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家乡风俗
1、家乡庄河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
仲秋,是秋季最美的时节。
初秋的雨洗刷了夏末的余热。秋风吹落了泛黄的树叶,吹熟了玉米和谷穗,也吹红了枫叶……
枫叶正红时、谷穗金黄和田野一片金黄时,秋色最浓也就进入了仲秋。
华夏农历八月十五是仲秋节,也叫中秋节。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是个收获的节日,是个最美丽的日子。她拥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无论是“嫦娥奔月”,还是“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都很凄美精彩。
在仲秋时节有了美丽的中秋节,使秋季充满了诱惑,充满了企盼;这真是个充满收获和美奂的季节。
仲秋前夕,我和三儿、四虎及五妹匆忙组团旅行,目标就是大连冰峪沟。
据父亲告诉我,冰峪沟在辽宁庄河境内,归属仙人洞区,现在称仙人洞镇,那里是我的祖籍。说白了是我爷爷的家乡,也是我的老家。
辽宁的庄河曾隶属安东市,后于1968年划归大连市。现在庄河已经是大连辖区内的县级市。冰峪沟就在庄河境内。
冰峪沟山美水美,这里不亚于桂林的景色。素有“辽南小桂林”、“东方小瑞士”、“东北九寨沟”等著称。
冰峪的山既有北方山岭粗犷豪放的气势,又有南国峰峦玲珑秀美的风姿。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龙华山腰的仙人洞,洞内有道佛两家寺庙,日日香烟缭绕,故而得名。
我的老家就在庄河的仙人洞区。
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仙人洞区的抗日游击大队就诞生在冰峪沟,这里的山水成为游击大队抗击日寇的主要战场和天然屏障。我的爷爷就是游击大队的大队长。区长侯华邦曾兼任过游击大队的教导员和党支部书记,他也是爷爷的入党介绍人。
据父亲告诉我,爷爷曾讲述过史春英烈士牺牲的真实经过。史春英被国民党匪兵俘获后,敌人对她进行了百般威胁利诱,曾有位国民党的高官声称许诺让她做官太太,享受荣华富贵。遭到史春英的严厉拒绝后,她被敌人活活用刺刀挑死在蓉花山下。当时,爷爷的游击大队被数十倍的国民党军包围在山上,眼睁睁地看着女英雄史春英被敌人惨杀。爷爷讲述这段经历时,总是老泪纵横。
我到过蓉花山,史春英烈士就牺牲在蓉花山下。鸡冠山下有史春英的烈士纪念碑。庄河蓉花山公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名为双烈士公社,镇中的中心小学曾被命名为双烈士学校。
我在网上看到有关史春英烈士英勇就义的介绍:
1946年10月中旬,国民党集中8个主力师10万余人向我南满(辽东)根据地进攻。10月底,国民党新六军第十四师十一团和独立九师二十七团向庄河进犯。敌人占领庄河县城时,仙人洞区的干部们正在开会学习。中共庄河县委派人送来紧急通知,要他们“暂时撤到山区打游击”。接到这个通知,区长侯华邦立即下达任务,要各村干部带领人员迅速破坏公路,阻止敌人进犯,然后紧急转移。
史春英接到任务后,于1946年11月17日连夜组织群众转移物资,并赶到太平岭一带,带领群众把庄河通往仙洞的公路破坏数处。敌人饿狼似的紧追他们,子弹啁啁地擦肩而过。史春英由于连日劳累,脚步越来越慢。同志们劝她先躲一下,她气喘喘地说:“我要和同志们在一起”。她摸摸怀里的两颗手榴弹说:“这个宝贝,一会儿就用上了”。敌人越追越近,有的同志已中弹牺牲,有的也不知散到哪里,只剩下她和崔振家。在这危急关头,崔振家命令她藏到高草稞里,她争着说:“你是领导,群众需要你”,说着用力把崔振家推进小树林,自己转身向山巅跑去。敌人嚎叫着朝她跑的方向紧追,越来越近了。她回头扔出一颗手榴弹,“轰隆”一声巨响,炸倒了几个敌人。突然,她左臂负伤,身体失去平衡,倒在地上。敌人围了上来,史春英从怀里掏出另一颗手榴弹,拉开导火索,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但手榴弹没响,她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投降,叫她说出区大队和辽南行署在哪,她双目怒视敌人,拒绝回答。敌人要把她带走,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她拖出一里多路。到了二道河,她突然抱住一棵树,敌人拽她、打她,她就是不放手,最后敌人竟穷凶极恶地持枪向她射击,史春英壮烈牺牲,时年21岁。
上述文摘与爷爷讲述的略有出入。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补充了,待日后详细整理爷爷的讲述再向有关部门更正。我想庄河县志中应该有真实的纪录。
冰峪沟就位于仙人洞镇北部, 由龙华山、小峪河谷和英纳河谷构成,中心景区47平方公里,保护带64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有景点30多处,景观数百个,是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7月,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冰峪沟景区内的山属千山余脉,石英岩结构,是黄河以北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经地质专家的多次考察断定,这里的地质是第四纪冰川期形成的,并在这里发现了多种冰川遗迹。
在约500公顷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不仅有高寒山区植物,而且还有亚热带植物。从植物种类上看,木本植物 150余种,草本植500余种。这里还生产着珍贵的三桠药樟、海州常杉、兰果紫珠、灯台权等10余种亚热带植物,自然原始的野趣。纯朴豪放的乡俗,不同凡响。身临其境,犹如回归大自然,进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冰峪沟风景区内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既有云南石林的奇特,又有桂林山水的挺拔峥嵘中含有清秀,粗犷雄奇中寓有妩媚,浓彩重墨中透淡雅,清新豪放中显得庄重。一年四季, 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夏天溪水潺潺,秋季霜染枫叶,冬季雪野冰川,景色十分迷人。
难怪有很多友人把我发给他们的照片,误认为是广西的桂林和漓江。
我以爷爷为自己的荣耀,以爷爷的家乡和爷爷战斗过的地方感到光荣和自豪。
由于上述渊源,我和三儿、四虎带五妹,在中秋节的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往冰峪沟的旅途。
冰峪沟小巧玲珑,近似一个世外桃园。走进冰峪犹如进入奇异的世界。好像就在甲天下的桂林奇峰异石之间,又像身处于漓江的山水之中。
我的家乡好美好美,用任何文字都表述不尽她的美貌,人类语言在她的面前再次显得那麽匮乏,那麽苍白无力。
我赞美家乡,赞美祖辈生活和战斗的地方。文/山水中云
2、作文 美丽富饶的家乡——庄河
[作文 美丽富饶的家乡——庄河]美丽富饶的家乡---庄河
116400 辽宁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一班郭 磊
美丽的庄河是我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海滨城市,作文 美丽富饶的家乡——庄河.这儿有号称“小桂林”的冰峪沟,有享誉全国的“东方蚬库”,更有驰名中外的“红果大米”.
