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綉球新郎
1、江蘇豐縣的風俗習慣
豐縣隸屬江蘇省徐州市,古稱鳳城,相傳遠古時期曾經有鳳凰落於此地而名;更因是漢高祖劉邦故鄉,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美譽。豐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淮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全縣總面積1449.7平方公里,南北長約59.2公里,東西寬約46.6公里,下轄14個鎮1林場,總人口115萬,主城區常住人口26萬,城區建成面積38平方公里。豐縣傳統婚嫁方式
豐縣近鄰孔孟故里,受儒家學說的熏陶,尊孔崇儒之風頗盛,大都以詩書繼世,耕讀傳家;尊卑分明,長幼有序,重孝道,講禮節,刻苦耐勞,節儉朴實,為治家的目標,尤其遵循禮節。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說:「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則賤之。」子女都遵守這種原則,因此,婚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承襲《禮儀·士婚禮》的「六禮」。婚嫁要經過六道手續。一是納采,男方請媒人帶簡單禮物向女方求婚。二是問名,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三是納吉,女方答應後,男方備送禮物,好締結婚姻。四是納徵,男方再准備厚禮送與女方,藉以鞏固婚姻。五是請期,議定迎娶的日期。六是親迎,新郎親自到女家迎娶。舊婚姻的禮制,一向都保存這些繁瑣的程序。現在就豐縣在過去婚姻中普通人家的禮俗,作一簡要介紹。 豐縣舊式婚姻大致如此。
1、合年命
在過去,一般男女青年的幸福災禍都寄託在命運上,一到十幾歲,父母都要給子女「合年命」,年命合好後,才能媒說婚嫁。
男女雙方如有意聯婚時,事前要先發庚柬帖子。「庚」是年庚八字,八字是「年、月、日、時」的出生;「柬」是帖子,先由男方將新郎的姓名、年庚八字寫好,外用紅紙封好,叫媒人送至女家,女家接到柬帖後,知道男方的年庚八字。為了使男方了解女方。女方也填上年庚八字,送還給男方,讓男方也了解女方。庚柬往返,算算男女雙方命相是否相合,相合則繼續媒說,年命不合則不能婚配。
合年命首要看屬相,屬相是生年按十二地支確定的,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十二屬相中,有以下幾種屬相不能成婚,俗稱「斷頭婚」。其內容如下:
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見猛虎如刀斬,金雞遇犬淚交流;青龍玉兔不相會,野豬一生懼猿猴。
屬相合了,然後再按男女的五行屬命,要相生,不能相剋。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屬命是依出生年的天干來決定的,即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例如:男方甲子年生人,屬木命,女方丙辰年生,屬火命,木能生火,五行命相生可聯婚;如男方戊辰年生,屬土命,女方乙酉年生,屬木命,木克土,五行屬命相剋,在禁忌之列,不能聯婚。
