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荔浦的风俗

荔浦的风俗

发布时间: 2022-08-12 17:42:43

1、我是个壮族女孩我想知道我们名族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在交男朋友的方面的习俗

【民族概况】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以广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万。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铜鼓族人口数为16178811。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族。在1965年统一称壮族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广西最常见的自称和他称主要有“布壮”“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侬”等20多种,云南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部分外国学者根据壮语同源词的情况,将壮语划入澳泰语系。壮语与同语支的泰国语、老挝语、傣语相似程度相当高。壮语有自己的文字,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但是这种壮字由于使用面不广,没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但这种文字没有能在壮族地区推广,但是壮族地区的官员却昧着良心说这种文字得到了推广,严重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损害了党的民族政策。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它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两宋、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任用壮族有名望之人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视及土司的横征暴敛给壮族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壮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黄洞蛮”起事,宋朝侬智高起义,明朝的俯江农民起义,清朝数百年不间断的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这片地区。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镇压而告失败。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壮族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区,石山拔地而起,石山里有岩洞和地下河。这种地形构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名胜景色。沿海盛产各种名贵海产,尤以南珠闻名。壮族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足,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玉米、薯类等。果品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广,盛产柳州杉、银杉、樟木等名贵木材。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久负盛名的特产。
[编辑本段]【民族历史】
壮族主要居于岭南。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先秦时代,壮族就属于百越的骆越、西瓯等,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这些古人类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据此部分专家推测不排除壮族为这些古人类的后代。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
壮族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骆越与西瓯是构成今天壮族的主要两个支系,它们存在了一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明。今天壮族传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瓯、骆越人创造的。骆越方国创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铲文化、龙母文化、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花山文化 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骆越人和苍梧人、西瓯人一起,在我国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为中华民族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南宁市范围,发掘出了骆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处贝丘遗址,从中出土了一万年前原始石磨盘、石杵、石磨棒等稻谷的脱壳工具,其中南宁市亭子圩遗址出土的这类工具,经C14测定为11000年。年代仅次于湖南道县。壮族苍梧部祖先留下的 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万年县的一万年稻谷遗址早1000年。到了骆田时代,骆越人对境内的田畴整治已经卓有成效,已经会根据潮水的涨缩选择田块。今天,整个华南无论哪个民族,都以大米为贵,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饭,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饭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汤圆系列、米糕系列、米饼系列、米花系列、饮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肠系列等12个系列,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副食的猪鸡鸭鹅,也是大米的转化物。从旱地农业地区移居岭南的汉族等民族,也都放弃了麦类的种植,和壮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壮族祖先创造的稻作文化。骆越人的这一大贡献,与日月齐光。
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古代壮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不管这植物纤维编织纹是如何地简陋粗糙和幼稚,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是全世界纺织工业的萌芽。
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现,又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第一个标志。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壮族先民迈出划时代的第一步,使中国率先迈进了农耕社会,引发了人类最伟大的一场绿色革命,使人类从饥饱无定的采集生活中,闯出了一条驯化动物、创造农耕、迈向温饱生活的绿色革命之路,使人类迈进了农耕社会辉煌的农业时代。
壮族先民发明的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j纪元。
骆越人的青铜技艺有很高的水平,他们所制造的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势,脊梁与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狮,身上饰以稻穗文,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正是骆越人对稻作文化贡献的特别标记。鼓面上的太阳纹告诉我们,骆越人有自己的欧几里得,公元前他们就能够在鼓面上表现出分割圆法。分割圆法被认为是两千多年前一个民族最高科学水平的标志,从记载上看当时世界上只有汉族和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能分割圆,人们没有想到壮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罢了。骆越人制造的镦、圆形器、牛首提梁卣、钟、靴形钺等青铜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设计精巧,卣纽和卣腹上四头圜眼圆睁的水牛头,堪称一绝。
骆越人的生产工具别具一格,其早期的带肩石斧和有段石锛,是典型的越人产品。所铸造的铜钺类包括靴形钺、扇面钺、风字形钺、铲形钺、圆头形钺等,形状多变、精巧实用,表现了骆越人的聪明才智。其所制造的大石铲为国内一绝,长舌形,束腰,边沿加工精细圆润,束把处有边牙,以便绑牢。最大的长60多厘米,宽 20多厘米。既是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设计独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战国铜棺,合浦鸭首流铜魁、凤凰形铜灯、人足形铜盘等,都闪耀者骆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骆越人创造的世界闻名的艺术画廊,主要分布于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绵延200多公里,另有5处分布于左江流域的凭祥市、天等县等处。共有84 个地点,183处,287画组。主体形象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红色,平涂成投影式(鬼影),皆两臂弯肘上举,半下蹲成骑马式,犹如蛙泳之状,整个画面呈欢歌狂舞之态,震动人心。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除了蛙神形象,还有奔犬、鹿、鸟、铜鼓、铜锣、星星、太阳等形象。其产生年代上限在战国,下限在西汉,长达700多年。少量为后世仿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宁明县的花山崖画,壮话叫做岜莱(Byaraiz),岜意为山,莱意为花纹。因其规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个左江崖画。花山崖画和世界各地岩画相比,有显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态不仅整齐划一,而且绵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较罕见。宁明花山画面高40多米,宽长达170多米,就一个“地点”(世界岩画规则,画面边沿外500米内无画为一个“地点”)的面积来说,堪为世界之最。此画面尚可辨认的人物形象达1300多个,所有的大小图象加起来达4万多个,世界少有。花山崖画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这样大规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艺术珍品,堪称一绝。花山崖画不是静态古老文化,而是活态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间。至今在古骆越北界红水河沿岸的东兰、凤山一带,还保留有“蛙婆节”,祭祀民族图腾蛙神。节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头套,跳跃之状酷似花山崖画上的动作,其他地方民间流传的一种师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们把花山人物形态称为蛙形舞姿。
“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其主要源流:百越一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侬一壮,为一脉相承。(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编辑本段]【建筑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广西龙脊的壮族山寨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编辑本段]【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男装与女装