国家4A级旅游胜地冰峪沟可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媲美.冰峪沟山清水秀,绿草如茵,令人流连忘返.冰峪沟的水真清啊,潭底的沙石一目了然;冰峪沟的水真绿啊,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冰峪沟的水真静啊,好像永远都不会荡起涟漪.冰峪沟的山怪石嶙峋,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八戒背妻,有的像二龙戏珠,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每逢旅游盛季,游客们纷至沓来,冰峪沟也就鲜活起来.
“东方蚬库”那可是名不虚传.有幸临海观光的时候,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美丽富饶的家乡——庄河》.那可真是“山苍苍,水茫茫,船似箭,桨击浪,歌声随风扬.蚬满舱,心欢畅,踏浪归去月如霜,惟见天水长.”如果船长允许你进舱的话,那可是一件美妙的事哟!你会发现举世闻名的“蓝蛤”,“花蛤”,“杂色蛤”在船舱里大聚会,真是数不胜数,应不暇接.“东方蚬库”丰富了庄河人的餐桌,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家乡的情怀.
“红果大米”是庄河的特产,远销国内外.捧在手心,颗颗晶莹剔透,做出的米饭看起来白白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糯糯的,真是色香味俱全,吃过后保准你回味无穷,不带几袋是心有不甘的.
我爱庄河,她美的多元,美的实在,她是我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指导教师李振武
教师点评:本文作者满怀自豪地介绍自己美丽富饶的家乡,从旅游胜地冰峪沟的山水到“东方蚬库”蚬子和远销国内外的“红果大米”,历数家乡之美,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爱家乡的情怀.
郭训民点评
3、谁知道大连民俗文化有什么啊? 急!!!
1、复州皮影戏
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皮影戏的一种。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复州,距今300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瓦房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连赏槐会
始于1989年,是以槐花为媒介、以“槐花结友谊,旅游促发展”为主题开展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赏槐会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旅游局承办。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第29届赏槐会于5月26日到31日举行。
3、大连国际服装节
集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颇具规模的盛大节日。与香港时装节互结为姐妹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始于1988年,以弘扬服饰文化、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国际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
4、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被国际路跑协会、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委员会列入国际标准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从 1987 年第 1 届大连万人国际马拉松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0 届,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5、大连国际啤酒节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国内外知名啤酒品牌云集的行业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参节酒商最多、啤酒品牌最全的国家级啤酒节,是国际知名的节庆活动,享有“东方慕尼黑”盛誉。
4、大连的民俗是什么
1、七家茶为大连茶乡饮茶习俗,相传起源于南宋,至今尚流传茶乡。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乡家家烹煮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糕点,馈送亲友比邻,以象征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
在大连的春节民间有敬元宝茶习俗。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亲好友,相互往来,恭贺新喜。讲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宝茶,在茶中加两颗青橄榄,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饮茶而佐以橄榄、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2、荷花节,每年的7-8月份大连都会举办荷花节,举办地在曲院风荷,主要活动有:赏荷花、采莲蓬、剥莲子、做荷花餐、听民间戏曲、放荷花灯祈福、荷花交易会、荷花小姐摄影模特大赛、中国荷花品种展览会等。
(4)庄河家乡风俗扩展资料:
大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非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地热矿产等56种,占全省已发现的110种矿种的51%,其中探明的矿产47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46种。在已发现的矿种中,非金属矿产资源占主导地位,占矿产资源总量83.6%。
大连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铜、铅、锌、金、磷、金刚石和石灰石(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制碱用灰岩),其次为建筑用灰岩、花岗岩、地热等一其中,金及多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大连市北部地区,均为小型矿床;
金刚石矿产主要分布于瓦房店市中部,储量较大,占全国50%以上,均为大型原生矿床:石灰石矿产主要分布于大连市西部滨海区.其中熔剂用灰岩矿产均为大型矿床,水泥用灰岩矿产为大、中、小型矿床.建筑用花岗岩矿产均为大型矿床;地热主要分布于瓦房店市龙门汤、普兰店市安波及俭汤地区。
5、庄河市正月十五的属相灯怎么读,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生肖是?
提起庄河市正月十五的属相灯怎么读,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为什么正月十五要点灯?,另外,还有人想问古代流传正月十五点属相是啥意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16年庄河市火狐狸批发商场正月十五几点下班,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生肖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河市正月十五的属相灯怎么读
这个不是闹元宵,并不是生肖,闹元宵,其实元宵就是咱们的汤团一样的,跟生肖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一个节日庆祝一下的意思
庄河属相灯大约多少钱
有面的、瓷的、玻璃的、石膏的,有一块钱的,也有几十块钱的,一般就买一两块钱的然后下一年再买新的
正月十五代表什么生肖?
古人把正月称为元月,“夜”为“宵”,又称为“上元节”,主要的习俗是热烈喜庆的观灯。有哪些属相吉利呢?
