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子回門
1、新娘子三天回門前能見媽媽嗎?
新娘子三天前回門可以見媽媽,沒有什麼講究的,新娘子回門是高興的事。
2、新娘三天回門都拿什麼
1、送煙酒
可能妻子父母不抽煙不喝酒,但也要表示一下你的心意,因為地方規矩就是這樣,不要覺得不抽煙就不買,那就是犯大忌諱,會被妻子父母看成不禮貌的表現。
2、節日禮品
如果回門的時候剛剛好碰上節日,你就得帶禮節性禮物,比如:中秋節送中秋月餅、端午節送粽子等。
3、水果牛奶
可以帶些水果牛奶,體現出你很懂事,雖然這個禮物比較平常,但也體現了你的一份心意。
4、保健品
如果妻子父母有缺鈣、吸收不好或者其他身體毛病,可以送保健品。注意:送這個東西要看地方習俗,有些地方認為保健品不吉利。
5、茶葉
妻子家沒人喝酒,那就帶上一些好茶,比如:西湖、龍井、鐵觀音都可以,中國很注重茶文化。
新婚夫婦回門帶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 忌單數。
拓展資料:
傳統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煙酒糖、保健品等。
回門宴
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女親家廣設華宴,款待新婿,這就是回門宴。
參考資料:
網路—回門
3、新娘子回門有什麼講究呢?
回門是指新婚夫婦新婚的第三天後回岳父母家,對於新娘來說,則是初為人婦後回到自己的娘家。 回門也是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娘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這時的新郎見到岳父岳母,就應改口為爸爸、媽媽,為整個婚禮正式收尾,即讓新娘父母看到二人婚姻美滿之意。女方娘家還要設宴款待新女婿,有的女方親戚還要鬧女婿,當然,此時的新女婿還是要獻給岳父母"回門禮"、"回門錢",並根據各地不同,帶上不同的禮品,有的帶一隻公雞,取"吉祥如意"之意.有的帶上些肉、雞蛋、面等物,到了女方家,還要住幾天方可返回。而更常見的還是奉橘子、蘋果、香蕉、酒等,樣式多不固定,但切忌回門禮為單,必須是雙數,意為夫妻成雙,合好百年,單數則不吉利.等過第一個春節,新郎還要偕妻子帶禮品正月初二去給岳父岳母"拜新年",長輩一般都設宴款待,並在返家時給新人賞錢。
4、新娘子「三天回門」,這習俗有什麼緣由?
其實這種習俗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的,主要是因為這三點緣由。
第一點就是為了感恩父母。俗話說得好,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雖然女兒已經嫁為人妻,但是女兒也不是就此和家裡的父母不聯系了,還是要回家看看父母,這樣父母看到自己過得好不好,才會放心,同時也是為了感謝爸爸媽媽把自己辛苦養育大,畢竟這其中的心酸是只有家長知道的。而且現在回門基本都是第二天回家,畢竟剛嫁過去,第一天是要去孝敬公婆的,同樣也需要在新環境裡面適應一下,如果當天就回家,這樣給夫家多的感覺很不好,好像別人委屈了自己似的,所以現在基本都是第二三天回娘家了。
第二點就是為了讓父母看自己幸不幸福。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有的男人在結婚前百般珍惜女人,但是婚後可能就換了一副樣子,回門的時候一般都是丈夫陪著妻子回去,而且還會買一些禮品給自己的丈母娘,這樣媳婦的娘家人才會放心,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過得好了,就不會一直操心自己了,所以這也是回門的一個緣由。而且剛結婚以後夫妻兩個人的親密關系比之前更好,言行舉止間肯定也是透露出“蜜里調油”的感覺,娘家人一般也會觀察女婿的言談舉止,看看他是怎麼對自己女兒的,畢竟大人是過來人,比女孩子想得會多一些。
第三種我感覺就是回家有安全感。畢竟自己剛去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等於融入了一個新家庭,肯定渾身不自在,所以結婚後拜了公公婆婆,休息一天就直接回家看看,自己心裡也能踏實一點,如果有什麼不舒服的也能和自己家裡人說說。
5、新娘子在新婚燕爾要「三天回門」,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新婚燕爾,新娘子為何要「三天回門」?古代家長的做法太智慧了!壓箱底的現代含義大家都懂,舊時的「壓箱底」,有多少人見過?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組建自己的幸福小家庭,是人生之常。男婚女嫁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所以,從古至今的婚禮都注重儀式感。其間,還流傳下許多約定俗成的婚姻習俗,比如,合巹酒、鬧洞房、三天回門,還有陪嫁的壓箱底,這些看似毫不相乾的「碎事」,其實蘊藏著古人的大智慧的——他們給予新婚的,是一組生動形象的「新婚課」。
古婚俗,拜完天地後,一對新人得喝合巹酒。什麼是合巹酒呢?合巹酒,即古人的「交杯酒」。
古人的交杯酒為何叫合巹酒呢?這得要先弄清楚「巹」字是啥。巹,讀作jǐn,古代結婚時用作酒器的一種瓢。這種瓢的原材料為瓠瓜,俗稱苦葫蘆,味苦不可食,多用來做瓢。在古代,結婚時人們用它作盛酒器;合巹,始於周朝,為舊時夫妻結婚的一種儀式。古人結婚儀式上,會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而又以線連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飲酒,同飲一巹,象徵婚姻將兩人連為一體。喝了合巹酒就是一家人了,所以,古人成婚又稱合巹。
新人喝合巹酒的習俗,在有些地方又演變為喝「團圓酒」,時間一般在正式婚宴結束後,後廚再專門為新人准備一桌酒席,由族中能說會道的已婚女子來主持,每給新娘子夾道菜,還不忘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比如,在我們老家,就有這樣的喊頭:「吃個菜蔸,來個小禿(小禿,意指男孩兒。來個小禿,就是生個兒子)」「吃個菜桿,來個小嵬(小嵬,指的也是男孩兒)」這樣的「團圓酒」,是有著極強的暗示性的,那就是,既為人婦,接下來就是要承擔起為夫家延續香火的重任。
6、歇後語新娘子回門什麼意思?
新人見舊人
