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前新娘給父母磕頭
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後夫妻交拜。拜畢,由「福壽雙全」的一對夫婦持鳳燭引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入洞房後,新郎新娘並坐床沿,名為「坐床」;飲「合歡酒」,名為「合巹」;
由一父母雙全、兄弟眾多的男孩在馬桶小便稱「開桶」,取早生男孩之意。午後,親族賓客畢至,喜娘扶新郎新娘出廳,先跪拜公婆,由公婆授簪;再叩拜親人長輩。
按先直系後旁系,先父系後母系的程序一一叩拜。受拜者要給新娘「見面禮」。
(1)出嫁前新娘給父母磕頭擴展資料:地方習俗
提到中國的傳統婚俗,便想到「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繁俗禮節。但一提到我國少數民族的結婚思緒 ,便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其實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這些絢麗多姿的婚俗習慣構成了人類社會中一道亮麗風景線。
1、辣子面
白族人婚禮以熱烈隆重而著稱。因白族話中「辣」與「親熱」諧音。因此,當新郎進入洞房時,新郎的伴郎們即將辣子面撒入早已准備好的火盆里,一時辣味四溢,嗆得新郎和新娘一陣大咳。
接著,新人在新房裡吃喜飯、喝喜酒,在飯菜及酒肉中同樣調入很濃重的辣子面,辣得新郎新娘難以下咽。這時鬧喜的人們便爆發出一片歡聲笑語。
2、夾生飯
居住在滇南哀牢山的葉車人,其婚禮多在黃昏時分舉行。當新娘被接到夫家後先要進入大房,向供桌上象徵祖先歇腳處的一塊篾笆叩頭,面向酒席長輩行埋頭禮,表示心甘情願嫁給新郎,海枯石爛心不變。
在婚禮中,要吃夾生飯,這夾生飯必須蒸至5成熟,使其外熟內生。葉車族人認為新娘吃夾生飯是添丁的好兆頭。
3、離娘飯
在魯南山區一帶流傳著一種「離娘飯」的習俗,顧名思義是離開母親的最後一頓飯,有道別餞行之意。「離娘飯」一般在婚期的頭天晚上進行。
據說,新娘只有吃好這頓飯,將來的日子才能甜美幸福。飯桌上按長幼落座,新娘的母親張羅酒菜,並要親自掌勺。主菜是新郎家上午派人送來的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
這道菜稱「離娘飯」,意味著女兒離開娘以後定會大吉大利。另外,配有一碗水餃,一碗面條,一碗大米干飯。餃子預祝新人早生貴子;面條則喻婚姻天長地久;大米干飯就是白頭偕老之意。
飯菜備齊,母親落座,新娘首先起來,端起米飯遞給父親,父親接過繞桌一周遞給哥哥,哥哥端起碗舉給新娘,新娘馬上銜上三口,吐在早就放在桌子上的手帕里,嬸子或嫂子迅速將手帕包攏裝進新娘的衣袋,讓她第二天帶到夫家去。
隨後,大家開始吃喝談笑,新娘要說些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叔嬸哥嫂教育之情的話,長輩們要再對新娘交待一番,充滿了依依惜別之情。
這時新娘悲喜交集,情不自禁落下淚來。弟侄見了,高興地叫,說這是給他們留下的「金豆子」,引得新娘破涕而笑,大家也就含笑同樂。隨即席散人去,各自為明天的出嫁儀式做准備。
2、我即將出嫁 要給父母行跪拜禮么?
當然可以啦,父母把你養大成人,而今你要出嫁了,給父母行跪拜禮天經地義,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很正常啊。
3、新娘上車前轉身跪地磕頭,究竟是什麼情況?
山西晉城一位新娘,在出嫁當天上婚車以前,突然轉身叫了一聲“媽”,然後撲通跪倒在地,拜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面對這樣突然的情況,即便是主持了多場婚禮的司儀,也有點措手不及;而在場的新郎更是有些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好像做什麼,都顯得有些多餘。
當天新娘的這一幕,也是感動了無數的人;除了新娘的父母以外,在場的賓客,以及看到視頻的網友,很多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結婚對於我們每一個家庭來講,都是一件大喜的事情;作為女方的父母,對於自己養育多年的女兒,終於要出嫁的時候,內心既充滿了喜悅的淚水,也有對於女兒的念念不舍。
而對於男方家庭來講,從這天開始,也就意味著家中要多一位家庭成員。相對女方家庭,男方家庭更多的是開心和高興心情。
可能沒有養女兒,遠遠不能夠體會,女兒出嫁那刻的心情。盡管在這之前,一直都為女兒出嫁而高興、幸福;但真到了女兒出門的那一刻,我想父母更多的是不舍。
畢竟從今以後女兒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雖然也會經常的回家來看望父母,但相對應在家的時間,也就會越來越少了。
對於出嫁的女兒來講,此刻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即將離開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家庭,看著自己父母孤單的身影,內心中也滿是不舍。
我想正是在這樣情況下,才會出現了如此感人的一幕。新娘和新郎在擁抱了父母以後,就在進入婚車的那刻,卻轉身跑向父母,給父母行了一個跪拜禮。
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父母的不舍,以及對於父母這20多年的養育之恩的一種報答。
4、女兒出嫁當天對自己的父母磕頭嗎?