壮族妇女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但老一辈人,仍普遍以穿蓝、黑两色为主。
奇特的头饰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男女都穿布鞋,
[编辑本段]【礼仪介绍】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编辑本段]【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2、桂林荔浦有什么神话传说,民间民风民俗的故事?

话说王母娘娘游过桂林之后,一心想把桂林山水搬到瑶池里独自享受,但她知道嫦娥广邀天神,大请地仙游了桂林,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是嫦娥一手营造出来的,所以不好强抢恶要,巧取豪夺,坏了自己的“名声”。后又想捏造一个“嫦娥赠送”的假面具,但嫦娥是傲骨铮铮的人,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王母娘娘也怕弄巧成拙,给自己扫脸,左思右想,无有良策,好不烦恼。
历来以吹牛拍马著称的道德真君,最善察颜观色。那日他到瑶池给王母娘娘按摩,特意献上一笼“狗不理”让她尝鲜,王母说她只想吃桂林米粉。真君见娘娘郁郁不乐,食不甘味,掐指一算,知她为桂林山水和嫦娥仙子的事拿不定主意,灵机一动,为老太婆出了个鬼点子,定下个“化整为零”的计策来。

这一天,嫦娥邀请一个叫刑天的英雄好汉来月宫,说是有要事相商。那刑天是个天不管地不收的散仙,他右手持斧,左手握盾,成年累月,天上地下巡视,专门打抱不平,除暴安良。一切妖魔鬼怪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不是抱头鼠窜,就是跪地求饶。刑天走到哪里,哪里就太平无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欢迎。

嫦娥营造桂林山水经历了多少磨难,尽管已有“甲天下”的殊荣,但她还不满足,要到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去考察一番,将世界各地的长处吸收回来,把桂林山水营造得更加完美。她要离开月宫多日,怕桂林又有妖精来作怪,所以特请刑天去坐镇桂林,以防不测。

刑天对嫦娥造福人间之举也十分钦佩,当下就爽快地答应了。正要动身,忽有天官来报:“玉旨到!”嫦娥无可奈何,只好出宫接旨。

只见道德真君盛气凌人,口念诏书:“桂林山水,天下无双,王母特令巨灵神为保护神,前往桂林镇守,以示关怀!”

