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殡葬风俗
1、丧葬习俗有什么?
丧葬习俗流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1、圆坟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
(1)全国各地殡葬风俗扩展资料:
丧葬中,所有人手握牵引灵车绳索的人一起合唱挽歌。汉代田横的门客写的挽歌的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当时田横自杀,门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来了。歌辞的意思是说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灭亡,又以为人死了灵魂回归到泰山南边的蒿里。所以有这两章。
2、不同地方的风俗不同,你家乡的葬礼风俗是怎样的?
因为我国地域宽广,所以很多习俗也不尽相同。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如此。所以说,每个地方的丧礼肯定不会一样,下面就将我们老家的丧葬习俗和大家聊一聊。
坐标: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西北乡村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这里人去世以后,都是木棺土葬,后来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火葬替代了传统的土葬。但是,火化以后,还是将骨灰放入骨灰盒后埋入坟中。
人死以后,大多是“排三殡”,也就是在家中停放三天。第三天出殡,下葬。遇到夏天的时候,有的是当天火化,将骨灰盒供奉在家中三天。
人刚咽气的时候,将一扇门板用两条长凳担起来,放在正屋中央。给死者穿好寿衣,头南脚北停放在门板之上。孝子孝孙穿孝服在两旁守灵。
用红布包袱包裹纸钱一包,上面写明死者的姓名、籍贯、享年,然后在院子一边焚烧,称为烧“倒头包袱”。
然后,孝子跟随“把头”,到土地庙送魂。这时候,把头会安排专门人员到死者的亲朋好友家去“报孝”,就是将死者去世的消息通知他生前的亲戚朋友等。
这个时候,本家族前来帮忙的,会在孝子后面,等孝子到坟地“破土”选好穴位以后,他们便开始垒坟。
主事的安排专人,将街门上贴上烧纸,叫“封门”。家中设灵堂,接到通知的亲属前来吊唁。死者头部下方摆有供桌,上面点有“长明灯”,香炉。供桌旁放有“灰盆”,以供前来吊唁者焚烧纸钱。
到了傍晚的时候,有主事者在前面端着盘子,上面有“浆水”、冥资等,孝子跟随去土地庙“报庙”,送浆水。
第二天晚上,要去土地庙“送盘缠”,准备纸马一匹、纸人“牵马童”、以及冥资等一大宗,到土地庙前焚烧,等于给死者准备好了盘缠。
第三天的时候,出大殡。长子捧着骨灰盒,出门后跪地,主事人端着“灰盆”,放在孝子头顶“一顶”,然后摔碎。这时候哀乐齐鸣,鞭炮燃放。孝子孝孙及亲朋好友跟随到坟地,由子女下到墓穴中“扫土”,然后将骨灰盒下葬到垒好的墓穴中,填土成坟。
下葬的第三天清晨,子女在天未亮的时候,带着五谷杂粮到坟上“圆坟”,将五谷杂粮撒在新坟上,然后将水泼洒在上面。日后五谷杂粮生根发芽,则预示着后代生生不息,香火旺盛。
从死者去世的第一天算起,每七天到坟上祭奠一次,称为“烧七”。总共烧七个七,其中以五七最为隆重。如果是哪个七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时,便要在坟上插旗,死者多大年龄,便要做多少个纸旗插在坟上,称为“添七”。到一百天的时候,烧“百日”。然后每年死者的生日烧“生日包袱”,到了周年的时候,烧周年。其中,又以三周年最为隆重。三周年过后,就是清明、月一的时候前去扫墓祭奠了。
3、中国各个地方的的葬礼习俗,都有什么区别呢?
