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瓷廠新郎紅瓷器
1、景德鎮郎紅瓷器和泉州郎紅瓷器有什麼區別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作為江西景德鎮郎窯紅瓷器始於清代康熙時期,釉色瑩潤,色質純正,如明代宣德時期牛血紅一般,讓人心動。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胎也十分細白,高嶺土含量較高。整體器型古樸雅緻,為官窯御用瓷器。
到了現代,景德鎮生產的郎紅瓷器,其釉色更加偏重於亮紅色類似於中國紅,泉州宜有同類產品,其釉色顏料都為化工料。
2、建國瓷廠贈西安博物館一九七二年。這樣的東西是不是當時的
(前面為景德鎮資料,後面一點內容為十大瓷廠資料,請耐心讀)
景德鎮地區的制陶業「始於漢世」(東漢,公元25-220年),此時的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邇俗粗用」,並不遠銷。因此,影響所及,極為有限。
景德鎮地區「水土宜陶,陳(陳代公元557-589)以來土人多業此,鎮陶自陳代以來名天下。」東晉(公元317-420年)時人趙概對景德鎮陶瓷的釉胎配製,成型和焙燒等工藝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為發展景德鎮由陶至瓷的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制瓷師主」,立廟奉祀。南北朝時,陳至德年元年,京城興建宮殿,陳後主詔新平鎮燒制瓷礎進御;隋(公元581-618年)大業中,新平鎮製成「獅象大獸兩座,奉於顯仁宮」,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鎮陶瓷已開始名揚天下。「陶窯,唐初器也,土惟白壤,體稍薄,色素潤」,「稱假玉器」,「鎮鍾秀里人陶民所燒造」,「陶玉攜瓷入關中,且貢於朝,於是昌南鎮瓷名揚天下」,「霍窯,窯瓷色亦素,土善膩,質薄佳者瑩潤如玉,為東山裡人霍仲初所作,當時呼為霍器」。邑志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詔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進御。」據考古發現,景德鎮五代窯址頒布甚廣,有十八處之多,尤其是延續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窯址,規模最大,影響甚遠。這些窯址都燒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調偏灰,白的色調純正。而且,白瓷胎質細密,透光度較好,其燒成溫度已達1150-1200℃,孔隙度為0.8%,胎體白度達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盤、碗、壺、盒、水盂等,以盤碗為主。這說明,五代時的景德鎮以她為南方最早燒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從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對於宋代青白瓷的製作,對於元、明、清瓷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鎮瓷器以靈巧、典雅、秀麗的影青瓷而著稱於世。這種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燒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礎上燒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緻細膩,有「素肌玉骨」之譽,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瑩潤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種精細的花紋,三者互相結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顏色比瓊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細秀麗,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約風姿,成為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極其珍貴的品種,從而使得景德鎮躋身於宋代名窯之林。
宋代景德鎮制瓷業已呈現繁榮局面,據考古發現,宋代窯址分布多至30處,有窯「三百餘座」,陶瓷的器型也發展到數百種之多。宋代的景德鎮不僅燒造出了溫潤如玉、品種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燒造出大批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種顏色釉瓷器。
元代景德鎮成功地燒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紅瓷,這是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類。青花著色力強,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褪脫,且風格幽靚典雅,素凈秀麗。光潤透亮的青花釉與素雅明凈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襯托,頗具中國水墨畫之特色,並且標志著由素瓷轉為彩瓷的新時代的到來;元青花以其多層次,滿畫面,主次分明的裝飾特徵和以彩繪為主兼刻、劃、印花的裝飾技法,為我國陶瓷藝術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釉里紅以銅紅料在胎上繪畫紋飾罩以透明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瓷器,燒成難度大,色彩艷麗,以至於到今天它還是一個極其珍貴的瓷器品類。釉里紅可以單獨裝飾瓷器,亦可以與青花結合,稱作青花釉里紅,兩者相映生輝,極其名貴。
