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恩施风俗习惯

恩施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 2022-08-11 17:08:41

1、恩施过年时有哪些习俗

1、出天行

在正月初一黎明开亮口时,由当家人进行。开大门后,择当年历书所记大吉大利方向出行,并不走多远,朝这一方向点香烛放鞭炮,祈求一年平安吉利,此后就可随意出门去各处走动。

出天行后,将写有“出行大吉”、“对我生财”的红纸条贴神龛下壁或门上。出天行不带小孩,虽有“童言无忌”之说,但担心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出不好听的实在话,影响一年的运气。

2、祭祖敬神

出天行后,在正中供有“天地君(国)亲师位”,还要去厨房专门敬灶神,朝门口敬土地神,这是先给祖先和神拜年。城里街上每家没土地庙,就在门口点香蜡烧纸敬屋檐童子和土地神。

3、拜年

敬神后,请家中老人长辈在堂屋上坐,下置蒲团,按辈分高低依次拜年。如有祖孙三辈,先是父辈孙辈给祖辈拜年,再是孙辈给父辈拜年。

如祖辈父辈有多人则依年龄顺序进行,这些下对上的拜年,都在蒲团上叩头行大礼,口里说祝福寿的话,长辈则给下辈说祝愿的话,给小孩儿把红纸包的压岁钱。如老人还没起来,小辈就提蒲团去老人床前拜年。

4、破五

过了正月初五,生意人则可择吉开张营业,所以称为破五。如果这天日子好,则可开张营业。破五还有一屋意思,过了这天,说话做事不像前几天有那么多的忌讳。

5、看新灵

家内拜年以后,正月初一这天必须去头年死了长辈的亲友家拜年,实际是给亡人拜年,称为看新灵。

去时带腊肉、糍粑、糖食糕点等礼品,香蜡纸烛鞭炮,在亲友堂屋供亡灵的香案前祭拜。主人家这天则设酒宴招待。看新灵只死后第一年进行,除正月初一以外,别的日子都不行,因为亡人为大。

