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送人情
既然能夠為其做伴娘,說明,應該是不錯的好友。
既然是好友,結婚時,就應該有紅包送給新人;並且,做伴娘,也是應該得到紅包的。
但是,送給新人的紅包,和做伴娘得到的紅包,是兩回事,不能相抵。
2、做伴娘需要送人情(錢)嗎?
其實衣著莊重得體就可以了,(當然不要太老氣),你事先應該和新娘商量一下,根據她的專婚紗和她的想屬法再結合自己的情況來決定。
總體原則就是應該和新娘的衣裝、婚禮的風格想配,也不能超過新娘的風頭啊,你說是不是?
各個地方有不同的習慣風俗。
關於衣服,有些地方是新娘新郎要給伴娘(伴郎)置辦(說白了也就是送了)結婚那天穿的衣服的。也有些地方不這么做,就是自己准備了。
不過說一點,休閑裝肯定是不合適的,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至於發型也不是什麼問題,有機會你參加參加別人的婚禮看看伴娘的情況心裡就有數了!
但是一般來說是伴娘伴郎是不用給新人紅包的,除非是特別好的朋友或者摯交!這一點你不必覺得為難,該怎樣就怎樣,畢竟你當伴娘是很辛苦的。而新娘新郎一般都會給伴娘伴郎紅包作為感謝!
我已經當兩回伴郎了,這是經驗啊,55555555555~~~~~~~~~~~~~~~~
3、我想想要新郎在結婚那天該怎麼做,新娘怎麼做?雙方父母做什麼?要怎麼分紅包,給伴娘怎麼給?
1.伴娘一般是自己很好的朋友,應該女方私下裡面給100-200就可以了。當然沒個地方送專人情費用標准不一致,可以屬自己按情況合理給予。(這是必須給的,然後新郎來接親的時候伴娘肯定是需要紅包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新郎自己想辦法應付過去了。肯定是多多益善啊!不然很難接走新娘的)
2.女方家長一般給紅包是男方來幫忙接親的人,特別是親戚關系的孩子需要一人100或者50,大人就一般是一包煙。這是必須打發的。
3.注意安頓來接親人的吃飯打發錢或者煙,如果要留宿的要安排好住的地方。這些一定要做好,來接的必定都是親戚中最親的人,不能怠慢。
4、好友結婚當伴娘還需要送人情嗎?
送呀,這個當不當伴娘和隨不隨禮又不是一回事,你也會有結婚的時候的呀
5、有趣的襄陽民俗 作文600字
在襄陽住了近20年,對於本地的一些風俗從小耳濡目染,了解的很多。無論是過節還是紅白事什麼的,襄陽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比如有時候去南湖廣場等一些地方,總會聽到一些年紀大的奶奶們打鼓,很有激情哦~~~我還記得高中過元宵節的時候,學校請了一個打鼓的團隊繞著學校敲敲打打了一圈,很是熱鬧。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襄陽花鼓戲的前身是流傳於襄樊地區的民歌小調和一些其他說唱藝術形式。襄陽花鼓音樂特色明顯,聲腔既高亢粗獷、激情熱烈,又委婉細膩、明快活潑,其腔調有[桃腔]、[漢腔]、[四平]、[彩腔]。傳統的演唱形式為一唱眾合,鑼鼓伴奏,節奏鮮明,氣氛濃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宜城就有人演唱襄陽花鼓戲。1906年,宜城出現了業余的花鼓戲班,演些生活小戲。1924年,宜城境內首次出現婦女登台唱襄陽花鼓戲的新事。時至上世紀40年代,宜城境內已有花鼓戲班50多個,先後演出劇目160多個,其中整本戲20餘個。這些戲班子不僅在本縣城鄉演出,還流動到襄陽、南漳、棗陽、保康等地,有時還同外縣的花鼓戲藝人合班演唱,極大地促進了各地花鼓戲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影響融合。花鼓戲日臻完善成熟,最終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種。當時,宜城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一清(清戲)、二簧(山地二簧戲)、三越調(湖北越調戲)、躲躲戲唱得真熱鬧。」襄陽花鼓也是可以追溯到很遠的,也是蠻古老的哦~~~~
而襄陽的飲食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襄陽位於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區,飲食風格受中原地區的影響較大,基本屬於鄂北風味。湖北地區歷來偏愛辛辣,民間有「湖北人不辣怕」的俗語,而巴蜀荊楚地區的人們生性嗜辣,幾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與麻辣的川菜、酸辣的湘菜不同,鄂菜講究的是鮮辣。襄陽菜既有著鄂菜鮮辣的特點,又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味。襄陽名菜有襄陽大頭菜(並非榨菜,原為諸葛亮在襄陽隱居時炮製)、東坡肉、襄陽纏蹄、紅燒蹄膀、糖醋白菜、泡菜牛肚絲、宜城盤鱔、大蝦等,其中以東坡肉最為著名。襄陽的饃頭、包子、烙餅、油條、面條、西飯、干飯(米飯)等大眾主食,在民間極為常見;小吃品種也較為繁多,如清湯、涼面、糊辣湯等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襄陽的面條雖然多種多樣,但值得一提的是最有名的雜碎面,襄陽的雜碎面大體可分為四種。牛油麵、牛雜面、海帶豆腐面、肥腸面,其中以牛雜面最為有名。它有二十幾味香料熬成,配以新鮮牛雜,味道純正鮮香,再來碗特釀黃酒,給人感覺那叫一個「爽」。這些都很好吃呦!