首先,申猴为吉。申猴性格幽默、机智活泼、热情好动,五行为金,生在戊寅之月,天干印星透干利于师长提携、个人名气,地支寅木为财星利于获取财富。辛巳日,比劫透干利于朋友帮助,地支巳申相合,利于工作推进、建设、合作沟通。
第二,丑牛吉利。戊寅之月,厚重的丑牛外有比肩帮扶,利于事业发展、工作推进。辛巳日,天干辛金透干利于展现才华、投资获利,地支巳丑相合,火土相生,利于师长提携、合作沟通、建设、思想梳理。
第三,酉鸡吉利。酉鸡内辛金,谨慎处事、精明强干,生在戊寅之月,戊土印星透干利于师长提携、思想梳理、获取财富。辛巳日,比劫透干利于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地支巳酉相合,利于事业发展、团队建设、工作推进。
2016年庄河市火狐狸批发商场正月十五几点下班庄河市正月十五的属相灯怎么读:为什么正月十五要点灯?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在“上元”风俗篇中有“蒸面做灯,注油点之,视其烬花以占五谷丰歉,曰灯花卜”的说法。青岛自古以来就有“送灯”的习俗。
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要用豆面或玉米面做成各种动物造型及各种寓意不同的灯,并在上边捏一灯碗,然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用食油倒入灯碗点燃。在本市民俗前辈鲍运昌、李国增编著的《青岛民俗》一书中就记载说:“莱西一带的习俗是做豆面灯,崂山、即墨等地还兴做萝卜灯。豆面灯分斗灯、龙凤灯、十二属相灯和各种动、植物灯等。萝卜灯是用青萝卜雕成,雕出灯碗,贴上棉芯,用食油点燃。”
过去,正月十五的晚上天一黑,人们就把灯点燃,每种灯都要送到一定的位置上。比如斗灯放于祖坟坟顶,龙凤灯、等主要用于,鱼灯用水瓢托着放在水缸内,狗灯放在大门口,猪灯放在猪圈墙头,牛灯、马灯放在牛棚、马棚,鸡灯则由人端着照墙角、旮旯,免得虫、蝎子伤人。在,送灯的习俗主要是祭祖、消病除灾、祈求人丁兴旺、幸福平安。
庄河市正月十五的属相灯怎么读:古代流传正月十五点属相是啥意思?
正月十五点属儿年版《庄河县志》载:“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此节日里,用豆面或其他泥类制作全家人口属相和十二月灯,上置灯芯或小蜡烛,于是日晚点燃,谓之‘点属’,以祝全年兴旺无灾。”
家里有属牛的,就买一只牛的属相
以上就是与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生肖是?相关内容,是关于为什么正月十五要点灯?的分享。看完庄河市正月十五的属相灯怎么读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6、庄河端午节的习俗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7、东北有什么风俗啊?具体一点!
东北风俗有以下几点
(1)四大香 :开江的鱼、下蛋的鸡、回笼的觉、二房的妻。
这四大香不难理解,是指四种叫人向往的梦想,实际上也是一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一些事物的错误理解。
开江的鱼。初春料峭冰雪融化,这个时候捕捞上来的鱼据说最好吃,做这种鱼要用开江的水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可为什么开江的鱼是最好吃的呢?这个就谁也说不明白了。其实鱼最好吃的时候应该是鱼肥的时候,肥鱼才好吃,瘦鱼是不好吃的。而开江时的鱼是最瘦的,经历了一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在冰下的鱼生活得很苦,没什么可吃的,活动范围又小,处于饥饿状态,身体里储存的养分已经消耗殆尽,这个时候捕捞上来的鱼是最没滋味的了。而这个时候人们也是刚刚从冬天里熬过来的,所有能吃的东西都吃没了,饿的也剩下皮包骨了,身上的油水也熬干了,所以好不容易看到开江了,就迫不及待地下网捕鱼,捕上来的鱼甚至都来不及拿回家去,就地就煮了,水自然就用江里的水了,连点调料也没有,但对于苦熬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来说,难道还有比鱼更好吃的嚼裹吗?绝对没有!所以人们就误认为开江的鱼是最好吃的。今天再也没什么人吃开江的鱼了,另外,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鱼也没有野生的了,全是饲料养出来的,甚至都是添加了激素的了。
下蛋的鸡。下蛋的鸡到底好不好吃只有比较才知道。鸡肉好不好吃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要嫩,一个是要鲜。而要满足这两点要求就必须符合下面三点要求:一,必须是当年的鸡,这样的鸡嫩。二,必须是母鸡,公鸡性成熟早,发生性行为就早,发生性行为之后的公鸡味道就不鲜美了。三,要未下过蛋的鸡,这样的鸡就如同少女一般味道自然要比生过孩子的鲜美了。所以说,民间传说炖老母鸡好吃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而下了蛋的鸡就没有鲜美的味道了,还会有一种腥臊的味道。可是在过去,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没有什么可吃的,在母鸡下蛋的几个月里人们是很难吃到鸡的,总也吃不到鸡,自然就想吃鸡了,所以就对下蛋的鸡垂涎三尺。可是这个时间段内,人们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吃鸡的,这就导致了人们认为下蛋的鸡是最好吃的观念。
回笼的觉。睡回笼觉是很舒服的,但必须在寒冷的冬天感受才会深刻,其他季节是无法感受出来的。过去,人们冬天里是没有经济能力在夜晚里把屋子烧得暖暖的,通常夜晚里都要熄火。可是你要知道,东北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夜晚屋子里都在零度以下,屋子里是要冻冰的。在这样的屋子里睡觉,人们都要把自己紧紧地包裹在棉被里,甚至连脸也要埋到被子里面,露出的头发,尤其是刘海儿部分是要上霜的。在这样的夜晚里人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起来出被窝的,尤其是凌晨的时候。可是凌晨却恰恰是要起来的,如起来磨豆腐、喂牲口等等很多事情需要这个时候做。起来干完活之后,人们的困劲还没有消退,就又急急忙忙钻回被窝,接着再睡。外面很寒冷,钻到被窝里自然就感到热乎乎的舒服,这是一种无比的享受,所以回笼觉就显得舒服无比了。
二房的妻。过去人们娶妻比较早,对夫妻之间的事情很不了解,在懵懵懂懂状态下毫无乐趣而言,所以首婚对于男人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学习和探索,而再娶时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知道如何享受做人的乐趣,所以说娶来二房的妻是最香甜的事情了,新鲜而又知“礼”,当然这个“礼”是行“周公之礼”的“礼”了:)
东北风俗(2)三宝
东北三宝是过去东北人心目中的三宝,对于今天的东北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宝了,这就是时代的力量。时代可以废物变宝,也可以宝变废物,今天的东北三宝几近废物。
那么什么是东北三宝呢?东北三宝具体指的就是人参、貂皮、靰鞡草。
人参不用说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以吉林长白山出产的野山参最为宝贝,但东北人很少有人吃人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像人参对东北人不起作用。全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就在吉林抚松,抚松的人参都是一大堆一大堆地卖,就如同卖大萝卜一般,价格极其便宜。在抚松人参市场连鹿鞭都成堆地卖,那才叫个牛逼呢!
