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架梁风俗
1、盖房有哪些习俗?
农村建房时的习俗有哪些?
1、选吉日动工:盖房子意味着需要动土,可能是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冒犯到了土地爷,所以一般都要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开始动工,以示对土地的尊重。
2、上大梁放鞭炮:房子每盖完一层之后都要上大梁,以前都用的是木头,现在一般是钢筋混凝土了,并且在上大梁的时候都要放鞭炮,可能是为了庆祝房子即将要建造完吧。
3、房子门口挂镜子: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俗,新建好的房子在正门口外挂上镜子,表示把不好的东西都反射到外面别的人家去,但是这个习俗确实很多地方都有。
4、完工摆酒席:这个习俗大多数的人都应该体会过,其实在我们农村中这叫做“暖房”,现在的不管是盖了新房子还是买了新房子,一般都会请人来热闹一番,给新房子添一点人气。
2、盖房子民间都有什么习俗
一、盖房先选址
在农村,盖房子时普遍盛行看地形,大多农村人在动土造房前,都会请风水先生先来选一个地址,选定后才会择吉日开工。
二、选吉日动工
盖房动土前,一定要选学好日子,也就是农村人所说的“黄道吉日”。如果动土的时间定在子时,哪怕晚上子时挖上一锹土,那也算动了土。
三、盖房立木放炮,要挂上红布条
这也是许多农村地区的盖房习俗,在盖房立木的时候要放炮,而且还要在红纸上写“紫微高照”等字贴在梁中间。
之后还要把红布缠绕于梁身,这也被称为“挂红”,也就是咱们说的挂红布条,有的还要用五包(红、黄、兰、白、黑)缠上去。
四、墙上要刻泰山石敢当
这个习俗应该众所周知吧,大部分地区都是有这样的一个习俗,之所以要在房子的墙壁上刻上泰山,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希望住进新房后,事事顺利,家人身体安康。
五、建完房子要“暖房”
房子建完以后会叫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自家新盖好的房子,热闹一番,给新房增添一点人气。
拓展资料:清未、民国时期,富户建房要做的第一桩事就是相住宅地风水,在相地时进行卜吉活动,大都按《黄帝内经》中的“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由上吉”的风水整体系统原则办事。
参考资料:建房风俗-网络
3、七梁八柱有哪些?
民间只有四梁八柱的说法,说的就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结构。在老北京四合院里,多数建筑都是按四梁八柱的建筑形式建的。就是有八根柱子和四个柁为主要结构的建筑。
四梁:
1、托天梁(搬舵先生)是绺子里的军师、参谋长。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行动前,他要占卜凶吉;遇险时,他要祈神庇佑。
2、顶天梁(炮头)是绺子里前敌指挥官兼敢死队长的。他必须“管直”(枪法准),百发百中。在和敌人交锋时,他能在关键时刻一枪定夺大局。
3、顺天梁(粮台)管粮食、蔬菜的储备、供应,约略于军队里的后勤保障处长。到百姓家就食时,还要检查该户有无传染病,食品是否有毒。
4、应天梁(水香)负责分配站岗、放哨。约略于军队里的警卫处长。每砸开一个窑(攻下一个地方),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卡子(哨兵)。
八柱:
1、八柱是指执行方面的骨干,分为内四柱与外四柱。内四柱为扫清柱(总催)、狠心柱(秧子房掌柜的)、白玉柱(马号)、扶保柱(大当家警卫)。
2、扫清柱(总催)约略于现代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也有说法是总督战官。还有说法是指负责催讨的头子,与农村常见的那些扒房揭瓦要钱的所谓工作队长类似。很可能是上述诸种业务统归其管。
3、白玉柱(马号)类似于现代的政府车辆处处长。