襄陽的待客之禮就我個人而言,與古代的禮儀有點像。襄陽人歷來好客,迎接客人必拱手施禮,常用「稀客、慢走、再來」等禮節語言。留客吃飯,酒是必備之物,俗有「怪酒不怪菜」的說法,俗語道「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來就走」,意在強調酒的重要,並非不備菜飯,宴飲必先酒後飯,不可先飯後酒,否則便為「犯上」(「飯上」諧音)。飯酒必強勸,以客人吃醉為好。主人若不善飲,則請有酒量者陪客勸酒。飯也強添,唯恐客人不飽。襄陽自古民風淳樸,輕利重義,朋友交往患難與共,禍福相依,同時有敬師長、敬長者人風俗。親友之間禮尚往來,名目繁多。時令節日、婚喪喜慶、添丁進口、壽誕遷居,都贈送禮品、祝賀宴飲,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債」俗諺。有的鄰居相處融洽,日近日親,交往密切,勝過親戚,俗語道「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面,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並要送禮錢。馮三歲、六歲、十二歲、十八歲都要擺生日宴。老人過60歲、70歲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禮,主人置酒款待。
襄陽的婚喪文化跟別的差不多。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十分重視,禮儀繁多,有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遵循男女自由戀愛,登記結婚的原則。我記得我舅舅娶舅母的時候,請了好幾輛的士車,裝扮得很漂亮,到了快中午的時候,就去接舅母,然後過關斬將地將舅母迎上車(要給伴娘、娘家人紅包、回答一些很難的問題啊什麼的),再回到舅舅家。然後12點開席的時候,舅母由白色婚紗換成紅色旗袍,每桌敬酒啊什麼的~~~~~~整個婚禮很熱鬧很喜慶~~~~而喪葬我沒有親眼看過,我很慶幸沒有親人離開我身邊。我聽說農村仍然興用土葬,對棺木(也稱壽木)特別講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製作,內裝裱,外雕鏤,反復油漆。人死後,洗身、穿壽衣、放入冰棺內,靈柩放入靈堂「停靈」,夜間由死者親人陪伴,停靈3天。然後由孝子孝孫送至火葬廠火化,隨後放入木製棺材,名曰「入殮」,由死者後代送至墓地安葬。我在外婆家的時候見到過,依稀記得一長趟,最前面是一個豬頭,後面是一些喪禮比如饃饃什麼的,還有一些紙馬花圈等等,跟著逝去人的一些身穿白衣的親人~~~吹吹打打的走在路上。
襄陽的歲時節令文化有與其他地方相似之地,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如:
(1)春節。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襄陽人民最重春節,不僅隆重熱鬧,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實際上一進入陰歷十二月(俗稱臘月)就開始為過節作準備。。家家戶戶購置節令食品、用具,腌制雞鴨魚肉等臘味,俗稱「辦年貨」。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謂「小年」。這一天襄樊許多地方特別是農村仍然沿習祭灶神活動:家家打掃室內外衛生,清洗、粉刷灶台,擺香案於灶王夫婦畫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餅(糖餅)及時令果品為祭。臘月三十日為「除夕」。這日,請門神,貼春聯,迎家神,放鞭炮,合家團聚,吃「團年飯」。小孩吃荸薺,意為童言不忌。晚上包「元寶」,就是餃子。通夜不眠,謂之「守歲」。特別是現在電視普及,於除夕收看春節聯歡節目已成慣習。我記得那時候大人們打麻將,而我們這些小孩就聚在一起看電視聊天,我很喜歡這種親人聚在一個屋裡的氛圍。每當夜半,歲尾歲首交替之際,大街小巷、村落院尾鞭炮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喜迎新春。正月初一至初四為春節正日子。初一清晨祭拜祖先。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孩 「壓歲錢」(或在除夕時給)。初一雖餐吃餃子,謂「得元寶」,象徵在新的一年財運享通。接著,家門親戚、左右鄰舍互相拜年,並視親疏遠近而分別以煙茶糕點或酒飯款待。初二,女婿攜帶禮品給岳父母拜年。岳家必以酒飯款待。俗語「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謂此禮絕不可少。其次拜姑父母、舅父母。初三、初四,一般親朋互相拜賀,至親好友開始接春客。初五叫「破五」。全家吃「元寶」、宴飲,與初一同樣隆重,有「破五大似年」的俗語。
