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禮新娘
1、國內新婚陋習,這是把新娘灌醉了嗎
鬧新房,從古代一直傳到今天,部分地區,部分人已經算是超出了某種限制
灌醉的都算好的
有人鬧新房,還把新娘裙子,就這么脫了的,甚至還有更惡心的
所以,怎麼鬧,我覺得是看新郎的態度來
新郎自己統一,不管是否勉強
其實都算是新郎的責任
2、婚禮主持宣誓環節新郎新娘自己說,說完之後主持該接過話筒應該怎麼說?哪位老師知道,麻煩說一下,謝謝!
愛情誓言環節主持詞:
請新郎新娘相對而立:雙手相牽:相愛是一種緣分:在茫茫人海認識你,在浩瀚而又深奧的愛的海洋中與你相識,這本身就是上天的一種恩賜,相愛是一種感覺,當你們的心緊緊的貼在一起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這跌宕起伏的回力,相愛是一種付出,只要你們無怨無悔甘心情願為對方付出的時候,才能體會到愛的真諦!同時相愛是一本書,需要你用一生的時間去認真研讀,用心領悟,只有真心相對,才能獲得永恆的愛。
(結婚是一種承諾,是延續一生的相互陪伴,生活中你可能遇到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種種困難和壓力,但你們只要有愛,你們的生活就會充滿希望,你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會充滿快樂!)
好,請新郎把右手放到心臟的位置,眼睛望著對方的女孩,我以愛神的名義向你發問,你是否願意接受對方漂亮的女孩為你一生的伉儷,在以後的生活當中,無論以後風雨陽光,逆境順境,貧窮富貴,疾病和健康,都要用一個男人特有的責任感去愛她,敬她,呵護她,讓她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最幸福的女人,你願意嗎?我願意!
請美麗的新娘輕輕地去觸摸你胸口的位置,你是否願意接受對方英俊的男孩為你一生的伉儷,無論以後風雨陽光,逆境順境,貧窮和富貴,疾病和健康,你要用你女人那特有的溫柔去愛護她,幫助他,理解他,支持他,讓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最幸運的男人,你願意嗎?我願意!
新人感言
「我願意」,三個字,非常堅定的回答,三個字,但他卻涵蓋了所有的摯愛和真情,這是無比神聖的婚禮誓言啊!所以此時此刻我提議,請新郎新娘面向愛人宣讀新婚保證書。
新郎: (老婆),今天我們結婚了,我現在向你保證:家庭重擔我來挑,家庭臟活我來包,各項收入全上交,在家就說老婆好,在外絕不沾花惹草,我們兩個一條心,世上黃土變成金,今年我們齊努力,明年就生龍鳳寶。
新娘:你感覺你的老公的保證好不好,好。妙不妙,妙!空口無憑,蓋章有效啊!好,讓我們的新娘為這張保證書蓋上一個紅紅的中國印好嗎?掌聲鼓勵新娘!
請新娘在新郎的臉上正上方,蓋章(狠狠地親一口)!
接下來有請新娘宣讀保證書。
新娘:老公,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無論以後風雨陽光,逆境順境,貧窮和富貴,健康和疾病,我都要和你牽手一生,如果今年你我不偷懶的話,明年你做爸爸的願望一定會實現。
新郎:你對新娘的感言滿意不滿意?
滿意!好,常言說:有來無往非禮也。接下來有請新郎給新娘的保證書加蓋省市縣鄉四級紅色印章,來灌注他們一生一世的愛,灌注一生的幸福,灌注一生一世的纏綿!大家掌聲響起來!第一印章在額頭,第二印章在左臉,第三印章在右臉,最後一印在中間,是一個圓圓的大紅雙套印,這一個印章最重要,也最有效,請新郎新娘配合好,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務!掌聲鼓勵!
3、推薦幾部電影、
像異型,死神來了,狂蟒之災,致命紫羅蘭,暮光之城,異能,逃出克隆島,僵屍新娘,非禮勿視,完美生物,這些都不錯,也不太血腥,應該符合你的要求,呵呵,記得選我哦!
4、鬧洞房有什麼講究?
不要弄破新娘的婚紗,不要太非禮新娘,不然老公會吃醋
5、一小伙因為內衣沒買合適而迎親失敗,如今的婚禮中依然存在哪些陋習?
