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贈蘇坤生
1、明清以來有什麼膾炙人口的詩歌嗎?
代初期文風復古,但無大的建樹。天順以後,出現茶陵詩派。這是一個以李東陽為代表的詩派,開導了前七子的先路。弘治、正德間,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崛起,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後有楊慎、唐寅諸人。嘉靖、隆慶時期,有後七子者繼起,為李攀龍、王世貞等。其中王世貞博學高才,較有大篇名篇。攀龍卒後,世貞獨霸詩壇。到萬曆中葉,公安派、竟陵派又起。此派以袁宗道、宏道、中道稱為公安三袁,袁宏道為中堅。明末有以陳子龍為首的幾社作者及夏完淳,以其熾烈的愛國精神,為明代詩歌譜下最後的光輝篇章。清代詩歌大不同於明代,它是學古而非摹古。清詩適應此規律,在總結明代復古逆流經驗的基礎上,繼承前代遺產,進而超明越元,出現了抗衡唐宋的新局面。特別是以納蘭性德、錢謙益、朱彝尊、陳維崧、袁枚、倉央嘉措、蘇曼殊、龔自珍、王士禎、曹雪芹、鄭板橋等一大批詩詞俱佳的文人,留下了大量的詩詞佳作。
納蘭性德,清朝初年詞人,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木蘭詞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虞美人 清·納蘭性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
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虞美人 清·納蘭性德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
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畫堂春 清·納蘭性德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葯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菩薩蠻 清·納蘭性德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於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在台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
於謙·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 北風吹
北風吹,吹我庭前柏樹枝。
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稜稜還自持。
冰霜歷盡心不移,況復陽和景漸宜。
閑花野草尚葳蕤,風吹柏枝將何為?
北風吹,能幾時!
楊慎,明朝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其詩沉酣六朝,攬采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
楊慎·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
醉落魄·詠鷹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
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
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賀新郎·贈蘇昆生
吳苑春如綉。笑野老、花顛酒惱,百無不有。
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簫屠狗。
算此外、誰歟吾友?忽聽一聲河滿子,也非關類濕青衫透。
是鵑血,凝羅袖。
武昌萬疊戈船吼。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
隱隱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
正烏鵲、南飛時候。今日華清風景換,剩凄涼、鶴發開元叟。
我亦是,中年後。
2、描寫「世界大,知心朋友稀少」的詩句
《詠懷》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庾信
疇昔國土遇,
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
寧知炭欲吞。
一顧重尺璧,
千金輕一言。
悲傷劉孺子,
凄愴史皇孫。
無因同武騎,
歸守霸陵園。
《賀新郎·別友》
年代: 現代 作者: 毛澤東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昆侖崩絕壁,
又恰象台風掃寰宇。
重比翼,
和雲翥。
《滿江紅·十載重遊》
年代: 宋 作者: 丘崈
十載重遊,愧好在、吳中父老。官事里、空然痴絕,竟何曾了。賴有平生知己地,全勝末路依劉表。竟此身、還復雁門踦,寧論早。篷仙語,開朕兆。郇翰灑,增榮耀。倚先聲風動,瞭然家曉。翹館每煩塵想□,賓筵更著紅妝繞。算從前、得此慰初心,於人少。
《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如水澹交疏,尋思道更殊。
乖張顛覆易,知己便相於。
路坦如平掌,風傳語不書。
煙霄明月靜,負志話清虛。
《頌古二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正覺
千鄉萬里尋知己,一語臨禨不契梁。
面壁九年居少室,覓心千古累神光。
《點絳唇·萍水相逢》
年代: 當代 作者: 梁羽生
萍水相逢,便已是琴心先許。