(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春節後的第一大節日,家家張燈於門前,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獅子、龍燈、旱船、高蹺等歌舞雜耍走街串巷,十分熱鬧。十五日晚放孔明燈,晚飯吃湯元,是襄陽人過元宵必不可少的喜慶活動。
(3)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而襄陽喜吃各味粽子和煮雞蛋。而且會懸艾葉菖蒲於房門上,有驅蚊和驅邪之意。雖說賽龍舟是端午的一大活動,但在襄陽我卻沒見到過~~~~實乃一大遺憾~~~~~
襄陽還有許多風俗,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可以來感受一下喲!
6、九月工資給了國慶婚禮,如何看待巨額隨禮現象?
中國人向來講究人情,禮尚往來,你家結婚我送禮,我家孩子滿月你包紅包。如此就出現了整個月工資給了國慶婚禮的現象。這樣的巨額隨禮,讓大眾苦不堪言,早該去除了。
收到請柬意味著要湊份子錢。每個月一次可以,三次或多次呢?既糾結著去還是不去,又煩惱著包多少紅包合適。每次份子錢少則幾百,多則幾千。如果你不是土豪或富二代,乖乖,你的腰包得瘦骨如柴了,有時還會影響到生活質量。
說心裡話,有誰會喜歡這樣的隨禮?除非是那些巧立明目,借搞宴席收禮的人。而這樣的人還真不少。大眾有這樣一個心理,你家婚禮,我包了紅包,我家婚禮,你也得包回來吧,有時還出現攀比,禮越隨越多,讓人無法承受。
我算是幸運的,工作生活在珠三角工區的順德。這里可能是全國唯一宴請不收禮的地方。順德人請客是真的請客,不用你湊份子錢。人家只要高興,熱鬧和祝福。
參加各種宴請時,不管你紅包里裝了多少,人家只象徵性地收十元或幾元,更多的是撕下紅包的一角收下,紅 包再還給你。這是真的請你吃飯慶賀。順德人就這么實在,有錢就發請柬,沒錢就不請客。不為達到某些目的而巧立名目宴請,讓你左右為難,寢食難安。
即使是外地人,現在也入鄉隨俗地按順德本地習俗辦酒宴了。這種簡單明了的宴請省去多少麻煩。所以我希望別的地方也能象順德這樣,婚禮宴請時不收客人的禮,做到真正的請客,省得讓親朋好友苦惱。
7、襄陽南漳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在襄陽住了近20年,對於本地的一些風俗從小耳濡目染,了解的很多。無論是過節還是紅白事什麼的,襄陽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比如有時候去南湖廣場等一些地方,總會聽到一些年紀大的奶奶們打鼓,很有激情哦~~~我還記得高中過元宵節的時候,學校請了一個打鼓的團隊繞著學校敲敲打打了一圈,很是熱鬧。我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襄陽花鼓戲的前身是流傳於襄樊地區的民歌小調和一些其他說唱藝術形式。襄陽花鼓音樂特色明顯,聲腔既高亢粗獷、激情熱烈,又委婉細膩、明快活潑,其腔調有[桃腔]、[漢腔]、[四平]、[彩腔]。傳統的演唱形式為一唱眾合,鑼鼓伴奏,節奏鮮明,氣氛濃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宜城就有人演唱襄陽花鼓戲。1906年,宜城出現了業余的花鼓戲班,演些生活小戲。1924年,宜城境內首次出現婦女登台唱襄陽花鼓戲的新事。時至上世紀40年代,宜城境內已有花鼓戲班50多個,先後演出劇目160多個,其中整本戲20餘個。這些戲班子不僅在本縣城鄉演出,還流動到襄陽、南漳、棗陽、保康等地,有時還同外縣的花鼓戲藝人合班演唱,極大地促進了各地花鼓戲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影響融合。花鼓戲日臻完善成熟,最終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劇種。當時,宜城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一清(清戲)、二簧(山地二簧戲)、三越調(湖北越調戲)、躲躲戲唱得真熱鬧。」襄陽花鼓也是可以追溯到很遠的,也是蠻古老的哦~~~~
