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岭南风俗园

岭南风俗园

发布时间: 2022-08-15 05:04:34

1、岭南有哪些民俗

1、花市

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最早出现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代,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最早的花市。

2、舞醒狮

舞醒狮是传统舞狮中的一种,至今仍然流传于广东以及广西两省的一些地方,舞狮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其中舞醒狮是在广东和广西两省,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都很有名气的一种舞狮派系。舞醒狮要具备很高的级数要求和条件。到现在为止会舞醒狮的人已经不多。

3、木鱼歌

木鱼歌简称木鱼,也叫摸鱼歌,是广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之一,属于弹词系统。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木鱼歌流行于晚明,到清代以后极为兴盛。

4、波罗诞

南海神庙的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是广东省广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5、烧塔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1)岭南风俗园扩展资料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岭南文化吸取由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诞生了陈献章、湛若水等儒学大家,开创了明代心学先河;诗人张九龄、屈大均享誉全国;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全国以至世界。

清代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唯一窗口,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文明;近代,岭南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孕育出以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的一代先进人物。岭南的文学、岭南画派、粤剧等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岭南教育近代更领教育革命之先。

2、岭南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说的三大节日之一,尤以江南各地最为隆重。端午节实际是很多名人共同的纪念日。到了近代,则为屈原所独占。这因为在这些名人中,他是最值得被纪念的一个。赛龙舟与吃粽子是端午节民间习俗的主要特色。

佛山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带,人们在端午节都喜欢龙舟竞渡。佛山属客地,过去多数人去南海叠滘看龙舟,但龙舟一般都划出佛山涌(汾江河),在比较开阔的河面(比如洛水河面大江河面)赛龙舟,其次,在有“龙聚天湖”美称的南海西樵山顶,举行龙舟比赛;以及在有佛山人参与策划的瓜步汛(大沥、谢边)划龙舟;而三水的九水江村,曾有把四月初八至端午节定为游龙月的传统活动。

我国民间在端午节喜欢食粽子。粽子的品种很多,按形状分有:三角、四角、锥形、菱形、小脚粽、枕头粽、宝塔粽、筒粽、笔粽、七子粽、;按用料分类有:纯米粽、包馅粽、豆粽、夹果粽、果脯粽、荤料粽、枣泥粽、碱水粽、艾香粽、酸菜粽、辣粽、蜂蜜粽、火煺粽等等。佛山粽子的品种也不少,除鲜肉粽、豆沙粽、红豆粽、眉豆粽、咸旦黄粽、裹蒸粽、碱水粽外,还有鸡丁、烧鸭、叉烧、烧肉、冬菇、绿豆蓉等配料为馅的什锦粽,风味特佳。近年各酒楼、食店争创名牌粽子招徕顾客,以旋宫酒店、华侨大酒店、佛山宾馆的粽子为最出名。

岭南各地的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五月初五日,各家在户前门楣悬挂菖蒲草与龙船花;正午时分,点燃艾草以驱邪气;用红、黄、绿、黑及赤小豆煮粥合家吃用;以沙姜作芯制作,人物、如意、金钱、金瓜、菱形等各款香包,给小孩挂在襟头上;正午时用毛笔在小孩的印堂正中点红朱(朱砂);有些地方有挂钟馗像,饮雄黄酒的习俗。这些习俗据说可以辟邪。
下面录两首岭南端午风俗歌为证:

“五月初间斟艾酒,荔枝红熟可尝新,龙船花共草蒲草,每扎街前卖几文、冬叶买来齐裹粽、蚊烟点着可驱蚊。”

“初五日,是端阳,朱砂黄纸写符章,香包挂在襟头上,绸袂纱衫好在行。睇见龙船长十丈,锦标罗伞甚辉煌,鼓声震动冲波浪,水色娇娇艇内装。紫洞船头绷布帐,游河公子坐船仓。渡头挤拥人来往,热闹奢华又一场”。

3、广州有哪些岭南特色文化?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特色食品、岭南特色风俗、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4、中秋佳节岭南习俗

岭南中秋"吃"出特色民俗

(记者 赖少芬)中秋节前夕,广州市场上除了月饼热销外,柚子、芋头、菱角、田螺等传统应节食品也大受欢迎。团圆饭后摆上各式果品拜月赏月,是岭南地区中秋节由来已久的习俗,这些传统食品吃的含义各不相同,但都有祈福、辟邪消灾的意思。

