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祭祀风俗
1、急求广东祭祀风俗文化的资料
http://wylib.jiangmen.gd.cn/jmhq/default1.asp,这个是五复邑图制书馆的网,里面有很多这些资料
2、广东清明为什么要炸番薯祭祀?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光俗习惯,不一定,广东请过的地方都这样的。
3、广州清明习俗200字作文
1.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我站在烈士墓前的时候,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当你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2.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3.有句古诗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清明是每个人祭扫亲人的日子。然而,我们的亲人是谁呢?就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体六年级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双凤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这一次的外出与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么兴奋了,而更多的是庄严和哀痛。 经过一番颠簸,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一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硕大的石碑,上面生动的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那段战争岁月,,无数革命前辈,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和敌人英勇作战,有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地走到了宽阔的广场上,在写着“革命前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祭扫仪式。从朗诵到宣誓,每一句真挚的话语都代表了我们对革命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接着,我们绕着位于陵园中心的圆形烈士墓走了一圈。这里长眠着二十四位烈士,有的连姓名都没留下。我的耳畔传来阵阵低沉的哀乐,轻轻的,每一个同学的脚步都是轻轻的,生怕吵醒了已经“熟睡”的烈士们。我们为烈士们献上了自己动手做的小白花,花朵虽小,也不精致,却代表了我们的心意。最后,我们来到了历史博物馆,它为我们展示了无数烈士们的感人事迹与生平简介,为我们陈列了烈士们的光荣证明和遗物。虽然他们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们都监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被门口一块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着毛主席亲手写的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不就是描写了所有牺牲了的革命先辈们吗? 走出烈士陵园,我感慨万千。让我们共同继承先辈遗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长大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4.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杜牧写的诗大家一定都会背吧?清明节了,应该去坟前向各位前辈去祭拜,这都是我们晚辈的礼节嘛。星期六下午就出发向。 妈妈、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买好了祭拜的食物准备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这座山说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说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这一座山看起来斜面很斜。虽然说每年来这里一次,但是感觉上并不是很陌生。 我们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坟墓,仔细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个五角心,上面的颜色已经淡化了。后来我问奶奶才清楚了,原来这代表曾经为国家捐躯过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为时间有限,没有许多的时间在这里耗,所以这个梦想只好作为泡影。 到了,终于到了。我们摆好了祭拜的仪式,开始烧黄纸等扫墓必备的。我拜好之后就开始在附近逗留,这附近有好多的茶叶,嫩嫩的,绿绿的,虽然说旁边有许多的坟墓不景气,可是,加上这春天的鸟叫声很茶叶的清香,好象旁边是隐身的。我只顾自己差一点被他们落下。 到了最后的一站的时候,大家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我们来的目标也渐渐好象不是在扫墓,而是在采茶叶(希望在天堂的前辈们不要生气。),我们采了满满的一戴子茶叶,看这茶叶,我似乎可以看到这茶叶被我们处理过的味道了。 这次去扫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浅。
6.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 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8.清明节在我印象中总是凄凉的.但是今年,在与父母的踏青祭祖中,我感到了清明节的另一面.放假前夕,大伙忙碌的准备老家. 我却提不起精神,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家呆着多好.爸爸却说说:"到郊外踏踏青驱堕多舒服呀!".于是,一转眼,我就跟着爸爸妈妈走在林间的小道上了.潮湿的路面使人滑道,我只埋头看着脚下的路,却听妈妈对我说:"我扶着你,你好好欣赏周围的风景."我抬起头,只觉得眼睛一亮:深绿的年长叶子没有完全落下,新芽却已经冒了尖,嫩绿点点.放眼望去,整个山林就是一幅水墨画,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过清明是为了感恩先辈,并不忘传承尊老爱幼的品德.由此,清明在我心中变成了温情的象征.