2、恩施的风俗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的西南部,国土面积2139×104hm2 ,辖6 县2市,即巴东、咸丰、建始、来凤、宣恩、鹤峰6县和恩施、利川2市,其中巴东县地处三峡水库的库区,属水库移民区。这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封闭,是湖北省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水、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丰富。
1 恩施州的资源优势
1. 1 气候资源优势
恩施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使全州的气候及植被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由于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雾多湿重, 雨量充沛, 年平均温度15 ~17℃,高山气温较低,而盆地气温较高,这样就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为众多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耐寒、耐热生物在本区都有分布。
1. 2 农业资源优势
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山脚下水源丰富的地方可以种植水稻,稻米质量优良,可与东北大米媲美;山上可种植土豆和玉米,因为雾多湿度大,气候冷凉,土豆的干物质积累多,品质较好。由于该地区经济落后,有些地方仍处于原始状态,所以保存有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
1. 3 旅游资源优势
恩施州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旅游资源丰富。现有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恩施市七里坪的落仙洞、龙鳞宫溶洞等,利川市有亚洲最大的溶洞腾龙洞,其中巴东旅游资源最为丰富,有小三峡、神农溪等景点。由于巴东地处长江三峡,有巴东港等码头,交通比较便利,对外交流相对其它县市多,因此可以开发恩施景点、三峡水利工程、神农溪、神农架旅游线,把恩施景点纳入"大三峡"旅游区。
1. 4 文化资源优势
这里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把这种民族文化转变成精神财富,建立恩施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区。
1. 5 矿产资源优势
恩施是我国著名的高硒区,是国家的"天然硒库",有"中国硒都"之称,境内的硒矿床形成了独特的硒资源圈。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已经兴起,恩施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之一,这给恩施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恩施地区的相关产业纷纷打出"富硒牌",把开发硒资源作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恩施州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富硒农产品、富硒保健食品和富硒中药材的企业已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1. 6 生物资源优势
由于气候独特,恩施地区生物资源和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野菜资源丰富,天然富硒,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有:富硒葛仙米、莼莱、鱼腥草、魔芋、蕨菜、薇菜等。此外,还有富硒绿茶、来凤县的富硒生姜、利川的山药、宣恩的富硒火腿和巴东的脐橙等特产。由于生物资源丰富,该区野菜众多,而且药食兼用。恩施州是湖北省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美称。
2 恩施州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 1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恩施的旅游景点不存在环境容纳量的问题。由于游客相对较少,造成旺季不旺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交通不便,外地游客稀少;二是旅游点分散,许多景点的景观较少。
2. 2 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恩施地区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地处山区,许多田地的坡度较大,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由于人多地少,开荒种植较普遍,已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恩施境内森林资源较多,但由于土家族有住吊脚楼的习惯,需要的木材也较多。恩施野生资源较多,但毁林种药、滥采乱挖比较严重,破坏了植被。
2. 3 农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开发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①信息不灵,交通不畅。恩施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本上无工业污染,所以为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许多高山农民很少或根本没有施用过化肥和农药,作物品种也是当地的农家品种,虽然产量低,但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要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关键是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②中药材生产不规范。中药材栽培基本上以农户为单位进行,药材种源质量差、栽培方式落后。农药、化肥的使用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③山野菜开发不合理。恩施地区的山野菜较丰富,但滥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许多资源已面临濒危和枯竭;;采收技术不合理,造成商品价值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保鲜技术差;信息不灵,市场不畅;对野菜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不足。
3 恩施州的资源开发对策
3.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业恩施州交通不便的问题可在沪蓉高速公路、枝万铁路、清江高坝洲水库建成后得到解决。此外,恩施州要加强州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到达旅游景点的交通,提高旅游景点的旅游质量;加强各旅游点的联系,统一管理,解决旅游点分散问题;发展区域网络,把恩施的景点、三峡景点、张家界景点及神农架景点连成一体;把山区田园风光观赏与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将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和风景旅游融为一体。
3. 2 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恩施州必须对中药材栽培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中药材生产管理条例,以保障中药材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从而提高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 3 发展绿色农产品
首先,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恩施地处亚热带,但冬暖夏凉,可以在华中、华南夏季蔬菜淡季提供新鲜的反季节蔬菜。目前已经有小规模的生产,政府应加强引导,避免盲目性,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增强绿色产品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善高山的交通,便于运输蔬菜。
其次,开发山野菜资源。恩施山野菜资源丰富,要提高对山野菜价值的认识。这里的山野菜既没有污染,又天然富硒,天然纯净、保健功能强、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且许多野菜药食兼用,可制成天然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山野菜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应加大出口力度。

3、湖北 恩施 风俗

走亲戚,俗称“看人家”。
背烟、酒、粮、火腿等到女方的亲戚家,如姑妈、外公、舅舅、叔叔、伯伯等家去玩一下,让亲人们看一看,去哪些地方,看你女朋友家的安排了。去了嘴甜一点,你女朋友称呼什么,你跟着称呼什么,表现得有礼貌点就行了,亲戚家会管饭的,当然拿东西去不会白拿,亲戚家会给你“打发钱”,打发钱你是一定要收的,呵呵~当然不会亏了。
记住一点,有礼貌就行了。

4、土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

正腊月间的年节、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

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过赶年,也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因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4)恩施风俗习惯扩展资料:

族称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武陵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

5、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牛王节、嫁毛虫节、五月节、赶年节、舍巴节、女儿会、六月六、调年会等。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节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 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

嫁毛虫节

此外,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为“晒龙袍”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皆与汉族地区相近似。但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五月节

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 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赶年节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舍巴节

“舍巴日”,土家语,又称“舍巴巴”,“舍巴”摆手之意,“日”,动词,“做”之意。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种战舞,始于远古,繁盛于明清时期。舍巴分为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少者数百,摆手时以鸣大锣、击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

女儿会

“女儿会”,又名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

六月六

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难之日。相传,覃篨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篨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篨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从民间传说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纪念性节日。

调年会

“调年”是土家族的春节,它要先汉族的春节一天。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讨倭寇,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提前过了年,慰犒将士。将士们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狠狠打击了倭寇,取得了胜利。以后,为了纪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过年,并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调年活动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一般的是根据每个家族自身的情况来看是否过赶年,如凤凰县有韩姓土家族二十八过年的,但也有韩姓土家族是三十才过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过年的等等。

6、湖北恩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以及哪些名族风俗习惯?

