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风俗文化
1、关于兰州端午节的风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甚多。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流传甚广,占主流地位。在民俗领域,人们常常把吃粽子,赛龙舟等都和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兰州地区端午节插杨柳的传说,却和纪念屈原的传说无关。
再者说,老兰州人的端午食俗,亦和江南有别。过去兰州及市郊广大农村,端午节很少有人自家包粽子。因为兰州地处内陆,既不产糯米,也不产棕叶。在加上交通不便,所以老兰州人多数人家都不会包粽子。端午节只是买几只粽子,或自家品尝或追节送礼。
兰州人的端午节应景食品都是甜醅子。过去端午节时,市郊广大农村,家家都要酿制甜醅子。它的原料可以是小麦,也可以是青稞、玉麦子等。从端午节前三天开始,家庭主妇们就开始买甜醅子曲子,煮麦子酿制甜醅子,准备在端午节这天食用。酿好的甜醅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品尝。这种自家酿制的甜醅子虽然比不上买来的醇香甘甜,但是吃起来也是有滋有味。
兰州人端午节吃甜醅子的习俗,源与我国古代用米酒敬神、祭祖的旧俗。它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端午节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更蕴涵着民俗文化的信息。
千百年来,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而且还是一个驱邪除病,祈福佑安的大节。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是围绕防病除毒,祈求健康这一主题的。过去,端午节的早晨,兰州的大街小巷,农贸市场都有叫卖艾蒿的小贩。端午节在屋内悬挂艾蒿,就有很好的杀虫灭菌的作用。佩戴香草荷包则有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功效。有首《咏艾诗》曰:“艾叶青青艾绒白,耿耿清气祛风邪;香烟不进神鬼庙,且为人寿添春色。”(作者:张敦田)
2、兰州饮食特点
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居民的多样性等,共同创造了兰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和文化。本文拟对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民俗品牌,促进兰州饮食文化取得更大进步。
一、兰州特色饮食民俗
兰州饮食民俗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兰州特色饮食民俗品种繁多,内涵丰富,有清汤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灰豆子、热冬果等。
(一)清汤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是一种四季皆宜的地方小吃,也是兰州最具知名度和辐射力的产品。其配料独特,做工考究。关于牛肉面的配料,民间俗语云:“甘南的牦牛永登的面,皋兰的蓬灰甘谷的线(辣椒)。”牛肉面配上这四种佐料,经过兰州回族厨师精心烹调终成美食。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蒜苗香菜绿)、五黄(拉面微黄)”。将煮好的面捞入碗中,舀一勺汤,将面用勺舀起再放下,放上萝卜片(或将萝卜片直接入汤中)、牛肉丁,再添上适量的汤,撒上香菜、蒜苗,淋上辣椒油。食用时,其味鲜美醇厚,柔韧耐嚼,营养丰富,令人叫绝。
兰州牛肉面除了配料精益求精外,还根据食用人群的口味不断创新,发展到今天,牛肉面已经延伸出很多种类,仅就面型就有二细、三细、毛细、大宽、二宽、韭叶子等多种规格,食用选那种类型完全随客人喜好而定,约定俗成。如今兰州牛肉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地方特色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好评和赞誉,成了兰州的一张“名片”。
(二)酿皮子
酿皮子是兰州四季皆宜的地方风味小吃,其风味独特,色泽黄亮,柔软筋道,清爽利口,食之回味无穷。
兰州酿皮子有两种,一种俗称“水洗酿皮” ,制作时加食碱或蓬灰水将优质面粉和成面团,然后在清水中用手捏洗,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待面团洗成粉汁后,取出洗不掉的粗质部分另外放置,俗叫面筋。粉汁澄清,滤去多余的清水,搅和均匀,舀入抹过油的大平底盘中,盘浮于沸水锅中蒸熟(或用笼蒸熟),成薄圆片形,待凉后切成细条,便成酿皮。面筋则另外上笼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入内。吃时佐以油泼辣子、芝麻酱、芥末汁、蒜泥、精盐、陈醋等调料,味道鲜绝。另一种俗称“高担酿皮”,制作方法不用水洗,而是把面粉放在凉水中搅和均匀,加入食用碱,调成稀糊状,舀入抹过油的大平底盘中,盘浮于沸水锅中蒸熟(或用笼蒸熟),成薄圆片形,待凉后切成细条,便成高担酿皮。
3、兰州的小年风俗作文
兰州地区历史上曾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过渡带,由于历史、地理、民族文化和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民间四季习俗,在内容和形势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神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农历小年。老兰州人传统民俗中,二十三这天要打发灶爷上天,老兰州人把灶君称做灶爷。比较注重民俗习惯的老兰州人对这事非常重视,一般几天前就已经买好了送灶爷用的灶马子。
下午6时,天还很亮,村里就响起了炮声,一些心急的人早早地打发灶爷了,按照老习惯,要等天黑时才打发灶爷。晚7时左右,天变黑了,准备上祭品来到厨房里,整理灶王龛、摆好灶饼子、点灯、燃香……一切准备停当,就开始诵灶君赞:东厨司命赐福府君……善恶奏分明……赐吉降祥祝寿永康宁。然后燃黄表纸,诵《灶经》,“天流雨、地留金,人留的子孙、草留的根,报天地之恩,报父母之恩,报灶君之恩。”
