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的總結
1、有關辛棄疾《賀新郎》
算未抵:「算起來,沒有抵得過」
前面說了三種叫聲有悲哀之意的鳥,這三種鳥叫起來,已經很哀傷了,但算起來,也抵不過人間離別的傷心。
還:表示現在不知道,如果知道了……
「啼鳥還知如許恨」:如果啼鳥知道了這些愁恨。(現在啼鳥不知道這些愁恨,所以啼的是清淚。要是知道了,就該啼血了。)
2、辛棄疾賀新郎賞析
賀新郎 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辛棄疾的這首詞大約作於他閑居鉛山期間。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跡未詳。這首詞的內容和作法與一般的詞不同,其內容方面幾乎完全與對茂嘉的送行無關,而專門羅列古代的「別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層的常規,事例連貫上下片,不在分片處分層。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時胸中郁積事多,有觸而發,非特定題目所能限制,故同類事件紛至涌集,而不為普通的詩文格式所束縛。 詞的開頭幾句:「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採用了興與賦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說它是「賦」,因為它寫送別茂嘉,是在春去夏來的時候,可以同時聽到三種鳥聲,是寫實。鵜鴂,一說是杜鵑,一說是伯勞,辛棄疾取伯勞之說;說它是「興」,因為它借聞鳥聲以興起良時喪失、美人遲暮之感。伯勞在夏至前後出鳴,故暗用《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意,以興下文「苦恨」句。鷓鴣鳴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鵑傳說為蜀王望帝失國後魂魄所化,常悲鳴出血,聲像「不如歸去」。詞同時用這三種悲鳴的鳥聲起興,形成強烈的悲感氣氛,並寄託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著「算未抵、人間離別」一句,是上下文轉接的關鍵。 它把「離別」和啼鳥的悲鳴作一比較,以抑揚的手法承上啟下,為下文出的「別恨」作了鋪墊。「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兩句,有人認為寫的是兩事:其一指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韓邪單於離開漢宮的事;其二指漢武帝的陳皇後失寵時辭別「漢闕」,幽閉長門宮。也有認為只寫一事的,謂王昭君自冷宮出而辭別漢闕。今從多數注釋本作兩件事看,「看燕燕,送歸妾」,寫的是春秋時衛庄公之妻庄姜,「美而無子」,庄公妾戴媯生子完,庄公死後,完繼立為君。州吁作亂,完被殺,戴媯離開衛國。《詩經·邶風》的《燕燕》詩,相傳即為庄姜送別戴媯而作。「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引用了漢代另一個典故。漢李陵抗擊匈奴,力戰援絕,勢窮投降,敗其家聲;他的友人蘇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節不屈。後來蘇武得到歸漢機會,李陵送他有「異域之人,一別長絕」之語;又世傳李陵《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長當從此別」等句。詞人又藉此暗諷當世降金之人。「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寫戰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傳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荊軻臨行歌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上這些事都和遠適異國、不得生還,以及身受幽禁或國破家亡之事有關,都是極悲痛的「別恨」。這些故事,寫在與堂弟的一首送別詞中,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當時沉重、悲壯之情。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這又是承上啟下的兩句。句中說啼鳥只解春歸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間的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隨啼聲眼中滴出的不是淚而是血了。為下句轉入送別正題作了省力的鋪墊。「誰共我,醉明月?」承上面兩句轉接機勢,迅速地歸結到送別茂嘉的事,點破題目,結束全詞,把上面大片凌空馳騁的想像和描寫,一下子收攏到題中來,有此兩句,詞便沒有脫離本題,只是顯得善於大處落墨、別開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棄疾不愧為宋代一代文豪! 辛棄疾的這首詞,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氣氛強烈外,還得力於它的音節。它押入聲的曷、黠、屑、葉等韻,在「切響」與「促節」中有很強的摩擦力量,聲如裂帛,聲情並至。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評此詞「沉鬱蒼涼,跳躍動盪,古今無此筆力」,反映了古人對此詞的推崇。 王國維說:稼軒《賀新郞》詞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此能品而幾於神者。然非有意為之,故後人不能學也
參考資料
1.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3頁
3、賀新郎讀史表達的感情
賀新郎·讀史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
但記得斑斑點點,
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聖事,
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
盜跖庄屩流譽後,
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
東方白。
【注釋】
人世難逢開口笑:唐朝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語出《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傷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
盜跖(zhí)庄屩(jué):盜跖是春秋戰國間的大盜;庄屩是戰國楚人,《荀子·議兵》,「庄屩起,楚分而為三四」。
陳王: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
黃鉞(yuè):象徵帝王權力的用黃金裝飾的斧子。《書·牧誓》,「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譯文】
人與猿已拱手作別了。
似乎只磨過了幾個石頭,
在兒童時代。
後來爐中又翻卷著銅鐵的火焰,
如要我猜猜到底為何時?