其實,這一套誰也解釋不出什麼科學道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現在男女青年自由結合,誰也不知道誰的年命,只求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就是好佳偶,也沒有一個說是因年命不合而產生惡果的。 2、說媒
過去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官對官,富對富,草屋對著籬笆戶。一般男女到十幾歲時,都要開始提媒,媒人是穿針引線人,媒人一般先問年齡、屬相,如果相合,再說家庭人口、經濟情況及長相怎樣,兩邊一一介紹,一方向另一方一般採取暗相、暗訪(舊俗「相男不相女」),男女雙方不能相互見面談話。男女雙方都互不了解,所以有:「嫁雞隨雞飛,嫁狗跟狗走」之說。
也有的媒人圖財禮,隱瞞真相,婚後不滿意而痛罵媒人的。過去的媒人有兩種:一種是以說媒為職業的媒婆,靠撮合別人的婚配而獲取錢財,媒說成後,雙方都要給「謝媒禮」;另一種是對男女雙方的家庭及本人的情況都很了解,自願作介紹人,成其美事。這類媒人要在傳啟及成婚時宴請招待,以示謝意。
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合的婚姻外,還有以下幾種方式。
(1)親上加親 有親戚關系的家長作主,與自己的兒女撮合 ,結為夫妻。依豐縣習俗倫常,以姑表兄妹或姨表兄妹結為夫妻者為多,其他不是平輩者,則不多見。
(2)指腹為婚 由於雙方家長感情篤厚,而又恰逢兩方的母親都懷有身孕,經過當面言明,如一方生男,另一方生女,則結為夫妻。若都生男或都生女,則結拜為兄弟或姊妹。
(3)愛好作親 雙方家長,平時相處,感情彌篤,而兩方一方有男另一方有女,為加深感情,而結為兒女親家。 3、傳啟
男女雙方家長,經媒說對婚姻同意後,便傳啟。所謂傳啟,就是訂婚,表示雙方換啟後,不得違反婚約。
傳啟的方式是男方用紅啟柬帖送交女方。啟內上寫:謹依冰語,敬求金諾。在下落款:姻愚弟×××頓首叩(男方稱姻,女方稱眷)。另頁寫:逢××年×月穀旦。封面正中紅條上寫:大德望××親翁閣下。兩頁的下方空白處寫:「金玉滿堂」、「光前裕後」、「長命富貴」等吉祥語。
男方的「啟」叫求啟,傳啟的男方對媒人要設宴款待。媒人將「啟」送到女方去,如果男方送給女家彩禮,也一同交媒人帶去。「啟」到女家,也要設宴席招待,但不如男家的筵席豐美(俗稱男強女弱)。女方也要寫「啟」送到男家,這叫「復啟」,復啟的格式也是八字,即:恪遵台命,仰答玉音。落款時,女方如果和男方主婚人是平輩,則稱「眷愚弟」×××頓首叩,其他款式與男啟同。 4、訂吉期
如男方想定期限迎娶,首先要給女方要年命。按舊習慣要年命的時間要在農歷的二月初二日。用一個紅木拜匣(長約二十五公分,寬約十五公分,高約十二公分),裡面放一張紅紙,用黃包袱包好,兩根紅帶子扎緊兩頭,覓人背著到女方家去。如女方同意迎娶,便在盒內的紅紙上寫上女方的年齡、生日,放入拜匣內,兩根紅帶子合在一起捆在中間;如女方不同意訂期迎娶,則原樣背回。
如女方的年命要來後,男方要依據雙方屬相、生日、看迎娶吉日,首先要看男女屬相在本年用的大利月或小利月。其內容如下:
正、七月迎雞兔,二、八月虎和猴,三、九月蛇共豬,四、十月龍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臘鼠馬走。
看準用哪個月後,再查吉日。查吉日就是依據舊歷書上的十二個字來決定(每天都有一個字代日),即:建、危、平、滿、成、閉、執、定、開、破、收、除,查吉日的歌訣如下:
建、滿、平、收、黑,(這四天是黑道日)
除、危、定、執、黃;(這四天是黃道日)
成、開皆可用,(這兩個日子尚可)
閉、破不相當。(這兩個日子犯忌,不能用)