仙佛寺 位于来凤、宣恩交界处的酉水河东岸,距来凤县城约8公里。建凿于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开凿年代最古远的石窟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石窟寺。仙佛寺陷栖崖壁之中,重檐三叠。干栏式庙... 鱼木寨 位于利川西部,地处318国道线利川至万州途中的谋道境内,距重庆市万州港口50公里。是一个具雄、奇、险、古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寨内遍布古墓群、古栈道、山寨卡门、瀑布等奇观,有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土家山寨”的美誉。相传古代... 齐岳山 位于利川市西郊,距利川市仅30公里,距万州港80公里,318国道从景区穿过。2001年后社会开放。海拔1500~1800米,总面积80000公顷。山上清凉多雾,雨量充沛,湿度较大,适宜各种牧草生长。... 清江闯滩 位于清江中游州府恩施市城区至浑水河大桥段,起漂码头位于恩施市城区内,终点码头浑水河大桥至恩施城区38.5公里,游客往返均由专车接送。属江河漂流探险风景区。1992年向社会开放。清江闯滩长... 坪坝营 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咸丰县南端,与恩施的来凤县、重庆黔江区接壤,距咸丰县城50公里,距渝怀铁路正阳火车站12公里,距黔江旅游机场32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园内有12万亩原始森林、6万... 梭布垭石林 国家3A级景区。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距州府恩施市54公里,距重庆奉节天坑地缝34公里。是以石林为主的地文景观类风景区。1999年向社会开放。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景... 恩施大峡谷 位于恩施市屯堡和板桥境内,正处于恩施—利川—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318国道横穿景区,距恩施市区30公里。峡谷以庞大著称,险峻传奇,山头高昂,有仰天长啸之浩气;水质清幽,有脱胎换骨之感受。峡谷中沐抚... 恩施土司城 国家3A级景区。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的发展方略,由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 腾龙洞  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清江上游利川市近郊,距利川市城区6.5公里。属地文景观类风景区。2003年9月,利川腾龙洞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投巨资1.5亿元打造腾龙洞,使之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一大旅游品牌。2006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投...

7、恩施有些什么民风

鄂西土家族的节日主要有赶年、牛王节、清明节、六月六(晒龙袍)、女儿会、社日、端午、月半、中秋、小年。

腊肉

腊肉是当地的特色之一,你可以在小摊或者小饭馆里品尝到。当顾客挑选好腊肉后,店主或摊主就先把客人挑的肉放到煤炉上去烧,直烧的滋滋流油,然后扔到放了碱的开水里去泡着,再拿清洁球在肉的表面拼命擦,不一会儿,一块皮黄肉鲜的腊肉就完工了。

合渣

其实就是一个小火锅,里面放些豆渣、花生渣、肉末等底料,再加上猪肉、牛肉或者羊肉等原料以构成各种口味,一般每人花费7、8元就可以吃到一个合渣了,无论一锅有几人吃,都按照人头收费。在吃合渣的同时还会配有几小碟凉菜,比如花生米、凉菜、豆干等,这些凉菜也都是随合渣一起奉送的。

格格

这可不是“还珠格格”中的“格格”哟,此“格格”乃是用辣椒乍混和其他主料蒸出来的。在恩施街头的小饭馆门口你随处可见,有许多极小的蒸笼在旺火上蒸,而这蒸笼里的东西便是“格格”了。“格格”的品种有很多,有牛肉格格、羊肉格格、猪肉格格、肥肠格格等。

土家族苗族居住特点

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现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苗族信仰

