬贤无不透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然而,节日的表现形式则渐显功利。以“压岁钱”为例:除夕夜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以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于小儿胸前,谓能压邪驱鬼,借以祝福,故名“压祟钱”。但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几乎完全异化成为了一种纯粹的金钱交往,人们往往以给予量的多少相攀比。
5. 结论
正如世界上其他种类一样,人类也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性情。不同的民族之间既共性也有个性,而个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个性才有魅力和存在的价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和文化传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背向和发展的异途。但是透过中美节日文化差异,我们能洞察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和由此衍生的制度、伦理、审美价值等观念的内在灵魂,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加深双方的了解,在今天这个开放、竞争、合作的世界里更好地加强沟通和交流。
8、中国人的风俗和习惯与美国人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和欧美来人的饮源食有很多的不同 主要原因是原始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古代欧洲的农业生活习惯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所食的多一些牛羊肉和附带的奶制品 而且由于迁徙不定 所以种植业发展缓慢 欧洲直到中世界才出现大片的种植农场 由于古代的欧洲比现在的欧洲要冷的多 而且欧洲大陆没有大江大河 水稻种植量不高 所以一般欧洲人不吃稻米 以小麦磨制的面包为多 因为面包这种作物可随身携带 干化了也可使用 更适宜他们时常迁徙的生活习惯,所有在欧洲很受欢迎 成为主食 下面我分段说说各国的不同饮食习惯
9、请说出美国与中国的风俗习惯差异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是以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思想及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时间的表达也由小到大。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以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态度为例,在大多数的中国习惯语中,“狗”这个字都是贬义的,例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习惯语中,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同样地,在谈及“猫头鹰”时也是如此,习惯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其当成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文化对待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由于猫头鹰长得十分奇怪,叫声又很难听,因而古时迷信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夜猫子叫不吉利,至今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迷信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