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彩礼 » 哭嫁嫁妆

哭嫁嫁妆

发布时间: 2022-08-08 11:45:20

1、湖南婚嫁习俗有哪些?哪些地区会有“哭嫁”的习俗呢?

湖南婚嫁习俗有赶歌会,女孩子出嫁没有彩礼,有嫁妆,女孩子进门要洗脸,被称为和气脸,还有“哭嫁”,这种习俗在湖南省的郴州、永州、衡阳等一些区域尤为盛行。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婚嫁习俗,湖南这个地区,有以下这几个习俗。

首先,赶歌会。在苗族地区,每年的四月初八、六月初六都有赶歌会,未婚的男女会在每年的这个时间参加。他们通过这种交友相亲方式,在歌会上选择心仪的另一半。如果哪一对男女看顺眼了,就会互送订婚信物,代表他们订婚,信物的种类很多,比如一些特别的饰品,一把纸伞等。

其次,这个地区的女孩子出嫁没有彩礼,有嫁妆。瑶族地区,女方出嫁有嫁妆,而且男方不用准备彩礼。结婚当天,女生只需要把男生送的衣服穿上就可以了,然后大家都会来给他送亲,一直把他送到新郎家,婚礼仪式也很简单,所有人都能参加。

另外,和气脸。所谓的和气脸,就是洗脸。在婚礼这一天,女孩子到了男生家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脸,这个就被称为和气脸。准备会把清水端过来,然后女生就用来洗脸和洗手,寓意也很简单,就是希望一家子和和气气。

此外,湖南地区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婚嫁习俗,哭嫁。这种习俗在湖南省的郴州、永州、衡阳等一些区域尤为盛行。新娘在出嫁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已经开始唱哭嫁歌了。这么做的目的是表达女方结婚的心情,因为有些女生可能比较内向,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达家里父母和亲人的不舍之情,还有自己的感激之情。因此,哭嫁的时候是母女一起苦,伴嫁姑娘一起苦,哭的过程比较繁琐,哭爸妈、哭舅爷舅娘、哭爷爷奶奶等,也有把各项仪典作为哭嫁内容的。很多地方认为,哭了才会家庭和睦,新郎家才会兴旺。

以上就是湖南地区的婚嫁习俗,以及哭嫁的一些地区。

2、有谁晓得嫁女儿要准备什么嫁妆

各地风俗或有不太一样;
大件看娘家情况,有的陪嫁轿车,有的陪嫁家庭公司股份。
但一般普通百姓来说,以下几样一般是必须的:
1、床上用品是女方陪嫁的;被子、蚊帐、枕套、枕巾等,被子和枕套枕巾要双数;被子中要放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2、生活用品,便桶、洗脸盆、热水瓶、牙刷、牙膏、牙杯、洗发水;这些物品一般也是双数;
3、新娘子嫁过去后穿的衣服包括内衣裤、鞋子、袜子等;
4、鞋子,有的地方,新娘子嫁过去后,要给男方父母、大伯、小叔、未出嫁的小姑子等每人一双鞋,我老家就有这样的规矩。
5、压箱角的硬币;以上这些衣服鞋袜都要用箱子装好带过去,所以需要用到箱子,现在家里一般都是衣橱,所以就简单地买几个皮箱;以前是用银元,箱子的四个角要各放一枚,另外再放一些铜钱,现在银元铜钱较难找,一般都是用硬币代替。
另外,以上这些物品,能看到的都要贴红纸,如箱子,被子、桶、盆等,放在箱子里的衣服不需专门每件贴。
在我老家,新娘子在出嫁时头上还要盖红头巾,这红头巾只有到了男方洞房后夫妻喝完合卺才能由新郎揭开;出嫁时要哭嫁,手上要拿一块手帕抹眼泪,如果在路上遇到了同是出嫁的,新娘子之间要互换手帕。
至于其它的陪嫁品、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视情况而定。如果男方已经有了,也没必要浪费,一般这些电器在买的时候会事先放到男方家,出嫁时放一个空箱子就是。

3、“哭嫁”是怎么回事?为何有的农村会有这习俗?

