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人的风俗
1、麻城春节风俗是什么?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2、麻城的风俗习惯作文
我的家乡在麻城,是个好地方啊!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兼有;气候属于亚热气候特征呢,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大家去那里一看便知。
不错吧,再来介绍农业户,农业生产水稻呀、油菜呀、棉花呀、水果、药材等等。地下产幼稚陶瓷、大理石、花岗石、玄武岩的功能非金属产矿......
麻城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景色也美不胜收啊。
位于麻城市东三十公里路处,因其山颠一块巨石形状酷似一只昂首向上的巨龟得名。此山景点很多,据我所知,主要有龟峰旭日人迹岩、马迹岩、棋盘岩、白龙井、黑龙井....等等等等,名字真是太奇妙了。告诉你们,龟峰旭日最为著名,若值凌晨,站在雁门寨观龟峰日出,但见“扶桑动摇,海水吞吐、金蛇万道,射日荡心,固无唉侈谈,泰山日观也啊。”我听说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龟涎也令人称奇叫绝,这乃是悬崖之上的一眼泉水,夏冷冬温,天旱不干,暴雨不诣,晶莹清澈,四季不涸。有“龟涎泡龟茶,天下第一家”之说。爬到山顶,会有一种凉爽的感觉,阵阵凉风飘起,自己仿佛是一张纸,被随意地吹了起来,如仙境一般呀!
麻城,风景如画,资源丰富,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好地方啊!
3、为什么麻城人规矩多
反应当地文化渊博。
元宵节在麻城叫过月半,除了元宵节的含义外,其实在麻城地区,还具有清明节的功能。每年正月十五,麻城人一大早吃过饭,就开始去上坟,到下午又要祭祀祖先,送祖人上山。在麻城元宵节其寓意就是说明,春节已经过完了,把祖人送上山,又要开始忙农活了,春耕又要开始啦。其实元宵节在麻城,就是预示着农事活动的开始。
4、有关“麻城新年习俗”的资料
摘要:
“欢天喜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麻城人过年可是很讲究的.别的城市一般来说只注重两个年;即元旦和春节;而我门麻城在这一点上是与众不同的,我门过三个年“元旦,腊月24(小年),春节”.元旦在我门这个地方不是怎么特别的重视,而腊月24和春节之间搁的也比较近;所以我门这里从腊月24开始便算进入了年内.过年对我门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最大的喜庆节日,所以我门麻城在过年的前后也是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各种风俗习惯和地方的传统工艺文化相得益彰,充分的衬托出了节日的喜气.
正文
俗话说“大人爱种田,小孩盼过年”.这是以往的看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人们再也不必为了每天的三餐饭而忙于奔波,生活的压力大大的减轻.所以大家都希望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里能放松一下.因此大人;小孩都盼望着过年.
到了腊月23号大家基本上都放下手中的活;单位也都放假了.因为再过一天就是小年了.也就是腊月24日.我门这里有个迷信的说法就是腊月24日接神.就是把天上的各路神仙都请到家里来供奉着.一是为了感谢天上的各路神仙在今年一年的照顾,才能使家庭和和睦睦,事业顺利.二是为了让神仙门在明年能继续保佑家人,能驱鬼辟邪.供奉神仙当然得有一顿丰盛的饭菜,这正是小时候的我所盼望过年的原因之一.这顿饭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安排在晚上,而且吃饭还有个规矩,就是等饭菜全部上完了之后要坐在旁边等上半个小时才能吃.因为要等神仙门先吃,神仙门吃完了我门才能吃.这顿饭我门这地方叫做“谈年饭”.
腊月24往后,就进入新年的准备阶段啦,打糍粑,做肉糕,炒瓜子花生糖果,很多儿时喜爱的食物都会做来,因此,腊月24过了人也觉得特别欣喜...