一家寰宇,海內存知己。
縱隔珠峰,難隔天台路。
書此意,意憑風絮,吹向郎邊去。
《山中雜興 其六》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漂泊殊無定,歸來得暫安。
不嫌知己少,似覺傍人難。
梅屋春風細,松窗夜月寒。
交遊成契闊,重檢舊書看。
《偶書 其二》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聞雞何用舞,對酒且高歌。
湖海情如故,風霜老奈何。
相交知己少,入夢好山多。
玩世能成癖,紛紛事已訛。
《水調歌頭·北風下庭綠》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北風下庭綠,客鬢入霜華。回首北望鄉國,雙淚落清笳。天地悠悠逆旅,歲月匆匆過客,吾也豈瓠瓜。四海有知己,何地不為家。五溪魚,千里菜,九江茶。從他造物留住,辦作老生涯。不願酒中有聖,但願心頭無事,高枕卧煙霞。晚節憶吹帽,籬菊漸開花。
《三閭祠》
年代: 清 作者: 查慎行
平遠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
湘蘭沅芷年年綠,想見吟魂自往來。
《田園作①》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
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
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
沖天羨鴻鵠,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
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西陵峽》
年代: 唐 作者: 楊炯
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
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
楚都昔全盛,高丘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潛起。
四維不復設,關塞良難恃。
洞庭且忽焉,孟門終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為峽中水。
行旅相贈言,風濤無極已。
及余踐斯地,瑰奇信為美。
江山若有靈,千載伸知己。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燕子與百勞,一西復一東。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時同。
知己悵難遇,良朋非易逢。憐君心相親,與我家又通。
言笑日無度,書札凡幾封。湛湛萬頃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機巧,無事干心胸。滿堂皆酒徒,豈復羨王公。
早年抱將略,累歲依幕中。昨者從淮西,歸來奏邊功。
承恩長樂殿,醉出明光宮。逆旅悲寒蟬,客夢驚飛鴻。
發家見春草,卻去聞秋風。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務功業,當須激深衷。別後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春日即事》
年代: 唐 作者: 耿湋
芳菲那變易,年鬢自蹉跎。室與千峰對,門唯二仲過。
宦情知己少,生事託人多。草色微風長,鶯聲細雨和。
幾時猶滯拙,終日望恩波。縱欲論相報,無如漂母何。
《木蘭花慢 送季治書》
年代: 元 作者: 張伯淳
羨高標雅量,窗八面,更玲瓏。每風日佳時,湖山清處,袍錦從容。不把雲霄自隔,向尊前、看我嘯吟中。人世流光易老,古來知己難逢。青驄。來往太匆匆。呵護有紗籠。想當道豺狼,先聲到處,膽落英風。南樓暫容橫榻,算覽觀、有限興無窮。別後相思何處,心期付與飛鴻。
《贈蘇昆生(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曾》
年代: 清 作者: 陳維崧
吳苑春如綉。
笑野老、花顛酒惱,百無不有。
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簫屠狗。
算此外、誰歟吾友?忽聽一聲河滿子,也非關類濕青衫透。
是鵑血,凝羅袖。
武昌萬疊戈船吼。
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
隱隱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
正烏鵲、南飛時候。
今日華清風景換,剩凄涼、鶴發開元叟。
我亦是,中年後。
《山居詩》
年代: 宋 作者: 釋延壽
危嶺如登百尺樓,千般異景望中收。
浮生但向忙時過,萬事須從靜處休。
道直豈教容鬼怪,理平唯只使魔愁。
空門莫說無知己,滿目松蘿是我儔。
《雜曲歌辭·行路難》
年代: 唐 作者: 李頎
漢家名臣楊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父兄子弟綰銀黃,
躍馬鳴珂朝建章。火浣單衣綉方領,茱萸錦帶玉盤囊。
賓客填街復滿坐,片言出口生輝光。世人逐勢爭奔走,
瀝膽隳肝惟恐後。當時一顧生青雲,自謂生死長隨君。
一朝謝病還鄉里,窮巷蒼茫絕知己。秋風落葉閉重門,
昨日論交竟誰是。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下為鄰。
魯連所以蹈滄海,古往今來稱達人。
《贈別晉三處士》
年代: 唐 作者: 高適
有人家住清河源,渡河問我游梁園。手持道經注已畢,
心知內篇口不言。盧門十年見秋草,此心惆悵誰能道。
知己從來不易知,慕君為人與君好。別時九月桑葉疏,
出門千里無行車。愛君且欲君先達,今上求賢早上書。
3、求賀新郎.贈蘇昆生譯文,謝謝,急!