7、結婚回門有什麼講究 新娘回門有什麼注意事項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於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回門。否則以為將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雲:「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江蘇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娘家過,則娘家家道將因之而衰落。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系的。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門時日的禁忌,是要讓新婦遵守往來之序,不該回門時一定不能回門,否則會有凶事發生;該回門時,一定要回門,否則,也會有凶事發生。一般結婚三日時,新郎新娘要回門看望二老,但是當晚必須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縣一帶,新婦三天回門時要順著迎親的那條道走,所謂「三天不走兩條路」。彝族新婦回門時忌在路上與新郎交談,兩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樣。這與其不落夫家習俗有關。漢族回門時小兩口總是親親熱熱,有說有笑的。民間有「回娘家」的小調流行。新婚夫婦回門帶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忌單數。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婦,受迷信思想影響,直到一百二十天(四個月)後才能歸寧,還有的要三年以後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謂「破娘家」的,這樣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轎,出嫁時由男家接女出門,女穿破衣,扮作討飯模樣,在廟宇中換裝上轎,謂之「借嫁」,女家父母親屬必須避匿,一切由夫家照應。婚後一百二十天,才可歸寧。否則,娘家定會破敗或遭受不幸。還有所謂命犯「離窠」(夫妻離散)及「回頭祿」(遭天火)的,都要在四個月後,甚至三年後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滿一個月之後,姻親間便可自由往來。回門時,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數頗有講究。河南一些地區有幾日去的住幾天的習俗。俗語雲:「八對八,兩頭發」,「九對九,兩頭有」。就是說初八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這樣,最多的時日是住個對月。如果是按這樣住的,對男、女兩家都是吉利的,否則便不好。不過,也有忌住八天之說,所謂:「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娘家。」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於嫁出去的閨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慮。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義的制約,也有經濟的壓力和生產的需求,是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習俗的約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准許姑爺住在西炕,別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褻瀆神明的觀念導致的。民間常以為,男女間的事,女方總是吃虧的。出於這種考慮,女家心理方面總有一點受壓抑的感覺。再說,娘家、婆家不歸一個血統,怎麼能在娘家室內為婆家提供傳宗接代的場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懷了孕的,豈不將娘家的「人勢」、「財勢」帶到婆家去了嗎?娘家一定會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絕對禁忌小兩口兒在娘家同房的,這是這一風俗下的思想觀念。但是,同是在漢族,也有許多地方是不忌諱新婚夫婦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俗還會並存於同一縣境之內,例如在河南林縣這兩種風俗就同時存在。
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鄂倫春族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禁忌刷鍋。否則,娘家的財運會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縣也有類似的禁忌。當地民間忌諱出門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說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還忌諱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說是:「恐怕日後割斷娘家的關系,咬斷路。」總之是生盡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動用或者拿走娘家的東西,如果出嫁後再拿娘家的東西,並且因此而發生了口角、爭執,那勢必會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的,但是,嚴加防範畢竟不是好辦法,怎麼才能讓她自覺地不拿呢?於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語來嚇唬她,以警戒之。
新婦歸寧,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順心事一一說給娘家人聽,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輕重地都倒給婆家人聽。這樣「學舌」的結果常常會引起事端,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新婦也會落一個「饒舌婆」的名聲。因而俗間有「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的諺語。這在新婦處理男女兩家關系方面也確實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驗。
8、新娘子「三天回門」,這習俗有何講究?