之所以在这些地方还存在着哭嫁的现象,那完全是因为他们在结婚的时候就会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就会出现那种不舍的一种情绪。同时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在出嫁的时候不哭的话,那么就是对自己父母的不尊敬和不尊重,那么你未来生出来的孩子都会是一个哑巴,因此在这样的传统风俗之下,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女子出嫁的时候一般都会忍不住哭出来的。只不过这种现象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已经大大的减少了,毕竟现在的交通这么发达,人们可以经常的回去看看自己娘家的亲生父母。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之中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双方觉得满意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嫁过去了,但是在结婚的过程之中,一般对男方的要求也不会特别的高,至少只需要你身体好,对自己的老婆好,同时很努力,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毕竟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大部分的家庭都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只有通过双方夫妻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论是对男方来说还是对女生来说。因此在结婚的过程之中,该有的过程自然是不能少的,比如说办酒席还有送嫁妆,这些都是看情况来操办的,但是女方在出门的那一天,尤其是和自己的父母离别的那一刻,总是会忍不住的流出伤心的泪水,毕竟他们的父母养育了他们这么多年,但是在这一天他们就要离开他们了。

我相信只要大多数对自己的父母,有感情的女子,他们都会忍不住哭出来的,毕竟心里面总是有那么几分不舍的情绪,回忆起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内心总是会感动。

4、哭嫁是因为什么呢?哭嫁的来源你了解多少呢?

 哭嫁原由实际上说的就是哭嫁的渊源和理由。不同的民族的哭嫁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其中汉族是新娘子在出嫁当天会哭,以表示对于父母的不舍;土家族则是要在新娘出嫁前的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开始哭,而且是以唱歌的形式来哭。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清楚哭嫁原由的,只是浅浅的知道姑娘哭嫁是对于娘家的不舍,更有些人觉得姑娘是不喜欢新郎才会哭嫁的,实际上大家应该多了解婚俗方面的知识,毕竟自己也是会结婚的,婚俗掌握清楚对于婚礼的举行等等都是有大帮助的。 那么到底哭嫁原由是什么呢?

下面就来说一说以供大家了解。 一:伤离别念亲情,新娘通过哭嫁来表达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对于亲朋好友难舍难分的亲情,具有孝和义的伦理价值。新娘要出嫁,以往的事情可以说是历历在目的,这个时候新娘会从心底来感激父母和亲朋好友。

二:新身份忧前途,姑娘嫁人可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女儿要变成儿媳妇,而姑娘对于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媳妇是充满恐惧的,因此内心就会很紧张,那么哭嫁可以给新娘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机会,从而给自己鼓劲加油。 

三:怨婚姻骂媒人,对于包办婚姻的时代,姑娘都是会骂媒人的,这样的哭嫁骂媒人的歌曲可以让姑娘来释放心中的怒火,让新娘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当然了,现在都是自由婚姻,因此不存在骂媒人的理由。

四:不平等怨命运,在过去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都是都有家庭地位的,因此在女人的心中是充满了无尽的不满的,在哭嫁的时候发泄出来可以更舒服一些。

 大家看过以上的哭嫁原由大家是不是觉得哭嫁很有意义呢?其实老一辈人也常说,哭嫁是新娘将眼泪全部的哭干了,这样后面就会是甜甜蜜蜜的。汉族虽然也有哭嫁的婚俗,但是这个婚俗已经慢慢的不被关注了,因为新娘子当天结婚更多人都是开开心心的,这样可以让公婆家比较高兴,让新郎官更加的舒心。

5、哭嫁是怎么一回事?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

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

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衬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我少年时,是抗日战争后期,居住在县城近郊,风气较开,哭嫁之风已不盛行,而老人们却还在津津乐道,称述不绝。但实际哭嫁我仅见过一次。邻居们都说是那家老祖母执意要行古礼古俗,晚辈们拗不过才依了的。哭的方式是,从婚期前一个月的首日起,入黄昏,姑娘诉哭约一个小时,其声呜呜。十天以后,她的母亲加入"陪哭";又十天以后,她的祖母加入陪哭。这家没有诸姑姊妹,人们说,如果有的话,也应当加入陪哭行列的。