苗族崇尚祖先,不敬君王,不敬先师。在堂屋神龛上,大多只供奉“×氏堂上历代祖先”牌位,极少供“天地君亲师”的。恩施小茅坡营更较为特别,其祖先牌位供奉在火坑柴尾的一方,此处是万不能随意侵犯的。而堂屋神龛上只供奉一块篾笆折,据说是因其先祖逃难时,躲在一个篾笆折的茅屋内,未让敌发现而幸免于难,因而供奉篾笆折,以示不忘祖先蒙难之苦。苗人信鬼,每遇人口出生或死亡,都举到“入谱”或“出谱”仪式。所谓族谱即是一块装在竹筒内的青布,凡有小孩出生或新媳妇过门,就把青布按顺时针方向转两次,即算入谱;反之,凡每死一人,则把青布反转两次,即算出谱。苗族还为了赶鬼,祈求吉祥,往往还兴还“牛愿”、“傩愿”、“猪愿”等以酬神,如还“牛愿”,即在院内竖一“将军柱”,把牛拴在柱上,由还愿的亲见属组成杀牛枪手。杀牛之前,先须打“猴儿鼓”、唱苗歌,跳苗舞。尔后,杀牛枪手一拥而上迅猛将牛杀死,枪手可各分得一支牛腿。其余牛肉,煮熟后,放于一长条桌上,合族人众围桌跳舞唱歌,喝酒吃肉。且都不用筷子,只用手抓来吃,兴奋之至可通宵达旦。

土家族苗族饮食习惯及特点

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旧时还有咂酒习俗。

苗家饮食。多以苞谷,洋芋为主、较少大米。 喜食酸辣,好饮酒,红白喜事或亲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土家族农事习惯

土家人勤劳朴实,农时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生产中,喜互相帮工、换工式的集体劳动。劳动时,唱歌打锣鼓助威,谓之薅草锣鼓。妇女也从事农事活动,常“负篓于背,上山斧薪,下田薅草,有襁褓儿,勤苦特甚”。解放后,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土家地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不少地方已接近汉族地区。唯打薅草锣鼓的习俗仍盛而不衰。

土家族生小孩时风俗

这样风俗习惯是土家人接亲时,男方送一坛子酒到女方家。生小孩后,娘家就用这个坛子装上糯米酿成的甜酒送回,叫做“今天吃火酒,明年吃甜酒”。未生育而想生育的妇女,要到天王庙或土王庙许愿。许愿时,将一个装有灰的碗放到神龛上。生小孩后,得还愿。还愿时,请土老师“玩”土王菩萨,给土王“解钱”。土老师和观众一唱一和的唱歌,歌词颇多淫词,谓之“玩喜傩神”。生小孩后,男人还得到女方家报喜,生男孩抱一只公鸡,生女孩抱一只母鸡。娘家得信后,要“打十朝”,“做满月”和“抓周”,即在小孩10天、满月和周岁时给小孩赠以衣物、食品,是时,亲友齐集,以表庆贺。

土家族苗族服饰特色

土家人“男女垂鬓,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过去,“男女服饰,以贫富分,贫者仅足蔽体,富者夏葛冬裘。”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洞布”,多为青、蓝二色。服装式样:青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女装全是大衣大袖,裤管也特别大;袖口与裤腿口都镶上五寸来宽的花边,与袖口裤脚口同一花色。妇女一般不缠足。男女喜包头,缠黑、白长帕,四季不离。头帕长达一丈多,缠成“人字路”式。对襟短衣,外套黑布单挂,称为“鸦鹊褂”。以布缠腿,不常穿鞋。

苗人服饰多种多样,女装一般为上装无领斜襟、袖大而短、衣长至膝,即所为“前遮羞、后遮沟”、有颜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边均为花边,下装有裤和裙两种,裤脚大而短,镶有花边,裙带子多为甚密的折裙,裙长至踝,内着长裤。男装,老人无领,右斜襟,喜扎腰带,青年则多穿对襟,7扣或9扣,袖长而口小,男女多包头,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头巾较长,常包成大盘。男女均扎绑腿。女性更多戴金银手饰,项圈等。