結婚是一件非常喜慶又幸福的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是人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事之一,迎娶自己心愛的姑娘,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當然,儀式感對於女孩子,沒有不喜歡的,儀式感越重,證明該女子越重要。從古至今,我國傳統的結婚儀式,有很多規矩,要遵守很多禮儀,新娘子「三天回門」習俗,流傳到了現在,這習俗究竟有何寓意?仔細想想,古人的心思還是非常周到的,那這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延續香火,男子在年齡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娶妻生子,找到合適自己,並且心儀的女子,見過父母後,經過雙方父母的滿意,最終才能順理成章,名正言順地步入婚姻的殿堂,成家立業這是一個男人最重要的事了吧。然而,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對於成親是十分重視的,那時候,男女到了15歲左右,父母就會請媒婆,說一樁好的婚事,找一個滿意的人家。而這並沒有經過他們本人的同意,甚至在結婚前,連一次面都從未見過,直到結婚當天,進入洞房,掀開蓋頭時,才知曉對方模樣,雖然這種對於雙方來說,並不公平,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無法抵抗。
由此可見,古人對於婚姻是十分盲目的,那些媒婆為了得到更多的好處,收取錢財,花言巧語地撒一些慌,如若遇到好的,那自然是幸運,若不幸,到最後,毀掉的是兩個人的一生。隨著時間的流逝,進入21世紀後,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年輕人,都有「恐婚」感想,這是一種對於婚姻過度擔憂懼怕的症狀,因為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想在大城市裡生活,可是房價和車子都很貴,沒有穩定的收入,將來有了孩子,生活就會更難,再加上現在社會中並不缺少高學歷的人,想要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實屬難得。
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逐漸變得開闊,很多人認為,並不以結婚生子為自身的任務,他們更多的是追求自由,但是大部分的人也成功地進入了婚姻的殿堂。雖然現在現代婚禮並沒有那麼繁瑣,但是好的習俗還是被傳承了下來,比如婚禮上喝交杯酒,古時候人們稱這種叫喝合巹酒,巹是一種用葫蘆一分為二製作而成的盛酒水的器皿,一個葫蘆做兩個瓢,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葫蘆,這也寓意新婚夫婦百年好合。
而新娘「三天回門」,即在新婚夫婦結婚三天後,新郎要陪伴著新娘回到娘家,拜訪岳父岳母。這短暫的三天,對於新娘來說意義非凡,古時候,女子回娘家的機會非常少,或許在這三天過後,就將與父母分離,嚴重的可能一輩子都要在夫家相守。
結語
當然,新娘三天回門的說法是有深刻含義的,古時候,男女結婚幾乎是見不到面的,所以更別提先戀愛再結婚了,兩家親戚的關系就需要在回門時候多多加深。同時允許新娘回娘家三天,一是可以向娘家尋求心理的安慰,二是可以讓新娘得到更好的休息。古代的時候,夫妻二人在娘家是不能同房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會讓娘家衰落。而處於各種各樣的考慮,所以古代人的想法還是挺周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