嫦娥听了,十分困惑,一向昏庸无聊的王母娘娘,怎么突然发起慈悲来,又怎么如此的巧,自己请刑天,王母却派来巨灵神。

嫦娥刚想问个明白,真君读完圣旨,伸手就要她付辛苦费,说是桂林“踢着肝”的凉粉好吃,又解馋又解渴。嫦娥好生厌恶,充耳不闻。真君见她一对耳环闪闪发光,就说:“这小玩意不错,权当小费送与本官吧!”说着动手就要去摘耳环。

这下可恼了冷眼旁观的刑天,上前一掌打开真君那苍白无血的手,骂道:“狗官,你身管道德之事,如何这等不知羞耻!”

真君见是刑天,连玉皇大帝也惧他三分,自然心虚,连忙厚着脸皮,打着哈哈:“开个玩笑、开个玩笑……”趁机熘走了。

刑天问:“仙姑,这是怎么回事?”

嫦娥皱着眉头道:“我也说不清楚,看样子桂林又要凶多吉少啦。”

刑天道:“仙姑尽管放心前行,有我刑天在,保你桂林安然无恙。”

再说巨灵神受了王母娘娘密令,也大摇大摆,向桂林而去。巨灵神乃上天悍将,每每征战,总是他当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遍天下无敌手,孙猴子除外。但他只有蛮力,没有头脑,生下来的时候,母亲缺奶,让他吃了假冒伪劣奶粉,患有大头病,后天不足,所以他有勇无谋,总是给人当巴儿狗使唤。

巨灵神一到桂林,就召来城隍、土地,要吃要喝,吃要吃马肉米粉,喝要喝“踢着肝”凉粉。城隍、土地不敢有误,生怕他马肉吃多了上火,特意备上王老吉防喉头烂。

巨灵神虽说天天山珍海味,夜夜美食佳肴,但那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美食,人间只应桂林有,天上哪得几回尝,吃过之后,胃口大开,一天四餐,每餐食量足够十八口之家吃一个月,统统要老百姓进贡,闹得满城风雨,怨声载道。

且说嫦娥从欧亚考察回来,又到织女营造的西湖、元女营造的龙门、麻姑营造的石林去取经。正值春日,山花烂漫,但却一时见不到妩媚荷花、雍容牡丹,而且每处都有四时不同之景,岂是一个行程能体会到个中三昧的,所以嫦娥一去就是一年整儿。

刑天受嫦娥之托,来到桂林,春天,他化作春风在大地回荡,温暖人心。夏日,他又化作彩云在天空飘浮,为民遮荫。秋来,他化作桂花香满一城。冬归,他又化作白雪与顽童嬉戏。因之桂林的老百姓异口同声歌颂刑天,咒骂巨灵神!

巨灵神也知道刑天不好惹,吃饱喝足,赶快完成了王母娘娘交与的任务,好去交差讨赏。这天夜里,月黑风高,巨灵神念动咒语,把桂林东面的城墙变化成一条扁担,一头穿进木龙洞,一头穿进水月洞,挑起叠彩山、象鼻山就想跑。

刑天在天上巡视,看得真切,拦住去路道:“巨灵神,你要干嘛!”

巨灵神做贼心虚,色厉内荏地说:“刑天,你少管闲事!”

刑天怒道:“巨灵神,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化整为零的诡计,道德真君出的坏主意,王母娘娘令你今天两座、明天三座,把桂林的奇山异石偷偷搬到瑶池去。”

原来巨灵神酒后失言,在桂林闹得沸沸扬扬。

巨灵神见阴谋败露,恼羞成怒,放下担子,从腰间扯出双锤道:“刑天,别人怕你,我岂怕你,来来来,咱们大战三百回合,决个胜负!”