哭嫁在川西叫"坐堂"。清代吉道人《味蔗轩随笔·坐堂词》云:"婚姻之礼,各省风俗不同。然酌礼准情,各省亦大同小异。凡男家娶妇先赋之诗,谓之'催妆';女家亲串颂女之词,谓之'坐堂'。坐堂者,女当喜期将近之先数夕,其诸姑伯姊,置酒为女祖饯,各述吉祥之词,以为颂美,女则申己之意以答。女左右更有少女,则随而娴习者也。其词要多鄙俚,然有音韵凄清,风格遒劲,如古歌古谣者。罗江明府蔡,微服巡查乡里,一日行至某处,值有女子归,诸娣姒咸以谀词颂女,女申意以答。忽风吹句入耳,词曰:'凤凰落在桌子上,哪个女儿肯离娘'。一字一转,音韵凄其,谁谓天籁之鸣,不在愚夫愚妇耶!"云云。吉道人姓周名际唐,成都人。吉道人记得明明白白,可惜他只记了一句哭嫁词,难窥全豹。好在旧时坊间丛刻中有《训女哭嫁》一种,可见一斑。这本小书的目录有《闺声哭》、《娘训女》、《嫂哭妹》、《哭爹妈》、《哭哥嫂》、《花轿到屋哭》、《哭叔爷》、《哭兄弟》、《哭外公外婆》、《哭舅爷》、《拜香火哭》等等,编次有点凌乱,似乎随手所记,未经文人之手。遥想《诗》十五国风未删之时,大约也不过如此吧!现录几段如下。

闺声哭

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

我娘当门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

我娘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

............

桔子开花叶子青,阳雀开声我开声。

新打铜盆才装水,新打剪刀两面青。

娘不开口我开口,娘不开声我开声。

当门一根木莲树,目连树上挂卷经。

一本经书背完了,未见我娘来开声。

亏了我娘睡得稳,爹妈眼泪贵如金。

哭爹妈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哭兄弟

黑漆茶盘乌木头,姐姐离娘弟不留。

留到姐姐吃你饭,留到姐姐穿你衣。

兄弟当家挣家忙,嫁了姐姐买地方。

上头买齐潼川府,下头买齐遂宁乡。

............

这个本子所记是川北的歌词,而我以前所见的是川南,吉道人所记的是川西,川东,大约也不会大异的。遗憾的是,该书所记哭嫁词虽有"只怨媒人莫良心"等语,却没有列出"骂媒专目,大约是怕媒人太难堪了吧!

其实,骂媒是哭嫁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也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词。旧社会,妇女无婚姻自由可言,由于"三从四德"的束缚,平时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几乎不能置一词,全由媒人和父母摆布;因此,这登花轿之前的"骂媒",便是难得的发泄机会。这早已反映在戏曲和民间说唱等艺术之中。

以前,川剧《柳荫记》有《英台骂媒》一折,英台骂媒人,言词激烈,声色俱厉,充分表现了祝英台刚烈的性格和反封建精神。她骂道:"提媒婆,更恨她,胡言乱语嘴喳喳......唯愿你,房屋遭火化,田园水推沙。"但这场戏现在却被删掉了,五六十年代还有的,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的川剧《柳荫记》也有这一折,是陈书舫演的祝英台,得了一等奖。现在城里人大约以为媒婆不必骂了,但偏远地区,媒婆似乎还在肆虐。不过,据说,媒人从来不怕你骂,反倒怕你不骂;你不骂,他的"霉(媒)气"反而脱不了。这也是风俗民情中的一种幽默吧!

在三峡民间,特别是在巴人(土家族)的生活习俗中,哭嫁无疑是最富特色的一种婚嫁仪式。

新娘从出嫁前半个月就开始哭起,一直哭到上轿。哭嫁的风俗与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关。土家族过去有这样几种不合理的婚俗广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二是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到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个女子被几个男子同时看上并举行了行放炮定亲仪式,男方有时候甚至打倒婚敌来赢得婚姻,当然也有殃及女方安全的;三是抢亲;四是过去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女方对男方及其家庭不了解,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担忧。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女人的婚姻通常不幸,因此哭就成了一种必然。