選好迎娶的吉日後,要在《玉匣記》上「查周堂」。「周堂」是按八卦的方位排列的:乾為翁,坎為弟,艮為灶,震為婦,巽為廚,離為夫,坤為姑,兌為堂;這是一個方點陣圖。
選擇的嫁娶日,如果是大利月,從「夫」順數,小利月則從「婦」逆數。遇「弟、堂、廚、灶」用之,如遇「翁、姑」,則不可用,無翁姑亦可用。吉日的方位選定後,《玉匣記》上載明著某方位宜上轎、下轎、坐帳及用哪屋、哪間。迎財神或福福大吉。拜堂坐帳時忌×××屬相,凡是這種屬相的人都要與新娘避開,用以避凶趨吉。另「四眼人」(即懷孕婦女)孀婦也要避開。
男方把迎娶的吉日,用紅帖寫上「×月×日迎嫁大吉」並寫明女方向×方冠帶,×方上轎。寫好後逢雙月雙日送至女家,至出嫁日按記載的項目辦理。
這些選擇吉日的迷信陋習,解放後,基本已經被廢除。婚日多選擇國家慶典節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國慶節、元旦等。過去訂吉日雖然費了好多的煩瑣手續,但有時卻是個大風暴雨的日子,弄得人人受苦,個個抱怨,吉日反而也不吉了。 5、迎娶
到了迎娶的日子,要貼喜聯,內容都是求吉納福的語言。例如:喜今朝三星在戶,慶他年五世其昌。齊家典則存三禮,經國文章在二南……橫額為:宜室宜家、鍾鼓樂之、天作之合……外門掛紅綾,表示喜氣盈門的瑞徵。迎娶這天,親友都來賀喜送禮,有的送錢,有的送禮物或喜帳。落款一般為××令郎花燭之喜,下款一般為「與賀×××……頓首」。男方到女家去迎娶,富貴官戶人家用兩幢轎,娶嫁的轎有紅、花、綠三種。轎,木製,長約一米半,寬約一米,高二米,上有脊頂,底為平板,兩邊有轎桿,長約四五米。紅轎是用紅布作轎衣,花轎是用綉花布作轎衣,綠轎的轎衣是綠布。正頂上是麒麟,四脊是排列的八大仙人。四角是紅綉球,甚是美麗。轎門有轎簾,新娘入轎後,即將轎簾封閉。轎由四人抬,前後各二人。用兩幢轎娶嫁的是男方前一天坐綠轎去,旗鑼傘扇,跟隨著扮裝的差人,衣穿紅領衣,手持黑紅鞭,頭戴秦椒帽,另有喝道的喇叭號角、樂隊,派頭十足。次日和新娘坐紅轎一起回來。
普通的人家,只是一幢轎喇叭響樂,跟隨娶女客二人帶酒壇盒禮,當日發轎迎娶。
窮人娶婦,沒錢賃轎,覓響器,只是坐小土車或騎毛驢到婆家。豐縣曾流傳這樣一首民謠:一輛土車離娘門,一個包袱背在身;沒有坐上花花轎,也沒聽到當當錘(響樂里打節拍的敲擊樂器)。
男家娶親,要前一天拜林,這表示後代不忘先祖。
女方出嫁,要用紅紗蒙面(俗稱「蒙頭紅」),轎門封閉。這種蒙面、封轎門簾的風俗由來已久,遠在古時搶親時,就是把婦女的面部蒙上,把轎門封閉,乘人不防,便抬起來搶走。後世娶婦也沿用這種習俗。女子出嫁要伴隨送女客,陪送的嫁妝也一同運到婆家。嫁妝多少,因窮富不同,富家舊式嫁妝木用器有巧十三、巧八件;普通人家一櫥一櫃,窮人家只不過一個木箱或一個包袱。在民國時期豐縣有人寫過一首《嫁女》詩:
日已偏西轎出門,老母送女到籬根;
只因家貧妝奩少,一櫥一櫃燈銅盆。
這首詩描寫了農村女子出嫁的情景。
新婦到了婆家後,按舊禮儀叫「拜堂」,俗稱「拜天地」。拜天地後,才算正式結為夫婦。花轎停在院中,要按下轎的方位放置。年輕女子迎接新娘走出轎門,叫「接轎」。接轎時,要按婦女的接轎禮儀前進後退行二十四拜禮,才走出轎門。拜堂時,院內放一方桌,上置銅鏡一面,另在盛滿糧食的簸斗內插秤一桿,表示心明如鏡,斗、秤則表示公平。地上鋪蘆席,撒帳的中年婦女用碎木屑、麩皮、桿草屑或楝樹籽等放入木升內,升口用紅紙封固,撒帳人將此碎屑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然後打開蒙面紅紗行上拜禮。上拜就是新郎、新娘向天地神明和父母行跪拜禮,再向親戚跪拜,受拜的親戚要拿拜禮金,民國時期繳拜禮金的一般為一千文至五千文不等。在接拜金受禮時,還要有人喝唱:「×××,拜金若干」。另外,在行跪拜禮時還要鳴炮奏樂。