9.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我站在烈士墓前的时候,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当你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10.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4、急 先人上位为什么要用鹅头、鸭头?(广州习俗还需要什么祭品)
http://wylib.jiangmen.gd.cn/jmhq/default1.asp,这个是五邑图书馆的网,里面有很多这些资料
还有这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
广东人的丧葬及祭祀风俗
广东人的丧葬及祭祀风俗
丧葬虽为凶礼,但一般家庭都很重视为死者治丧,以慰亡灵,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一、初 丧
(一)出厅
从前病人通常在家中亡故。古俗忌死于偏房,故在弥留之际先为其沐浴更衣,随即移于正厅,名曰“出厅”。出厅咽气称之为“寿终正寝”。来不及时,在病室死了,断气前,要拆去蚊帐,否则说“天罗地网,永世不得超生”。
(二)呼号
民间忌讳人死是没亲人在其身旁,至死灵魂不得安宁。故此当病人奄奄一息时,子孙要在一旁不断呼唤,望能起死回生,谓之“呼号”。气断了,各持一支香火,跪哭,叫“引魂香”。随将其手足放平正,双脚朝门,谓之“倒头”。昼夜烧纸中庭,为“亡人照冥路”。又以银纸各一包,分握死者手中,谓可庇护子孙。
(三)服孝
老人死,子孙和眷属,都要换穿素服,放声大哭,震动邻里。死后几个时辰,便请喃呒先生诵经为其“开路”子孙和眷属,都要披发赤足,不许喝酒、吃荤、洗脸、刷牙等。不许夫妻同床,否则会使棺材破裂,人们多有屈从,以表孝心。
(四)报丧
人死后,应速将耗讯告知亲属。报丧用纸简要写明死者于某日某时去世,享年多少,祭吊出殡时间,在何处治丧等。报丧人不准进人亲友家门,只在门外跪递讣告。在外做事的儿女,得知噩耗,立即返归,叫做“奔丧”。
二、服 丧
(一)买水
人殓前要买水替死者沐浴,孝子戴三果冠,披麻跣足,手执丧仗,随亲属哭赴水滨,投一文钱“买水”;由儿子或侄儿作为。若无孝子或侄儿可请人代替,即“买孝子”。过去在广东有些偏僻街巷,街边写着:“承接担幡买水”便是这一行档。
(二)小殓
替死者穿衣,谓之”小殓”。穿着人棺的衣服叫“寿衣”。寿衣多少,衣料好坏,视家道贫富而定,但要奇数,不要偶数,上衣11件,下衣7件,或上衣7件,下衣5件。忌9件。但也有以男双女单为习俗的。款式多为死者礼服;制衣以绸布,色泽以素为主,多用青、白、棕、酱、茶等色,忌用大红、粉红,否则会使鬼灵凶猛;绿与禄同音,不宜带到棺内;蓝靛恐子孙褴褛;黑色大晦;黄乃正色,皆不宜用。
(三)大殓
俗称“入棺”。大碱宜先择定吉日。古时有三日人殓分礼法。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至今民间仍沿此俗。通常三日,早的有一日,迟的有五日、七日。这与天气冷热和择日有关。