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毛皮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是人们战胜严寒的利器,没有毛皮的人家是不可想像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离不开毛皮。毛皮中以貂皮最好,色泽光亮,柔软暖乎,关键是貂皮在冬天里不结冰不上霜,是上好的皮子。通常大户人家的少奶奶才有条件用得上,实在爱美的姑娘也就对付个狐狸皮,普通人都使用狗皮、羊皮什么的。
靰鞡草是东北特产,这种草具有干燥后不脆不断柔软温暖的特点,所以东北人都用靰鞡草来楦鞋抵御寒冷。过去的东北人冬天是很难过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御寒冷,尤其是没有棉鞋。冬天里,人们用整张的牛皮做成比脚大很多的鞋子,脚面部位用牛皮绳穿成一圈然后系上,这样一勒,鞋面就成了包子的褶子了,很有特点,这种鞋被称为牛皮靰鞡,简称靰鞡。靰鞡草的名字就来自于靰鞡鞋的名字。牛皮靰鞡不是什么人都能穿得起的,通常是赶车老板子才有资格穿,赶车老板子在大大的牛皮靰鞡里面再穿一个厚毡靴,也就是用毡子做的大毡袜,白色的,厚厚的,毡袜里面再楦进去靰鞡草,用靰鞡草把脚包住,没有袜子。
靰鞡草需要先用木棒敲打软了才可以楦在鞋里,这样包裹后的脚很严实,但缺点是脚出汗了也散发不出去,就积攒在鞋里了,所以每天晚上脱鞋的时候,脚都是潮潮的,靰鞡草也是潮的,鞋子也是潮的,这样就必须用火烤,烤干了第二天才能穿。所以家家户户晚上都要把一家老小的鞋子里面的靰鞡草掏出来,和鞋子一起围放到炉子的周围烘烤,等第二天早晨起来了,鞋和靰鞡草就都烤干了,然后再把靰鞡草楦到鞋里面去。其实这样烤也不是很容易的,如果离火太近就烤着了,鞋要是烤着了就坏了,就没有穿的了。如果离火太远,又没有烤好,第二天鞋还是潮的,这样潮的鞋穿出去立马就会冻住,脚也会被冻住。过去的东北人几乎人人的脚都被冻伤过,把脚冻掉的事情也是听说过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现一种橡胶棉鞋,也是牛皮靰鞡的样子,颜色通常是黑的,也有棕色的,东北人称之为胶皮靰鞡。这种胶皮靰鞡是东北人棉鞋的一次飞跃性进步,有了这种棉鞋后大家都可以在冬天里到户外活动了,这是对东北人的一次解放。但这种棉鞋也无法完全解决抵御寒冷的问题,也需要在里面楦靰鞡草,只是需要的靰鞡草不是很多罢了。对于东北人来说,那是一个难忘的靰鞡草时代。
今天的东北人再也不需要靰鞡鞋了,所以靰鞡草也就没有了价值,于是东北的三宝又变成了人参、貂皮、鹿茸角了。人参仍然是保健佳品,貂皮不再是保暖用的皮子,已经变成时髦女性的装饰品了,保暖的含义不复存在。鹿茸角是滋补壮阳的药品,要想成神仙,鹿茸角是不可少的。
东北人对这三样新宝也不是很在乎了,因为已经有人工代替品出现了,美观实用。天然的东西虽然很好,但往往有着不可克服的缺点,无法达到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了。
东北风俗(3)大酱
东北人就没有不知道大酱的,我估计也没有人没吃过大酱的,因为大酱是东北人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副食。
过去的东北家家户户都做大酱,还没听说哪家不做大酱的。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已经很少有做大酱的了,一个是东北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传统的大酱了,另一个是因为现在的大酱已经是机械化生产,成瓶成袋地出售了,所以人们就没有必要自己再费事做大酱了。
但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大酱很少是黄豆做的,为什么不再用黄豆做了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用黄豆做大酱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生产大酱的厂家都改由玉米来做大酱了,而玉米做出的大酱一个是口感不好,味道不纯正,另一个就是没有营养。即使是标明用黄豆做的大酱,也不是百分百地用黄豆做的,黄豆只是大酱中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感觉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大酱味道不对劲也不好吃的原因所在了。
大酱是东北的特产,之所以大酱是东北的特产,是因为做大酱的原料大豆是东北的特产。
过去,一到秋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大酱,首先要把黄豆洗干净,然后用大铁锅烀面,烀黄豆的时间大约要两三个小时,需要文火。烀好后的黄豆要捣碎,这个工序很费劲,不好捣,需要身体好又有劲的人来做,一大锅烀好的黄豆捣碎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捣碎后的黄豆脱成坯,坯子是长方形的块状,长度大约一尺多,宽度大约半尺多。然后用纸严密地包裹起来,放到屋子干爽通风的地方。这种包裹起来的长方形烀好的碎黄豆坯子称为大酱块子,所以东北学校的老师经常骂学习不好的学生的脑袋是大酱块子脑袋,也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脑袋是死芯的,不转个,笨。
做好的大酱块子一直要放到来年春天的五月,然后正式开始做大酱,也就是真正地开始用酱缸做大酱了,东北人把这个程序称之为下大酱。