土家族苗族婚嫁风俗

从前,土民有同姓为婚的习惯。有“凡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名曰骨种。无论年之大小,竟有姑家之女长10余岁,必得舅氏之子成立婚配”的风俗。有“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的说法。还有兄亡收嫂,弟亡收媳,称为“坐床”的习惯。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是比较自由的。在唱歌跳舞时,彼此爱慕,得土老师许可,即可订婚结婚。以后,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受汉族的影响,婚姻要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订婚、结婚,必须备牛、羊、肉、酒、银钱为聘礼,有的贫苦人家,则因此终身不能结婚。

苗族早期婚姻较自由,后受汉俗礼制影响出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有姑舅表开亲之俗,即姑家女必嫁舅家之子。若舅家无子,姑家之女出嫁还须征得舅家同意方可嫁与别姓。另还有兄亡娶嫂,弟亡圆房习俗,有的甚至还有族 内通婚的规定,即所谓“苗家养数子,必有一苗妇“。凡订婚后,女婿每遇节日须备礼品去未婚妻家,未婚妻亦给未婚夫送绣有花的荷包和袜带。姑娘出嫁不兴哭、不烧香、不拜祖,只带雨伞护身,去婆家从侧门进,也不拜堂(有的仅在新房门后拜堂),新娘进屋男方亲属须回避,婚后3天不同宿, 3天后回门。有的新娘有私房田,即娘家的陪嫁田,陪嫁田,由娘家代耕代收,直致新娘死后为止。

土家族苗族丧事风俗

土家人“丧事尚歌谣”。打鼓踏歌,有“跳丧鼓”之习。人死后,要唱“孝歌”,打夜锣鼓,通宵达旦。若死老人,还要在丧堂架木柴,烧大火。葬后,将未烧尽之柴头,让子女均分,以表遗产均分之意。送葬时,道士用柴心棍打棺材赶鬼。孝子扶帐于柩前,匍匐而行,亲戚毕至墓所。安埋时,请土老师在坟中画八卦,撒雄黄酒,棺材入坑,孝子得先挖三锄泥,然后埋棺。对好死的人,在坟上插竹棍一根,伞一把;对非正常死亡的人,要请土老师上刀梯超度。

苗族凡有人死后须请苗老师“开路”,苗老师手持铜铃和竹鼓,歌舞为死者超度。入殓时棺材须横置堂屋,头靠火坑家神一方,以示不忘其祖。直待“开路”完毕再将棺材放正。发丧时由死者亲属“背布”,(布为1丈2尺长的白布,从头至肩,交叉捆在腰上),手持长刀,引路上山安葬。也有打火把为亡人“引路”的。丧事中不烧纸,只烧黄蜡,不请阴阳先生看地,只亲友临场合计就成,丧后即举引“出谱”仪式。若属非正常死亡,尸体不得进屋,亲友不得挨近尸体,由他人办理入殓。表示回避,以免引起家庭不吉利,并葬于偏远之地, 令其魂灵不得复归,子孙后代也须永远忘却死者。属于夭亡者,只穿袜,不穿鞋,或穿草鞋,丧仪极为简单。

土家族祭祀与赛会特点

正月颂春,要祭土地菩萨和祖先。清明祭祖。中元节(7月15日)祭先祖。10月朔日祭冬。逢干旱或秋后,要请道士打醮玩龙。龙为草或篾扎成。玩龙前,家家户户门口放一盆水,一碗谷,谷上插一木牌,上写“瘟火二部、两界神王”。玩龙时,须把水盆踢翻,把木牌取来放在纸船里,将谷倒走。玩龙后,把纸船并木牌一同烧掉,这就是“送瘟神”,用这种方式以祈雨或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凡土家聚居区,多建有摆手堂,堂内供设土司神位。一般在正月初三至十五之夜,男女会集,敲锣打鼓,举行摆手仪式。跳摆手前,先由土老师手执八宝铜铃,拜神祭祖,用野兽猎物或猪“十全”敬土王菩萨,然后再摆手堂外的院坝内,随着锣鼓节奏,围着挂满灯笼的高大常青树跳摆手舞。跳完后,土家青年男女有的对歌,有的献各种技艺,尽情欢乐。赛会若在野外进行,称“大摆手”。这种赛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并往往同比武、贸易一同进行。如今,摆手舞仍是土家人一种独有的民间舞蹈。