在腊月24到大年30的这段日子里可是空前的繁忙,因为大家都张罗着过年.大街上人山人海,人们正忙着购买年货,添置新衣服.各种小贩的叫卖声也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当然最吸引人眼光的还是各地乡村艺术团队在街上表演的舞龙,划纸船,玩花灯等等.这些都烘托出了节日即将到来之前的那种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过年吃的,穿的,用的,烧的;都是很讲究的.在这里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我门这地方的过年必需品.吃的:豆腐(臭的,炸的,皮子,矸子),肉糕,糍粑,瓜子(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糖果,鱼丸子,干鱼,老母鸡,绿豆丸子,槌鱼,其他的根据经济情况而定。抽的:就是烟了,这是最能体现身份和经济情况的。喝的:酒,米酒,糖茶。穿的:能新就新,只要新就行。用的:烧纸若干,鞭炮若干,蜡烛(红蜡)若干,木炭若干(取暖用的),春联,门神。其中很多吃的东西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哦.
到了大年30大家该准备都准备了,该忙的也都忙完了.但是还有一件事情必须做,那就是上坟祭祖.在我门麻城一般都是大年30的一大早去给自己的祖先烧香,烧纸钱,磕头.表达自己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悼.当然这上坟在我们这里规矩也不大一样,麻城以西的一些乡镇一般都是在正月15的时候才去上坟烧香;而麻城以东的地方则是我上面说的大年30的早上去上坟.
到了下午4点至5点的时候家家户户就都忙着贴对联和门神,挂灯笼了.这贴对联也有个规矩:一般来说我们贴对联都是用红色纸写的,因为红色代表着喜气;代表着吉祥.但是如果家里有人逝世了的话那这对联的贴法可就不一样拉.据说家人逝世的头年要贴白色的对联,门神也要跟对联的颜色一致;到了第二年就要换成黄纸写的对联:到了第三年要换成用绿色纸写的对联.这就是我门所说的“三年大孝”.听说在古代对这还要讲究一些,如果家中死了人;家人要带孝三年,如果是在朝中做官的话就要停职三年,回家戴孝.三年期满方可官复原职.贴门神也是有着他的一定意义的,门神的形象一般都是以古代的一些有名的将士,将军或是勇猛的人物为主的.其作用是为了驱鬼辟邪,保护家人平平安安的.
帖完了对联和门神大家就进入了大年30的主题了,也就是吃“年夜饭”我们这里又叫做“团圆饭”。这团圆饭可是有讲究的,首先最先吃的是饺子,这饺子可是很特别的哦.在一个饺子里包上一个硬币然后跟其他的饺子放在锅里一起煮好.等端上来后,大家就开始吃饺子拉;谁先吃到这个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明年一定会发财.其实这只一个吉祥的象征而已罢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围着一张圆桌子,品尝着美味,谈论着这一年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小孩子则说下这一年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正每个人都要说上那么几句,谈谈这一年的收获.一家人高高兴兴边吃边聊,这一刻大家都充分的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吃过了年夜饭,长辈门便给孩子门发压岁钱;同时也要给逝去的先人门上香,上供品.30日晚上都要通宵,叫做:守戏,主要也是烧香上贡品,一直到天亮.要维持着香火不熄灭.而且这天晚上要把家里火炉里的火烧的特别的旺一直要维持到大年初一的上午.30晚上12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到门口放鞭炮,烟花.放鞭炮的时间越长越好,响声越大越好.整个城市的上空被各种各样的烟花照耀的五彩缤纷,十分漂亮.人们期待着在下一年能象这爆竹和烟花一样,红红火火,五彩缤纷.
到了初一,天才刚刚亮,大街小巷早已是热闹沸腾.家家户户都出来拜年了.初一一般都是给家人,邻居,单位同事,领导以及附近的一些朋友拜年.到了初二就是给自己父亲这边的亲戚拜年拉,比如说叔叔,伯伯拉这些亲戚.初三,给自己母亲这边的亲戚拜年,也就是表亲.女子只能才初四以后才能出去拜年,这是以前的规矩,现在早就没人执行了.初4至正月15是给一些比较远的朋友拜年问好.