那不過是幾千年的春夏秋冬。
人世間難得開懷大笑,
上戰場彼此劍拔弩張。
流遍了呀,
郊原盡是血泊。
讀完一部歷史書不覺已滿頭飛雪,
僅記得些零星斑點,
幾行陳年舊事情。
五帝三皇的神聖偉業,
不知騙了多少匆匆過客。
到底有幾個風流人物?
盜跖庄蹻身後留美名,
還加上陳勝王揭竿而起。
我歌聲意猶未盡,
東方已露曙色。
【賞析】
我們都知道詩人一生酷愛讀書,尤其是中國歷史書,古典文學、哲學等,無不一一廣博涉及。《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又是他百讀不厭的著作。他不僅自己愛讀書,也愛與別人談書,叫其他高級幹部也要多讀書。
從青年時代起,他就與書結下不解之緣,他曾對斯諾回憶說:「我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我非常認真地執行,持之以恆。我這樣度過半年時間,我認為對我極有價值。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中午,只停下來買兩塊米糕吃。這就是我每天的午飯。我天天在圖書館讀到關門才出來。
「在這段自修期間,我讀了許多的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我在那裡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圖,懷著很大的興趣研究了它。我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穆勒的一部關於倫理學的書。我讀了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和孟德斯鳩寫的一本關於法律的書。我在認真研讀俄、美、英、法等國歷史地理的同時,也閱讀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引自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第120頁)
毛主席有關讀書的佳話及故事很多,有關他到底在讀什麼書已成為當時各級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極欲了解並仿效的頭等大事情。我就曾在70年代末期,在廣州一名高級幹部家裡目睹過這樣的情形。他書房裡的藏書幾乎全是歷史書,所讀之書都是毛主席喜歡的書。而他的兒子,也是我的朋友,卻偏愛讀西洋文學。
詩人寫的這首《賀新郎·讀史》就是自己一生讀書,尤其是讀中國歷史書的藝術性的總結,充滿詩情畫意及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這首詩從人類誕生一直寫到社會主義,縱貫幾百萬年的歷史,而著墨僅僅115個字,的確是氣象恢宏,古今罕見。
上闋起筆就是「人猿相揖別」,說出人類剛誕生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刻。但表面寫來卻是那麼輕松,好像只是人與猿作了一個揖就從此分道揚鑣了一般。這個「揖別」用得極為形象,而富有諧趣,但「人猿」卻顯得很巨大,富有深沉遙遠的歷史感,兩個詞彙一搭配,詩意立刻就產生了,讀者的心也一下被震盪起來了。
接著是漫長的人類的「蒙昧時代」,幾百萬年就這么過去了,這就是人類發展最早的階段——石器時代。這個時代在詩人眼中不過是磨過的幾個石頭,彷彿只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的兒童時代。一個「磨」字讓人頓生漫長而遙遠之感,而「小兒時節」讓人感到詩人對人類的把握是那麼大氣又那麼親切,這一句有居高臨下之概,也有往事如煙之嘆。
第四、五、六句,詩人僅用了三句就交待了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銅鐵爐中翻火焰」一句寫得既形象又濃縮,僅此一句就把火焰中青銅之光的象徵意義寫出來了,人類隨著銅與鐵步入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但若要問這一具體時間,卻不易猜得確切,不過也就是幾千年的春夏秋冬而已嘛。時光在飛逝,時光在詩人的眼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並不足道,彷彿眨一下眼就過去了。