下大酱首先要把包裹了一冬的大酱块子打开,把裂缝中生的虫子用水冲洗掉,通常应该是不会生虫子的,除非没有包裹严实,没有包裹严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纸少,没有包严。为什么不多用些纸呢?因为没有纸,这就是时代。
冲洗好的大酱块子,需要掰成拳头大小的碎块。凉干后倒入缸里,再倒入水,水要比碎大酱块子多很多,再放入适量的大粒盐。然后再把酱缸用纸封好,把封好的酱缸放到室外的园子里,让阳光照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酱发酵,发酵过程大约需要十多天。
等发酵差不多了,再打开封纸,用大酱耙子捣酱。大酱耙子是用木头做的,一个圆木棒,一端钉一块巴掌大小的长方形小木板。每天都要捣酱十几分钟,通常启封后再发酵十多天就基本上可以吃了。但这还不算完,还需要每天捣酱,大酱每天仍然在发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乎持续整个夏天。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酱缸保护不好的话,就会生蛆,蛆长到一定长度就会顺着大酱缸的壁往上爬,大酱生蛆是做大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几乎所有人家的大酱都生过蛆。但大酱生蛆对人的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只是看着不舒服而已。所以东北有一句常用的话,就是:酱缸里面的蛆,不咬人硌痒人。这句话通常指那些让人讨厌的人。柏杨把中国人也形象地比喻成酱缸里面的蛆,说中国人只会在酱缸这么一个小天地里爬,还互相乱拱。
大酱最简单也是最好吃的方法就是小葱蘸大酱,百吃不厌。
现在非常时髦的韩国大酱与东北大酱不太一样,但韩国大酱是东北大酱的一个分支,韩国大酱是几百年前从东北流传过去的,东北大酱流传到朝鲜半岛后被改造成现在的样子了。延边地区朝鲜人做的大酱则是典型的东北大酱,但也与东北汉族人做的大酱味道有所不同,具有民族特色。
(4)南北大炕
东北土著文化实际上就是满族文化,满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就拿家家户户睡觉的炕来说吧,就非常有特点,满族民居的房子都是坐北面南的,是朝阳的房子,这样建房子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对冬天屋子的取暖有很大好处。当然也有厢房,但厢房就比较少了,所以这里就不说了。
满族民居最大特点就是屋子里面的炕特别显著,通常有两铺炕,一南一北互相对应,以大著称。过去东北人把窑姐卖淫称为卖大炕,就是因为用来卖淫的炕很大。
平时一家人主要是以炕为活动舞台,屋子里很少有椅子,大家没事儿时都坐在炕上,通常是盘腿而坐。有事儿的人或者来人都坐在炕沿上,腿耷拉在地上。
炕都是火炕,与外屋地上的大灶坑相连接,烧火做饭时烟就从炕下面的炕洞子通过,于是炕就热了,但要是在冬天里仅仅靠烧火做饭来把炕烧热了还达不到需要的热度,所以还要在炕洞子里烧木材。但由于炕大,受热的地方不均匀,炕头热度高一些,炕梢热度差一些。所以人们晚上睡觉时都愿意睡炕头,不愿意睡炕梢。但一家人谁睡炕头谁睡炕梢不是随便的,是由每人在家中的地位决定的,通常都是家里的男主人也就是一家的老爷子睡炕头,紧挨着的就是女主人了,然后才是孩子。但孩子睡觉的顺序通常却是越小的越靠炕头这边,越大的越靠炕梢一边。
东北民居的炕不仅仅是睡觉的,还是取暖的。所以冬天时炕面上是不能放东西的,被褥什么的都要卷起来,以便用来散热,散热效果好,屋子就暖和。
炕表面铺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粱秸子编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纸进入生活后,有条件的人开始用牛皮纸糊炕,上面刷上清油,这样的炕面非常明亮,而且还干净,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
炕很重要,是东北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地方,如果东北民居没有炕,那简直不敢想像。东北人一日三餐也都是在炕上吃的,吃饭的时候炕上放一个炕桌,家里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盘腿坐在最里面,男人通常都是坐在里面的,女主人坐在炕沿的位置,负责给大家添饭递东西什么的,是伺候吃饭的。
孩子们放学写作业或玩耍也是在炕上,来人了也是要让到炕上去坐的,通常每一家人都会有一个烟笸箩,里面放着烟叶、烟纸和火柴,来人了就把烟笸箩往坐在炕上的客人面前一推,说自己卷一只烟抽吧,于是大家就人手一只烟,吞云吐雾起来。
可以说炕是东北老百姓生活的舞台。
东北风俗(5)烟袋锅子
过去的东北人抽烟是个风俗习惯,人人都抽。为什么东北人有抽烟的习惯呢?这与东北的气候有关。东北是个寒冷的地方,在零度以下的天气大约一年能有半年,而零下三四十度气温也很常见,冬天正常的温度也都在零下二十多度,即使气候变暖的今天也是很寒冷的。
寒冷的冬天还要经常大雪纷飞,大雪封门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在寒冷的冬天里,东北人就都呆在家里不出屋,什么活都不干了,也什么活都无法干了,东北人习惯地称之为猫冬,与动物冬眠差不多。
但人不是动物,动物冬眠时可以呼呼睡大觉,人是要活动的。那么大冬天的,人在屋子里都干些什么呢?那就是抽烟了。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抽,每天都抽得乌烟瘴气,冬天房子密封很严,烟雾也不容易散去,大家就在烟雾中生活,所以老一代东北人患气管炎肺气肿的特别多,冬天咳嗽喘不上来气,这种地方病固然与气候有关,但与抽烟和在烟雾中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东北人抽的是大烟叶,自己种的,或者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一捆一捆的,烟叶压得纸一般平展,颜色焦黄,很好看。每一捆一二斤左右。烟叶是比较潮的,需要继续晾干或者炕干,只有干了之后才好抽。