大殓有专习此业的仵工。善理尸体事宜。死者眼不闭,仵工手按则闭;给死者穿衣,仵工有术;死者抬进棺材,件工要将尸体摆正,扯一条红绳在棺中,线头挂一竹枝,对着死者的鼻端,谓之“钓金鱼”。死者若是女人,丈夫在世,丈夫要给死者簪一朵花,谓之“死在夫前一枝花”,同时用一把木梳在尸体前扭断,短的投入棺,长的留给在生者,谓之“分梳”。死者若是男人,妻室在世,还要把死者的裤放在棺里,随后叫儿子亲手拿回,谓之“扯富”,其子又将斧送出门外,谓之“送苦”。
(四)成服
丧礼大殓后,亲属按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做“成服”簪。孝子孝女穿孝服按丧服五等要求,“五服” 即斩哀、齐哀、大功、小功、缌麻。按亲疏关系,确定挂孝时间和衣服粗劣程度。亲者服重服期长,疏者服轻服期短,长则三年,短则三月。分成五等,标志着直系与旁系。近代,穿孝的习俗有演变,孝服种类少,孝子还执哀杖,俗称“哭丧棒”。父丧用竹杖,母丧用桐木杖。
(五)安座
为死者设灵位,摆神主牌和遗像,配上香炉烛台等,谓之“安座”。供家人和亲友拜祭。先备好“太上老君敕令伴随使者”木牌,安放在灵台的左边,叫做“人客”。是来陪伴死者灵魂的。
三、吊 丧
〔一)设灵堂
摆死者的像和神主牌,挂白桌衣、祭桌摆香炉烛台,长明灯,摆上供品,讲究人家在院内还搭灵棚,挂哀帐放祭品,以备吊孝。
(二)吊唁
开吊前。要向亲友发出治丧通知。开吊日,亲族邻里往往结伴前来吊孝。一般是上香跪拜。晚辈跪拜,平辈也有跪拜,民国后改行鞠躬礼。死者之近亲,特别是姻亲,吊孝仪式隆重,通常备礼菜肴、糕点、果品和挽联、哀帐等。吊孝仪式,由司仪主持,吊者头扎白布或戴黑纱,在司诵声中趋步向前,献上祭帐,摆上供品,上香,奠酒,盖头,有的还趴在地下痛哭,孝子披麻带孝跪于灵案西侧,屈膝向亲友致意,亲属则在旁陪哭,谓之“谢孝。
广东人还有“喊口婆”助哭之俗,某家死人,子媳少,或家人不善哭丧,于是请人代替哭。专司此业者俗称“喊口婆”。她们哭得颇真情,有板有眼,颇为动人,每逢亲友前来奠祭时,“喊口婆”即表演一番。
四、出殡·安葬
出殡俗称“出山”,即把灵柩送到安葬地点。出殡是丧俗最隆重的仪式,同时亦是对生者门庭的显耀。所以,旧时不论贫富之家,都要尽力而为。
出殡前先请风水先生择吉,日期一般定在单日。少的一日,多则七日或更长时间。出殡前夜,子孙及家人通宵守在棺旁,件工把棺材轻轻移动,大喝一声:“大吉大利”。谓之‘“移棺”。目的是使煞气外曳,便于出殡之日抬枢自如。出殡之日,道士作“开通冥路斋”。把棺材抬起谓之“启灵”。启灵前要宣读“起柩文”、明烛、拈香、焚纸帛、祭酒等、子孙和亲属都穿全套孝服,在灵堂大哭跪拜,亲友们一概要避开,然后将棺抬向基地。
出殡仪仗很讲究,仪仗队,先以大灯笼或是生花牌额引领,写上某府出殡,或某某归虞,写上封浩及享年,享年要加大三岁,故广东俗谚云“死人灯笼报大数”。接着是仪仗店租用的整套仪仗队列:大灯笼、铭旌亭、像牛亭、兽口亭、真亭、主轿以及亲友奉送的生花牌、生花圈、纸扎等。后面是弦管乐队、大锣大鼓、古乐亭、香亭、主亭、神主牌、灵柩。灵枢旁有抬柩的探路者,手持两块木板,边行边敲打,高声大叫提示路况并撒路溪钱,故广东俗云:“买路溪钱—―死人”。抬柩人多少视死者身份高低、贫富而定,一般为8~12人,棺柩上面竖立两个纸扎的仙童玉女,手持短幡书明西方接引、孝子披麻戴孝,垂泪扶柩而行。显要人物出殡,友善团体还预先安排沿街摆好香案祭品,叫做“路祭”,送殡至预定地点,举行辞灵拜别,孝子叩拜亲友。拜完后各自出家。出殡上山安葬后,俗例另取道回家,不能重走原路。