土家族苗族的节日风情

土家族除年节外,还以4月18和6月初六为大节。土家人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叫“过赶年”。六月初六晒龙袍。家家把好衣料拿出来晒。此日也要蒸糯米饭杀牛,到摆手堂敬土王菩萨,祭后全村聚而共食。相传这天为土司王遇难血染龙袍之日。

苗族重过“小年”。所谓“小年”即苗年。过小年是相对过大年而言,过大年与汉族过年时间相同。过小年是从每年正月初一算起,凡逢“午”或逢“子”日都过小年,因此苗族兴过两个年。过小年时很隆重,那天美味佳肴,十分丰富、衣着讲究,梳洗妆扮一新,先祭祖宗然后合家取箸共餐,欢快非常。

http://bj.sina.com.cn/art/2005-04-24/115472881.shtml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wmmfzgz/675405.htm

8、恩施土家族有哪些风俗

1.居住

土家人“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

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

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

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

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

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

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

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2.衣着

土家人“男女垂鬓,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

过去,“男女服饰,以贫富分,贫者仅足蔽体,富者夏葛冬裘。

”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史书上称为“溪布”、“洞布”,多为青、蓝二色。

服装式样:青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

女装全是大衣大袖,裤管也特别大;袖口与裤腿口都镶上五寸来宽的花边,与袖口裤脚口同一花色。妇女一般不缠足。男女喜包头,缠黑、白长帕,四季不离。

头帕长达一丈多,缠成“人字路”式。对襟短衣,外套黑布单挂,称为“鸦鹊褂”。

以布缠腿,不常穿鞋。

苗人服饰多种多样,女装一般为上装无领斜襟、袖大而短、衣长至膝,即所为“前遮羞、后遮沟”、有颜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边均为花边,下装有裤和裙两种,裤脚大而短,镶有花边,裙带子多为甚密的折裙,裙长至踝,内着长裤。

男装,老人无领,右斜襟,喜扎腰带,青年则多穿对襟,7扣或9扣,袖长而口小,男女多包头,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头巾较长,常包成大盘。男女均扎绑腿。女性更多戴金银手饰,项圈等。

3.饮食

恩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特别是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比如有合渣、腊肉、土豆干等。

土家人吃食主要为杂粮,如苞谷、小米、荞麦、红苕等,吃大米较少。喜腥膻,好饮酒。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若切剁太细,就会被讥为小气、吝啬。

喝酒用土碗豪饮。对于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离辣椒,另有喝油茶的习惯。

即“土家人以油炸黄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绿豆诸物,取水和油,贡茶叶作汤泡之,饷客致敬。

”旧时还有咂酒习俗。


苗家饮食,多以苞谷,洋芋为主、较少大米。

喜食酸辣,好饮酒,红白喜事或亲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8)恩施风俗习惯扩展资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级行政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参考资料:

网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9、恩施有哪些特色民俗文化?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因此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恩施州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比例分别约48%和5%,汉族人口比例约45%。

恩施州还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山岳,山歌、情歌,歌海如潮。所以,恩施不仅是一片旅游休闲的乐土,更是一片民族文化的厚土。

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古朴善良的恩施土家族苗族儿女演绎的民族风情,更是韵味绵长。这里有东方情人节———土家“女儿会”;土家人的生死歌舞———巴东“撒尔嗬”;这里还有29首世界民歌之一的《龙船调》……这是古老的土家族苗族先人们留给我们无价的宝藏。

恩施州风景以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光怪陆离的奇洞异穴为主,主要景点有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耕耘时的薅草锣鼓、葬礼时跳的撒尔荷、吉庆时跳的摆手舞,都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