4、扶保柱(大当家贴身保镖)相当于侍卫长,这是与水香(相当于卫戍司令,地位高,属于四梁之一)不一样的职务,通常由大当家的子侄等晚辈亲属担任。
5、外四柱指的是插签柱(刺查)、递信柱(传号)、房外柱(花舌子)、房门柱(字匠)。 插签柱(刺查)约略于谍报处长。也有叫稽查,主要负责勘察打劫的目标、路线,保证万无一失
6、递信柱(传号)约略于现代的联络官。
7、房外柱(花舌子)负责给苦主家送信、讲价。约略于现代的公关部长。这种人一要善于查明苦主家底,二要巧言善辩,要对方拿出更多的钱来。
8、房门柱(字匠)主管文墨。给苦主写信,相当于文书处长。与外界的文字交道,都由他负责。
(3)义乌架梁风俗扩展资料:
四梁八柱的作用和含义:
多数建筑都是采用三开间的格局(代表天、地、人三才)由于开间较大,要的中间加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代表四面),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
这样就是有八根柱子(代表八方)。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这样就有了四梁、八柱之说。代表主要结构的意思。
参考资料:网络-四梁八柱
4、义乌贾氏风俗 抬阁翘
“抬贾巧”,按义乌地方的乡音,应该读成“抬阁翘”。因为“贾”的乡音读“阁”、“巧”的乡音读“翘”。“抬贾巧”的原意是:义乌姓贾人的祖先,多能工巧匠,向来受人“抬举”。所以姓贾人的子孙后代应该继承先辈敬业、爱业的传统,应该自己抬爱自己。
海云寺,位于佛堂镇北五里路的前流山上。它是一个义乌洋川贾氏宗族的家庙。每年正月十八都要在这里举行一次由义乌洋川贾氏各自然村轮流大年的大庙会。这一天,除了义乌洋川贾氏村民要到自己村子祠堂里祭祖后,再到海云寺拜佛,轮到大年的“值甲”村子,还要抬着一个一座雕得十分精致的傅大士佛龛,在近十台或数十台“抬贾巧”与龙虎旗、蜈蚣旗、清道旗、数十把火药铳、成双成对的大铜锣有节奏的齐鸣下,抬着百斤重的大蜡烛,在敲锣打鼓、唢呐、管弦齐奏乐队的簇拥下,到海云寺主持这一场一年一度的大庙会。届时,义乌南方数十里周围的乡村,几乎人人前往海云寺看热闹,真是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抬贾巧,主道具是一张一公尺左右见方,80厘米左右高,周围饰有小围栏的特制小舞台。台中装有可供童男、童女或坐或站的铁架子。台上的童男、童女小演员一般最大年龄不超过七八岁,穿戴着合身的古装戏剧中的铠甲、官帽等等戏装行头。男的头顶威风凛凛的长长的雉鸡毛,手握或长枪、或大刀、或宝剑一类长短兵器。女的,有的也像穆桂英、花木兰、梁红玉女武将打扮,有的也像文书生或小姐、丫环打扮。一般一张小舞台,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或一人或二人,最多不得超过三人,以免增加抬运这个小舞台人员肩上重量。抬这个小舞台的人,一般都是小舞台上小演员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以便随时帮助小演员要喝水、大小便等情形,上下有个相互照顾。这种“抬贾巧”形式的民间文艺表演,可谓不仅在金华八婺独树一帜,即使全国电视节目上也不多见。
说起它的历史沿革,这还得从原建在双林寺内的贾大宗祠说起:洋川贾氏第九世谅,字邦信,唐贞观乙未中进士,官御史,丙午(646)年回乡探亲、祭祖时,建贾大宗祠于双林寺大殿右角,在好友骆宾王协助下,首纂成义乌《洋川贾氏宗谱》。自此,定每年正月十八祖公昙颖生日,洋川贾氏合族到双林寺内的贾大宗祠,祭祖拜佛。习惯成俗,称之为“洋川贾氏正月十八大会(庙会)”。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原因使海云寺正月十八大会中止。1991年,由燕里、江南街、梅林、上贾宅、泽潭沿、中央村、九里江、贾里八个洋川贾氏自然村自发组织起来,恢复了海云寺正月十八大会。“抬贾巧”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民间文艺项目,又得以恢复和新生。
5、传统建筑中的梁有什么特点?