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有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供品除了月饼外,还有芋头、柚子、石榴、杨桃、柑桔等果品,不少人家还煲糖水、煮汤丸吃。

五十多岁的"老广"刘清女士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开始购置"拜月光"所需的食品,24日一早还特意去买了两个柚子。陈女士告诉记者,中秋时节柚子正当时,外形浑圆的柚子象征团圆之意,而"柚"与"佑"谐音,有"祈祷"的意思,因此是中秋节的必备水果。因为家里有小孩,陈女士还备上了一些菱角。"中秋节给小孩吃菱角,寄托大人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祝福。"

中秋节各地吃月饼是一种共同的风俗,而在广州,除了制作考究的广式月饼以外,还有吃芋头的习俗。土生土长的广州女孩麦婕说,粤语"芋头"与"护头"谐音,中秋节吃芋头必须一家大小一起吃,大芋头代表大人,小芋头代表小孩,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表示合家团圆平安的意思。此外,在中秋节吃芋头,还寓意辟邪消灾。

"我对广州中秋民俗印象最深刻还是炒田螺。"麦婕说,岭南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而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田螺腹内没有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在广州地区,不少家庭在中秋节都有炒田螺的习惯。"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欣赏月色,一边聊天吃田螺,再加上两三瓶啤酒,这是很多家庭中秋节的保留节目。"麦婕说

5、岭南风俗文化

岭南就是广东:广东的春节习俗一般是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广东习俗谓之“年三十晚”。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广东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其他地方的春节: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老深圳住民尤其是原宝安县住民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民间舞蹈,主要有狮舞、麒麟舞、龙舞、鱼灯舞等。
狮舞、麒麟舞寄托着带来吉祥如意,驱除妖魔邪恶的愿望。表演队伍庞大,配以大锣大鼓,又兼有刀、枪、剑、戟武术场面,声势浩大。每逢过年过节,喜庆吉日,醒狮、麒麟队穿村过户,或在空旷场地表演,或在村中逐家挨户相邀上门舞拜。狮舞在表演上分“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主要表现狮子的温驯神态,有酣睡、舔毛、抖毛、搔痒、打滚等稳静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勇猛性格,有跳跃、跌扑、走梅花桩、采青、踩球等高难动作,形神酷似、惟妙惟肖。

麒麟舞的表演动作与狮舞极为相似。按传统舞法的下山、采青、嬲花园过程中,均采用酣睡、苏醒、搔痒、抖毛、舔毛、腾跃、跌扑、上竿、戏耍等动作,其神态生动逼真。

“布龙”身长4丈余,全身用布和铁丝制作而成,身腹设有持杖,一般由8人至12人持杖,表演龙的各种腾跃、翻滚、俯拜等舞蹈动作,活灵活现。这种龙舞,人们视为能带来吉祥佳兆,所以多在春节期间表演。舞龙者的豪气、观舞者的热烈,构成了一幅宏大、欢腾的画面。

6、岭南风俗有哪些?

广东的年俗有一个特征,又古老又年轻,有一些很古老的年俗北方没有了,广东还保留,处处显露出南北交汇、中西撞击的特点。比如说圣诞节各地是摆圣诞树,广东春节期间是摆橘子树,还有挑花,而且还有挂红包等等,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现象。从进入腊月23,每天都有安排的,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等等。

人日游花地,年初七是人日,要游花地,过去很热闹的,这几年也恢复了。现在人日那天,花地依然有摆花橘的,如果大家在广州过年,不妨年初七到那边看一看。另外广州人还喜欢吃春盘,就是有七样菜,都做在一起,这个风俗不但中国人有,前年我到日本去,日本人保留这个风俗更传统,这是受中国过去的

7、求收集有史以来所有广东岭南的民俗风情!