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各地有自己习俗习惯,不管是婚嫁、丧葬等,都是有一点差别的。
有的地方老人断气之后,首先放一个大一点的鞭炮,大家听到鞭炮声就知道谁家老人去世了,就会主动去帮忙料理老人后事,首先把去世老人从床上抬到地上,在地上铺上麦杆,上面放一条老人盖过的被子,把去世老人尸体的停放在上面,一般是头西脚东,然后脸上盖白布,由去世老人儿女给老人洗身换老衣,换完老衣把去世老人放入棺材里。
把入棺做完后,由去世老人儿女与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商议怎么为老人办后事,首先选一个本门长辈和有头面的人作为丧事总管,由二人与去世老人儿女商议丧事细节,丧事细节定下来后,一切丧事由两个总管出面办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子女只需要拿出办丧事的费用,其他的不用担心。
一般在家停留三天就出殡,所以出殡头一天夜晚就要盖棺盖棺前去世老人的儿女、晚辈、亲戚好友都要围着棺材走一圈,目的是再见去世老人最后一面,盖棺现在用的是铁钉,就是用铁钉把棺材盖钉在棺材上。
坟地位置一般由丧事儿女与本门长辈或阴阳先生确定,葬前打井坑,我地是由九个人组成的“打井坑班”,棺材抬到后,孝子跪在坑前,由打井坑的九个人把棺材放入井坑里,定好棺位,然后用土封上。
去世老人安葬后,前3天,每天晚上子女到坟上烧纸钱,第三天上土圆坟,孝子守父母的孝3年,3年内,春节不贴春联,第三年后才能贴红联。
现代城市的葬礼都差不多,大部分都已经简单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真正的丧葬文化在农村,一个省内就可能有几十种丧葬习俗。
4、丧葬基本习俗讲究,都有哪些?
第一,穿丧服。
在整个丧葬仪式期间,所有的家属和亲人都要穿丧服。直系亲属比如女儿、儿子,还有孙子孙女,是要披麻戴孝,穿麻衣。其他的亲戚朋友,要根据身份和辈分的不同,穿着不同的丧服。
现在各个地方的丧服颜色各有不同,一般是蓝色、黄色、白色为主。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地方可能不同的人家,穿着的颜色也有讲究,因为有喜丧和普通丧事的区别,这要根据每个丧主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二,出殡。
在过去,出殡就是将棺木抬到山下下葬。亲人在送葬的途中,需要三跪九叩。但是现在已经取消了土葬,都改为火葬。所以就是将遗体火化之后,将骨灰盒取回,葬在墓地里。
第三,死牲。
一般来说,丧葬时都要准备一些死牲。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比较富有的人家会准备猪,穷苦的人家就会准备小只的鸡鸭。这些死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品,被认为是非常有福气的东西。
在丧葬仪式结束之后,这些供品就会分给亲戚朋友带回家。还有一些会把这些供品用于举办宴席,因为很多农村在出殡回来之后是要办宴席的。
第四,焚烧。
在入棺的当天晚上,要指将死者的衣服、被褥等东西都烧掉。意思就是烧掉了这些东西之后,人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连同他曾经的痕迹都一同烧掉了。就像是一个仪式一般,不带什么来,也不带什么东西走。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会烧纸房子、纸钱、纸车子等,希望死者到了下面也能够有钱花,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第五,服丧。
现在服丧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可以在家里设灵堂。同时,在服丧期间要吃素食,穿素衣。
5、中国的葬礼习俗各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哪里的最有特点?
这是农村地方风俗文化,是老一辈人传承下来对去世人的一种纪念,是期盼亲人能够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好,更是期盼亲人早日投生的一些仪式。
我们都知道人有三魂七魄,所以活着的人都会为已故的亲人,烧三年和七七。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七个七当中只有五七最大,烧五七的时候,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参加祭拜,儿女们每个七都会去上坟,但是只有二七,闺女是不需要去上坟的,二七二七,也就是说这是儿子的七,所以二七只有儿子去上坟祭拜。
老人都说人去世以后,魂魄可以在人间转悠七七四十九天,有什么牵挂的事情可以在四十九天里看看。
一七,是水饺,一七里亲人会包几个素馅水饺,在坟前摆供,二七,是面条,面条意思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思念亲人了,三七,是饽饽圆上圆,四七,是荷包蛋,到了四七,只需要打个鸡蛋水放在碗里,然后还是摆供,五七,五七是大七,是和一周年忌日,三周年忌日并列大的烧七日,六七,是包子,家里有闺女的,六七上的包子是闺女包的,七七结束,七七可以做前面所有七里任何一种食品。
七七也叫断七,是人亡七七四十九天后最后的一个,但是这个七不大,在祭祀的时候要把死者生前穿的衣服,全部拿到坟上焚烧掉。从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随之化为乌有,死者彻底与人世断绝关系,再也没有还阳的可能,做完这个仪式,就可以把黑纱烧掉,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
丧俗,南北差异较大,各地风俗又不同,没有所谓的正宗之说,这就是为什么人去世以后要烧七个七的风俗。
6、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流程是什么样的?