梁是建筑中架在立柱上面的横跨构件,是上架木构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受着上部构件与屋面的所有重量。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梁可分为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单步梁、双步梁、骑门梁、月梁、抱头梁、太平梁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五架梁、七架梁和九架梁。
6、造屋上梁的习俗有哪些?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造屋上梁作为礼仪始于唐、宋时期,到明、清年间已经普及全国各地。造房子破土以后,建造地基,然后立帖、砌墙,到了规定的高度就开始架梁,从檐口起按山墙和立帖逐渐往高处一根根地架立,待到架立到最高处,也就是屋脊位置,那根梁就是大梁,也就是"栋梁",或称正梁、脊檩,一向被人们视为镇屋之梁而倍加重视。
民间认为,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者今后是否兴旺发达。俗语说:"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可见梁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所以每逢上梁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
尽管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上梁仪式都十分隆重,整个过程可分为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等几程序。可以说,整个上梁仪式都是围绕"正梁"进行的。
在上梁之前,首先要精心选梁和制梁。如浙江泰顺地区,首先主人要亲自物色梁木,选梁木的条件可谓苛刻,一是梁木必须是杉木;二是要笔直参天,枝繁叶茂;三是树龄不长不短,树形要从下到上大小尽量一致;四是树的四周要长有许多小杉木,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孙。
砍伐梁木时,不能破坏周围的小杉木,梁木伐倒时的方向要朝南,不能朝其他方向。动工制梁的那一天,要挑选吉日,木匠师父要先点三支香,再放二响鞭炮,然后开始制作。
梁木制作完成之后,主人便选定良辰吉日上梁。按传统习俗,上梁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个人相冲,否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与上梁的时辰相冲、相克,也要回避。
上梁的时辰,各地不一,大多是在半夜或黎明前,以"日出卯时"为佳,认为白天人杂,若撞上孕妇或戴孝者不吉利,况且白天人多嘴杂,看热闹的人难免说些不吉利话,故选夜里人少的时候。也有选"正晌午时"的,福建人多选在正午12时。福州近海地区以海潮涨满时为吉。
上梁时辰既定,东家遍告亲友。到时亲朋均会来帮,并带来贺礼。长乐等地称贺礼为"祭庐包",有肉、面、烛、炮、毛毯等,至亲者还要送红彩绸一条,俗谓"挂红",另有粽子、小篮子、灯笼之类。
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上梁前,必须祭鲁班祖师,有的地方是祭梁,主人摆上鸡、鱼、猪"三牲"供品,主持祭梁的木匠师父筛酒祭天、祭地、祭八方神灵,然后捉起准备好的大红公鸡,用斧头砍断鸡颈,边念赞词边将鸡血洒在大梁上,称作"点光"。
在梁上贴红纸,上书"上梁大吉"4个大字,再覆以红布或红被面,系上两条大糕,喻意步步高;有的地方正梁正中贴有"黄金万两"或"福星高照"、"紫气东来"、"栋梁永固"、"姜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等。也有的写着"树柱逢吉日"、"上梁遇良辰"等吉利语的大红纸,称作"披红"。
给梁木系红布,裹红绫,或贴红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上梁披红也有说法是与木精树怪的古老观念联系在一起。民间用作正梁的木材,多以高壮的老树制成,因恐有怪,故以红辟之。隐含着辟退树怪、守护新屋的潜在追求。
在中梁正中贴上写有"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红贴,这是啥意思呢?