譯文
蘇州的春天如同錦綉一樣美。我醉後大笑,為花而癲狂,為酒而苦版惱,百無聊賴權。淪落至中年,我的知音還是太少,除卻伍子胥和狗屠。除此之外,還有誰是我的朋友呢?偶聽一曲《河滿子》,雖與我沒有關系,但青衫還是被淚水濕透了。歌聲如同杜鵑啼血,凝結了我的衣袖。
萬里武昌兵與戰船在咆哮。這天,一片征戰的戰船在樊口亂成一團。船上能夠隱隱聽見歌聲和鼓聲,月下高歌,六軍無不感動。這正是烏鵲南飛的時候。今天的華清宮已不是原來的風貌,這里只剩下白發如鶴的蘇昆生了。而我的中年也快結束了。
4、關於古詩人陳維崧他是誰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清文學家。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家世清貴,祖父陳於廷官左都御史,東林黨人;父陳貞慧,為南京"四公子"之一,復社中堅,明亡埋身土室,離群索居。他少逢國變,又遭地方侵奪,外出依如皋冒襄,應鄉試不中,中年落拓走南北。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不四年而卒。
陳維崧性豪邁,自負才情,詩、駢文皆工,尤擅填詞,生平所作達一千八百餘闋。詞宗蘇、辛,感時懷古,記游贈答,多牢落不平之氣,詞情激烈,骨力遒勁,大大開拓了詞之境界。有《湖海樓全集》。
5、清朝三大詞人中有項蓮生嗎?
清詞三大家指: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或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由於後代學者多認為康熙詞壇為清代詞壇最盛期,因此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詞還與項廷紀、蔣春霖二人的詞被譚獻並稱為「清代三大詞人之詞」。(譚獻《復堂詞話》)
納蘭性德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明珠長子,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二次過目即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參加會試,中式,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因此未能成為進士。爾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納蘭成德在編校《經解》過程中,得到了徐乾學、朱彝尊、嚴繩孫、顧湄、陸元輔的悉心指導和大量幫助。他寫的《經解序》有許多是在師友們講授指點下完成的。納蘭成德也不否認這一點,他在《經解總序》已經說明這部書是「與同志雕版行世」而成的。也就在這個時候,成德將其藏書室「花間草堂」改葺為「通志堂」,又冠為《經解》之名。所謂「通志」者, 「志趣相通」也。即有徐乾學在《經解序》中所說的「同志群相助成」和納蘭成德在《經解序》中所說的「與同志雕版行世」之義。他又把搜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織》, 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帝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納蘭性德十七歲時娶妻盧氏。少年夫妻無限恩愛,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盧氏於婚後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後又續娶關氏,並有側室顏氏。 詞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出身豪門,鍾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前程無量。但是官場的爾虞我詐與詞人的真性情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伴君如伴虎」的憂慮感更是使詞人產生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他於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病時,康熙曾派員探望並送御葯,聞亡故之訊,為之挽惜。納蘭性德的業師徐乾學為其撰寫墓誌銘、神道碑。納蘭性德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塋,帶著無限的愛與永遠十九歲的嬌妻盧氏於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遠。他的《飲水詞》在他去世之後受到了持續至今的歡迎,代表了清代婉約詞的最高水平,並可與宋代婉約名家相媲美。
填詞成就及後代評價
作為詞壇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康熙時代乃至清代詞壇的傑出代表之一。譚獻評價納蘭性德的《蝶戀花》四首深得馮延巳、歐陽修、陳子龍小令之妙:「勢縱語咽,凄澹無聊,延巳(馮延巳)、六一(歐陽修)而後,僅見湘真(陳子龍)。」施蟄存曾在《花間詞新編》中輯錄宋代和清代「花間」風格婉約詞,清詞人中以納蘭性德入選最多,詞後附按語曰:「容若情真性厚,小詞聲色窈麗,哀樂無端,非晏歐所能限,況方回乎?篇什既富,珠玉火昆耀,亦不當屈居李重光下。謂為唐五代來一大家,可以無忝。雲間詞派,方當消歇之時,忽有滿清華胄,遠紹弓裘,陳卧子地下有知,亦當蹙額。」亦將納蘭性德(容若)與李煜(李重光)、賀鑄(方回)、陳子龍(陳卧子)等婉約名家相提並論。 王國維對納蘭詞真切自然的特點極為贊賞,贊曰:「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但是這句話常被後人有意無意地斷章取義為「納蘭詞成就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實際上王國維所稱譽的是納蘭詞的清新自然風格是詞人中少見的,而非認為其詞成就為「北宋以來第一」,事實上王國維認為自己的詞是歐陽修以來最好的(實際上當然完全不是);另外納蘭性德出生於北京,並無「初入中原」這一事實,納蘭性德出生後就接受純正的漢文化教育,這為他之後輕松中進士以及填詞打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所謂「未染漢人風氣」也只是王國維的片面之詞。王國維的評價影響很大,必須加以辨別,避免斷章取義,更勿挾此偏見以自重,以免貽笑方家。
作品精選
蝶戀花 肆首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 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 沾衣況是新寒雨。 --------------------------------------------------------------------------------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 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 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 【《篋中詞》一】譚獻曰:「勢縱語咽,凄澹無聊,延巳、六一而後,僅見湘真。」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薩蠻 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相見歡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編輯本段朱彝尊
