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銓賀新郎
1、誰知道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的譯文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作者:【張元干】 年代:【宋】 體裁:【詞】 類別:【未知】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注釋】:
在北宋滅亡,士大夫南渡的這個時期,慷慨悲壯的憂國憂民的詞人們,名篇疊出;張蘆川有《賀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樓去」寄懷李綱,後以「夢繞神州路」送別胡銓,兩詞尤為悲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因反對「和議」、請斬秦檜等三人而貶為福州簽判的胡銓,再次遭遣,除名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蘆川作此詞以相送。
「夢繞神州路 」,是說我輩靈魂都離不開未復的中原 。「悵秋風」三句,寫值此金秋在蕭蕭的風聲之中,一方面號角之聲連綿不斷,似乎武備軍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涼。此句將南宋局勢,縮攝於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發出強烈的質問之聲,絕似屈原《天問》之風格。
首問 :「為何似昆侖天柱般的黃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潰,以致濁流泛濫,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陸 ?又因何使衣冠禮樂的文明樂土,變成狐兔盤踞橫行的慘境!須知狐兔者,既實指人民流離失所,村落空墟,只剝野獸亂竄,又虛指每當國家不幸陷於敵手之時,必然「狐兔」橫行,古今無異。
鄭所南所謂「地走人形獸,春開鬼面花 」,讓國破家亡之人而視之,此情此景便會產生共鳴,筆者親歷抗戰時期華北淪陷的情景,故而被這情景深深感動。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 」,言天高難問,人間又無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離然分別,悲可知矣!——上片一氣寫成,全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兩句,其蒼勁有力,字字沉實,作擲地金石之響。
過片便預想別後情景,餞別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離去,佇立到江邊以致柳枝隨風吹飄起,產生一絲涼氣 。天上的星兒一眨一眨地出現。「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陽、蘇東坡,寫「微雲渡河漢 」,寫「疏星渡河漢 」、「金波淡,玉繩低轉」,為什麼情調如此相似?而對於蘆川,悲憤激昂之餘,忽得此一二句,更顯示出了深摯的感情。如以「閑筆」視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曉細品,淺人難得深味矣。
下言寫此別之後,不知胡公流落之地 ,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難,相距萬里 ,想在一塊兒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經是不可能的!語雲雁之南飛,不逾衡陽,而今新州距離衡陽幾許 ?賓鴻不至,書信將憑誰寄付?不但問天之意直連上片,而且痛別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關心國家、社會,縱懷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關切者絕非個人命運得失窮達,又豈肯談個人瑣事。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是此句的依據。
情懷既然這樣,何以作詞?所謂辭意俱盡,遂爾引杯長吸,且聽笙歌。——以此豪邁之言藉以打發心頭之痛,作者用筆如夭矯之龍,不以陳言落套為比。
凡填《賀新郎 》,上下片有兩個仄起七字句,不得誤以為與律句全同 ,「高難問」「懷今古」,難、今二字,皆須平聲(與上三字連成四平聲),方為協律。又兩歇拍「送君去」「聽金縷」,頭一字必須去聲,此為定格。然而明清以後,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無一二人。故此說明,以示學人。
2、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注釋]
1.胡邦衡:胡銓,字邦衡,南宋主戰派大臣。
2.張元干:字仲宗,號蘆川居士,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3.神州:此指中原淪陷區。
4.畫角:塗彩的號角。
5.離黍:用《詩經》中《黍離》篇意,悲汴京故宮荒廢。
6.底事:何事。砥柱:山名,此處喻國家支柱。
7.九地:九州之地。黃流:黃河水流,借喻金兵到處肆虐。
8.狐兔:代指金兵。
9.天意:指朝廷用意。
10.南浦:泛指送別的地方。
11.耿:明亮。斜河:斜轉的銀河,表示夜深。
12.微度:慢慢飄過。
13.兒曹:小輩們。爾汝:你我相稱,表示親密。
14.大白:酒杯名。
15.《金縷》:即《金縷曲》,《賀新郎》詞調的別名。
[評析]
這首詞打破歷來送別詞的舊格調,把個人之間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這樣一個大背景中來詠嘆,因此寫來境界壯闊,氣勢開張;既有深沉的家國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傷的遙想,又有昂揚的勸勉。這些情緒糾結在一起,形成了悲壯激昂的情調,在通常爾汝呢喃的送別詞中確實不同尋常。因此,盡管詞中用了不少典故和前人詩句,布局簡率,也有些俗套子語,但飽滿的感情和流貫的氣勢所造成的強烈的感染力,把這些都沖淡了。這首詞在當時曾廣為流傳,並激怒了秦檜,張元干因此而被除名。
[作者介紹]
張元干(1091—1160以後)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長樂(今福建閩侯)人,北宋末為太學生,曾被抗金名將李綱辟為屬官,不久隨李綱免職而被貶斥。南宋初,因「避讒」而辭官。有《蘆川詞》。
3、張元干在兩首給李綱和胡銓的《賀新郎》中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張元干在詞中一發胸中積郁的忠憤不平之氣,在寄李綱之作中熱誠地希望被秦檜打擊的李綱為抗金事業再建功勛,在贈胡銓之作中不顧個人安危堅決支持要求斬殺秦檜的朋友。
4、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的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秋,時作者寓居福州。北宋滅亡後,在宋室士大夫南渡這個時期,慷慨悲壯的憂國憂民的詞人們,名篇疊出。張元干先有《賀新郎·曳杖危樓去》寄懷李綱,後有《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送別胡銓,皆悲憤痛苦。據宋王明清《揮塵後錄》卷十所載,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胡銓上書反對宋金和議,請斬秦檜等三人以謝天下,朝野震動。胡銓被謫監廣州鹽倉,改福州簽判,紹興十二年(1142年),再謫編管新州(今廣東新興),時張元干作此詞送行,並因此得罪下獄。
5、張元乾的兩首給李綱和胡銓的《賀新郎》表現出了什麼,擁有什麼文學價值?
此二首先後輝映的姊妹篇,寫得雄健豪放,沉鬱頓挫,《四庫全書提要》言其「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張元干直接以詞作武器參加現實政治斗爭,為南宋愛國詞風的形成首標高幟。
6、《賀新郎》這首詞的內容大至是什麼?
《賀新郎》這首詞的作者是李玉
(春情)
篆縷銷金鼎。醉沉沉、庭陰轉午...誰伴我,對鸞鏡。
李玉的這首『賀新郎』是一首春閨懷人之作,他流傳下來的詞僅此一首,博得了世人的稱道。
上闕:對景懷人 下闕:別後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