刑天见巨灵神耍起无赖来,心想,不打掉他的骄横之气,他岂肯善罢干休,也不答话,持斧举盾,就向巨灵神劈去。

巨灵神在桂林饱食终日,一年没练功,力气有些虚了,料难取胜,虚晃一锤,跑回瑶池,向王母哭诉,说刑天从中作梗,用斧子专砍他的脚筋,使他无法完成使命,把责任全推到刑天身上。

王母娘娘听了,鼻子都气歪了。道德真君又吐坏水,教王母假传圣旨,私调军队,前去捉拿刑天。托塔李天王不明就是,稀里煳涂,调遣四大金刚前去执行。

四大金刚游过桂林,轻车熟路,前来捉拿刑天。桂林老百姓人人气愤,个个叫冤,都跑出门来,爬上山去,敲锣打鼓,摇旗呐喊,为刑天大助声威。刑天抖擞精神,大战四大金刚。金刚也怒不可遏,奋力争斗。

有道是一拳难敌四手,战得大半日下来,刑天又累又饿,渐渐只有招架之功,没了还手之力。魔礼寿见一时胜不了刑天,顿生毒计,抓住一个小孩大叫:“刑天,你再不投降,我就把这娃手撕鸡啦!”

刑天见了,大骂:“强盗,住手!”一分神,让魔礼青乘机一剑,把刑天的头砍了下来。

刑天哪里服气,一腔热血,喷上天空,化作彩虹。

刑天的身子倒下,化成一块奇石,就是现在花桥头的芙蓉石,因刑天是湖南人,湖南称为芙蓉国。又因刑天的头被砍了下来,老百姓就在石顶种了一株芙蓉树,算是为这位英雄豪杰接上头了。

王母娘娘知道后,气得要死,下令让桂林大旱三年,颗粒无收,要饿死全城老百姓,不管嫦娥怎样求情,也无济于事。

刑天的头被砍下后,从天上掉到桂林荔浦地界,终年不朽。他见老百姓挖草根,剥树皮吃,好不难受,思想着有什么法儿救民于水火。自己身子已经化为石头,只剩下一个头了,索性将头化为一种能吃的食物吧。

于是他托梦给一个姓于的老者,叫他带头从地下挖一种像头似的野生植物来吃。于老者醒来甚为奇怪,出门见从地下冒出一丛碧绿似荷叶的物种,随风而长,连成一片,便挖了出来,根大如头,有珠似眼,煮来一吃,粉极了,香极了。

消息传出,大家一尝,果然美味。因是于老者发现的,植物又像人头,于是就取名叫“芋头”了。

也许读者会说,芋头既然是人头变的,谁敢吃呀。原来你有所不知,刑天不是真人,是外星人机器人来的,不然怎么会天不管地不收呢。如果是人头被砍下来了,怎么还能用双乳当眼,肚脐当口继续战斗呢,只有机器人才有这个能力嘛,您说对不对。正因为机器人没有血肉,所以才芋头扣肉呗,您说是不是,放心吃吧,啊,没事。在桂林,不管是结婚、还是做寿,酒宴上没有荔浦芋头扣香肉这道菜,客人会一辈子骂你是小气鬼来的,千万别开玩笑

3、关于广西桂林的人文风俗(详细的)?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幺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色的神奇﹑秀美.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呜山更幽”,那幺,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幺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游完漓江,我们忙着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当数芦笛岩﹑七星岩,它们都是开发较早的景点.怀着探险的心理,我们前往荔浦县的丰鱼岩寻幽.整个岩洞横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别.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亦步亦趋,隐隐地听到了溶岩的滴水声,开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渐地,变成了哗啦啦地一片,似有无数个顽童在游戏嬉闹,又如风中的密林枝叶在相互碰撞.偶尔,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传来一阵悠远而空蒙的古乐声.我们继续往前走,时而是流水潺潺,时而是飞瀑扑面,在水的”轰轰”声中,体会到李白”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着澎湃起来.不知经过多少曲折,我们来到了金碧辉煌的水晶宫,古老的溶洞经过了人工改造后,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象是到了异彩纷呈的蓬莱仙境,亦如到了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处处浮光掠影﹑五彩缤纷----紫的诡秘莫测,红的热情奔放,蓝的沉静温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态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诉说着西天取经的坎坷历程;杨贵妃缓缓撩开石幔,观看群芳共舞,娇媚多姿,不禁令人联想起昔日的盛唐繁华;恐龙国里,恐龙”嗷嗷”怪叫,神态怪异,昭示着它们的威武.看着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我们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伟大.正是这一滴一滴的水珠,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岁月,尝尽了亘古的沧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观,这是怎样的博大与精深啊!而这些岩石,经受了千万年的磨砺,封存了长久的渴望,今日终被世人所熟知,这是怎样的坚忍啊!与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而已.追溯历史的源头,桂林的山水在向我们每一位游客阐述着一个哲理:持续将造就永恒.是的,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方成就今日的光彩与辉煌的呢?坚持不懈是击败任何挑战的宝剑.游过桂林,我们没有理由再轻言放弃.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4、荔浦人怎么吃荔浦芋头的