龙凤呈祥、狮子把门、猪拱门等面花的习俗,以象征"蟠龙抬头"、"凤落宝地"、家业兴旺。
盖屋上梁供奉的面花"圣虫"有的重达十多斤,形状庞大,上面遍插各种小面花。除了大圣虫,还做各种不同形状的动物面花,如狮子、猪等。供奉摆放时狮子的头朝外,当地百姓说:狮子把门头朝外,肥猪拱门头朝里,这样吉利。
此外,还要蒸制上百个花样不同的小饽饽,在上梁时撒给乡亲。
上梁吉时到来之前,主人除了要协助完成木匠与瓦匠两位掌尺师父的安排,还要四处张罗上梁所需的各种材料、家什等;女人则一边准备丰盛的上梁酒宴,一边准备上梁饽饽。
大梁由主人抬至新房,梁上书有"某年某月某日吉日,某某上梁大吉",系有红布,钉有一窝五颜六色的面燕,正应了"燕子只落善良家"之句。面燕有大燕子和小燕子,都施彩描绘。
上梁的时辰一到,对着正间的屋外空地上放好供桌,桌上燃一对红烛,供奉鸡、鱼、酒、肉,两侧各放五个大枣饽饽,中间设香炉焚香。供桌后面置红布封口、内盛小饽饽、栗子、红枣、糖块等物的柳斗。大梁一般是香椿木,当地认为香椿为木中之王。
主人要在供桌前焚香烧纸、磕头祭拜,还要燃放鞭炮,经过一系列的叩拜祭礼之后,木匠与瓦匠两位掌尺师父边唱喜歌边上房梁:"上梁上梁盖瓦房,盖起瓦房住新娘......","上梁大吉四邻美,一步一个大元宝......"。
这样唱着,两位师父便登上房顶,木匠居东,瓦匠在西。然后二人便开始向上拉大梁,梁离地后,点燃事先缠挂好的鞭炮,掌尺师父边拉大梁边唱喜歌,待梁到顶安装好以后,再次放下两根红绳,木匠提斗,瓦匠提酒,酒与斗拉到屋顶后,瓦匠打开酒瓶,沿梁撒下,木匠则拆开封斗的红布清嗓高唱:一张桌子四角方,酒壶菜碗都摆上,许多东西成对成双。兴许仙人看,也许凡人望。这把壶儿打得强,烧黄二酒里面藏。东家不敢吃,凡人不敢尝,但等鲁班师父来上梁。空案一张摆在当阳,一对金蜡插在两旁,齐墨斗齐墨斗,齐下墨斗圣人留。南方修下观音阁,北方修下五凤楼,楼上插金花,富贵荣华头一家。
进门一来看四方,四个金砖垫主脚,四个主脚架金梁。这架木真好木,这架梁真好梁,生在何处长在何方,树根扎在东洋岱海,树梢遮了空中太阳,牛车一辆马车一双,都送在这庄上。"
当家的接饽饽,孙子孙女一拖落。饽饽先打东北角,打得粮食没场着,当家的来接糖,一年更比一年强。
撒完饽饽,上梁仪式便宣告结束。有的木匠、瓦匠不会唱喜歌,主人则要请专门唱喜歌的,唱喜歌的一定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之人。唱喜歌时可以根据东家的情况编一些令人逗笑的词句,围观的人也必定是笑声不断。当天中午,东家摆上丰盛的上梁酒宴,款待所有工匠宾朋,大家为新房的即将落成共同庆贺,气氛喜庆热闹。
福建民间上梁礼中最有趣的当属"喊梁"了。喊梁也称"呼龙",当地民间传说梁为"龙"的化身,喊梁也作"呼龙",也就是说吉利话。
上梁时由工匠喊梁,上面由有声望的师父喊吉语,下面众工匠齐声应答。闽西人称为"呼梁出煞"。连城一带"呼龙"时,由木工一手执剑,一手执雄鸡,一边挥剑,一边呼喊吉语,下面的主人作答。如上面喊"要财吗?""要喜吗?"下面就答"要!"。一呼一诺,很有情趣。
主人还要在下面猛放鞭炮,邻里也相应放鞭炮,俗称"接龙"。主人见状,鞭炮燃放就会更猛烈,以免"龙"被四邻接走。龙海一带东家要坚持放到最后一炮,名曰"抢财",为了"抢财"有时从半夜就开始一直鸣炮到天明。
上梁时各地有唱喜歌的习俗,此俗古已有之。据《崇安县新志》载:宋时上梁,多为文祝之。文用骈语,寓颂祷之意。附之以诗,分上、下、东、西、南、北六章,每章冠以儿、郎、伟三字。近日均由木匠用成语致祝,无自撰者。
福建建宁上梁词曰:今日上梁大吉昌,五谷丰登财丁旺,春安夏泰永绸缪,万代兴隆富贵长。