接着,要给灶爷嘴上抹糖,嘱咐: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剪开灶马子,将印有一匹马的那半张引燃,放鞭炮送灶爷上天。另一半印有人和马的,留在灶王龛上,等大年初一接灶爷回来时用。“现在比原先简单多了。”老人们说,以前是专门烙灶饼子,要用糖瓜子(饴糖)。据了解,这是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是祈求平安吉祥的方式。
4、兰州市民俗博物管简介
兰州民俗博物馆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白塔山下、中山桥头,是一片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群。集聚了中国秦腔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旨在向人们展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的风采,是兰州近年来倾心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
公交信息
金城古建筑一条街(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中路
途经公交: 53路
金城古建一条街(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中路
途经公交: 35路 ,108路 ,131路 ,20路
中山桥(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东路
途经公交: 25路 ,142路 ,139路 ,105路 ,109路 ,15路 ,6路 ,137路 ,74路 ,9路 ,4路
白塔山公园(公交站)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
途经公交: 35路 ,53路 ,108路 ,131路 ,20路
5、求甘肃兰州生活习俗
兰州人习惯吃面~牛肉面,臊子面,炸酱面。。。兰州人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只是兰州的回族比较多~~
你对兰州的印象也太戏剧了吧~兰州和别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热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一二度~这里属于西北~冬天的时候当然也会下雪~即使下雪的时候我们也会照常洗澡的,不要觉得像是电视里演的黄土高坡,人一辈子就洗三次澡~也太夸张了,至于床当然不是坑了,坑怎么睡人啊~
不要想得那么恐怖,现在兰州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就是一繁华的都市,你问的那些问题简直啼笑皆非~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还有,兰州的牛肉面特别有名,好多兰州人习惯选择牛肉面作为早餐,
兰州素有金城美称~现在兰州的黄河风情线弄得可漂亮了,来瞅瞅~
http://www.huanghetour.com/default.asp
自己看看吧~
6、甘肃兰州的风土人情,特产,市花,是什么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民俗文化奇特的天然之地,并有小江南之称。甘肃风土人情当地民俗介绍:
皮筏
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我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
陇剧
是甘肃省一个新兴的地方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流传在甘肃环县环江地带的陇东道情。陇东道情产生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察。据老艺人的记忆,首先把道情曲调用于皮影演唱的,是环县耿湾的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1916年)。 陇剧是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经过继承、整理、发展和创新逐步建立起来的;而陇东道情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音乐上,它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其唱腔说唱性质较强,地方音乐语言特点浓郁;过门比较平整,没有多大变化;曲调高亢质朴,欢快明朗。陇剧使用的乐器也有较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扬琴、提琴和一些铜管、木管乐器,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
崆峒武术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三大武术流派。始祖于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其第十代掌派燕飞霞,曾在1956年北京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97年随中国武术团出国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和拂尘五项冠军。
太平鼓
兰州打太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传说明朝初年,徐达、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一举收复了兰州。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仍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不久逢元宵节,徐达想了个计策,命令部队制作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把兵器藏入鼓中,然后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下了永登城池。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徐达这次战役的胜利,把这种鼓取名为“太平鼓”。从此,兰州的太平鼓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流传。
兰州特产:苦水玫瑰、安宁白凤桃、皋兰软儿梨、榆中莲花菜、皋兰旱砂西瓜、皋兰红砂洋芋、兰州百合、榆中大白菜、榆中菜花、皋兰禾尚头小麦等
兰州的市花:玫瑰
7、兰州话 日眼是什么意思?