前些年,随着《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荔浦芋头也随之火了一把。不过看到电视里乾隆皇帝对于荔浦芋头的吃法,不禁觉得很可笑,甚至觉得有些浪费我们的芋头。其实在我们那儿,芋头的传统吃法是作成扣肉。这到菜的做法还是有些讲究,但家家都会做。

荔浦芋扣肉
制作方法将芋头剥皮,切成六公分长,四点五公分宽,一点二公分厚的长块,用油炸至呈金黄色后捞起;将五花猪肉用水煮至筷条能穿过肉皮捞起,用针尖在肉皮上均匀地刺上小孔,涂上酱油、蜂蜜酱和白糖,用油炸至肉皮发泡呈黄色,然后切成块,与桂林豆腐乳、三花酒、五香粉、胡椒、葱汁捞匀。将荔浦芋片和肉拼成排装入肉碗(一块肉夹一块芋头,肉皮朝下),放入蒸锅用旺火蒸一小时即可。上席时用圆碟倒翻起,趁热食最佳。荔浦芋扣肉的特点是酥香味美、四季皆宜,男女老幼都喜欢吃

吃荔浦芋扣肉有个讲究,不得避开肉块专夹芋头,而要芋头与扣肉成双入口,这样的吃法才算地道,味道也才正宗,肉中有芋味,芋头中有肉味,相得益彰。

5、你知道哪些习俗?

世界各国节日一览表

各国节日 2005年9月28日13:0

1月 1日 元旦
1月 5日 冰雪节
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神
1月12日 香水节
1月19日 新加坡回教开齐节
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
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佛额什克斯(赫哲族)/蚂蛉节(壮族)/花山节(苗族)/白节(蒙古族)/扩塔节(拉祜族 )
2月1日 宠物节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灯节/棒棒会(纳西族)/花炮节(侗族)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 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 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 送穷日
2月7日 “二.七“纪念日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中、下旬 狂欢节(巴西)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3月1日 国际海豹节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桃花节(日本女孩节)
农历二月初一 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 春龙节/畲族会亲
农历二月初八 僳僳族刀杆节/插花节
3月 5日 学雷锋纪念日
3月 8日 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 植树节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7日 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世界儿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世界睡眠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农历三月十五 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 白族三月街
4月 1日 愚人节
4月 5日 清明节
4月 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9日 菲律宾勇气日
4月13日~15日 泰国泼水节/泰国宋干节/泰国新年
4月17日 食品节(新加坡)
4月20日 菲律宾濯足节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团结日
4月25日 读者节/世界儿童日
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国际秘书节
5月 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 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 5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 男孩节(日本)
农历四月初八 牛王诞
5月 8日 世界红十字日
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母亲节
农历四月十八 锡伯族西迁节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5月18日 国际

博物馆日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5月20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5日 健身节
5月23日 国际牛奶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银行休假日(英国)
6月 1日 国际儿童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6月4日 国际日
6月 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 6日 全国爱眼日
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父亲节
农历五月十三 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 瑶族达努节
6月16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反毒品日
7月 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国际建筑日
7月3日 国际合作节
7月 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
农历六月初六 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7月15日 中元节
7月16日 厨师节
7月25日 彝族火把节
8月 1日 建军节
8月 2日 友谊节
8月 8日 姊妹节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 侗族吃新节
七月十五 中国鬼节/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
9月8日 国际扫盲/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9月9日 老人节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0日 国际爱牙日
每年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1日 国庆节、国际音乐日
10月2日 国际和平斗争日
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4日 敬老日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国际住房日
10月 8日 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
10月 9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0月10日 啤酒节(德国十月节)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老板节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0月31日 西方万圣节/南瓜节(北美)/世界勤俭日
农历十月初一 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盘王节
11月 8日 中国记者日
11月 9日 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11月最后一个星期4 美国感恩节
12月 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 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2月 5日 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
12月 8日 圣母无原罪日
12月 9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诺贝尔日
12月19日 澳门回归节
冬季第一天 光明节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节礼日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