而襄陽的飲食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襄陽位於湖北北部,靠近中原地區,飲食風格受中原地區的影響較大,基本屬於鄂北風味。湖北地區歷來偏愛辛辣,民間有「湖北人不辣怕」的俗語,而巴蜀荊楚地區的人們生性嗜辣,幾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與麻辣的川菜、酸辣的湘菜不同,鄂菜講究的是鮮辣。襄陽菜既有著鄂菜鮮辣的特點,又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味。襄陽名菜有襄陽大頭菜(並非榨菜,原為諸葛亮在襄陽隱居時炮製)、東坡肉、襄陽纏蹄、紅燒蹄膀、糖醋白菜、泡菜牛肚絲、宜城盤鱔、大蝦等,其中以東坡肉最為著名。襄陽的饃頭、包子、烙餅、油條、面條、西飯、干飯(米飯)等大眾主食,在民間極為常見;小吃品種也較為繁多,如清湯、涼面、糊辣湯等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襄陽的面條雖然多種多樣,但值得一提的是最有名的雜碎面,襄陽的雜碎面大體可分為四種。牛油麵、牛雜面、海帶豆腐面、肥腸面,其中以牛雜面最為有名。它有二十幾味香料熬成,配以新鮮牛雜,味道純正鮮香,再來碗特釀黃酒,給人感覺那叫一個「爽」。這些都很好吃呦!
襄陽的待客之禮就我個人而言,與古代的禮儀有點像。襄陽人歷來好客,迎接客人必拱手施禮,常用「稀客、慢走、再來」等禮節語言。留客吃飯,酒是必備之物,俗有「怪酒不怪菜」的說法,俗語道「有酒無菜,客人不怪;有菜無酒,站起來就走」,意在強調酒的重要,並非不備菜飯,宴飲必先酒後飯,不可先飯後酒,否則便為「犯上」(「飯上」諧音)。飯酒必強勸,以客人吃醉為好。主人若不善飲,則請有酒量者陪客勸酒。飯也強添,唯恐客人不飽。襄陽自古民風淳樸,輕利重義,朋友交往患難與共,禍福相依,同時有敬師長、敬長者人風俗。親友之間禮尚往來,名目繁多。時令節日、婚喪喜慶、添丁進口、壽誕遷居,都贈送禮品、祝賀宴飲,叫「送人情」,有「人情大似債」俗諺。有的鄰居相處融洽,日近日親,交往密切,勝過親戚,俗語道「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慶祝生辰,俗稱「過生」或「做生」。兒童生日吃長壽面,穿新衣,長輩贈送玩具、文具或吃食,並要送禮錢。馮三歲、六歲、十二歲、十八歲都要擺生日宴。老人過60歲、70歲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禮,主人置酒款待。
襄陽的婚喪文化跟別的差不多。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十分重視,禮儀繁多,有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遵循男女自由戀愛,登記結婚的原則。我記得我舅舅娶舅母的時候,請了好幾輛的士車,裝扮得很漂亮,到了快中午的時候,就去接舅母,然後過關斬將地將舅母迎上車(要給伴娘、娘家人紅包、回答一些很難的問題啊什麼的),再回到舅舅家。然後12點開席的時候,舅母由白色婚紗換成紅色旗袍,每桌敬酒啊什麼的~~~~~~整個婚禮很熱鬧很喜慶~~~~而喪葬我沒有親眼看過,我很慶幸沒有親人離開我身邊。我聽說農村仍然興用土葬,對棺木(也稱壽木)特別講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優質木材製作,內裝裱,外雕鏤,反復油漆。人死後,洗身、穿壽衣、放入冰棺內,靈柩放入靈堂「停靈」,夜間由死者親人陪伴,停靈3天。然後由孝子孝孫送至火葬廠火化,隨後放入木製棺材,名曰「入殮」,由死者後代送至墓地安葬。我在外婆家的時候見到過,依稀記得一長趟,最前面是一個豬頭,後面是一些喪禮比如饃饃什麼的,還有一些紙馬花圈等等,跟著逝去人的一些身穿白衣的親人~~~吹吹打打的走在路上。