安葬。俗信“鬼福及人”。葬地好坏关系到后人的荣辱兴衰,故民间对葬地选择很讲究,出现了专门为人看墓地的术上,俗称“风水先生”。大讲风水龙脉“牛眠鹰爪’之类,什么“童山不葬,断山不葬,石山不葬,过山不葬,独山不葬”等等,认为风水可以凋和阴阳,致福生人。入葬前请僧、尼或道士打斋,俗称“做功德”,内容有:抬魂,开吊,礼鬼,解结,接亡,供羹饭,摆灵,座灵床,开方,破狱等。时间可长可短。一天一夜,三天三夜,七天七夜均有,视门庭贫富而定。一般在死后翌晚,延请僧尼三至五名,念“倒头经”,为死者超度。丧家要给送葬亲友派利是,以示吉利;掩土埋葬完毕,孝子老孙除去草鞋,另择路而归,不能走出殡原路。
五、祭 祀
(一)点主陛座
安葬毕,子孙及亲属便行“回灵”仪礼。灵轿由女婿伴随回到丧家。由亲属接灵,喃呒念经,将灵牌焚化,举行点主陛座。先备好神主牌,书写死者生辰八字,死亡年月日,承祀者名称等,神主牌的“主”字,暂缺一点,写成“王”字,然后请尊贵人补点王上一点,成为“主”字。谓之“点主”。点主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学者,或地方官显要人,大宾点主时,口赞四句:“日出东方,一点红光,子孙兴盛,五世其昌。”笔端向东方呵一口气,叫做向东方受生气。先用朱笔点上后再用墨涂黑。点后把笔抛去,让子孙接着,叫做“接笔”。子孙叩拜,把神主牌安在桌上,烧纸照一照,这叫“陛座”。大宾叩拜,孝子即递上“利是”,陪宾也照奉献。贫穷人家,不易请得显贵,则由喃呒僧道包办。陛座毕,孝子穿吉服,向亲友叩拜,礼仪宣告结束。
(二)做七
人死后每七日追拜祭一次,男做九七、女做七七。佛经上说,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不得生缘,更继七日,至第七十七日终,必生一处。故民间在此期间,请僧尼道做法事,以度亡灵。做七礼俗,沿袭久远。直至清末民初民间仍沿袭此俗。以一、三、五、七为大七、头七新丧不久,可结合丧期合在一起做。三七日开祭,为亲友拜祭,五七定由外嫁女回来做,如没有外嫁女,侄女、侄孙女亦可,由其办祭品拜祭。七七由丧主致祭。此七大排筵席,把所有丧堂、祭帐、灵台都清除,仅留拜桌,安放神主牌,早晚供奉,直至百日。
(三)百日
人死后百日,举行祭祀仪式,主要内容为请喃呒将神主牌迁至神龛,俗叫“上楼”或叫百日”。
(四)周年
人死后一年谓“周年”。祭祀亡灵谓之“烧周年”。
关于七头的 注意啊
一般为3年期。孝子留“七头”,终七后方能理发。死者百日、周年必祭。服丧期内,家人一律素色穿戴,不办喜庆、不事娱乐、不放鞭炮,逢时过节不贴红色楹联,直至3年期满“脱孝”。
建国后,丧俗大为简化。在城市,一般贴讣告报丧,开个追悼会或举行告别仪式,即行火葬。死者亲友只佩戴黑纱或白纸花,赠花圈、挽幛,以示悼念。有些党员、干部带头破除旧俗,丧事从简,甚至追悼会亦免,深得社会赞许。近年来,亦有人受“不正之风”影响,借死者向单位讲条件、提要求、向公家“闹丧”。农村受旧俗影响较深,不少人仍保留“烧七”习俗,更有“化家堂”“念经忏”超度亡灵的迷信仪
鄙视490173510 盗用我答案 楼主可以给分了吧
5、广州过年有什么习俗?