個人簡介
清朝文學家朱彝尊(1629-1709),詩人、詞人、學者。字錫鬯,號竹垞,晚稱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明崇禎二年(1629)八月二十一日(10月7日)生。「少而聰慧絕人」,「書過眼復誦,不遺一字」。少年時肆力於古文,博覽群書。雖家境貧寒,常常斷炊,但他依然安坐書房讀書。每每他客游南北時,一見到廢墟冢墓之文、祠堂佛剎之記,無不搜剔考證。由於他治學嚴謹,根底扎實,終成一代大學者。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歲時,以布衣身份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入選,任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參與修撰《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試。後因疾未及畢其事而罷歸。朱彝尊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蘷,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山東桓台縣人王士禎同為詩壇領袖,合稱為「南朱北王」。著述甚豐,著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明詩綜》、《詞綜》等。(參考《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 其醫著有《食憲鴻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類,現有刊本行世。 先世江蘇吳江人,明景泰四年遷於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遂為秀水人。清順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興梅會里(今浙江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其故宅今為王店曝書亭公園。 彝尊選輯唐、五代、宋以來下逮元張翥諸家詞為《詞綜》,以開浙西詞派,而其淵源所自,蓋出於曹溶(嘉興人)。嘗稱:「余壯日從先生(謂曹溶)南遊嶺表,西北至雲中,酒闌登池,往往以小令、慢詞,更迭唱和。有井水處,輒為銀箏、檀板所歌。念倚聲雖小道,當其為之,必崇爾雅,斥淫哇,極其能事,則亦以宣昭六義,鼓吹母音。往者明三百禩,詞學失傳,先生搜輯遺集,余曾表而出之。數十年來,浙西填詞者,家白石而戶玉田,舂容大雅,風氣之變,實由於此。」(《靜志居詩話》)於此,亦足略窺其宗旨,及其影響所及。其《曝書亭詞》,自定為《江湖載酒集》、《靜志居琴趣》、《茶煙閣體物集》、《蕃錦集》等四種,有李富孫注本。朱孝臧題雲:「江湖老,載酒一年年。體素微妨耽綺語,貪多寧獨是詩篇?宗派浙河先。」(《強村語業》卷三)浙派詞以醇雅為宗,其流弊每致意旨枯寂,視湖海樓一派之叫囂獷悍,厥失維均,而創始者不任其咎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十三日(11月14日)卒,年八十一。
雅賺與美貶
朱彝尊好書成癖,酷愛藏書。康熙二十年(1681),他任江南鄉試副考官時,曾遍訪街巷坊肆、藏書名家。他聽說江蘇常熟縣人、著名藏書家錢曾(錢謙益的族孫)剛剛寫完《讀書敏求記》,其中著錄有不少錢家深藏的孤本秘籍,許多學者、藏書家都想一睹為快,朱彝尊不禁為之心動。但錢曾在家則把書鎖在書篋中,出則隨身攜帶,秘不示人。朱彝尊在耐心地等待著機會。有一天晚上,江南布政使龔某遍召當地諸名士,在南京秦淮河上遊玩,錢曾也應邀出席了。席間,朱彝尊偷偷地以黃金翠裘賄賂錢曾的書童,讓他取出《讀書敏求記》,然後叫待命於秘室的十多個抄書生連夜抄寫該書,再把原書偷偷放回錢曾的書篋。當時所抄錄的,還有一本《絕妙好詞》。等到《絕妙好詞》刻印完後,朱彝尊才把這事告訴錢曾,錢曾氣得個半死。考慮到《讀書敏求記》幸好還沒有刻錄,錢曾要朱彝尊保證不將此書外傳,朱彝尊答應了。當時人們覺得朱彝尊愛書之情深切,於是把這事謔稱為「雅賺」。以後幾經曲折,世間始有該書傳本。 康熙二十二年,朱彝尊在京師入直南書房,借編輯《瀛洲錄古道》之機,他帶著一個善於楷書的小史王綸為他抄書,遇到四方進經史館之書,隨時抄錄。史館掌院牛鈕上疏奏劾他泄漏史館秘密,朱彝尊被降了一級,但他並不因此後悔。時人把這事叫做「美貶」。 朱彝尊六十四歲時辭職歸家,專事著述。家無恆產,只有藏書三十櫝共八萬卷,自感已經老了,不能遍讀了,而作書櫝銘:「奪儂七品官,寫我萬卷書。或默或語,孰智孰愚?」且在每本書的首頁上印上一枚印章,一面刻他頭戴斗笠的小像(朱文),一面鐫十二字,曰「購此書,頗不易,願子孫,勿輕棄。」(白文)
無核枇杷與蒸豬腳
朱彝尊與某道士交往較多,道觀中有二株枇杷樹,等到枇杷成熟時,道士都要送一點給朱彝尊吃。可這些枇杷都無核,朱問道士這是什麼緣故。道士謊稱這是仙種,朱彝尊不相信。這名道士素來善吃,尤其喜愛蒸豬腳。有一天,朱彝尊把道士邀請到家裡,叫僕人去買一隻豬腳回來,故意叫道士看到此事。可沒過多久,蒸豬腳就端出來了,融熟甘美,道士飽餐了一頓。道士邊吃邊問朱彝尊蒸豬腳速化之法。朱彝尊說:「這裡面的確有小術,但我想換你的枇杷仙種。」道士立即說:「這沒有別的,就是在枇杷樹剛開花時摘去花心的一根須。」朱彝尊這才說:「其實我的蒸豬腳,是昨夜烹制好的。」兩人相與拍掌大笑。
與妻妹產生過感情
朱彝尊的《曝書亭集》中有《風懷》詩二首韻,是他在走上仕途之前為其妻妹所作的,他曾經與妻妹產生過感情。他的妻妹,姓馮,名壽常,字靜志,這在《風懷》詩體現為「巧笑原名壽,妍娥合號嫦」,分嵌其名,極為明顯。妻妹世居嘉興縣碧漪坊,與朱家相近,正如他的《風懷》詩中所說的「居連朱雀巷,里是碧雞坊」。朱彝尊小時候曾在馮某家裡讀私塾,十七歲時做了馮某家的上門女婿,他與比自己小七歲的妻妹感情更加深厚。而馮某家人時時提防,他們終究沒有干出什麼事來。直到妻妹嫁人後,兩人始通殷勤。雖然海陵夫人知道了這事,但也他們倆也沒有收斂。這見之於他的《風懷》詩:「乍執纖纖手,深回寸寸腸。背人來冉冉,廣坐走佯佯。嚙臂盟言履,搖情漏刻長。梅陰雖結子,瓜字尚含瓤。」及《記事》詞:「枕上聞商略,記全家看燈元夜,小樓簾幕,暗裡橫梯聽點屐,知是潛回香閣,險把個玉清追著。徑仄春衣風漸逼,惹釵橫翠鳳都驚落。三里霧,旋迷卻,星橋路返填河鵲。算天孫經年已嫁,夜情難度,走近合歡床上坐。誰料香含紅萼,又兩暑三霜分索。綠葉清陰看總好,也不須頻悔當時錯。且莫負,曉雲約。」 朱彝尊平日常常矯傳夫人之命而把妻妹請去。有一天他們又約會了,想等夫人睡著後才作深談。朱彝尊夫人雖然聽到了一點,但還是先睡下了。第二天早上剛起床,她就叫家裡的老女僕送走了妻妹。朱彝尊有詞雲:「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若再沉吟甚時可?況熏爐漸冷,牕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閑坐?銀灣橋已就,冉冉行雲,明月懷中半宵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寧,第一怕襪羅塵涴,料消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個。」數年後,妻妹終因朱彝尊而死,《風懷》中所謂「定苦遭謠諑,憑誰解迭逿。榽先為檀斫,李果代桃僵」,即指此事。
主要作品