哭嫁的过程先是待嫁姑娘独自哭,婚期前一夜,姑娘的相好女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哭述的内容逐渐衍化成有一定调式和韵律的曲子,成了“哭嫁歌”。而且,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不仅要对家中的每位亲人唱一首,就是遇上陌生人也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

哭嫁歌的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妹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等。

一首与母亲辞行的歌中唱道:“我的妈呀我的娘,您为女儿办嫁妆,十天赶三场,一月赶九场,大路走成槽,小路跑起毛。鸡子刚开口,娘在路上走;麻雀进了林,娘在半路行2喜鹊落了窝,娘在路上摸;红红绿绿几大宗,凑凑合合办得多。我的妈呀我的娘,韭菜开花九匹叶,我娘怀我十个月。十月怀胎受苦难。十月一满临盆降,我娘分身在一旁,嘴巴咬得铁钉断,双脚踩得地皮穿。醒来一看儿的身,是女非男娘伤心。娘的好处千千万,十天半月数不完。”

又如流传在重庆江北区三圣乡的一首哭嫁歌:“短命吹手天寿锣,逼得我心碎意乱莫奈何!我的爸呀我的妈,我在你奶根脚下长大,费尽二老苦心血。千般恩情我没报,万滴甘露未酬答。明日就要离开你,不知他家是个啥,内心话向谁去表达?我的爸呀我的妈,我愿侍奉二老不愿嫁。”

哭嫁歌朴实自然,情真意长,带着明显的三峡特色,也是三峡民风淳厚的表现。如一首与兄嫂辞行的哭嫁歌中唱道:“我的哥呀我的嫂,一个柑子十二瓣,哥嫂妹妹要分散;一根竹子十二节,逢年过节要来接;一个鸡蛋没散黄,你家姊妹日子长;一口水缸三道箍,你我姊妹莫生疏。”

除了待嫁姑娘哭,父母、兄弟姊妹以及亲朋好友亦有回唱。一首母亲回唱的歌:“成人要出嫁,妈妈嘱咐几句话:一要孝公婆;二要敬丈夫;三要妯娌多和睦;四要心细贤,茶饭要均匀,火烛要小心,炒菜要洁净;五要起得早,堂前把地扫,贵客来到家,装烟又递茶;六要学裁剪,免得求人不方便,切莫贪玩多,日后穷了靠哪个。”歌词就是母亲在女儿临行前点点滴滴的叮咛与嘱咐。

也有好友回唱的歌:“妹妹亲,姊妹亲,拣个石榴平半分,打开石榴十二格,隔三隔四不隔心。”

哭嫁之风现已在大多数地方消失,只在重庆的黔江、石柱、秀山和湖北的巴东、长阳等土家族人生活的地方还可见到。

6、哭嫁习俗是怎么由来的?

哭嫁通常在新娘出嫁前半月甚至一个月就开始了,一边准备嫁妆,一边哭嫁。湘西土家族一般哭七到十天,长的要哭一两个月。起初是隔夜哭,后来就连夜哭,越到婚期临近,哭的时间越长,哭声越悲切,婚礼的前一晚,则要哭个通宵。哭的状态,有时掩面而泣,有时号啕痛哭,越到后来哭声越大。有的独自哭,有的则父母、姐妹或兄嫂陪同哭。歌也是哭着唱的。土家族一般由九个与新娘要好的姑娘陪哭,称为“陪十姊妹”。新娘哭嫁的题目有哭爹娘、哭兄、哭嫂、哭姊妹、哭弟、骂媒、哭上头、哭穿衣、哭辞祖先、哭席、哭上轿等。陪哭者则就婚仪中的礼物、器具、事项等唱陪歌,母亲、嫂子则唱劝慰性的陪哭辞。湖南嘉禾县等地的哭嫁,则是一种融歌、舞、戏剧于一体的大型表演活动,不仅有哭有歌,还有舞有剧。在土家族、傣族等流行哭嫁习俗的地方,人们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或由此看她对亲人长辈是否尊重和爱恋。