福建尤溪上梁吉语称:吉日上梁,长发其祥,年年余庆,代代隆昌。
上梁时民间禁忌也很多,如福州一带,上梁日忌穿白衣,俗信此时穿白会变白虎,有谚语说:"白虎、白虎,声声叫苦",谓日后会遭不幸。同安等地,架梁时忌坐月子的妇女和丧家在旁观看,属虎、属猴者也禁观看。
在福鼎,师父未吟吉词时,主人要不停地往上梁师父嘴中塞糖果、糕饼或敬烟,以防工匠因招待不周而念咒语、做邪术。再者,师父嘴里塞满东西,就不得不说:"行了,行了"、"好了,好了"之类吉语,让主人感到满意。
7、祠堂上梁要举行什么仪式!
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但是都很庄严、喜庆、神圣。
以下为某氏族上梁仪式的全过程记录:
1、出梁
2月7日是宗祠上梁的日子,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胸前佩戴红花,聚集在小学等待出梁。在一楼教室里放着的,是上梁仪式的两根梁木。当日早上6点30分,教室门打开,两根披着红布的梁木出现在眼前,在一阵鞭炮声和“喝彩”声中,几个壮汉抬着两根梁木出发了,他们绕村子一圈,前往目的地———司徒朱氏宗祠。聚集的村民跟着前往,出梁仪式开始了。
2、拜梁
祠堂放着一张方桌,桌上放有锤子、斧头、镰刀等工具,方桌下方左右两头各放有两条错开摆放的新长凳。梁木到后,按照大头在右、小头在左的方式停放在凳子上,接下来就是拜梁仪式。
村里人按照家族依次拜梁,拜一下,主持人就在梁木的卡槽里倒一滴酒,据说此举寓意着地久天长。有人将公鸡鸡冠血滴在方桌上的工具上和酒碗、梁木的卡槽里,随后,主持人将鸡血酒滴到梁木的卡槽里祭梁,边滴边“喝彩”和放鞭炮。
3、上梁
拜梁仪式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上梁,也称“升梁”。由屋顶上的人抛下四根红布条,下面的人将它分别系在梁木的两端,然后由屋顶上的人将梁木拉到屋顶,按照头梁在前,二梁在后的顺序安放在屋梁上。
4、抛梁
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就是抛梁,寓意招财进宝。梁木安放好后,就开始抛梁,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齐齐守在下面。抛梁一开始,大家都争相去接捡抛下来的食品。屋顶上提着箩筐的人边抛边说吉利话,下面的人要大声叫好,不然,他们就延迟抛撒箩筐里的糖果、花生、糍粑等。
族人代表说:“这次上梁仪式,无论是在外地工作还是嫁出去的同村人都赶回来了,以前都没见过这种仪式,这次也见识了一回。”他开心地说,村里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有利于增进了解和认识,加强团结。
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离开村子快30年的一位族人代表认为,这次上梁聚在一起,让那些长期在外的游子,感受到了“根”的存在。“这让宗族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也利于村民间相互沟通。”朱东华说。
对村民们来说,上梁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它还是同村同族人之间的血脉纽带,吸引大家来寻根,一起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
8、在盖房子上顶梁的时候 为什么都要用红布串着钱 绑在中梁上?