朱彝尊《靜志居琴趣詞》一卷,都是為《風懷》詩作的注腳。再細心推求《風懷》全詩,不難看出他倆的關系來。清朝時,江蘇太倉縣某姓家藏有金簪一枝,上刻「壽常」二字,朱彝尊的《洞仙歌》詞中說:「金簪三寸短,留結殷勤,鑄就偏名有誰認」,也可旁證上面所說的應該是事實,而不胡亂猜疑。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高陽台 吳江葉元禮,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方絕,適元禮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為作傳,余記以詞。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 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游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 重來已是朝雲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編輯本段陳維崧
個人簡介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陳維崧出生於講究氣節的文學世家,祖父陳於廷是明末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對「閹黨」,曾受迫害,明亡後出家為僧。陳維崧少時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吳偉業曾譽之為「江左三鳳凰」之一(吳偉業言:「江左三鳳凰,陽羨有陳生,雲間有彭郎,松陵吳兆騫,才若雲錦翔。」)。明亡(1644)時,陳維崧才20歲。入清後雖補為諸生,但長期無法中舉人,因此無法得到官職,身世飄零,游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長蘅、彭孫遹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彝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並合刊過《朱陳村詞》。清初詞壇,陳、朱並列,陳為「陽羨派」詞領袖。
個人作品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補遺200多首,總集1800首以上。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說:「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艷趍,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釀而後出。」雖嫌誇張,但陳維崧以豪放為主,兼有清真嫻雅之作,是為事實。更難得的是陳維崧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湖海樓詞》最為可貴的,是能注意反映社會現實,如〔賀新郎〕《纖夫詞》,寫清兵征發10萬民夫替戰船拉纖,「列郡風馳雨驟「,使得「閭左騷然雞狗「,還寫到一民夫與「草間病婦「的「臨歧訣絕「,情狀凄慘。〔南鄉子〕《江南雜詠》揭露官府對勞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惡:「戶派門攤」,使賣屋納稅的農民「獨宿牛車滴秋雨」,而官吏的凶惡卻「如鬼」。此外多寫自己的懷才不遇及國家興亡之感,如〔點絳唇〕《夜宿臨洺驛》、〔醉落魄〕《詠鷹》、〔夜遊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等,傷時感物,豪放蒼涼。〔沁園春〕《題徐渭文〈鍾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詞,則把歷史故實、眼前新事、畫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攝納詞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為:「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這說明陳維崧能將不同風格冶於一爐,而能抒寫自如。此外,〔念奴嬌〕《讀屈翁山詩有作》,雄奇壯闊,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來,口語入詞;也顯示出他能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的特點。〔望江南〕、〔南鄉子〕等組詞,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蝶戀花〕《六月詞》寫農民入城的情態;〔賀新郎〕《贈蘇昆生》寫藝人的遭遇,這些詞又顯示出陳維崧詞題材廣闊的特點。陳維崧詞的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無余,便缺余蘊。稍嫌輕率。
詩文評價
陳維崧亦能詩,其詩早年學習陳子龍,入清之後陳子龍殉國,轉而學習吳偉業,也有一定成就,但成就不如其詞與駢體文。他的駢體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代表作品有《銅雀瓦賦》等。毛先舒為其賦作序,評為:「具龍跳虎卧之奇」,「得歌行頓挫之致」;毛際可作序,評為「言情則歌泣忽生,敘事則本末皆見。至於路盡思窮,忽開一境,如鑿山,如墜壑……」。《與芝麓先生書》、《余鴻客金陵詠古詩序》、《蒼梧詞序》等,都寫得跌宕悱惻,有很強的感染力。 著作有《湖海樓詩文詞全集》54卷,其中詞佔30卷。
陳維崧詞選
虞美人 無聊 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 倚樓極目添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醉落魄 詠鷹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 【《白雨齋詞話》卷三】陳廷焯曰:「聲色俱厲,較杜陵『安得爾輩開其群,驅出六合梟鸞分』之句,更為激烈。」
6、陳其年 個人簡介
編輯詞條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 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陳維崧出生於講究氣節的文學世家,祖父陳於廷是明末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對"閹黨",曾受迫害。陳維崧少時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吳偉業曾譽之為"江左鳳凰"。明亡(1644)時,陳維崧才20歲。入清後雖補為諸生,但長期未曾得到官職,身世飄零,游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長蘅、彭孫遹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彝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並合刊過《朱陳村詞》。清初詞壇,陳、朱並列,陳為"陽羨派"詞領袖。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說:"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艷□,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釀而後出。"雖嫌誇張,但陳維崧以豪放為主,兼有清真嫻雅之作,是為事實。更難得的是陳維崧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湖海樓詞》最為可貴的,是能注意反映社會現實,如〔賀新郎〕《纖夫詞》,寫清兵征發10萬民夫替戰船拉纖,"列郡風馳雨驟",使得"閭左騷然雞狗",還寫到一民夫與"草間病婦"的"臨歧訣絕",情狀凄慘。