广西民族和地方文化习俗一览表
文章来源:广西旅游志 发布人:暂停使用 发布日期:2004-3-20 阅读次数:1902280
【 大 中 小 】

市、区、县
民族和地方文化习俗






桂林市
山水旅游节、桂剧、彩调、渔鼓

阳朔县
试新节

临桂县
禁风节

兴安县
捕鱼盛会、新郎新娘合挑水、打油茶、称呼风俗、

龙胜各族自治县
药浴、侗家婚俗、三考进门客、打油茶、草标、瑶家婚俗、灾情鞋、红衣节、壮族扁担节

资源县
河灯节、呢那你、中元节、苗族四月八

恭城瑶族自治县
莲花歌圩、鞑鼓舞、打油茶、盘王节

荔浦县
婚嫁习俗

灵川县
祭山神、九屋农民活动表演

全州县
湘山寺庙会

灌阳县
婚嫁(旧式婚礼)、农具节、端午节、六月六清苗会、七夕节

平乐县
榕津乡盘王节、水上婚俗

永福县
牛魂节

柳州市
柳州市
三月三歌节、八月十五山歌节、五月初五龙舟赛、十二月国际奇石节(奇石展)、高沙锣鼓、龙城春会








融水苗族自治县
芦笙踩堂舞、斗马节、走寨、对歌、芒蒿舞、新禾节、烤田鲤、游方、踩花山、拉鼓节、卯节、端节、苗年、坡会

金秀瑶族自治县
鬼头蜂蛹、尝新节、花蓝瑶的背刀、火把迎亲、盘王节、瑶族度戒节、瑶族婚俗、跋楼对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
芦笙踩堂、侗笛情歌、鼓楼讲款、侗族三月三、花炮节、侗族行歌坐夜、侗族服饰、侗族斗牛、打油茶、多也、月也、烧鱼节、座妹粥、踢水仗、送春牛、定情鞋

象州县
板鞋舞、背新娘、跳竹篙干

鹿寨县
抬新娘轿、对歌

融安县
金桔节、跳高撬、打陀螺

南宁市
南宁市
冬泳、粤剧、邕剧

武鸣县
三月三、歌圩、五色糯米饭和红蛋、抛绣球、

续表

市、区、县
民族和地方文化习俗








邕宁县
春牛舞、抢花炮、对歌

大新县
射鸡、打棍、打陀螺

龙州县
定亲糍粑、吃立节、发型

扶绥县
斗鸡节、打棍、歌圩

隆安县
农具节

崇左县
歌圩

宁明县
歌圩、天祈节、婚俗

宾阳县
满月酒、胜利酒

横县
斗鸡

马山县
打扁担舞、达努节、歌圩



海市
北海市
北海珍珠节、端午节(赛龙舟)

合浦县
跳岭头、老杨公、耍花楼、赛龙舟

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
壮族跳天、中秋岭头节

东兴市
京族哈节、踢沙探情

上思县
妹妹出嫁要哥背、舞春牛、打山围猪

钦州市
钦州市
采茶戏、跳岭头、花灯、剪纸、唱春牛、唱木鱼、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