通常每家都会有一个烟笸箩,用来装炕好的烟叶,里面还有火柴、卷烟纸。要抽烟就把烟笸箩拿过来卷一只,客人要是来了,首先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也是这个烟笸箩,只有比较特殊一点的才要倒水什么的,而普通熟悉的街坊邻居来了就是拿烟笸箩招待,大家边卷烟边闲聊,家长里短的事情就都出来了。
但在三四十年前,纸是比较少见的,用纸卷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最常用的就是烟袋锅子,烟袋锅子是用铜或铁铸的,锅子本身直径大约有半寸左右,安在一个中间是空的木杆子上,另一头是一个同样的铜或铁铸的烟袋嘴。抽的时候把碎烟叶装到烟袋锅里,用手指按得实实的,然后点着了一口一口地抽。这种烟袋锅子通常是专用的,抽烟的人每人都有一个,自己抽自己的,只是在自己偶尔没有带,才借用别人的抽一锅子。外出也要带上自己的烟袋锅子,随身带的烟袋锅子比较短小,便于携带,在家里用的烟袋锅子就比较长了。烟袋杆子长,可以把一部分烟袋油子挂住,对身体稍微有点好处。
东北以外的人,都很希奇东北的大姑娘为什么要叼一个大烟袋锅子,其实过去的东北人几乎人人都叼一个烟袋锅子,叼一个烟袋锅子并不是大姑娘的专利。当你看到人人都叼一个烟袋锅子的时候也就感觉不到大姑娘叼一个大烟袋锅子有什么希奇的了。
东北风俗(6)酸菜
酸菜是东北人冬天里离不开的好嚼裹,如果没了酸菜,真不知道东北人冬天里还怎么过。
为什么东北人要吃酸菜?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东北有一个漫长寒冷的冬季,在冬季里,没有任何新鲜的蔬菜,可是人又无法长时间地离开蔬菜,所以东北人就发明了酸菜,用来解决冬天里没有蔬菜的困难。
过去的东北是很难在冬季储存大量的蔬菜的,当然东北人也知道用窖来储存,但用窖储存很不经济。秋天时要挖窖,窖要挖得很深,起码要两米以上才行,不然就冻了。可是即使挖了一个标准的菜窖也储存不了不多少的蔬菜,并且在窖里储存蔬菜很容易烂,得经常翻个。一棵很大的白菜,等到冬天从菜窖里拿出来就所省无几了。
东北人准备过冬的冬储菜样数很少,基本上就是白菜、土豆、萝卜、大葱等有限的几样,所以酸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腌制酸菜比较费事,现在的东北人已经没有谁自己腌制酸菜了,都是买着吃,或者去饭店吃。但饭店的酸菜基本都不是腌制的,而是用醋勾兑的,并且不是白菜而是大头菜,这样的酸菜不仅口感不好,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
腌制酸菜的时间是在深秋季节,大白菜上市了,家家户户都成百上千斤地买白菜,一部分当作冬储菜凉干后,作为冬天的新鲜菜吃,另一部分就是用来腌制酸菜了。
腌制酸菜的方法首先要把白菜的烂帮去掉,用开水洗净,码放在缸里,倒入凉水,加入适量的大粒盐,加入多少大粒盐需要根据腌制的白菜多少来定,盐多了酸菜不容易发酵,少了又容易烂,所以要掌握好放盐的数量。
白菜比重比较小,放入水后上浮,要用重物来压,通常是用一块大石头来压,水不是一次就能加妥的,需要根据白菜发酵程度来续添。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个礼拜,这个之后就基本不需要再去管理它了,让它自己去发酵。
从白菜入缸到腌好需要两三个月时间,也就是要到冬天的时候才能吃。
冬天从缸里捞酸菜是一件很苦的活,没人愿干,缸里的酸菜水寒冷冰人,捞几棵就能把手指头冻得很痛很痛,然后麻木。
酸菜的烹制方法基本就是熬,炒酸菜很少。现在饭店烹制酸菜的方法都是炒了,这样做的酸菜好吃,但是费油,所以过去的东北人是很少吃炒酸菜的。
标准的熬酸菜方法是带肉的猪骨头、土豆与酸菜一起熬,这样熬出来的酸菜非常好吃,可以说是白吃不厌。但这种吃法在今天的东北饭店里已经很难吃到了,因为这种吃法费工费事,对于饭店来讲很不合算。
配合酸菜的最好主食就是大馇子粥和大饼子了。
有机会可以到东北尝一尝熬酸菜的味道,保证你吃了这回想下回:)
东北风俗(7)二人转
二人转纯粹是东北的地方戏,说二人转是戏已经是抬举二人转了,其实二人转根本就够不成戏的规模,只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再配合形体挑逗的哼哼呀呀地喊唱。
大约在二百年以前,东北是个很荒凉的东方,被称作北大荒,这里的居民生活很艰苦,整日披星戴月地劳作,麻醉自我的自娱自乐歌唱形式便在劳动中产生了。开始是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时,一两个会唱歌的人站起来给大家随便唱上几句没腔没调的所谓的歌或曲,目的是逗乐子,大家在嘻嘻哈哈之中忘记了疲劳,这种逗乐子的原始娱乐形式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二人转,所以二人转即使到了今天仍然还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
初期的二人转都是男的表演,一个原因是在田间劳作的人都是男的,所以站出来表演的自然也就是男的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封建,女的是不能在男人面前展露自己的,所以初期的二人转是没有女人参与表演的。
只有男人参与的活动就粗鲁多了,男人在一起说的话什么都有,没有忌讳,男人的表演自然要把女人作为中心内容,或者是表演男女之间的事情。为了把女人表演的更为逼真,于是就出现了由男人扮演女人的角色,行当中称之为坤角。