这是一时一地的风俗.
各地习俗不完全一样的.
用红布是辟邪,让家人平安.
系钱的用意不清楚.下面摘篇文章供参考
《神秘莫测的上梁披红 》
民间传统建房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项仪式是“上梁礼”,迄今在一些农村地区中仍见流传。其过程大体是:屋架主体建成后,择一吉日,通常是上午太阳往上升时进行。先将主梁(即“栋”,亦称中梁、正梁或大梁)放在屋架的脊桁位下,梁中端系以红布,或裹上红绫,或贴上写有“福禄”、“吉喜”一类字样的红纸,这叫“披红”;梁的两端,各挂一个装有粽子、馒头、糕点等物的红布包裹。届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均来祝贺送礼,这叫“踩当门”。然后,主人请工匠喝酒,考究一些的还要点香烛,祭鲁班。接着,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工匠诵“上梁文”或唱“上梁歌”,这叫“祝吉”;同时燃放鞭炮。
鞭炮与祝吉声中,两位工匠以保持水平的姿态,从两端将大梁抬起,踩着梯子拾级登高,梁上挂着的包裹亦随之升高,这叫“上粮”。待工匠把梁木安放在中柱顶端的衔口内,又燃放鞭炮以示结束。旋用火把将所有木料、墙壁等“照”一遍,以驱邪气,这叫“照梁”。再把两只包裹内的粽子、糕点、馒头等物往上抛撒,由众人抢拾,这叫“接粮”,亦名“滚梁”。所有这些动作完成后,时已当午,众人退出新屋,让太阳照晒屋架,这叫“晒梁”。最后便是举行酒宴,主人、工匠与来宾互相敬酒,待尽兴热闹以后才散。
在上梁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披红”,即给梁木系红布,裹红绫,或贴红纸。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有何意义,民俗学界所说各异。
民间传说,此乃工匠的祖师爷鲁班所首创。据说,有两个工匠替人盖房,因一时粗心,把主梁的料下短了半尺。等上梁时,怎么也没法放稳妥。正万分焦急之时,来了一位老师傅,他拿起锯子,把大梁锯成两截,再往山墙上一搁,不长不短,正好!为了把中间的破绽掩盖住,老师傅把身上的红布兜脱下来,往梁中间一挂。红布被风一吹,新上的梁显得格外喜气洋洋。两人忙跑下梯子向老师傅道谢,却找不到人影。原来,他就是鲁班。从此,工匠们盖房时,都要在梁上披红,同时焚香祭祀,用意是感谢祖师爷临急襄助的恩德,以及祈求祖师爷保佑上梁操作过程的顺利实施。
另有一说,上梁披红是为梁木挂彩上供。其来历也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叫武良新的穷秀才上京应试未中,而所带盘缠也全部花完。正当他疲惫不堪、饥渴难耐,靠在一棵七八搂粗的大杨树上打盹时,迷迷糊糊中,听见有人叫唤,睁眼一看,是个姑娘。姑娘邀穷秀才回家用饭休息。从此,两人相依为命,结为夫妻。第二年开春,皇帝起造宫殿,需要一根大梁,而监造官看中了穷秀才倚着打盹的大杨树,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也无法将大杨树砍倒。皇帝于是悬赏:谁能砍倒大杨树,就招他做驸马。姑娘告诉丈夫说,她有一个砍倒大杨树的秘诀:“要把杨树砍,等到三月三。时辰不能错,鸡叫头一遍。”原来,姑娘就是大杨树的化身,因见穷秀才孤苦可怜,与之结缡,帮他过日子。岂知丈夫记住秘诀后,转起了坏念头。三月初二那天,他出门后,直奔城里,将写着圣旨的黄榜一把扯掉,次日鸡鸣头遍时,指挥工匠把大杨树砍倒了。穷秀才随监造官去了京师;大杨树也被做成了大梁。可到上梁时,却怎么也抬不上去。皇帝梦见有仙女相告:“要想大梁架上去,良新人皮披梁架。”遂以此为借口,处死穷秀才,剥其皮披在大梁上。果然,大梁顺顺当当地架好了。从此,人们盖房立木时有了以红绫披梁的习俗。据说,用红绫之义,是为了见红求吉,取其祥瑞(徐华龙、吴菊芬编《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以上均为民间的口耳相传,学者们则别有解释。