在高溫顏色釉的燒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設立於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燒的「樞府」瓷,胎體厚重呈失透狀,色白微青,恰似鵝蛋色澤(又稱「卵白釉」)。這種潔白潤澤的樞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紅等彩瓷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也為以後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潔白」瓷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它色釉如紅釉、藍釉、金釉等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對各種呈色劑的發色規律已有熟練的掌握,使景德鎮瓷器裝飾異彩紛呈,從而結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類銀的局面,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明時的景德鎮官民競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合並數郡,不敵江西饒郡產……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景德鎮之產也」,景德鎮真正成了「天下窯器之所聚」之地。除了在繼承前代技術並發揚光大的種類燒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鎮還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沒落的著名窯場的優秀技藝,並廣采博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拘一格,大膽創新,創造了許多新的品種、新的造型、新的裝飾,真正是「開創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這些創新,不僅造就了明代景德鎮在全國制瓷業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輝映千古。
永樂時,景德鎮成功地燒出了玲瓏瓷,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間,又造出精細的青花玲瓏瓷,玲瓏瓷碧綠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為一體,引人入勝。
大龍缸和薄胎瓷的燒造成功,是明時景德鎮瓷業高度技術成就和制瓷技師驚人智能的體現。大龍缸,直徑高度均達70厘米以上,通身飾以五爪龍須,形制巨大,氣勢宏偉,荘重肅穆,為帝王專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進而更現它的神秘。薄胎瓷的製作,從另一個方面顯示了制瓷技師的藝術匠心和智能,最薄最細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毫米,最厚的也只有1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紙」。
以成化閗彩為代表的彩瓷,是我國陶瓷史上空前的絕作。創於成化時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閗彩工藝,開創了我國彩瓷的新時代。成化時期的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種,多者達六種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徵又極其鮮明,比單純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絢麗,給人以爭奇斗艷,美不勝收之感。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萬曆(公元1573-1619年)年間在成化閗彩的基礎上創出了青花五彩,改變以閗彩中僅青花是構成整個圖案的決定性的主色地位,而使青花只是構成整個圖案的一種顏色,青花和紅、黃、綠等色處於一樣的地位而沒有主從之分,這就大大豐富了青花五彩的表現力,呈現出以紅、淡綠、深綠、黃、褐、紫以及釉下藍色為主突出紅色的局面,嘉靖、萬曆彩瓷也就以圖案花紋滿窯,色彩濃艷深翠而行於世。明代彩瓷還有白地綠彩、青花紅綠彩和釉上五彩以及填彩、金彩等等,素三彩也較為出名。
明代景德鎮的高溫單色釉(燒出溫度在1200℃以上)和低溫單色釉(燒成溫度在1200℃以下)瓷器都有很大發展。白瓷的製作,明代各朝都有燒造,各臻其妙。永樂的潔白甜凈;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瑩厚如堆脂,光瑩如美玉;嘉靖的純凈無雜;萬曆的透亮明快;無不使人嘆服稱奇,爽心悅目。明代單色釉最具突出成就的還有永樂、宣德的紅釉和藍釉,以及成化孔雀綠和弘治(公元1488-1505年)黃釉。明永樂時的鮮紅器亦稱「祭紅」,釉厚如脂,光瑩鮮艷,有「永樂之寶」之譽,贏得「永器鮮紅最貴」的評價。宣德年間的寶石紅釉又比永樂鮮紅釉更勝一籌,釉汁晶瑩似紅寶石,胎質細膩堅致,極其名貴。明代的藍釉瓷器,在宣德時燒造較多,後人把它和白釉、紅釉相提並論,推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代前期的景德鎮制瓷業,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無論是產品造型、裝飾技法、還是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制瓷技術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時的景德鎮「延袤十餘里,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人夫不下數萬,藉此食者甚眾,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語》),「利通數十省,四方商賈,販瓷者萃集於斯」。與明代一樣,清代也是官窯民窯並存共榮,並且均有名窯精品。