送賀禮人要到禮房上禮單,民國初期一般是二百文至五百文,後增至一千文至兩千文或一元。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幣值不定,禮金隨俗而定。 6、合巹
「合巹禮」俗稱喝「交心酒」。拜堂後,入新房,一人持酒一杯,使新郎、新娘各以酒漱口。按《禮·昏禮》「合巹而 」。古時是一個瓢分成兩個瓢,叫做「巹」,新郎、新婦各執一片以酒漱口,謂之」。為夫婦成婚之吉禮。豐縣從清末以來,行合巹禮時,還唱著:「新媳婦沾一沾,新女婿猛一干」,其實,依沿襲的古婚禮不是喝,而是用酒漱口。 7、坐帳
按舊禮規定的方向,新娘坐在新房內,叫「坐帳」。坐帳時,要點長命燈,一夜不熄,象徵著長命到頭的吉祥瑞兆。新娘坐帳,就是鬧新房的時間,常鬧至深夜不休,因此,新房內常有中年長輩婦女伴護新娘,以婉言勸告鬧新房的人不要鬧得過分。
次日,新婦要拜翁婆。 豐縣舊式腐朽的婚姻制度 在舊式婚姻制度中,還有幾種不合理的腐朽的婚姻制度。 1、嫁殤
嫁殤,即嫁死人。婚約訂後,丈夫身死,女子仍出嫁守節,終身當寡婦 。嫁殤至民國時就極少了。 2、童養媳
童養媳俗稱團圓媳婦。這種婚姻多是因為女方家貧,無力撫養,或女家尊親早亡,無所歸依,便送在翁姑家養育,迨成年後,再舉行婚禮。童養媳在婆家時,一般婆母輕視,待遇刻薄。童養媳在精神上還要蒙受很大屈辱,一言一行,唯恐有錯。直到成婚後,才能有所自由,豐縣有句歇後語,叫「團圓媳婦帶弟弟——熬成人啦!」這說明童養媳是受屈辱的。解放前,豐縣的童養媳為數不少,直到解放後,才徹底廢除了這種制度。 3、早婚
早婚是結婚的年齡過早,早婚不但損害身心健康,還影響了下一代子女。豐縣有年齡不相稱結婚的一首民歌:
說個大姐才十七,再過四年二十一;
嫁個女婿才十歲,比她丈夫大十一;
兩人南井去抬水,一頭高來一頭低;
不是爹娘管得緊,你往東來我往西。
這首民歌,強烈地反映了婦女對不合理婚姻的反抗。 4、變相買賣婚姻
舊社會里的買賣婚姻,有的是用金錢直接買來結成婚姻的,有的是通過媒人間接買賣成婚的,媒人從中漁利,男方只要肯花錢,就能娶上美貌的妻子。有時,女方為了圖聘禮,對男方也往往降低條件,這樣的婚姻,往往是痛苦的。這種變相的買賣婚姻,給人們造成了不良後果。 5、換親制度
窮苦人家,娶不上媳婦,媒人便將三家有兄妹或姊弟的人家串聯成親,交換訂婚,用推磨式的方法,男女方遞相交換。這種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猶如拈鬮,聽天由命。有的婚後情意不合,不能同居,便責罵媒人,但木已成舟,也只好飲恨終身。換親,解放後仍有存在。
對於陳舊的婚姻制度,人們比較反感。上世紀二十年代,豐縣就開始了婚姻改革。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北伐軍光復豐縣後,曾進行一系列的放足、剪發、過陽歷年、文明結婚等革新活動。但婚禮的改革,只限於機關、教育界上層的少數人物,而廣大群眾,仍是沿用舊制婚儀。
解放後,在黨的宣傳教育下,舊的婚姻禮俗有了很大的改變,廢除了婚年看命、按舊一套看吉日的舊習。起初仍用轎子迎娶,後來青年男女認識提高,認為花轎是封建官僚小姐坐的,是丑而不是美。這種抬轎娶親的舊習就逐漸淘汰了。後來改用腳踏車或拖拉機、汽車來迎娶,打著紅旗戴著紅花,四個青年婦女將新婦迎來,婚禮的儀式的內容也革新了。
後來又把訂婚、結婚的日期定在國家法定的節日或集體結婚,逐漸邁向了勤儉辦婚事、移風易俗的新風尚。
2、古代新郎胸前的紅球叫什麼名字?
鴻(紅)運在胸 紅綉球
3、新郎為什麼要戴紅綉球?