广州过年的习俗: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6、有位朋友的父亲过世了,广州饶致,想去拜祭,请问要怎么做,有什么风俗岂会
其实只要是真心表达心意,应该都可以的,没有什么特定的风俗(如果不知道他的家里人有没我特定的风俗最好自己不要擅自做主),如果可以可以稍微带一点慰问金给家属,表达一下自己惋惜的心情。
建议你穿的朴素一点就好了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望采纳
7、广东人清明拜山有那些讲究?
广东人清明拜山有以下讲究:
一、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于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不好气场,损害个人的运势。
三、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比较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絮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四、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容易侵犯。
五、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着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去参加此类活动吧。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六、坟头长草必须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骂,非议先人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8、广州清明节的习俗
拜山、吃艾粄。
在东莞,清明期间扫墓叫“拜山”,也叫“挂纸”。讲到祭品,清明节比较讲究的,苹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节节高升,乳猪(代表)全家富贵。
客家人在清明节吃艾粄有不同的说法,而在东莞凤岗,传说是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别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说吃了艾粄小孩会更乖。
(8)广州祭祀风俗扩展资料
广府民系居民不少是古越族人的后裔,因此广府清明习俗具有中原汉人的古风遗韵,也有百越古族的独特票赋。在岁时节日民俗方面,节日的仪式活动处处可见岭南特色与中原的传承因素。相传,北宋时,珠江沿岸地区已普通兴起清明节扫墓风俗。
所谓扫,即剪除墓地周围杂革,略加整理之后,用白色墓纸、具之类遍布于坟上,用小泥团压住;布完基纸之后,于坟前摆置糕饼、蛋品、猪肉等供品,点燃香烛,跪拜和恭焚具纸钱,然后燃放爆竹。“明清之时,北方对寒食清明不太重视,故北方的文化重心已向南移。
因此,北方的节俗也被岭南广州一带的人民接受。特别有趣的是,岭南人过清明十分重视的是扫墓”(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清明的墓祭习俗.基本承袭中原而来,仪式内容也大致相同。传统社会中,先人一般都被埋葬于山里,故广府人习惯称祭祖(扫墓)为“拜山”。
9、珠三角的广府有哪些清明节的习俗?很急,望高手们指点,加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对于现代的我们已经失去了那种离愁别绪的感觉,清明节于我们反倒成了一大家族一年一度的欢聚日子。
记得小时候,每到三月底,家族里的家长们就互相约定清明节时那一天去“行清”了,“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给祖宗的山坟清清杂草,再用鲜红的油漆把经过了一年的风雨阳光侵蚀的祖宗们大宝号重新填上,然后,将专门从卖冥品的店里买来的包括纸别墅、纸丫环、纸佣人、纸单车、纸元宝、纸金钱之类的东西在祖宗们的坟前烧掉,边烧边叫祖宗们快来领取,这就算是孝敬了祖宗们东西了,当然,现在的冥品是越来越高档了,包括有出国的护照、汽车、美女等等现实社会上所有的东西,大概是生活在阳间的人认为这些东西阴间里都会用上吧,我就曾与堂弟妹和表兄妹嘀咕过:难不成阴间也得赶上潮流?哈哈…….一众孩子嘻嘻哈哈议论一气,然后也就只跟着家长们按照传统习俗去完成各种“行清”所需要的礼节了。