清代前期的御窯廠,名窯輩出,創新層出不窮。康熙年間著名的官窯有「臧窯」、「郎窯」。康熙年臧窯,「廠器也」,為督陶官臧應選所造。臧窯的主要成就是單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里紅均極為精巧。康熙青花色彩艷麗純凈,瑩澈明亮,層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譽,別具風格而「獨步本朝」,尤其是民窯青花更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個轉折點,基本上改變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佔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隨著色彩的增多,金彩的運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紅、霽紅等地上描金的單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鮮艷富麗,光澤透澈明亮。郎窯,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督造御窯時生產的瓷器。郎窯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窯器而著稱。郎窯的傑出成就,是仿製明宣德祭紅釉而創制的以郎窯紅為代表的顏色釉,郎窯紅,「華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艷的色澤,猶如凝結的牛血一般鮮紅(故也稱其為牛血紅),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開片,既象玻璃般光澤鮮艷奪目,又象紅寶石一樣瑰麗,極為名貴,為歷代珍品。康熙時還曾燒制出與郎窯紅齊名的色調淡雅的缸豆紅,也稱美人醉;用詩「綠如青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形容它極為貼切。在五彩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而於康熙朝始創的粉彩,到雍正年間獲得空前的發展,並且有「清一代,以此為甚」,彩料中砷元素的摻入,加上國畫沒骨法渲染手法的運用,突出了書畫的陰陽、濃淡、深淺的立體感,同時粉彩燒成溫度較古彩低,色彩對比比較和諧;因而顯得粉潤柔和,色彩豐富絢爛雅麗,形象逼真,構圖文雅雋秀,所謂「鮮嬌奪目,工緻殊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集詩、書、畫、印於一身而又以瓷器藝術為第一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唐窯,成就輝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國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以47歲之身協理窯務,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質、釉面、器型、品種、工藝手法、裝飾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繪,無論仿古,無論創新,無不登峰造極。正如《景德鎮陶錄》所述:「公深諳土脈,火性,慎選諸料,所造俱精瑩純金。又仿效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種種名釉,無不巧合,萃工呈能,無不盛備……窯至此,集大成矣!」。從乾隆中期開始,景德鎮的瓷業已露衰落之端倪,到晚清而日趨衰落,道光以後,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解放,景德鎮瓷業一直處於蕭條狀態,「故乾隆一朝,為清極盛時代,亦為一代盛衰之樞紐」《飲流齋說瓷》。
清末和民國時期,戰爭不斷,景德鎮陶瓷走下坡路。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景德鎮在原有的小作坊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景德鎮十大瓷廠。
景德鎮市人民瓷廠,1956年由公私合營的華光、群益、光大三個瓷廠合並而成,稱「景德鎮第三瓷廠」,1957年更名新平瓷廠,1969年改為現名;
景德鎮市建國瓷廠,1950年10月成立,是景德鎮解放後第一家國營企業;
景德鎮市藝術瓷廠,原名工藝美術瓷廠,建於1960年,1972年改為現名;
景德鎮市紅星瓷廠,1958年由第十一和第十四瓷廠合並而成;
景德鎮市紅旗瓷廠,1957年由第六、第七和第九瓷廠合並而成;
景德鎮市為民瓷廠,1965年建成投產,原名高級美術瓷廠,1966年改現名;
景德鎮市宇宙瓷廠,原為建國瓷廠第一分廠,建於1954年,1958年與第十三陶瓷手工業合作社和第四瓷廠後改現名;
景德鎮市東風瓷廠,前身是1951年由瓷商集資成立的裕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公司合營,1956年稱第一瓷廠,1958年第八、第十八和第十九瓷廠的一部分並入,改稱現名;
景德鎮市光明瓷廠,1961年由紅旗瓷廠一部分劃出成立;
景德鎮市景興瓷廠,1961年由華電瓷廠的幾個分廠和國光瓷廠合並而成;
景德鎮市新華瓷廠,原屬新平瓷廠(今人民瓷廠)一部分,1965年成立;
到了80年代景德鎮又建一大形陶瓷工廠 華風瓷廠。 {景德鎮市華風瓷廠,1978年籌建,1985年投產}。
自90年代開始十大瓷廠和華風瓷廠因經營不善陸續停產。
3、郎紅瓷器在哪裡生產
郎窯紅,是我國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它的特點是:色彩絢麗,紅艷鮮明,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郎紅瓷器主要是在景德鎮生產的瓷器。謝謝
4、郎紅釉瓷器特點是什麼?