「人世難逢開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中一句:「塵世難逢開口笑」。但詩人在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歡喜少悲傷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愛少),在此句中注入了革命與階級斗爭的含意,正如詩人在《丟掉幻想,准備斗爭》一文中所指出的:「階級斗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面對如此嚴峻的斗爭,人生當然難逢開口笑了。而且還不僅僅是「難逢開口笑」;還要在人生的戰場上一決生死,劍拔弩張,這是指具體的生死存亡的階級斗爭,是指革命是 暴動,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而結局呢?那自然會有犧牲,會有鮮血。人類的歷史充滿了血腥與殘殺,詩人在此喟嘆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鮮血只能不斷喚起革命者的斗爭,革命者面對鮮血豈能笑得出聲來。
下闋第一句非常富有詩意,用一句「一篇讀罷頭飛雪」就藝術性地濃縮了詩人自己一生讀歷史書的情形。詩人從少年到老年一直潛心讀史,不知不覺一下就滿頭青絲變白雪了。這句詩也透露了詩人對人生、對歷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剎那青春即逝,轉眼就是暮年。
那麼對於中國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能讓人記得些什麼呢?詩人仍從一貫的大象著眼,舉重若輕,一筆帶過。詩人道:只記得些斑斑點點,那也不過是幾行陳年舊事而已,什麼「五帝三皇」的神聖偉業,那不過是些騙人的東西,卻還騙過了多少人世間匆匆的過客。其中到底有幾個真風流人物呢?詩人雖用的問句,但意思卻是所謂正統史書上所贊譽的風流人物都是偽風流人物。
在詩人的眼中,真正的風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謂歷史斥罵的人物,如盜跖、庄蹻、陳勝,這些農民起義的領袖,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他們揭竿而起,反抗剝削階級,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後二句,詩人沉浸在吟詠歷史的情景中,歌聲意猶未竟。當詩人終於撥開歷史的迷霧,剔除了偽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時,不覺已是東方曙色初露了。這「東方白」一句,有二層意思,一是指詩人吟詠此詩直到天亮,猶如李賀《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詩中一句:「吟詩一夜東方白」。二是喻指中國革命的勝利,為歷史譜寫了新篇章,猶如旭日東升,勢必光華萬丈。
4、張元干-賀新郎的賞析
作品內容
年代:南宋
作者:張元干
作品:賀新郎
內容: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孤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難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作品注釋
注釋:
[1]夢繞神州路-連做夢也忘不了中原地區。神州:一般指中國,這里專指被金兵佔領的中原。
[1]悵秋風三句-只恨在蕭瑟的秋風中,處處兵營都發出悲哀的號角聲,那汴京的宮殿都荒蕪了。悵:心裡愁悶;畫角:號角;故宮: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離黍:長滿了莊稼。
[1]底事昆侖傾砥柱二句-穩定如山的北宋怎麼回一朝傾覆,讓金兵在中原到處亂竄呢?底事:何事?;昆侖:昆侖山,喻北宋王朝;砥柱:砥柱山,在黃河中。九地:遍地;黃流:黃河水,這里指金兵;亂註:到處流。
[1]孤兔-指金兵。
[1]天意從來高難問-皇帝高高在上,他的意圖沒人了解。
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何況人們很快忘記了亡國之恨。
[1]更-再。
南浦-送別的碼頭。
[1]耿-明亮。
斜河-銀河斜轉(夜深了)。
斷雲微度-一朵朵浮雲緩慢飄過去。
萬里江山知何處-江山阻隔,相距萬里,知道你在哪裡呢?
回首-回憶。
對床夜語-對躺在床上談話到深夜。
雁不到二句-(你去的地方)大雁也飛不到,寫好的信交給誰?
目盡青天一句-遠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態的變化。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我們談的都是國家大事)怎麼能象孩子那樣只顧說個人恩怨呢?