中国传统丧葬风俗及入殓仪式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
首先,中国是一个很注重丧葬文化的国家。从古到今,丧葬事宜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因为中国人对生与死是很敬畏的,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无神主义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相信有来生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非常的注重丧葬事宜,并且已经当成一种文化流传至今,也因为人们的注重,所以很好的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因为古代交通和信息传达不便,导致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丧葬风俗。
以安徽地方丧葬风俗为例,人在死亡后的第一步,作为死者的家属,他会在死者的床前放一个可以,用来烧纸钱的铁盆,在铁盆里烧几张纸钱,然后在死者的两只手上各塞一张纸钞,并且用黄表纸将死者的脸部盖起来,这点应该是为了防止,前来吊唁的大人带来的小孩子会被吓到。
接下来就是让当地专门从事丧葬事宜的人,算好一个合适的时间,这个时间包括什么时候才进棺材,什么时候诵经,什么时候火化等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都要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和去世的时间准确的算好,然后精准的按照时间点来完成相应的事宜。
这里要数诵经的事宜最为繁杂,在传统的死者往生经中,作为家属,要选择诵经几遍,这应该是在后来的丧葬事宜文化发展中,变相发展的一个环节,因为诵几遍经是跟给多少钱相联系的,一遍经多少钱都有明码标价,如果死者的子女多,那么为了面子多诵几遍也可以,如果死者的子女少那么诵一遍也有。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虽然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因为都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所以不免有变相的环节。
7、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殡葬俗指白事,在民间因地域和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风俗。所谓殡葬,"殡"是祭奠或悼念死者,即丧礼;"葬"则是安葬遗体的行为。殡葬一方面是在安置死者,另一方面又是在安排招待那些前来治丧、吊丧的人群。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及相关的悼念方式,是构成了人生仪礼的最后一环。死亡意味着人生旅程的终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有开始与结束。人有生死,就有生死的文化。殡葬文化是围绕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并且受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对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唯心主义“占上风的一个习俗文化领域。迷信的、封建的殡葬活动,在民间仍然流行并严重地存在。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当亲人临终时,亲属要给他穿好衣服,带上渡河线、买路线,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安葬之后,每逢节日、诞辰,亲属要上坟扫墓,焚纸送物,不仅带有点心、水果,还有巧克力、啤酒,甚至还要为死人点燃一支香烟,如此体贴周到的服务,孝子与亲友间的人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是社会是社会习俗和文化的一部分。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习俗和文化,也是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反映并长期受制于社会传统。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走向文明,为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出现了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设备和技术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原始人对"弃尸"已经"看不下去",心中不忍。于是产生了殡葬。殡葬是人类自我意识达到高度清晰的产物,到文明社会,丧礼发展起来,后来变得越来越繁琐。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辈子,死后若不给一个"象样的"丧礼,不受到"郑重"的对待,人们总会觉得对不起死者,会认为后人"不孝"、死者一辈子"不值"等。即使是现代,如果丧事太草率,人们仍会觉得人生不完整。同时,重要人物的丧礼要格外的隆重,如为帝王筑陵墓。如果将大人物的丧事办得和小人物无差别,人们也会觉得太不应该。殡葬活动是生者筹办的、办给生者看的。告诉别人这样不会有始无终。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就象吃饭、睡觉一类物质需求一样。只要不妨碍社会,就应当予以满足,
全部殡葬活动都是按照生者的生活模式而设计的,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
8、全国各地的各种葬法有哪些?