你好,新郎帶紅綉球是表示喜慶的意思。娘子穿紅衣服也是表示喜慶的意思。
4、論證漢族惠安女的服飾為什麼能長久的保持下來
惠安女服飾是極具特色的婦女服飾之一,它以黃斗笠、銀腰帶、藍上衣、寬黑褲為主要特點,展示女人身材曲線美和阿娜多姿的神態 ,令人百看不厭,領略無窮的美感,成為許多人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成為當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有個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有人說她們是少數民族,有人說她們是漢族。這一帶的7個鄉村總共只有幾萬人,雖然她們只是惠安縣人口的一小部分,卻引起了海內外許多學者的廣泛的關注。她們的形象隨著文學藝術家們的攝影鏡頭、詩歌和音樂走上了銀幕,書刊、報紙和五線譜,一直從中國走向了世界。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 惠安女特殊服飾,可分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凈峰兩個類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較大、厚、重,邊沿稍有彎曲;後者斗笠較細、薄、輕、小。後者也蒙上頭巾,但頭巾上綴有紅色小花蕾,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子折在頭頂的兩側,包上頭巾似有梭角的感覺。手上也提有黃色竹籃。在頭頂前方還別著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婦女頭發還留有劉海。惠安女頭戴的斗笠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花頭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有擋風防沙、禦寒保暖和保護發型等作用。 每天在崇武做導游的惠安女謝聰慧都這樣打扮自己,盡管她不太清楚這種服飾是誰傳承下來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視其為美,她也就穿上這種約定俗成的服裝了。這種服飾是哪個民族的呢?仔細觀察,人們會發現惠安女服飾的色彩與樣式和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服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們戴上斗笠,有點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們短小的上衣,特別像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服飾。惠安女喜歡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從色彩上看,和雲南水族的服裝幾乎是一樣的。逢年過節婦女們都梳蝴蝶型的發式,因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圖騰,那麼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麼關系呢?人們眾說紛紜。確實是有人這樣說,這種根據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在這個地區從1951之後的十幾年間,發現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跡,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發現一處所謂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些東西據考古分析,在兩千多年前,在福建這里生活著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閩越人。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紀20年代, 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寬大,衣擺長至膝蓋,腰間系條百褶裙,這種服裝在古代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當時的褲管就很寬大,和現在的褲樣相似,中國各地農村的男女都穿這種漢族人常穿的褲子,那時婦女的頭上沒有戴斗笠和頭巾,戴的是這種重達10多公斤的頭飾。 出門時蒙上黑紗的,是新婚和沒有生育的婦女,為了躲避見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這種黑紗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摘下來,甚至在夫妻睡覺關燈時,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惠安女服飾的風格有一次大的變化。