〔南鄉子〕《江南雜詠》揭露官府對勞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惡:"戶派門攤",使賣屋納稅的農民"獨宿牛車滴秋雨",而官吏的凶惡卻"如鬼"。此外多寫自己的懷才不遇及國家興亡之感,如〔點絳唇〕《夜宿臨□驛》、〔醉落魄〕《詠鷹》、〔夜遊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等,傷時感物,豪放蒼涼。〔沁園春〕《題徐渭文〈鍾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詞,則把歷史故實、眼前新事、畫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攝納詞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為:"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這說明陳維崧能將不同風格冶於一爐,而能抒寫自如。此外,〔念奴嬌〕《讀屈翁山詩有作》,雄奇壯闊,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來,口語入詞;也顯示出他能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的特點。〔望江南〕、〔南鄉子〕等組詞,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蝶戀花〕《六月詞》寫農民入城的情態;〔賀新郎〕《贈蘇□生》寫藝人的遭遇,這些詞又顯示出陳維崧詞題材廣闊的特點。陳維崧詞的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無余,便缺余蘊。稍嫌輕率。
陳維崧亦能詩,但成就不如其詞與駢體文。他的駢體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毛先舒為其作序,評為:"具龍跳虎卧之奇","得歌行頓挫之致";毛際可作序,評為"言情則歌泣忽生,敘事則本末皆見。至於路盡思窮,忽開一境,如鑿山,如墜壑……"。《與芝麓先生書》、《余鴻客金陵詠古詩序》、《蒼梧詞序》等,都寫得跌宕悱惻,有很強的感染力。
著作有《湖海樓詩文詞全集》54卷,其中詞佔30卷。
陳維崧作品:
1. 歲暮雜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 虞美人·無聊(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 題秦郵露筋祠(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 蜀山謁東坡書院(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 同前題(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 蘧庵先生五日有魚酒之餉醉後填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 五人之墓(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 夜行滎陽道中(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 送姜西溟入都(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 春日游平山堂即事(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 癸丑除夕(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4. 夜宿翁村時方刈稻苦雨不絕詞紀田家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5. 詠美人鞦韆(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6. 纖夫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7. 感舊(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8. 冬夜不寐(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9. 秋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0.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1. 送蘧庵先生之廣陵,並示宗定九,孫無言,汪(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2. 卜運算元·租風瓜步(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3. 夜宿翁村時方刈稻苦雨不絕詞紀田家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4. 自封丘北岸渡江至汴梁(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5. 江行(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6. 春日游平山堂即事(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7. 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8. 好事近(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29. 題曹實庵珂雪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0. 投金瀨懷古(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1. 春夜聽客彈琵琶,作《隋唐評話》。(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2. 歲暮雜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3. 秋雨過紅板橋(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4. 題徐渭文《鍾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5. 雨(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6. 詠滇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7. 懷阮亭(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8. 詠菜花(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39.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0. 紀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1. 七夕感懷用尤悔庵原韻(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2. 