灵山县
荔枝节、春社日、冬至

梧州市
梧州市
龙母诞节、粤剧

苍梧县
赛龙船、泗化洲舞龙节

岑溪市
正有节、牛娘戏、抢花炮、上灯节

藤县
牛歌戏、船家婚礼歌连歌、赛龙船

蒙山县
歌圩、民间厅堂对联、抢花炮、斗鸡会

贵港市
贵港市
师公戏、麒麟舞、春牛舞、采茶、木偶戏、壮族歌圩、瑶族盘王节

桂平市
敬鸟节、盘王节

玉林市
玉州区
称呼习俗、灶君节、抢花炮、龙舟赛

兴业县
挂红灯

北流市
粤剧

容县
摆歌市、抛绣球

陆川县
唱采茶

博白县
唱马戏

续表

市、区、县
民族和地方文化习俗








贺州市
浮山歌节、舞火猫、定情筷、度戒、姑娘成年礼

钟山县
打油茶

富川瑶族自治县
客姑妹的花头巾、打油茶、盘王节、婚嫁习俗

昭平县
捉龟舞








百色市
八字舞、采花舞、花灯舞、打魔秋、狮子舞、月下舞、芒果节

靖西县
舞乳猪、夜婚、歌圩、抛绣球、药市

平果县
婚俗、达努节、捕蛇与聚餐

凌云县
婚娶习俗、歌圩

田东县
盘王节、歌圩

德保县
吃打血、牛魂节

那坡县
跳弓节、架桥

乐业县
掷毽子

隆林各族自治县
赛爬竿、雄耍乐、祭公节、打磨秋、吃新节、欧西、欧阳、牛魂节、捉虫节、牛王节、八月节、婚俗、送背带和卖味








河池市
莫一大王节、“三月三”歌坡节、雷王节、中元节

宜州市
对山歌、背新娘、碰蛋、傩面舞、板鞋舞、竹扛舞、蚂拐舞、扁担舞、酒舞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送背带、牛节、封筒、迎亲习俗、走坡节、依饭节、坐夜歌、抢粽粑、斗鸡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踩门、庙节、姑娘糍粑会、师公舞、花竹帽舞、祥鼓舞

南丹县
白裤瑶婚俗、砍牛、细话歌、放鸟飞、壮族画裙和绣花、苗族花背心、庙节、打铜鼓

凤山县
壮族“穿罗”舞、蓝靛瑶“条随舞”

东兰县
敬蛙节、达努节、垦板地、伶俐节、洞房板、铜鼓舞、洞房板

巴马瑶族自治县
打蓝靛、抢新水、过花桥、踩花灯、瑶族婚礼舞、铜鼓舞、烟丝情缕、酒歌、细话歌、邀歌

大化瑶族自治县
百弄布努瑶祝著节、笑酒、铜鼓舞、壮族“三月三”歌节

6、荔浦还有什么传统文化

荔浦人的传统民俗文化,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却……

岁月匆匆

不知不觉中

又是一年!

飞逝的光阴

在每日的忙碌工作中

从指尖间悄悄溜走

回想起小时候过年

那浓浓的年味

让人至今难忘!

一到腊月

家里就开始为过年忙活起来

过了腊月十五以后

挑个大晴天

妈妈就会把桌子、凳子、

椅子和碗橱、锅、盆、

桶等都搬到小溪里清洗

爸爸用一把长竹竿做成的扫帚

把屋里屋外、

床顶门角的蜘蛛网扫干净

屋里屋外忙完后

妈妈把床上换好新被单

年货早早备好,蒸好糖糕

在门上贴好对联

家里的“过年”味儿就来了

到了年三十的除夕日就更忙了

要准备年夜饭

吃年夜饭之前

荔浦老家有个传统的过年祭祖活动

一一请太公

祭祀先祖

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

每当除夕到来时

家家户户都要在

摆放“香火牌位”的厅堂前的

桌子上摆好香炉、供品

并以年糕、鸡、鸭、鹅

等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酒杯里斟三次酒

点燃蜡烛,洗净手上香

行施鞠躬敬拜礼

嘴里虔诚地念涌“太公、太婆……

今天过年,我们做好饭菜,恭请用餐……”

厅堂内要保持庄严安静

不得喧哗嬉笑

小孩子不能去触碰桌和凳

怕惊扰先人用餐

蜡烛、香燃上后斟上酒

然后由家长领家人一起拜“太公……”

寄托思念和请求祖宗保佑

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待香燃得差不多就可以烧纸钱了

俗称“送钱粮”给祖宗买田地种,买屋住

礼毕,放鞭炮欢送祖先!

祭祖仪式结束~

就可以准备年宴了

然后享用这个节日的美味佳肴!

祭祖拜“太公”是因为后辈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表现了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祭祀祖先,追忆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除夕祭祖,是中国人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在每年的清明、端午等家庭祭祖活动相比,春节祭祖最为隆重和恭敬的。先人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他们赋予了后辈的生命,确定了后辈的血统。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

荔浦人的“过年拜太公”,其实就是给列祖列宗、诸神拜年。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们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

另一个方面是民间的观念认为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内心觉得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在尘世的后辈通过祭祖来祈求和报答祖先的庇护和保佑家人的幸福和安康!