原來過膝的上衣下擺,逐漸縮短到臂部,但是還沒有短到露出肚臍。這時婦女的頭飾已變成用黑布包頭,不戴花頭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飾有了更明顯的變化,那是在1949年之後,她們的上衣越裁越短。這是誰發明創造的呢?據說這種變化來自1958年的大躍進。當時全縣青壯年婦女集中起來修建鳥壇水庫。正是在艱苦的勞動中,為了遮風擋雨,惠安的婦女不得不學習其它地區的婦女,戴起了頭巾和斗笠,不料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來了,成為吸引人們注目的風景線。 時刻不離身的斗笠里藏著女人家的許多秘密。海邊的氣候變化多端, 尤其是在惠東半島的海灣,有時颳起海風特別冷,可是為什麼惠安女的上衣卻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觸時,我們發現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間的綵帶和已婚女人的銀腰帶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據說銀腰帶是男人送的結婚聘禮,它能展示家庭財富的多少。也許這就是節約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臍的原因吧!對於惠安女服飾的起源和發展過程,鄭文偉,這位曾經在大學擔任過教授的縣委書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20世紀50年代後,惠安女的結婚頭飾不再是沉重的金屬飾品和黑布,而是用綢布製作的紅綉球,美觀又輕巧。在不同的時代,她們的結婚服飾也不盡相同。 惠安女的結婚服飾隨著時代不同, 其樣式也不同,婚俗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個長住娘家的習俗,她們結婚三天以後就要回娘家長住,一年裡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清明的時候,還有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還有冬至和農忙的時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後,長住到丈夫家。 這種男人長期在外捕魚,打工,女人在家從事副業和農業,從而形成的長住娘家的習俗。長住娘家的習俗,過去給許多惠安女帶來不幸,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舊習俗有了許多變化。 新娘邁過火爐走出娘家的祖屋, 是惠安女傳統婚俗的一個程序。據說,紅色的火焰預示著新婚的生活紅紅火火。像傳統的習俗一樣,新娘通常都會梳著非常奇特的頭飾。只有在結婚的大喜日子裡,惠安女才能梳這樣漂亮的頭飾。它是由五、六個心靈手巧的婦女,梳理了四個小時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亂了,自己一個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那為什麼這些婦女要給新娘梳成這樣難以整理的頭飾呢?這里存在著什麼奧秘呢?原來,在過去長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對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監督的作用。據說新娘結婚三天後回娘家。如果人們發現她的頭發亂了,同輩的姐妹們就會譏笑她。因此為了保持發式整齊不亂,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著睡覺,千方百計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惠安女下身穿的褲子, 凡四、五十歲以上婦女多穿漢裝「曠(寬)褲」,年輕婦女多穿褲管寬大的西裝褲,用黑色線布或尼龍布製成。腰部扎有紅、藍色塑料褲帶,已婚者常加上銀褲鏈,寬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為佳。褲式腰圍小、臀圍大,褲筒僅為三十厘米,既美觀又便於勞動。 此外,年長的惠安女還有在門牙兩側各鑲一顆金牙做裝飾的習俗,現已不再盛行。 崇武一帶的男子多出外謀生或出海打漁,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設家鄉的主力軍。她們開公路、修水利、種田地、補漁網、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謂全能媳婦。惠安女因美麗、勤勞、賢惠和一身奇特服飾而著名,不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獨特民俗景觀,更為崇武古城增添了難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5、紅綉球的相關閱讀
