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攸县风俗民情

攸县风俗民情

发布时间: 2022-08-13 15:23:19

1、株洲攸县的传统风俗有哪些写一篇作文?

2、各地有哪些风俗习惯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3、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1、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秽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5、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俗活动,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全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3)攸县风俗民情扩展资料:

端午节风俗的起源故事: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湖南攸县的风俗习惯

过年舞龙灯。这个也是的

5、中秋节作文(攸县习俗)

攸县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个风景名胜区,白龙洞就是其名胜之一。白龙洞以盘踞在石壁上的“白龙”著称,就此“白龙”也只是白龙洞的其一看点。白龙洞里的钟乳石姿态万千,有些像挂着的水滴一样悬着,有些像柱子一般顶立着洞顶和洞底。其中竟有一座像唐僧的钟乳石,这为白龙洞增添了不少光彩。
除了名胜,我的家乡也是个美丽的地方。在我老家前边,有一池荷花,那里的荷花亭亭玉立,不愧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而衬映着荷花的荷叶也毫不逊色。它的绿不是墨绿也不是翠绿,它的绿是最朴实的绿,和淡粉的荷花打成了一片夏日美景。荷叶像呵护着孩子的母亲一样呵护着荷花,使这小池上演着一幅“母亲呵女”图。
攸县不仅风景美,橘子也美。那里的橘子酸中有甜,酸到牙缝里,甜到人心里。橘子皮的味儿还挺好闻,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陶醉在其中。
攸县除了是风景名胜区,她还是一个百宝箱,存着我的童年最欢乐的时光。
我在攸县出生,但却并不生活在攸县。我最珍贵的童年在攸县度过,那时我年仅2岁。我那时最无忧无虑了,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玩乐,像一只自由的小鸟。而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从我搬到长沙开始,我就莫名地被压力所拘束了,只有在寒暑假时和妈妈一起回到家乡,才算解脱。
在暑假,我经常和哥哥们一起游泳,我们像一群快乐自由的鱼儿,毫无烦恼地在水里游着、乐着;再者,哥哥们会“掩护”着我偷吃冰棍,让我也尝到冰棍的甜头。在寒假,我必然做的事就是:吃外婆和姨妈包的饺子。她们包的馅儿永远是我最爱吃的。在过年的晚上,我们一家人通常会挤在沙发上看春晚,有说有笑,别提有多热闹!
刚刚却想起,今年春节没有回老家。我不能分享到家人们的快乐了。今年的春节很冷。
今年,我们家就5人过年,比起常年,略显冷清。我没享受到过年的乐趣,却厌烦半夜的炮竹声,而却可惜了这春节。
我现在就像是被关在笼里的鸟儿,总是卧在笼里羡慕地看着自由飞翔的鸟儿,自己享受思念家乡的乐趣。

6、端午节快乐!请问你们那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啊?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7、湖南株洲过节习俗

洲的攸县、醴陵市、炎陵县等地还流传着一些具有自己地域文化,人文风俗的过年传统。主要有以下几点。

攸县"唱插话"
相传,300多年前,株洲攸县有个在朝中做大官的老爷,人称"三郎老爷",他出门不爱骑马坐车,只爱乘船,外出巡视办事,有水路的地方他才去。因他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所以在他去世后,当地人为缅怀他,便自发在每年元宵节前,举行"接船"仪式。当然,当地老百姓所接的"船",并非真船,而是用竹篾、彩纸制作的"笪船"。"接船"期间,要举行"唱插话"活动,向"三郎老爷"汇报前一年村里发生的事件,及告知今年即将要做的事情,祈求吉祥、平安、顺利。

醴陵"开笔仪式"
株洲醴陵是陶瓷之都,沩山,是醴陵的一个小村落,却承载着醴陵陶瓷业厚重的历史,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醴陵陶瓷业便是在此发展起来的。醴陵著名的当地陶瓷画家王立新说,当年繁华时,这条长不过十里的山沟,有瓷厂300多家,瓷厂、店铺一字排开,昼夜点灯,很是壮观,有着"小南京"的美誉。
株洲醴陵有10万陶瓷从业人员,专门为陶瓷作画的画家,亦有400余人,春节"画家开笔"这个习俗,则一直被陶瓷画家们流传下来。在初二清晨5时半,从事陶瓷业的人就起床焚香、烧纸钱、放鞭炮,然后瓷号老板、画家、工人都聚到瓷厂来,参加开笔仪式,在开笔仪式上,画家的开笔之作,便是在神龛前的红纸上写一个"福"字,并赠送给在场的人,除了画家写"福"字,在场的工人们,也都会互相之间写"福"字赠送,仪式最后,画家还会邀请同门的师兄弟共同作画。

观看皮影戏
在春节期间,观看皮影戏是株洲乡村各地的传统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更是皮影戏演出的旺季。演出时,一人主操皮影,一人打锣鼓,一人操琴吹唢呐。主操皮影者两手手指间都夹有操杆,口中代剧中人物唱腔和对白,常常一人分饰演几个乃至十几个角色,腔调有男女之分,文武之别,打斗场面还常用脚一抖叫"连唱带说一脚踢。"皮影中的人物、景色制作俱用牛皮、驴皮或羊皮制成,先将皮革在桐油中浸润,使其透明,然后请纸艺人剪作人形,加上色彩。每个人影分身首四肢六部分,再用铁丝或粗线连缀起来。使之能活动自如。如今改为皮纸制作,用操杆操作,分生、旦、净、丑四种,皮影人的身像只十几个,而人物头像却多达数百个,演唱时依据人物而取换头像,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脸谱泾渭分明,让人一看即知。


炎帝陵祭祖
炎帝之祀,源远流长。《史记·封禅书》云,秦灵公三年(-423),在吴阳"作下畤,祭炎帝"。这是祭祀炎帝最早的记载,但不是最早的祭祀。对炎帝的祭祀,始于黄帝。《路史·后记》云,黄帝"崇炎帝之祀于陈"。《轩辕黄帝传》亦云:黄帝"作下畤,以祭炎帝。"
炎帝神农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尊共崇的始祖,而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是炎帝的陵墓,为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景仰。每年来拜祖敬奉、瞻仰游览者达十余万人。 每年春节前往炎帝陵景区会看到,各景点鞭炮隆隆,游客如织,一派浓浓的节日气象。午门前面的空地上,停满了各式车辆,炎陵县本地不少游客还自带家禽到祭祀大殿和始祖坟前宰杀祀愿。

8、各地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9、湖南过年习俗有哪些?

1、除夕与团年饭: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

2、小年与祭灶神: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3、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4、拜年与压岁钱:通常把春节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相传古时隆冬季节有骚扰人们生活的“年”怪,“年”怪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

这样每到“年”要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春联,点起一堆篝火,等凶猛的野兽“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喜”,这些传说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5、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