●三大民系融悲欢

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之间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历史间不断磨合、冲突、再融合的过程,形成了最鲜明的文化风格。

广府人是由中原移民及融入汉族中的越人和俚人发展而成,现今约3800万人。清末广州的广府人居住在风格独特的西关大屋里。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侨乡又出现了异国风情的碉楼,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还出现过骑楼。与广府人截然不同,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规模小的平民居屋布局狭长,而大型民居则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外部轮廓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还有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寨”。而客家人主要住在超大型的土楼和楼房组成的围屋里。

除了民居风格各异外,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和气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范涛曾总结过,广府人开放务实,政治观念虽弱,商品意识却很强。“商品意识不仅弥漫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过分注重经济上的利益关系的同时,内部凝聚力也相对较弱。强烈的商品意识也带来了投机性的负面作用和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如广府人开的商店中普遍可见供奉着财神———关公。”而潮汕人因地理范围狭小,资源缺乏,人口和环境之间矛盾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作为后来者的客家人,因当地耕地有限,为了生存不得不经常迁徙,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环境欠佳,练就了他们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精神。

8、岭南的习俗

岭南人吃狗肉的习俗,是从中原的一种祭祀仪式演化而来的。《广东新语·事语·广州时序》说:“夏至磔犬御蛊毒。”②这种习俗,实源于中原“杀狗碟邑四门”的古俗。张守节《史记正义》曰:“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③这种习俗逐渐发展;汉代时有所变化,用狗血涂城门,变为涂家门。狗血涂门的原始意象也就是在于用狗的血来驱逐邪魔,保护主人的灵魂安全。以狗祭祀,一般是杀狗取血,祭后食之。现在广东连南瑶族还流行一种“架桥”的祈福仪式,要杀犬取血。架桥的地点是在十字路口或大树脚下,祭司一面念“架桥”经,一面杀四只狗,以小狗的鲜血淋纸钱,装一碗狗血,在旁边架起炉灶煮狗肉,祈祷完毕,即食狗肉。
岭南人烹制狗肉,有其独特方法,把狗肉烹调得香喷喷。民谚曰:“不吃狗肉,不知天下大味”,又曰“狗肉滚三滚,神仙企(站)唔(不)稳”。首先是选料,狗要肥壮,“老狗嫩猫儿,吃死无人知”,老狗是不宜吃的。从外形来看,最好食的狗要数“砧板头、陈皮耳、筷子脚、辣椒尾”者。“黄犬为上,黑犬、白犬次之。”(13)以生长一年左右,约8公斤左右为最佳。其次是加工,宰杀时先用小绳将狗嘴巴扎住,再扎四脚爪,然后在狗颈喉部用尖刀刺深,头向下放净血水,再放入80度热水中浸五分钟后煺毛,接着剖腹开膛取内脏,将腹壁洗干净,割下狗头,剔取骨头,洗净后备用。狗的内脏(肺不用)全部翻洗干净备用。(14)最后是烹制,方法多样。一是炆:多用“广东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先燃禾秆草把狗煨过,烧去汗毛,烤出肉香,再加老姜调制,去掉腥味;然后加陈皮、料酒、老抽(酱油之一种)、柱侯酱、片糖等。先在铁锅里爆炒之后,放进瓦锅文火炆熟,中途不能揭盖加水,以免失去香味。这是最常见的吃法。(15)现在广东人吃狗肉多在冬季。冬季寒冷,配上生菜、塘蒿、生蒜,佐以柠檬叶丝或苏叶之类,围炉大嚼,确是冬令佳品,广东人叫做“打边炉”,即北方所谓吃“火锅”。二是煮:把狗宰杀后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来吃,乡里人称“白斩狗”,亦称白切狗,雷州人很喜欢吃。同时有生油、酱油、生粉、糖、醋、辣椒等配料制成的调味品。(16)三是清蒸:五邑人喜食狗肉,尤以开平人为甚。

9、岭南印象园怎么样

岭南印象园是个能够让你对岭南建筑与文化做个总体了解的好去处,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喽,要是你不喜欢仿古建筑,想要体会真是古老建筑和当地风俗的话,最好选择其他地方。岭南印象园位于大学城,园内会有不同的岭南风俗文化表演,像抛绣球、皮影戏等等,但是有时间限制,建议想要深入了解这些表演文化的蜜蜂们,可以先去拿一份详细的景点介绍书,合理安排去观看表演的时间,这样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看到较多的文化展示。岭南印象园就是岭南整体文化的缩影,这里汇集了客家、潮汕和老广州的文化精髓,值得一去。

10、广州有哪些岭南特色文化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变法直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岭南文化都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广州作为现阶段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虽然从岭南文明史开始,粤北的韶关,粤东的潮州得益于江西学派南下闽学西进在唐宋曾为广东的文化中心,而粤西的高州一带隋唐冼夫人期间曾为政治中心,但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无法撼动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