讨厌的意思。
是指令人烦恼;惹人心烦;稍有厌恶。
兰州话是很生动的,有很多语气词和自造词,还有很多形象的比喻和歇后语,这些在京兰腔中也毫无保留的照搬过来。下面论及兰州话的种种,也是包含京兰腔在内的。听兰州人讲话,只见上下嘴皮翻飞,句首发语词和句末语气词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情绪跌宕起伏,若描述一事则非让听者有眼见之效,而阴损某人也必有令其深悔投胎人世之功。
兰州话的特点:
1、古音遗存多。如“南”“兰”不分,将“脚”读成“jue”,把“下车”读成“下车”,“咸菜”读成“咸菜”,“上街”读成“上街(gai)”,尾巴读成“尾(yi)巴”……根据古代音韵,在古汉语中,以j、q、x和g、k、h为声母的字可以对转。
2、叠字使用多。兰州方言里的叠字,大体上可以分为构成表小名词和构成描述性较强的形容词两个大类。表日常事物的名词,表示小的时候,大都在这些名词前加“尕”字,如尕门、尕桌、尕鸟、尕窗等,要么只要重叠这个名词,后面加个“子”字,也有表小的意思。
8、兰州羊皮筏子的渊源和发展?
据史载,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算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甘肃皮筏历史因缺乏记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定》载,兰州羊皮筏子从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兴起,至少在320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渡河,之后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一直传承不断。
黄河皮筏子是中国黄河地区特有的一种皮船,旧称“革船”,用牛羊皮制成,是世界著名皮船之一。用羊皮制成的称羊皮筏子,用牛皮制成的称牛皮筏子。俗话说“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可见筏子和黄河的紧密关系。
羊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一路浩浩荡荡,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是何等壮观
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技术高超、水性好的筏子客也留下许多闯荡江湖的神奇传说。
黄河数千公里,平缓处甚少,特别是从兰州往下游的大峡、桑园峡等地,水流湍急,怪石嶙峋,稍有不慎,就会有筏翻舟覆之险,这些都要靠筏子客去掌控。现在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提高,羊皮筏子渐渐退出了江河,大多成了景区旅游增收的一种工具,供游客体验和感受当地的风情的一种摆设,早已脱离了它原有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重要性。
在这里,黄河上漂来荡去的羊皮筏子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
兰州是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在这里,黄河上漂来荡去的羊皮筏子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
我本来想去了解一些仍在担当原始运输工具的羊皮筏子,可是多方了解,最后未果,据说一些很偏僻的地方尚有一些羊皮筏子用作私家的运输工具,估计得花时间细细追寻。
筏工介绍,这些羊皮筏子大都是宁夏或青海地区制作生产的,但不知道其中具体的详情。据资料介绍,黄河皮筏子制作先要制皮囊。首先要剥皮,杀牛宰羊后,去头,去后肢,将其倒挂起来,从臀部剥皮,最后剥至颈部,牛羊皮则被囫囵剥下。
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
皮剥下后就要鞣皮,把它变成“熟皮子”,其方法是:把带毛的皮囊浸泡在水里,待其发酵,取出淋干,用刀将毛刮净,再把皮囊翻过来。然后脚踩蹂制,使其变软。之后在皮囊内注入适量清油、盐水,使柔韧,可防腐。再用细麻线将颈部、臀部。一只前肢扎死,从另一只前肢充气,再用活扣扎紧。羊皮囊由筏客子口吹充气,牛皮囊特大,需气量甚巨则用“火皮胎”充气。火皮胎实际上是个便携式风箱。
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这种筏子目前应该是绝迹了;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
在兰州黄河旅游码头看到的羊皮筏子,大多由十二三只羊皮组成,游客坐在上面,由一名筏工操作。现在黄河的水情不像从前那样险恶,为了游客安全,羊皮筏子也只在比较浅的水域行驶,因此坐筏子的感觉也少了些惊心动魄。
坐在筏子上,看黄河水滚滚东流
坐在筏子上,低头就能看见黄河水从羊皮胎的空当中悠悠穿过,向下一伸手穿过木架子就能撩到凉凉的河水,更奇妙的是筏子随着水波荡漾晃晃悠悠,乘客却不会被水打湿,有点“我自端坐,任他风浪”的味道。河面上凉风习习,浑黄的河水打着漩涡缓缓东流,河心小岛上芦苇摇曳,河对岸的山上白塔峭然屹立,看“筏子客”使出“压”、“抓”、“提”等招式划桨,听他高亢地扯着嗓子唱几句颤悠悠的“花儿”……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黄河的独特韵味。
皮筏浮力极好,容易操作控制,遇上湍急时快如飞箭,给人飞流直下的痛快感。长途漂流要用大筏,游人可在筏子上走动,乘上它可在黄河里漂流半天到两天长的时间,一路欣赏黄河上的壮美风光。
皮筏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之说,所以已经被淘汰。然而羊皮筏子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视野宽阔等优点,如能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观景,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