“行清”时,有分日子用不同的叫法,如果是在清明节当日扫墓就叫做“行正清”。要“行正清”的话,各位家长就得协调休息时间,因为并不是年年清明节当天是周六日的,协调好时间后,就会商量安排各家准备的祭祖的供品,一般是由族中长房准备烧猪一只,寓意红皮赤壮,家族人丁都能精精神神红红火火过一年,这只猪的轻重则按照家族的大小而定,我的家族也算是大,好多时是直接烧一只200斤左右的大猪扛上山,每家能分个三、二斤猪肉下来的,烧猪在祭祀当天披红挂绿地由族中几位壮男丁扛上去摆到祖宗的坟前,族中巧手媳妇还要负责蒸些专门祭祀用的大发糕之类的面点(后来多数是买现成的),然后族中会安排其中一家负责采购冥品炮竹之类并且按习俗做成元宝金银纸的成品,另外会有一家是负责采购清明甘蔗等水果类供品。
到了约定的日子,大家就到离祖坟最近的那一家里集中,各家把准备好了的东西合并在一起后由某位家长负责检查还有没有缺了什么,然后一行人扛着烧猪、锄头、祭器、祭品之类的东西呼儿唤女浩浩荡荡直奔墓地而去,家长们就按照传下来的模式,开始除草、描字、拜祭,烧炮竹,然后叫上小孩也烧一柱香,在烧香时会对着祖宗们念些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祈求祖宗庇佑得到什么,我听过最搞笑的祭词要求,有一个人在祭祀时念道,祖宗呀,你真不公平,你让哥哥那一家有屋有车有男丁,生活过得比蜜甜,而我这一家,没楼没车还没男丁,按理说,年年我都比哥哥没少给祖宗们东西,我今年特别准备了这么多祭品给你们,如果你们还不保佑我家繁荣昌盛,明年不单不再给你们祭品,还要挖你们出来看看心是不是生偏了的,记得啦。我听到后除了愣了一下外,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族的祖宗要是地下有知,肯定是感叹阳间争名夺利何等的利害。
清明节是族中小孩子最高兴的日子,那些平常基本不见的同龄人,这一天都能相聚一起玩个痛快,在大人们忙于祭祀仪式的时候,小孩子们一般就会满山的追逐,直到大人们叫下山为止,所以,这个清明节大家都不会愁肠欲断,反倒成为一族人一年一度相聚联系感情的好日子。
当然,也会有悲伤的时候,那就是有“新山”要拜祭的时候,什么是“新山”呢?就是家中有人去世不到一年的称之为“新山”,这种“新山”必须在清明节前拜祭,不能“行正清”的,有些家族的规矩则是这家有“新山”的家人,清明前拜祭了后就不能参与祭祀祖宗山的了,想来是怕“新山”的人悲切心情会影响了其他族人吧?因为是“新”所以还是会有悲切之感,过了一年,就不是新而称之为旧了,既然旧了,那就不会再悲切了,总不能够一家人总是在悲切日子吧?地一切向前看,活着的人就得快乐过日子,所以,祖宗的这个“行青”规矩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可见得我的祖宗们都是明理之人。
下山前,一族人会围在坟前分食那些水果糕点的祭品,凡参与“行清”的大人小孩都会吃上一段青青脆脆的清明甘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那只大烧猪会在下山前由人七手八脚地分成各家一块,猪头猪肉都会搭配均匀,不论贫富,一家一份,永不落空。这个分猪肉有一个名堂,那就是叫做“太公分猪肉”意思是祖宗是不管本族人贫富大小,都会平均分配给你们并没偏心之说。有些家族实在是太大并且是有祠堂的族人就会直接在祠堂祭祀完后在祠堂里分猪肉,同样是不偏不倚,一家一份,现在的广州方言中指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东西时就会说,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这句的典故就是如此出来的。
猪肉分到手后,并不算完成了这次的祭祖形式,那一块猪肉带回家后,还要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来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也有一些地方的风俗是不准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资格完成,女子做好杂事就行,如,做纸钱,元宝、蒸糕点等等,只等男丁们把烧猪肉带回家后立马炒了供一家子吃,这样,女子才算沾了点祖宗的福,他们的规矩大概是财福这类的东西只传男丁不传女子,怕女子外带了吧?也有说是怕女子弄污了祖宗的宝地,一族人也就发不起来了。俺家族则是完全允许女子参与,平均主义表现无遗,至今,俺那些姑姑还会带着子孙回来一起参与祭祀呢,这就是我们家过清明的习俗了,今天有空,偶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