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雷州风俗文化

雷州风俗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8-15 23:43:41

1、湛江有什么特色文化

雷文化,高州文化等。
雷文化: 翻开千古历史篇章,可以看到,隋唐以前,蛮荒的雷州半岛毒瘴荆棘遍野,古木森森,是少数民族居属的地方,居住着以俚、僚、黎族为主的土著部落。他们以刀耕火种为生,兽皮树叶缠身,在那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经常遭受雷电风雨的袭击。为了抗衡大自然,他们与西南民族一样发明了铜鼓。同时也产生了本土习俗文化。他们从惧雷到制作铜鼓擂鸣鼓声,“欲以天公试比高”。他们将雷电视为最高的图腾崇拜偶像,创造了土著人心目中的神灵——“雷公”形象。这便形成了雷州半岛最原始的祭祀文化现象——雷文化。
遇上大旱之时,他们便宰杀三牲以祭雷神,擂鼓狂舞祈祷天雷降雨,求得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后来迁徙到雷州半岛的闽南、中原各地的“外江人”称雷州土著先民为“南蛮狸僚”。也因俚僚土著敬雷祭雷,概称为“雷人”——“雷的子民”。把这块边陲之地称为“雷厉之地”。
从原始的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皆被认为由超自然的神明所掌握,于是便产生了雷神、电母、风伯、雨师等自然诸神。雷州半岛人向雷神求雨替代向龙王求雨,成为我国独特的民俗人文景观与祭祀文化。
唐宋以后,不断南徙到雷州半岛的汉人逐渐盘踞了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域。因当时民族纠纷经常发生,“黎族首领起事,钦差都知司马陈襄发船讨平”,六个少数民族部落(瑶、黎、僮、侗、寨、苗等族)的大部分落荒而去,其余为后来的汉人所同化。
移居到雷州半岛的汉人承袭了土著的图腾崇拜方式,将雷神作为求雨祭祀偶像膜拜礼敬。至近代,半岛各地还有雷公庙、雷神庙。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的“雷祖祠”是为纪念雷州第一位刺史陈文玉而建的。雷祖祠占地1万平方米,气势恢宏。祠中雷王头上戴冠冕,身穿大红袍,左右侍卫天将,其中一位捧着一只卵形白色圆球物。堂庑两侧又有雷神十二尊拱立,还有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诸神。这位雷王。是天下雷神之王。百姓每年都在雷祠举行“开雷、封雷”的酬雷仪式,雷鼓、雷车、雷火是“开雷”必备之物,还有擎雷公、擎雷水、打雷沟、唱雷歌、演雷戏和斗雷等内容的活动。开雷仪式疑即是古代的“雷州换鼓”。
把雷州半岛的民俗祭祀文化概称为雷文化,最具代表性、地域性、历史性、人文性,地理、气象概念及意义。
雷州半岛漫长的土著文化与汉文化汇融,给这片红土地增添润泽,雷文化光溢四海。
现代的雷州民俗文化,已成为雷州重要的节日,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

2、雷州市有什么遗产作文500字?

湛江—— 一个景色美丽而又文化独特的地方。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它是沿海地区,它有优良的港口,它是中国三大半岛之一 ——雷州半岛。
在湛江雷州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石狗。它布片于雷州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古城门、古通、门口……往往会有一尊尊或坐、或蹲、或伏,用雕刻成的石狗,在是原,这一角色一般由石子来扮演,而雷州,切是狗儿居上,可知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关于对石狗的崇拜传说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某年代,有一支少数民族从黄河中下游迁移到雷州后,就受尽大旱之灾,于是人们想到天狗吃日,想引起天狗,借天狗射过此难,就这们人们出现了狗崇拜。
另一个关于石狗的著名传说是:唐代时,雷州人陈文玉被任任剌吏。他精察吏冶,爱抚百姓,稳定雷州。后人为他立庙塑像纪念,尊具为“雷祖”。而据说“雷祖”的出生与一只九耳朵有关,托这位德政昭彰的地方官的福,狗也随之神化为“呈祥灵物”,受到崇拜。
自那以后,雷州区域的历朝能工巧匠打造了上万只石狗,摆放各处,为家族,为先祖充当“守护神”。每逢初一,十五,雷州人还早晚烧香奉祀石狗,以镇邪去魔,保境安民。
这些石乃无价之宝,它们是雷州人的艺术精华。其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这雕刻风格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有研究社会文明,历史沿革的价值。
雷州石狗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别多,地域形、时代形、象形、人格形等。各个造型类别的石狗特征鲜明,独具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比如秦汉的雏形石狗,线条单调,艺术粗糙;精代的石狗,其头部留着辫子;在海边的石狗,石狗背穿叶网纹,脚踏渔网,这些是以打鱼为生的生活的反映;雷州城北大的大石狗、座高约2.5米,以其高大威猛来保卫城镇;雷公庙前的石狗则是镇海用的,它的尾巴似锚,当地渔民希望自己遇到大风大浪时有这根锚的保护……
2004年,蕴含厚重民俗文化的湛江雷州石狗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中,我省唯一入选的。
若你有闲时,不妨也到雷州一游,看看这群憨态可掬的石狗,领略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妙趣吧!
湛江这个美丽而文化又独特的地方欢迎你的到来。