荊南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3. 夏日吳中寄內(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4. 秣陵懷古(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5. 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6. 甲辰廣陵中秋小飲孫豹人溉堂歌示阮亭(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7. 蘧庵先生五日有魚酒之餉醉後填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8.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49. 詠菜花(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0. 席見獅兒(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1. 悵悵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2. 蜀山謁東坡書院(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3. 江南憶同雲臣和蘧庵先生韻(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4. 送蘧庵先生之廣陵,並示宗定九,孫無言,汪(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5. 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賦此(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6. 泥蓮庵夜宿,同子萬弟與寺僧閑話(庵外有白(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7. 夏五月大雨,南畝半成澤國,而梁溪人尚有畫(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8. 游京口竹林寺(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59. 紀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0. 歲暮雜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1. 贈何生鐵(鐵,小字阿黑,鎮江人,流寓泰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2. 伯成先生席上賦贈韓修齡(韓,關中人,聖秋(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3. 將歸留別練塘諸子(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4. 詠滇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5. 梁溪顧梁汾舍人過訪賦此以贈兼題其小像(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6. 清明感舊(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7. 詠馬貴陽畫冊(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8. 陳郎以扇索書為賦一闋(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69. 蜀山謁東坡書院(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0. 乞巧同蘧庵先生賦(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1. 牆外丁香花盛開感賦(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2. 江村夏詠(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3. 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4. 秋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5. 夏日吳中寄內(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6. 送三韓李若士省親之楚(若士尊公時提督湖廣(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7.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8. 阻風江口(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79. 癸丑除夕(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0. 懷阮亭(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1. 贈何生鐵(鐵,小字阿黑,鎮江人,流寓泰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2. 贈成容若(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3.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4. 秋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5. 同友人過野寺(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6. 荊南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7. 江南雜詠(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8. 悵悵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89. 二月十一日夜風月甚佳過水繪園聽諸郎弦管燈(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0. 卜運算元·租風瓜步(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1. 秋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2. 讀屈翁山詩,有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3. 秋夜聽梁溪陳四丈彈琵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4. 歲暮雜憶(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5. 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6. 