后来当女人可以登上台面的时候坤角就由女人来扮演了,可是二人转里的唱词与说辞乃至动作都仍然是沿袭男人时代的粗俗风格,充满了野性与淳朴的打情骂俏甚至是黄色的东西,而被戏弄的往往又都是女方,所以为方便起见,二人转的女角几乎与男角都是夫妻关系,或者是男女朋友关系,这样在舞台上配合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没有吃亏与占便宜之分。
二人转发展了,自然也就形成了规模,这就是所谓的拉场戏,拉场戏已经可以说是戏了,比二人转进步了。但拉场戏没有二人转普及,因为演二人转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只要能站个人的地方就能表演,而拉场戏则要有场子,所以二人转发展很快。
二人转的演员都很穷,挣得少,唱戏累。农闲季节是看二人转人最多的时候,是演员最挣钱的时间段,每天都要到处赶场子,呼哧带喘的。
在东北,几乎每一个县城都有一个二人转的场子,票价在2元到5元之间,整场大约三四个小时,由五六对演员轮番表演。通常场子都很小,能坐一百多人的场子就算比较大的了。
现在的二人转已经注入了新鲜的内容了,加入了很多流行的成分,包括流行歌曲什么的,气氛十分活跃。演员的功底都很深厚,一点也不比春节晚会上的演员差多少,只是没有出头的机会而已。
现在的二人转已经从田间地头走入到城市里的剧场了,演出的气氛豪华了,但二人转的本身特点却少了许多,尤其是二人转特有的荤口被赶尽杀绝,使二人转减色不少,甚至你都看不出是不是二人转了,这不能不说是二人转的悲哀。
不过你要看原滋原味的二人转还是可以看到的,但你必须到农村去,到火热的生产第一线去,也就是到真正的人民群众中间去,到那里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二人转,但你肯去吗?
东北风俗(8)大饼子
在过去,大饼子是东北人几乎每天都要吃的东西,什么东西总吃都是不好吃的,何况本身就不好吃的大饼子呢!
大饼子是包米面做的一种家常食品,把包米面和成干泥状,然后抓一块拳头大小的面团,用两手团一团,按成类似手掌大小的椭圆型扁饼,用力摔到大铁锅的帮部,一个挨着一个,围锅贴一圈,锅的中间放水,弄好后,盖上锅盖,开锅二十分钟左右就好了。
做大饼子需要一定的技巧,一个是和的面不能太稀,太稀,做不成型,贴到锅上容易往下出溜,出溜到锅的下部就泡水了。另一个是往锅帮上摔的时候,一定要先把锅烧热了,并且还要达到一定的热度,如果热度不够,贴上的大饼子也会因重力的问题出溜到水里去。第三就是最好和好的包米面先发一下,虽然发酵过的包米面做出来的大饼子也不会膨胀起来,但发酵过后做出来的大饼子效果还是要好一些的。通常人们做大饼子还是用烫面的,主要原因是烫面的大饼子好做,不费事。再一个就是做的时候可以往包米面里掺一点糖或者糖精,好吃,但困难的人家就不放糖了。
做大饼子也可以与菜一起做,这样可以节省柴禾,也可以节省时间。与大饼子一起做的菜必须得是熬菜,这样的菜可以盖上锅盖一起焖。最适合与大饼子一起做的菜就是熬豆角了,先把豆角熬一会儿,然后再贴大饼子,因为大饼子需要的时间短,熬豆角需要的时间长。
熬的豆角放在大锅的中间,大饼子围在周围贴一圈,可是通常大饼子不会老老实实贴在那个位置不动,它会往下出溜的,如果下面是熬的豆角而不是水,那往下出溜到菜的部位的大饼子是最好吃的,带有菜的咸淡儿。大饼子由于往下出溜,必然就会拉长大饼子的面积,这样出现的嘎巴就多了,嘎巴也是大饼子比较好吃的部分,但如果嘎巴太重了也就是太煳了也就不好吃了,这需要一个度。
做大饼子需要大铁锅,而现在的东北人家已经很少有使用大铁锅做饭了,所以也就无法做大饼子了。但大饼子熬豆角确实很好吃,人们都很怀念这种吃法,所以这种吃法就被饭店给挪用了,现在很多饭店都有这个大饼子熬豆角的菜式,由于大饼子与豆角是一个锅里做出来,所以这个菜式被称为“一锅出”。也有把大饼子叫锅贴的,这是因为大饼子是用锅贴出来。
如果要说什么嚼裹是典型东北人吃的,又比较好吃,那“一锅出”是当之无愧的,就不知道现在的吉菜系列里包不包括这个品种,如果不包括,那将是吉菜的一大缺憾。
东北人骂人的时候经常会说谁谁是大饼子脸,其实大饼子的形状还是不错的,鸭蛋形,缺点就是扁平了点:)
东北风俗(9)打糕
朝鲜民族是东北一支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影响比较广泛,尤其在饮食方面更是一只独秀,今天我要说的打糕就是朝鲜民族食品中的骄傲。
打糕是朝鲜族典型的民族食品,过去只有在秋冬季节的节日里才做,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朝鲜族聚集的延边地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打糕。由于打糕非常有特点,所以也深受东北地区其他民族的喜爱,因此打糕也就成为了东北人喜欢爱的一种特色食品了。
正宗的打糕做起来比较费事,首先要把泡好的黏大米蒸熟,然后放到石臼里用大木锤反复捶打,现在石臼比较少见了,人们就改用木槽子了。这个活通常由年轻有力的大小伙子来干,是体力活,一般人捶打几下就干不动了。捶打时间需要很长,要一直把黏大米捶打稀碎成团才行,然后切成女孩子拳头大小的块,再用黄豆面沾裹起来,避免互相之间粘连,吃的时候可以蘸白糖或者就菜吃。
朝鲜民族的打糕与汉民族的切糕不一样,味道,口感,均不同,打糕要更有特色一些。配合打糕的菜肴要求很简单,最好是朝鲜族的辣白菜或者腌制的桔梗比较好一点,如能有一碗大酱汤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打糕比较抗饿,所以不用吃多少就饱了。现在东北很多大城市里都能买到现成的打糕,但你要想吃到正宗的朝鲜族打糕,还必须到延边地区去,最好到朝鲜族人家去吃阿妈尼亲手做的打糕才更有民族味道。
8、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民俗文化?