3、湛江的民俗文化

雷州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
雷州文化既是广东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江主要文化之一。
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话方言为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其分布范围包括今雷州、遂溪、徐闻、麻章、东海岛、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区。 湛江民间歌曲主要有雷州歌、东海嫁、吴川山歌、吴川民间歌谣:出嫁姑娘梳头歌、吴川水歌、咸水歌、廉江歌、白话歌和吟诗歌。
湛江民间器乐有雷州音乐、安铺八音、硇洲八音、瓦窑陶鼓、华琴和雷胡。雷州音乐是指雷州民间器乐曲,是广东省五大民间音乐之一,也是我国40多个乐种之一。
湛江宗教音乐分为雷州佛教音乐和雷州道教音乐。
湛江民间曲艺有流传广泛的粤曲、南音、龙舟、木鱼及相声、快板、三句半、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等广东曲种,而本地的民间曲种主要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鱼、吴川的木鱼及白戏、黎戏、木偶的唱腔表演等,其旋律优美悠扬,曲调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据不完全统计,湛江各县区乡镇以粤曲演唱为主的私伙局和业余曲艺社团200多个,另姑娘歌、歌、木鱼的曲艺团队也近几十个。
湛江民间戏曲历史悠久,经过不断发展,现主要有民间木偶戏和地方戏曲两大类。湛江民间木偶戏分为粤西白戏(原称安铺白戏,又叫白戏仔)、吴川木偶戏和黎戏。湛江地方戏曲只有雷剧和粤剧。
湛江民间曲种分为粤曲、歌谣、莲花板、大实话、卖鸡调、姑娘歌、吴川木鱼、木鱼。
湛江的宗教舞蹈分为屯分舞、散花舞和目莲舞。
湛江的动物舞蹈分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鹰雄、狮舞和龙舞等。
湛江民俗舞蹈分为打盘茶(徐闻婚俗)和认同年。
湛江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岭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 湛江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石刻、泥塑、面塑、彩塑、彩扎、吴川飘色、草编花席、根雕、木刻、剪纸等。
湛江的石刻有石人、石像、石马、石龟、石鼓、石狗、石狮、石碑、石浮雕、蟠龙石柱、石础、石牌坊、石匾、石螺、石猫、石猪、石羊等。
吴川泥塑源于唐末宋初,由梅菉镇瓦窑村民兴起,现已形成群众泥塑活动。2000年文化部命名吴川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塑)。
彩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称扎作、彩糊、扎纸、贴纸等,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彩钆灵棚、灵屋、各类戏曲人物、灯笼、飞禽、走兽等。本市彩扎主要有:鹰雄扎、醒狮扎、走马(宫)灯彩扎、太平先锋宫灯、梅菉花桥和雷州头禄花灯。
湛江的民间武术,分拳术与器械两大类,多以套路、散打、器械、对练形式出现。主要拳种是洪家拳和蔡家拳,李、莫、佛等流派亦有之。
湛江的民间绝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场、爬刀梯、喷玻璃、汽车过腹、翻秋千和穿刀洞过火圈。 年例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精神状态。年例的独特性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鹰雄等极具特色。
吴川元宵: 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镇)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湛江是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市。全市除流行普通话外,粤、闽、客三大方言均有分布。
湛江方言的来源和分布,与本地人口的来源有关。古时,湛江一带土著民族为少数民族,操少数民族语言。唐、宋、元、明几代,大批汉人从福建之莆田、漳州及浙江一带迁至雷州半岛,带来了早已形成于福建一带的闽语,后发展为本地人数最多的居民。由于人多势众,闽语成了雷州半岛最通用的语言。几乎在闽语传入雷州半岛的同时,早已形成于西江一带的粤语亦开始传入本市,较早传入的有梅菉、吴川、廉江等地。而较迟传入本市的方言是客家语,在明清时期(以明朝为主,特别是陈璘平定瑶乱时期 ),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韶州府、潮州府、惠州府(后从潮州府分出嘉应州)的客家人(当时并未有客家一说)迁至廉江居住而带来。闽、粤、客三大方言传入本市后,由于迁民们缺少与原地区的交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各方言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闽方言发展成雷州话(或称作黎话、雷话),粤方言发展为湛江市白话、吴川话、廉江白话等,客家方言发展成啀话(或写作涯话、哎话)。
湛江市辖5区5县(市),赤坎、霞山两老城区操粤语,周围农村操雷州话;坡头区操粤语为主,极少数操雷州话;麻章区大多数操雷州话,少数操粤语;吴川市绝大部分操吴川话,少数操雷州话;徐闻、海康两县绝大部分操雷州话,客家语及粤语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操雷州话,小部分操粤语;廉江操粤语、客家语,极少数操雷州话。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说雷州话人数最多,粤语次之,说涯话的又次之。粤语方言是本市之主导方言。此外,一些方言交界处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镇还成为双语区和多语区,居民可以同时操几种方言。
该市之粤语较为复杂,各县(市、区)以至各县(市、区)不同区域都有较大差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湛江白话,二是吴川话。湛江白话又可分为市区白话、梅菉白话、廉江白话、遂溪白话、龙头塘白话等。市区白话其声母、韵母与广州话基本相同,因而专家将其列入广州话,其与广州话之不同是声调和腔调差异较大,开口可辨。梅菉、廉江、遂溪等地白话与广州话声、韵母大部分相同,其较明显的特点是带有高州、化州话的边擦音声母,且边擦音声母的字较多,因而有人将其列入“高(州)阳(江)话”。吴川话是粤语方言,其声、韵、调均与广州话有一定差异,吴州话习惯以吴州吴阳音为准。
雷州话各地亦有差异,大体以各县(市、区)为片,分徐闻音、海康音、遂溪音、廉江音、郊区音等,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调、腔调方面。如徐闻话略带海南话腔调,只有吸气塞音声母。廉江的雷州话较之海康话“生硬”,音长不够。各地雷州话亦存在一些常用词不同音的现象,但各地之间均可通话。因雷州府历来设于雷城镇,故习惯上人们以雷城话为代表。
涯话(啀话)与粤东北一带客家语的语言相差不大,主要差异是常用语方面带本地特色,音调亦略有差异。湛江的涯话与同为粤西的阳江、茂名一带的涯话亦较相近 。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把湛江的涯话归入客家语粤西片 。湛江的涯话以廉江石角话为代表。