讀孚若長歌,即席賦贈仍用孚若原韻(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7.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8. 本意(癸丑三月十九日,用明楊孟載韻)(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99. 投金瀨懷古(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0.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1. 春夜聽客彈琵琶,作《隋唐評話》。(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2. 家善百自崇川來,小飲冒巢民先生堂中。聞百(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3. 點絳唇·夜宿臨洺驛(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4. 新安陳仲獻(名策)客蜀總戎幕府,嘗贖一俘(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5. 乞巧同蘧庵先生賦(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6. 清平樂·夜飲友人別館,聽年少彈三弦(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7. 過虎牢(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8. 汴京懷古(博浪城)(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09. 二月十一日夜風月甚佳過水繪園聽諸郎弦管燈(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0. 讀孚若長歌,即席賦贈仍用孚若原韻(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1. 雨(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2. 席見獅兒(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3. 和少游原韻(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4. 秋日經信陵君廟(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5. 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6. 卜運算元·租風瓜步(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7. 夏日吳中寄內(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8. 秋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19. 作家書竟題范龍仙書齋壁上蘆雁圖(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0. 汴京訪李師師故宅(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1. 夏五月大雨,南畝半成澤國,而梁溪人尚有畫(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2.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3. 感舊(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4. 席見獅兒(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5. 自封丘北岸渡江至汴梁(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6. 秋懷(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7. 許月度新自金陵歸,以《青溪集》示我,感賦(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8. 卜運算元·租風瓜步(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29.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0. 夜宿臨洺驛(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1. 何明瑞先生筵上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2. 鉅鹿道中作(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3. 乞巧同蘧庵先生賦(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4. 點絳唇·夜宿臨洺驛(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5. 懷阮亭(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136. 贈蘇昆生(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曾(作者:陳維崧 朝代:清)
即使是出身在這樣一個氣節之重享譽天下、書香仕宦之家的陳維崧,也頗好男風。陳維崧與名優徐紫雲的一段生死纏綿情事,曾使無數清代士人為之傾倒,似乎成了他們心目中理想情愛的標准。據野史筆記載,陳維崧對徐紫雲一見神移,當時正值梅花盛開,他就天天「攜紫雲徘徊於暗香疏影間」,從此開始了兩人長期的形影相隨的同性戀生活。陳維崧為徐紫雲寫作了大量的詩詞。其中《惆悵詞二十首•別雲郎》中滿是如「旅愁若少雲郎伴,海角寒更倍許長」、「獨坐待君歸未歸,不歸獨坐到天明」、「檢點行裝,淚滴珍珠,疊滿箱」之類的濃濃痴語。陳維崧還請名畫師為徐紫雲作肖像,其中僅《紫雲出浴圖卷》就有名士七十四人題詩一百五十三首、詞一首,卷中充斥著諸如「莫怪君王勤割袖,漫同羅倚浣春紗」、「江南紅豆相思苦,歲歲花前一憶君」等纏綿詩句。雖然這些題詩的士人未必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同性戀者,卻普遍對同性戀持欣賞態度。陳維崧家有妻妾子女,徐紫雲成年也要娶親,他在紫雲洞房花燭夜時寫了一首《賀新郎》相贈:「六年孤館相偎傍。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悵。」 陳維崧對徐紫雲的相思依戀躍然紙上。徐紫雲婚後,二人仍親密來往,後陳維崧攜徐紫雲歸宜興老家居住。徐紫雲病逝後,陳維崧又寫了大量動情懷念的感傷詩句,詞句凄婉,令人傷感。
7、陳維崧比較著名的詞有那些
〔點絳唇〕《夜宿臨□驛》、〔醉落魄〕《詠鷹》、〔夜遊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賀新郎〕《纖夫詞》、〔南鄉子〕《江南雜詠》、〔念奴嬌〕《讀屈翁山詩有作》、〔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蝶戀花〕《六月詞》、〔賀新郎〕《贈蘇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