杀猪菜,每次到过年,都会邀请一些专业杀猪人来家里把自己养的肥肥胖胖的猪杀掉,然后这些肉作为年夜饭的主菜,其他的肉和部分食材作为腊肠 腊肉等等。
9、庄河文化遗产属相灯鱼,鱼灯节的传说
提起庄河文化遗产属相灯鱼,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庄河属相灯大约多少钱,另外,还有人想问鱼灯节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鱼上元节的相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鱼灯节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河文化遗产属相灯鱼
大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大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文学(共计2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庄河故事2长海故事二、音乐(共计9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长海号子4复州乐
瓦房店市
5大连吹咔乐
市群众艺术馆
6金州古琴音乐7金州单鼓音乐8复州鼓乐
瓦房店市
9辽南民歌
普兰店市
10普兰店鼓乐
普兰店市
11庄河乐三、舞蹈(共计3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2金州龙舞13复州高跷秧歌
瓦房店市
14董家沟街道太平鼓舞
大连区
四、传统戏剧(共计2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5复州皮影戏
瓦房店市
16庄河皮影戏五、曲艺(共计3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7复州东北大鼓
瓦房店市
18辽南二人转
瓦房店市
19庄河东北大鼓六、美术(共计2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庄河剪纸21东岗剪纸
瓦房店市
七、传统体育(共计1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2金州梅花螳螂拳之棍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3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
普兰店市
九、民俗(共计3项)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庄河放海灯民俗25
庄河面塑灯习俗26
普兰店清泉会大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码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学
海神娘娘2音乐
辽南古诗词吟咏3舞蹈
马桥子太平鼓舞
大连区舞蹈
普兰店单鼓舞
普兰店市传统戏剧
金州皮影戏6传统戏剧
大连木偶戏
市艺术馆传统体育与竞技
金州长拳短打8传统体育与竞技
金州武当太乙四形桩内功9传统体育与竞技
大连五行通臂拳10美术
金州剪纸11美术
马驷骥根艺12传统手工技艺西岗区Ⅷ
传统手工技艺
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
甘井子区Ⅷ
传统手工技艺
普兰店田家黄酒酿造技艺
普兰店市Ⅷ
传统手工技艺
普兰店秸秆(木棍)手工技艺16传统手工技艺
庄河谱绣17传统医药
德记号中医药文化18民俗
普兰店放海灯
普兰店市Ⅹ大连春节习俗
市艺术馆Ⅹ大连海神娘娘祭奠
市艺研所市艺术馆Ⅹ庄河过端午22民俗
旅顺放海灯
旅顺口区
庄河文化遗产属相灯鱼:庄河属相灯大约多少钱
有面的、瓷的、玻璃的、石膏的,有一块钱的,也有几十块钱的,一般就买一两块钱的然后下一年再买新的
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文学(共计2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庄河故事庄河市
2长海故事长海县
二、音乐(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长海号子长海县
4复州乐瓦房店市
5大连吹咔乐市群众艺术馆
6金州古琴音乐金州区
7金州单鼓音乐金州区
8复州鼓乐瓦房店市
9辽南民歌普兰店市
10普兰店鼓乐普兰店市
11庄河乐庄河市
三、舞蹈(共计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2金州龙舞金州区
13复州高跷秧歌瓦房店市
14董家沟街道太平鼓舞大连区
四、传统戏剧(共计2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5复州皮影戏瓦房店市
16庄河皮影戏庄河市
五、曲艺(共计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7复州东北大鼓瓦房店市
18辽南二人转瓦房店市
19庄河东北大鼓庄河市
六、美术(共计2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0庄河剪纸庄河市
21东岗剪纸瓦房店市
七、传统体育(共计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2金州梅花螳螂拳之棍金州区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3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普兰店市
九、民俗(共计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4庄河放海灯民俗庄河市
25庄河面塑灯习俗庄河市
26普兰店清泉会普兰店
大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代码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文学海神娘娘庄河市
2Ⅱ音乐辽南古诗词吟咏金州区
3Ⅲ舞蹈马桥子太平鼓舞大连区
4Ⅲ舞蹈普兰店单鼓舞普兰店市
5Ⅳ传统戏剧金州皮影戏金州区
6Ⅳ传统戏剧大连木偶戏市艺术馆
7Ⅵ传统体育与竞技金州长拳短打金州区
8Ⅵ传统体育与竞技金州武当太乙四形桩内功金州区
9Ⅵ传统体育与竞技大连五行通臂拳市武协
10Ⅶ美术金州剪纸金州区
11Ⅶ美术马驷骥根艺区
12Ⅷ传统手工技艺核雕西岗区
13Ⅷ传统手工技艺大连老黄酒酿造技艺甘井子区
14Ⅷ传统手工技艺普兰店田家黄酒酿造技艺普兰店市
15Ⅷ传统手工技艺普兰店秸秆(木棍)手工技艺普兰市
16Ⅷ传统手工技艺庄河谱绣庄河市
17Ⅸ传统医药德记号中医药文化金州区
18Ⅹ民俗普兰店放海灯普兰店市
19Ⅹ民俗大连春节习俗市艺术馆
鱼上元节的相传20Ⅹ民俗大连海神娘娘祭奠市艺研所市艺术馆
21Ⅹ民俗庄河过端午庄河市
22Ⅹ民俗旅顺放海灯旅顺口区
以上就是与鱼灯节的相关内容,是关于庄河属相灯大约多少钱的分享。看完庄河文化遗产属相灯鱼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