大白-酒杯。
金縷-《金縷曲》就是《賀新郎》詞牌的別名。
5、如何賞析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是仿陶淵明《停雲》「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寫這首詞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又已四年。這對愛國的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辛棄疾的詞,愛用典故,在宋詞中別具一格。《論語·述而篇》記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辛棄疾寫此詞時已五十九歲,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藉此抒發自己被散置的悲哀。連用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和《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敘自己徒傷老大而一事無成,又找不到稱心朋友,寫出了世態關系與自己此時的落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是全篇警策。這與李白《敬亭獨坐》「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運用這種手法,便大大加強了作品裡的主體意識,易於感染讀者。
下片繼續用典。陶淵明《停雲》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醉中亦求名」(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之三)都被化用在這首詞中。結句「知我者,二三子。」則表達了作者知音難求的苦悶心情。
6、張元乾的《賀新郎》賞析怎麼寫?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南宋——張元干
原文: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賞析:
這首詞在形象表現上使用了象徵手法,圍繞象徵形象又描繪了景色氛圍,造成了詞的悲壯格調。作者為中原淪陷、金兵入寇各自找到了象徵物象。「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這是用天柱摧折象徵宋室江山的殘破,用黃流亂注象徵兵災滿地;而「聚萬落千村狐兔」,正是以蔑視的態度,為金兵找到了象徵形象。這樣的形象表現,使事物的面貌既避免了直露、一般化,也自然地滲透了思想傾向,觀賞起來多有意味。
國勢變亂是宏觀存在,不用象徵手法,在一首詞中是很難具體表現的;但微觀中的景物是具體的,並且是必須具體細致描述的,本詞在這方面顯示了成功之筆。詞人想像中的中原地區,那裡「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在為胡邦衡送別的三山(今福州市)南浦,「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這景物是極為具體而又富於情韻的。分別前的夜裡「對床夜語」,分手時「舉大白」相勸,也都寫得深微誠摯,蒼涼悲壯。
(6)賀新郎的總結擴展資料:
張元斡這首詞寫在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詞題下自註:「送胡邦衡赴新州」。這時張元斡已經是七十六歲高齡的老人,但愛國不屈的情志不減。在詞中他痛惜大好的中原地區被金人侵佔,京都荒蕪,人民陷在水深火熱之中,而「狐兔」卻成了村落的主人。
7、辛棄疾 《賀新郎》 名句
詩中名句為「千古事、雲飛煙滅」。
《賀新郎·聽琵琶》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作。該詞抒發了作者胸懷滿腔報國熱情,卻壯志難酬的苦悶;體現了詞人憂國憂民,心系國家安危的愛國情操。
作品原文:
賀新郎·聽琵琶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記出塞、黃雲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
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雲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沈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8、辛棄疾《賀新郎》一詞中所用典故的涵義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彷彿淵明思親友之意雲。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7?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譯文
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曾經一同出遊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悵。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麼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詩,怡然自得。想來當年陶淵明寫成《停雲》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在酒酣之際,回頭朗吟長嘯,雲氣會翻飛,狂風會驟起。不恨我不能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還是那幾個朋友。
賞析
正如此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雲》「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
詞的上片敘述詞人面對青山產生的種種思緒,感慨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落寞之情展露無遺。上片一開頭以「思親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況下,嘆「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此處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英雄遲暮的無奈,又凸顯他可以飲酒避害,與陶潛神交的快意。「悵」字寫出了詞人難覓知音的孤獨與迷惘,充分體現了詞作沉鬱的意境。與此對應,「只今餘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零落」二字,同樣表現了詞人知交漸少的境遇和落落無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連用典故,豪情在憂憤中顯現。無可奈何任白發空垂,詞人的悲憤理所當然,可他仍能將「人間萬事」付之於「一笑」,這份豪情卻是無人能及!第四句詞人以設問開頭,又與典故中喜權欲的桓溫相比,引出詞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兩句,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於自然,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詞人藉此告誡自已要像青山那樣忘乎情感,才會跟青山一樣寧靜祥和、嫵媚動人、超然灑脫、充滿青春的活力。以下「情與貌,略相似。」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願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借飲酒抒懷,抒發清心淡泊的高尚節操和超凡脫俗的狂放個性。「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便是詞人對陶淵明《停雲》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感嘆已是無人如陶淵明一般知酒。這里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當年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之中那些沉酣於酒的名士,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這種污濁環境下,陶淵明知音難覓,詞人亦是如此。國勢衰微,詞人想起劉邦,「雲飛風起」輕松的一筆,卻也寫出了無比豁達的心胸和愛國之情。由這一句起詩的意境大為開闊,詩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轉為沉靜,再轉為高蹈的靈魂歷險,從此,再不受凡俗的羈絆和誘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借張融典故,以他之「狂」,顯示了詞人難覓知音而心中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的超逸豪放,點名了詞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懷磊落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坦盪不羈的句子,這並非小看古人,只為抒發自己的情懷於萬一。結句「二三子」與詞首呼應,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不妨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於孔子等,都算在內。他們都能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詞人「思親友」思的就是這「二三子」。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卻能熟練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渾然天成,有千錘百煉之功。全詞在典故的層疊中抒發了詞人無人能及的豪放情懷。[