拜年还有些规矩,去人家家里拜年不能说一些忌讳的字或词,比如不能说死,不能说断,这些不好的字和词都不能说.否则主人会不高兴的.还有不能晚上去拜年,不能从人家的后门进去拜年,走错了门不要紧,顺便恭喜一下。晚辈拜年得跪下,同辈握拳作揖就行。
我门麻城人是比较好客的,无论你去谁家拜年主人都会端上一碗自家做的肉糕来招待你.但是一天要拜这么多家的年,恐怕再有10个肚子也装不下.但是又盛情难却,怎么办呢?只好接过主人递过来的肉糕,象征性的吃一口或是喝几口汤,再跟主人推辞一翻,客气半天.说是吃好了,再也装不下去了.这样主人才能把肉糕端回去.
这边过年以前是有很多活动和娱乐节目的,可是到了现在大家一般都简化了.以前一个村子里面会在一起看场电影什么的;可是到了现在一般都只是打牌,从老到小几乎一天到晚的都在麻将桌上面坐着.那些年轻的就更不用说.我发现打牌这个习俗到是一点都没简化;而且全国各地几乎都以这作为过年期间的主要娱乐活动.
年过完了,马上就是元宵节了;这可是我门麻城人的第三个年.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中,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各式各样的灯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元宵节的发展史中,灯在隋朝才出现,在各种元宵节目中算晚的,却后来居上,从唐朝开始,灯成了元宵的主要标志。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祭拜“太一”为开端。但祭拜“太一”并不一定在正月,也非年年举行。所以元宵的起源不能算从汉武帝开始。元宵大约是从公元3世纪开始,慢慢形成为一种节庆,至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节的花灯和百戏到隋炀帝才确立,隋炀帝是第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今天提到元宵,许多人会想到这是“中国情人节”,因为多少戏曲都以才子佳人元宵邂逅并共订盟誓为题材。但是追始溯源,元宵节强调的“情”却是“亲情”而非“爱情”,或许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在“情”方面的特点吧。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麻城东山区对待正月十五似乎比年三十更重视,年三十只是炉火烧得旺,而正月十五则家家整宿灯火通明,直至天亮。麻城元宵与众不同的习俗,是这天要接公祖“回家过年”。在麻城,腊月廿四的小年,腊月三十的大年都没忘记祖先,但只是祭。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也就是过年的“闭幕式”,各家都敞开大门(过小年和过大年门都关着),香案上摆着供品,迎接公祖“回家”。回家就回家呗,麻城人还怕公祖们不回,还要带着香烛到祖坟上去请,把香烛点燃,还要罩上罩子,怕风吹熄,影响他们走路。所以正月十五晚上,坟山上一片灯火摇曳,繁星点点,煞是壮观。这正是我们麻城人对先辈门怀念的一种方式,也充分的反映了我们麻城人比较重视亲情.
“年过月半尽”各种行业相继开张了;到处又都恢复了以往的繁华与宁静.农村也开始进行春播了,大家都处于一种忙碌的工作状态,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跟往常一样了.