如陶思炎先生认为,上梁披红实际上与木精树怪的古老观念联系在一起。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怪神第九》中,记述了“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的传闻;此外,古人还有“物久则怪”的信仰。民间用作脊檩的木材,多以高壮的老树制成,因恐有怪,故以红辟之。传统的伐木造屋习俗中,还有砍伐前先用红布或红纸裹住树干,然后再将其砍倒或锯倒的做法,其用意同上梁披红一样,都隐含着辟退树怪、守护新屋的潜在追求。联系上述大杨树精变女子的传说来观照陶教授的“披红辟怪说”,两者似有合拍之处。而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逸文卷一》关于“后魏温子升有阖闾门(应为阊闾门)上梁祝文”等记载来看,上梁习俗至迟在北魏就已形成了,则《风俗通义》所云“怪神”观念于此有相当影响,也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研究中国建筑史的蔡达峰先生指出:上梁(指“栋”)是以梁而展开的既反映栋的营造学观念、又反映其社会人文价值观念的民俗活动,这种活动有其历史的演进过程。《易·大过》中就有“藉用白茅”而祭栋的做法。《毛诗训诂传》:“白茅,取洁清也。”古人陈祭有藉,藉用茅。《周礼·乡师》:“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因栋桡而祭,垫以白茅,与大祭祀同式,可见古人对栋之重视。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栋远在周代就有因其而举行的信仰民俗活动,但古人注重的是栋的结构特征,栋桡是一个危险的结构破坏现象,祭祀的目的在于祈求避免这个危险。因此可以说这就是后来上梁仪式的雏形,至少是观念上的雏形(《中国营造民俗中的上梁仪式研究》,《国风》第二卷第6期)。
那么,上梁披红这种神秘的仪式,是否来源于古人对栋梁之结构功能的理解与恐惧呢?这又是一个悬而难决的问题。
9、盖房子民间都有什么习俗
一、盖房先选址
在农村,盖房子时普遍盛行看地形,大多农村人在动土造房前,都会请风水先生先来选一个地址,选定后才会择吉日开工。
二、选吉日动工
盖房动土前,一定要选学好日子,也就是农村人所说的“黄道吉日”。如果动土的时间定在子时,哪怕晚上子时挖上一锹土,那也算动了土。
三、盖房立木放炮,要挂上红布条
这也是许多农村地区的盖房习俗,在盖房立木的时候要放炮,而且还要在红纸上写“紫微高照”等字贴在梁中间。
之后还要把红布缠绕于梁身,这也被称为“挂红”,也就是咱们说的挂红布条,有的还要用五包(红、黄、兰、白、黑)缠上去。
四、墙上要刻泰山石敢当
这个习俗应该众所周知吧,大部分地区都是有这样的一个习俗,之所以要在房子的墙壁上刻上泰山,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希望住进新房后,事事顺利,家人身体安康。
五、建完房子要“暖房”
房子建完以后会叫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自家新盖好的房子,热闹一番,给新房增添一点人气。
拓展资料:清未、民国时期,富户建房要做的第一桩事就是相住宅地风水,在相地时进行卜吉活动,大都按《黄帝内经》中的“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由上吉”的风水整体系统原则办事。
参考资料:建房风俗-网络
10、中铁一局新运公司义乌制架梁工程2O22年6月工程进度怎么样了
工程已经完成。
义乌制梁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苏溪镇联合村金甬铁路线路右侧,自建成后,浙江东阳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而且一步跨入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