襄陽的歲時節令文化有與其他地方相似之地,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如:
(1)春節。陰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襄陽人民最重春節,不僅隆重熱鬧,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實際上一進入陰歷十二月(俗稱臘月)就開始為過節作準備。。家家戶戶購置節令食品、用具,腌制雞鴨魚肉等臘味,俗稱「辦年貨」。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謂「小年」。這一天襄樊許多地方特別是農村仍然沿習祭灶神活動:家家打掃室內外衛生,清洗、粉刷灶台,擺香案於灶王夫婦畫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餅(糖餅)及時令果品為祭。臘月三十日為「除夕」。這日,請門神,貼春聯,迎家神,放鞭炮,合家團聚,吃「團年飯」。小孩吃荸薺,意為童言不忌。晚上包「元寶」,就是餃子。通夜不眠,謂之「守歲」。特別是現在電視普及,於除夕收看春節聯歡節目已成慣習。我記得那時候大人們打麻將,而我們這些小孩就聚在一起看電視聊天,我很喜歡這種親人聚在一個屋裡的氛圍。每當夜半,歲尾歲首交替之際,大街小巷、村落院尾鞭炮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喜迎新春。正月初一至初四為春節正日子。初一清晨祭拜祖先。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孩 「壓歲錢」(或在除夕時給)。初一雖餐吃餃子,謂「得元寶」,象徵在新的一年財運享通。接著,家門親戚、左右鄰舍互相拜年,並視親疏遠近而分別以煙茶糕點或酒飯款待。初二,女婿攜帶禮品給岳父母拜年。岳家必以酒飯款待。俗語「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謂此禮絕不可少。其次拜姑父母、舅父母。初三、初四,一般親朋互相拜賀,至親好友開始接春客。初五叫「破五」。全家吃「元寶」、宴飲,與初一同樣隆重,有「破五大似年」的俗語。
(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春節後的第一大節日,家家張燈於門前,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獅子、龍燈、旱船、高蹺等歌舞雜耍走街串巷,十分熱鬧。十五日晚放孔明燈,晚飯吃湯元,是襄陽人過元宵必不可少的喜慶活動。
(3)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而襄陽喜吃各味粽子和煮雞蛋。而且會懸艾葉菖蒲於房門上,有驅蚊和驅邪之意。雖說賽龍舟是端午的一大活動,但在襄陽我卻沒見到過~~~~實乃一大遺憾~~~~~
襄陽還有許多風俗,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可以來感受一下喲!
8、結婚隨禮給多少合適?
1、普通交情:200-400
普通交情,關系一般給200元。稍好點,有來有往的給400元。普通內交情的容人常見有:同事、不常聯系的同學等。一般都是單人赴約,即是有對象的情況。
2、好朋友:800-1600
對於好朋友的定義標准都不相同,通常是死黨、閨蜜、大學要好的室友等人。這時盡量的趕到婚禮現場,而要送寓意較好的紅包。例如,999、1314、1666等。
3、親戚:1200以上
對於親戚結婚,一般要看關系的遠近,一般婚禮份子錢都在1200-8000元。如果是兒時長大的玩伴,經濟能力足夠的話,封5000元以上的為佳。如果只是普通的親戚,則在1500遠左右就可以。
(8)伴娘送人情擴展資料
朋友結婚隨禮注意:
1、考慮自身經濟能力
如果經濟實力較好,那關系一般的人也可以多給予,這樣不僅利於攢人情,還增進友誼。
2、注意數字
送新人婚禮紅包數字是以雙數為佳,並且要參照當地的習俗,不能出現忌諱的數字,通常為3(散)、4(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