5、麻城有什么特色啊?我现在在麻城
总况
麻城资源富集,物产驰名。工业已形成汽车配件、治金机械、花岗石材、电力能源、医药化工“五大集群”。汽车配件成为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麻城是“中国花岗石之乡”。特色农业已形成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及蔬菜、畜牧、桑茶药产业等“三乡三业”,福白菊、黑山羊、绿壳蛋、野茶油茶名品畅销海内外。[19]
名优特产
★麻城茶叶
麻城茶叶,主要有龟山岩绿、三峰毛尖、护山雾毫三大系列产品。麻城“三大系列”茶叶,因其茶园分布地域不同,风味独到,各具特色。[20]
★野生茶油
茶油是中国特有传统食用植物油,可见民间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恰当,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乌发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誉为“油中圣品”。[20]
★福田白菊
福田白菊(Dendranthema mpriflolium (Ramat)Tzvel)为菊科多年生草
麻城福白菊
本植物,是中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以头状花序供药用。用白菊花泡茶喝,可发挥白菊花平肝潜阳、疏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进茶汤香味,适口性好。[20]
★野生葛粉
野生葛粉,是以龟峰山深山密林中多年野生葛根为原料,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药食同用,历史悠久。经现代科学检测,该品含人体必需的锌、铁、钙、维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是广大消费者的最佳天然食品。[20]
★野生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神麻,是一种与萌发菌和密环菌共生的兰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天麻具有扩血管、增强血管弹性作用,在治疗晕眩、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神经症状和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20]
★盐田河板栗
盐田河为全国板栗第一镇。产量居全国各镇之首,品种多,其主要品种“大红光”、“小红光”、 “桂花香”、“六月爆”、“九月寒”,果大质优,色泽油亮,美味可口,营养丰富。[20]
特色饮食
★肉糕
麻城肉糕为麻城传统名菜。
肉糕
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苕粉(即红薯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依各人口味还可以加入少量姜末、葱花等佐料,在蒸笼垫上隔离纸,将搅拌好的肉浆舀入蒸笼,猛火蒸半个钟左右。出笼后可切成小块即食“热肉糕”;一般摊冷后切成长条,宴席上摆齐装盘再次蒸热,平时食用切成小块可水煮、可下面、可油炸、可煎作菜。保存方法可冷藏或食用油浸封。[20]
★油面
麻城油面,采用上白面粉加适量芝麻油和盐,由人工拉成。形成银丝,纤细美观。瘦肉油面已列入《湖北风味小吃》。[20]
★鱼面
麻城鱼面(俗称垂鱼),是麻城市传统食品。采用鲜鱼、红薯粉、鸡蛋清、食盐等锤炼精制而成。是一种低胆固醇、纯天然绿色食品,广泛适用于家庭、宾馆宴席食用。[20]
★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已有千年酿造历史。自唐朝黄州刺史杜牧过麻城歧亭,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至北宋大诗人苏东坡高歌“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历代文人墨客盛赞麻城老米酒。[20]
★麻城糍粑
糍粑
打糍粑,在麻城,过去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只有过大年、立夏、中秋几个大的节日才能吃到,左邻右舍围在一起捣糍粑,已经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糍粑是麻城很多地方必备的年货,采用特产糯米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糍粑吃法多种多样,可烤、可煮、可炸。味道鲜美,可口。[20]
6、麻城过年时的风俗
放烟花爆竹,拜年做肉糕、打糍粑等
7、湖北麻城女儿回家拜年,夫妻要分开居住,为什么有这种习俗呢?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奇特风俗习惯,一般都是来源于传说或者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千奇百怪,有的还情有可原,有的却让人无法接受。
在麻城也有一个奇怪特离谱的风俗习惯,那就是女儿、女婿回娘家走亲戚时必须分房睡,不能睡一起,这个风俗习惯由来已久,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无法说清。(听说四川有的地方也有这个习俗,估计是移民时带麻城过去的文化传承吧!)据说,如果女儿、女婿在娘家同房,会对娘家不好,会让家里人走霉运!这个说法当然有很多迷信成分在里面,但是我认为在娘家分房睡,其实也代表了对父母的一种尊重和敬畏,是晚辈履行孝道的一种方式!并不科学。
女儿、女婿回娘家时候分房睡的习俗,以前大家都是默默遵守,没有异议;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思想的开放,以及传统文化的没落,一些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这一风俗完全不合情理,有悖人伦常理,有些家长甚至也不再这样要求的女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随他啦!
其实这也可以说是新时代下,一次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样来看,似乎传统文化已经处于劣势,有节节败退之嫌。不知道大家对这一风俗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8、湖北麻城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春卷?
那肯定也是有寓意的。春卷寓意着过了元宵春天已慢慢来了,天气也暖和了。所以每个地方风俗不同,吃法也不同,代表着寓意也不同。好多地方过元宵节是吃元宵的,吃元宵寓意着全家团团圆圆的,其实吃春卷也一样,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