龍船花
俗語說,月無百日圓,花無百日紅,但緬甸的國花——龍船花卻偏偏因為花期較長而被人們稱為「百日紅」。
龍船花又名山丹,為茜草科常綠小灌木,花期夏、秋季,常開不敗,花瓣細小,狀如瓜子殼,但數量眾多,常常成簇成群地聚生於枝條之上,且顏色鮮紅,似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雖然龍船花植株矮小,但它的花和葉都很漂亮,所以特別適宜庭園栽植觀賞,也可用於灌叢、林下或道路邊緣布置。
緬甸的依思特哈族人有一種特別浪漫而有趣的婚姻習俗,他們自古以來臨水而居,凡有女兒的人家都會早早地在臨近房屋的水面上用竹木築成一個浮動的小花園,並在裡面種滿龍船花,然後用繩索將它系住。等到女兒出嫁那一天,就給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讓她坐在這個浮動的小花園里,最後將繩索砍斷,任其順水而飄。新郎則一大早就在下游的岸邊等待,准備迎接載著新娘飄來的小花園。當小花園飄來時,新郎就抓住繩索將它拉上岸,然後牽著新娘一同回家舉行婚禮。
6、結婚時。結婚司儀說的話是什麼
婚禮司儀主持流程步驟、發言內容18:15---18:18主持 司儀上場,開始儀式[司儀:各位來賓:晚上好, 今天是二零零四年六月五日。在天地之合的喜慶日子裡,我們相聚在這里,共同慶賀XX先生、XX小姐喜結良緣。我叫 XX ,今天十分榮幸地接受新郎、新娘的重託為這對新人擔任今天婚宴的司儀,我首先代表兩位新人向參加今晚婚宴的來賓和親朋好友表示真誠的歡迎和衷心的謝意,希望大家今晚可以過得愉快,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現在新人馬上就要入場,讓我們用音樂和掌聲歡迎新郎和新娘入席。(引導來賓鼓掌)] (a) 時長3分鍾 時間18:18---18:20儀式 進場儀式音樂:(a) 《婚禮進行曲》場景:1) 請全體來賓掌聲響起 2)(音樂響起,大門緩緩打開)花童引路,一群少男少女簇擁噴出五顏六色的飄帶,新郎新娘在賓相陪同下緩緩步入殿堂 3)臨近舞台,賓相先落座,新郎、新娘步入舞台中央。(音樂漸弱)時長2分鍾時間18:20—18:22證婚儀式[司儀:我們的這對新人經歷了相知、相愛到今天終於步入了人生神聖的婚禮殿堂,從此他們將相守、相伴一生,現在由請證婚人先生致證婚詞。][證婚詞](引導掌聲)[司儀:謝謝先生感人至深的致詞,讓我們一起祝願兩位新人恩愛永遠。]時長2分鍾 時間18:22---18:27主持 獻花儀式[ 司儀:此時此地刻,我想還有兩對夫妻此時此刻是最激動最高興的,那就是新郎,新娘養育 之恩的父母。藉此機會,我們的新郎新娘為了感謝父母的慈愛,以表達對雙方父母真誠感謝和深深的祝福, 特意將最美麗的鮮花獻給養育之恩的父母。(b)接下來,請新人為雙方父母獻花。請新人向新郎父母獻花(掌聲)現在請新人向新娘父母獻花(掌聲)]音樂:(b)感謝你場景:先新郎、後新娘父母,由伴娘將花遞給新郎、新娘,新娘給男方家長,新郎給女方家長 5分鍾 18:27---18:30 父母致詞[ 司儀:按中國人的傳統,每每在兒女成家立業之時,做父母的總不忘對兒女叮囑此什麼,現在就請新娘的父親張先生,代表親家雙方致詞。][父母代表致詞] 3分鍾 18:30---18:34主持 交換戒指儀式[ 司儀:下面最激動人心,最聖潔庄嚴的時刻來到了,請新郎新娘交換結婚戒指,象徵著他們純潔的心永遠相印美滿幸福](c)場景:由伴良托戒指盤站在新郎、新娘旁,開始交換戒指音樂:(c) 結婚進行曲(劉德華)(音樂輕) 4分鍾 時間 18:34---18:37主持 香檳酒儀式[ 司儀:請新郎、新娘共開這象徵幸福美滿的香檳酒(倒酒時配合)晶瑩的香檳,緩緩注入酒杯,第一層預示他們相守一生一世,恩恩愛愛;第二層祝願他們兩人世界和諧美滿;第三層預示三口之家,吉祥如意;第四層,預示四世同堂,子孫滿堂;第五層,五子登科,萬壽無疆。現在請新郎新娘互敬交杯酒,讓我們祝願他們倆永遠的甜甜蜜蜜,恩恩愛愛,永浴愛河。]場景:服務員打開香檳,遞上杯子。 3分鍾18:37主持 入席[ 司儀:婚禮儀式現在先告一個段落,新郎、新娘為各位準備了精彩的幻燈,各位可在品味美味同時欣賞他們美麗的故事。] 1分鍾 18:38---19:58過場 背景幻燈放映(10分鍾)新娘更換晚禮服 20分鍾 19:00---19:05主持 蛋糕儀式[司儀:各位來賓:我們的新娘已換上艷麗的晚禮服,讓我們歡迎他們的到來 (c)愛就是火,火燃燒著愛,今晚的婚宴將藉助焰火一形式特別為兩位新人祝福,祝福他們永恆的愛情綿延不斷,前程似錦,一片光明。現在有請新人切百年好合蛋糕,請各位一起來分享這甜蜜時刻]場景:新郎、新娘慢慢推著結婚蛋糕上台,蛋糕上燃放冷焰火,完畢,新人入席音樂:(c) 遇見 5分鍾 時間 內容 時長 相關配合19:05---19:55過場 表演(10分鍾)[司儀:各位來賓,今天的婚禮高潮一浪高過一浪,內容別具一格,使大家洋溢在喜慶的氣氛里。