天葬,又称露天葬、鸟葬、风葬。少数民族中这种葬法最多。《隋书·契丹传》载:“父母死,以其尸置于小树之上,经三年后,乃取其骨而焚之”。《唐书·肃慎传》有“秋冬死者,或以其尸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的记载。藏族多实行天葬,人死后,请喇嘛念经,择定送葬日期。送葬时,用牛驮尸到天葬场后,先把尸体放在葬台上,然后在葬台附近烧松柏香堆,浓烟升起,通知神鹰到来,神鹰习惯见烟飞来寻食。
此时,操持天葬者将尸体从背面剖开。如果死者是僧徙,下刀时,先在背肉上划个有宗教意义的花纹。接着剖腹、取出内脏、切肉、剥去头皮、割掉头颅,把肉切成小块,堆放一旁,再捣碎骨头,拦以糌粑,捏成一团。然后先把骨团喂鹫鹰,再喂其肉。如果骨头没喂家,得再一块不剩地拣起,烧成灰,撒向四方。总之,要一点不剩地把死人处理掉,这样,死者就“升天”去了。天葬场周围山上的鹫鹰,除了吃尸体以外,不伤害任何幼小动物,被称之为“神鸟”,受到藏族人的保护,猎人绝对不能捕杀。藏族人把尸骨喂神鸟,神鸟吃完后飞到高山之巅屙屡,这样死者便可投胎到高贵人家。
树葬,也称风葬。东北鄂温克人实行树葬,人死后,将尸体包裹后挂于树上或放在支起的木架上,任凭风吹日晒,待皮肉烂掉后拾骨埋葬。
崖葬,也称岩葬,流行于西南少数民族中。此葬法是将棺木安放在通风的岩洞里,有的安放在洞中的木架上,洞口用草木遮掩。悬棺葬是利用天然崖洞或绝壁上的平台,有的在峭壁上凿孔打桩,将棺木放在上面。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中曾流行县棺葬。当地俗称“挂岩子”。悬棺葬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些民族的葬俗,其中以福建悬棺葬的年代最为久远,大约在夏代之前,距今已有3000多年。由于年代久远遗留下来的悬棺已不多见,只在武夷山的千仞绝壁上还能看到一处虹桥板。悬棺遗迹最多的是四川珙县麻糖坝。这种丧葬礼制的产生和形成,是与当地人民的灵魂信仰、祖先崇拜分不开的。采用悬棺安葬死者,是为了保护好死者,使他不受侵犯。把死者悬葬在临江河的绝壁上,可以使死者继续用他的智慧和权威,保护和监视他的子孙和臣民。
复合葬,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葬仪。《北史·高东传》记有将死者下半身埋于地下,而上半身不掩,是风葬与土葬的结合。《北史·林邑传》记载了先火葬后水葬的葬仪。有些民族和地区采用火葬,大多也是先火葬后土葬,如土族、藏族等多用此复合葬法。
此外,还有亲人分食尸体的腹葬,不给死者穿衣的裸葬,以及药物存尸等。药物存尸应该说不属于葬法,而是处理尸体的古法。埃及的木乃伊即是,我国西藏高僧多用此法,即用特制香料涂身,存于瓮中,俗称肉身喇嘛。
(二)葬式
即遗体安葬的姿势。人死后埋葬的姿势各种各样,这不仅与葬法、葬具有关,也与宗教信仰相关。在各种葬式中,比较普遍的是平躺身躯,仰面朝天,四肢并拢伸展的平躺式葬法。这种葬法有便于死者与世人交流和让死者平稳安睡之意。我国北方进行土葬时,死者的头向北,脚朝南。墓穴中随葬的衣饭罐置于脚边,便于死者坐起就餐。同时墓门也置于南边(死者脚的朝向),利于死者外出。在平躺式葬法中,有屈肢状的,多为女性或奴隶、侍从,表明女子对男子的依附和屈从,奴隶、侍从对主子的侍奉。
俯身式葬法,多是出于对鬼灵的恐惧和防御所用。云南拉祜族认为,死者如采取仰身葬,会使其他人死亡,因此他们将死亡者俯首侧身埋葬,有的火葬也采取俯身式,将死者俯身架起,下面放柴火焚烧。古代有竖棺而葬的,死者取站立姿势。印度洗骨二次埋葬,死者也取站立姿势,即将尸骨洗净,按从脚至头的顺序放入陶罐,象征直立。
屈体侧身葬,为侧身、屈肢,右手枕头下。这种葬法的含义有二,一是回复胎儿的状态。二是捆绑以防死者灵魂搔扰。所谓让死者回复胎儿状态,意思是怎样来到人世,又怎样离开人世,并有让死者尽快投胎转生之意。旧时,俗固族在人死后尸体未僵之前,把腿和臂的关节收拢,合掌,用带子把尸体捆成胎儿状,谓之圆寂。云南独龙族的屈肢葬是为了让死者环火而眠。
屈体葬除侧身卧之外,还有坐、蹲的形态。西藏的门巴族,人死后尸体捆成胎儿状,双手交叉于胸前,采取蹲式将尸体安放在屋内。下葬时,把尸体蹲放在圆形墓坑内,坑顶填土垒石,纳西族支系摩梭人也采用此葬法,他们认为这样安葬死者灵魂能重新投胎降临人世。台湾高山族安葬死者,是在死者的床下挖一深圆坑,将其蹲放坑中,象征死者与活着的家人一起在屋里生活。该族人吃饭、烤火多取蹲姿,死后也是如此,其含义为“视死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