4、关于雷州的民俗风情作文怎么写

过春节又称“过年”,是雷州半岛民间最古老、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它有着较为浓厚的地方特色.按雷州半岛现有的岁时习俗,春节已不单指新年初一这一天.在爱热闹、爱过节的本地人心目中,春节是从腊月下旬开始,一直热闹到元宵节后才算度过了.腊月下旬,雷州半岛各地家家户户都忙着办“年货”,城镇居民少不了年桔、春联、鲜花、糖果、时髦衣装、孩童玩具;乡间农户则备全香灯宝烛、门神年画、鞭炮,还有自制糕饼诸类供品食物.
农历腊月廿四或廿五日,雷州各地大搞清洁,俗称“打囤”或“扫囤”,家家户户进行室内大扫除,以便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送灶”后,从廿六日到廿八磨米做新年糕饼.雷州半岛是蔗糖之乡,年糕甜,饼米乙种类繁多,令远客惊奇的一尺余直径三、四寸厚的巨型年糕有:筐炊、团笼炊、笼傻,约八寸直径一寸厚的筐箕炊、缸盖炊、牛皮糕;米有:饺子饽、叶搭、菜包、田艾薇、红印、白米果、煎堆、寿桃、米捏制的禽类和各式棕子.
农村廿九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室内的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公”和春联(俗称“对”).
除夕的傍晚,雷州人设祭祀香火神和祖先,同时在自家的庭院角落摆设酒肴、塘鱼等祭品“围炉”,燃爆竹(鞭炮)除旧岁.晚上,全家相聚一起,在家里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曰“吃年饭”,部分城里人则阖家老少到酒楼饭馆吃年夜饭.晚饭前先鸣炮庆贺,饭后父母给孩子以红包,称“压岁钱”.临睡前,母亲教育孩子:大年初一半夜要起床,忌喊人不答应,忌乱倒水,见人要说恭喜发财,忌恶语粗言.不少地方又有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看看春节晚会电视节目,说说笑笑,达旦不眠.