女兒出嫁磕頭是感謝父母的恩情,現在不流行這個了,結婚以後多回去看看他們,他們就很知足了,如果你真的想這么去表達你對父母的恩情,那麼磕三個頭就好了!
5、結婚給父母磕頭磕幾個是對的
結婚給父母都磕三個頭,一般拜都是拜三拜,磕頭也是你男人的兩個頭天過年都是一般都是磕三個頭,指示標志等,孝敬父母結婚的時候會把這三個頭在禮拜三個那就可以了
6、孩子結婚上拜【給長輩磕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應該先給誰磕頭先拜誰?
孩子結婚給長輩磕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肯定是要先給爺爺奶奶磕頭,然後再給爸爸媽媽磕頭。
中國的傳統就是這樣,尊敬長輩,從高一輩的開始,然後再按親疏遠近來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爺大媽~叔叔嬸嬸~堂叔等等。
7、婚禮上給長輩磕頭有什麼講究?我過年十三號結婚,可是不知道給長輩磕頭有哪些規矩。
習俗:
1、一般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
2、 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8、現在結婚還必須磕頭嗎
祖制己改。現在我的家鄉婚禮現場,新娘新郎是不須要跪下給長輩磕頭的。這種儀式改成了新娘新郎雙雙向父母敬茶。
當小兩口向父母們奉上茶的那一到起,「叔叔或佰佰,阿姨成佰母」的稱謂就變成了「媽媽、爸爸」。這時他們就會收到雙方父母所給的紅包,共四個,俗稱: 「改口費」。每個紅包的金額一般不低於壹仟元錢。至於家族中,或是姻親家族中的其他長輩就都免了。
這種改革是源於現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湊的加快,人們大多不在家裡辦婚禮,而是選擇在市區的酒店,男女雙方的父母一同為孩子們舉辦婚宴慶典。高大尚的排場,不得不革除一些陳規陋習,同時也節約了新婚鬧三天的時間。
在八十年代初期,婚禮上磕頭跪拜父母,不僅僅是新娘新郎表示感恩的一種舉措,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世俗給小倆口來的一個下馬威,讓他們懂事孝順,不要忘乎所以。那時,你就不要談什麼紅包了!不是男到女家做上門女婿,婚禮都是在男方家中舉行。你必須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小倆口磕頭後,奉茶不上三次,是沒有人接茶的。而且奉茶時,你要學著舉持人,或者是賓客講些渾笑話。鬧洞房就更不談了。沒辦法,新婚三天無大小。
現在好了,社會文明邁進了一大步。新潮、時尚、服合情理是婚禮的主題。
在這種良好的背景下,沒有低俗文化,新娘新郎不用下跪啦,但心中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父母們給了你們一個溫馨的家!你們應該好好地珍惜他!
9、新娘上車前轉身跪地磕頭,父母恩如何報答?
父母對子女的愛,向來都是偉大的,大部分父母生養、撫育子女都是不求回報的。對於女兒出嫁,想必大部分父母心裡都是不捨得,父母辛苦養育了多年的女兒,一朝為人婦,就要住到別人家裡去,再也不便朝夕相處了。西晉城的一位新娘在上車前,突然跪下,向自己的父母磕頭,場面非常動人,而父母面對穿著禮服的女兒,既高興又不舍。父母愛子女並不會要求子女為自己做什麼,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就是多陪伴,讓父母不會感到孤單,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子女過得好,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因此孝順父母,首先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夠事業有成,成為父母的驕傲,那自然是最好的,父母也會打心裡高興。但是即便沒有成功,父母也不會嫌棄子女,只要子女能夠平安快樂的生活,就是父母最大的欣慰。
二、多回家看望陪伴父母。對於老人家來說,給多少錢財並不是最重要的子女,如果條件好,可以在經濟上多支援父母。如果條件不怎麼好,也沒關系,多抽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年紀大的人最需要的並不是多少金錢,而是子女的陪伴,老人家都怕孤獨,子女的陪伴能讓他們安享晚年,一家人能夠在一起也是對老人的孝順。
年輕的時候,父母要養育子女,為了家庭的生計而奔波。並沒有過多的時間跟精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是他們肯定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想要完成的事。作為子女,可以支持父母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或者替父母完成心願。讓他們彌補內心的空缺也是能父母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