各地的哭嫁歌已记录、整理出来多种,其中较为完整、篇幅较长的有两种:一种是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195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由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央民族学院分院中文系组成的调查队搜集整理而成;一种是上海奉贤县、南汇县的《哭出嫁》,1961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哭嫁习俗的源流是很古老的。在上古的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制以后,女性作为婚姻制度的失败者即备受冤抑,自然要以哭诉来发泄心中的悲苦。其冤苦之情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在从夫居婚制下,要离别亲人与从小生存的环境,而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跟一群陌生人一起生活;二是在包办婚姻及一些婚配陋习如姑舅亲、姨表亲等制度中,所嫁的男人往往不是自己的意中人;三是在父系家长制度下,媳妇在丈夫家族以附庸、贱人的身份存在,要勤苦操劳,还要忍气吞声,遵守各种戒律。

7、土家族的女子为何要,选择哭嫁这种出嫁方式?

一、在土家族出嫁的时候会估价,因为这是一种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这样是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来道别,哭是一种友情,哭是一种礼貌。对于那些坐着不哭的人,新娘认为看不起她是不快乐的。


二、哭闹婚姻过程中新娘通常在结婚前一个月开始哭闹,也会在结婚前两三天或前天开始哭闹。母亲一家为她准备了嫁妆,她倾诉了自己的感情。会哭的女孩一个月都不会哭,哭的是祖先,哭的是阿姨,哭的是兄弟,哭的是姐妹,哭的是媒人,哭的是自己。哭的形式是随歌而哭,随歌而哭。歌词有传统的模式,也有聪明女孩的即兴表演。


三、土家族女孩用“哭”的形式倾诉内心的情感。当然,也有悲伤和哭泣。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那些毁了女孩一生的伤心媒人。哭的高潮是新娘结婚的那一天。结婚前一天,我的亲朋好友来祝贺和哭泣。新娘的家人想邀请新娘最好的九个未婚女伴陪新娘哭,称为“十姐妹”。


这九个女孩在陪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不管她们住得是否近,不管天气如何,新娘的一家人必须把车提起来。十姐妹聚在一起后,新娘一家凑了两张8分钱的桌子,放在大厅中央,坐在新娘的大姐上面,坐在新娘的大姐旁边,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讲姐妹情谊,也是鼓励和安慰的话语。哭到半夜,新娘放了一只夜莺让十姐妹吃饭,新娘会哭一段时间,多亏了九姐妹。

所以在土家族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哭嫁的习俗。

8、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流程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对于那些坐在度中不哭唱的,新娘认为是瞧不起她而不高兴。

9、哭嫁的习俗

哭嫁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哭嫁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哭嫁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9)哭嫁嫁妆扩展资料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

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

10、农村结婚的讲究“哭嫁”,为什么要哭呢?

其实农村的哭嫁指的就是母亲对待即将出嫁的女儿表达不舍的感情,哭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讲究,从出嫁的前一天开始准备出嫁女儿的嫁妆一直到第二天出嫁连续的哭,当然不止是哭,嘴里面还一直念叨着一些说辞,说的内容大概就是出嫁女儿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以及父母对她出嫁之后的一些叮嘱,包括要孝敬公公婆婆等等事情。

不过现在哭嫁这件事也是越来越少了,毕竟有些风俗现在慢慢的都被其他的事情给代替了,哭嫁的时候,先哭的是新娘自己,然后再哭自己的父母,毕竟父母把自己从小养到大是不容易的,也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情的感谢,其次就是哭自己的大伯以及叔叔和婶娘,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为了表达自己不舍出嫁的离别之情,在出嫁的那一天哭来为自己送嫁的亲戚朋友,为了表达感谢之情。

不过,父母哭最重要的还是表达对出嫁女儿的不舍,毕竟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突然就穿上了嫁衣嫁到别人家成为了别人家的人,对于婆家是外人,对自己也成为了别人家的人,而新娘哭,主要就是哭自己的母亲,毕竟母亲的功劳最大,把自己带到这个人世间,熟知人间冷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母亲的悉心教导。

所以说新娘心里面其实也是非常不舍得的,不过哭嫁也能够让出嫁的女儿更能够明白自己身份的转换,嫁到别人家需要主要的事项等等,毕竟没有经历一次这样的事情我们无法知晓父母的恩情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大,也充分的表达出了不舍之情,不过现在几乎没有这一事项了,唯有的就是嬉闹的情景了。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