5、雷州人的介绍

雷州人,也称雷州民系,雷州民系是广东四大族群之一。雷州人是指历代从中原地区途经福建地区(大多数古蒲田中转)而后迁居于雷州半岛的早期汉人后裔,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迁居于雷州半岛的蒲田先民是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雷州人以雷州话为母语,现聚居于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住雷州半岛本土人口600万多,常住国内其他地区人口约200万,迁居海外人口约150万。雷州人有自己独特且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是闽南民系代表的一支。雷州民系与潮汕民系、泉漳民系、闽台民系、海南民系颇有渊源,不过长期下来,雷州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早已发展出和古闽南文化不同的雷州文化。

6、雷州市有什么特色和风俗

雷州市有什么特色和风俗
雷州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元宵佳节,城乡各地的飘色游行气势恢宏;阳春三月,松竹、南兴、覃斗等地的傩舞(走成伥)及流行各处的散花舞引人入胜,这两个古老的舞蹈被选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古朴的雷州歌,有三百年历史的雷剧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市文化局属下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雷剧团及电影公司已成为连结镇文化站和管理区文化室的纽带。三级文化网的建设成就显著,城乡集镇的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等娱乐场所不断出现,成为群众工余假日的好去处。电影院、队遍及城乡,投影录像场星罗棋布,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州半岛特有的剧种——雷剧,在雷州市一枝独秀。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52个,长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星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采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7、雷州元宵节的习俗300作文

雷州元宵节的习俗
雷州元宵佳节,群众一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游神活动,素有菠萝之乡美誉的英利镇文化底蕴深厚,每年都会举办元宵游神活动,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可以让群众过上一个和谐欢乐的元宵节。
当天上午10点15分左右,游神队伍到达圩区,领头的是英利墟的两头“狮子”,随后呈现的是彩旗队、锣鼓队、舞龙等。在英利市场西门的群狮狂舞将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群众纷纷挤上前用手机将这一精彩表演拍下。英利镇的元宵游神活动历时两天,而且还有“夜游”,作为雷州市创建生态文明镇村首批四个乡镇之一,英利镇在此期间修建的圩区路灯为群众的夜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穿令箭又叫穿腮、穿面颊,是广东湛江“年例”巡游表演的一项神奇习俗。“年例”是粤西湛江、茂名地区隆重的乡傩盛会,在民间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春节过后,当地各村庄的“年例”便陆续开始,一直延至清明节前后。
湛江市麻章区旧县村傩舞传承人彭爱文10日受访时称,旧县村每年元宵节及“年例”期间都举行傩舞表演,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和国泰民安。在傩舞表演中穿插入“穿令箭”和“滚刺床”等传统民俗,把傩舞文化表演推向高潮。
令箭用金属特制,有铜、铁、银、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结构实心,上粗下细,尾部呈针状,长短不一,一般一米左右。表演者用令箭由一边脸颊穿进口腔,再从另一边脸颊穿出,用手扶着外露部分,让人们抬着游行,行程有的数公里,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自始至终神态自然。令箭拔出时,表演者的脸颊看不见洞口以及流血的痕迹,令人惊叹。也有穿耳、穿舌更有甚者竟然会刺穿喉咙部位等。
“传说旧县村村民的祖先曾用令箭惩治不忠、不仁和不孝的子孙,而每年年例及元宵节的穿令箭,就成为后代为表示自己不忘祖训、好好做人而必不可少的一个传统习俗”。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