這件事情雙方都有責任。如果,當時男方的態度可以好一些,向女方承認錯誤。而就不會激怒女方。而女方如果,能夠大度一些,原諒男方的錯誤。就不會讓這場婚禮,最後,演變成了一次與親人之間的聚會。從而,讓所有人的努力,都白費了。浪費了所有人的時間,也浪費了精力。都說現在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而他們的做法,一點也沒有,照顧到別人的感受。他們應該從自己自身找原因開始反思自己。
我們都知道,舉辦一場婚禮,非常的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工作非常忙,還要來參加婚禮的人。結婚,本來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是讓所有的親戚朋友,來見證自己的幸福時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鬧得來參加婚禮的人都不開心。這種行為,對來參加婚禮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雙方的做法都是非常不負責任。
而女方作為當事人,也站出來表示,女方說本來是想要商量買新的。但是男方的做法,讓她無法接受,因為男方直接不買。這才是婚禮被取消的關鍵所在。在很多的地方,新郎為新娘,從頭到腳買一套新衣服和新鞋,是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作為當地的人,我們應該尊重當地的習慣,風俗的習慣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結婚,本來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不應該,為了一點點的矛盾,鬧得彼此都不開心。雙方的做法,非常的令人不解。男方應該大度一些,而女方也應該有所退讓,而不是雙方都不退讓。這樣,只會讓事情,走向一個死胡同里。從而導致了,現在本來可以開開心心的結婚,卻成了這樣。男方的態度,如果好一些,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雖然這件事情的因果關系我們無從所知,但是對於這類事情而言,我覺得應該對他進行交談,應該請專業的醫生對他進行一些心理疏導。讓他明白自己的做法已經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對於社會已經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並且已經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雖然沒有觸犯到法律,但是這種行為應該是被人唾棄的,可能還會影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展。如果該名男子有一定的心理問題,應該幫助他去解決這些問題,杜絕這種現象的再次發生。
6、不良 民風民俗
1、祭奠家人時燒紙錢、紙房子、紙汽車等,不僅浪費,還污染環境,容易引起火災。
2、結婚時選吉日良辰;生子時查生辰八字。
3.重殮厚葬,辦喪事大操大辦,請和尚道士做法事;
4.清明節燒紙錢。
5.念經佈道.
6.燒冥幣.
7.獻祭品,
8.小節日放大型鞭炮
9.風水一事把人誤,青山處處埋忠骨,中原寶地無窮數,古來將相有幾人?
10.對老人生前不重養老,死後大操大辦。借死人發財爭面子。生時膝前常盡孝,古來多少孝順子,一卷草席送雙親。
7、池先生,你失寵了_by丁晨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 https://pan.網路.com/s/1CcVScRtPTT4Fl6A6b5eihg 提取碼: 9jzy
該小說講述了 深愛多年的男人被白蓮花閨蜜搶走,葉舒萌在他們婚宴當晚借酒行凶,非禮了新娘大哥。
8、關於新余的民風民俗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 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 「拜晚年」
9、誰知道有那些不良的民風民俗
過去那些不良的民風民俗現在大都不復存在了,還存在的最惡俗的當是鬧洞房。有些人趁機非禮新娘子,甚至釀成悲劇,引發刑事案件。據報道,有個是把新娘子的乳頭掐了下來;有個是把新娘子的陰唇撕了下來;有個是把一條小蛇放進新娘子的褲子里,小蛇順著新娘子的陰道爬進了體內,導致新娘子大出血而猝死。還有個是躲在衣櫃中,當新郎新娘正在纏綿時突然竄出,驚得新郎從此陽痿。
內蒙古一帶農村的睡炕和灶台只要一堵幾時公分高的「牆」相隔,故而經常發生幼兒跌入沸水中的悲劇。
別的我就想不起來了。至於其他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作為漢族人,不便非議。民俗屬於文化范疇,而文化是不能簡單比較的,也不能簡單地用先進或落後來定義。任何一種文化都是菁蕪並存的,無論是精華,還是糟粕,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土壤和理由。然而,文化又是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需要不斷去革故鼎新從而適應新的環境。中國文化的首席原典《易經》曉諭世人的就是「變化」的思想和方法。
不同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受眾。西方人不信風水和中國人不忌諱十三、星期五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因為彼此沒有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