其实

家庭祭祖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荔浦人过年吃年夜饭之前的“请太公”祭祖习俗

代代相传,一直绵延至今

饮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7、荔浦的习俗有哪些,寓意是什么?

独特的婚丧,

婚嫁自由,男女平等,是荔浦瑶民的好习俗。昔日多数是通过青年男女串村对歌,发展到爱情之后,彼此情投意合了,再履行婚嫁礼仪。先男方聘媒(入赘则由女方聘媒)向对方索庚立四柱合八字相配后,即行定婚,不由父母之命。又经双方作好财物及嫁奁(主要是衣物刺绣)准备后才择日嫁娶。有女嫁男的,更多的是男到女家入赘。
清明节,瑶民家家要在堂屋高台供奉祖先,焚香燃烛化纸钱,祈求保佑,其后还到各祖先墓地扫墓,缅怀列祖列宗。六月六是尝新节。摘回新熟的玉米或豆菽,煮熟由长者用盘碟盛于厅堂的高台,摆设焚香敬祖之后,合家高高兴兴地进晚餐,称“尝新”。当天,若是晴天,还要翻晒各种珍藏的好衣物和瑶家的三清大道、太上老君全堂神象。
荔浦瑶族崇拜盘王(即盘瓠),常常调盘王,亦称“做盘王”。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的盘王节,是瑶民最大的节日。调盘王是向盘王许人丁愿、五谷愿或六畜愿。若干年后,添了丁,种养顺利,家境较殷实富裕了,即于冬季或正月择日还盘王愿,统称调盘王。通常是主人请三、四名道师到家,在堂屋展开全堂神象,按其盘王路数做法事。同时邀请亲友前来玩乐助兴。亲友来时也具酒礼贺仪祝贺,称“进财”。

8、岭南水乡的民风民俗有哪些特点和特色呢?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 历史 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 中国 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饮食:一 、广州茶楼文化大观,二、食艺结合,情趣盎然,三、中西合璧,广采博收,四、得天独厚,领导潮流。二、 居住: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从洞穴到干栏式。二、广州的竹筒屋三、西关大屋’,四、“骑楼”建筑,五、客家围龙屋,六、潮汕的“四点金”和“下山虎”,七、黎族的船形屋,八、水上居民的“连家船。 岭南小吃、点心和粥品大多是民间流传之物。岭南古属楚地,端午纪念屈原的风俗一直盛行,粽子早有名气。《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端午为粽,以冬叶裹者曰灰粽、肉粽;置苏木为红心,以竹叶裹者曰竹筒粽;三角者曰角子粽,水浸数月,剥而煎食甚香。”以竹叶裹的竹筒绿豆粽,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以苏木为红心的碱水粽,仍是东莞农村的端午节必备之品;久富盛名的肇庆裹蒸粽也是肇庆民众端午节、春节时的传统节日食品。粥,古称“糜”, 潮琼两地的群众至今仍沿用此古语,不管年岁丰歉,他们几乎每日食粥。在广州著名的粥品有状元及第粥、鱼腩粥、坠火粥、艇仔粥等等。广东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几千年来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种之多。代表名品有薄皮鲜虾饺、荷叶饭、娥姐粉果、叉烧包、荔浦秋芋角等,仍然是岭南大街小巷、茶楼酒店的常见之物。

9、三月三的来历习俗活动

一,来历: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二,习俗:

壮族:歌圩迎宾客,千人竹竿舞。

“三月三”是壮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每到“三月三”,壮族男女会像赶圩一样会聚山坡上对唱山歌,开展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抢“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写浪漫。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节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也会庆祝三月三,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除了抢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相亲方式也给“三月三”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息。

瑶乡山歌传情谊 峒中瑶胞打陀螺

在融安县雅瑶乡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会举行山歌对唱活动,全乡的山歌爱好者都赶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对唱。

在防城区峒中镇,三月三的重头戏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瑞鼓响震三月三,乐了山路十八弯。壮胞瑶胞聚一堂,通过佳节大联欢……

峒中“砧板”陀螺比赛集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一体。如今,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砧板”陀螺陆续出现在各种舞台和体育场合上,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所喜爱。

拓展资料:

三月三的饮食风俗: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