郎紅釉瓷器特點是:
郎紅釉又名「牛血紅」,創始於十八世紀景德鎮窯,它是我國傳統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 郎紅釉以銅為著色劑,在平焰窯中,用松柴還原焰高火度(1300』C以上)燒成。傳統的郎紅釉對燒成的氣氛、溫度要求很嚴,燒制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歷史上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你說的底部的釉看到有些凹凸不平的小氣泡,可能與釉料配方,溫度控制等因素有關。
相關如下
釉凝厚,玻璃感強,佳品呈鮮紅色。傳世品以瓶較多,常見的有觀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頸者為硬棒棰,撇口圓肩者為軟棒棰)、直頸扁腹瓶;盤碗也為數不少,有通體呈菊瓣形的。郎窯紅器皿的口部多為白色,與宣德紅釉瓷器的燈草口特徵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黃色者稱為米湯底,淺綠色者稱為蘋果綠。
郎窯紅瓷器底部書寫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兩種,但數量不多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艷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並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艷,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其釉色瑩澈濃艷,彷彿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5、郎紅釉瓷器的來歷,郎紅釉和硃砂瓷器是一樣的東西嗎?
瓷庫中國訊 郎紅釉又名「牛血紅」,創始於十八世紀景德鎮窯,它是我國傳統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郎紅釉以銅為著色劑,在平焰窯中,用松柴還原焰高火度(1300℃以上)燒成。傳統的郎紅釉對燒成的氣氛、溫度要求很嚴,燒制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史上有「若要窮,燒郎紅」之諺。
6、郎紅瓷器什麼紅最好
如果是瓷器的話,我認為還是鮮紅的那種顏色最為好看,如果是古老的紅色的話,就顯得陳舊感了,然後還是比較鮮紅的那種比較好一些
7、郎紅瓷器
郎紅釉又名「牛血紅」,創始於十八世紀景德鎮窯,它是我國傳統名貴銅紅釉中色彩最鮮艷的一種。 郎紅釉以銅為著色劑,在平焰窯中,用松柴還原焰高火度(1300』C以上)燒成。傳統的郎紅釉對燒成的氣氛、溫度要求很嚴,燒制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歷史上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你說的底部的釉看到有些凹凸不平的小氣泡,可能與釉料配方,溫度控制等因素有關。
8、建國瓷廠的瓷器有收藏價值嗎
景德鎮建國瓷廠前身為明、清皇家御窯廠。1949年8月,中共浮梁地委決定,將沒收的原江西瓷業公司籌建國營瓷廠,以其門市部改為辦公廠址。1950年4月1日,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景德鎮市建國瓷業公司。 1951年,建國瓷業公司接收了政府沒收的九窯公會會長邵裕如窯廠1幢、坯房3幢;舊浮梁參議員向德的槎窯1座,坯房8幢;舊商會會長賴淮清的窯廠2座和全部坯房。 1952年10月27日,建國瓷業公司更名為景德鎮市建國瓷廠,當時有職工882人,年產量1400多萬件,擁有資金占陶瓷生產企業資金總額的12.5%,既是全市首家國營企業,又是全市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瓷廠。