接下來新娘的好朋友陸璐寧小姐將為新人送上一曲,《let』s fall in love》,讓我們掌聲歡迎。](d) 音樂:《let』s fall in love》伴奏[謝謝XX小姐的歌,接下來,還有一位特別的嘉賓,新娘的外婆也希望在這大喜的為大家表演京劇《紅燈記》中的片斷,有請。](e)《紅燈記》清唱場景:新人進酒(3桌左右) 10分鍾40分鍾 20:00---20:05 中式進場[司儀:今天的婚禮,即有西方的坦入真情、又有東方的含蓄深沉,讓我們再一次歡迎新人盛裝入場。(f)我想今天他們是幸福的,讓我們有請新郎致辭以表達他此時此刻的心情。](f) 音樂:相約到永久(輕)[新郎致辭](g) 音樂:《月亮代表我的心》[司儀: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的愛情,最後,讓我們再次祝福新人,謝謝大家今晚的光臨。]場景:1)新郎、新娘拉著紅綉球進場2)伴郎拿出道具「愛情契約」,伴娘托印記。 5分鍾
7、我男友的生日是81年11月27(陽),我的生日是81年6月12(陽),請高人幫我們選個好日子結婚
只要你倆高興,天天都是好日子。
8、少數民族結婚
雲南壯族的婚禮可分為四部曲: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他們的婚禮也像他們招待賓客的糖茶一樣,甜津津而耐人尋味。
在吉祥的婚日,男方請媒人帶著陪郎等人去女方家接親。接親的隊伍中,一般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婦女,一名小姑娘和一名背娃娃的婦女。寓意是:原來的小姑娘出嫁後就要生兒育女,帶有祝福新娘的意味。新郎一般不去接親,而是在家門口迎候。迎親的隊伍到了女方家,女方家要設宴盛情款待。席間,新娘的姑媽、姑姑要向接親者敬酒,接親者要給女方家"六六"數目的"奶水錢"。等所有的宴客都宴請完畢後,迎親者才能迎走新娘。新娘的嫁妝和男方事先送來的結婚禮物也同時背、挑、抬到男方家。這些東西包括箱櫃、衣服、被褥、自行車、電視機以及米、酒、雞、鴨、魚等。
新娘穿著壯家的盛裝,戴著銀項圈、銀耳環、銀手鐲,用大紅布蓋頭,在眾多送親者的簇擁下,告別家人前往新郎家。廣南一帶姑娘出嫁時要痛哭一場,並唱(哭嫁歌)離開家門,其他地方的新娘則不哭。送親的隊伍多數為步行,也有騎馬和乘汽車、馬車和拖拉機的。一路上要吹奏嗩吶。鳴放鞭炮,遇有橋和溝,都要給"走路線"。送親的隊伍中,還有不少的歌手,他們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慶氣氛。
來到男方家門口,一般要等到臨天黑前才讓新娘跨進男方家門坎,時奪不到不能進。屆時,男方家點燈上香,庭院和堂屋燈火輝煌,新娘才款款邁進男方家門坎。新娘進屋後,按習俗,送親者要把新娘的嫁妝和結婚用品一一陳列展示,有的地方還一一過秤,以顯示嫁妝的豐富和娘家的闊氣。之後,要舉行拜堂儀式。
拜堂時,堂屋上方坐長輩,下方坐親戚,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紅綉球,並肩站在堂屋中央。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神靈,再拜長輩鄉親,賓客也紛分祝福新郎白首偕老,永不分離。拜堂過後,新郎新娘送入洞房。進洞房時有個別地區還流行新郎新娘搶先進門的習俗。據說是誰搶先,誰今後就不被對方欺侮。因此,新郎新娘都爭著先進洞房,引得賓客開懷大笑。
當男方家宴請賓客時,新郎新娘要雙雙前來敬酒,先酒長輩,後敬小輩。這時候,賓客可以捉弄新郎新娘,或讓他們表演節目。晚上,青年男女可以來鬧房,還可以請歌手唱歌,還可以拿新郎新娘逗趣取樂。洞房裡、堂房中、庭院內,到處是歡笑聲和甜美的歌聲!到了一定的時候,新郎新娘還要向大家敬獻壯家特有的糖茶。喝著甜津津的糖茶。賓客的心裡都暖融融的。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回門。回門的時候,新郎新娘都有人陪伴,男方要帶給女方家一桌酒菜,並攜帶鞭炮,一路鳴送進入女方家,表示對女方父母及親戚的答謝。有的地方,女方家的人還往新郎身上灑水,以示祝福。
雲南壯族有的地方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即婚後第三天,新娘便回娘家居住,只在農忙或節日期間來夫家住幾天。丈夫則每隔十天半月便要帶上禮物前往女方家探望妻子,同時小住一兩天,順便幫岳母家幹些活。直到懷上第一個小孩後,妻子才正式來丈夫家生活。
雲南壯族還有招贅的習俗。即男子到女方家從妻居。招贅後,男子要改姓女方的姓,所生子女均隨母姓,並可繼承母親的遺產。
歷史上,由於包辦婚姻等原因,雲南壯族中搶婚、逃婚等現象屢有發生。因此,壯族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搶婚、逃婚和追求婚姻自由的動人故事和敘事歌謠。隨著時代的變遷,搶婚、逃婚等現象已基本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