1955年,市烈軍屬瓷廠和市星火瓷廠、1958年,景德鎮瓷廠(原試驗瓷廠)相繼並人建國瓷廠,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發展成為生產傳統高溫顏色釉陳設瓷的定點企業。廠部座落勝利路63號,生產廠區分布在勝利路,迎祥弄、彭家弄、龍缸弄等地。 1985年,全廠設生產車間6個,科室15個,有固定職工及合同制職工1 25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9人,管理人員129人,服務及其他人員118人。廠區佔地面積52 439平方米,生產用房建築面積29 078平方米,生產設備有球磨機8台、榨泥機6台、練泥機4台、攪拌機3台、機壓作業線7條、注漿作業線7條、草鞋19雙、油燒隧道窯1座、柴窯1座、電爐6台、鍋爐和余熱鍋爐4台,動力機械總能力1 508千瓦,擁有固定資產原值500萬元。年產能力1 200萬件。 建國瓷廠是國家定點生產傳統顏色釉瓷的企業,主要產品有高低溫色釉瓷、青花和影青瓷,有以歷史上著名的「汝、定、哥、官、鈞」五大名窯產品為藍本的仿古瓷。按用途可分為國家禮品瓷、陳設瓷、展覽瓷、旅遊瓷等。生產的高溫色釉、品種繁多。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名貴色釉,如鈞紅、祭紅、郎窯紅等,還創造了火焰紅、燈芯紅、桃紅、粉紅、李子紅、玉青、茶青、竹葉青、豆綠、烏金花釉、虎斑釉、象牙黃、結晶釉等百餘種色釉及釉上堆花的工藝瓷品,尤以「三陽開泰」產品深受人們喜愛。1979年,「珠光」高溫顏色釉陳設瓷榮獲國家產品銀質獎。定為國家生產傳統高溫顏色釉瓷的唯一企業,名貴色釉瓷還是國家領導人出訪和外國元首訪華贈送的國家禮品瓷,行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獲尤里卡國際發明獎。可作為藝術品收藏,具備升值空間。
9、康熙郎紅瓷器怎麼鑒別斷代?
何謂郎紅?
凡具有濃重紅色(越往底部顏色越深)、玻璃質感強、有中至大開片、器型口因釉的脫流而露出胎骨的單色紅釉,均可歸為郎紅類。真正的郎紅,就是康熙本朝所燒制的官窯或官民窯。康熙後的,都為仿郎窯。仿燒康熙郎紅,主要在清中晚期(嘉道、光緒)和民國初期。
康熙郎紅的特徵
第一看紅
鑒定瓷器的標准依據,如包漿、胎骨、胎底,在斷代郎紅類紅釉器,有一定作用,但並非絕對有效。本人通過文獻記載、實物查看,提出鑒定郎紅的真偽、斷代郎紅,第一要素是發色,即紅釉的顏色。其次是包漿和玻璃質感、最後才是胎底胎骨。
那麼康熙郎紅的標准發色如何? 康熙本朝所燒之郎紅器,由於高溫銅的比例極高(所謂不計成本),因此,燒制出的結果,就是在自然光下,器型表面的紅釉發色呈深紫紅色,或深玫瑰紫紅色。打個比方,就好比新鮮豬肝切開後其剖面的中央部的濃紫紅色(有賣菜燒菜的朋友自然能夠體會)。而在強光照射下,高溫銅對光中的六色(橙、黃、綠、青、藍、紫)完全吸收,對紅色基本不吸收,使人的肉眼,產生鮮紅色質感。因此,康熙郎紅只有在強光直射下,才會有鮮紅色發色,而在自然光下,則呈深紫紅色。康熙後仿製的郎紅,則此特徵比較淡化,往往一眼看去就呈鮮紅色。
第二看玻璃質感、開片
康熙郎紅因燒制不計成本,釉水肥厚,在配料時,還配以瑪瑙,因此,燒出的結果是表面具有極強的玻璃質感。
高溫燒制下,形成自然開片,開片不均勻,呈中至大開片。開片不明顯,隱於釉層下,與高溫銅結合完美。在40倍放大鏡下,顯示在有少量的氣泡。
第三看胎底
不少人會存疑,胎骨不是非常具有實際效果么?為何首看胎底?原因是康熙後仿燒的郎紅,有很多就是拿康熙的白胎去復燒的。因此,胎骨不是唯一有效特徵。康熙郎紅的胎底,歷史記載,實物考證的有兩類,一是萍果青,此為康熙晚期產品之特徵,二是米湯底,此為康熙早期產物之特徵。三是糖白釉,除了釉色不同,三者的開片大小亦有差異。如萍果青的胎底,開片大,不明顯,而米湯底,則開片紋小,與萍果青比,開片紋顯著。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在此三類胎底外,還存有一類型,為萍果青泛紅釉胎底,還有少量的以紅釉為主的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